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马原重点汇总

合集下载

考研马原知识点整理

考研马原知识点整理

考研马原知识点整理●导论●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和构成●内涵●创立者●内容 #考点●目的●立场●意义●构成●马哲●基础,方法●政经●主体(资本论)●科社●目的,归宿●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选择●立场●无产阶级,人民●观点●自然,社会,人类(唯物史观只有社会人类)●基本方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来源 #选择●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马克思主义问世标志:《共产党宣言》●产生条件●社会根源/经济社会基础●阶级基础/实践基础●思想渊源● #扩展马恩列著作●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首次阐述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共产党宣言》●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个党纲●《法兰西内战》●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教训●《资本论》●剩余价值学说●《哥达纲领批判》●丰富科社主义学说●《德法年鉴》马恩●唯心变唯物,革命民主主义变共产主义,创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前提●恩格斯●《反杜林论》●全面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代表作之一●列宁●《国家与革命》●为正确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所写●《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粉碎唯心主义对辩证唯物主义的进攻●《论欧洲联邦口号》《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指出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

得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资本主义国家胜利”●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独有独有特征,“正确反映”●革命性●彻底批判,但不全部否定。

无产阶级立场●实践性●独有特征●人民性●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人民性以阶级性为基础●发展开放性●与时俱进● #考点●鲜明特征5个●独有特征:科学+实践●强大生命力:科学+革命+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马哲●哲学基本问题 #选择●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意识和物质)●第一性●唯物主义:物质第一性●唯心主义:意识第一性●同一性●可知论,有同一性(意识可以认识物质)●不可知论,无同一性(不能或不能完全认识)●二元论:都有第一性●不彻底的唯心主义●3唯物和2唯心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五行说●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粒子(机械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是一切客观存在●马克思把人类历史当物质●第一大历史贡献:唯物史观●主观唯心主义:人的意识(我思故我在,王阳明)●客观唯心主义:客观精神(上帝说,道家学说)●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联系,全面,发展,矛盾的辩证法●马克思首次把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结合●第二大历史贡献:辩证唯物主义●孤立,片面,静止,无矛盾的形而上学●辩证唯物论●回答了(世界是什么?)的问题●唯物辩证法●回答了(物质世界怎样存在?)的问题●认识论●回答了(人类如何认识世界?)的问题●唯物史观●回答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问题●1.辩证唯物论●物质观(本源) #选择●物质范畴●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定义方式: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与物的关系:抽象与具体●物质与运动●运动概念:变化;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关系:不可分割,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在运动●错误观点:脱离物质的运动是唯心主义,脱离运动的物质导致形而上学●运动与静止●静止概念:空间位置和根本属性暂时未变(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关系:对立统一●相互区别●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性●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性●相互联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错误观点●夸大静止导致形而上学,夸大运动导致诡辩论●物质运动与时空●时空概念:时间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空间特点是三维性●关系:不可分割。

考研马原知识点总结

考研马原知识点总结

考研马原知识点总结一、马克思主义哲学1. 哲学基本问题-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2. 物质与意识-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意识是物质的高级存在形式-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3. 辩证唯物主义-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质量互变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二、政治经济学1. 商品经济与价值规律- 商品的二重性:使用价值与价值- 价值量的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价值规律的作用与表现2.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剩余价值的生产- 资本积累过程-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3. 经济危机理论- 危机的根源与周期性- 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 过剩生产危机三、科学社会主义1.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社会主义的必然性2. 无产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 -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无产阶级革命的性质与任务 - 无产阶级专政的经济基础3. 共产主义社会- 消灭阶级和国家- 全体成员的自由发展-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四、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1. 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 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2. 社会发展五阶段论-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五、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1. 实践的本质和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实践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2.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发展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 毛泽东思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 矛盾论与实践论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 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七、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 世界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世界的永恒发展2. 方法论- 辩证法的方法- 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实践的方法以上是考研马原知识点的一个简要总结,考生应根据具体的考试大纲和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复习和理解。

