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红杏花白》教案
桃花红杏花白教案

桃花红杏花白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桃花和杏花的文化内涵;
2.学习并掌握《桃花源记》和《杏花村记》的基本内容;
3.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
1.桃花和杏花的文化内涵;
2.《桃花源记》和《杏花村记》的基本内容。
三、教学难点
1.如何让学生理解桃花和杏花的文化内涵;
2.如何让学生理解《桃花源记》和《杏花村记》的深层含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1.教师出示桃花和杏花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教师简要介绍桃花和杏花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2. 学习桃花和杏花的文化内涵
1.教师讲解桃花和杏花的文化内涵,包括桃花的吉祥和美好寓意,杏花的纯洁和高雅寓意;
2.教师出示相关诗词和典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桃花和杏花的文化内涵。
3. 学习《桃花源记》
1.教师讲解《桃花源记》的基本内容,包括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2.教师出示相关插图和视频,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3.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主题思想,并汇报讨论结果。
4. 学习《杏花村记》
1.教师讲解《杏花村记》的基本内容,包括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2.教师出示相关插图和视频,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3.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主题思想,并汇报讨论结果。
5. 总结和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2.学生自评和互评,评价自己和小组的表现。
五、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理解桃花和杏花的文化内涵;
2.学生是否掌握《桃花源记》和《杏花村记》的基本内容;
3.学生是否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和热爱。
桃花红杏花白音乐教案

桃花红杏花白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诗词中的桃花与杏花,并能唱出《桃花词》和《白菊花》这
两首古代诗词的曲调;
2.学习使用乐器表达情感,感受音乐的美妙;
3.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表演技巧。
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播放一段古代琴曲《游春曲》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之后,老师以问答形式向学生提问,引入教学话题:桃花与杏花。
2. 学习《桃花词》与《白菊花》
在了解桃花和杏花在中国诗词中的意义后,老师向学生介绍两首古代诗词《桃花词》和《白菊花》。
老师让学生第一次听歌曲,聆听这两首诗词的旋律。
接下来,老师给学生发放歌词,分段讲解歌曲中的意境和表述方式,并让学生跟着歌曲学习如何正确的抑扬顿挫,晓畅情感表达的技巧。
3. 学习乐器演奏
了解古代诗词的意义后,现在要用乐器表达出感情。
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人数五到六人。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乐器,分别是弦乐器、管乐器、打击乐器等,学生们学习如何发音和弹奏乐器。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词,以及自己的乐器演奏曲目,演奏乐曲时需要注意控制音量和音高,完成音乐的创作和合作。
4. 音乐表演
学生分组表演自己的创作。
每个小组互相表演,老师和其他同学们就表演做出评论和提建议,鼓励同学们积极展现自己的才艺。
5. 小结
老师带领学生回顾了本节课的内容和学习成果,让学生从五个方面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从而对下一步的学习有所准备。
人音版音乐7年级下册5.2.4欣赏桃花红杏花白教案教案1000字

人音版音乐7年级下册 5.2.4欣赏桃花红杏花白教案教案1000字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音版音乐7年级下册第14单元第2课《桃花红杏花白》。
本节课是一节欣赏课,主要欣赏的歌曲是《桃花红杏花白》。
歌曲描绘了春天美丽的自然景色和人们愉快的心情,体现了我国北方农村的生活气息。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欣赏《桃花红杏花白》这首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欣赏歌曲《桃花红杏花白》。
2. 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情感。
3. 讨论歌曲所描绘的春天景象和农村生活。
教学方法上,采用听、唱、析、议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节课以音乐欣赏为主要内容,通过学习《桃花红杏花白》这首歌曲,培养学生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文化理解、审美判断、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
1. 文化理解:通过学习《桃花红杏花白》这首歌曲,让学生了解我国北方农村的生活习俗和传统文化,增强对民族音乐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审美判断:通过欣赏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情感,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审美判断能力,提高音乐鉴赏水平。
3. 艺术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如演唱、演奏等,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
4. 创意实践: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改编或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分析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欣赏并分析歌曲《桃花红杏花白》,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掌握以下重点知识:(1)歌曲的旋律特点:通过分析歌曲的旋律,让学生了解其起伏变化和旋律线条的走向,感受音乐的美感。
(2)歌曲的节奏特点:通过分析歌曲的节奏,让学生掌握其节奏类型和拍号,理解音乐节奏的规律。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桃花红 杏花白》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桃花红杏花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喜欢山西民歌,了解“小调”、认识“开花调”以及衬词在歌曲中的作用过程与方法:体验歌曲中独特的韵味与魅力,并在欣赏中获得审美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这首民歌的欣赏,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热爱民族音乐。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歌曲旋律、速度、地方风味、歌曲情绪,会哼唱歌曲。
难点:了解作品特点,准确把握作品的地方风格及乡土风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见到大家非常高兴。
作为见面礼老师想带给大家一首民歌表演唱。
请同学们猜一猜是哪个地方的民歌?生:……师:老师唱一句,大家就知道是哪个地方的民歌了。
(演唱《人说山西好风光》)生:山西师:大家还听过其他的山西民歌吗?(有)你唱两句,(无)师唱《走西口》。
这是山西非常出名的民歌《走西口》,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下去听一听.山西是民歌之乡,各地的民歌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山歌、号子、小调、秧歌、套曲。
今天我们要了解的是除了以前学过的山歌、小号之外的另一种小调体裁民歌《桃花红杏花白》。
二、聆听与感受1.初听歌曲,听歌曲的情绪与速度是怎样的?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感受这首小调歌曲的旋律特点和情绪。
听完以后,提问:(1)这首歌曲的旋律特点是怎样的?生:……师:引导,曲调是优美婉转的还是豪迈有力的?板书:优美婉转(2)谁能用简单的词语说一说这首歌曲的带给你的情绪是?生:……师:对,感受到一丝的忧伤2.介绍歌曲背景在一首优美婉转的旋律中,怎么会让人感受到一丝忧伤呢?这就和歌曲的原背景有关了。
当时,年仅十八岁的姑娘刘梅因家庭原因被迫嫁给一个大她好几十岁的老头子,她肯定不愿意吧。
于是她躲婚而翻山越岭去找自己心上人想办法。
所以在优美婉转的歌曲旋律中,又隐约带着一丝忧伤.无奈的情绪。
那么请同学们告诉我,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的歌曲?(预设回答不出:是友情/亲情还是爱情?)对,是一首典型的爱情歌曲。
桃花红杏花白教案

