中小学语文衔接教学课题研究方案
中小衔接语文教研
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教育衔接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中小学衔接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中小衔接语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开展了中小衔接语文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探讨中小衔接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二、活动目标1. 分析中小衔接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案;2. 探讨中小衔接语文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4. 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活动内容1. 问题探讨(1)中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差异中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差异。
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而中学语文教学则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合理的语文教学目标,是中小衔接语文教学的关键。
(2)中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衔接中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差异。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而中学语文教学内容则以文学作品、文学理论、文学鉴赏等为主。
如何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衔接,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
(3)中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差异中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
小学语文教学以生动活泼、直观形象的方式为主,而中学语文教学则以严谨、系统的教学方式为主。
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2. 经验分享(1)教学策略在中小衔接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②加强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③注重写作教学,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④加强跨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教学案例教师们分享了以下教学案例:①《草原》一课,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让学生体会到草原的美丽和辽阔;②《背影》一课,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心理描写,让学生感受到父爱的伟大;③《荷塘月色》一课,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让学生学会欣赏散文之美。
中小衔接研究工作计划
中小衔接研究工作计划中小衔接研究工作计划「篇一」一、研究的课题:《小学语文诵读教学研究》。
二、研究目的:经过参与课题研讨课活动、撰写论文、教学设计、研究心得等多种方式,探索出相关诵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使学生在良好的诵读中积累知识,陶冶情操,塑造人格,并使自我在课题实验过程中迅速成长。
三、研究措施:1、转变观念,认真系统地学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及诵读教学的有关理论。
认真地学习一些相关的专著和他人的经验性文章,在学习中提高认识,在学习中转变陈旧的观念。
2、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养,认真学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认真学习国内外诵读教学方面先进文章,尽可能多地与同行们交流探讨。
3、联系实际,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进行踏实细致地调查分析。
4、实事求是,注重课题研究过程,在课题组研究计划安排下,每学期上好课题研讨课、“一人一节课”,与全组成员一齐探讨成败得失,提高自我的理解和研究本事。
四、本年度具体工作安排计划:十一月份:(1)学生诵读现状调查分析。
针对学生开展调查研究,精心设计调查问卷,进行科学、合理地分析。
(2)学习课题组课题总。
(3)制定个人课题研究计划,明确研究资料。
(4)参加课题研讨活动。
十二月份:(1)建立学生个人跟踪档案。
(3)参加课题研讨活动。
(4)参加培训,学习、丰富个人博客。
一月份:(1)参与课题组开展的专题研讨课。
(2)参与专题研讨课的评课及讨论。
写好听课心得体会。
(3)加强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认真做好学习笔记。
(4)撰写诵读教学论文,参加论文评选活动,注意及时收集、整理、上传资料。
(5)总结本学期课题研究成果,找出不足。
中小衔接研究工作计划「篇二」一、指导思想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围绕学校教育发展思路,继续加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课题的研究与管理,坚持贯彻以发展为主题、以创新为核心、以提高为重点、以服务为方向、以实践为根本的工作思路,切实加强学校的课题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衔接探究
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衔接探究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衔接成为了教育界和家长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有效的衔接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它不仅涉及到教学内容的延续和深化,还涉及到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创新。
在教育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下,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教学的合理衔接也变得更加迫切和重要。
本文将围绕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衔接进行探究,并提出一些有效的衔接策略和方法。
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衔接需要从教材内容的延续和拓展入手。
在小学阶段,语文课程主要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如识字、阅读、写作等。
而到了初中阶段,语文课程则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要与初中语文教学的内容有机地衔接起来,这就要求小学和初中的语文教材之间要有连贯性和渐进性。
这就需要小学和初中的语文教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要有意识地对接小学和初中的语文教材,做到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衔接需要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和转变。
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有限,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为主,而到了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更加灵活多样。
在小学和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分组讨论、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等,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情景模拟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实现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衔接。
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衔接需要注重师生互动和学习氛围的营造。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般以师生单向传授为主,而到了初中阶段,更要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习氛围的营造。
