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桃花红杏花白_歌曲分析与演唱处理
浅析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的创作特征

浅析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的创作特征山西民歌是中国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方特色。
以《桃花红杏花白》为代表的山西民歌在中国乃至世界民间音乐界都享有盛誉。
本文将从旋律特征、歌词内容和表达情感等方面对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的创作特征进行浅析。
我们来谈谈《桃花红杏花白》的旋律特征。
这首歌的旋律简洁、朴实,主要采用了传统的五声音阶,表现出民歌的朴实、清新和自然之美。
在编配上,常常采用二声部对位式的形式,旋律线条清晰,既引人入胜,又富有地方特色。
歌曲的曲调简单易记,动情激昂,更能深入人心,使人思乡念情。
我们来谈谈《桃花红杏花白》的歌词内容。
该歌的歌词朴实、真挚,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歌词中常以桃花、杏花等当地的自然景物为载体,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与思念。
“桃花红,杏花白,家乡的山山水水美如画”,这些词句不仅展现了山西乡村的田园风光,也凸显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歌词中还包含了对生活、爱情、友情等方方面面的思考和感悟,让人在朴素的音乐语言中感受到深沉的情感追求。
我们来谈谈《桃花红杏花白》的情感表达。
这首歌的情感表达非常深刻,在朴实的旋律中流露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
歌手在演唱时往往以深沉的情感来演绎,让人仿佛置身于广袤山川之中,感受到浓浓的人情味和生命的炽热。
尤其在外乡演唱时,歌手的倾情演唱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让人不自觉地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和亲人。
这首歌不仅在山西当地广为传唱,而且在全国范围内也备受喜爱,成为了山西乃至全国人民共同的精神寄托。
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以其独特的旋律特征、真挚的歌词内容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浓厚的地方特色,蕴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民俗音乐中的一朵奇葩。
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这样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山西民歌,传承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
解析新编民歌《桃花红杏花白》

首优 秀 的双 主题 并 置 的三段 体 曲式 的 声乐 作 品 。各部 分之 间对 比 后 面 的短 修饰 音 时要 运用 当地甩 腔 唱法 ,像甩 东 西一 样把 音 甩 出
明显 ,感 染力 强 ,为表 演者 提供 了很 好 的演 唱空 间 。 四 、新编 民歌 《 桃 花红 杏花 白》的演 唱方 法和 情感 处理 去 ,当音 的 时值拖 够 之 后 ,然 后马 上换 气 唱下 一句 ,这样 唱 既 体
行 了变 化 发展 ,歌词 为 下一 段 的 内容 做 了铺 垫 。 1 7 至4 O 小 节 是 问奏 ,节 拍 变 为 八 三 拍 , 已经 出现 了 《 开 花 曲更 加 的生动 感 人 。第 二 ,三句 虚 词 “ 啊 ”虽 然谱 面 标注 音 量 为 调 —— 会 哥哥 》 的旋 律 ,4 1 小节 进 入B 段 ,4 l 至5 2 小节 为 《 开花 f f ,但是 也 不可 唱 的太 大 声太 凶 ,应该 连 贯深 情 ,感 叹 山西 农 村 调— — 会 哥 哥》 的原 始旋 律 ,歌 词 为新 创 。5 3 至7 2 小 节 为变 化发 青 年 男 女 的爱 情 和 家 乡 的 美 丽 。 歌 曲最 后 一 句 中 “ 一 片 片 红 云 展 。7 3 至8 4 小节 ,又重 现 《 开 花调 —— 会 哥 哥》 的旋 律 ,原 曲填 飞 ,一阵 阵 暖风 来 ”要 用柔 美 的音 色来 演 唱 ,表 达 出对 家 乡美 好 新词 。8 5 至9 9 小节 为连接 部 。 白》 的变 化再现 。 的面 貌 的赞 叹 ,演 唱者似 乎 陶 醉在 眼前 美 丽 的景 色 中 。全 曲最 后
全曲最后的一个啊个呀呀呆需渐慢注意演唱技巧旋律较之前提高6度最高音呀字要有所控制的轻唱形成甜美的声音特别注意气息的支撑形成头腔共鸣演唱第二个呀这种长音后面的短修饰音时要运用当地甩腔唱法像甩东西一样把音甩出去当音的时值拖够之后然后马上换气唱下一句这样唱既体现了左权方言特有的语气又使长音听起来有头有尾穿透力极强5
_桃花红杏花白_歌曲分析与演唱处理

第一部分(A),第 16 至 19 小节,《开花调——桃花红杏花白》原曲装新词: [谱例三]
随后是发展句,第 20 至 31 小节,在原曲调的基础上进行变化引伸,为下一段内容暨新音乐主题的进入予以铺垫过渡:
160
[谱例四]
第二部分(B),第 45词: [谱例五]
《桃花红 杏花白》全曲共 120 小节,为 ABA’三段体曲式结构(如下图所示)。其整体风格明朗、抒情,演唱时既要 注意音乐形象的表现,同时更要注重地方风格的把握。
前奏+A[主题音调 a +a’+a’’]+B[主题音调 b +b’+b’’]+A’[a’+a’’’] 第 1 至 15 小节,由乐队与合唱构成歌曲的前奏部分。 第 16 至 31 小节是全曲的第一部分 A,其中第 16 至 19 小节是《开花调——桃花红杏花白》旋律的直接引用,但原始 民歌第一段的歌词在这里进行了拆散与重组,突出了阿哥在花丛中看阿妹的人物形象。 第 16 小节“桃花来你就红来”中的两个衬字“来”,在演唱时第一个“来”字要加上波音,这是山西地方语言的风格 需要;第二个“来”字虽然是在高音上,但却要轻唱,这是音乐语言的处理需要,其一是它在弱拍上,其二它是衬字要一带 而过。演唱者要适当控制,切不可唱得太重。
浅析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的创作特征