桃花红杏花白教案篇一:桃花红杏花白七年级音乐第五单元欣赏歌曲《桃花红杏花白》教案教学目标1、喜欢山西民歌,认识、了解小调的音乐特点2、体验歌曲中独特的韵味与魅力,并在欣赏中获得审美体验。
教学重难点:1、了解山西民歌及其特点,会哼唱歌曲旋律。
2、学会欣赏歌曲,能够通过欣赏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了解山西及其民歌:山西的民歌不仅多,而且地方色彩十分鲜明。
山西各地的民歌,在艺术风格上是很不相同的。
这是由于各自所依附的地理条件和生活习俗以及历史条件的不同所造成的。
山西各地民歌品种繁多,大致可归纳为五大类:1、山歌;2、号子;3、小调;4、秧歌;5、套曲。
山西民歌代表曲目有:《绣荷包》《闹元宵》《走西口》等。
左权民歌:《杨柳青》、《桃花红杏花白》、《亲圪蛋下河洗衣裳》等。
二、欣赏歌曲《桃花红杏花白》《桃花红杏花白》是一首地道的山西民歌。
这是一首左权民歌,由张文秀编曲。
今天我们欣赏著名高音歌唱家殷秀梅和戴玉强重新演唱的二人对唱《桃花红杏花白》。
他们的演唱对于歌曲赋予了他们自己的理解和诠释。
词还是那些词,曲调也还是那些曲调,但演唱得大气、高亢、深沉,似乎又带着些悲凉。
这是一首典型的情歌,主旋律当然是就是这两句:“桃花来你就红哎,杏花你就白,爬山越岭我寻你来呀,啊各呀呀呆---”这句在歌曲中反复咏唱。
当然,接下来的歌词对这种情感又作了进一步的铺陈:“榆树树你就开花啊圪针针你就多,你的心眼比俺多呀,啊各呀呀呆;锅儿你就开花下不上你就米,不想旁人光想你呀,啊各呀呀呆,??”这些歌词都取材于最平常的生活,但是反映的情感却是那样的浓烈、质朴。
反复咏叹之间,男女主人公的心走的更近了:“金针针你就开花六瓣瓣你就黄,盼望和哥哥(妹妹)结成双呀,啊各呀呀呆??”三、简介歌曲:作为当今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领域女高音声部代表性曲目之一的《桃花红?杏花白》,由刘麟、王志信编创词曲。
曲作者曾亲自为这首歌曲撰写演唱提示,并强调该曲“是根据两首山西民歌组装及发展而成的”,表演时“首先要把握好山西民歌的风格、味道”。
《桃花红 杏花白》教学设计2-七年级下册音乐【人音版】