小学和初中的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还可以建立起良好的班级氛围和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和互助,从而促进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衔接。
初小衔接语文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小衔接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为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初小语文教学的顺利衔接,我校语文教研组于2021年9月开展了初小衔接语文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探讨初小语文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初小语文教学衔接重要性的认识。
2. 探讨初小语文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
3.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有力保障。
4. 促进初小语文教学的顺利衔接,提高教学质量。
三、活动内容1. 初小语文教学衔接现状分析(1)教师对初小语文教学衔接的认识不足。
(2)初小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存在差异。
(3)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和兴趣培养不够。
2. 初小语文教学衔接策略探讨(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初小语文教学衔接的认识。
(2)优化教学内容,实现初小语文教学内容的衔接。
(3)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初小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4)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3. 优秀教学案例分享(1)教师A的案例:《荷塘月色》教学设计(2)教师B的案例:《月光下的最后一课》教学设计4. 教师经验交流(1)教师C: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教师D: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5. 教研组总结四、活动总结1.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教师们对初小语文教学衔接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明确了初小语文教学衔接的重要性。
2. 教师们分享了优秀教学案例,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3. 教研组针对初小语文教学衔接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策略,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4. 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对提高初小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初小语文教学的顺利衔接具有积极意义。
五、后续工作1. 教研组将继续关注初小语文教学衔接问题,定期开展教研活动。
2. 教师们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有力保障。
3. 加强与小学、初中语文教师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探讨初小语文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
《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问题研究》实验方案
《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实验课题》实验方案顺城中心小学刘志明一、课题的提出现阶段中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严重的脱节问题。
这个问题普遍存在于各中小学。
它所带来的影响阻碍孩子的语文学习乃至终生学习,反过来又抑制着中小学教师的良性心理体验和教学能力发展,形成一种相互抱怨的推诿心理。
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淡薄、知识底码浅薄、学习方法欠缺、学习能力低下,中学教师责怪小学教师语文基础没给打好,小学教师埋怨中学教师把学生兴趣教跑了。
如此形成非良性循环,长此以往,对孩子的终生发展很无益。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兼顾的基础学科,对学生的影响不言而喻。
如何在新课改形式下,充分运用新理念,搞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是摆在中小学语文教研员和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
通过调查中小学语文教学脱节问题并进行对策研究,从而进一步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学和教育水平,这是语文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本课题正是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精神,以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和中学七年级学生为观察样本,运用观察、统计、访问、调查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研究如何在中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调整固有的教学模式,巩固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掌握和熟练运用语文学习方法,提高语文综合素质,为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式下提高基础教育阶段教学水平进行有益的探讨。
研究的目的在于在中小学教学教学方法上进行理念的衔接性变革,由中小学各自为战变为相互沟通,通过实践探索一条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规律,构建以学法为中心的教学法理论体系,寻找优化中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途径。
二、核心概念界定研究视角是从侧重研究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入手,调查中小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喜爱程度、学习效果等,发现课堂教学中来自于教学内容、目标以及教师、教法等方面的导致中小学脱节的原因,寻找解决中小学语文教学脱节问题的课堂教学改进点。
小初衔接语文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与初中的衔接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为了更好地促进小初语文教学的有效衔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校语文教研组于近日开展了以“小初衔接语文教学策略研究”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研讨,分析小初语文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有效的教学策略,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二、活动时间及地点时间:2021年10月15日(星期五)下午2:00-5:00地点:学校会议室三、活动参加人员语文教研组全体成员,各年级语文教师代表四、活动议程1. 主持人介绍活动背景及目的2. 各年级教师代表分享小初衔接语文教学经验3. 小组讨论:分析小初衔接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4. 专家点评及建议5. 教研组总结及部署下一步工作五、活动内容1. 主持人介绍活动背景及目的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小初衔接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小初语文教学的顺利衔接。
2. 各年级教师代表分享小初衔接语文教学经验(1)小学低年级教师代表: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识字写字、口语表达等方面入手,为小初衔接奠定基础。
(2)小学中年级教师代表: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小学高年级教师代表:关注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通过写作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4)初中教师代表:从初中语文教学的特点出发,探讨如何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衔接。
