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冬小麦品种有哪些 冬小麦种子推荐.doc
2019年国审小麦品种
2019年国审小麦品种审定编号:国审麦2019001品种名称:绵麦48选育单位: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绵阳01821/贵农19-4特征特性:春性,成熟期与对照川麦107相当。
幼苗半直立,生长势较旺,分麋力强,成穗率较高。
株高93厘米左右,茎秆弹性较好。
穗层较整齐,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较均匀,饱满。
平均亩穗数26.2万穗,穗粒数36.4粒,千粒重46.6克。
抗倒力较好。
接种抗病性鉴定:白粉病免疫,慢条锈病,中感赤霉病,高感 /中抗(抗性分离)叶锈病。
区试田间试验部分试点表现条锈病、白粉病较重。
2019、2019年分别测定品质(混合样):籽粒容重784克/升、770克/升,硬度指数52.8 (2019年),蛋白质含量11.49%、13.42%;面粉湿面筋含量23.0%、25.4%,沉降值20.6毫升、30.0毫升, 吸水率55.7%、56.6%,稳定时间2.8分钟、3.4分钟,最大抗延阻力168E.U、182E.U , 延伸性15.5厘米、16.8厘米,拉伸面积35.9平方厘米、39.2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19-2019年度参加长江上游冬麦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03.2公斤, 比对照川麦107增产6.8%; 2019-2019年度续试,平均亩产370.6公斤,比对照川麦107 增产8.5%。
2019-2019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70.3公斤,比对照增产5.5%。
栽培技术要点:合理密植,每亩基本苗14万-16万苗。
注意防治条锈病、白粉病,多雨年份注意防治赤霉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适宜在西南冬麦区的四川、重庆东部、云南中部和北部、陕西汉中和安康地区、湖北襄樊地区、甘肃徽成盆地川坝河谷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9002品种名称:云麦53选育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玉溪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96B-254/96B-6省级审定情况:2019年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春性,成熟期比对照川麦107早熟2天。
国审冬小麦新品种——石优20号
2019/1835新 品 一 览石优20号为河北省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选育的优质、高产冬小麦新品种,2011年通过了国家黄淮北片麦区和国家北部冬麦区跨区域双审定。
1.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半冬性中熟品种。
分蘖力强,株高77厘米左右,株型松紧适中,茎秆细实,较抗倒伏,旗叶较长。
穗层整齐,穗茎节短,中后期穗色、叶色发黄,抗干热风,落黄好。
穗纺锤形,顶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
每亩有效穗41.3万~45.2万穗,穗粒数33.2~35.7粒,千粒重38.5克。
籽粒蛋白质含量(干基)14.1%,湿面筋含量31.8%,沉降国审冬小麦新品种——石优20号优质强筋冬小麦新品种——徐麦36徐麦36为优质、高产、强筋冬小麦新品种,2018年通过了山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该品种半冬性,株型松散,越冬抗寒性好,抗倒伏性较好,熟相好。
平均生育期234天,株高75.9厘米,每亩成穗数42.5万穗。
穗长方形,穗粒数39粒,千粒重40.7克。
长芒,白壳、白粒,籽粒粉质。
籽粒容重791克/升,蛋白质含量13.7%,湿面筋含量30.7%,沉降值32.1毫升,吸水率57.6%,稳定时间11分钟,面粉白度80.3。
高抗条锈病,中感白粉病,高感叶锈病、纹枯病和赤霉病,平均亩产量560公斤,适宜在山东省高肥水地块种植。
9月底至10月下旬均可播种,最适播期为10月5—15日。
(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刘东涛邮编:221131)值37.5毫升,吸水率59.6%,属强筋小麦品种。
高感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和纹枯病,抗寒性好。
2.栽培技术要点。
国家北部及冀中北冬麦区9月25日至10月5日播种,黄淮北片冬麦区10月5—10日播种。
适期播种,每亩基本苗18万~20万株,晚播适当加大播种量。
播前采用种子包衣防地下害虫和黑穗病;小麦生长期间及时防治麦蚜、吸浆虫、白粉病等。
(河北省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刘彦军邮编:050041)DOI:10.19433/ki.1006-9119.2019.18.014 DOI:10.19433/ki.1006-9119.2019.18.015。
9个冬小麦品种在通渭县引种初报
9个冬小麦品种在通渭县引种初报张蓉,,,许静(通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甘肃通渭743300)摘要:以冬小麦品种陇中1号为对照,对引进的9个冬小麦品种进行了引种试验。
结果表明,康庄974主要性状优良,折合产量为3480.00kg/hm2,较对照中1号产653.33kg/hm2,會产23.11%,产性性性,通渭种;庄浪13号、天选57号、陇中7号综合性状较,分别比对照陇中1号产13.44%、12.26%、10.38%,可进一步试验。
关键词:冬小;品种;引种;通渭县中图分类号:S51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1463(2021)03-0028-04 |d oi:10.3969/j.issn.1001-1463.2021.03.008|小麦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北方居民的主要口粮[1-4]o冬小麦在通渭县常年播种面积近2.27万hm2,仅次于玉米、马铃薯,占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20%以上,在农业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正确选择小麦品种是实现小麦高产的关键〔5-6F o 2009年以来,通渭县引进了一批优良的冬小麦品种,如兰天26号、中25号、中26号、麦10号等,产在3000kg/hm2以上,全县小麦生产了。