浅析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的创作特征山西民歌是中国民歌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中《桃花红杏花白》是山西地区著名的民歌之一。
这首民歌在整个山西地区都有广泛的传唱,其歌词简洁朴实,歌曲旋律优美动人,深受人们的喜爱。
本文将从歌曲的主题、创作特征和表现手法等方面对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进行浅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这首民歌的魅力所在。
我们来看一下《桃花红杏花白》这首歌的主题。
这首歌以描绘桃花和杏花的美丽景象为主题,歌颂了自然界的绚丽风景和四季变换的美好。
歌中表达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通过对桃花和杏花的赞美,抒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歌曲所表现的主题可以说是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同时也展现了山西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
我们来分析一下《桃花红杏花白》的创作特征。
这首歌曲的创作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歌曲的旋律优美动人。
整首歌曲的旋律轻快流畅,搭配着简单朴实的歌词,给人一种清新愉悦的感觉。
其次是歌词的简洁朴实。
这首歌的歌词使用了非常简单的词语,但却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和意境,让人们能够很容易地理解和感受到歌曲所传达的情感。
再次是歌曲的编曲和演唱方式。
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这首歌曲的编曲和演唱方式可能会有所调整,但都能够很好地表达出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我们来看一下《桃花红杏花白》的表现手法。
这首歌曲在表现手法上主要采用了夸张、对比和写实等手法。
首先是夸张手法,歌词中对桃花和杏花的描绘都采用了夸张的手法,使得这些花朵显得格外美丽和动人。
其次是对比手法,歌词中对桃花的红和杏花的白进行了对比,突出了这两种花的不同特色,增强了歌曲的艺术感染力。
再次是写实手法,歌曲中对自然景观的描绘非常写实,使人们仿佛置身于绚丽的自然风景之中,通过歌曲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活力。
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展现了浓厚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其歌词简洁朴实,旋律优美动人,再加上夸张、对比和写实等表现手法,使得这首歌曲成为了山西地区民众喜爱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民族声乐作品《桃花红,杏花白》赏析

民族声乐作品《桃花红,杏花白》赏析民族声乐作品《桃花红,杏花白》赏析摘要:由刘麟、王志信创编词曲的《桃花红杏花白》,是当前民族声乐表演与教学领域女高音声部的代表性曲目之一。
它既继承了山西左权民间音乐的传统,同时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被赋予了新的因素。
其浓郁的地方风格和富有表现力、时代感的创新发展,在为演唱者提供发挥声乐表演技术与能力空间的同时,也向表演者提出了相应的传统文化与艺术素养要求。
因此,在表演与教学过程中,分析音乐作品的特点、开展以演唱处理为核心的二度创作,既是把握作品的地方风格、乡土味道的要求,更是准确理解词曲作家的艺术追求与创作技法,用恰当的歌唱技术与方法塑造良好声音形象的基础。
关键词:《桃花红杏花白》;创作;演唱;分析目录一、当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概况 (3)二、当代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历史沿革 (3)三、当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基本美学特征 (4)四、《桃花红杏花白》赏读 (6)五.对中国传统民族声乐的科学性缺乏系统的总结 (7)六.民间与音乐院校缺乏和谐有效的协作 (8)一、当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概况(一)民族的涵义讲到民族声乐,首先必须要搞清楚民族的涵义,民族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各种人的稳定共同体。
一个相对稳定的共同体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自然过程。
这一共同体必须在生活居住地、语言、文化传统、生产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具备统一性,只有这样,才可以将某一区域的人类群体称为民族。
(二)民族声乐的涵义民族声乐是声乐艺术中的一种,一般是指具有民族风格的声乐作品、歌唱技巧及表现特色。
本文所研究的民族声乐是站在更加宽阔的视域和视角上,对民族声乐所进行的理解。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中国的民族声乐,更能呈现出其自身的特殊性,即历史性、民族性、群众性。
音乐在每一个民族的形成过程中,被幻化为人与人、人与自然斗争的武器,成为人类与神灵沟通和交流的工具,被赋予了神奇的力量。
声乐作为音乐表现形式的一种,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浅析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的创作特征

浅析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的创作特征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是一首富有乡土气息的民歌,歌词情真意切,曲调优美动人。
这首歌歌颂了家乡的美景和朴实的乡村生活,表达了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深情。
本文将从旋律、歌词和表现形式三个方面,对这首山西民歌的创作特征进行浅析。
我们先来看看这首民歌的曲调和旋律。
《桃花红杏花白》的曲调轻快活泼,富有活力和动感,整首歌曲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
歌曲配器采用了琵琶、胡琴等乐器,这些乐器的运用增强了歌曲的乡土情怀和民俗特色。
在旋律上,《桃花红杏花白》采用了较为简单的旋律,易于传唱。
这种简单朴实的旋律与歌曲所歌颂的乡村生活和纯朴情感相得益彰,使得这首歌曲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
整体来说,这首民歌在旋律上通过轻快的曲调和富有乡土气息的配器,创造了一种朴实、真挚的乡村氛围,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和淳朴。
我们来分析一下歌词的创作特征。
《桃花红杏花白》的歌词简洁明了,直接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歌词中重点描绘了家乡的美景,如桃花红、杏花白、小桥流水等,展现了一派田园风光,富有唯美和诗意。
与此歌词中也透露出对家乡亲人和乡村生活的怀念之情,让人感受到了浓浓的乡愁和深厚的家国情怀。
整体而言,这首歌曲的歌词简单明了,散发着纯朴和真挚的乡土情感,让人产生共鸣。
我们来谈谈这首山西民歌的表现形式。
《桃花红杏花白》采用了典型的民歌表现形式,简单朴素,没有过多的华丽修饰,使得这首歌更能贴近人心,让人产生共鸣。
歌曲在编曲上采用了简单的民间乐器,增强了歌曲的民俗特色和乡土气息。
歌曲的演唱方式也十分朴实真挚,没有过多的装饰和修饰,更显出歌曲的朴素和真挚。
整首歌曲在表现形式上体现了山西民歌的特点,简单朴实,浸透着乡村风土人情。
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以其朴实的风格、真挚的情感和优美的旋律,在乡村民歌中独树一帜。
这首歌曲通过其独特的创作特征,让人感受到了山西乡村生活的美好和纯朴,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情厚爱。
从《桃花红杏花白》微观山西民歌的艺术特色及演唱风格

