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推荐作品

合集下载

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推荐作品《长相思》教案

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推荐作品《长相思》教案

长相思纳兰性德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及生活时代。

2、掌握词的内容,体会词的意境。

3、领会词中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

课时:一课时二、导入王国维曰: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澄江静如练、山气日夕佳、落日大旗中、中天悬明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此等境界可谓千古奇观。

求之于词,则纳兰容若塞上之作,如《长相思》“夜深千帐灯”……差近之。

三、作者介绍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满洲正白旗人。

清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官一等侍卫。

生平避谈世事,故词也主要写离别相思及怨夏悲秋等个人生活感受。

词的风格直抒胸怀,婉约清新;但过多哀思,情调消沉。

四、朗读课文五、感知理解纳兰性德推崇南唐李煜,词风清丽自然,缠绵悱恻,反映到这首《长相思》上,虽然写旅途思乡,也写得悠长动情。

词的上片从“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来说明身离故乡之远。

下片以“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渲染作者此时孤寂情怀。

风雪打断了他思乡之梦,懊丧之余,他更加怀念故园的宁静详和,作者于清丽哀婉之中又不乏边寨之雄奇风情的描述,这两者结合到一起,就升华了羁旅怀乡的主题。

六、赏析加点字1、“一”字赏析:上下片的前两句均用“一”字,不但对仗工整,使文字呈连续不绝之势,词风更加缠绵。

2、“身”字赏析:点明身处之地及方向,“身”与心相对,身向榆关,而心却在关内,表明作者心系故园。

七、感悟课文1、作者在词中描绘了什么样的景物,你能确定是哪里的景物吗?山水、山海关、风雪、千帐灯、故园。

2、体会出这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表达羁旅怀乡的感情。

八、知识归纳长相思,词牌名。

内容多写男女或朋友久别思念之情,故名。

双调三十六字,平韵。

九、拓展练习长相思李白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李白此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感情基调与纳兰词有何不同?诗大致可分两段。

高中语文 人教版 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2单元 推荐作品 2 旅夜书怀 杜甫

高中语文 人教版 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2单元 推荐作品 2 旅夜书怀 杜甫

课后作业一:
• •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 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作业二: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句中 哪两个动词用得传神,为什么?
书怀
3、通过“书怀”悟实情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3、品味鉴赏,分析表达技巧
设题:尾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 感情? 答题思路:明手法---析诗句---述效果。 明确:比喻,诗人将自己比作一只在茫茫的天 地不知飞向何处的沙鸥,寂寞孤独,天地虽大, 却无栖身之所;反衬,天地越大,越反衬出沙 鸥的孤独和凄凉。此联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 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 。
旅夜书怀
杜甫
飘 飘 何 所 似 天 地 一 沙 鸥 。

名 岂 文 章 著 官 应 老 病 休 。

星 垂 平 野 阔 , 月 涌 大 江 流 。
细 草 微 风 岸 , 危 樯 独 夜 舟 。
杜 甫
旅 夜 书 怀
教学要点: 通过课文题目了解诗歌 内容,从而鉴赏诗歌意
境。
旅夜书怀

旅:是旅居之意。
总结:通过课文题目了解诗歌内容 1、通过“旅”字看背景 2、通过“夜”字察实景 3、通过“抒怀”悟实情
延伸: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 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 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 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 么而“感伤”。

第二单元推荐作品(新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4张ppt)

第二单元推荐作品(新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4张ppt)