3. 小组讨论:分析小初衔接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影响初中学习。
(2)阅读理解能力不足,难以适应初中语文教学。
(3)写作能力欠缺,无法满足初中写作要求。
(4)课堂氛围不活跃,学生参与度不高。
4. 专家点评及建议(1)针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的问题,建议教师在小学阶段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加强学生的识字写字、口语表达等方面的训练。
(2)针对阅读理解能力不足的问题,建议教师在小学阶段注重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小学初中语文衔接教案
教案:小学初中语文衔接课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学和初中语文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要求等方面的差异,做好心理准备。
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3. 引导学生掌握初中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小学和初中语文学习的差异(1)学习内容的差异:小学语文以基础知识为主,初中语文则更加注重深入理解和运用。
(2)学习方式的差异:小学语文学习以教师的讲解和引导为主,初中语文学习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3)学习要求的差异:小学语文学习要求较为基础,初中语文学习要求更高,对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要求更高。
2. 初中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1)预习:在上课前,认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标记生字词,预习课文内容。
(2)听课: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理解。
(3)复习:课后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记忆效果。
(4)作业:认真完成作业,及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改正。
(5)拓展阅读:课外阅读有益的文章和书籍,提高阅读能力,丰富知识储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小故事引入,讲述一个学生从小到大在学习上的成长过程,引发学生对小学和初中语文学习的思考。
2. 讲解:详细讲解小学和初中语文学习的差异,让学生对初中语文学习有清晰的认识。
3. 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初中语文学习的期待和担忧,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4. 实例分析: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初中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并引导学生如何在实际学习中运用这些方法。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初中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初中语文学习计划,并完成一篇关于初中语文学习的作文。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后访谈、作业检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小学初中语文衔接课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衔接探究
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衔接探究小学语文和初中语文是教育系统中的两个重要阶段,两者之间的有效衔接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至关重要。
在小学语文阶段,学生主要学习语言文字的基础知识和能力,而初中语文则要求学生进一步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和理解能力。
如何有效衔接小学和初中语文教学,让学生顺利过渡,成为了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认识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的衔接小学语文在教学中主要围绕语言文字的认知、理解和运用展开,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和表达能力。
而初中语文则更加注重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要求学生逐渐具备对文学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小学到初中的语文教学衔接,就要求学生不仅能够熟练掌握语言文字的基础知识和能力,还要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和能力去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1.积累阅读经验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让他们能够熟练阅读各种文体的文章,并且从中获取知识和情感体验。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文章结构、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意图等能力。
还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主动阅读、多角度思考、勤于思考等。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多读名著、经典,逐渐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还可以通过导读、问题引导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学作品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文学情感等内容。
这样可以为学生初中语文阶段的文学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
2.培养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老师可以通过课堂训练、作文指导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清晰、流畅、富有个性的文学表达风格。
除了培养学生的文学表达能力,还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文学创作,提高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3.启发思维能力小学到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还要求学生逐渐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多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辩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还要多接触一些文学作品,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衔接探究
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衔接探究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和初中语文是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两个重要阶段。
小学语文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阶段,而初中语文则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深入阶段。
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的教学衔接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
有效的衔接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地过渡到新的学习阶段,提高学习效果,而不良的衔接则会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产生不利影响。
本文将探讨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衔接,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措施。
一、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的教学特点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围绕着基础知识的学习展开,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阅读能力的培养。