《桃花红杏花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喜欢山西民歌,认识了解小调的音乐特点。
2、体验《桃花红杏花白》中独特的韵味与魅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山西民歌(左权民歌)的特点。
2、会哼唱《桃花红杏花白》的旋律。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钢琴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演唱山西民歌《绣荷包》片断。
问:老师演唱的歌曲属什么体裁?(小调)2、小调的概念:小调又称小曲,是我国民歌的重要体裁之一是流行于城镇、集市的民间独唱、对唱或歌舞小曲。
小调题材广泛,富于变化,常用衬词、衬句扩展音乐结构,加强情感表达。
(二)、授新课1、介绍山西民歌:左权民歌及开花调左权民歌是一种山西省的传统民歌音乐,晋中地区左权县的民歌不同于山西其他地区的民歌。
它独树一帜,曲调清丽而优美。
风格委婉而温柔,意境新颖而诗味浓郁。
左权民歌分杂曲、大腔、小调三种形式。
而小调又派生出了一种独特的形式:开花调。
上句常常是:XX开花为起兴,下句点题。
在开花调中一切用来做比喻的东西都可以开花。
而这样的开花又与下句的主题有着内在的联系。
2、欣赏开花调皇后刘改鱼演唱的《桃花白杏花红》思考(1)、歌曲的速度?中速稍慢(2)、歌词有何特点?出现衬词:啊格呀呀呆具有山西方言特点3、歌曲曲调优美,朗朗上口,广为流传。
出现了不同的很多演唱版本。
欣赏两位歌手演唱的《桃花红杏花白》,感受他们的演唱有何不同?女声:婉转,甜美男声:加了引子,使得歌曲显得粗犷豪放而多了点山歌的味道。
4、学唱歌曲a:唱谱b:唱词歌曲分析:结构一段体调式六声徵调式5、感受旋律特点旋律起伏较大,使得音乐悠扬婉转,旋律中多次出现的7使得音乐更加柔和而略带哀怨。
6、欣赏王二妮、石占民演唱版本和刘俊华演唱的版本。
比较不同之处。
音乐家在民歌的基础上采用发展、扩充、变奏的手法使得歌曲在艺术上得到显著的提升。
7、跟伴奏唱《桃花红杏花白》(三)总结今天我们聆听、了解了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
桃花红-杏花白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

桃花红杏花白一、教材分析《桃花红杏花白》是人教版音乐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首演唱欣赏曲目。
歌曲保留了《刘梅躲婚》的第一段歌词,其余段落则是由人们即兴填词传唱开来,是一首具有浓郁山西地方风格的民歌,中速稍慢,2/4拍,六声徵调式,一段体结构,具有典型的民间小调风格特点。
全曲共8小节,旋律为首尾相扣、结束音相同的上下句结构。
主体部分旋律起伏较小,有甩腔、下滑音的设计,突出了左权民歌的原汁原味,同时这首作品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开花调”中最经典的一首作品。
二、学情分析山西“左权”被誉为“民歌之乡”,特别是左权民歌中的“开花调”,在中国民族音乐宝库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初中学生对原汁原味的左权民歌---“开花调“接触很少,所以本节课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喜欢并乐于演唱左权民歌—开花调,加深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左权“开花调”的理解和认识,使青少年担负起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职责与使命。
三、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对左权民歌“开花调”音乐感兴趣,并乐于主动学习、认识、了解左权民歌的音乐文化及其独特的艺术特点。
(二)知识与技能:能够用方言和普通话演唱整首作品(三)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感受、模仿、体验等方法,使学生在学唱中体验“开花调“的风格、并进行体验与编创。
四、教学重难点及教学准备(一)教学重点:运用原汁原味的方言演唱歌曲《桃花红杏花白》,学会甩腔、倚音的演唱效果。
(二)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开花调”,并尝试“开花调”的编创。
(三)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ppt课件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解说法、引导法、编创实践法六、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1.在正式上课之前,老师演唱一段《人说山西好风光》,学生回答听到哪些地方名称?(山西、太行山、吕梁),由此引出太行山的北麓---民歌之乡“左权县”,一起走进桃红杏花白的“开花调”。
(二)新课教授1.同学们,请聆听近90岁高龄,山西著名民歌演唱家,左权“开花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改鱼老师演唱的《桃花红杏花白》。
人音版音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桃花红杏花白-教案