由于年种,小麦品种严重,无论是从抗逆性还是从丰产性均出现退化现象⑺8],引进优良的冬小麦品种十分重要。
2019年,我引进了9冬小麦品种进了,在选地的优良小麦品种(o1材料与方法1.1供试材料冬小麦品种中6号、中7号、中麦175、中麦132、115、5号、中1号(CK),农业科小麦974肃农业农提,天选57号天农业科地13号县农业技中。
1.2试验地概况地位于通渭县玉。
地海拔1732m,年7.5<,无期137 d,日照时数2100~2430h,生育期内降水 量385.5mm。
土壤为旱川地黄麻土,耕层含有机质10.93g/kg、全氮0.84g/kg、有效磷5.3mg/kg、全钾14.70g/kg,前茬为冬小麦。
冬小麦新品种齐民11号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齐民11号是由淄博禾丰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选育的冬小麦新品种,该品种高产、优质、综合抗性强,2019年通过山东省审定,适宜山东省及周边地区种植。
主要介绍了冬小麦新品种齐民11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冬小麦;新品种;齐民11号;选育;高产;栽培技术文章编号:1005-2690(2020)04-0037-01中图分类号:S512.11文献标志码:B冬小麦新品种齐民11号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马甲良,陈作义,于海胜,徐林生,朱俊科(淄博禾丰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淄博255432)齐民11号是淄博禾丰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9年11月5日通过山东省审定的小麦新品种(审定编号:鲁审麦20190002)。
本文对齐民11号的选育过程及高产栽培技术简述如下。
1品种选育过程齐民11号的基础材料: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的SN5849作母本与来源于河南科技学院的矮抗58作父本杂交。
运用改良系谱法结合早代测产,系统选育而成。
其选育系谱如下。
SN5849(山农24号)×矮抗58↓2009年6月获杂交种子F0。
↓2009年10月底,将杂交种秋播,2010年6月收获F1。
↓2010年10月,将F1种子点播,选择若干F2代优良单株。
↓2011年10月,将所选F2代单株种成株行,初选若干F3代优良株系和单穗。
↓2012年10月,将初选的F3代株系秋播鉴定,收获F4代种子。
↓2013年10月,将选中的F4代单株秋播继续纯化,其中5166株系产量高、农艺性状好、整齐性好,选择5个优良单株,5166行全收。
↓2014年10月,将5166株行种子参加品比试验。
株行种子混收,5个单株单收,继续纯化。
2015年,株行种子参加山东省小麦预备试验。
↓2019年通过山东省审定,定名为“齐民11号”。
2特征特性2.1植物学特性齐民11号强冬性,幼苗半匍匐,株型松散,叶色深绿,旗叶上挺,抗倒伏,熟相好。
泰农19小麦品种简介
泰农19小麦品种简介
泰农19是一种优质的冬小麦品种,由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育成。
该品种于1999年通过国家农业部审定,其耐逆性强、产量高、品质优良,深受广大农民的喜爱。
泰农19小麦品种的特点:
1. 优良的产量:泰农19小麦品种的亩产量较高,可达到500公斤以上,相较于传统品种,其产量提高了20%-30%左右。
2. 耐逆性强:泰农19小麦品种具有较强的耐病、耐旱、耐寒冷的能力,不仅适应了北方干旱缺水、低温冻害等恶劣环境,而且在南方地区也表现出良好的适应能力。
3. 优质的品质:泰农19小麦品种的品质表现出色,其面筋质量好、口感醇厚、色泽金黄,更适合制作面食,深受消费者喜爱。
4. 营养丰富:泰农19小麦品种的营养价值较高,其蛋白质含量高、热量低、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益处。
5. 生长期短:泰农19小麦品种的生长期较短,大约在100天左右,因此可以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和温度波动,从而提高产量和品质。
泰农19小麦品种的优良产量、耐逆性强、优质品质、营养丰富和生长期短等特点,使其成为一种优秀的小麦品种,对于提高我国小
麦生产的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冬小麦新品种圣麦20的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
Han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农业科学, 2020, 10(12), 1005-1008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2020 in Hans. /journal/hjashttps:///10.12677/hjas.2020.1012151冬小麦新品种圣麦20的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岳鹏1,张兴居1,郑洪华1,盛英2,闫媛媛1,张玉梅1,王书平1,韩宗礼1,沈效红11山东圣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济宁2邹城科技局,山东济宁收稿日期:2020年11月20日;录用日期:2020年12月3日;发布日期:2020年12月10日摘要圣麦20是山东圣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以济麦22为母本、山农20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冬小麦新品种,该品种是具有高产、优质、抗倒和抗病性好等特点的一个优良品种。
2019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该品种适宜在山西南部中熟冬麦区及黄淮冬麦区水地示范和推广种植。
