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

合集下载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 自由主义


美国罗斯福新政 -------- 凯恩斯主义
-----
国 实践
家 干 预 经
济 认识
二战后资本主义 经济的调整
1973年以 -------- 来介于二者之
间的第三条道 路
2021/5/18
4
一、1929年—1933年经济大危机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原因
具体原因:贫富差距、分期付款、股票投机
2021/5/18
10
市场经济中的“看得见的手” 与“看不见的手”
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具有混合经济的特征:
即一方面依赖市场机制作为经济活动的 主要形式,
另一方面政府通过计划、行政、财
政货币政策等促进宏观经济的增长和稳定,
调节市场的不足,各类主要市场的演化轨迹
2021/5/通18 常是两只手共同努力的结果。
(1)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彼此之间 的矛盾更加尖锐;
(2)帝国主义加强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从而激起了 当地人民更激烈的反抗。
2021/5/18
5
二、美国罗斯福新政
(1)1929~1933年大经济危机的爆发
背景:
(2)胡佛政府自由放任政策未能解决危机,反而恶化 (3)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
世界资本主义 经济政策的调整
2021/5/18
1
高考导航
考纲扫描
一、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

2.罗斯福新政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资本
主义的新变化 2021/5/18
2
2021/5/18
3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主体结构 理论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C.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D.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123456
解析 答案
5.(2017·德阳期末)1931年,斯沃普向胡佛建议将全国工商业强制动员进 联邦控制下的贸易协会,以管制物价和生产,指导贸易经营活动。胡佛 指责该计划是“法西斯主义”。这表明胡佛 A.已感受到法西斯的威胁 B.赞同由政府来管制生产 C.维护企业经营的自主性
史料解读 ①实质是反对国家干预经济。 ②反映胡佛主张继续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问题思考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面临这场前所未有的经济大危机,世界各国在初 期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结果如何?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提示 措施:坚持自由放任政策,提高关税,实行货币贬值。 结果:经济形势更加恶化。 启示: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加强国际合作与协 调;要适时进行改革。
反馈训练 随堂巩固 —— 会做题才是硬道理
1.(2016·江苏宿迁期末)据统计,美国1924~1929年,分期付款销售额从20亿 美元增加到35亿美元。那时,农民贷款购买土地、化肥和农用设施;城里人 贷款购买汽车、收音机、洗衣机;投资者贷款购买股票。1926年约有70%的 汽车,是用分期付款的形式购买的。对上述经济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2)启示 ①在发展中要居安思危,繁荣和危机往往相连,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 及时改革。 ②经济危机往往具有两重性。一方面表明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着弊端;另一 方面在迫使政府进行反危机调整机制的过程中,有可能形成新的运行机制, 成为一种推动变革的紧迫信号。 ③经济危机爆发时,要加强国际合作,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以邻为壑的自 保政策损人不利己。
√B.心灵慰藉是缓解危机的手段
C.美3456
解析 答案
4.(2017·益阳高二期末)1930年2月17日,日内瓦关税休战会议召开,会 议拟定的两个休战文件,因各国利益冲突,未能得到一致批准,会议 以失效告终。这给世界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世界贸易体系遭冲击 B.普遍实行国家干预经济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专题归纳(guīnà) 知识整 合
第七页,共39页。
一、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1)实行过程 ①产生于 19 世纪末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 ②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大危机时得到强化。 ③“二战”后普遍流行于资本主义世界。
第八页,共39页。
(2)主要表现 ①国有企业发展。这些国有企业一般都是投资高、利润低, 风险较大的行业或部门。 ②国家开支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升高,很多国家的财政开支 占国民经济总值的一半以上。 ③实行中央银行国有化。加强中央银行对国家金融的干预和 调节。 ④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节作用,即加强计划。
第十八页,共39页。
第十九页,共39页。
(1)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或希望通过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根源:生产关 系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苏俄是一个小 规范 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国家) 解答 (2)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市场来建设 社会主义。 (3)罗斯福。国家干预经济。(或市场和政府的 作用同时发挥)
第十一页,共39页。
二、世界历史上三大发展模式的比较
模式 西方模式
斯大林模式
内容
(英国)
中国模式
生产资料 生产资料 生产资料公有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
所有制 私有制