11SONG OF YELLOW RIVER 2021/ 24了可以在大舞台独立演唱表演的经典民歌曲目,不仅在题材上加入了《会哥哥》的内容,使其爱情题材更加充实,而且在表现手法上更加打破格局的限制,比原曲增添了更多的大气与恢弘。
虽然做了这些改动,但是仍然保留了原曲的基本旋律,保持住了山西民歌经典的风土民情特色,“魂”仍在,品味起来,依旧是满满的乡音环绕。
曲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也是颇具山西风情的邻家小妹,保留了左权民歌当中常见的口语表达特色,俏皮可爱,活泼阳光。
通过将行进中的曲目进行节奏上的变速和变奏,把整个曲目的拍子变得更加立体,节奏变得更加多元。
三段式的首尾呼应,不仅增添了全曲的节奏变化,丰富了层次感,同时又做到了前后一致、相得益彰。
中间层次的跳跃和转变,让整个曲子充满了故事性,对感情的表达效果也更加出彩。
“啊个呀呀呆”的频繁出现,不仅突出了山西人民朴实可爱的性格特色,也不断地推进了整首曲目的情感发展,让感情展现的更加饱满,更加具有地方特色。
如果说《桃花红杏花白》的原曲属于比较平铺直叙的情感表达,是更加平面化的传递。
那么,改良之后的《桃花红杏花白》则以三段式结构打破了原有曲目的平面化,在原有曲目曲调的主旋律基底之上,加入了《会哥哥》的部分节奏,更像是左权小女孩的心灵情感独白,充满着对爱情的期许,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渴望,加入到原曲当中不仅不突兀,而且让看似平淡的平面化情感传递变得更加富有层次感,用欢快、热烈、炙热的情感推动了情感的跃进,也形成了有对比,有行进的情感传递,帮助第三部分回归原曲进行了情感的递进。
而第三部分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情感的高潮,回归了最初对爱情的渴望,也将这个爱情故事的发展脉络拉回到第一部分的开端,这部分不仅仅是第一部分单纯的再现,而是在情感上更加确定,也更加浓烈了,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再一次丰富了乐曲的艺术性和层次感。
(三)音乐伴奏的艺术效果对于山西民歌而言,传统上大多是不需要伴奏的,一来是受到当地民歌发展条件的限制,二来是从民歌所表达的任意性和随心而至的特色来看,加入伴奏的难度也比较大。
《桃花红杏花白》作品分析及演唱处理

《桃花红杏花白》作品分析及演唱处理作者:王若琪来源:《卷宗》2017年第26期摘要:歌唱艺术,就是一种情感表达的艺术。
歌唱艺术,是歌唱者通过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与情感体验,表达情感是声乐艺术的重要特征,也是歌唱的灵魂。
本篇文章着眼于对刘麟、王志信创编词曲的《桃花红杏花白》的分析,从创作背景,作品结构的分析和演唱特点方面加以简要论述,从而得出在拿到本首歌曲时我们该如何演唱如何处理。
关键词:《桃花红杏花白》;作品分析;歌唱1 关于歌曲创作背景介绍由刘麟、王志信创编词曲的《桃花红杏花白》,是当前民族声乐表演与教学领域女高音声部的代表性曲目之一。
它既继承了山西左权民间音乐的传统,同时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被赋予了新的因素。
其浓郁的地方风格和富有表现力、时代感的创新发展,在为演唱者提供发挥声乐表演技术与能力空间的同时,也向表演者提出了相应的传统文化与艺术素养要求。
《桃花红杏花白》取材于山西左权地区民歌《开花调——桃花红杏花白》与《开花调——会哥哥》。
两首“ 开花调”均为结构短小、主题明确的分节歌,其内容反映了青年男女之间纯朴的爱情。
作为当今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领域女高音声部代表性曲目之一的《桃花红杏花白》曲作者曾亲自为这首歌曲撰写演唱提示,并强调该曲“是根据两首山西民歌组装及发展而成的”,表演时“首先要把握好山西民歌的风格、味道”。
因此,对作品予以相应的音乐分析,以了解这首歌曲与原始民歌之间的渊源关系,了解词曲作家在编创程中所使用的基本技法与艺术追求,并围绕着演唱处理开展二度创作,成为了用恰当的歌唱技术与方法展示地方风格、塑造声音形象,更好地学习、表演王志信创编版《桃花红杏花白》的重要途径与基本要求。
2 作者介绍词作者:刘麟,男,中国著名吉他手。
1980年刘麟正式以吉他手身份开始职业音乐生涯,并从事早期流行音乐的创作。
同时出版了多张个人专辑。
1986年进入中国东方歌舞团,担任大地乐队主音吉他手,出访美国、日本、新加坡等30多个国家、其间还与中央乐团、北京交响乐团等团体合作了多部电影电视的音乐,并开始与多位知名音乐人、歌手的音乐合作。
新编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的艺术风格与演唱技巧

