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_技术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
(2)技术进步后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点变化的路径 不同
要素比例标准:要素价格比不变——要素组合比例变
化—要素最优组合点偏离OE射线 边际产品比例标准:要素比例不变——要素边际产品 比变化—要素价格相对变动——最优组合点总在OE射 线

(3)范围不同。
要素比例标准:针对单个厂商或行业(既定要素价
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出版的最新一期《主要科学技术指标》 公布了OECD 国家30个成员国和中国、俄罗斯、阿根廷、南非、以色列、 新加坡、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等8个非OECD国家R&D投入的最新数据 (2007年)。这38个国家的R&D经费占世界R&D经费总额的95%以上。
二、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
技术进步还取决于企业家精神(创业与创新、不确定性 和风险)
技术进步对要素影响程度的不同 类型:中性技术进步、劳动节约型、资本节 约型 希克斯分类的两种表达方式: 要素比例标准: 只有资本、劳动两种投入要素,且价格比 率不变,如果技术进步导致资本—劳动比上升 则该技术进步为劳动节约型Ia;下降为资本节 约型Ic;不变则为中性型Ib 。
研究与开发
技术创新
技术扩散
基 础 研 究
应 用 研 究
实 验 开 发
企 业 家
转 让 方 : 技 术 转 让
和采 创用 新方 模: 仿技 术 引 进

研究与开发:指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
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工作。
基础研究:为获得关于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变化发
展规律而进行的理论性或实验性研究(具有深刻的 认识功能和重要的学术价值,潜在的实用价值和经 济价值)
第七章 技术进步
一、技术进步一些基本知识
技术进步的含义 技术进步的类型 技术进步的过程

1.技术进步的含义
经济学:指技术功效的增大,即指同样的投入生 产更多的产出,或一定量的产出只需更少的投入。 狭义:技术自身的变化发展,限定在工艺范围内, 指工艺的进步,包括新的生产设施、生产方法、生 产程序和新的产品等。 广义:所有导致产量增加的经济活动,或凡是影响 经济增长中不能用资本等投入要素解释的任何其他 因素(包括非技术性的制度、社会文化、自然条件 等因素) 一般指知识和技术因素引起的生产函数的变动(生 产效率)


4.技术进步的类型
原因
经济学意义来看,技术进步都具有商业价值,表现为 生产效率的提高。

自发的技术进步:人类对自然规律的探寻而得到的技术成果 引致的技术进步:追逐经济利益而进行的技术发明(直接的应 用价值)。 需求:技术发明、研制、推广取决于需求强度 奥巴马计划在10年内投资1500亿美元,用于加快插电 式混合动力汽车商业化进程、扩大可再生能源的商业化规 模、提高能源效率、建立低排放燃煤发电厂、建设新一代 生物燃料和燃料基础设施、对新的数字化电网进行投资。 供给:生产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动及其中间投入原料价格的 变动


技术进步与生产函数的移动* 技术进步与生产可能性边界*

3.科学、技术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
科学属于认识世界的范畴,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
的知识体系 科学发展表明人类认识世界能力的提高,构成潜在 的生产力 技术是改造世界的手段,技术是用来生产商品和劳 务的手段与方法的总和,既包括生产工艺、技能和 生产工具,也包括组织管理方法和决策手段等 技术进步意味着人类改造世界能力的增强,与生产 力有着直接的、现实的联系
应用研究:探索性科学原理在特定技术领域的应用,
发现新的技术原理而进行的研究工作(对特定技术 规律的认识和对技术开发的理论指导)
实验开发:利用从研究过程中取得的新的技术原理
和实际经验知识,为生产新的材料、产品和装臵或 建立新的工艺、系统和服务而进行的系统性工作。
技术创新:
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 (1912)中提出了创 新理论。
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生产函数
即生产要素的一种组合比率(P=f(a,b,c,…,n)), 将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 合”引入生产体系,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与生产条 件的“新组合”,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发明与创新有本质区别。发明是新技术的发现,是
为了改进设计、产品、工艺或制度而提出的思想、 图纸获模型;创新则是把发明实际运用于市场生产, 首次被引入商业贸易活动的那些新产品、新工艺获 新设备;发明是技术意义的概念,而创新是经济意 义的概念。创新势必是市场利益驱动的。 发明的主体是科学家和技术人员,而创新的主体是 企业家。企业家精神是创新的来源。 创新五种形式: 1) 引入新产品;2)引入新技术或 新生产方法;3)开辟新市场;4)开辟原料新来源; 5)新的生产组织形式。 技术创新实现了从技术到经济的质的飞跃:新知 识转化为物质产品,潜在的生产力变为现实的生产力, 实现技术知识和经济的结合。