种所有制成分并存
工业化道 先轻工业 优先发展重工
农、轻、重协调发展
路 后重工业

资本主义
农业制度
集体化农庄
大农场
家庭承包责任制
第十二页,共39页。
第三十一页,共39页。
(2)当今,随着世界经济联系进一步密切,经济危机不仅会影 响资本主义国家,也会影响到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一些新经济体, 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往往比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面临更大的困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历史必修2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当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就处在历史抉择的十字路口,当时可供选择的道路只有三条: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非民主手段的法西斯专政或对原有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政策进行某些改革。

(首先,罗斯福上台执政前夕,美国并不具备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观条件。

其次,美国经济更强大,而且具有民主主义传统的美国人民坚决反对法西斯上台。

这样,剩下的一条道路就是继续实行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制度了。

为了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长治久安,必须进行积极的改良。

正是在这种形势下,试图解决危机的罗斯福新政顺乎历史潮流应运而生。

)新政局限性:新政只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局部调整,未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因此其致命弱点在于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探究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留下哪些教训和启示?①繁荣和危机总是密切相关、同时并存的,要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与时俱进。

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适时调整生产关系,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

③发展经济与改善人民生活相结合。

④各国政府应承担起各自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加强国际合作,一旦危机发生,共同采取措施遏制危机,防止危机的恶化。

⑤规范股市和信贷,防范金融投机。

⑥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相结合。

……探究二:有人说,20世纪出现了两大改革家,一个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一个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

他们是谁?你同意上面的观点吗?为什么?他们身上有哪些共同的地方?罗斯福通过新政使美国走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道路,对西方资本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邓小平通过改革开放使中国走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共同之处:敢于直面困难,愈挫愈坚,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勇于创新,善于借鉴,大胆尝试;以国家的前途、人民的幸福为己任。

探究三:罗斯福新政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哪些有益的启示?(1)要大胆吸收资本主义先进文明成果;(2)要开拓进取,勇于创新;(3)将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有机统一,防患于未然;(4)要关注弱势群体利益,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5)注意化解社会矛盾,努力建设和谐社会。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创新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创新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创新考纲解读1、经济危机惨痛的教训,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由此作为命题的立意点考查。

罗斯福新政中有关民生问题的措施,对于稳定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社会所起的作用将会成为命题的切入点。

3、从罗斯福新政和30年代危机爆发,认识正确处理生产、消费、投资与需求的关系的重要性,作为命题的考点,考查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4、战后西方国家推行社会福利制度,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给我们很好的启示:缓和社会矛盾、坚持长治久安、构建和谐社会就要关注弱势群体,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这将继续作为关注民生热点问题考查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5、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战后西方国家的影响是深远的,加强中西经济运行机制的比较,在发展经济过程中相互借鉴,互相学习,这将会成为高考的命题趋势。

【专题讲解】一、1929--10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知识归纳】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是美国经济在20年代经济增长虚假繁荣,以及政府推行分期付款,形成消费与生产之间的矛盾,消费增长引起股票市场的狂涨,直接引发这次经济危机。

其根源是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和生产的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导火线是1929年10月29日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狂跌。

【特别提醒】①繁荣和危机往往同时存在,所以我们要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可能存在的危机,防患于未然。

联系当今我国采取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控制房价、加强土地调控、控制信贷投放过度等措施,目的在于保持经济稳定持续、快速发展。

②经济危机往往具有两重性。

一方面表明资本主义总危机的加深,另一方面在迫使政府进行反危机调整机制的过程中,有可能形成新的运行机制,出现新的良性循环,成为一种推动变革的紧迫信号。

③把握危机爆发的原因时注意区分主要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等。

消费与生产之间的矛盾是主要原因;过分投机股票市场是直接原因;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和生产的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根本原因。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知识梳理>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矛盾。

②直接原因: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为社会贫富悬殊,生产相对过剩。

③其它原因:过度的信贷消费和股票投机造成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2、标志:1929年10月美国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的崩溃。

3、特点:①范围广:美德英法日等整个资本主义世界②时间长:危机持续时间长达4年。

③破坏大:“世界末日”“大危机”“大萧条”。

4、影响:①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社会危机(阶级矛盾尖锐,法西斯兴风作浪,民主制度受威胁)②加剧世界紧张局势(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加剧)二、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 罗斯福新政1、背景:①社会动荡:胡佛政府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经济形势继续恶化,加剧美国社会动荡。