主题。更可贵的是本词缠绵而不颓废,柔情之中露出男儿镇
守边塞的慷慨报国之志。
《积雨辋川庄作》 ①形象鲜明,意味深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
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是王维田园诗的代表作。
②妙用叠词。“漠漠”“阴阴”两词,把平凡得有些呆 板的“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点化成形象鲜明、气韵
生动、饶有情致的千古名句,显示了作者高超的用字艺术。
的流动而浮荡着。首四句描绘了一幅宏阔非凡、宁静孤寂的
江边夜色图。
后四句“书怀”:声名不因政治抱负而显著,反因文章 而显著,这就流露出因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诗人辞去 官职,并非因老而多病,什么原因,诗人没有直接说出。说
“应”当,本是不应当,正显出诗人悲愤的心情。面对辽阔
寂寥的原野,想起自己的痛苦遭遇,深感自己漂泊无依,在 这静夜孤舟的境界中,自己恰如是天地间无所依存的一只沙
前三联写了东风、晴云、初日、野桃、溪柳等景物,无
不给人以清爽愉悦之感,这也正体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最 后一联叙述农家之乐也是写诗人之乐。
《扬州慢》 ①今昔对比的反衬。 对比在这阕词中是比较突出的。上片用昔日的“名都” 来反衬今日的“空城”,以昔日的“春风十里扬州路”来反 衬今日的一片荒芜景象——“尽荠麦青青”。下片以昔日的 “杜郎俊赏”“豆蔻词工”“青楼梦好”等风月繁华,来反
《积雨辋川庄作》 这首七律描写了久雨中的辋川山水田园优美恬静的风 光,同时写了怡然自乐的农妇田夫和闲适脱俗的隐居诗人自
己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共同构成了一个阔远幽静、物我相
惬、祥和闲适的意境,形象鲜明,意味深远。
《旅夜书怀》 此诗开头四句写“旅夜”之景:岸上有细草微风,江上 只有一叶孤舟,依岸而宿,就舟而居,遥望原野,远处天与 地似乎相接了,天边的星宿也仿佛下垂得接近地面。大江之 中,江水浩浩荡荡东流,一轮明月映照在江水中,随着江水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扬州慢》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扬州慢》教学设计

《扬州慢》教学设计一、教材依据《扬州慢》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推荐篇目”。

二、设计思路指导思想:新课程标准1.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3.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

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4.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5.尝试进行诗歌、散文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

设计理念:在了解新课程标准内涵基础上,要求学生着重学习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知人论世、诵读吟咏、整体把握、重点词句赏析),领略诗词的艺术魅力,并背诵默写本首词。

突出学生的能动性,积累一些诗词鉴赏的心得,并用这些体悟继续分析后面的词作。

教材分析:本单元在第一单元知人论世,整体把握的基础上,主要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位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感时伤世的凄伤之情,诗意理解难度不大,重点在于诵读、想象,今昔对比中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学情分析:学生为高二年级文科平行班学生,语文素养一般。

通过本学期诗歌鉴赏单元学习与训练,学生初步了解了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能够理解诗歌中意象的概念,但自主性不强,需要老师多加点拨、引导,调动积极性与想象力,初步感知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本文主旨《黍离》之悲2、熟读并背诵《扬州慢》过程与方法:1、诵读、想象,今昔对比中体会诗歌内涵2、意象、修辞拓展训练情感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蕴涵在作品中的抚今追昔的哀思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诗歌鉴赏氛围四、教学重点:“《黍离》之悲”的解读五、教学难点:对名句“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夜归鹿门歌》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夜归鹿门歌》课件