影响,其曲调与旋律手法也有着相似之处,曲调上句开放,下句收拢,旋律起伏较大。
当然,对朴实的山西人民来说,自耕自种,自给自足就是他们最传统的生活方式。
从他们乐观的生活态度中折射了出山西人民的坚韧不拔与吃苦耐劳优良品质,所以山西民歌总是热情又欢快,自然又洒脱。
他们敢爱敢恨又爱憎分明,他们的音乐也是和谐美与自然美的象征。
随着二十世纪初学堂乐歌的兴起,使得山西的民族音乐取得了前所未有发展。
卷席片、开花调、山曲等都是山西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西民歌的种类多样,体裁形式也各不相同,但总体来看呈现出世俗化的特点,其内容主要描写人们日常生活及生产劳动,不仅通俗易懂更是朗朗上口,充满浓厚的地方色彩,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三)左权开花调的音乐特征《桃花红杏花白》是开花调的代表性曲目。
“‘开花调’是在20世纪30年代时从小调中派生出来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在‘开花调’中,任何可以比喻的东西都可以开花,比如板凳、簸箕、扫帚、门搭搭(门搭扣)、玻璃……左权民歌蕴藏丰富,据《辽州志》载,宋元以来,当地就有“闹元宵”、“闹社火”、“闹红火”的传统风俗。
经过历代民众的不断传承与创作,陆续产生了许多传统民间音乐体裁,如山歌、小调、号子、套曲、小花戏和吹打等,其中以开花调最具代表性。
”“开花调”有其独有的特点,它可以巧妙地运用各种比喻手法来表达作者想说但是又难以说出口的话。
作为一种户外演唱的作品,通常在作品的开头就会出现高音,以便宣泄演唱者的音乐情感,后段的音乐则通常表现出委婉含蓄的音乐情感。
“开花调”主要有两种曲调成分,第一种是妇女在家劳作时所唱,第二种是在山野田间劳作时所唱。
前者音域较窄,婉转悠长,后者音域宽广,嘹亮高亢。
其曲式结构多采用上下句平行对称的结构,短小精悍的曲调使其显得精炼又不失内涵,结尾处大多使用衬词作补充,就比如“啊个呀呀呆”。
“开花调”的旋律多以七声性极进音阶为主,在曲调中间会出现大跳音型,这些大跳音程用于表现情绪及情感的跌宕起伏,来增强音乐的感染力。
桃花红杏花白歌曲赏析

桃花红杏花白歌曲赏析这首词曲被认为是中国古典词曲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它不仅代表着一种艺术形式,而且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神。
“桃花红杏花白”的作者是李白,一个古代名家。
在他的生平作品中,有几首词曲都被誉为中国古代词曲的杰出作品。
“桃花红杏花白”是一首朗朗上口的歌曲,歌谣的结构完整,既有抒情性又有写实性。
词曲中凝聚着田园般的宁静和美丽,表现出李白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
歌曲的主题是自然,内容描写了桃花红杏花白,桃花盛开,杏花繁茂,使歌曲充满着抒情的气氛。
歌谣的节奏明快活泼,充满着浅浅的情思,表达了歌者对山野清新的思念,也表达了对于生活的健康乐观态度。
歌曲的音乐设计采用了中国传统音乐节奏,乐曲婉约柔和,清新恬淡,音调温和柔美,如同把自然之美带入了音乐之中,整首歌曲深入人心,使得人们不禁怀念山水间少年时代的繁华,也充满了豪迈的气势并释放出淡淡的思念之情。
“桃花红杏花白”是一首典型的中国古典词曲,以隽永的语言和柔美的旋律,表达了对纯洁自然之美的深情歌颂。
它不仅是一部古典词曲的杰作,更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有助于人们深刻理解中国文化,并进一步提升文化素养。
临别时,一边点燃烟火,一边唱起这首“桃花红杏花白”,坐在满满的绿叶中,释放出对纯洁自然之美的深情歌颂,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音乐的美丽代表。
“桃花红杏花白”是古老的中国文化的瑰宝,它将永远传唱于中国的大地上,让人们永远记住这份浓浓的思念情愫。
总之,“桃花红杏花白”是一首古典词曲,它不仅流传已久,而且受到广大歌迷的喜爱,它不但把自然之美带入音乐之中,而且也反映出中国古代文化的精神。
总之,“桃花红杏花白”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典词曲,它传承着浓浓的思念情愫和传统文化,也带给人们对自然之美的深情歌颂。
浅析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的创作特征

浅析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的创作特征《桃花红杏花白》是山西省的一首著名民歌,深受广大民众喜爱。
这首歌曲以其动人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展现了山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的深情眷恋。
本文将从旋律、歌词和创作背景三个方面来浅析这首民歌的创作特征。
一、旋律《桃花红杏花白》的旋律简单明快,富有山西地区特有的神韵和节奏感。
它以轻盈的节奏和富有韵律感的旋律,打动了听众的心弦,给人一种舒缓、愉悦的感觉。
在旋律方面,这首民歌运用了丰富的旋律变化,通过对音高、音长、音域等各种元素的处理,使得整首歌曲既有层次感又不失和谐统一,使人听起来感到悠扬和动听。
二、歌词《桃花红杏花白》的歌词朴实、感人,贴近生活,表达了大多数山西人民的普遍情感。
歌词中描绘了山西美丽的山川河流和丰收的场景,抒发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歌词中不仅有对自然景观的赞美,还有对老百姓艰苦生活的关怀,从而使得这首民歌深受人民的喜爱。
歌词在创作特征上既有表达感情的真挚性,也有对现实生活的关照性,这正是这首民歌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之一。
三、创作背景《桃花红杏花白》这首民歌的创作背景与山西地区的文化传统、人文风情紧密相连。
山西素有“关中之魂,岁岁遍地红”的美誉,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传统乐器和音乐形式多样的地区。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创作出这样一首深受人民喜爱的民歌也就不足为奇了。
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的创作特征主要体现在它朴实自然的旋律、真挚感人的歌词以及与山西地域文化的密切联系上。
这些特征使得这首民歌深受人们喜爱,成为山西地区乃至整个中国乃至世界上都备受尊重的一首经典之作。
希望这首民歌能够继续在人们心中流传下去,成为代表山西地域文化的一部分,让人们对山西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
《桃花红杏花白》的风格把握与情感处理