考研马原理知识点框架

考研马原理知识点框架

考研马原理知识点框架一、哲学与思维方法1.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2. 辩证思维与形式思维的区别•辩证思维的基本特点•形式思维的基本特点•辩证思维与形式思维的比较3. 逻辑规律与辩证法的关系•逻辑规律的基本内容•辩证法的基本内容•逻辑规律与辩证法的相互关系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的基本属性和本质•意识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2. 价值规律和经济基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经济基础的基本内容•价值规律和经济基础的关系3. 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对人们认识社会历史的意义三、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1.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形态•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政治形态•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文化形态2.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文化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纲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的内涵和特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基本任务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理论价值•情感价值•价值实践2.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增强国家凝聚力•推动社会文明进步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自我价值实现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个人自我价值实现的指导作用•个人自我价值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反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个人自我价值实现的统一关系以上是考研马原的知识点框架,其中包括了哲学与思维方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知识点是深化理论学习、培养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基础。

(完整版)马原重点(必背)按章节整理

(完整版)马原重点(必背)按章节整理

马原重点(必背)按章节整理绪论1。

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第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鲜明的政治立场第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最重要的理论品质第四、实现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第一、学习理论武装头脑努力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基本原理及基精神实质第二、理论联系实际第三、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第一章1.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在批判继承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合理因素并对现代科学成果进行科学总结基础上形成的的科学理论成果,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不但为以往的实践检验所证实,且随着未来的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而深化。

第一,物质概念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列宁的物质概念及其意义.第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现代意义。

它被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发展所证实和丰富,并提供了理论思维的方向原则和基本方法。

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3.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是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活动能力。

客观规律性是指物质运动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4.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世界是相互联系的,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制约作用的关系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事物的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5.矛盾的普遍与特殊的辩证关系第一、任何事物的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普遍寓于特殊性之中.第二、认识事物的矛盾的特殊性是认识事物的基础.第三、矛盾有普遍与特殊是辩证统一:矛盾的普遍性是绝对的,矛盾的特殊性是相对的。

考研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归纳

考研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归纳

考研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归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石,深刻阐述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指导。

在考研中,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知识点。

本文将对考研中常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归纳和总结,为考生提供学习参考。

一、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基本观点唯物论是一种基于对客观存在的正确认识的哲学观点。

它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本,意识是物质发展的产物。

唯物论的基本观点包括唯物的本质观、唯物的认识观和唯物的历史观。

唯心论则相反,强调意识或思想是世界的本质和先导。

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矛盾斗争的结果。

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特征是发展观,即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

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社会是发展变化的。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包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

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是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创造和运用的一切物质和精神力量的总和,包括生产力的物质技术条件和人的智能。

生产关系则是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发展的两个基本要素,二者之间的矛盾运动推动着社会的不断变革。

四、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是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中超过其劳动力价值的部分,是资本主义经济中剥削劳动者的根本形式。

剩余价值率则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比,是衡量资本家剥削程度的指标。

了解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对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和剥削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五、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命题,它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基础上,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建立起来的一种社会制度。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包括生产资料公有制、劳动者解放、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形式等。

共产主义则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人类历史上最理想的社会制度,实现共产主义需要克服阶级和国家的存在。

考研马原知识点总结

考研马原知识点总结

考研马原知识点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研政治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在考研马原复习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对考研马原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马原,取得好成绩。

一、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它包括了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辩证法是辩证法的方法论基础,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法的认识论基础。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

历史唯物主义则强调了历史的发展规律,包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重要观点。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唯物主义强调物质第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则强调意识第一,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在考研中,要明确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立场。

三、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一观点对于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基础非常重要。

在考研中,要深刻理解实践对认识的重要作用,把握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四、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

这一观点对于我们理解社会历史发展规律非常重要,也是考研马原中的重点内容。

五、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的最终理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的最终理想,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

在考研中,要理解共产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实现路径,把握共产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深刻理解共产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总结,以上就是考研马原知识点的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为考研政治的复习提供帮助。

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认识,为取得优异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考研马原知识点总结

考研马原知识点总结

考研马原知识点总结考研马克思主义哲学(简称“马原”)作为考研综合科目的一部分,是考生们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

