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 答案
《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教师版).doc
《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知识链接】走近人物钱学森讲“万户飞天”钱学森给年轻人讲了他的导师王士倬曾经给他讲过的“万户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公元十五世纪的中国。
那是明朝宪宗皇帝成化十九年。
有一位富有人家的子弟叫万户。
他熟读诗书,但不去投考。
因为他不爱官位,爱科学。
他最感兴趣的,是中国古人发明的火药和火箭。
想利用这两种具有巨大推力的东西,将人送上蓝天,去亲眼观察高空的景象。
为此,他做了充分的准备。
这一天,他手持两个大风筝,坐在一辆捆绑着四十七支火箭的蛇形飞车上。
然后,他命令他的仆人点燃第一排火箭。
只见一位仆人手举火把,来到万户的面前,心情非常沉痛地说道:“主人,我心里好怕。
” 万户问道:“怕什么?”那仆人说:“倘若飞天不成,主人的性命怕是难保。
”万户仰天大笑,说道:“飞天,乃是我中华千年之夙愿。
今天,我纵然粉身碎骨,血溅天疆,也要为后世闯出一条探天的道路来。
你等不必害怕,快来点火!”仆人们只好服从万户的命令,举起了熊熊燃烧的火把。
只听“轰!”的一声巨响,飞车周围浓烟滚滚,烈焰翻腾。
顷刻间,飞车已经离开地面,徐徐升向半空。
正当地而的人群发出欢呼的时候,第二排火箭自行点燃了。
突然,横空一声爆响。
只见蓝天上万户乘坐的飞车变成了一团火,万户从燃烧着的飞车上跌落下来,手中还紧紧握着两支看了火的巨大风筝,摔在万家山上。
钱学森讲到这里停了一下。
有一个青年人问道:“后来呢?”“后来?”钱学森神情惋惜地说道,“万户长眠在鲜花盛开的万家山。
当然,他进行的飞天事业停止了。
明朝以后,特别是到了近代,我国的科技事业日趋落后,以至倍受列强的欺凌。
但是,万户开创的飞天事业,得到了世界的公认。
美国一位叫於姆斯•麦克唐纳的火箭专家,称中国的万户为青年火箭专家,是人类第一位进行载人火箭飞行尝试的先驱。
他研制的蛇形飞车,也是人类有史以來了不起的发明。
”“实际上,早在明代我国便发明了二级火箭。
多级火箭为我国首创,是人类火箭技术方面的重大突破,是现代多级火箭的先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12 飞向太空的航程 贾永 曹智 白瑞雪导学案
《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目标择定】1、根据新闻的内容结构特点来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内容目标择定理由:新闻内容解读)2、赏析背景成为一景的写作特色。
(写作技巧目标择定理由:赏析本文独特的写作技巧。
)3、培养学生爱科学,关注中国的学科发展事业,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的意识。
(情感目标择定理由:根据本文的内容择定此情感目标。
)第一部分【探究一径】主问题:中国人飞向太空是一项什么样的航程?1、结合你的阅读经验和文本内容,你怎样来看待飞向太空的前世今生?2、飞向太空是一项伟大的历史航程,作者是怎样让读者一起来见证这一伟大的历史瞬间的?3、5、今天的飞天梦能完美实现和昨天的各种努力探索难以分开,请问:作者是怎样把背景材料转化成了本文的一大亮景的呢?【再问再新】【助学资料】1、《神舟七号发射录像》RM视频。
2、阅读《火箭升空原理介绍》(百度文库)。
第二部分必修①第四单元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对应检测一、语言积累及应用:1、下列加粗字音形有误的一项是()A.横亘(gèn)集腋成裘朝阳晖(huī)映B.透露(lù)焚膏继晷扭转乾坤(kūn)C.饿殍(piào)箭步如飞飞船着(zhuó)陆D.酝(yùn)酿趋之若鹜瞠(chēng)目结舌2、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这个厂管理不善,长期亏损,终于倒闭,树倒猢狲散,厂里的几百个工人也就各奔东西,自谋生路了。
B.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单位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与先进单位相比,那就黯然失色了。
C.他的文化基础本来就差,加上急于求成,等到考试成绩出来,果然就出现了阴沟翻船的情况,这让他叫苦不迭。
D.有的同志孤陋寡闻,见微知著,他们的见解往往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
3、选出填入下文空白处最妥当的一项()1957年10月4日,哈萨克大荒原一个小小的角落里,发出一声沉闷的巨响,一枚顶端载着一个直径58厘米铝制圆球的火箭,梦幻般地升上了星空。
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一学案:第四单元第课飞向太空的航程含答案
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天宫二号,中国航天梦再出发古今共明月,一湖万顷秋。
当我们祭月赏灯,祈愿千里婵娟、人月两圆的时候,执行天宫二号飞行任务的航天员系统、空间应用系统、运载火箭系统、发射场系统、测控通信系统和空间实验室系统,已完成综合演练,整装待发。
2016年中秋夜22时04分,天宫二号的太空之旅,从酒泉启程。
前路迢迢,天高地远。
犹记得1970年4月26日,《东方红》在太空唱起,掀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的史诗序章。
此后的近半个世纪,中国的飞天梦,伴随着强国梦、复兴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宇宙浩渺,科技无垠。
航天梦圆,创新无尽。
中国航天梦是科技之梦。
譬如天宫二号,要第一次实现航天员30天驻留、第一次试验推进剂太空补加技术等重要的科学实验。
这些重任,莫不考验着国家的科技创新水准。
中国航天梦是产业之梦。
譬如遥感卫星服务于自然探测与资源监管,导航卫星服务于市民出行与商业布局,通信卫星服务于网络时代与产业经济……宏大的科研探索与微观的人民福祉,在“飞天梦”中总能找到共同的关切点。
中国航天梦是精神之梦。
从“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到“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航天梦里蕴蓄着凝心聚力的正能量。
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看得远,才能走得稳健。
天宫二号呼啸而去,为诗情画意的中秋,平添现代科技之魅力。
凝聚中国力量、建设航天强国,今夜,因为天宫二号,中国航天梦在天空留下了振奋人心的色彩与光影。
一、学习目标1.巩固新闻报道的一般结构,了解本文的层次与脉络。
2.提高分析新闻结构的能力,尝试写作一般的新闻报道。
3.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的发展中的贡献,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为祖国发展做贡献的信念。
二、背景探寻“神五”飞天,华夏圆梦2003年15日上午9时整,一艘中国的载人火箭,从酒泉的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经过21个小时、60万公里的绕行任务后,成功返回地球,降落在内蒙古大草原上。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 语文 第4单元 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
【使用说明】1.以学案为线路图自学课本,熟悉基础知识,并在课本上勾画标注要点。
在自学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点问题用红笔标识出来,填写在【我的疑问】栏。
仍不明确的通过课堂小组讨论或教师点拨予以解决。
相信自己的自学能力,通过自学挖掘自己的思维潜力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2.预习阶段完成预习案和探究案,课上完善探究案、完成训练案。