②全国上下改革呼声高涨:希望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采取有效的政策摆脱经济危机。

③1933年罗斯福大选获胜,就任美国新一任总统提出新政。

2、主要内容:①整顿银行及金融业②调整农业政策③复兴工业④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⑤社会立法3、特点:国家全面干预经济4、评价:①目的:摆脱经济危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②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③作用:①缓和了经济危机,促进了美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②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法西斯势力,捍卫了美国的民主制度;③扩大了联邦政府的规模、职能和总统的权力,初步建立了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④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实现了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自我调节。

三、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奉行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普遍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是各资本主义经济战后进入“黄金时期”。

20世纪70年代:出现“滞胀”现象;各国应对措施: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考点19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

考点19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

考点19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备考策略】复习备考中建议关注以下几点:(1)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影响巨大。

高考经常运用图文材料,考查经济大危机的特征、影响。

解答这类题目注意置于当时历史背景下思考。

(2)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要明确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影响和实质,并联系时政热点,挖掘罗斯福新政现实意义。

(3)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弊端以及福利政策的实质和作用。

在复习备考时,应关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福利国家”等知识点。

【重要考向】一、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1.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②主要原因: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激化。

③直接原因:股市投机行为和过度信贷消费加剧矛盾。

2.表现: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工人失业;农产品价格暴跌,农民破产;世界贸易剧减。

3.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巨大。

4.影响:①经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出现经济衰退或萧条;为转嫁危机,资本主义各国打起关税战、倾销战和货币战(提高关税,货币贬值等,刺激出口,争夺国际市场),使原有的世界货币体系四分五裂,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促使资本主义各国调整经济政策,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②政治: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政治危机,工人罢工和农民运动不断高涨,法西斯分子乘机兴风作浪,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面临严峻的考验;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导致国际格局发生巨变,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二、罗斯福新政1.背景:①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

②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的失败(固守“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加剧了社会动荡,改革呼声高涨。

③1932年,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倡行新政。

2.措施①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等。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四,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2,战后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的形成: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的形成:
(1)背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放弃自由贸易政策,实行贸易保护,尤 )背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放弃自由贸易政策,实行贸易保护, 其是1929-1933经济危机促使各国政府加强贸易保护,国际贸易进一 经济危机促使各国政府加强贸易保护, 其是 经济危机促使各国政府加强贸易保护 步萎缩.各国开始认识到国际贸易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 步萎缩.各国开始认识到国际贸易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 国家在日内瓦签署了《 (2)建立:1947年,美国,中国等 国家在日内瓦签署了《关税与 )建立: 年 美国,中国等23国家在日内瓦签署了 贸易总协定》 关贸总协定建立. 贸易总协定》,关贸总协定建立. 3)宗旨: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 (3)宗旨: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非歧视的基础上 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4)影响:客观上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 )影响:客观上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 的发展
三,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战后资本新变化的理论分析: ,战后资本新变化的理论分析:
(1)原因: )原因: A 加强"国家干预",延缓衰老; 加强"国家干预" 延缓衰老; B 通过体制改革缓解社会危机;通过反垄断,鼓励保护自由竞争,使科 通过体制改革缓解社会危机;通过反垄断,鼓励保护自由竞争, 技,生产力较快发展 产业结构上: ① 产业结构上:第三产业 A 生产力的变化: 生产力的变化: 生产力要素上: 新经济" ②生产力要素上:"新经济"出现 (2)表现: ) 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B 生产关系变化: 生产关系变化: 确立"福利国家" ② 确立"福利国家" (3)评价:新变化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是资本主义内部的自我完善,是 )评价:新变化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是资本主义内部的自我完善,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 A 是资本主义主动寻求自我调节和调整的结果; 是资本主义主动寻求自我调节和调整的结果; B 是科技进步,特别是高科技产业部门迅速发展的结果; 是科技进步,特别是高科技产业部门迅速发展的结果; C 生产力发展,社会财富的巨大增长,为资本主义国家改善各个阶层的关 生产力发展,社会财富的巨大增长, 系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条件. 系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条件. D 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调节,使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趋于缓和. 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调节,使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趋于缓和.