马原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内容繁杂,需要学生理解和记忆的知识点也较多。

下面我将对考研马原的一些重点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它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属性以及事物之间的统一与斗争。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多样和多变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和社会理论基础,它分析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改造社会的方略。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是有一定规律的,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3.唯物论与唯心论的根本区别:唯物论和唯心论是哲学的两个派别,其根本区别在于它们对于物质和意识的看法。

唯物论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由物质产生的;而唯心论则相反,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由意识创造的。

第二部分:社会发展与阶级斗争1.社会形态:社会形态是指人类社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经济结构和上层建筑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从原始公社到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直至共产主义的过程。

2.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发展是阶级斗争的推动。

阶级斗争是指不同社会阶级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冲突,主要表现为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

3.社会形态过渡:社会形态的转变并非一帆风顺,通常会伴随着激烈的斗争和矛盾。

以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为例,这一过程需要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来实现。

第三部分:社会发展与个人自由1.社会主义与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即在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促进人的自由发展。

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和个别性的全面发展。

2.社会主义的公有制与私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强调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即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与此同时,社会主义也承认一定范围内的私有制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性,以保证多样性的发展。

考研马原知识点总结

考研马原知识点总结

考研马原知识点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考研政治科目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部分,通常称为“马原”。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需要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和核心观点,以便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本文将对一些重要的马原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供考生参考。

一、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和核心。

它认为社会的发展历程是一个辩证的过程,社会的变革是必然的、客观的。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是阶级斗争,而阶级斗争受生产力发展的制约。

马克思主义将社会发展分为几个阶段,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

此外,历史唯物主义还提出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发展方向。

二、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强调事物的发展是由矛盾推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

辩证唯物主义包括了若干基本原理:1.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内部的矛盾,这是事物发展的原动力。

2.事物的质量和数量矛盾:事物发展的质变和量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3.否定之否定: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它们会经历由肯定到否定再到肯定的过程。

三、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对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研究,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事物的发展是不断前进的,但同时也会经历周期性的波动。

2.事物的特殊规律:不同类型的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具备不同的规律性。

3.显性与潜性:事物发展的过程中,有些特定因素对事物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而有些则是次要的。

四、唯心主义与物质主义的辨析唯心主义与物质主义是哲学上的两大流派,它们的根本分歧在于对事物本质的理解不同。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能创造物质,而物质主义则认为物质决定意识。

马克思主义坚持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认为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但终究受物质的制约。

五、阶级和阶级斗争阶级是由于生产方式不同而产生的,它是一个社会生产过程中的群体。

考研政治马原复习 概念记忆准确掌握知识点

考研政治马原复习 概念记忆准确掌握知识点

考研政治马原复习概念记忆准确掌握知识点1. 马原学科概述1.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世界性的理论体系,旨在认识和改造人类社会。

一、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唯物史观唯物史观认为物质世界是本体,意识和精神是物质的赋属性。

历史是社会发展的本体,思想是社会发展的反映。

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剩余价值学说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理论。

它认为,资本家的剥削源于雇佣工人无条件付出的“剩余价值”,而工人的利益则是要争夺或维护自己的“剩余价值”。

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具体政治实践,以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和社会主义的建设为目标。

1.2 具体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由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组成。

一、唯物史观的历史发展唯物史观的历史发展大致有三个阶段:古代唯物主义、近代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二、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和分配的学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剩余价值学说、社会形态、产权制度,等等。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包括无产阶级专政、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共产主义远景等。

2. 概念记忆准确2.1 马原的基本概念马原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考研政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一、世界观与方法论世界观:对于事物在哲学上的总的观点和态度。

方法论:对于研究事物的一般方法和规律,以及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的总称。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资本论》:马克思著作之一,系统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经济原理和发展趋向。

《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合作著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里程碑。

《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在对哥达纲领进行批判时所著,对整个社会主义运动影响颇大。

2.2 马原的主要概念一、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指生产资料所有权和劳动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二、生产力生产力:指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生产的能力。

考研政治马原部分重要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马原部分重要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考点1 马克思主义的含义(1)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可以从它的创作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它的阶级属性,它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等不同角度去理解。

(2)马克思主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狭义地讲,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广义地讲,马克思主义还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3)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三者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不可分割。