九.板书设计
① 歌曲《桃花红 杏花白》的基本概念:歌曲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歌曲,描绘了春天桃花盛开和杏花绽放的美景。
② 歌曲的背景和艺术特点:歌曲创作背景是中国民间音乐,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体现了中国音乐的独特风格。
2. 歌曲可以作为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歌曲中的民族音乐元素和情感表达。
3. 歌曲可以作为教学实践,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和表现力。
七、作业布置与反馈
作业布置:
1. 歌曲《桃花红 杏花白》的学唱:要求学生在家中反复练习歌曲,直到能够熟练地唱出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 歌曲分析:要求学生分析歌曲《桃花红 杏花白》中的民族音乐元素,如方言、音调、节奏等,并记录下来。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熟练地唱出歌曲《桃花红 杏花白》;
2. 学生能够理解歌曲的背景和艺术特点;
3. 学生能够掌握歌曲中的民族音乐元素;
4. 学生能够理解歌曲中的情感表达,并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理解。
教学重点:
1. 歌曲《桃花红 杏花白》的学唱与欣赏;
2. 歌曲中的民族音乐元素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
1. 歌曲《桃花红 杏花白》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歌曲,它描绘了春天桃花盛开和杏花绽放的美景,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二、歌曲的背景和艺术特点:
1. 歌曲《桃花红 杏花白》的创作背景是中国的民间音乐,它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体现了中国音乐的独特风格。
三、歌曲中的民族音乐元素:
1. 方言:歌曲中使用了方言来表现歌曲的情感,使歌曲更具有地域特色和真实感。
桃花红 杏花白-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桃花红杏花白-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本文是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中“桃花红杏花白”教学内容的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首经典的古诗词。
教学目标1.理解和吟唱《桃花红杏花白》这首古诗词;2.加深对古诗词艺术的理解和欣赏;3.通过这首古诗词的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内容课前热身1.张开双臂,深呼吸,放松身体;2.轻轻伸展身体,做几个简单的拉伸动作;3.合唱《歌唱祖国》或其他适合的歌曲,以增强气氛。
课堂教学1. 诵读请学生跟读《桃花红杏花白》这首古诗词,以培养对诗歌韵律的感知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师可前置一些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吟唱这首古诗词。
2. 合唱请班级带头唱,学生跟唱《桃花红杏花白》这首古诗词。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水平安排适当的合唱方式和难度。
3. 分组演唱请学生自由分组,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演唱《桃花红杏花白》这首古诗词。
可以根据学生自我了解或随机抽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唱功,同时锻炼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课后巩固1. 听歌欣赏请学生自主听唱《桃花红杏花白》这首古诗词,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填写听后感表格,以培养学生对古诗词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诗歌创作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灵感和想象,创作一首与春天有关的古诗词,并在班级内自由表演。
教师可提供相关的指导和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古诗词的艺术表达方式。
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对《桃花红杏花白》这首古诗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加深了对古诗词艺术的欣赏和认识,提高了口语表达、团队协作等多方面能力。
我们希望学生们能够继续喜欢和欣赏古诗词艺术,并逐步发掘自己的音乐潜能,成为更加出色的音乐人。
桃花红杏花白教案