3.本学案必须在课前完成,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预习案】(或基础回顾等)一、基础知识(字词、成语及句式、句子意思理解(至少两句),形式为习题或者让学生自己归纳其中的字词、成语及句式,教师就布置句子意思理解为作业)二、阅读引导(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内容注重整体的感知和文本重点内容的初步理解,形式注重文章的表现方式或表达技巧;形式为任务驱动(即以问题为任务,让学生完成以达到对文本阅读的引导))问题1本文的标题有什么含义?明确:有两层含义: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以认为实指“神舟”五号发射的过程。
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问题2阅读课文,找出这篇新闻的导语部分,并概括一下导语的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的导语部分是1、2、3段,点明了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这一方面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点明这则新闻的价值所在。
三、阅读批注和质疑(拔高部分。
将学生自己阅读过程中的心得以批注或者其他形式表现出来,并能产生内容和形式方面的问题)质疑1请概括第二部分具有重大意义的六件大事。
明确:(1)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批示。
(2)1960年,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射成功。
(3)1970年4月24 日,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空。
人教版语文必修1学案:第4单元 第12课 《飞向太空的航程》3 Word版含解析
第四单元12飞向太空的航程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2.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自主认知一、整体感知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
2.小组交流概述文章写作线索。
二、自练自测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横亘.()轨.道()翌.年()苛.刻()酝酿..2.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中国科学家们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提出一鼓作气....载人飞天。
(2)对航天员的挑选则早在1969年就开始酝酿..了。
(3)由于经济实力有限等各种原因,中国的飞天梦想只能尘封..在一张张构思草图中。
3.填空。
通讯和消息一样,也是用说话,不同的是,通讯的内容比消息、、。
通讯的实效性不及消息,但可以有。
三、质疑问难通过预习本文,你有什么疑问,请写在下面。
合作探究1.本文标题有什么含义?2.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为什么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的航天史?3.请分析一下本文的结构。
4.中国实现“飞天梦”的历程中,本文提到了哪几个关键性的事件?5.要真正依靠自己的力量把航天员送上天,摆在中国航天人面前的困难有哪些?他们是怎样克服的?课堂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词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横亘.(ɡèng)酝.酿(yùn)液.体(yè)一叶扁.舟(biǎn)B.喷.射(pēn)烈焰.(yàn)保障.(zhàng)耸.入云天(sǒng)C.着.陆(zhuó)揽.月(lǎn)乾.坤(qián)造诣.(yì)D.翌.年(yì)诞.生(dàn)借鉴.(jiàn)九霄.云外(xiāo)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A.静侯耸入云天直刺九宵扭转乾坤B.酝酿慢慢征途经济实力反复论证C.苛克连名上报借签经验摘星揽月D.配置最高致意预订轨道辉煌时刻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由钱学森等专家学者负责的人造卫星发展规划草案,提出了分三步走的设想。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
《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一、自主探究问题1.标示出全文各自然段的序号。
2.圈划出有明显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句。
3.用准确、简明、连贯的语言提炼出导语、主体、结语三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填写表格。
二、合作探究问题1.本文标题有何特点?2.本文的标题有哪些深刻的含义?3.本文的标题是如何很好的总领覆盖正文的内容的?学习步骤如下:1.课件或板书展示以上主问题和子问题2.学生分小组讨论以上问题3.各小组派1名代表交流展示讨论成果,其他成员补充4.教师点拨,明确各问题答案5.课件展示下列内容要点:标题包含两层意思:第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以认为是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这个含义主要涵盖正文的导语和结语部分:第二,是指中国的航天梦经过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这个含义主要涵盖正文的主体部分。
6.学生课堂接力,上黑板完成以下内容:近半个世纪中国航天技术探索发展历程第一阶段(4~8段)1958年,毛泽东号召搞人造卫星。
第二阶段(9段)1960年,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射。
第三阶段(10~13段)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第四阶段(1417段)1992年,中央决策实施我入航天工程。
第五阶段(18~21段)世纪之交,''长征"系列火箭久经考脸。
第六阶段(22-26较)九十年代后,‘'神舟"系列飞船不断升空。
三、合作探究问题:L ''金色的秋日”暗示了些什么信息?2.''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哪一个词语用的最精准?3.''神舟"5号发射成功以后会怎么样呢?学习步骤如下:1.课件或板书展示以上主问题和子问题2.学生分小组讨论以上问题3.各小组派1名代表交流展示讨论成果,其他成员补充4.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认识从文本到自己:''金色的秋日”暗示了暗示了我们已经收获了丰硕的成果,但是''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亥『'中''迎来”一词则精准地告诉我们‘'辉煌''时刻还远远没有结束,也不可能有结束,祖国的航天伟业还需要前赴后继,这就自然为后继者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后来人怎么办?5.教师课件展示下列材料,全班齐读其中的文字介绍:2013感动中国人物罗阳事迹【获奖名片】罗阳:长使英雄泪满襟【颁奖词】如果你没有离开,依然会,带吴钩,巡万里关山。
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答案
《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编写人:柯有明审核人:编写时间:【学习目标】1.能说出本文的结构特点,知道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2.能识别主体部分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重点难点】能学会写新闻。