(繁)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经济政策的调整

(繁)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经济政策的调整

考点一: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一 大危机爆发的原因 二 经济危机的爆发及过程
为什么美国经济危机会迅速地波及到其它资义国家?
考点一: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一 大危机爆发的原因 二 经济危机的爆发及过程
特点


波及范围 特别广 席卷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商业 和货币金融部门的危机
A.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B.资本主义各国政坛丑闻频出
C.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①失业人数增加,普遍出现群众运动 ②法西斯兴风作浪,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2国际: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①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②使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 ③导致国际格局发生巨变,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
考点一: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一 大危机爆发的原因 二 经济危机的爆发及过程 三 大危机的影响 四 大危机带来的启示
持续时间特别长 从1929年到1933年,长达四年多
破坏性特别大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1/3以上;资 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缩减2/3
考点一: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一 大危机爆发的原因 二 经济危机的爆发及过程 三 大危机的影响
1国内: 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与政治危机加深
①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经济持续萧条 ②各国纷纷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考点一: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一 大危机爆发的原因
二 经济危机的爆发及过程 三 大危机的影响
四 大危机带来的启示
①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相结合; ②规范股市和信贷,防范金融投机; ③居安思危,与时俱进,适时调整生产关系; ④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相结合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4.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影响
1)黄金时期(20世纪50—60年代)
思考:①两次“黄金时期”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工业革命,生产力的发展 ②两个“黄金时期”各奉行怎样的经济思想和政策? 自由主义(自由放任)和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
2)“滞胀”时期(20世纪70年代)
继续调整:减少国家干预(出售部分国有企业;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④理论基础:凯恩斯主义
⑤现实需要:二战后初期各国面临战后的重建任务
第三次科技革命 兴起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即第二次世界
大战结束后。第三苏次联科的技强革大命的浪潮至今并未终止。 标志是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航天技术、分子
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 随着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展开,出现了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
(1)美国方面:美国是资本主义头号强国,美国经济对其它资本主 义国家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2)世界方面: 最主要原因 世界各国间的经济联系加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形成,世界 各国经济联系密切)
5、经济危机的影响
(1)经济: 极大的破坏了生产、浪费社会资源 ---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
新政到底 “新” 在什么地方?
1.新的政策:自由主义到凯恩斯主义,对凯恩斯主义进行的大规 模实践。
2.新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3.新的起点: 资本主义制度获得新生,成为继续向前发展的新起点
资本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
时间 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前 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
罗斯福新政之后
发展阶段 自由资本主义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政权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它的表现形式 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即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国家成为垄断 资本家的代理人,是资本主义国家职能增强的反映。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苏共领导对该政策实施的必要性、长期性的认识不足,未能坚持下来
1.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2.国家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3.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4.两极格局
没有彻底解决经济危机,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特点
1.战时2.共产主义3.高度集中性4.强制性5.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以公有制为主导,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在不触动资本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干预(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降低农产品价格
1.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调控市场2.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工业
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
解除大部分小企业和部分中型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
1.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由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发展提供资金2.实施两个五年计划,提高工业产品价格
(财政金融体系)1.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2.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3.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4.管制证券业
分配
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实物配给制)
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
(社会福利)1.政府加强了救济工作,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发放紧急救济金2.加强社会保障措施,为老人、残疾人、失业者和儿童提供社会保障3.推行“以工代赈”,建立专门政府机构,兴办公共工程
影响
前期: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新的苏维埃政权后期: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历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历史)