关键词小麦,圣麦20,选育,特征特性,栽培技术Selection and High-Yield CultivationTechniques of the New Varieties of WinterWheat Shengmai 20Peng Yue1, Xingju Zhang1, Honghua Zheng1, Ying Sheng2, Yuanyuan Yan1, Yumei Zhang1, Shuping Wang1, Zongli Han1, Xiaohong Shen11Shan dong Shofine Seed Technology Co. Ltd., Jining Shandong2Zouche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reau, Jining ShandongReceived: Nov. 20th, 2020; accepted: Dec. 3rd, 2020; published: Dec. 10th, 2020AbstractShengmai 20 is a new winter wheat variety bred by Shandong Shofine Seed Technology Co. Ltd., with cross breeding of Ji Mai 22 as female parental variety and Shan Nong 20 as male parental va-riety. This variety is a good variety with high yielding, good quality, lodging resistance and disease resistance. In 2019, it was approved by Shanxi Crop Variety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Committee.岳鹏 等The variety is suitable for demonstr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in winter wheat area of middle ma-turity in South Shanxi and winter wheat area of Huanghuai. KeywordsWheat, Shengmai 20, Breeding, Feature Characteristics, Cultivation TechniquesCopyright © 2020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圣麦20是山东圣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以济麦22为母本、山农20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冬小麦新品种。
2018-2019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试验冬春性鉴定总结
2018-2019年度国家黄淮冬麦区小麦新品种冬春性鉴定试验总结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洛阳农林科学院一、试验目的为了进一步明确新育成小麦品种的春化特性,防范因品种定性不准造成的冬春冻害风险,准确鉴定小麦品种的冬春性类型,为小麦品种审定、合理布局及良种良法配套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受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委托,本年度继续由洛阳农林科学院负责国家黄淮冬麦区 小麦新品种冬春性鉴定工作。
二、参试品种2018-2019年度黄淮冬麦区参试品种共计136个。
其中黄淮南片冬水组96个、黄淮冬麦区旱肥组26个(A组13个;B组13个)、旱薄组14个。
三、鉴定方法试验采用田间分期春播与人工模拟低温春化处理相结合的鉴定方法,分别在试验田及室内低温光照培养箱内进行。
(一) 田间春播鉴定1.试验处理春播设置3个播期。
第一播期为候平均气温达3℃后的次日,2018-2019年度第一播期设置为2月23日;第二播期为候平均气温达7℃后的次日,2018-2019年度播期设置为3月20日;第三播期为候平均气温达10℃后的次日,2018-2019年度播期设置为4月8日。
2.田间设计随机区组排列,3行区,行长2m,2次重复。
出苗后人工定苗,3行定100棵苗,株距均匀。
3.调查项目播种期、出苗期、始穗期、抽穗期、成熟期、基本苗数、最高总茎数、抽穗数。
4.苗穗期:春播小麦出苗期到始穗期的天数。
5.春播抽穗率同一播期某品种春播平均抽穗数与该品种春播平均最高总茎数的百分比。
6.春播抽穗率的计算春播抽穗率y按式(1)计算。
y=x/p×100 (1)式中:y ─春播抽穗率,单位为百分率(%);x ─抽穗数;p ─最高总茎数。
(二)人工模拟低温春化处理1.样品准备将待测材料种子样品随机选取完整饱满种子2200粒,每100粒为1份。
2.试验处理设置11个春化时间处理:0d、5d、10d、15d、20d、25d、30d、35d、40d、45d、50d,2次重复。
冬小麦新品种万丰505的选育
河 北 省 240 万 hm2 左右,总产量占全国小麦的 13% 左右。 但小麦吸浆虫危害严重,且具有防治窗口较小、有效 防治方法单一、防治难度大的特点。根据河北省植 保总站发布的多年数据,全省吸浆虫每年发生面积 都在十几万 hm2 以上,严重时达 60 多万 hm2,给小 麦产量造成极大影响。因此培育出抗吸浆虫的小麦 新品种是保障小麦增产的迫切需求。
2000ࣱ ᆂ4185Ḹ۲ࠜ˗ځᄉఴֵڠሗḹf ᖇࢶ95021Ḹᛝᎅᄰࠪᣖᤉᄉᰳֵ̖ሗḹ ጆ៧กᤤᐱ
F5 Ḹ˗̖NjತݝۋNjઇჀবʿူਆḹ
2005ࣱ 2011ࣱ 20122013ࣱ 20132014ࣱ
F5 fᓡ 99 ጆ៧กᤤᐱ
ѢڐWF505Ḹᰳ̖Njሶ̖NjತݝۋNjઇবݝḹ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播期播量 适宜播期为 10 月 1-10 日,中高肥 水地块每 667m2 基本苗 18 万株,中等肥水地块基本 苗 20 万 ~22 万株,播期每推迟 1d 增加基本苗 1.0 万 ~1.5 万株。播后苗前,待土壤墒情适宜时用专用 镇压器进行镇压,踏实土壤,提高出苗率 。 [1-2]
虫剂选用低毒有机磷类等;杀菌剂选用戊唑醇、三唑 酮、丙环唑、烯唑醇或多菌灵等;杀虫剂、杀菌剂与磷 酸二氢钾、尿素或叶面肥合理混配喷施 [3]。
参考文献
[1] 陈为兰,金桂秀.小麦新品种垦垦 5 号的选育及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中国种业,2020(8),87-89
[2] 李月华,杨利华.河北省冬小麦高产节水节肥栽培技术.北京:中国