七下音乐教案《桃花红杏花白》第五课时闻敏教学内容:学习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教学目标:1. 欣赏和演唱歌曲《桃花红杏花白》;2.体验感受山西民歌中的“开花调”的风格和独特的韵味与魅力;3.了解衬词在歌曲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演唱《桃花红杏花白》;2.了解歌曲的背景和与其它几首民歌的区别。
教学难点:了解作品的特点,准确把握作品的地方风格及乡土味道;用恰当的歌唱艺术与方法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一.复习前几节课学过的民歌《龙船调》、《无锡景》、《沂蒙山小调》、《一个竹竿容易弯》。
二.导入师: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一首山西民歌中的“开花调”《桃花红杏花白》。
下面请大家先聆听歌曲。
播放歌曲,让学生初步了解歌曲。
三.学习新歌:1.简介:《桃花红杏花白》是一具有浓郁的山西地方风格的民歌,属于左权民歌开花调,开花调的每段都是以“花”起唱,下句唱出对恋人的思恋。
“呀啊个呀呀呆”是开花调特有的衬词,大多出现在歌曲结尾,产生俏丽、娇媚的艺术效果。
节奏中速稍慢,2/4拍,一段体结构。
全曲仅8小节,旋律为首尾相扣、结束音相同的上下句结构。
《桃花红杏花白》原名《刘梅躲婚》,唱的是一个十八岁的姑娘刘梅,因被逼而躲婚故事,以哭唱为主。
《桃花红杏花白》保留了《刘梅躲婚》的第一段歌词,其余段落的歌词则是由人们即兴填词而传唱开来的。
2.相关知识:上个世纪50年代,山西民间歌手刘改鱼将《桃花红杏花白》带出太行山,带到北京,成为经久不衰、传唱至今的中国民歌经典之作。
现有原始民歌、改编民歌和创作民歌三种形式,其表演形成繁衍出独唱、重唱、合唱等,既继承了浓郁的山西左权民间音乐的地方传统风格,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被赋予了新的、富有表现力和时代感的创新元素。
开花调音调简洁,深情感人,绝大多数由相互呼应的上下乐句组成,旋律进行以级进为主,间或出现大跳音型,用于表现情绪、情感的起伏跌宕,大大增加了音乐的感染力。
3.再播放歌曲,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并试唱歌谱。
桃花红 杏花白-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桃花红杏花白-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民间音乐团体“人音”及该乐团的音乐特色;2.熟悉《桃花红杏花白》这首曲目的歌词和旋律;3.掌握该曲的节奏、韵律、音准等音乐要素;4.培养学生对传统音乐的欣赏能力;5.培养学生对音乐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1.熟悉《桃花红杏花白》这首曲目的歌词和旋律;2.掌握该曲的节奏、韵律、音准等音乐要素;3.培养学生对传统音乐的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对音乐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四、教学内容及步骤1. 介绍“人音”乐团及其音乐特色(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人音”乐团的由来、成员以及代表作品等,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这个民间音乐团体,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人音”乐团及其音乐的感受和认识。
2. 导入《桃花红杏花白》这首曲目(10分钟)教师播放《桃花红杏花白》这首曲目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它的音乐韵律和节奏,同时对歌词进行朗读,引导学生探究歌曲的歌词和旋律表达的情感。
3. 学习并掌握该曲的音乐要素(30分钟)以《桃花红杏花白》为例,讲解歌曲的节奏、韵律、音准等音乐要素,同时结合音频让学生跟着节奏摇身体,感受音乐的律动。
4. 听歌分析和欣赏(30分钟)教师解析歌曲的副歌、主歌、间奏等结构,让学生对整首歌曲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引导学生尝试以自己的语言表达这首歌的情感和主题。
5. 总结评价和作业布置(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评价,梳理对《桃花红杏花白》这首曲目的认识和体验,并布置相应的作业,如制作课堂笔记和录制音乐朗读视频等。
五、教学反思1.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充分发挥音乐的感染力和互动性,适当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和合作学习热情。
2.课堂上应注重引导学生从音乐要素和歌曲情感两个方面去分析和诠释歌曲,以培养学生对传统音乐的欣赏能力和音乐文化素养。
3.课堂教学应当注重激发学生对音乐文化的兴趣和热爱,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音乐文化对个体和社会的重要价值。
人音版音乐七年级下册5.2.4欣赏桃花红杏花白教案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审美感知:通过欣赏歌曲《桃花红杏花白》,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使他们能够感知和体验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等基本要素,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2.艺术表现:通过学习歌曲的演唱,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现,培养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合作精神。同时,通过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5.题目:请谈谈你对歌曲《桃花红杏花白》的理解和感受。
答案:歌曲《桃花红杏花白》描绘了春天桃花、杏花盛开的美景,歌词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歌曲旋律优美,节奏明快,给人一种愉悦的感觉。通过学习这首歌曲,我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和音乐的感染力。
布置作业:
1.根据本节课学习的歌曲《桃花红杏花白》,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2.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1)歌曲《桃花红杏花白》的背景知识,包括歌曲的创作背景、歌曲所描绘的春天的美景以及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歌曲的演唱版本,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同歌手演唱的《桃花红杏花白》的视频和音频资料,让学生欣赏和比较不同版本的演唱风格。
4.歌曲的演唱技巧。歌曲《桃花红杏花白》的演唱技巧比较复杂,学生可能难以掌握。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演唱、演唱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当堂检测:
1.歌曲《桃花红杏花白》的基本旋律和歌词内容。请学生回忆并演唱歌曲,检查学生对歌曲的掌握情况。
2.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请学生分析并描述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检查学生对歌曲音乐要素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3)歌曲的演唱技巧。歌曲《桃花红杏花白》的演唱技巧比较复杂,学生可能难以掌握。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演唱、演唱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音乐优秀教案桃花红杏花白

设计:吕彦琼审核:__________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个人所有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ersonal ownership.b5E2R。
用户可将本文地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地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地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文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人及相关权利人地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p1Ean。
Users may use the contents or services of this article for personal study, research or appreciation, and other non-commercial or non-profit purposes,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y shall abide by the provisions of copyright law and other relevant laws, and shall not infringe upon the legitimate rights of this website and its relevant obligees. In addition, when any content or service of this article is used for other purposes, written permission and remuneration shall be obtained from the person concerned and the relevant obligee.DXDiT。
桃花红杏花白教学设计