而初中语文教学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注重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和初中语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小学阶段,学生主要学习识字、语法、句法、阅读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在初中阶段,学生需要学习更多的文学知识和文学美感,掌握更深入的语言规律和表达技巧。
1. 知识衔接: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的知识内容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和渗透性,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两个阶段之间知识内容的顺接性和承接性。
小学语文教学要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同时初中语文教学要求在此基础上拓展和深化学生的知识面。
小学老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积累基础知识的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理解能力,使学生在初中阶段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新的知识内容。
2. 能力衔接: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阅读能力的培养,而初中语文教学要求学生深化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既要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又要注重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顺利地过渡到新的学习阶段。
1. 共同规划:小学和初中教师要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规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两个阶段之间的教学衔接。
共同规划可以有效地解决两个阶段之间的教学难点和重点,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学语文衔接中学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小学语文衔接中学的教学研究与实践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小学语文教育则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对于学生进入中学后的语文学习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因此,如何顺利地将小学语文教育与中学语文教育衔接起来,成为了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小学语文教育与中学语文教育的联系与区别。
小学语文教育主要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而中学语文教育则更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和文学素养的提升。
因此,在衔接小学与中学的语文教育过程中,需要有一个平稳的过渡,使学生能够逐渐适应中学的学习方式和要求。
其次,我们需要关注小学语文教育与中学语文教育的衔接问题。
在小学阶段,学生主要学习基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在中学阶段,学生需要学习更多的文学知识和思维方法。
因此,中学教师应该了解小学语文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
同时,小学教师也应该了解中学语文教育的要求,为学生的过渡做好准备。
双方的密切合作和交流将有助于学生的平稳过渡和顺利衔接。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重小学语文教育与中学语文教育的衔接实践。
在小学阶段,可以通过一些活动和项目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朗诵比赛、写作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中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小学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中学的学习要求。
此外,我们还需要关注小学语文教育与中学语文教育的评价体系。
在小学阶段,评价主要侧重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掌握情况。
而在中学阶段,评价则更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的提升。
因此,评价体系应该根据不同阶段的学习目标和要求进行调整,以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过渡和衔接。
最后,我们需要不断进行研究和探索,以提高小学语文衔接中学的教学质量。
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创新的领域,只有不断进行研究和实践,才能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因此,教育界应该加强对小学语文衔接中学的教学研究,探索出更好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引导。
初小衔接语文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与初中阶段的衔接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为了更好地促进小学生顺利过渡到初中阶段,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我校特举办初小衔接语文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探讨小学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衔接策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初小衔接语文教学的认识,明确衔接教学的重要性。
2. 分析小学与初中语文教学的特点和差异,探讨有效的衔接策略。
3. 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初中语文学习,提高语文学习兴趣和成绩。
三、活动时间2022年10月15日(星期六)上午8:30-12:00四、活动地点我校多功能厅五、活动对象我校小学语文教师、初中语文教师六、活动流程1. 8:30-9:00 报到及签到2. 9:00-9:10 开幕式由教研组长主持,校长致辞,强调初小衔接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3. 9:10-10:10 专题讲座邀请资深初中语文教师进行专题讲座,内容如下:(1)小学与初中语文教学的特点及差异(2)初小衔接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4. 10:10-10:30 休息5. 10:30-11:30 分组讨论分组讨论,教师们就以下议题进行深入探讨:(1)如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2)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能力?(3)如何加强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6. 11:30-11:50 总结发言教研组长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总结,并对教师提出建议和期望。
7. 11:50-12:00 活动结束七、活动要求1. 参会教师需提前15分钟到场,确保活动有序进行。
2. 参会教师需认真聆听讲座,积极参与讨论,做好笔记。
3. 分组讨论时,各组需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4. 教研活动结束后,各教师需认真总结,撰写心得体会。
八、预期成果1. 提高教师对初小衔接语文教学的认识,明确衔接教学的重要性。
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对策研究