赶 母 本),使 母 本 早 开 花,母 本 抽 穗 早 于 父 本 的 田 块不抖穗,准确把握授粉时机,最大限度提高授粉 效率。 4.6 严格去杂保纯,适时收获 提供高纯度亲本用 于生产制种,营养生长初期根据株叶形态进行除杂, 重点辨识去除自生苗杂株,抽穗期根据花粉育性和 谷粒特征及时进行严格去杂。绵阳地区 8 月 15-18 日,90% 的种子转色时,择晴适时收获晾晒,注意防 止混杂。
冬小麦新品种天民304
冬小麦新品种天民304作者:王彦丽罗明邱喜阳等来源:《中国种业》 2019年第10期王彦丽罗明邱喜阳邱海军杨丽建沈东杰沈天民(河南天民种业有限公司,兰考475300)摘要:天民304是河南天民种业有限公司以中天一号为母本、周麦22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多年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半冬性小麦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和抗病性好等特点。
该品种于2019年通过河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冬小麦;天民304;选育;高产栽培技术小麦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河南省的小麦种植面积居全国首位,在我国粮食安全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2]。
目前,河南省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方向,主要是在高产、稳产的基础上,重点选择抗病、优质、高光效、低耗的新型绿色小麦品种,因此要选育出高产兼优质、抗病等特点的新型小麦品种仍旧是河南省众多小麦育种工作者亟需攻克的主要难题。
近年来,虽然河南省小麦新品种层出不穷,各具特色,但小麦的整体产量水平依然趋于稳定。
在目前高产基础上,追求更高产量突破的优良品种[3]也是不少育种工作者的育种目标之一。
天民304是河南天民种业有限公司经多年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半冬性小麦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和抗病性好等特性,于2019年通过第八届河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审定编号:豫审麦20190015。
该品种主要适宜在河南省(南部长江中下游麦区除外)早中茬地种植。
1 选育过程天民304是2008年4月以中天一号为母本、周麦22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
2009年4月,其F1系谱号为08(439),与周麦22进行1次回交。
2010年回交F2共选出66个株型半直立,长方形穗、多穗型抗病单株,其系谱号为08(439)1。
2011年从回交F3中筛选出农艺性状好、抗病性好的优良单株43个,其系谱号为08(439)1-2。
2012年从回交F4中选择出幼苗半匍匐、成穗率高、长方形穗、抗性好的优良单株50个,其系谱号为08(439)1-2-5。
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京冬26
麦类作物学报2021,41(3):封二Journal of Triticeae Crops doi:10.7606/j.issn.1009-1041.2021.03.16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5网络出版地址:https://kns.c n /kcms/detail/61.1359.S.20210311.161&002.html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一京冬26田立平,单福华,王汉霞,马巧云,张风廷(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97)京冬26是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的小麦新品种,为常规品种,其亲本组合为京冬14/8901。
其中,母本京冬14是该中心自主选育的高产、稳产小麦品种,父本8901为抗病性强、强筋优质小麦品种。
于2016-2017年度和2017-2018年度参加了北京市高产、稳产组区域试验,同时进行抗病性鉴定、抗寒性鉴定、DUS测定、品质分析;2018—2019年参加北京市高产、稳产组生产试验,表现良好,达到审定标准。
于2020年3月通过了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京审麦20200001。
1特征特性京冬26为常规中筋小麦品种。
冬性,抽穗期、成熟期与对照中麦175相当。
幼苗直立,分蘖力和分蘖成穗率均中等。
株高74cm左右,抗倒伏性好。
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
平均穗数648X104穗•hm-2,穗粒数34.4粒,千粒重43.3g。
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繁茂性好,三要素协调,产量高。
2产量表现2016—2017年度参加北京市高产、稳产组第一年试验,平均产量为8383.65kg•hm-2,比对照中麦175增产5.82%,增产》2%的点率为100%,居该组11个参试品种第3名。
2017—2018年度参加北京市高产、稳产组第二年试验,平均产量为661&15kg•hm-2,比对照中麦175增产2.60%,增产>2%的点率为60%,居该组14个参试品种第4名。
天津市静海区2019—2020 年度冬小麦高产品种示范
种中居第1位,可在天津市静海区水浇条件较好的地区种植;沧麦6002单产624.8 kg·667 m-2,在9个参试品种中居第2位,抗旱耐盐碱,抗寒性强,落黄好,抗倒伏性一般,可在静海区水浇条件较差的地区种植。
关键词:天津市静海区;小麦;品种;比较试验中图分类号:S512.1+1 文献标识码:B收稿日期:2020-12-16主要作者简介:崔海霞(1973-),女,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E-mail:E-mail:cuihaixiaa@163.com。
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品种轮选266、津麦3118、沃麦363、炫麦88、乐土808、沧麦6002、冀麦303、太麦103、太麦101,共9个品种。
1.2 试验设计采取自然对比,每个品种种植1 660 m 2,随机排列。
1.3 试验概况试验在天津市静海区蔡公庄镇蔡公庄村进行。