【方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知识链接】1.新闻通讯通讯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事件及时、具体、生动地予以报道的新闻体裁。
通讯是新闻体裁的一种,它除了具有新闻真实性、及时性的特点外,还有生动性、完整性和评论性的特点。
2.文体知识新闻、通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组成。
导语放在开头,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依托新闻事实的议论组成;而主体则具体展开对新闻事实的论述。
常见的结构:金字塔式结构、倒金字塔式结构、车轴式结构、菱形式结构、并列式结构。
3.中国的航天事业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升空开始,17年的中国航天研发历程,是艰苦而卓绝的。
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发射成功,这已经是中国的第十一艘,也是中国第六艘载人飞船,已与进行交会对接,中国基本掌握了交会对接技术。
卫星、运载火箭、空间探测器、载人航天、空间站,中国航天正走向世界走向宇宙。
小组: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第一课时【学习过程】1、试一试,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翌.年横亘.橘.红角.落直刺九霄.酝酿..诞.生乾坤..着.陆摘星揽.月借鉴.苛.刻轨.道嫦娥..复辟.2、多音字注音载.歌载舞载.客刊载.一年半载.记载.载.人飞船千载.难逢3、掌握字词书写,并解释其意思。
不同凡响:扭转乾坤:尘封:一鼓作气:横亘:翌年:4、辨析下列近义词,选词填空⑴A、披露B、透露①今天,已经可以的一个秘密是,这枚火箭的飞行高度,只有8公里!②10月22日,在上世纪90年代初曾任季莫申科保镖的谢尔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了女总理日常生活交往中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
⑵A、竖立B、树立①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己设计研制的第一枚液体火箭在了上海南汇海滩20米高的发射架上。
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校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教案:12.飞向太空的航程 Word版含答案
一、导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新闻单元的最后一篇新闻《飞向太空的航程》。
同学们先把书翻到52页。
52页上面有一幅《嫦娥奔月图》。
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听过“嫦娥奔月”的故事。
虽然等我们长大以后,很遗憾地得知,这个故事只是一个神话,是人类虚构的,但是,嫦娥所去到的、地球以外的那个神秘的世界,却因为这一个神话而深深地印刻到了我们的脑海里。
而到了明朝,终于有一个人,把我们“飞天”的梦想从神话拉到了现实中。
他就是明朝的士大夫——万户。
万户他试图用自制的火箭飞向天空,虽然最后以失败告终,万户也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是他的努力、他对天空的向往,无疑又拉近了我们人类和外太空的距离。
一直到了2003年10月15日,同学们一定要记住这个日子,因为,我们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终于被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载入了外太空。
可以说,这是一件令全中国为之振奋、令全世界为之震惊的大事。
当时,对于我们的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包括神舟五号的研发团队等等,关于他们的报道,多到简直可以用“铺天盖地”来形容。
那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这篇,我们教材在众多报道中特别为我们选取的《飞向太空的航程》,来了解一下我们中华民族的飞天之路。
二、主要内容我们无论是在分析课文,还是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第一步,最基础的,我们首先要通过初读文章,来了解文章主要写了一个什么内容。
那我们如果想第一遍读一篇新闻,就能够整体地把握这篇新闻,就必须通过初读来达到两个目标:归纳主要内容、划分新闻结构。
先来复习一下之前学过的内容,新闻从结构上,可以划分成几部分:——好,下面,给大家5分钟时间,你来速度课文,注意时间的把握,完成两项任务:1、用最精炼的语言概括出这篇新闻的主要内容。
2、划分这篇新闻的结构,并概括出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大家注意,我还是强调一个阅读习惯的问题:读课文的同时,把段落标好,把你不熟悉的生字生词画出来)三、划分结构好,提出了它的主要内容,下一步我们要从整体上把握这篇新闻,划分结构。
《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及答案
导学案(个案)主备人:吴裕存审核人:审批人:执教人::班级:《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参考答案自主学习:二、了解本文结构1.第一部分(第1~3段),导语:点明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场面,具体说“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时间、地点、事件。
本文的导语用了两种写作方式:描述式和评论式。
2.第二部分(第2~26段),主体:叙述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的飞天“航程”。
3.第三部分(第27~30段)结尾:回到导语重点内容。
合作探究1.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好的标题可以吸引读者,本文的标题很有特色,请你说说它的含义。
有两层含义∶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州五号”发射的过程。
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见《教师教学用书》“课文研讨”)2.这则新闻的导语是什么?导语部分主要讲述了什么?导语:2003年10月15日,载人航天“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意义重大。
本文的导语部分是1、2、3段,点明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重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2003年10月5日“神州”五号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这一方面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点明这则新闻的新闻价值所在.。