《桃花红杏花白》的风格把握与情感处理摘要:我国山西省境内产生了一首叫做《桃花红杏花白》的民歌,某种程度上来说,其代表了山西民歌的最高水平。
是一首描写男女之间爱情的歌曲。
它的主旨是表达年轻男女在对待爱情时的徘徊,以及对未来日子的憧憬。
这首歌曲在旋律、歌词等方面都有较高的造诣,是一首水平较高的民歌歌曲,是山西民歌领域比较突出的作品之一,从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山西民歌发展的最高水平,与此同时该首歌曲又不仅包含山西民歌的优秀特点,同时也吸取了其他音乐的优势之处。
因此我们在演唱之前要充分做好准备工作,掌握准旋律节奏的特点情感的变化以及人物的塑造。
在对《桃花红杏花白》这首歌分析的基础上,可以看出山西民歌的诸多优点,比较典型的有曲调优美、感情色彩浓厚,同时普及难度低,主要反映现实生活中息息相关的内容,让听众倍感亲切。
山西民歌的题材广泛,有的属于赞美劳动,有的则是反映民众生活疾苦等等。
山西民歌的创作者们以民歌这一特殊的艺术表现方式,尽情的抒发心中所想,或借民歌之形批判社会中不公平之事,反映大众的反压迫精神和憧憬未来日子。
笔者选取了以下不同角度对《桃花红杏花白》展开分析,力求做到面面俱到,可信度高。
一、山西民歌的历史与发展1.历史文化山西省位于我国华北高原一带,人口众多,在山西境内还生活着数量极少的少数民族人民,他们大都属于回族或满足,除了这两个少数民族,山西基本上是单一的汉族地区。
山西的发展至今也有较长的历史。
比如本文研究的民歌《桃花红杏花白》就融入了一些安徽黄梅戏的音乐元素。
从很早的时候开始,很多传说就和这里密不可分,比较典型“尧都平阳”等等。
而且在近现代,山西境内也发现了不少文物,他们都直接证明了山西在中国历史上发展极早,例如有距今四千年以上的陶埙等,多种文物相继在这里被人们发掘出来。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古人使用的乐器也在陕西境内出现,据此可以断定山西的音乐发展也有比较悠久的历史。
历史上关于山西民歌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尧天舜时期。
论声乐作品《桃花红杏花白》的创作特征与演唱处理-文档

论声乐作品《桃花红杏花白》的创作特征与演唱处理-文档论声乐作品《桃花红杏花白》的创作特征与演唱处理《桃花红杏花白》作为众多民族声乐学习的必唱曲目。
它包含了传统的地方民族音乐元素,添加新的音乐因素便于融入演绎时代需求。
“新”“旧”的多元融合,给了民族声乐作品应运时代的契机,更好地迎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也给民族声乐的学习与教学与艺术素养的培养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因此,在音乐作品的特点分析上,开展二度创作的演唱处理为核心,既是把握作品的乡土味道的要求与地方风格,更是理解词曲家的创作技法与艺术追求,成为了塑造良好声音形象的基础。
一、歌曲的创作背景(一)作者介绍王志信:1942年生,河北乐亭人。
国家一级作曲家、指挥家,1958年入中央歌舞团、中央民族乐团研究副主任,合唱队常任指挥;作有歌曲《金色的田野》、《一丛山茶花》等。
(二)创作背景《桃花红杏花白》继承山西左权民间音乐的传统,根据山西两首民歌组装和发展而成,两首歌曲都是人们比较熟悉并都流传甚久的开花调,第一首就是歌曲的开头段:“桃花来你就红来杏花来你就白......”此段的“啊个呀呀呆”意思就是我的情哥哥,开头段基本上是根据原歌曲写的。
第二首歌曲在原来二拍子上改编为节奏欢快的三拍子开花调,与第一首的慢拍形成对比,歌词表现的是农村青年男女们的爱情在春天里所表现的喜悦之情,实际上是用这个来表现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的新面貌和新气象。
作曲家把原歌曲作为两个主题通过节奏、旋律、速度、情感等变化而展开对整首歌曲的改编来表达新的意境,整首歌曲在改编之后赋予了新的时代气息。
二、歌曲的创作特征(一)从创作题材上看王志信的《桃花红杏花白》继承的题材是原始民歌的情歌题材,《开花调――桃花红杏花白》和《开花调――会哥哥》主题音调与民歌之间的亲密关系也十分明显。
两首作品保留了地方民族音乐元素,地方语言的衬词,更加俏皮与生动,原始音调的要素具有明显变化!中部的题材是由主部变化而来,旋律变的欢乐,节奏改编为三拍子,歌词内容由以前的简短而丰富;歌曲结构由精简,各有优势,三段体曲式结构的民族声乐作品;音乐形象由原来小阿妹对情哥哥的爱情转寓意为改革开放后农村的新面貌;以及表达方式、表现技法等方面的创造性发展也同样十分明显。
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的演唱技巧分析

幅长度,又强化了作品的抒情性风格。 A’段作为 A 段的变化再现部分,既是整首作品的
结束部分,也是情绪的高潮部分。在该乐段中,音乐旋 律更为舒展开阔,气势也更加宏伟,在起伏的音乐下, 人们的情绪随之不断提高,整个作品的感情基调也随之 不断升华。而后,音乐逐渐舒展开来,并在音乐的激情 中结束整首作品,生动地诠释了人们对家乡生活的热爱, 真挚地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而后再用甩腔将第二个“呀”字甩出去,并在拖够音的 演唱者才能在个人感受的基础上,不断摸索出演绎该作
时值后及时换气,自然地唱出歌曲的下一句,减慢减弱 品的良好状态,唱出自己匠心独运的歌声。除此之外,
地唱出“呆”的意犹未尽之感,犹如画面仍浮现于眼前。 舞台形体表演也是声乐演唱的重要元素,美好的形体不
由此可见,不论是处理作品的高音,还演绎作品最后的 但能为演唱锦上添花,更能将演唱者的声音与感情进行
品的第一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吟诵出作品无尽的赞美 真的态度来歌唱每一首作品,我国歌唱家龚琳娜曾说过:
之情。演唱者在演唱该乐段时,仍需保持稳定的支撑气 “心不开,嗓子堵。情不入,声音涩。”也就是说,演唱
息,在吸足气息后去感受肺部的张力,并将声音挂在头 者要声中有情的来演唱作品。舞台演唱中,最为关键的
腔的高位置上,而后再将声音甩出去,在收放自如的歌 便是演唱者对音乐情感的表达,而“有情”的前提不仅
拉拉,要做到字头出来、甩的出去,同时在演唱“声,哥, 表白,这种润腔及衬词的用法也极具地方方言的特点。
呀,呆”这四个字时,要运用甩腔的演唱技法,在较短 尽管该句处于低音区,但却有着较大的演唱跨度,演唱
的时值中体现出歌词的弹性,如此才能生动的表现出女 者在演唱该句时,如若真声太多则会太“白”,如若假
浅析《桃花红杏花白》的演唱技巧