土壤较粘重,轻度盐碱化,耕层土壤容重1.58 g·cm -3、全盐0.5%~1.5%,pH值8.3~9.0,有机质11.9 g·kg -1、碱解氮55.4 mg·kg -1,速效磷6.40 mg·kg -1,速效钾156 mg·kg -1。
2019年10月20日整地,旋耕2遍。
播前用辛硫磷拌种防治地下害虫,每667 m 2底施氮、磷、钾(16∶20∶5)复合肥40 kg。
10月22日播种,播种量30 kg·667 m -2,播种后浇蒙头水,11月27日浇冻水。
2020年3月20日浇返青水,随浇水每667 m 2追施氮钾肥(25∶5)20 kg,3月23日每667 m 2用75%苯磺隆(巨星干悬剂)1 g+6.9%精噁唑合草灵(骠马浓乳剂)50 mL兑水30 kg,无人机均匀喷雾进行化学除草,4月30日浇拔节水,5月21日浇灌浆水,6月9日收获。
1.4 调查项目调查参试品种冬前基本苗、叶片数、次生根、分蘖数、总茎数和冬后总茎数、株高、产量结构以及粒色、落黄情况等。
8个冬小麦新品种(系)在平凉引种试验初报
8个冬小麦新品种(系)在平凉引种试验初报刘众【摘要】在陇东旱塬区对引进的8个冬小麦品种(系)进行的引种试验表明,普冰9946折合产量6600.11 kg/hm2,较对照品种西峰27增产16.25%,且抗倒伏,穗层整齐,成熟中等,中抗条锈病;西农189、普冰151分别较对照品种西峰27增产14.40%、14.14%;其余品种(系)较对照增产率在10%以下或减产.【期刊名称】《甘肃农业科技》【年(卷),期】2013(000)003【总页数】4页(P11-13,14)【关键词】冬小麦;新品种(系);引种试验;平凉【作者】刘众【作者单位】甘肃省平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甘肃平凉 74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2.1平凉市位于甘肃省东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海拔890~2 857m,年均气温7.4~10.1℃,降水量450~700 mm,平均日照总时数2 144~2 380 h,无霜期156~188 d,年太阳辐射总量515~561 kJ/cm2。
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南湿、北干、东暖、西凉。
总土地面积1.1万km2,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0.33万hm2,其中小麦种植面积13.33万hm2左右,约占作物总面积的50%,为北方晚熟冬麦区边缘地带,素有“陇东粮仓”之称。
为进一步筛选适应甘肃陇东旱塬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抗逆冬小麦新品种,2011年笔者对引进的8个冬小麦品种(系)进行了引种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品种供试冬小麦品种(系)普冰151、普冰9946、8-57、西农5185、陕943、03222-1、普冰476、西农189引自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提供,对照品种西峰27由陇东学院农学系提供。
1.2 试验方法试验设在平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泾川县高平试验场。
海拔1 360m,试验地土质为黑垆土,地力均匀,前茬为冬小麦。
试验采取随机区组排列,每品种为1小区,3次重复,小区面积178.8m2。
强冬性小麦高产品种秋田116和山农38
编辑:杨风光************** 2018~2019年强筋特用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2.5公斤,比对照济南17增产6.5%。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10月5~15日,每亩基本苗18万左右。
注意防治条锈病、叶锈病和赤霉病。
其他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适宜山东省高产地块种植利用。
泰田麦118品种来源:泰安市丰田作物科学研究院、潍坊市种子有限公司选育,常规品种,系阿夫与PH85-16杂交后选育。
特征特性:冬性,幼苗半匍匐,株形半紧凑,叶色绿色,旗叶半直立、略平展,抗倒伏较好,熟相好。
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生育期231天,比对照济南17晚熟2天;株高77.3厘米,亩最大分蘖104.5万,亩有效穗44.1万,分蘖成穗率42.7%;穗长方形,穗粒数35.8粒,千粒重37.6克,容重783.1克/升;长芒、白壳、白粒,籽粒硬质。
2018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结果:条锈病免疫,中抗白粉病,高感叶锈病、赤霉病和纹枯病。
越冬抗寒性中等。
2017~2018年区域试验统一取样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测试结果平均:籽粒蛋白质含量13.38%,湿面筋35.05%,沉淀值45.9毫升,吸水率62.4毫升/100克,稳定时间12.69分钟,面粉白度78.3,属中强筋品种。
产量表现:在2016~2018年山东省小麦品种强筋特用组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524.9公斤,比对照济南17增产3.5%;2018~2019年高产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3.5公斤,比对照济南17增产4.9%。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10月5~15日,每亩基本苗15万左右。
注意防治叶锈病、赤霉病和纹枯病。
其他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适宜山东省高产地块种植利用。
文/ 毛瑞喜秋田116和山农38强冬性小麦高产品种秋田116品种来源:山东省滨州市秋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选育,常规品种,系山农62008的EMS(0.35%)诱变系。
特征特性:强冬性,幼苗半匍匐,株形半紧凑,叶色深绿,旗叶上冲,抗倒伏,熟相好。
冬小麦新品种山农28号的选育与推广应用
冬小麦新品种山农28号的选育与推广应用
赵檀方;朱俊科
【期刊名称】《农业科技通讯》
【年(卷),期】2015(000)010