3.这则新闻主体部分主要讲述了哪些内容?(1)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批示(2)1960年第一枚液体火箭成功发射(3)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4)1992年中共中央做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5)“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6)“神舟”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4.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是不是不像新闻了?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
高一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
《飞向太空的航程》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横线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苛刻(kè)着陆(zhuó)扭转乾坤(qián)B、翌年(yì)横亘(gèn)耸入云天(sǒng)C、透露(lòu)集成(jí)摘星揽月(lǎn)D、运载(zǎi)舒适(shì)不懈努力(xiè)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嫦娥落伍尝试拨地而起B、致意烈焰保障分歧反映C、辉煌橘红酝酿惊天动地D、期盼尘封矩离举国关注3.下面句子的括号中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1)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
(2)飞天路上的()艰巨,难不住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
(3)由钱学森等专家学者负责()的人造卫星发展规划草案,提出了分三步走的设想。
(4)1960年2月19日,中国本身设计研制的第一枚液体火箭()在了上海南汇海滩20米高的发射架上。
A振动重重制定竖立 B震动重重制定竖立C震动重重制订竖立 D震动重重制定树立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乳白色的“神舟五号”飞船内,杨利伟——中国第一个航天员正静候着一个举国关注的时刻。
B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鼻祖”万户的国度。
C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挥动了他那扭转乾坤的大手说:“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D分外是“神舟”三号四号在全载人状态下连续发射成功,符号着中国已具备了把本身的航天员奉上太空的能力。
二、选段在线(课文品读,瞄准重点、难点、常考点)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问题对于中国科技界来说,1986年的春天,可能来得比哪年都早。
这年3月,由4位著名科学家联名上报党中央的“国家高新技术发展建议”被邓小平批准。
这就是著名的“863计划”。
“863计划”的出台,对中国开始载人航天探索起到了催化剂感化。
从这一年开始,科学家们经过多次讨论,反复论证,对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的途径逐渐形成了共识:从载人飞船起步。
2019秋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word导学案
2019秋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word导学案【学习目标】1.熟悉新闻的特点。
2.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激发其民族自豪感与爱国心。
3.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
2.学会写新闻。
【知识链接】1.文体知识新闻特写指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段、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作出形象化的报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
它是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实中某个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段、剖面或细节,做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的一种新闻体裁。
2.相关链接航天英雄“感动中国”颁奖词:①杨利伟【颁奖词】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眼睛。
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
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
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的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
而这也、正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
②费俊龙和聂海胜2005年10月12日至17日,两位航天员完成了5天5夜115小时的太空之旅,他们创造了多项纪录:第一次进入轨道舱;第一次在太空脱压力服;中国航天员第一次在太空过生日;第一次做太空试验;第一次在太空翻筋斗,这一个筋斗便翻了351 公里。
【颁奖词】谁,能让全世界五分之一的心灵,随着他们的节奏跳动五天五夜?谁,能从前所未有的高度,见证中国实力的飞跃?他们出征苍穹,画出龙的轨迹,升空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他们是中国航天的黄金一代。
③太空中的第一步:傲拓天疆“神七”航天员2008年9月25日晚,搭载着3名宇航员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执行中国第三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在72小时的飞行过程中出色地完成了所有任务,9月27日16时43分24秒,翟志刚开始出舱,他在太空迈出第一步,成为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
中职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课后“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七飞向太空的航程练习与思考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辉映.耸.人云天开辟.酝酿.苛.刻载.人飞船轨.道横亘.可供.借鉴参考答案:辉映.yìng 耸.人云天sǒng 开辟.pì酝酿.niàng 苛.刻kē载.人飞船zài轨.道guǐ横亘.gèn 可供.借鉴gōng二、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课文的主体部分中,作者回顾了中国航天事业中哪些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参考答案:一是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
二是1960年中国第一枚火箭的成功发射。
三是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
四是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五是“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
六是“神舟”一号到神州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三、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课文却用了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这是不是与新闻的基本特性相违背了?参考答案:不相违背。