下;在演唱“啊”字时要注意抒情,要给人营造出一种有很多人合 唱的感觉,在演唱时可以想象着漫山遍野的人们都在歌唱温暖的春 天、歌唱美丽的鲜花、歌唱美好的爱情。所以在演唱这个“啊”字 时不要一个力度用到底、而是要有起承转合语气的变化,并且还要 表达出歌曲中的律动感和欢快的心情。
在最后进入歌曲的高潮阶段,演唱者要注意将气息“沉”下 来、流动起来。在演唱歌词:“桃花来你就红杏花来你就白”的后 半句时要用弱声,以声带情并不需要很大的声音。用弱声演唱反而 能够更感人、使歌曲更具有艺术表现力。在演唱歌词“啊”的时候 演唱者要注意情绪饱满、充满激情。在演唱到:“一阵阵红云飞, 一阵阵暖风来”时演唱者要注意控制声音,稍微内敛一些,用内敛 的声音来表达内心的激动。
一、歌曲风格分析以及基本段落情感划分 《桃花红杏花白》这首山西民歌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王志信、 刘磷谱曲作词,该曲是一首优秀、经典的女高音独唱歌曲,很适合 高校教学演唱以及音乐会、演出时演唱。这首歌曲借“桃花”来表 达男女之间的情感纠缠、爱与追求、向往和追求的美好生活。《桃 花红杏花白》这首歌曲的作曲家王志信曾提出,在演唱这首歌曲的 时候:“首先要把握好山西民歌的风格、味道,以及山西乡村小阿 妹可爱的人物形象;其次,由于是三段体曲式,中段三拍子要唱的 活跃,有动感,又舞蹈性;与前后两段形式成速度、动静与情绪的 对比;三段再现时是高潮,但并不是每句都强,如‘桃花你就红’ 要激情响亮,‘杏花来你就白’则是要内心激动稍弱,‘漫山遍野 向阳开’断开似弹拨乐,‘啊个呀呀呆’则要连续舒展延伸,这样 就把人们对新农村美好生活的赞颂表现的淋漓尽致”。 《桃花红杏花白》这首歌曲的歌词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地方民族 语言词汇,运用独特的地方方言来表达歌曲时会使得歌曲更具地方风 格,更显独特韵味,这是普通话所无法取代的。这首歌曲融入地方特 色方言能够让听众一下子就能听出是山西地区的民歌,同时也使歌曲 更具感染力而且还丰富了歌曲的演唱风格。刘改鱼老师说过,“原生 态民歌演唱的最大特点就是用方言演唱”。地方方言的特色表现在语 气以及声调上的变化,地方方言有鲜明的地方风格和韵味。如“桃花 来你就红来,杏花来你就白;啊个呀呀呆”。这句歌曲中就加入了地 方方言中的方虚词、叠词,通过加入地方方言中的方虚词、叠词从而 强化了歌曲的艺术感染力,这是其他实词难以达到的艺术效果。 二、歌曲演唱分析 在演唱《桃花红杏花白》这首歌时要注意歌曲中的人物“小 阿妹”,在演唱时既不能让听众感觉她很成熟,同时还要把山西民 歌中的地方语言特色中的小弯、小调唱出来,演唱者在演唱时要适 当的加入一些小装饰音。演唱歌曲反复第二段的时候要让气息走动 起来,不能僵滞,演唱者在演唱时要在头脑中想象憨哥哥的那种羞 涩、害羞、激动的心情。歌曲的中间部分能够给人一种画面感,让 人有无限的想象空间,仿佛看到了看山上粉红桃花、雪白的杏花, 间奏的音乐让人感觉置身于花丛中。歌词中的“女儿好风采”要唱 的有点“劲儿”,要唱出女性潇洒的感觉,然后在慢慢的柔和下 来。这样从几个不同侧面来塑造,就能够使小阿妹的这个人物形象 更加的丰富、饱满。 演唱者在演唱歌曲的B部分的时候,应唱出欢快、喜悦之感,使 歌曲有律动感,并且还要要唱出人物内心中的喜悦之情。例如歌词 中的:“亲呀亲呀个呆呀个呆”,演唱者在演唱这句歌词的时候就 要细腻的处理,切记不能唱的很随意,演唱者要用山西方言唱出独 特的地方民族味道。演唱者在唱到“待到桃花满枝头”的时候要注 意情绪的起承转合,要有明显的语气变化。在演唱到歌词:“咚咚 咚咚敲起来”时要强调“咚”的力度和形象性,这就要求演唱者要 唱的灵巧一点,不要用蛮力曲演唱;在演唱“敲”字后应该停顿一
《桃花红杏花白》歌曲赏析