【摘要】山农28号是山东衣业大学和淄博禾丰种子有限公司合作,以济麦22为母本、6125为父本进行杂交育成的超高产冬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半冬性,抗倒伏,熟相好,白粒、硬质;高抗白粉病,中感赤霉病,连续4年在各试验中产量位居第一.适宜在山东及黄淮麦区示范、推广种植.介绍了该品种的来源、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等内容.
【总页数】2页(P124-125)
【作者】赵檀方;朱俊科
【作者单位】山东农业大学泰安271018;山东淄博禾丰种子有限公司淄博25543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冬小麦新品种山农32号的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 [J], 乔正明;纪昌英;马甲良
2.小麦新品种山农17和泰农18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要点 [J], 李瑞军;李斯深
3.冬小麦品种山农27号的选育与高效栽培技术 [J], 马甲良;乔正明;纪昌英;朱俊科
4.冬小麦新品种山农31号的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 [J], 纪昌英;马甲良;乔正明;朱俊科
5.节水、高产、优质面条小麦新品种山农优麦2号及其推广应用前景 [J], 田纪春;王延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冬小麦新品种轮选145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轮选145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育种家周阳博士选育而成,2019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河北省中南部冬麦区中高水肥地块种植。
介绍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冬小麦;轮选145;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轮选145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育种家周阳博士于2011年利用济麦22和169-5Z配组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与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赵县实验基地共同报审的冬小麦新品种。
2019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麦20190004。
该品种符合河北省小麦审定标准,适宜在河北省中南部冬麦区中高水肥地块种植。
1特征特性1.1外观表现。
该品种半冬性,全生育期234.6d,比对照济麦22早熟0.7d。
幼苗半直立,叶片宽短,叶色深绿,分蘖力强。
株高76cm,株型较紧凑,抗倒性强,穗层较整齐,熟相较好。
穗近长方形,长芒,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较好。
亩穗数45.1万穗,穗粒数33.6粒,千粒重43.3g。
1.2抗性表现。
2016~2017年度接种抗病性鉴定,表现高感纹枯病,高感赤霉病,中感白粉病、慢条锈病,高感叶锈病。
抗寒性好,抗倒伏性好。
2017~2018年度接种抗病性鉴定,表现高抗条锈病,高感叶锈病,中感白粉病,高感赤霉病,中感纹枯病,抗寒性好。
1.3产量表现。
2016~2017年度参加黄淮海冬麦区北片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2.2kg,比对照品种济麦22增产2.3%,增产点数73.7%;2017~2018年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09.2kg,比对照品种济麦22增产4.8%,增产点数78.9%;2018~2019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4.9kg,比对照品种济麦22增产4.73%,增产点数100%。
1.4品质表现。
2016~2017年度品质检测,籽粒容重804g/L,蛋白质含量14.49%,湿面筋含量34.8%,面团稳定时间1.8min,吸水率59.5%;2017~1018年度品质检测,籽粒容重799g/L,蛋白质含量13.75%,湿面筋含量35.8%,面团稳定时间1.5min,吸水率61%。
冬小麦新品种新冬55号丰产性、稳产性分析
2019·08冬小麦新品种新冬号丰产性稳产性分析张宏1,曾雄1,李建业2,木塔力甫·买买提3,虎芳1阿瓦提县农业技术推广站,新疆 阿瓦提县 阿瓦提县多浪乡农业技术推广站阿瓦提县塔木托格拉克镇农业技术推广站摘要:对新引进的冬小麦品种进行大田示范,调查各参试冬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及稳产性,以筛选出适合阿瓦提县推广的冬小麦新品种。
结果表明,参试冬小麦品种中新冬55号产量较高,与新冬22号相比产量增加13.09%,穗粒数增加12.24%,且其变异系数最小,仅为6.95%,其产量稳定性及高稳系数均较其他参试冬小麦品种高。
综合分析,新冬55号丰产性和稳产性均较高,较适宜在阿瓦提县推广种植。
关键词:冬小麦;新品种;示范;丰产性;稳定性中国既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生产、消费国,也是世界小麦贸易大国,我国小麦总体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小麦消费量平稳增加[1]。
在新疆,小麦在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种植面积占粮食总面积的50%以上。
近年来,由于冬小麦主栽品种单一、种植年限过久,导致南疆部分地区小麦生产力下降[2]。
因此,为坚守粮食安全底线,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进适宜在南疆地区推广种植的丰产、稳产及优质的冬小麦品种尤为重要。
引种与其它育种方法相比,所需时间短,见效快,节省人力、物力,是最简单、最经济和最有效的一种育种方法[2]。
品种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良种是增产的内因[3]。
相关研究表明,小麦有效穗数是影响其产量的主要因素[4]。
小麦分蘖是增加小麦单位面积穗数的重要性状,影响群体的穗数,提高穗粒数是提高小麦单产的突破口,小麦的穗粒数体现小花的分化、退化和结实率[5]。