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对策研究所谓"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对策的研究",是指对小学高年级段学生和初中低年级段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问题进行研究,在保持并强化小学生已有的良好的语文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根底上,进一步开展能够适应初中语文学习要求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从而探索出两个学段之间衔接的有效对策,建立起全面的符合学生身心开展的语文学习机制,为他们语文素养的深层开发以及未来的终身学习和开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根本保障.一,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对策1.转变教育理念,凸显衔接意识小学教师教育理念的改变和培育是解决中小学教学衔接问题的前提,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以往的教学中,老师过于注重学生知识根底的把握,为了考试,为了分数,搞题海战术,学生应试能34砸墨团[匠力比拟强,成绩单几乎清一色都是"优良",分不出上下上下,但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确实良莠不齐,因此初中老师要重新认识学生的水平,很难一下子摸准,因而很难在短时间里展开正规的教学.因此,小学教师一定要抛除本位思想,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有衔接的意识,把衔接的思想渗入到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去,致力于培养既有根本的文化根底又各方面均衡开展的合格生源.2.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加强学习习惯上的衔接养成正确的听说读写的习惯,是形成阶段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那么升人中学后就能更快地适应任务繁重而节奏生形成如下的学习习惯:形成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养成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的习惯;养成书写规范,工整,格式行款正确的习惯;养成课外读书看报的习惯;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养成看书做笔记,随时积累有用知识的习惯;养成订正错误,修改文章的习惯.在语文教学的实际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其一,要遵循学生认知事物的顺序呈是:从己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循这一规律,适时引导学生把具有内在联系的分散知识联系起来,形成整合化的知识结构.其二,要严格按照语文学科知识的上下位关系,也要抓住并列和相关知识的横向联系,建构整体化知识结构.所以, 小学教师应多跨区域到初中去听课,熟知初中的课型,从而适当地指导并修正自己的教学实际.二,初一语文教学的衔接对策好衔接知识结合点即在小学语文和初中语文中都存在的,不过在教学要求上是逐渐文教学可以着手进行如下的衔接:在识字与写字方面,让学生在最根底的地方做好衔接.关于识字与写字,整个九年义务教育中每个学段,年级对这一方策略的连贯性,因此在这一方面,可开展相关的,前后一致的训练.如,小学有拼音教学,有整体认读,造句,说话训练;初中就有三分钟演讲活动,班级新闻联播,仿句,口头作文等与之衔接.局部地区,学校的初中语文还在测试中增设听力一项,可以说,这是衔接根底上的进一步提高.在阅读方面,立足于小学的根底上再逐渐提高要求,以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 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7~9年级背诵8O篇单纯地死记硬背,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学路,初中语文教师尽量营造有书可读,有书能读,有书好读的环境和气氛,再加以适当的相机引导,学生就能逐渐学会读书,并发自内心的享受读书带来的乐趣,中的推荐书目给学生的阅读提出了较为清晰的要求.在这方面,语文教师或可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阅读,或可开设阅读课指定时间阅读,也可自己给学生开列阅读书目.在写作方面的衔接主要应集中在兴趣激发,放胆为文上.无论小学还是初中, 在写作方面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真正让写作成为自己精神开展的需要.其实,这样的需要是每一个人本来就有的,孩子们尤其强烈,但需要教师的诱导.比方在小学阶段, 就有诸如"和玩具说话","和小动物交朋友",看图说话,辩论等令学生喜闻乐见的话语练习形式.在孩子的心目中,一切生命都是他的朋友,因而天生地具有与之对话的欲望,只看我们如何引导将其引向写作了.在初中阶段,可设计一些"多与自己谈谈心","心中的事向谁说"这类的单元, o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高文霞投桂东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对策研究缀本教研——教师开展的新入暖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轰轰烈课程改革的目的可以说是为了改变以往课程教学中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状况,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繁,难,偏,旧"问题;优化课程结构,淡化学科体系等.在新课程改革的尝试中, 已初步实施或已在尝试实施这些改革改革的艰巨性,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该如何开展?在教学的过程我们也遇到了许多困惑.打个比方说吧,师生共同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是老师带着,学生跟着向目标行进呢?还是大家一起停下来发表各自的看法?是凭经验谈想法?还是分小组搞探索?或回过头来问问老师再向目标进发呢?再如: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中,总好似有一种乱哄哄的感觉,良好行为习惯还有待养成;在参与教学活动,自己动手操作中,不自觉地就会出现一些学生把握不住自己的行为,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学生更好的参与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之间的关系呢?这些都需要老师们去探索和思考.随着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面对教学一线的诸多实际问题,如何唤起每一位教师的教研意识,提高教研.焦蔚茹活动的参与面,参与度,并最终成为教学研究的积极实践者呢?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开展组本教研,教研活动在学校内分年级进行,使校本教研活动形成网络式模式不失为教师开展的新入口.校本教研,即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活动;由此延伸出的组本教研,即每个年级组根据自己年级组的实际情况确定以组为本的教学研究活动.现在正处于旧课程向新课程过渡的关键时期,教师的教学理念不得不完成适应性蜕变.长期的教研工作,以自上而下的各级各类课题研究居多,虽然学校, 教师参与了其中,但参与面小,加之教师个人的理论储藏有限,很大程度上是在专家的指导下,按设计好的步骤去完成, 教师的教研主体地位表达不出来.于是, 不少教师认为,教学研究是专家的事,研究积极性由此大打折扣.事实上,在教学实践中存在哪些问于教学实际,是校本教研活动的分解和细化,是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有效手段, 又是实现教师专业水平提高与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组本教研活动的前提,首先是各个年级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组本教研内容.面对新的课程标准,各教研组成员认真总结现有的教学工作, 哪些做法值得肯定,哪些需要改良才符合课改精神,这个认真反思与总结的过学而言,一堂课,为什么有的老师上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而有的却"累死不讨好"?同样的内容,为什么有的学生接受得很快,而有的学生总是弄不明白?同样的方法,以前教学效果很好,为什么现在却"不灵"了?这些问题,每位老师都会遇到.怎么办?让专家来解决所有问题是不现实的,只有我们自己行动起来,开展教师们就会发现:教学研究就在我们教师身边;当我们留心于教学问题并有意识地去解决时,我们已在不知不觉中开始了教学研究.实践会证明,教学研究虽然神圣,但并不神秘,并非高不可攀,校本教研,组本教研,人人可为之!组本教研最普遍的一项活动就是上组内研究课,具体的做法可以是:(1)共同准备"研究课";(2)每人上一堂"研究课";(3)对这堂"研究课"进行反思,总讨,准备,集体备课和实践后进行形式多样的课后反思,教师的组本教研能力大教师的一言堂变为人人发言,合作开展;听,评课从浅层次的泛泛淡,唱赞歌变为有主题的批评反思性研究,成了提出建设性改良措施和彼此真诚地欣赏.(责任编辑杨海鹰)还可以进行"自我对话,自我倾诉,自我辩教学,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与要求,即让学生能大胆放言,写"放胆文",写出有灵性文,周记(随笔)即是抓好作文的主阵地.衔接学生从小学升人初中务必加强教法上的衔接,实施"因材施教",用适合他们实际的学法指导他们,用听说读写的最优化促使学生学习,让学生的语文知识与能力得到同步提高.在衔接上,"授之以渔", 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生根底差不要紧,切不可急于求成,应多习心理需要适当凋整自己教学的方式方教学风格和个性特点,让学生尽量了解,度地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在初一的起始教学中充分利用幻灯,录像,电脑等教学手段,同时加强思维训练.l_至砸£匡'35。