考点2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1)客观条件: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条件和基础。

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及其对科学理论指导的强烈需求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2)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考点3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1)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这种发展,除了马克思恩格斯自身的不断充实和完善外,其后首先是由列宁等在领导俄国革命中实现的。

(2)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考点4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以及社会理想(1)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2)政治立场: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①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

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③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3)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考研马原知识点总结

考研马原知识点总结

考研马原知识点总结
哲学基本概念: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基本问题是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物质与意识: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其根本特征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创造性,并能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世界是统一的世界,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即物质。

世界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体现在意识统一于物质,人类社会统一于物质。

物质的统一性是无限多样的统一。

唯物主义一元论:
凡是把世界万物的本原归于物质的,都是唯物主义一元论。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整个理论大厦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实践与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标准。

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认识可以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则会阻碍实践。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以上是考研马原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具体内容可能会因不同教材或不同学校而有所差异。

在复习时,建议结合教材、辅导书和历年真题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

考研马原知识点总结

考研马原知识点总结

考研马原知识点总结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强调世界的统一性、多样性和发展性,认为世界是物质的运动和变化的总和。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论,强调人类历史是一个物质生产和社会生产关系的历史,历史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世界的认识和改造的理论基础。

2. 辩证法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对世界和事物的认识和改造的规律和方法的基本原则。

辩证法强调对矛盾和对立统一的认识,强调对事物的全面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强调对事物发展的认识。

3.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强调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唯心主义强调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的。

4. 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根据,也是活生生国家和民族处在这样悲催历史条件中,就自然会想认识自己灵魂生长的非凡根源。

而那非凡根源放在低于流马克思主义哲学上,则实则埋没。

的基础和条件。

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1.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是以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为基础的,强调政治是阶级斗争的结果,国家是阶级压迫的工具,强调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是历史发展的方向。

2. 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认为国家是阶级压迫的工具,而无产阶级的国家是对抗资产阶级的国家,是最终消灭阶级和国家的过渡性国家。

3. 马克思主义政党论马克思主义政党论是一部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认为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无产阶级领导革命和建设的政治组织。

4.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是一种国际关系的理念和政策,强调不分民族和国家的团结和合作,强调各国的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统一战线。

5. 马克思主义的人权观马克思主义的人权观是一种关于人类的平等和自由的理念和政策,强调人权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强调人权是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条件下实现的。

考研政 治马原部分重点解析

考研政 治马原部分重点解析

考研政治马原部分重点解析考研政治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称马原)是一个重要的板块,对于考生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关键作用。

下面,我们来对马原部分的重点进行一番解析。

首先,要明确马原的整体框架。

马原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是重中之重。

唯物论中,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是核心。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同时,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去认识和改造世界。

辩证法是马原中的难点也是重点。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需要我们深入理解和掌握。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是这一规律的重要应用。

我们要学会用矛盾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既要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矛盾的特殊性。

质量互变规律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质的飞跃创造条件。

否定之否定规律则表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这让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保持坚定的信念,相信事物的发展总是在曲折中前进。

认识论部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至关重要。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不断获得新的认识,并将认识运用于实践,推动实践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部分,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重点内容。

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这一理论让我们深刻理解了商品经济的本质和规律。

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

资本家通过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实现资本的增殖。

这一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让我们认清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

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精心整理

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精心整理

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精心整理一、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a)社会根源b)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在反抗资本阶级的斗争中c)思想:法、英、德的三大工人运动●直接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自然科学前提: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d)有关著作●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合作《神圣家族》●奠定了思想基础《德法年鉴》●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德意志意识形态》●标注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共产党宣言》●”工人阶级的圣经”——《资本论》●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反杜林论》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和当代价值a)科学性b)革命性●人民性●实践性●发展性二、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1.哲学的基本问题a)物质与意识何为第一性●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b)意识能否正确认识物质●可知论●不可知论:不彻底的唯心主义2.物质a)定义: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概念从这些总和中抽象出来●共性与个性、具体与抽象、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b)共同特性(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不以人的意识而改变,人类无法改变其客观性c)存在方式(根本属性):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以外什么都没有●运动着的物质存在形式:时空●时间的特点:一维性(不可逆)●空间特性:三维性、伸张性d)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对立统一)●物质是什么●意识是什么●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从本质来看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e)规律●定义: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客观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实践●规律——能动(目的)●必然——偶然●真理尺度——价值尺度●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社会历史趋向性——人的主体选择f)人工智能:不能真正具有人的意识g)马克思在哲学史上的两大贡献●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h)马克思在理论上的两大贡献●历史唯物主义●剩余价值学说: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i)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的本原是一个●在于它的物质性,基础是物质●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理论意义●辩证唯物主义最基本、最核心的观点。