曾浙荣[6]等研究了我国北部冬麦区冬小麦品种籽粒灌浆特性,结果表明,千粒重是决定籽粒产量的重要性状,对千粒重有决定作用的因素是籽粒的平均灌浆速率,而灌浆速率主要由小麦品种特性决定,灌浆速率与籽粒饱满程度密切相关。
高产稳产是作物育种工作者追求的目标,也是区域试验中评价品种优劣的重要指标。
冬小麦新品种农大399的选育
DOI:10.16318/ki.hbnykx.2015.01.017河北农业科学,2015,19(1):65-66,77Journal of He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编辑 齐俊贤冬小麦新品种农大399的选育宋聪敏1,袁成国2∗,李爱国1,李积铭1,李和平1,韩英光1(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河北衡水 053000;2.河北金城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河北高邑 051330)摘要:农大399是以[(Torino ×河农2552)×农大9516]×石4185为亲本组合,利用滚动式加代回交转育和穿梭育种等手段选育出的冬小麦新品种。
该品种具有高产、农艺性状优良、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优点,适宜在河北省中南部冬麦区中高水肥地块种植,2012年通过了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麦2012004号)。
关键词:冬小麦;农大399;品种选育中图分类号:S51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631(2015)01⁃0065⁃02Breeding of New Winter Wheat Variety Nongda 399SONG Cong⁃min 1,YUAN Cheng⁃guo 2∗,LI Ai⁃guo 1,LI Ji⁃ming 1,LI He⁃ping 1,HAN Ying⁃guang 1(1.Dryland Farming Institute ,He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 ,Hengshui 053000,China ;2.Hebei Jincheng Seed Co.,Ltd.,Gaoyi 051330,China )Abstract :The winter wheat variety Nongda 399was developed with the parental combination of [(Torino ×Henong 2552)×Nongda 9516]×Shi 4185through the methods of rolling add⁃generation backcross breeding and shuttle breeding.Nongda 399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yield ,good agronomic traits ,high resistance and wide adaptation.The variety is suitable for direct seeding in the mid and high water and fertilizer plots of winter wheat planting area of the central and southern Hebei Province.It was approved by Hebei Crop Variety ApprovalCommittee in 2012,the approval number was Jishenmai 2012004.Key words :Winter wheat ;Nongda 399;Variety breeding收稿日期:2014⁃06⁃06作者简介:宋聪敏(1965-),女,河北高邑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作物新品种推广研究。
冬小麦品种
冬小麦品种冬小麦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其品种繁多,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冬小麦的品种选择直接关系着农民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因此,我们应该在品种选择上做出明智的决策。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不同品种的特点。
根据冬小麦的生育期长短,可以将其分为早熟、中熟和晚熟品种。
早熟品种生育期较短,适合种植在北方各地,尤其是寒冷地区;中熟品种适应性较广,适合种植在温带地区,产量稳定;晚熟品种生育期较长,适合种植在南方富有湿润气候的地区。
其次,我们还需要考虑不同品种的抗病虫性能。
冬小麦容易受到白粉病、赤霉病等多种病害的侵袭,选择具有较高抗病虫性的品种可以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减少农药使用量,保护环境。
一些新育成的品种在抗病虫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值得我们关注和种植。
此外,我们还要考虑冬小麦的耐旱性和耐寒性。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干旱和寒冷都将对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产生影响。
因此,选择具有较强耐旱性和耐寒性的品种,对于稳定产量、提高抗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以上因素,我们还可以综合考虑冬小麦的产量潜力、品质特点、种植技术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品种。
一些高产优质的品种在农民种植中得到了良好的反馈,逐渐成为主流品种。
同时,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也能够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在品种选择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咨询农业专家和农民的经验,了解不同品种的实际表现和适应性。