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沿著水边的沙岸,人们走向江畔的乡村。 我也乘坐着船儿,却是回到我隐居的鹿门。
同是乘舟,两个方向 归宿不同,心境不同
众人返家,自去鹿门,殊途异志,两个场景,一 个侧重世俗,一个侧重隐居,这两者是如何统一在一 起的?
通过人物的感受将两者结合在一起。 世俗场景是一个江行的隐士眼中所见,是喧嚣浮 躁之景;隐居环境是隐士心中所感,有XXX契合之意。 两个场景均突出了诗人的隐士形象,表现他恬淡 洒脱的隐逸志趣。所以这两个场景构成的诗境是和谐 统一的。
品 “人”
共同点 一方面想积极求仕,一方面要保持独立 人格,即便是归隐,也还在入世和出世的矛 盾中挣扎、痛苦。
不同处 陶渊明东晋动荡之际,无法改变黑暗政局; 王维经安史之乱,朝局变化,国势日衰; 而孟浩然处于大唐盛世,进仕尚有可为。
品 “人”
共同点 一方面想积极求仕,一方面要保持独立 人格,即便是归隐,也还在入世和出世的矛 盾中挣扎、痛苦。
——央视《国宝档案》
杂诗[其二] 节选 陶潜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归嵩山作 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薄:草木交错曰薄。去:行走。闲闲:悠闲。 递:遥远。 闭关:佛家闭门静修。有闭门谢客之意。
岁暮归南山 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 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 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 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 松月夜窗虚。
品 “人”
(孟浩然)这种隐逸可以造成名誉,于进、 于退都有利,跟求做官的打算并不矛盾。这种隐 逸,充满了空想、期望而无萧瑟之感。
——陈贻焮
有两种人为伪隐士:其一,韬光养晦徐图进 取寻求机遇的名士;其二,沽名钓誉走终南捷径 的投机分子。真正的隐士是那些“隐于野”的“ 小隐”,真正的大隐常遁迹无形。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需要背诵些课文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需要背诵些课文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需要背诵些课文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需要背诵的课文有:第一单元的《湘夫人》、《拟行路难》(其四)、《蜀相》;第二单元的《夜归鹿门歌》、《梦游天姥吟留别》《登岳阳楼》《菩萨蛮》(其二);第三单元的《阁夜》、《李凭箜篌引》、《虞美人》、《苏幕遮》;第四单元的《阿房宫赋》;第五单元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篇目及建议第一单元:课文:白居易《长恨歌》(赏析)建议熟读屈原《湘夫人》(背诵、字词)鲍照《拟行路难》其四“泄水置平地”(背诵)杜甫《蜀相》(背诵)——名篇陆游《书愤》(背诵)单元推荐作品:阮籍《咏怀二十八首》其一“夜中不能寐”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白日沦西河”李白《越中览古》:建议背诵李清照《一剪梅》:建议背诵黄遵宪《今别离》习题出现:李白《行路难》:建议背诵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建议背诵(至少对仗两联)第二单元:课文: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赏析)建议熟读孟浩然《夜归鹿门歌》(背诵)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背诵)杜甫《登岳阳楼》(背诵)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背诵)推荐作品:王维《积雨辋川庄作》:建议背诵(至少对仗两联)杜甫《旅夜书怀》:建议背诵苏轼《新城道中》:建议背诵(至少对仗两联)姜夔《扬州慢》:建议背诵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建议背诵习题出现:王维《归嵩山作》李白《赠孟浩然》、杜甫《解闷》李贺《梦天》:建议背诵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建议背诵杜甫《泊岳阳楼下》、《陪裴使君登岳阳楼》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建议背诵第三单元:课文:李白《将进酒》(赏析、背诵)杜甫《阁夜》(背诵)李贺《李凭箜篌引》(背诵)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背诵)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背诵)推荐作品:屈原《国殇》:建议背诵“出不入兮往不反”至结尾。

高适《燕歌行》:名句要记诵。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建议背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推荐作品课件新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推荐作品课件新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评说】 太刚强,就不顾后果,易受挫折;太柔弱,就优柔寡 断,错失良机;太贪婪,就不顾一切,死路一条;太消极, 就庸俗厌世,节节败退。能舍能得,可拿可放,能屈能伸, 刚柔并济,才是智者。
2.纵性情,安恣睢,而违礼义者为小人。 ——选自《荀子· 性恶篇》 【注解】 恣睢(zì suī):放纵,放任。
3.文学常识 (1)王维工诗善画,又精通音乐,并能以画、乐之理 融会于诗中,昔人誉之为“诗佛”,与孟浩然合称“王 孟”。苏轼谓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 田园诗派的著名代表。
(2)豪放派是宋词的一个流派, 它境界宏大, 气势恢宏、 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而不以主含蓄婉曲为能 事。代表词人为苏轼、辛弃疾。“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 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 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点出了婉约派与豪 放派的区别。
(2)《旅夜书怀》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 返居成都草堂。四月,严武死去,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 遂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今四川乐山)、榆州(今重 庆市)至忠州(今四川忠县)。此诗约为途中所作。
(3)《新城道中(其一)》 神宗熙宁六年(1073)的春天,诗人在杭州通判任上出 巡所领各属县。新城在杭州西南,为杭州属县(今浙江富 阳县新登镇)。作者自富阳赴新城途中,饱览了秀丽明媚 的春光,见到了繁忙的春耕景象,于是用轻松活泼的笔调 写下这两首诗,抒写自己的途中见闻和愉快的心情。
【译文】 放纵本性,任意胡作非为,违背礼仪的是小人。 【评说】 想成就一番事业不是一朝一夕、一城一池的功夫。它 是一个坚持不懈、修身养德、不断接受困苦的过程。必须 自律、自省、自强。
夯基础
1.作者名片 王维,字摩诘,原籍太原祁县(今属山西)。进士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修第二单元推荐作品梳理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修第二单元推荐作品梳理