1929年开始的世界经济危机首先表现为 年开始的世界经济危机首先表现为: 3、1929年开始的世界经济危机首先表现为: A.金融危机 B.通货膨胀 C.产品过剩 D.市场萧条
A
1929年美国发生的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全世界 年美国发生的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全世界, 4、1929年美国发生的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全世界, 这主要是 ( ) A.世界市场的作用 B.资本主义在全球占据优势 C.美国是头号资本主义大国 D.经济规律在起作用
D
罗斯福新政中, 6、罗斯福新政中,兴修田纳西水利工程是为了 A.整顿金融 以工代赈” C.“以工代赈” B.调整农业
C
B D.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7 、 新政较以往的资本主义改革 , 最突出的不同点是 : 新政较以往的资本主义改革, 最突出的不同点是: ( ) A.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C.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二、罗斯福新政实施的作用与意义 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 1、实质: 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对资本 实质: 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 主义生产关系的一次成功调整。 生产关系的一次成功调整 主义生产关系的一次成功调整。 2、进步性 危机困境 ⑴直接影响: 摆脱危机困境 直接影响: 摆脱危机 ⑵间接影响:缓和社会矛盾; 遏制法西斯势力。 间接影响:缓和社会矛盾 社会矛盾; 遏制法西斯势力。 法西斯势力 ⑶深远影响: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深远影响: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3、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故未 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能完全消除经济危机
A
引发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经济危机的原因有① 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经济危机的原因有 2、引发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经济危机的原因有① 纽约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发生动摇 ②经济繁 荣集中表现在工业生产高涨上 ③市场上普遍推行 分期付款 ④股票投机活动空前活跃 A.①③ B.①④ C.①②③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含解析)——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之经济史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含解析)——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之经济史

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1.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企业家们挖空心思地算计,用五花八门的扩大广告宣传以及“超前消费”“赊购”的办法来刺激汽车、住房及大件日用生活必需品的消费,致使建筑、汽车、电气工业并称为美国当时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

这些现象( )A.为美元世界地位确立创造了条件B.奠定了美国经济长期繁荣的基础C.促使资本主义贸易体系重新构建D.是当时政府经济管理思想的体现2.1930年,美国声称苏联政府企图通过援助美国共产党来颠覆美国政府,虽然之后这些材料被证明是伪造的,但美国政府仍然收紧了有关苏联公民前往美国的政策。

据此可以推知( )A.美苏争霸加重政治紧张局势B.美国政治经济困局造成政府敏感C.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受挫D.意识形态对立阻断国际人口流动3.美国小说《愤怒的葡萄》发表于1939年,以破产佃农乔德一家的大迁移为中心,描述了经济恐慌爆发之时美国的景象:银行的冷血、农民的悲惨、警察的蛮横、资产者的无情。

小说1940年被改编为电影,被重印和翻译成多种文字,成为经典作品。

据此可知( )A.大危机根源于资金链的断裂B.大危机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C.农民大迁移加剧了经济恐慌D.经济恐慌使社会结构得以改变4.经济大危机爆发后,美国社会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一边是垄断资本家为维持产品价格,大量销毁农产品。

而另一边却有无数人饥肠辘辘,四处流浪,不少人因饥饿而死。

据此可知( )A.生产过剩严重影响人民生活B.政府自由放任政策危害严重C.资本主义国家社会救济落后D.美国的新政措施具有局限性5.1931年,美国总统胡佛要求银行建立5亿美元的紧急信贷备用金;1932年,他又签署了建立复兴金融公司的法令,为出现问题的银行、铁路和保险公司提供政府贷款,向各州的复兴计划和公共工程提供总额达18亿美元的贷款。

胡佛这些措施( )A.过度依赖经济的自我调整机制B.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经验借鉴C.以凯恩斯主义为基本理论指导D.使美国逐步摆脱经济危机困扰6.格·普阿波斯托尔在《当代资本主义》一书中说:“国家在和平时期对经济进行干预的第一次大尝试,是罗斯福在美国搞的所谓新政,结果以失败告终。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设计教师:李庆解疑合探答案本题属于提供观点论述类试题。

材料论述了国家力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

(1)摆明观点:经济的发展对政府政策的依赖性极强。

在认同或不认同任选一种。

考生只有判断,没有阐明观点,原则不予得分。

(2)史实论证:论证的焦点是政府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可结合近现代中外历史上的政府实施的政策及其效果进行分别阐述说明。

(3)总结升华:强调所述观点,照应主题。

示例一:我认同材料中“经济的发展对政府政策的依赖性极强”的观点。

理由:①斯大林执政时期,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使苏联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迅速实现了工业化,也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中华民国成立后,南京临时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重视发展国民经济,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促使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

③新中国初期,开展“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成就显著,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后,罗斯福新政通过不同手段对经济加强国家干预,从而实现了经济的恢复。