桃花红杏花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桃花红杏花白”这首歌曲的背景、风格和特点。
2、引导学生学唱这首歌曲,准确把握旋律和节奏。
3、培养学生对民间音乐的欣赏能力和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唱准歌曲中的高音部分。
(2)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2、难点(1)歌曲中的装饰音和滑音的演唱技巧。
(2)如何让学生在演唱中生动地表达出歌曲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歌曲的背景、风格和特点。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歌曲的魅力。
3、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四、教学过程1、导入(1)同学们,春天到了,老师前两天去公园里逛了逛,那景色真是美极了!桃花红得像火,杏花白得像雪,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边说边用生动的表情和手势比划)(2)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首和桃花杏花有关的歌曲——《桃花红杏花白》。
2、歌曲背景介绍(1)这首《桃花红杏花白》是山西左权的一首民歌。
左权可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山清水秀,人们能歌善舞。
(2)这首歌啊,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和爱情,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3、初听歌曲(1)咱们先来听一遍这首歌,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桃花红杏花白的美景,感受一下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播放歌曲,学生聆听。
4、学唱歌曲(1)老师先唱一遍,同学们可以小声跟着哼。
(2)逐句教唱,注意纠正学生的音准和节奏。
(3)重点练习高音部分和装饰音、滑音的演唱。
5、歌曲情感表达(1)同学们,咱们想想看,在这么美的春天里,人们唱着这首歌,心里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呢?(引导学生思考)(2)对啦,是喜悦、欢快,还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那咱们在唱的时候,也要把这种情感表现出来。
(3)让学生带着情感再次演唱。
6、小组演唱(1)分成小组,让学生互相练习演唱。
(2)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上台演唱。
7、拓展(1)给学生播放一些其他山西民歌,让他们感受山西民歌的风格特点。
桃花红杏花白教学设计

地方课《桃花红杏花白》教学设计左权县示范小学常红丽教学目的:1、学唱左权民歌《桃花红杏花白》,并用细腻、优美、浓郁的情感表现左权独特的地方韵味。
2、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为歌曲创编动作的活动并进行小花戏表演。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唱好歌曲《桃花红杏花白》并深度挖掘歌曲《桃花红杏花白》的地方语言并将其表现到位。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彩扇、钢琴教学过程:一、创设氛围播放左权民歌,学生舞扇走进教室。
二、歌曲导入师:好听的左权民歌吸引了这么多的老师,那咱们就唱一首左权民歌欢迎各位老师的到来。
学生唱左权民歌《太行山好地方》正是因为左权有好听的左权民歌和舞姿优美的左权小花戏,因此成为了全国颇负盛名的“歌舞之乡”。
这节课我们就来唱一唱左权民歌,跳一跳左权小花戏。
三、学习歌曲左权民歌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听一首最具特色的左权民歌。
1、静静聆听歌曲(学生说出歌名,教师板书)2、再次静听歌曲,看看歌曲中那个地方最能体现出我们左权民歌的歌曲特色?学生指出:歌曲衬词“啊格呀呀呆”3、轻声随曲学唱4、学生再次随曲唱并找出难点,教师予以纠正。
5、随师的琴声唱6、指名唱(其余学生评价)7、学生完美演唱8、学生欣赏石占明演唱视频9、学生试着用原生态唱法、左权方言唱。
四、小花戏表演1、介绍小花戏的基本动作,指名展示。
2、分组为歌曲《桃花红杏花白》创编动作,要求每组一段。
3、小组汇报展示4、教师创编动作展示五、总结师:我们应该为自己是一名左权人而感到骄傲、自豪,同时,我们更应该认识到自己肩上的重任,我们要热爱传统文化,把我们的左权民歌、小花戏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六、结束本课让我们唱着左权民歌,跳着左权小花戏走出教室。
人音版音乐7年级下册 5.2.4欣赏 桃花红 杏花白 教案设计

《桃花红杏花白》教案一、教学目标:1、喜欢山西民歌,认识、了解小调的音乐特点。
2、体验歌曲中独特的韵味与魅力,并在欣赏中获得审美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山西民歌及其特点,会哼唱歌曲旋律。
2、学会欣赏歌曲,能够通过欣赏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了解山西及其民歌:山西的民歌不仅多,而且地方色彩十分鲜明山西各地的民歌,在艺术风格上是很不相同的。
这是由于各自所依附的地理条件和生活习俗以及历史条件的不同所造成的。
山西各地民歌品种繁多,大致可归纳为五大类:1、山歌;2、号子;3、小调;4、秧歌;5、套曲。
山西民歌代表曲目有:《绣荷包》《闹元宵》《走西口》等。
左权民歌:《杨柳青》、《桃花红杏花白》、《亲圪蛋下河洗衣裳》等。
(二)、欣赏歌曲《桃花红杏花白》:《桃花红杏花白》是一首地道的山西民歌。
这是一首左权民歌由张文秀编曲。
今天我们欣赏著名高音歌唱家殷秀梅和戴玉强重新演唱的二人对唱《桃花杏花白》。
他们的演唱对于歌曲赋予了他们自己的理解和诠释。
词还是那些词,曲调也还是那些曲调,但演唱得大气、高亢、深沉,似乎又带着些悲凉。
这是一首典型的情歌,主旋律当然是就是这两句:“桃花来你就红哎,杏花你就白,爬山越岭我寻你来呀,啊各呀呀呆---”这句在歌曲中反复咏唱。
当然,接下来的歌词对这种情感又作了进一步的铺陈:“榆树树你就开花啊圪针针你就多,你的心眼比俺多呀,啊各呀呀呆;锅儿你就开花下不上你就米,不想旁人光想你呀,啊各呀呀呆……”这些歌词都取材于最平常的生活,但是反映的情感却是那样的浓烈、质朴。
反复咏叹之间,男女主人公的心走的更近了:“金针针你就开花六瓣瓣你就黄,盼望和哥哥(妹妹)结成双呀,啊各呀呀呆。
”(三)、简介歌曲:作为当今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领域女高音声部代表性曲目之一的《桃花红杏花白》,由刘麟、王志信编创词曲。
曲作者曾亲自为这首歌曲撰写演唱提示,并强调该曲“是根据两首山西民歌组装及发展而成”,表演时“首先要把握好山西民歌的风格、味道”。
初中历史七年级 初中七年级音乐教案 桃花红 杏花白【区一等奖】