另外,了解市场需求和价格也能够帮助我们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综上所述,冬小麦品种选择是农民决策中的重要环节,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早熟、中熟或晚熟品种,并综合考虑其抗病虫性、耐旱性、耐寒性等因素,可以帮助农民稳定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同时,科学种植技术的应用也促进了冬小麦的发展。
希望农民能够根据自身情况和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冬小麦品种,实现丰收和增收的目标。
冬小麦新品种西农109栽培技术要点
冬小麦新品种西农109栽培技术要点作者:吴清芳来源:《种子科技》2023年第16期摘要: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小麦播种面积为2 296.2万hm2,比2021年同期增长了0.2%。
小麦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被人们重点关注。
西农109作为一种冬小麦新品种,具有饱满度好、产量高的优势。
通过试验对比可知,与济麦22相比,西农109产量可以提高3.81%左右,是我国淮河以北及沿淮半冬性麦区推广种植的小麦品种之一。
文章以此为背景,主要分析了西农109的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冬小麦;西农109;栽培技术文章编号:1005-2690(2023)16-0027-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2.11 文献标志码:B西农109是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选育的一种优质高产冬小麦品种。
通过严格控制氮肥的施用、选择适当的播种期和播种量,可以提高西农109的种植水平,并为我国小麦高产提供坚实的基础。
文章旨在介紹西农109的栽培技术,包括对氮肥的控制、播种期的选择以及播种量的调整等方面。
通过正确运用这些栽培技术,可以帮助农民获得更好的种植效果,为提高小麦产量作出贡献。
1 氮肥的控制1.1 氮肥对西农109的影响西农109是以周麦16和郑麦366为基础选育的一种冬小麦品种,从本质分析,西农109是普通小麦类别之一[1]。
在实际种植中,西农109对于土壤中氮肥的需求量相对较高,如果氮肥量无法满足其生长需求,将会严重影响产量以及生产周期,并对西农109的推广产生严重影响。
所以,在栽培西农109时,一定要有效控制氮肥,这也是西农109栽培技术要点之一。
在传统小麦种植中,通常会采用“一施到底”的氮肥施用方式,但这对于小麦总产量的提高会产生不利影响。
随着人们对于氮肥认知的不断加强,在小麦种植中对氮肥的施肥时间以及追肥比例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例如,在西农109栽培中,提高肥料中氮肥的比例后发现,分蘖与株高都出现下降的趋势,而且千粒重也逐渐降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冬小麦品种有哪些冬小麦种子推荐
2019冬小麦品种有哪些?冬小麦种子推荐,据了解,小麦按播种季节分,可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
小麦品质的好坏,取决于蛋白质的含量与质量。
一般,春小麦蛋白质含量高于冬小麦,但春麦的容重和出粉率低于冬小麦,那么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几款冬小麦品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9冬小麦种子推荐
1、良星66
主要特征特性:该品种半冬性,中晚熟。
幼苗半匍匐,分蘖力、成穗率中等,株高68厘米。
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硬质,平均亩穗数33.1万,穗粒数32.6粒,千粒重44.6克。
2009年抗寒鉴定结果:冻害级别3-,越冬茎99.6%,死茎率0.4%。
2010年抗寒鉴定结果:冻害级别5,越冬茎99.5%,死茎率0.5%。
天津市植物保护研究所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结果:中抗白粉病(MR),高感叶锈病(HS),慢条锈病(SR)。
产量表现
2008~2009年度天津市冬小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为505.06公斤,较对照京冬8号(438.68公斤/亩)增产15.13%,增产极显著,居14个品种第一位。
2009~2010年度天津市冬小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为432.82公斤,较对照京冬8号(416.15公斤/亩)增产4.01%,增产极显著,居16个品种第十二位。
2、农大399
属半冬性中熟品种,生育期242天左右。
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分蘖力较强。
成株株型紧凑,株高68.2cm。
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半硬质,籽粒较饱满。
亩穗数40.2万,穗粒数34.6个,千粒重39.8g,容重801.4g/L。
抗倒性强,抗寒性低于石4185。
产量表现
2008~2009年度冀中南水地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20kg,2009~2010年度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80kg。
2010~2011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7kg。
3、石新633
该品种属半冬性中熟品种,平均生育期246天。
幼苗半匍匐,叶色浓绿,分蘖力中等。
成株株型较紧凑,株高67.6cm。
穗长方型,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较饱满。
亩穗数36.1万,穗粒数37.2个,千粒重44.3克,容重808.8克/升。
抗倒性强,抗寒性略优于石4185。
产量表现
2009~2010年度冀中南水地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81kg,2010~2011年度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56kg,2011~2012年度冀中南水地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7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