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课题研究
四、课题论证发表时间:2011-9-16 来源:《学园》2011年6月12期作者:李玉玲[导读] “中小学衔接”从字面意思看,是指小学和中学这两个学段之间的前后互相连接。
本文主要努力解决小学五六年级和初中七年级之间如何铺垫搭桥、引导小学生顺利过渡的问题,促使“师与生、教与学”尽早尽快地相互适应,协调运转,增强学生的发展后劲。
浅谈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李玉玲新疆乌鲁木齐市新市区教研室作为一名教研员,在实施新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感触很多,特别是担任小学高年级和中学七年级教学研究工作以来,深深地体会到小学生进入中学后的不适应。
教师教得精疲力尽,学生学得苦不堪言。
面对这样的现状,深感做好中小学衔接工作的重要性。
“中小学衔接”从字面意思看,是指小学和中学这两个学段之间的前后互相连接。
本文主要努力解决小学五六年级和初中七年级之间如何铺垫搭桥、引导小学生顺利过渡的问题,促使“师与生、教与学”尽早尽快地相互适应,协调运转,增强学生的发展后劲。
一小学生进入初中,过渡衔接不好的主要原因1.从教材内容不同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比较简单,知识点少,教师一般要求学生侧重于识记和浅层的理解,解决“是什么”、“怎么样”等问题,思维难度不大。
到了中学,教材体系一下增多,内容加深,知识点增多,对学生的要求大大提高。
2.教师授课不同小学教师讲课速度较慢,课堂容量较小,要掌握的知识老师反复讲、反复练。
学生只要平时能认真听课,完成好作业,不需花太大力气也能保持好成绩。
中学教学容量大,教师讲课速度一般较快,许多知识只能一带而过,而且初中教师大多都是从九年级下来的,对初一新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认知前提、管理方式、教育教学现状等方面认识不全面,了解不透,教师的教学不能很好地适应学生,主导作用发挥不好,对学生估计过高,教育教学与学生实际脱节。
师生协调适应差,下力不少,收获不大。
3.学生特征不同从小学进入初中,在成人眼里是一件普普通通的事,但在一个十二三岁孩子的眼里却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学科多、内容多、难度大、要求高。
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衔接策略研究
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衔接策略研究随着中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阅读教学在学生学习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而如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文阅读教学环境,并实现中小学之间的衔接,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重点研究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衔接策略。
一、课程的衔接策略课程的衔接是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
在中小学阶段,教材体系逐渐推进,内容和难度的逐步增加,这就需要在课程设计上进行有效衔接。
具体策略如下:1. 考虑学科知识的连贯性:教师应在设计课程时,结合不同年级的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梳理和安排。
尤其在连续学习的两个年级之间,应注意知识的连贯性和承接性。
2. 强化教材内外的联系: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跨学科的教学活动,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和社会背景相结合,增加学生的兴趣和理解力。
还应该注重课本之间的联系和承接,避免课本内容的孤立性。
3. 优化课程的层次性设计:在课程的安排上,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进行层次性的设计。
在小学阶段,可以先进行基础知识的讲解和掌握,在中学阶段,则可以进行深入的引导和拓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衔接策略教学方法是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阅读兴趣。
在教学方法上,要注意衔接连贯,具体策略如下:1.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中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故事、演示阅读技巧、引导学生分析阅读材料等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
2.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衔接上,要逐步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课外阅读、个人作业等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3. 注重教学方法的渐进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阅读水平,渐进地使用更复杂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阶段可以采用直观教学、讲解解题思路等方法,而在中学阶段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推理、论证等能力的训练。
小学初语文衔接教研活动
一、活动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与初中阶段的教育衔接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小学阶段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基础阶段,而初中阶段则是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关键阶段。
为了更好地实现小学与初中语文教学的顺利衔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效果,我校特开展小学初语文衔接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的1. 提高教师对小学初语文衔接重要性的认识,明确衔接工作的目标和方向。
2. 通过研讨,总结小学初语文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3. 促进小学与初中语文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语文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
三、活动时间2022年10月15日(星期六)上午8:30-12:00四、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五、参加人员1. 小学语文教师代表2. 初中语文教师代表3. 教务处、教科研室等相关人员六、活动议程1. 8:30-9:00 开幕式- 领导致辞- 活动主持人介绍活动流程2. 9:00-10:30 小组研讨- 小组分组,每组确定一名组长- 每组围绕以下议题进行研讨:a. 小学初语文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b. 小学初语文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c.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效果- 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3. 10:30-11:00 主题讲座- 邀请专家进行主题讲座,内容为“小学初语文教学衔接的策略与实践”4. 11:00-12:00 总结交流- 教研室主任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 领导对本次活动进行点评和指导七、活动内容1. 小学初语文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语文素养的断层现象-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差异- 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2. 小学初语文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 教学内容的衔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使小学与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相衔接。
- 教学方法的衔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 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