分联赏析
首联展现了农耕时节山居农人的生活场景, 使人想见农妇田夫那怡然自乐的心情,诗人隐居 辋川的闲散生活与安逸心境于此中得到呈现。 颔联写诗人隐居的自然环境:远处水田广袤、白鹭 翩跹, 近处山林清幽、百鸟欢鸣。视听结合,动 静映衬,视野苍茫,境界幽深 ,把积雨天气的辋 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 前两联中,人物活动与自然景色,都不是客观事物 的简单摹拟,而是经过诗人心灵的感应和过滤,染上 了鲜明的主观色彩,体现了诗人“晚年惟好静,万事 不关心”的个性。

【参考译文】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 船在夜里孤独地停泊。星星垂在天边,平野 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吗?年老病多本就应 该辞官隐退。如今自己四处漂泊像什么?就 像浩渺天地间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分联赏析

诗的头四句写景。 首联写近景——月夜孤舟,微风阵阵, 寂静和孤独笼罩着一切,揭示了诗人浪 游漂泊的孤清处境。 颔联写远景,是历来传诵的名句。大笔

东风知我欲山行, 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 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 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 煮葵烧笋饷春耕。
参考译文
东风像是知道我要到山里一行, 它吹断了檐间连日不断的雨声。 岭上晴云漂浮,似披着棉帽, 树头旭日初升,像挂着铜钲。 矮矮竹篱旁,野桃花点头含笑; 清清沙溪边,细柳条轻舞多情。 西山一带的人家应该最快乐, 他们煮芹烧笋吃了好忙春耕。
简要赏析

此诗描写作者出巡时途中所见的美丽景色, 愉快地赞美了山村人家和平的劳动生活。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前两句描写远景,用了比喻修辞:把晴天云 朵和初升的太阳写得形象生动而富有神采; 后两句描写近景,用了拟人修辞:山桃花倚 篱而笑,杨柳枝无风自摇。自然景物被赋予 人的神态举止,真是妩媚极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推荐作品积雨辋川庄作旅夜书怀新城道中(其一)扬州慢长相思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其他1.请赏析“积雨空林烟火迟”中的“迟”字。

2.请赏析下面三句话: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3.请赏析颈联: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4.赏析尾联用典的作用: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5.尾联是怎样写诗人淡泊名利的旷达心境的?6.哪些诗句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绘画美)的艺术特点?7.诗人在仕途上不得意,往往会寄情山水,隐居起来,使自己的生活归于平淡,获得心灵的平静。

你是否赞同王维的这种生活态度?请说明理由。

8.请赏析首联: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9.请赏析颔联: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10.赏析颈联: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11.赏析尾联: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2.颈联“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是反其意而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13.“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所寄寓的情感,历来有争议。

请谈谈你的理解。

14.赏析首联: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15.赏析颔联: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16.赏析颈联: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17.说说尾联“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中“乐”字的好处。

18.尾联“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体现出作者怎样的情感?19.本诗主要写景,景中含情。

请结合诗歌作具体分析。

20.对“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这联诗,人们存在不同的看法。

元代方回云“颇拙耳”;清人纪昀也认为这两句中的“絮帽”“铜钲”的比喻太俗气——“究非雅字”。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谈谈理由。

21.词前的序有何作用?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22.请赏析“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23.赏析词句: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24.赏析词句: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25.请赏析“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一句。

26.赏析词句: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27.赏析词句: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28.赏析词句: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29.上阕是如何描写扬州的荒芜的?30.下阕含有哪些对比?这些对比有什么作用?31.这首词写景抒情,多在虚处,沉郁蕴藉,韵味无穷。