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
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课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的航天史,却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
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怎么样的艰辛历程。
课文提供的翔实资料,甚至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以再现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
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四、为了感染读者,课文引用了女天文物理学家琳达•威廉斯的多首科学诗和歌曲。
以《碳是女孩之最爱》为例,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为了突出“重重困难,难不住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这一论题,作者首先用说明性的语言指出了载人飞船存在的困难,如把航天员送入太空存在的许多困难:“首先是要有可靠性高、大推力的运载火箭;第二是安全返回技术;第三是要研究出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统,为太空中的航天员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11
12 飞向太空的航程问题导学1.本文在语言上有哪些特点?2.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是不是有点不像新闻了?3.本文恰当地运用议论、抒情性的语言使文章富有感染力和鼓动性。
请赏析下列句子,体会这一特点。
(1)为了这个飞天梦想,一个古老的民族已经等待了几百年,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
(2)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
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
(3)在这个金色的秋日,这一刻终于到来了。
在万户的飞天尝试过了六百多年后,又一个勇敢的中国人——杨利伟,向太空飞去??(4)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自主探究新一代航天人在攀登科技高峰的伟大征程中,以特有的崇高境界、顽强意志和杰出智慧,铸就了载人航天精神,这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
选择“载人航天精神”中所涉及的一点或几点,结合课文中杨利伟的事迹,谈谈你的理解。
思维激活:从对“载人航天精神”的理解入手进行分析。
文法导析1.文章层次清晰,结构严谨文章的导语、主体、结尾三个部分清晰明确,让读者一目了然。
导语写中心事件,采用描写式和评论式的写法。
接着是主体,加以阐发历史事实。
这一部分是按时间顺序来安排结构的,把一个个的事件贯串起来。
主体部分运用时间为经、事件为纬的交叉方式,以时间推进等手段来切割事件,构成若干侧面,经过作者的精心组合、剪辑将事件完整而利落地呈现于读者面前。
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又用了一个过渡段把笔墨拉回到了现实事件中,这样形成一种首尾圆合型的结构。
2.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在记叙中,作者加入了一些议论和抒情,使这篇通讯感情充沛,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
比如,“为了这个飞天梦想,一个古老的民族已经等待了几百年”,写出了中华民族对“神舟”五号升空的期待;“飞天勇士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热烈赞扬了中国第一个飞上太空的宇航员,抒发了成功的骄傲和民族的自豪感。
飞向太空的航程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导学目标】1.疏通文字,梳理文章结构。
☆温故知新☆【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耸入云天橘红色九霄诞生翌年乾坤酝酿横亘着陆揽月【反馈矫正】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耸入云天sǒng 橘红色jú 九霄xiāo 诞生dàn 翌年yì 乾坤qiánkūn酝酿yùnniàng 横亘hénggèn 着陆zhuó 揽月lǎn ☆课堂探讨☆要点一:梳理文章结构。
【探究活动】从新闻的结构角度划分层次。
【教师释疑】注意新闻的导语和主体。
【讨论明确】本文的导语部分是1、2、3段,点明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这一方面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点明这则新闻的新闻价值所在。
后面的部分是新闻的主体,作者并没有继续叙述“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经过,而是叉开一笔,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对中国航天研究史的回顾中。
这一部分所占篇幅最长,引用的都是一些背景材料,这就使得本文和同题材的其他新闻报道有了很大的不同。
大多数新闻都是很详细地描述火箭发射的经过,党中央以及国人对于此事的关注,飞船上天后杨利伟的所见所感等,即使有一些背景材料,也只是寥寥几笔。
本文作者立意的角度更高,他们认识到“神舟”五号发射的成功是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我们的目光不应该只是关注这样一些琐碎的场景,读者急需了解这一事件背后的故事。
所以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历史的深处,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
也正是因为把事件放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去考察,也使得事件本身更加凝重。
【探究活动】简要概括新闻的主体部分涉及到哪些事件?【教师释疑】注意时间的顺序,找到文中标志时间的词语,然后一一列举事件。
飞向太空的航程答案
随堂训练一、课内阅读1.解析:关于这段文字的作用,可以从描述的场景和渲染的气氛的角度进行思考。
答案:写辉映的朝阳、耸入云天的发射架、乳白色的飞船和静候着一个举国关注的时刻的航天员——杨利伟,寥寥数语,勾勒出了一幅静谧的画面,渲染了发射前紧张而激动的场面,引人联想。
2.解析:文章前三段是新闻的导语,这是一个过渡性语段。
围绕“过渡”分析作用即可。
答案:过渡(承上启下),说明下文要写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探索努力的过程。
3.解析:文章描写火箭发射情景的文字集中在第二段,这些动词非常明显,可以从写景抒情的角度思考这些文字的作用。
答案:这些动词有“喷射”“托举”“拔地而起”“直刺九霄”。
这些动词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神舟”五号发射时惊心动魄的瞬间,表达了作为中国人看到“神舟”五号顺利升空的自豪感。
4.解析:新闻的语言相对于散文来说,不易抒情,但是本文的语言却饱含激情,理解时要注意结合“神舟”五号在中国航天史上的意义来体会。
答案:作者的语言饱含激情,在描写景物时有一种必胜的信心。
升空刹那,“惊天动地的巨响”“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是飞船发射的特写镜头,作者怀着崇敬和必胜的信心写出了飞船成功发射的过程,语言优美,极有力量。