技术进步为劳动节约型:等产量移至Ia,资本要素边 际产出较高,进而资本要素价格上升更多,价格比例 曲线向内移动同时逆时针方向旋转;

技术进步为资本节约型:等产量先移至Ib,劳动要素
边际产出较高,进而劳动要素价格上升更多,价格比
例曲线向内移动并向顺时针方向旋转;

中性型:等产量曲线移至Ic,要素边际产出不变,要素 价格比例不变,曲线向内平行移动。

创造和发挥自己才能带来的欢乐
创新促进经济发展
企 业 创新 高 额 利润 其他企 业效仿 创 新 浪潮 需 求 增加
经 济 衰退
需 求 减少
赢利机 会消失
创 新 普及
经 济 繁荣
创造性破坏

技术创新的类型
创新形式的不同: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
产品创新:技术上有变化的产品的商业化 过程创新:产品的生产技术上的变革,包括新工 艺、新设备和新的组织管理方式 创新中技术变化程度的不同: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 创新 渐进性创新:对现有技术的改进而形成的创新 根本性创新:以新知识为基础,技术上有重大突 破的创新

技术扩散的溢出效应(技术扩散的外部性), 溢出效应的表 现: 技术领先企业的示范效应、技术落后企业的模仿效应: 模仿指企业通过逆向工程等手段,仿制生产创新者的产 品。逆向工程是指从产品入手,在规范搜集产品信息的基础 上,通过对尽可能多的国外同类产品的解体和破坏性研究, 运用各种测试、分析和研究手段,反向探索该类产品的技术 原理、结构机制、设计思想、制造方法和原材料特许等,从 而达到由原理到制造,有结构到材料全面系统地掌握产品的 设计和生产技术的目的(吉利汽车) 人力资本的流动:人力资本有形转移和无形转移 联系效应:企业间不通过纯粹的市场交易而发生的技术扩 散(FDI技术溢出) 跨国公司具有技术信息优势,与当地供应商或客户发生 联系时,当地厂商就可能从其获得先进的产品、工序等方面 的知识,发生技术扩散的溢出效应(前向和后向溢出)24

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技术进步贡献的衡量
技术进步与经济结构变迁
1、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哈罗德模型
新古典增长模型
在没有技术进步的条件下,给定储蓄率和人口增长率,经济体 的人均资本积累和人均产出将趋于长期均衡点。
新古典主义模型
技术进步使资本边际收益 MEC* 资 本 曲线外移,而在没有技术进步 边 r3 的条件下,增加投资只能使资 MEC 际 r2 收 r 本的边际收益沿边际收益曲线 MEC 益 1 MEC 下移。 新增长理论 O K(资本存量) K K K 技术进步是由经济体系中内 1 2 3 在的力量决定的。内生的技术进 步能产生“收益递增” 。 没有技术进步的世界,是一个收益递减的世界!
格下要素数量的选择) 边际产品比例标准:针对整个经济(充分就业存在, 资本劳动比既定下,技术进步只能影响生产要素相 对价格)