请简要说明。

32.举例说明本词中词人是借助什么艺术手法来抒发感慨的。

33.姜夔的《扬州慢》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表达出一片爱国深情,你更喜欢哪一首?说说你的理由。

34.赏析词句:山一程,水一程,35.请赏析“身向榆关那畔行”的“身”的用意。

36.赏析词句:夜深千帐灯。

37.请赏析“风一更,雪一更”的妙处。

38.赏析词句:聒碎乡心梦不成,39.赏析词句:故园无此声。

40.上阕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词人描写这幅画面有什么作用?41.本词在抒情方式上具有怎样的特点?42.有人认为“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一句过于直白,减弱了全词的感染力,这种看法有道理吗?43.识记字音辋.川庄(_______)粮饷.(_______)炊黍.(_______)沙鸥.(_______)危樯.(_______)铜钲.(_______)豆蔻.(_______)初霁.(_______)怆.然(_______)聒.碎(_______)槿.(_______)菑.(_______)参考答案1.“迟”字把阴雨天的炊烟写得十分真切传神,而且透露出作者闲适安逸的心境。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能力。

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炼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一般都有炼意的内容,如是写景的诗句往往有炼意的成分,炼结构主要是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的作用,如转折、过渡等,炼手法主要是修辞和表现手法。

答题时先答出字的含义,然后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效果。

本题,这句话的意思是“空林积雨,薪火难以点燃,炊烟显得缓慢”,先弄清楚“迟”在诗句中的意思,是“迟缓,不顺畅”。

然后结合诗句说该词语在句中的含义,把阴雨天的炊烟写得十分真切传神。

从整首诗的角度分析情感,诗人正因为心境安逸才对生活中的细节留心观察,这正透露出作者闲适安逸的心境。

【点睛】炼字题解题方法第一步:释含义(如有手法,需要明确)第二步:描景象/析内容把该字放入原句中,生动形象地去描述景象/情境第三步:表感情/谈效果2.白鹭和黄鹂,一白一黄,在视觉上形成色彩差异;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取动态,一取声音。

“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述“夏木”茂密,境界幽深。

两种景象互相配合,互相映衬,使画面显得开阔而深邃,渲染了因山中久雨而空蒙迷茫的色调和气氛,可谓“诗中有画”。

【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精彩语句的赏析能力。

赏析精彩诗句,一般有两个角度,首先要考虑其运用的手法,其次要注意诗句中的重要字词。

然后分析其表达效果,还要和诗歌的中心情感联系起来作答。

本题,这几句话的意思是“午饭做完,马上送向田间。

漠漠水田,飞起几只白鹭;阴阴夏树,传来婉转鸟鸣”。

从表达方式上判断,这三句话主要采用描写的表达方式。

首先要注意描写的一些手法,如白鹭和黄鹂,一白一黄,这是视觉上的对比,“啭”,鸟鸣。

有声有色,绘声绘色。

“漠漠”“阴阴”都是叠词,既有音韵之美,又分别强调了“水田”广布和“夏木”茂密。

如此,写出了田园的美景,体现诗人悠闲自得的心境。

另外,也可以从动词的角度分析第一句。

【点睛】词句鉴赏是古诗词考查的重点,考查内容包括:品味关键字词(含义、作用、艺术效果等);“诗眼”(诗词中能提挈全篇、提升形象、提炼主题、揭示主旨和艺术内蕴、表现诗人感情的“字眼”)分析;欣赏关键句子(含义、色彩、效果等);整体语言风格赏析(特点、风格、境界等)。

其中,以炼字、炼句的赏析型题为主。

字词句分析时除了要考虑词性、句式等,还要结合思想情感及表达技巧等。

3.颈联中,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观木槿而悟人生短暂,采露葵以供清斋素食。

这情调,在一般世人看来,未免过分孤寂寡淡,然而早已厌倦尘世喧嚣的诗人,却从中领略到极大的兴味。

【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精彩语句的赏析能力。

赏析精彩诗句,一般有两个角度,首先要考虑其运用的手法,其次要注意诗句中的重要字词。

然后分析其表达效果,还要和诗歌的中心情感联系起来作答。

本题,先要弄清楚诗句的意思: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观木槿而悟人生短暂,采露葵以供清斋素食。