二战后初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盛行西方资本主义各国,资本主义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综上所述,经济的发展状况往往依赖政府的政策干预的加强。

示例二:我反对材料中“经济的发展对政府政策依赖性极强”的观点。

理由:①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私人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存在,充分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发展经济,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基础上,出让部分权力,减少干预,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实行改革,简政放权,并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国际地位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③从18世纪中期开始,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资产阶级为进一步摆脱封建束缚,要求自由竞争,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促使工业资本家加强经营管理,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十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十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2)调整工业生产——新政的中心措施 ①措施: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 规定工资、工时标准)→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②目的: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缓和阶级矛盾, 稳定社会秩序。 (3)调节农业生产 ①措施:减耕减产,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控制价格 ②目的:减少产品剩余,保证价格,维护农民利益,刺 激消费。 (4)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①措施:通过《社会保障法》,举办公共工程(田纳西 水利工程) ②目的:提供就业机会,刺激消费,缓和社会矛盾。
(三)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
第三产业(服务业)成为战后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 新经济: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
资本主义主流经济政策的变化
1、自由放任政策——“看不见的手”(市场调节) (1)时间:工业革命后—罗斯福新政 (2)内容:市场调节,; 消极:使市场经济无法解决的矛盾积累,酿成经济危机 2、凯恩斯主义——“看得见的手(国家干预) (1)时间:20世纪30年代—1973年 (2)背景:经济危机爆发,人们质疑自由放任政策 (3)内容:政府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 3、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结合(1973以后)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20世纪50—70年代,“黄金时期” (原因:国家干预) 2、20世纪70年代初,“滞胀” (措施: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二)西方福利国家建立(二战结束至20世纪六七十年代)
1、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 2、实质:国家干预社会财富的分配 3、发展:20世纪六七十年代,完备; 80年代以后,缩小规模 4、影响: 积极:使低收入阶层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解社会矛盾 消极: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降低工作积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知识梳理>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矛盾。

②直接原因: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为社会贫富悬殊,生产相对过剩。

③其它原因:过度的信贷消费和股票投机造成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2、标志:1929年10月美国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的崩溃。

3、特点:①范围广:美德英法日等整个资本主义世界②时间长:危机持续时间长达4年。

③破坏大:“世界末日”“大危机”“大萧条”。

4、影响:①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社会危机(阶级矛盾尖锐,法西斯兴风作浪,民主制度受威胁)②加剧世界紧张局势(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加剧)二、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 罗斯福新政1、背景:①社会动荡:胡佛政府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经济形势继续恶化,加剧美国社会动荡。

②全国上下改革呼声高涨:希望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采取有效的政策摆脱经济危机。

③1933年罗斯福大选获胜,就任美国新一任总统提出新政。

2、主要内容:①整顿银行及金融业②调整农业政策③复兴工业④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⑤社会立法3、特点:国家全面干预经济4、评价:①目的:摆脱经济危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②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③作用:①缓和了经济危机,促进了美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②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法西斯势力,捍卫了美国的民主制度;③扩大了联邦政府的规模、职能和总统的权力,初步建立了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④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实现了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自我调节。

三、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奉行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普遍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是各资本主义经济战后进入“黄金时期”。

20世纪70年代:出现“滞胀”现象;各国应对措施: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出现国家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2、建立福利国家目的: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实质: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经济安全,保证公民享受较好的社会服务作用:缓和了阶级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

弊端: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20世纪80年代后,各国减少公共开支,缩小“福利国家”规模3、第三产业的兴起原因:科技的发展,生产力水平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需求的多样化。

表现:增长快,比重大,就业人数多作用:提高了经济竞争力,拓宽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缓和了经济危机,经济发展发生了质的变化。

4、“新经济”的出现条件:先进科技成果的应用时间:20世纪90年代兴起于美国特征: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所以又称“知识经济”或“信息经济”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知识梳理>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十月革命后,新生苏维埃政权准备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内忧外患2、内容:①余粮收集制②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③取消自由贸易④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3、评价:这一政策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政策,它集中了全国力量粉碎了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干涉,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但它脱离了苏俄的生产力水平,损害了农民利益,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不利于经济发展,不是向社会主义过度的正确途径。