(4)性质不同。
要素比例标准强调技术进步后要素间的替代关系
边际产品标准着重于技术进步对要素收益的影响。

5. 技术进步的过程
熊彼特创新理论将技术进步过程分为技术发明、
3 2
r
1
案例:前苏联和东亚的案例: 粗放型增长方式与衰退性经济危机



粗放经营的最严重后果是社会生产效率低并不断下降,使整个国民经 济变成一种“耗费型”经济。戈尔巴乔夫承认,“就工业生产效率来 说,苏联比美国落后3/5,就农业生产效率来说,苏联比美国落后 4/5。” 这就是说,苏联的工业生产效率只及美国的40%,农业生产效 率只及美国的20%。 苏联解体前的30年,社会生产效率的重要指标──基金产值率明显下 降,1960年每卢布固定生产基金生产的国民收入为72戈比,1988年降 为36戈比,下降50%。投资效率也呈现同样的趋势,每卢布基本建设投 资的工业产值增长额,1961-1965年为1.04卢布,1971-1975年降为 83戈比,1981-1985年又降为44戈比。 这些数字表明,在苏联要获得同样的产出,80年代比60年代需要加倍 的投入才能达到,社会生产的单位增长须靠投资的加倍增长来维持。 这种不断扩大的倍增的耗费是任何经济都承受不起的,总有一天当投 资不能相应加倍增长时,或投资减少时,生产就会减速、停滞以至负 增长。 摘自《超级大国的崩溃──苏联解体原因探析》作者:许新等

2.技术进步的衡量或表现
一定量的投入生产更多的产出,或者一定
量的产出只需要较少的投入
技术进步表现为生产函数的变动
资本
图示:等产量曲线的内移
劳动

技术进步体现为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技术进步提高பைடு நூலகம்素生产率的途径:
技术进步能降低生产要素的使用比例,节约资源。 如,应用机器设备可以大量节约劳动,使用节能 技术能够节约能源消耗。 技术进步还可以改变资源结合的方式,提高生产 效率。比如,自动化生产线改变了生产组织和管 理方法,提高了劳动的专业化程度,促进了产出 增长。
企业家是创新的主体

熊彼特强调创新的力量来自企业家的 创新活动。
企业家是把新技术、新产品、新原料 和新工艺引入到生产过程,并不断进 行生产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的新组合 和新创造的人。 驱动企业家去从事创新活动除了追逐 超额利润外,还有三种力量:



发现一个私人商业王国的愿望; 征服困难和表明自己出类拔萃的 意志 ;

技术扩散: 指新的知识和技术通过一定的渠道向潜在的 采用者转移,并在生产中取得广泛应用的过 程。 技术扩散不仅包括对生产技术的简单获取, 而且强调技术引进方对自身技术能力的构建 活动。 是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键 环节(舒尔茨:没有扩散,创新便不可能有 经济影响),技术扩散促使创新在更大范围 内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 技术引进和创新模仿
A
E D
在资本-劳动比
不变的情况下, 资本和劳动边际 产品的变化,表 达不同的技术进
A` C
A
Ia
I
步类型。
B Ic
B` C
Ib
0
技术进步类型:边际产品比例标准
B
Ia 劳动节约型 Ib 中性型 Ic 资本节约型

两种表达方式的联系与区别 内容上一致 区别:(1)表达方式不同。
若要素价格比不变,技术进步只能影响资本-劳动比; 若资本-劳动比不变,技术进步只能改变要素价格的比

K
Ia K1 A Ib I B Ic L1 E
在资本和劳动的价
格比率不变的情况 下,资本和劳动比 的变化,表达不同 的技术进步类型。 新的切点位臵决定 着技术进步对不同 要素的影响,决定 着技术进步的类型。
C
L
0
Ia 劳动节约型 Ib 中性型 Ic资本节约型
技术进步类型:要素比例标准

边际产品比例标准 设资本—劳动比不变,技术进步导致资本边 际产品的增加相对大于劳动边际产品的变动, 则为劳动节约型Ia;反之为资本节约型Ic;不变 则为中性型Ib。 市场是完全竞争的,要素的边际产品等于 要素的价格,边际产品的比例变动即为要素价 格的相对变动。技术进步可用要素价格比例曲 线(等成本线)斜率的变化来表示。
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三个环节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技术进步包括三个过程:发明、 创新和扩散
发明:有关新的或改进的技术设想,其重要的来源
是科学研究
创新:发明首次被商业应用 扩散:创新出现后被许多使用者应用
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的重要性,特别是关于事实发明的知 识和关于自然规律发明的知识,主要是通过研究发现和获取。技 术进步过程可分为研发、技术创新与技术扩散三个环节。
主要发达国家R&D经费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中国 美国 日本 德国 英国 法国 加拿大 俄罗斯
19 95 19 96 19 97 19 98 19 99 20 00 20 01 20 02 20 03 20 04 20 05 20 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