3. 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效果-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小衔接教研活动方案(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小学教育衔接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实现中小衔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制定本教研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中小衔接重要性的认识,明确中小衔接的指导思想。
2. 探讨中小衔接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促进教育教学的连贯性。
3. 增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共同研究、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4. 提升学生的适应能力,为顺利过渡到中学阶段奠定基础。
三、活动主题“中小衔接:策略与方法探索”四、活动时间2022年9月15日——2022年10月15日五、活动地点XX市XX区XX小学会议室六、参与人员1. XX市XX区各小学、中学教师代表2. 教育专家、教研员3. 学生代表七、活动内容(一)开幕式1. 领导致辞:介绍活动背景、意义及目标。
2. 专家讲座:邀请教育专家就中小衔接的重要性、策略与方法进行专题讲座。
3. 优秀案例分享:邀请中小衔接做得较好的学校分享成功经验。
(二)分组研讨1. 分组讨论:将参与教师分成若干小组,围绕中小衔接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进行深入探讨。
2. 小组汇报: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研讨成果。
3. 专家点评:邀请教育专家对各组研讨成果进行点评,提出改进建议。
(三)实地观摩1. 观摩优秀学校:组织教师参观优秀中小衔接学校,学习其先进经验。
2. 课堂观摩:观摩中小衔接教学示范课,了解中小衔接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四)专题研讨1. 主题讲座:邀请教育专家就中小衔接的某个具体问题进行专题讲座。
2. 圆桌论坛:邀请中小学校长、教师、家长代表共同探讨中小衔接的热点问题。
(五)闭幕式1. 总结发言:回顾活动成果,总结经验教训。
2. 颁发证书:对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学生进行表彰。
八、活动组织1. 成立活动筹备小组,负责活动的筹备、组织和协调工作。
2. 制定详细的活动日程安排,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3. 提前通知参与人员,做好参会准备。
4. 做好活动现场的布置和安全保障工作。
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衔接探究
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衔接探究
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衔接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课题,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
养和提高学业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究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衔接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衔接需要重视知识与能力的衔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要学习基础知识,如字词句的基本意义和基本用法,阅读和理解简单的文章等。
而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更为深入的语言知识和能力,如字词句的
深层意义和运用,独立阅读和理解复杂的文学作品等。
为了有效衔接小学和初中语文教学,需要在小学阶段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并逐步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衔接还需要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在小学教学中,教师通常采取直接讲解和模仿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
而在初中
阶段,学生需要发展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因此教学方法和手段需要更加灵活多样。
为了有效衔接两个阶段的教学,可以引入一些适应初中阶段需求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等,帮助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语文知识。
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衔接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教育课题。
通过注重知识与
能力的衔接、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拓展、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以及教学目标的转变,可以
有效地衔接小学和初中语文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语文衔接教学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的提出长期以来,中小学在语文教学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脱节现象,相当一部分小学毕业生升入中学后对语文学习感到不适应,学习兴趣有所减退,学习质量有一定的幅度下降,久而久之不但语文学不好,而且还会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
通过具体的调查与分析,我们认为小学语文教学是无可非议的,从扎实训练学生基本功入手,搭好了三座桥:即幼儿园向小学过渡的桥,小学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桥,小学向初中过渡的桥。
低年级侧重搭了启蒙桥。
在入学之初,注意为儿童创设了学习语文的情境,让儿童在语言环境中学好汉语拼音,打好识字和写字的基础,利用汉语拼音工具,提早读书,同时早读书为丰富学生知识、扩大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智慧,架起了桥梁。
中年级一直是学生低凹段,语文教学一方面在注意丰富学生词汇的同时,加强句段训练,另一方面大力培养学生独立默读的能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指导读书方法。
从三下开始以读写训练为重点,从多方面拓宽道路,铺好了过渡桥。
高年级语文教学注重把发展语言与发展思维统一起来,以阅读为基础,读写有机结合,同时加强逻辑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能自己读书,自己会作文,在实践中培养了儿童的主动性和初步的创造精神,为升入初中搭好了挺进桥。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小学语文教学成效是大的,是值得褒奖的,可在初中阶段确实有不少小学阶段语文成绩好的学生每况愈下,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1.学习门类突然增多,学生一时适应不了。
2.在教与学方面,中小学教学方法有较大的区别。
小学生“听鼓下挠”,学习往往容易处于被动;中学生强调动口、动手、动脑,如缺乏自觉性、独立性就很难完成学习任务。
小学生有依赖“耳提面命”式辅导的习惯,中学生强调独立思考,注重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习计划不周密,顾此失彼。
初中阶段学习时间较紧,在校时间基本排满了课程。
由于以前习惯的影响,学习任务不能如期完成。
计划不周密,时间安排不合理,就会出现打乱仗的情况。
4.偏科或“欠债”,积重难返。
初中所学科目较多,学生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少数学生在小学就有偏科的毛病,进入初中后,一旦忽视了某一学科的学习,日积月累,等到他醒悟过来时,就发现自己“欠债”太多了,想赶上去困难很大,一是时间精力不容许,二是自学能力较差,一科没学好,就会影响其他科目的学习,一科成绩没赶上来,整体成绩也好不了。
造成学生成绩下降的原因远远不止以上四点,其中还有很多重要原因要在老师身上找。
因此,怎样抓好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是摆在我们中小学语文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的目的本课题力争通过中小学语文衔接研究,有效解决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问题,建设充满活力的语文课程,让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增强,让学生能顺利进入初中学习,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素质。
三、研究的内容1.课堂内容研究:汉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三个方面的研究2.教学方式的研究四、研究可行性行为分析(一)加强学习习惯上的衔接,克服不良倾向。