万字马原知识点整理考研

万字马原知识点整理考研

万字马原知识点整理考研一、绪论考研中,政治科目一直是考生们最为头疼的一门科目之一。

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称“马原”)作为一门重要的理论学科,常常是考生们备考的重点和难点。

本文将围绕考研马原的知识点展开整理和梳理,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二、马原的基本概念1.价值与价值规律1.1价值的含义和形成1.2价值规律的作用和表现2.剩余价值与剩余价值率2.1剩余价值与剩余价值率的概念2.2剩余价值与剩余价值率的关系3.商品与货币3.1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3.2货币的形成和职能三、马原的基本原理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1.1生产力的概念和分类1.2生产关系的形成和变革2.社会主义本质与建设2.1社会主义本质与特征2.2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任务和方针3.党的基本路线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1党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四、马原的科学体系1.科学社会主义的起源和发展1.1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诞生及其历史意义1.2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发展和完善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与成就2.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历史功绩2.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和启示3.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演进3.1当代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流派和学术动向3.2当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承与创新五、马原的实践应用1.党的领导作用与党的建设1.1党的领导作用的内涵和重要保证1.2党的建设的基本要求和重点任务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精神文明建设2.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历史使命2.2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和途径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实践探索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3.2实践探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六、总结考研马原知识点的整理对于考生复习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马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科学体系和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梳理。

只有通过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考生才能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考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

考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

考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一、知识概述《物质的客观实在性》①基本定义: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简单来说,物质不管你有没有感觉到它,它就在那儿,你能通过各种方式认识它。

比如桌子,不管你看没看见它,它都实实在在地在那放着,你能摸能碰能感觉到,这就是一种物质的存在。

②重要程度: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基概念。

如果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比作一座大厦,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就是大厦的基石。

要是这个概念理解错了或者不清晰,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③前置知识:需要有基本的唯物主义观念,就是说要相信存在是先于意识的。

比如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者认为世界是由水或者火等原始物质组成的,虽然这种观点有局限性,但有这种朴素的实在观念会有助于理解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④应用价值:在实际生活中很多方面都有体现。

在科学研究上,科学家们要承认自然现象背后的客观物质存在才能展开研究。

像牛顿研究万有引力,就是因为他承认物体间存在一种客观的相互吸引的力这种物质性的东西。

在社会发展方面,承认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就能明白社会存在的经济基础等是客观的,政策的制定就要符合生产力发展等这些客观情况,而不是仅凭空想。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这一知识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板块是最基础的部分,位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的核心位置。

整个马克思主义对世界的认识都是从这个物质的本质概念出发构建起来的。

②关联知识:它与意识的本质与作用这一知识点紧密相连,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还和唯物辩证法的内容相关联,因为唯物辩证法研究的就是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规律。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对于刚接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来说有点难度,因为这个概念很抽象。

很多人容易和具体的物质形态混淆。

比如说把物质就理解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忽略了场等这些看不见摸不着但也是物质的东西。

- 关键点:要从本质上去理解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还能被意识反映这个特点。

考研政 治马原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 治马原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总结考研政治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称马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对于理解和把握整个政治理论体系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以下是对马原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一、哲学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其二,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主义在历史发展中经历了三种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金、木、水、火、土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唯心主义则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