《桃花红杏花白》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学陈浩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山西左权开花调《桃花红,杏花白》,体验开花调独特韵味,在欣赏和歌唱中获得体验、培养同学热爱传统文化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运用聆听、对比等方法,学习了解开花调的风格特点。
知识与技能:认识了解什么是开花调及风格,并能演唱开花调代表作《桃花红杏花白》经典旋律。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歌曲经典旋律,了解开花调特点感受开花调韵味。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山西左权开花调升华到热爱民族传统文化。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配乐介绍山西文化及名胜古迹。
(二)新课教学1.讲解开花调意图: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让学生了解开花调的定义。
2.教师范唱歌曲意图:提起学生学习兴趣,拉近师生感情。
初步感受歌曲旋律。
3.初听歌曲①设计问题:歌曲的情绪?(高亢、抒情、委婉动人.....)②介绍歌曲背景资料意图:进一步感受歌曲旋律,通过背景资料介绍对歌曲更深一步认识。
4.复听歌曲设计问题:找出歌曲特点乐句?(啊个呀呀呆.....)意图:让学生发现歌曲里面的衬词,讲解衬词在民歌中运用的意义,进一步了解开花调的特点以及民歌创作手法及风格。
5.学唱歌曲经典旋律解决旋律难点及音乐基础知识①六度大跳演唱②前倚音意图:让学生掌握歌曲经典旋律,自身感受开花调的魅力也为后面的创编演唱做铺垫。
6.三听歌曲引出开花调的代表人物—刘改鱼意图:通过音频和教师讲解这首开花调之所以让世人瞩目和传唱的原因,学生更深一步了解这首歌曲传唱背景资料。
创编:通过学生身边的事和物创编一首属于同学们的开花调。
①教师举例②同学创编③自创自唱意图:让学生学以致用,通过自创自唱的方法完全掌握歌曲经典旋律及开花调的创作手法。
拓展:播放武乡开花调意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感受左权以外的开花调。
(三)总结民歌从上古歌谣到先秦《诗经》、汉代《乐府》、唐代《竹枝词》、明清《时调》发展到现在的民歌。
一直都回荡在历史长河中诉说着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桃花红杏花白音乐教案

桃花红杏花白音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能听懂、会唱、会演唱《桃花红杏花白》这首歌曲;
2. 能够欣赏、了解这首歌曲的音乐特点,认识歌曲中的乐器;
3. 能够体会歌曲中的情感表达。
二、教学重点
1. 听懂、会唱、会演唱《桃花红杏花白》这首歌曲;
2. 了解歌曲的音乐特点,认识歌曲中的乐器。
三、教学准备
1. 教学录音带;
2. 小提琴;
3. 钢琴;
4. 教学设备;
5. 教学材料;
四、教学过程
Step 1. Warming up
1. 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跟着节奏挥舞双手,唱一段歌谣,活跃课堂气氛。
2. 出示一幅图片,让学生讲出自己的想象故事,引出歌曲《桃花红杏花白》。
Step 2. Listening
1. 播放歌曲《桃花红杏花白》,让学生听歌曲,并给出歌曲的概括。
2. 让学生跟着音乐节奏拍手,熟悉歌曲的节奏。
Step 3. Singing
1. 让学生唱歌曲《桃花红杏花白》,并给出歌词。
2. 让学生跟着音乐演唱歌曲,练习歌曲的唱法。
Step 4. Appreciation
1. 让学生认识歌曲中的乐器,介绍小提琴和钢琴的特点,并示范演奏。
2. 让学生体会歌曲中的情感表达,分析歌曲的音乐特点。
Step 5. Summary
1.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自我反思。
2. 让学生自由演唱《桃花红杏花白》,。
桃花红杏花白教案