《桃花红杏花白》歌曲赏析
“桃花花你就红来杏花花你就白,爬山越岭看你来呀啊个呀呀呆。
”《桃花红杏花白》是山西民歌中唯一一首含有江南风格的歌曲,尤其是“啊个呀呀呆(dei)”,颇有几分黄梅戏和越剧的韵味。
陕甘晋一代的民歌主要音乐元素来源于“信天游”和“花儿”,而“信天游”和“花儿”的旋律是以小调为主,而这首《桃花红杏花白》却以大调为主,大调适合表现雄壮激昂的情感,而本歌却如此委婉动人,我想这主要就是因为其吸收了江南戏曲的音乐元素。
明清时期山西商人走遍大江南北,不仅在安徽江浙一带设立票号,还建有大量的会馆,每个会馆都设有戏台,山西商人正是通过这一座座会馆,用文化搭台,把生意做到了极致。
山西商人除了把山西梆子腔向南方推广外,还把江南的戏曲引进到山西,据山西祁县、平遥、太谷等地方县志记载,明清时期,在山西各地均有黄梅戏、越剧、昆曲演出,因此在山西民歌中含有江南戏曲的音乐元素也就不足为怪。
从这首歌的旋律和歌词分析,我觉得这首歌表现了一个山西男子和一个江南女子的爱情,“桃花杏花”、“榆树”、“爬山越岭”、“你的心眼比俺多”等词汇,似乎可以让我们揭开这首歌里的古老谜底,为此我在网上搜索关于对这首歌的评析,却未找到只言片语,也许这样的研究和探讨没有任何意义,我们只需在这优美的旋律里陶醉?!
我国著名的歌手单秀荣、张迈、殷秀梅、阎维文等都曾演唱过这首歌,而且有不同的歌词版本。
这首歌也适合于男女对唱。
下面是这首歌的视频,并企盼博友和民歌、音乐爱好者对我的观点提出不同看法,欢迎您的评论。
我转来的歌曲介绍!请吧友们指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奏+A[主题音调 a +a’+a’’]+B[主题音调 b +b’+b’’]+A’[a’+a’’’] 第 1 至 15 小节,由乐队与合唱构成歌曲的前奏部分。 第 16 至 31 小节是全曲的第一部分 A,其中第 16 至 19 小节是《开花调——桃花红杏花白》旋律的直接引用,但原始 民歌第一段的歌词在这里进行了拆散与重组,突出了阿哥在花丛中看阿妹的人物形象。 第 16 小节“桃花来你就红来”中的两个衬字“来”,在演唱时第一个“来”字要加上波音,这是山西地方语言的风格 需要;第二个“来”字虽然是在高音上,但却要轻唱,这是音乐语言的处理需要,其一是它在弱拍上,其二它是衬字要一带 而过。演唱者要适当控制,切不可唱得太重。
注释: [1] 王志信 刘麟《母亲河——刘麟 王志信声乐作品精选》,第 51 页,北京:中国歌剧出版社,2002 年 9 月。 [2] 刘改鱼演唱 左锋记录《桃花红 杏花白》,乔建中《中国经典民歌鉴赏指南》,第 39 页;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3] 乔建中《中国经典民歌鉴赏指南》,第 39 页,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年 5 月。 [4] 左权县文化馆记录《会哥哥》,乔建中《中国经典民歌鉴赏指南》,第 33 页;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年 5 月。 [5] 乔建中《中国经典民歌鉴赏指南》,第 33 页,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年 5 月。 [6] [7] 刘麟 词 王志信 曲 《桃花红 杏花白》,郭祥义《中国民族声乐教材(女声)》(上),第 193~197 页,长春:吉林音像出版社, [8] 余惠承《同源三态桃花红——关于<桃花红 杏花白>传唱与传承的分析及思考》,《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0 年第四期,
余惠承:女,硕士,武汉音乐学院声乐系副教授
162
161
第 18 小节“憨憨的哥哥他看花来呀”,作曲家根据歌词的需要,在音乐节拍上进行了一些小变化:第一拍由原来的两 个八分音符变成切分音,第二拍变为前八后十六分音符,从而加强了旋律的动感,因此,演唱时应处理成顿音;第三、四拍 “看花来呀”要气息下叹、字往前送,强调“看”字,这样才能使歌曲中的音乐形象更加生动。
随后的第 57 至 76 小节,是第二部分的发展句: [谱例六]
然后的第 77 至 104 小节,再一次以第二主题音调《开花调——会哥哥》原曲装新词: [谱例七]
第三部分(A’), 从第 106 到 120 小节,为《开花调——桃花红杏花白》的变体再现: [谱例八]
经过词曲作家巧妙地拆散、改编与重新组合之后,原本简洁、短小且各自独立传承的两首民间小调,发展成为了双主 题并置、具有明确三段体曲式结构的中大型声乐作品。其旋律型丰富多样,各部分之间速度、动静、情绪对比强烈,提高了 作品的冲击力和感染力,极大丰富了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表现,为演唱者提供了展示演唱技巧的空间。
与第一部分音乐的创作手法一样,作曲家在第 45 至 56 小节、77 至 88 小节同样保留了原始民歌《开花调——会哥哥》 的旋律音调。演唱 45 至 56 小节时,“扔”、“声”、“哥”、“呆”等四个字,要加入甩腔,在继承山西左权地区民歌演唱浓郁 地方性的同时,赋予歌曲以强烈的时尚性,刻画活泼、开朗的音乐形象。演唱时要注意甩腔的合理运用,时值短而富有弹性, 不能唱得太生硬,要依字行腔,根据山西方言的念白语调来润腔,既不能太肤浅、白而无味,又不能太泼辣、使蛮劲。要调 整好气息,在保持歌唱管道畅通的前提下,小腹轻轻用力,将字打在上口盖上。
第三部分 106 至 120 小节,是全曲的高潮。与第一、第二部分创作手法不同的是,作曲家不再直接引用民歌原始音调, 而是变化再现 A 段主题,采用波浪式的旋律线条,伴奏织体由快速的分解和弦和密集型柱式和弦构成,为音乐的发展提供 强大的内在动力。曲调由 A 段的徵调式改为宫调式,然后再回到徵调式。整段音区都在高音区徘徊,有利于演唱者歌唱技 术的发挥。因此,在宽广激情地演唱时,应打开牙关、字往前送,声音集中在眉心处。同时,在波浪起伏的旋律中,要保持 歌唱位置的统一,上挂下叹、气息饱满、吐字清晰,既要避免将呼吸的支点提高而出现挤压声音的现象,也要防止因为是歌 曲的高潮而情不自禁地将每个乐句都做强处理。