二、语言运用5.解析:答案需包括新闻对象“神舟”八号;新闻事件“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飞行器分离,返回地面;新闻时间“今晚”。
此外还要注意修辞及字数要求。
答案:神八告别天宫将于今晚回家6.解析:在反复诵读所给句子的基础上,感受飞船飞天的壮观场面,再抓住重点词语“烈焰升腾”“大漠震颤”“宛如巨龙”“划破”“托举”“地动山摇”“腾空而起”“直指苍穹”,然后展开想象,从视觉、听觉、感受等多方面去体会壮观的场面,最后给出上面的句式,把内心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
答案:示例一:一条橘红色的巨龙腾空而起巨龙发出的巨大的轰鸣声无比紧张、无比激动示例二:“神舟”五号飞船腾空而起的身影“神舟”五号起飞时发出的雷鸣般的响声作为一名中国人的激动与自豪示例三:埋藏在地底下的千年巨龙腾空而起巨龙发出的激动无比的呐喊声无比骄傲与自豪示例四:宛如巨龙的橘红色火焰把“神舟”五号托举起来地动山摇般的轰鸣声无比示例五:橘红色的巨龙把“神舟”五号高高托起高山和大地为“神舟”五号呐喊和助威无比兴奋与骄傲示例六:理想正在起飞成功对我们的呼唤无限的向往与无比的兴奋1.解析:A项,“横”读hènɡ;B项,“乾”读qián;C项,“着”读zhuó,“载”读zài。
《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
秦凤云语文工作室《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编者张照琛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翌.年横亘.橘.红角.落直刺九霄.酝酿..着.陆摘星揽.月..诞.生乾坤借鉴.苛.刻轨.道嫦娥..复辟.2.多音字注音载.歌载舞载.客刊载.一年半载.记载.载.人飞船千载.难二、初读与感知:1.解题:本文的标题有什么含义?它又有什么特点?2.请根据导语、主体、结语的结构将文章划分成三个部分。
三、合作探究1.这则新闻主体部分主要讲述了哪些内容?2. 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
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是不是有点不像新闻了?四、拓展探究1.比较《别了,“不列颠尼亚”》《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飞向太空的航程》表达感情方式的不同。
国际航天大事记1、1957年10月04:前苏联发射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半年后,美国的人造卫星上天。
2、1959年09月12:前苏联发射“月球”2号探测器,为世界上第一个撞击月球表面的航天器。
3、1961年04月12: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世界第一位飞入太空的人。
4、1969年04月21: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乘坐“阿波罗” 11号飞船,成为人类踏上月球的第一人。
5、1970年12月15:前苏联“金星”7号探测器首次在金星上着陆。
6、1971年04月09:前苏联“礼炮”1号空间站成为人类进入太空的第一个空间站。
两年后,美国将“天空实验室”空间站送入太空。
7、1971年12月02:前苏联“火星”3号探测器在火星表面着陆。
5年后,美国的“海盗”火星探测器登陆火星。
8、1986年12月08: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在升空73秒后爆炸。
9、1986年02月20:前苏联发射“和平”号空间站。
10、1993年11月01:美、俄签署协议,决定在“和平”号空间站的基础上,建造一座国际空间站,命名为阿尔法国际空间站。
中国航天大事记:1、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发射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
《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答案
《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编写人:柯有明审核人:编写时间:【学习目标】1.能说出本文的结构特点,知道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2.能识别主体部分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重点难点】能学会写新闻。
【方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知识链接】1.新闻通讯通讯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事件及时、具体、生动地予以报道的新闻体裁。
通讯是新闻体裁的一种,它除了具有新闻真实性、及时性的特点外,还有生动性、完整性和评论性的特点。
2.文体知识新闻、通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组成。
导语放在开头,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依托新闻事实的议论组成;而主体则具体展开对新闻事实的论述。
常见的结构:金字塔式结构、倒金字塔式结构、车轴式结构、菱形式结构、并列式结构。
3.中国的航天事业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升空开始,17年的中国航天研发历程,是艰苦而卓绝的。
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发射成功,这已经是中国的第十一艘太空飞船,也是中国第六艘载人飞船,已与天宫二号进行交会对接,中国基本掌握了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
卫星、运载火箭、空间探测器、载人航天、空间站,中国航天正走向世界走向宇宙。
小组: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第一课时【学习过程】1、试一试,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翌.年横亘.橘.红角.落直刺九霄.酝酿..诞.生乾坤..着.陆摘星揽.月借鉴.苛.刻轨.道嫦娥..复辟.2、多音字注音载.歌载舞载.客刊载.一年半载.记载.载.人飞船千载.难逢3、掌握字词书写,并解释其意思。
不同凡响:扭转乾坤:尘封:一鼓作气:横亘:翌年:4、辨析下列近义词,选词填空⑴A、披露B、透露①今天,已经可以的一个秘密是,这枚火箭的飞行高度,只有8公里!②10月22日,在上世纪90年代初曾任季莫申科保镖的谢尔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了女总理日常生活交往中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
⑵A、竖立B、树立①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己设计研制的第一枚液体火箭在了上海南汇海滩20米高的发射架上。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12《飞向太空的航程》优选导学案1
《飞向太空的航程》优教导学案【学习导航】1、掌握通讯报道的一般结构,即导语、主体、结尾三个部分。
2、能够准确分析本文的清晰的层次结构,提高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
3、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中作出的巨大贡献,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和努力学习的信念。
【作者简介】贾永、曹智、白瑞雪,新华社记者。
贾永的作品以歌颂军人职业的神圣之情,以所包含的丰富的思想信息含量以及机智、细致、精巧的手法吸引读者,其作品中表现出的以天下为己任的豪迈之情也深深地打动了读者。