桃花红杏花白教案教案标题:桃花红杏花白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桃花源记》和《红杏出墙》两篇文学作品,使学生了解和理解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传统美学观念和人生哲理。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水平。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的价值观和人生选择。
教学重点:1. 理解《桃花源记》中传统美学观念和人生哲理。
2. 理解《红杏出墙》中传统美学观念和人生哲理。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和解读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传统美学观念。
2. 将古代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思考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价值。
教学准备:1. 课文:《桃花源记》、《红杏出墙》。
2. 多媒体设备。
3. 学生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桃花和杏花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这两种花的注意。
2. 引导学生思考桃花和杏花在中国文学中的象征意义。
展示:1. 分别介绍《桃花源记》和《红杏出墙》的背景和作者,并简要介绍故事情节。
2. 学生分组阅读《桃花源记》和《红杏出墙》,并进行小组讨论,总结故事中的传统美学观念和人生哲理。
讲解: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桃花源记》中的传统美学观念,如“世外桃源”、“隐逸”、“自然”等,并与现实生活中的价值观进行对比和思考。
2. 教师讲解《红杏出墙》中的传统美学观念,如“贞节”、“妇德”、“人性”等,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观念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和影响。
实践:1. 学生分组进行小剧场表演,根据《桃花源记》和《红杏出墙》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展现故事中的传统美学观念和人生哲理。
2. 学生撰写读后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表达对这两篇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桃花和杏花在中国文学中的象征意义以及故事中的传统美学观念和人生哲理。
2. 学生进行小结,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巩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花红杏花白》是一首地道的山西民歌。这是一首左权民歌 由张文秀编曲。今天我们欣赏著名高音歌唱家殷秀梅和戴玉强重新演唱的二人对唱《桃花 杏花白》。 他们的演唱对于歌曲赋予了他们自己的理解和诠释。词还是那些词,曲调也还是那些曲调,但演唱得大气、高亢、深沉,似乎又带着些悲凉。这是一首典型的情歌,主旋律当然是就是这两句:“桃花来你就红哎,杏花你就白,爬山越岭我寻你来呀,啊各呀呀呆---”这句在歌曲中反复咏唱。当然,接下来的歌词对这种情感又作了进一步的铺陈:“榆树树你就开花啊圪针针你就多,你的心眼比俺多呀,啊各呀呀呆;锅儿你就开花下不上你就米,不想旁人光想你呀,啊各呀呀呆……”这些歌词都取材于最平常的生活,但是反映的情感却是那样的浓烈、质朴。反复咏叹之间,男女主人公的心走的更近了:“金针针你就开花六瓣瓣你就黄,盼望和哥哥(妹妹)结成双呀,啊各呀呀呆。”
《桃花红杏花白》教案
教学目标
1、喜欢山西民歌,认识、了解小调的音乐特点。
2、体验歌曲中独特的韵味与魅力,并在欣赏中获得审美体验。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山西民歌及其特点,会哼唱歌曲旋律。
2、学会欣赏歌曲,能够通过欣赏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导入
了解山西及其民歌:山西的民歌不仅多,而且地方色彩十分鲜明山西各地的民歌,在艺术风格上是很不相同的。这是由于各自所依附的地理条件和生活习俗以及历史条件的不同所造成的。山西各地民歌品种繁多,大致可归纳为五大类:1、山歌;2、号子;3、小调;4、秧歌;5、套曲。 山西民歌代表曲目有:《绣荷包》《闹元宵》《走西口》等。左权民歌:《杨柳青》、《桃花红 杏花白》、《亲圪蛋下河洗衣裳》等。
四、小结:
民歌就象人们心中的河流一样,源远流长,我国幅员辽阔,拥有960平方公里的土地,而且民族众多,各民族各地区的音乐更上是浩如烟海,各具特色。民歌在各民族各地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让我们通过对中国民歌的欣赏,弘扬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也让我们更加热爱 我们的民族音乐。
三、简介歌曲:
作为当今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领域女高音声部代表性曲目之一的《桃花红 杏花白》,由刘麟、王志信编创词曲。曲作者曾亲自为这首歌曲撰写演唱提示,并强调该曲“是根据两首山西民歌组装及发展而成”,表演时“首先要把握好山西民歌的风格、味道”。因此,对作品予以相应的音乐分析,以了解这首歌曲与原始民歌之间的渊源关系,了解词曲作家在编创过程中所使用的基本技法与艺术追求,并围绕着演唱处理开展二度创作,成为了用恰当的歌唱技术与方法,更好地学习、表王志信创编版《桃花红?杏花白》的重要途径与基本要求。《桃花红 杏花白》取材于山西左权地区民歌《开花调——桃花红杏花白》与《开花调——会哥哥》。两首“开花调”均为结构短小、主题明确的分节歌,其内容反映了青年男女之间纯朴的爱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