二、新经济政策1、背景:国内革命战争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

2、实施:1921年3 月俄共(布)十大决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3、内容:①农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②工业:解除了对大部分小型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型企业;允许外国资本家投资开发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等。

③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④分配:废除实物分配制,实行按劳分配制。

4、评价:①促进了经济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②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部分国家资本主义,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发展经济,符合苏俄的生产力水平,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三、斯大林模式1、背景:1922年苏联的建立,列宁逝世后斯大林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

2、过程:①工业化运动: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单一的公有制,采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②农业集体化运动:农民加入集体农庄3、特征:①经济上高度计划性。

②政治上高度集权化。

3、评价:斯大林模式是斯大林执政期间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它是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①历史功绩: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经济实力迅速增长;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②主要弊端:政治上:高度集权,破坏民主制,使社会缺乏民主和监督,个人崇拜盛行。

经济上:优先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计划经济体制排斥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价值规律的作用,阻碍劳动者生产积极性发挥;牺牲农民利益,苏联农业长期停滞不前。

四、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重点问题分析>1、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是使美国走向社会主义,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使资本主义在俄国复辟”,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阐述理由。

不同意。

因为他没有意识到罗斯福新政和新经济政策的真正的目的和实质。

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它的目的是缓和危机,缓和矛盾,巩固资产阶级统治,所以,罗斯福新政并不是走向社会主义。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虽然部分的恢复国家资本主义,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经济,但这一政策依然是为了缓解经济政治危机,巩固苏维埃政权,他是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条正确途径,所以,新经济政策不是使资本主义在俄国复辟。

2、通过了解资本主义国家二战前后经济政策的调整史实,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①经济政策必须根据国情不断调整与创新,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②经济政策的调整必须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③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④实行国家干预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经济体制,更有利于经济发展⑤建立福利国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⑥重视第三产业和知识经济,实现经济增长多元化3、通过中苏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史实,给我们的经验教训是什么?①经济建设必须符合本国国情,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走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②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③必须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④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⑤国民经济比例必须综合平衡,协调发展4、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①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看,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均不成熟,原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大都在商品经济不够发达,生产力水平不是很高的情况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主义成果的巩固比任何革命都难,需要一个长期过程。

②资本主义势力从敌视、遏制到颠覆,使社会主义发展面临重重困难。

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要适合本国国情,走独立发展的道路,不应拘泥于某一模式。

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只能说明苏联模式失败,并不是整个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基础问题识记>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标志、表现、特点、影响、2、胡佛总统面对危机的举措和结果3、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时间、内容、评价(特点、目的实质、影响)4、美国罗斯福新政成功的原因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概念理解6、概述二战后资本主义四个新变化内容及领域7、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进一步调整的理论、背景、历程、作用8、福利国家机建立的目的、实质、评价(利与弊)9、第三产业兴起的原因、表现、特点、影响10、新经济出现的时间、国家、原因、特征、影响11、通过了解资本主义国家二战前后经济政策的调整史实,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资本主义发展阶段1、萌芽——简单协作时期(14—16世纪)重大事件: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2、兴起——工场手工业时期(17—19世纪初期)重大事件: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英法美三大革命)、欧洲封建国家改革、启蒙运动3、发展——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蒸汽时代)(19初-1870年)重大事件: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美国内战、日俄改革、意德统一)、社会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第一国际、巴黎公社)、民族解放运动(亚洲革命风暴)4、成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电气化时代前期)(1870年—1917年)重大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产生、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一战爆发4、相对稳定发展——电气化时代后期(1918-1945年)①战后初期(1918--1923),一战给欧洲资本主义国家造成严重破坏,美国开始取代英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②二十年代(1923--1929),经济复苏,相对稳定繁荣③三十年代(1929--1939),爆发世界经济大危机,法西斯上台并对外侵略扩张④二战时期(1939--1945),二战爆发,法西斯与反法西斯的矛盾成为世界主要矛盾6、进一步发展——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1945 年-至今)①1945-1950年,西欧、日本经济快速复苏并达到战前水平,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②1950—197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强(西德、日本经济崛起),经济格局由美国独霸发展美日欧三足鼎立③1973-80年代初,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相互交织(“滞胀”阶段)④1980初-90年代初,经济回升并增长⑤9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加强、知识经济兴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