【资料链接】1.文学文化常识:(1)杨利伟,男,汉族,辽宁绥中县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
1965年6月出生,1983年6月入伍,1988年9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三级航天员,正团职,中校军衔,1992年、1994年两次荣立三等功。
杨利伟1987年毕业于空军第八飞行学院,历任空军航空兵某师飞行员、中队长,曾飞过歼击机、强击机等机型,安全飞行1350小时,被评为一级飞行员,1996年起参加航天员选拔,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
经过5年多的训练,他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专业技术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光荣地被选拔为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首飞梯队成员。
(2)航天英雄“感动中国”颁奖辞:①杨利伟【颁奖辞】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眼睛。
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
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
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的坚韧执著,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
而这也正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
②费俊龙和聂海胜2005年10月12日至17日,两位航天员完成了5天5夜115小时的太空之旅,他们创造了多项纪录:第一次进入轨道舱;第一次在太空脱压力服;中国航天员第一次在太空过生日;第一次做太空试验;第一次在太空翻筋斗,这一个筋斗便翻了351公里。
【课堂设计】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12课 飞向太空的航程 Word版含答案
第12课 飞向太空的航程学案1 文本研读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单音字 ①轨.道( ) ②橘.红( ) ③嫦娥..( ) ④酝酿..( ) ⑤翌.年( )⑥苛.刻( ) ⑦横亘.( )⑧乾坤..( ) (2)多音字①作⎩⎪⎨⎪⎧作.用( )作.坊( ) ②横⎩⎪⎨⎪⎧横.亘( )横.祸( )③空⎩⎪⎨⎪⎧ 太空.( )空.闲( )④载⎩⎪⎨⎪⎧载.人( )一年半载.( )⑤喷⎩⎪⎨⎪⎧喷.射( )喷.香( )⑥闷⎩⎪⎨⎪⎧闷.热( )沉闷.(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1)⎩⎨⎧不同凡xiǎn ɡ( )shǎn ɡ( )午(2)⎩⎪⎨⎪⎧地zhèn ( )zhèn ( )动 (3)⎩⎪⎨⎪⎧辉huán ɡ( )惊huán ɡ( )失措 (4)⎩⎪⎨⎪⎧yì( )年shù( )立 (5)⎩⎪⎨⎪⎧九xiāo ( )元xiāo ( ) 3.词语释义 (1)苛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酝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翌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横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不同凡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惊天动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一鼓作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为期不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谈笑风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无微不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义词辨析(1)振动·震动振动:物理学指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编写人:柯有明审核人:编写时间:【学习目标】1.能说出本文的结构特点,知道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2.能识别主体部分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重点难点】能学会写新闻。
【方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知识链接】1.新闻通讯通讯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事件及时、具体、生动地予以报道的新闻体裁。
通讯是新闻体裁的一种,它除了具有新闻真实性、及时性的特点外,还有生动性、完整性和评论性的特点。
2.文体知识新闻、通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组成。
导语放在开头,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依托新闻事实的议论组成;而主体则具体展开对新闻事实的论述。
常见的结构:金字塔式结构、倒金字塔式结构、车轴式结构、菱形式结构、并列式结构。
3.中国的航天事业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升空开始,17年的中国航天研发历程,是艰苦而卓绝的。
20XX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发射成功,这已经是中国的第十一艘太空飞船,也是中国第六艘载人飞船,已与天宫二号进行交会对接,中国基本掌握了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
卫星、运载火箭、空间探测器、载人航天、空间站,中国航天正走向世界走向宇宙。
小组: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第一课时【学习过程】1、试一试,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翌.年横亘.橘.红角.落直刺九霄.酝酿..诞.生乾坤..着.陆摘星揽.月借鉴.苛.刻轨.道嫦娥..复辟.2、多音字注音载.歌载舞载.客刊载.一年半载.记载.载.人飞船千载.难逢3、掌握字词书写,并解释其意思。
不同凡响:扭转乾坤:尘封:一鼓作气:横亘:翌年:4、辨析下列近义词,选词填空⑴A、披露B、透露①今天,已经可以的一个秘密是,这枚火箭的飞行高度,只有8公里!②10月22日,在上世纪90年代初曾任季莫申科保镖的谢尔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了女总理日常生活交往中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
⑵A、竖立B、树立①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己设计研制的第一枚液体火箭在了上海南汇海滩20米高的发射架上。
②近日,县地税局召开“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形象”专项教育培训动员大会,正式拉开了地税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开展专项教育培训活动的序幕。
⑶A、震动B、振动①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
②铁甲突击是一种国产游戏,支持physx物理加速技术,通过GPU的计算,我们可以感受到真实的爆炸、破坏和等物理效果。
【归纳小结】这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各个构件都很清楚,把中国航天辉煌事业完整地展现在我们眼前,震撼了我们的心灵。