第二部分 B 为第 32 至 105 小节。从伴奏织体而言,实际上从 29 小节就已经进入第二部分,但从歌词和旋律来分析, 第 29 至 31 小节还是第一部分的延续,因此在这里音乐是重叠的。整个 B 段是快板,三拍子节奏,有强烈的动感和舞蹈性, 在与前段音乐形成鲜明对比的同时,为第三部分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内在动力。演唱时,一定要注意气息的把握与控 制,不能因为快速的舞蹈性动感而使声音失去气息的支撑,或使发声位置提高而导致音色发干发白。
第一部分(A),第 16 至 19 小节,《开花调——桃花红杏花白》原曲装新词: [谱例三]
随后是发展句,第 20 至 31 小节,在原曲调的基础上进行变化引伸,为下一段内容暨新音乐主题的进入予以铺垫过渡:
160
[谱例四]
第二部分(B),第 45 至 56 小节,《开花调——会哥哥》原曲装新词: [谱例五]
关键词:《桃花红 杏花白》;创作;演唱;分析
作为当今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领域女高音声部代表性曲目之一的《桃花红 杏花白》,由刘麟、王志信编创词曲。曲作者 曾亲自为这首歌曲撰写演唱提示,并强调该曲“是根据两首山西民歌组装及发展而成的”,表演时“首先要把握好山西民歌 的风格、味道”。[1]因此,对作品予以相应的音乐分析,以了解这首歌曲与原始民歌之间的渊源关系,了解词曲作家在编创 过程中所使用的基本技法与艺术追求,并围绕着演唱处理开展二度创作,成为了用恰当的歌唱技术与方法展示地方风格、塑 造声音形象,更好地学习、表演王志信创编版《桃花红 杏花白》的重要途径与基本要求。
《桃花红 杏花白》歌曲分析与演唱处理
余惠承
摘 要:由刘麟、王志信创编词曲的《桃花红 杏花白》,是当前民族声乐表演与教学领域女高音声部的代表性曲目之一。 它既继承了山西左权民间音乐的传统,同时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被赋予了新的因素。其浓郁的地方风格和富有表现力、时代 感的创新发展,在为演唱者提供发挥声乐表演技术与能力空间的同时,也向表演者提出了相应的传统文化与艺术素养要求。 因此,在表演与教学过程中,分析音乐作品的特点、开展以演唱处理为核心的二度创作,既是把握作品的地方风格、乡土味 道的要求,更是准确理解词曲作家的艺术追求与创作技法,用恰当的歌唱技术与方法塑造良好声音形象的基础。
[谱例二]
《开花调——会哥哥》[4]则为速度稍快的八三拍子民歌,其节奏规整,旋律以级进为主,在一个八度音域范围内流畅 行腔、一气呵成,音乐自始至终洋溢出青春的色彩与生命的活力。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每段歌词之后“亲呀亲呀咳呆呀咳5]
王志信的《桃花红 杏花白》[6]继承了原始民歌的情歌题材,其主题音调与民歌《开花调——桃花红杏花白》和《开花 调——会哥哥》之间的亲密关系也十分明显。比如两首原始民歌的音调都几乎以原貌的状态呈现在旋律之中,特征性的衬词 “啊个呀呀呆”和“亲呀亲呀个呆呀个呆”不仅得到了保留,而且旋律也以原样照搬为主,即便出现变化也明显具有原始音 调的要素! 但是,在歌词内容、歌曲结构、音乐形象、表达方式、表现技法等方面的创造性发展也同样十分明显。
《桃花红 杏花白》取材于山西左权地区民歌《开花调——桃花红杏花白》与《开花调——会哥哥》。两首“开花调”均 为结构短小、主题明确的分节歌,其内容反映了青年男女之间纯朴的爱情。
[谱例一]
《开花调——桃花红杏花白》[2](谱例一)中速,四二拍子,仅八小节,旋律为首尾相扣、但中间反向呈菱形并置的上 下句结构。虽然上下句都结束在主音 sol(5)上,但上句由中声区开始级进上行,经过一个向上的甩腔后,紧接着从高八度 Do 向下跳进到 Mi,再级进至半终止的低八度主音上;下句则前半个乐句保持中声区的级进进行,进入后半个乐句时又突然 出现一个向下的六度跳进至全曲的最低音,然后级进上行,在主音上结束。整首歌曲的旋律虽然有两次六度跳进,但乐句之 内仍然以六声音阶级进的方式为主,而且每逢下行至主音的时候,都借助 si(7)音将旋律变得更加柔和、圆润,将歌词俏 丽、娇美的效果以独特的听觉艺术形式悄然展现开来,“或许就是这首民歌长期以来能如此迷人的奥妙所在”[3]
其中,第 106 至 113 小节重复 A 段歌词,但随着旋律的变化演唱时也要作相应的改变。“‘桃花你就红’激情响亮,‘杏 花你就白’则要内心激动稍弱,‘漫山遍野向阳开’断开似弹拨乐。”[7]
从第 114 小节起,声音转为柔美的唱歌,但还是要保持高位置咬字,仿佛已陶醉于如诗如画的美景之中。“红雨飞”的 “飞”字,和“暖风来”的“来”字,要作波音处理。结束句渐慢,旋律最高音(a2)上“呀”字的演唱,要有控制,形成 甜美的声音效果。最后的“呆”字,也要加波音,构成意味深长、连贯舒展、渐行渐远但又余韵不断、绕梁三日的声音画面。
第 77 至 88 小节,旋律再次出现《开花调——会哥哥》的原始音调,演唱时,也要在“山”、“花”、“窗”、“呆”等四 个字上加甩腔。
第 89 至 105 小节共四个乐句,作曲家把欢快、紧凑的音乐向舒展、高昂发展,为歌唱者提供了展示声音的平台,同时 为第三部分的进入做了很好的铺垫和准备。这四个乐句的歌词,只有一个衬字“啊”,歌唱者要通过这四句层层推进的感叹, 表现内心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演唱时,第一句渐强、第二句渐弱、第三句保持大致均衡的强度、第四句则作意味深 长的渐弱处理。声音无论渐强、还是渐弱,都要保持气息的平稳流动和咬字位置的统一,避免将韵母“a”唱成“e”。
第 24 至 31 小节,旋律婉转而抒情,作曲家巧妙地发展了原始民歌音调,塑造了鲜活、清纯、可爱的小阿妹形象。“花 丛里小阿妹”用轻言细语的感觉演唱,需要说明的是,“妹”字要处理成波音;第 25 小节中的“戴”字也要作相同处理。第 26 小节“好风采”中的“风”字,要作加上小三度倚音的处理,来强化山乡小阿妹清纯且略带羞涩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