然后再把握诗人的情感:两句诗前句为静,“静观朝槿”;后句为动,“折露葵”,一静一动,写出诗人的山林生活,心态安静,才能观察朝槿;“折露葵”是为了准备一顿“清斋”,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生活的闲情逸致。

4.用杨朱学道归来后,客人与之争座的典故,说明诗人已与村野老人融为一体。

用海上之人因心术不正而破坏了自己与海鸥的亲密关系的典故,说明自己回归自然的内心追求。

【详解】本题考查用典的作用。

用典,又叫用事,是一种修辞手法,多见于诗歌中。

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为用典。

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

用典可以使立论有根据;可以委婉表意,诗中有不便直述者,可借典故之暗示,婉转道出作者之心声;可以减少语辞之繁累;可以充实内容、美化词句。

本题,首先要弄清楚典故的内涵。

野老:村野老人,此指作者自己。

争席罢:指自己要隐退山林,与世无争。

争席:典出《庄子·杂篇·寓言》:杨朱去从老子学道,路上旅舍主人欢迎他,客人都给他让座;学成归来,旅客们却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没有隔膜了。

“海鸥”句:典出《列子·黄帝篇》:海上有人与鸥鸟相亲近,互不猜疑。

一天,父亲要他把海鸥捉回家来,他又到海滨时,海鸥便飞得远远的,心术不正破坏了他和海鸥的亲密关系。

这里借海鸥喻人事,点出海鸥不会怀疑自己,说明自己回归自然的内心追求。

5.诗人以“野老”自谓,运用了两个充满道家色彩的典故,抒写自己淡泊名利的心境:《庄子·杂篇》中的“争席”和《列子·黄帝篇》中的“海鸥”。

这两个充满道家色彩的典故,一正用,一反用,两相结合,抒写了诗人淡泊名利的旷达心境。

【详解】本题考查艺术手法,又称表现手法、写作特色。

指作者在艺术创造过程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现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

较为常见的有比喻、夸张、象征、烘托、渲染、对比、反衬、伏笔、暗示、双关、拟人、排比等。

手法与内容有着密切的互为依存的辩证关系,因为手法运用的终极目的在于使艺术作品的内容得到充分、完美的表现。

本题,题干为“怎样写”,问的是写法,其实就是考查诗歌的艺术手法。

首先判断运用什么手法,很明显,“争席”“海鸥”都是运用典故,答出典故的出处和含义以及诗人运用典故的目的就可以了。

典故出于《庄子·杂篇》中的“争席”和《列子·黄帝篇》中的“海鸥”,前句为正用,后句为反用,第一个典故说明他已经和乡亲们混同在一起,不分彼此;第二个典故说自己不像典故中描述的一样被海鸥怀疑,海鸥是不会怀疑自己的,因为自己没有机心,两则典故都写出了诗人淡泊名利的心境。

6.前两联写山村田园景色,准确地把握了物象的特征和基调,抓住了物象的色彩,细腻传神,鲜明地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艺术特点。

首联写田家生活。

展现了一系列人物的活动画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气息。

颔联写自然景色。

诗人只选了形态和习性迥然不同的白鹭、黄鹂,联系着它们各自的背景加以描绘,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两种景物,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

所谓“诗中有画”,这便是很好的例证。

【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艺术特点的把握。

这种题首先要注意审题,弄清题干要求,准确把握诗人的艺术特点,然后到文本中找到依据进行分析,分析的时候要注意有理有据,条理分明。

本题,题干问:哪些诗句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绘画美)的艺术特点?我们首先要明白什么叫“诗中有画”,那就是诗歌意象突出,色彩鲜明,动静有致,很有画面感。

然后,我们到诗歌中找寻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即可。

如,前两联: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其中“烟火迟”抓住了雨后烟火迟钝的特点,准确地把握了物象的特征。

“白鹭”“黄鹂”,一黄一白,色彩对比鲜明,这些都非常有画面感。

“蒸藜炊黍饷东菑”写出了农家一系列的动作,“蒸”“炊”“饷”,生动传神,富有田园生活气息,很有画面感。

考生也可以根据这种方法分析其他诗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