唯心主义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作本原的东西。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辩证法坚持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则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1、含义:马克思主义包括三个部分:①马克思主义哲学;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③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把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3、马克思主义的创立马克思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马克思、恩格斯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形成;《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幵问世。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物质世界和实践1、世界的物质性(1)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2 )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恩格斯明确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指出哲学基本问题包括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与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1、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派;2、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4、对世界事物是联系的还是孤立的,是发展的还是静止的不同回答划分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4)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5)意识的起源和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6)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衡量尺度。

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有条件性。

2、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伸张性、广延性,特点是三维性。

(7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2.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最高产物,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意识的能动性集中体现在意识能动地反映和创造世界。

2、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规律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二、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1、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

(1)联系的内涵和特点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辩证关系是以承认事物之间的区别为前提的,相互区别的事物又通过联系而相互过度。

联系具有一系列的特点:1、联系具有客观性;2、联系具有普遍性;3、联系具有多样性。

系统特点: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幵放性。

(2)发展的实质1、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a.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b.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2、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a.新事物有新的结构和功能,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b.新生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c.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生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3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1.整体与部分,又称全局与局部,是一对广泛使用的辩证法范畴。

整体与部分的存在是互为条件的,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没有部分便没有整体。

2.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

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叫原因,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叫结果。

3.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灭亡不同趋势的范畴。

必然性: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确定不移的趋势。

偶然性:并非确定发生,可以出现,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或那样出现的不确定趋势。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

a.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并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b.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c.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互相转化。

4.可能性和现实性是揭示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相互关系的范畴。

a.可能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潜在的东西,是包含在事物中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趋势。

b.现实性是指已经产生出来的有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

5.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在联系相互关系的范畴。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人们可通过感官感知,本质则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根本性质,只有靠人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

6.内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内在要素同这些要素的结构和表现方式的关系范畴。

a.内容是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是事物存在的基础。

b.形式是内容诸要素相互结合的结构和表现方式。

c.内容和形式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

2、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1)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这是因为:1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 它是联系和发展的实质;2.它是贯穿各个规律和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3.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把握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认识的实质;4是否承认对立统一学说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实质。

(2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1.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概念。

a.矛盾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

简言之,矛盾即对立统一。

b.逻辑矛盾是指人们思维过程中由于违反形式逻辑规则所造成的自相矛盾。

c.辩证矛盾则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对立统一关系2.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这是辩证认识的实质所在。

(3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同一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是:矛盾的一方可以利用另一方的发展使自己获得发展;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矛盾双方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并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

2.斗争性对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斗争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造成事物的量变;斗争促使矛盾双方地位或性质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

(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1.和谐作为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说明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的外部,而在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a.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变化的根据;b.外因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5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1.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一切科学认识的首要前提。

2.矛盾的特殊性: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3.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肯定和否定(1)事物存在的质、量、度1.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它事物的规定性。

事物质的规定性是由事物内部矛盾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事物的质是通过属性表现出来的,属性是一物和他物在相互联系中表现出来的质。

认识质是认识和实践的起点和基础。

认识质,才能区别事物。

2.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量和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

认识量是认识事物的深化和精确化。

3.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范围、幅度和限度。

认识度才能确切地把握事物的质,认识度要掌握适度原则。

(2 )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1.由于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因而事物的变化表现为量变和质变两种运动状态。

a.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的不显著的变化。

b.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c.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了度。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d.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

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唯物辩证法与四个全面”战略思想:1、体现了事物联系和发展的思想。

2、辩证法要求我们用整体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四个全面”贯彻了全面看问题的方法。

3、四个全面”也是矛盾分析方法的具体体现。

第三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一、认识与实践1、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其本质含义和基本特征有三: 1.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2•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3.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2)实践的基本形式有:1.物质生产实践;2.社会政治实践;3•科学文化实践。

(3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 •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实践是认识的目的(1 )从实践到认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1.这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2.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工制作(2)从认识到实践: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的一次飞跃二、真理与价值1、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1)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2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1.真理的绝对性有三层含义:a.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包含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b.世界是可知的,每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向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c.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2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度的:a.从广度上说,它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定范围的正确认识,有待于扩展;b.从深度上说,它只是对特定事物的一定程度的近似正确认识,有待于深化;c.从进程上说,它只是对事物的一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有待于发展。

2、真理的检验标准(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