文章层次清晰,有条有理,转折起伏,引人入胜。
语言生动准确,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
【当堂训练】一、作者贾永、曹智、白瑞雪是。
新闻稿一般由五部分组成。
二、课本基础知识1.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假jiǎ暑假假嗓子假以辞色假模假式B.供gòng 口供供销社供认不讳供不应求C.角jiǎo 角膜唱主角钩心斗角凤毛麟角D.冠guān 皇冠冠心病衣冠楚楚冠盖相望2.选出错别字最少的一项()A.趁心如意行踪鬼秘鬼鬼崇崇弱不禁风B.奋发图强言简意该英雄气慨羽扇纶巾C.动辄得究莫不关心毛骨悚然刚愎自用D.事过景迁前倨后恭书写潦草浏览一遍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1)他平时省吃俭用,把全部都捐给了灾区和希望工程。
(2)你这番话的真实用意是什么?我得好好一下。
(3)前年我国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可灾区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了重重难关,恢复了家园。
A.结余捉摸度过 B.节余捉摸渡过C.节余琢磨渡过 D.结余琢磨度过4.下列标点符号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乳白色的“神舟”五号飞船内,杨利伟——中国第一个航天员正静候着一个举国关注的时刻。
B.由钱学森等专家学者负责制定的人造卫星发展规划草案,提出了分三步走的设想:第一步,发射探空火箭;第二步,发射一二百公斤重的卫星;第三步,再发射几千公斤重的卫星。
C.美国一家报纸说,“这一成就,使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中国古老的飞天梦想将不仅仅是传说,中国航天员上天的日子又进了一大步。
”D.特别是“神舟”三号四号在全载人状态下连续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已具备了把自己的航天员送上太空的能力。
【课后练习】第二课时一、结合已学的新闻知识,把握文章的脉络标题:电头:导语:(第到段)概括: 主体:(第到段)概括: 结语:(第到段)概括:二、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好的标题可以吸引读者,本文的标题很有特色,请你说说它的含义。
【归纳小结】主体部分没有继续叙述飞船发射的经过,而是过渡到对航天研究发展史的回顾中,这样就使得本文与一般的新闻在写法上有很大不同,这种历史和现实结合的写法,我们在前面的两篇新闻里接触到了。
这样既展示了中国的飞天梦以及实现的艰辛过程,也使得事件的意义和文章的主题更加突出。
【当堂训练】1、下列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苛.刻(kè)着.陆(zhuó)扭转乾.坤(qián)B、翌.年(yì)横亘.(gèn)耸.入云天(sǒng)C、透露.(lòu)集.成(jí)摘星揽.月(lǎn)D、运载.(zǎi)舒适.(shì)不懈.努力(xiè)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嫦娥落伍尝试拨地而起B、致意烈焰保障不同反响C、辉煌橘红酝酿惊天动地D、期盼尘封矩离举国关注3、下列句中的虚词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个人的抱负不可能孤立地实现,只要把它同时代和人民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用自己的知识和本领为祖国人民服务,就能使自身价值得到充分实现。
B、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一些早期的著名活动家,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和一批著名的进步学者,都曾在这里工作和学习过。
C、北京大学和一些高等学府地相继创建,标志着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开端。
D、实践证明,传统教育是不能完全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必须进行改革。
4、下列句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是()A、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
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B、虽然没有名角亲自传授指点,但他长年在戏园子里做事,耳濡目染,各种戏路子都熟悉了。
C、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常。
D、高县长说:“全县就你一个当上了全国劳模,无论怎么说也是凤毛麟角了!”5、下列错用“或”字的一句是()A、凡来本馆参观者,须持单位介绍信或本人身份证。
B、你上这家铺子去,总能买到牛肉或羊肉。
C、大水把铁路冲坏了,你只能坐飞机去或坐船去。
D、参加研讨会的全体学者对汉语或英语都很精通。
6、依次填入横在线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能发问,勤发问的人,,。
别人不肯动脑筋的地方,;别人以为平常的事物,。
①他偏会看出不平常的道理②眼光自然会日益敏锐③头脑自然会日益丰富④他偏会想出惊人的见解A、②③④①B、③②④①C、②③①④D、③②①④【学后反思】【课后练习】完成本课的同步练习。
《飞向太空的航程》答案第一课时一、1、翌年( yì) 横亘(gèn) 橘红( jú) 角落(jiǎo)直刺九霄( xiāo)酝酿( niàng)喷射( pēn) 乾坤(qián ) 着陆( zhuó) 摘星揽月( lǎn)借鉴(jiàn) 苛刻( kē) 轨道(guǐ) 嫦娥(cháng ) 载人飞船( zài )透露(lù) 舒适(shì) 摘(zhāi)星复辟(bì) 千载难逢( zǎi )2、多音字载歌载舞载客刊载一年半载记载载.人飞船千载.难逢3、掌握字词书写,加点词需解释其意思。
不同凡响:比喻事物(多指文艺作品)不平凡扭转乾坤:纠正或改变事物的发展方向或目前的状况尘封:搁置已久,被尘土盖满一鼓作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横亘:(桥梁、山脉等)横跨;横卧翌年:次年,第二年4、(1) BA透露: 泄露或显露消息、意思等披露:发表、公布;表露⑵AB竖立:在地上使物体直立起来,对象常是具体的树立: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事情⑶AB震动:颤动;使颤动。
重大的事情、消息等使人心情不平静振动: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地做往复运动【当堂训练】一、新华社记者二、1.D2.D3.C节余:因节省而余下因节约而剩下。
亦指节余的钱或东西。
结余:结算后的剩余。
4.D“神舟”三号、四号第二课时一、导语:(第1~3段),点明了“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主体:(第2~26段),按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
结尾:(第27~30段),回到导语重点内容。
二、1.富有动感。
巧用动词“飞”,唤起人们对“飞”的动作的联想;2、内涵丰富。
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实指“神州五号”发射的过程;同时“航程”比喻中国航天的探索过程。
【当堂训练】1、B(A苛kē 刻;C透露lù;D运载zài。
)2、C(A拔地而起;B不同凡响;D距离。
)3、D(A“只要…就…”改为“只有…才…”;B最后一个“和”改为“或”;C“地”改为“的”。
4、A(巧夺天工,是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
)5、D(将“或”改为“和”。
)6、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