在教学实践中,习惯对学生搞好学习来说,是举足轻重的前提,学好语文必须注意培养学生以下良好的习惯:(1)课前有主动预习,课后有自觉复习的习惯;(2)课堂上有思路活跃、勤记笔记的习惯;(3)课堂里有大声答问、大胆质疑的习惯;(4)课堂上有与同学合作学习共同探究寻求解决途径的习惯;(5)阅读时有随手查阅字典释疑的习惯;(6)有眉批圈点、边读边思考的习惯;(7)作文时有先构思、再写提纲、写正文以及加后记的习惯;(8)文章写成以后有读两三遍并进行自我修改的习惯;(9)课外阅读时有随手摘录、随时积累并运用的习惯;(10)有勤于动笔、写心得体会、记日记的习惯。
(二)加强教学方法上的衔接,交给学生“钥匙”。
无数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语文学的好坏,是教师“引”出来的,而不是靠老师讲出来的。
学生升入初中后,对新的学习环境及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很陌生,这时语文教师就要充分起好桥梁的作用。
方法上注重深入浅出,激发学习兴趣,不仅教他们“学会”,而且让他们“会学”。
老师除教知识外,还应多教方法,不仅“授业解惑”,还应该交给学生“钥匙”,让他们去打开语文知识的大门。
(三)加强语文知识上的衔接,切实打好基础。
众所周知的道理:蓝图再好没有砖瓦不行,文章再妙没有字词句不行,因此,对学生的严格要求,首先应严在字词句上,扩大识字量、掌握汉语拼音是搞好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重要前提。
在严格训练、讲究效益的基础上,去开阔学生的阅读面,拓宽学生的视野,通过课外阅读、看报纸、听广播等活动,教会学生做读书笔记;通过“书法课”等语文实践课以及文学社团活动把学语文与学生学生活、做人紧密地结合起来,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的学由被动向主动转化。
学生阅读的基础切实打好了,就应在写作训练上加大力度,以读促写,以写带读,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综合能力。
(四)加强防差转差上的衔接,关键时刻拉一把。
学生进入初中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成绩必然会出现好、中、差。
为了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取得好成绩,防止学生成绩早分化、多分化,语文教师要重视提前做好防差转差工作。
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真分析原因,及时制定防差转差措施。
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扎实,但运用能力差;有的学生阅读能力强,但写作能力差,因此教师要因人而异,因人制宜,差什么就补什么。
在中小学衔接阶段,学生思想容易波动,成绩也容易滑坡,关键时刻拉学生一把,就能不让他们掉队,使他们和其他同学共同进步。
五、初步设想1.认真研读《语文课程实验标准》,分析小学和初中语文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和方法上的相同与异同,做对比性进行研究,然后找出衔接点和研究点,使研究工作有的放矢。
2.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通过深入对方课堂进行听课研究,发现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异同点,找出共性和需要加强或者需要关注的问题,从而调整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方式方法,以利于学生到初中后能顺利地适应语文学习,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研究学法,通过课堂学习的调查及课外阅读的拓展,研究初中和小学学习语文的不同的心理特点,学习方法,在布置语文作业和引领学生学习生活语文方面做研究。
4.做好学生的毕业跟踪发展研究,通过单元考试成绩和月考试成绩的分析,初中老师可以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供小学语文教学思考和实践。
5.做好每次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收集和整理,特别是数据分析和整理,确保研究的实效。
六、具体策略(一)小学阶段1.加强百日字功的落实和研究,让外小出来的学生能说一口漂亮的普通话,能书一手漂亮的中国字。
做堂堂正正中国人,书漂漂亮亮中国字。
2.作文教学:加强语文的生活化研究。
我笔写我心,作文是自由表达思想的教学内容,因此作文教学的提高需要从给学生体验的舞台,给学生作文的灵感,给学生生活的积淀,给学生思想的放飞,通过课内海量阅读、推荐阅读和了解国家大事,看新闻、看高品质的谈话节目等,培养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看问题,用自己的思想去表达的习惯。
提高作文的有效性和趣味性,让每个学生自由畅写,交流分享,感受作文的价值。
将作文教学与综合素质紧密结合,从而提高作文的效益。
3.阅读教学:一是加强读的训练,让学生喜欢读,喜欢大声读,达到读的三个层次:读的正确;读的流利;读的有感情;二欣赏读,结合课文让学生欣赏部分名家朗诵,提高学生读的兴趣和读的技巧;三是书香校园打造注重实效,建立读书平台,落实读书评价,将读书纳入考试评价,总分的占20%,甚至可以单独拟定考试卷。
4.课堂教学研究:一是老师要逐步放手,让学生有独立阅读,自我感悟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感悟文字的能力;二是适当地整合教材,有意识地将生活语文渗透到课堂中来,让学生学会有思想地表达;三是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自主学习方式要落实,建立学科资源库,通过资源博客引领学生阅读,引领学生写作,将有限的校内学习拓展到无限的课外学习空间。
诸如语文的研究性学习。
四是加大学法的研究,多研究学情学法,将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尝试课堂备课的改革。
五是考试评价及命题的研究,通过命题分析及解题,探寻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
(二)初中阶段1.在七年级上半学期这个“过渡期”内应适当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增强学生自信心。
七年级新生面对新的环境、新的教材、新的老师,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
教师应该放慢教学脚步,适当降低要求,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信心,从而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
例如在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中,不要急于对课文开展较深层次的分析理解,而应侧重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了解初中语文教材的特点以及语文学习的一般规律、方法。
又例如在初一上学期的每次测验或考试前,教师可与学生一起回顾、整理、归纳知识要点,列出详细的复习提纲;测验考试后再共同分析失误原因,总结教训;到初一下学期就可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上述工作。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使用简单易懂的教学用语,避免使用深奥艰涩的学术语言。
对于学生的发言,无论答案正确与否,都应充分肯定其学习积极性。
总之,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点滴进步,保护学生要求进步的热情,在不断的肯定与鼓励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能力,从半扶半放教学方式过渡到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学习。
2.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在活学、乐学中提高语文思维能力。
教师要想方设法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教师务必发挥主导作用,依靠全体学生共同营造健康的课堂教学心理氛围,以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巧妙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能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以及自学能力的形成。
七、组织领导安排1.专家指导组余蕾(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人教社中语教材编委,金东方学校督学)杨子忠(特级教师,书法家,金东方学校总督学)吕国凤(高级教师,西陵区教研室语文教研员)2.课题领导小组组长:黄海军、杜心华副组长:刘艳、孟毅、王玉茜成员:杨华、吴海宁、邹琼、黄皦3.课题实施小组组长:孟毅、王玉茜、吴海宁成员:邹琼、黄皦、金东方七年级语文教师、外小六年级语文教师八、研究步骤1.2009年秋季学期10月,初中部承担第一次学习研究,启动此课题研究;12月,初中部走进小学,进行“同课异构”教学研讨;元月,完成课题实验方案的编制,各校成立课题小组。
2.2010年春季学期1.六年级实验班学生学情调研报告(外小)3.七年级(外小毕业的学生)学情调研报告(金中)4.第一阶段学案、课例分析材料整理(外小、金中)5.两校课堂教学交流(外小、金中)3.三年跟踪调研(2009—2011)1.实验报告2.学生跟踪情况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