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恋观问题及原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婚恋观定义:马克思主义认为,所谓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客观基础和共同
生活理想,在各自心中形成的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真正终生伴侣的最强烈的感情。

”具体的说包含以下几个意思:爱情以一定客观物质为基础;理想是爱情的社会内容;男女平等;具有排他性、热烈性、持久性的特点。

当代婚恋观存在问题:早恋、物质化严重、剩男剩女现象、蜗居裸婚现象、剩男问题被忽视。

一、早恋:俗称牛犊恋,指青春期之前出现恋情的恋爱。


恋是一种世界性的社会现象。

原因分析:
1.青少年发育早熟。

北京市于1963年--1964年度调查,女生月经初期平均14.5岁,而八十年代部分地区调查,则提前到平均13岁多一点,最早的仅9岁。

有调查数据表明:我国目前初中一年级女生中月经已来的占57.4%,初中二年级男生59.3%的已有遗精现象。

这些变化,意味着相当多的学生性早熟,这就会使他们情不自禁地产生对异性的爱慕和追求,也就成为出现早恋现象的原因之一。

2.性教育残缺和滞后。

我国由于长期受封建观念的束缚,不少人认为,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使他们懂得了性知识,就会助长他们的性尝试。

为了保持青少年的纯洁性,便杜绝他们对性知识的任何接触。

有些学校尽管进行这一方面的教育,但往往遮遮掩掩。

在家庭教育中往往把性行为说成是低级下流的事,见不得人的活动,或闭口不谈。

由于这种禁锢,青少年对自己身体的第一性征与副性征的发展变化不了解来龙去脉及科学卫生的处理办法。

越是得不到正确的科学的解释,越是觉得神秘,在这种特殊心理驱使下,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就会引发男女学生“早恋”的心理。

3.社会上不健康文化的影响。

社会、生活环境中男女青年亲昵的举动随时随处可见,影视文化中对爱情的描写,“黄色”录像、书籍的秘密流传以及同学之间对异性的谈论,使个别学生接受了错误的性知识和恋爱观。

他们带着好奇心理想体验一下与异性交往的感受。

一旦有了反馈信息,又会增加感情因素,助长进一步探索的愿望,从而陷入“早恋”的游涡。

即使得不到应有的反馈,也不会降低这方面的好奇心与仿效性。

由于认识水平有限,很少考虑后果,往往一触即发,不能自止。

4.家庭因素。

对于大部分出现“早恋”现象的学生,一般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

有的是个体户,家中忙于生意,忽视对孩子的教育;有的是父母离异,孩子得不到正常的家庭温暖和教育;还有的父母不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给孩子造成极坏的影响。

由于这一时期的学生独立意识的增强,有些困惑不解的心理生理问
题无法向父母请教,此时极希望能有一个理解自己、安慰自己、能与之倾心交谈的知心朋友,这时男性的果敢、刚毅与女性的温柔、细腻的互补性使异性同学成为充当这一角色的理想对象。

随着感情的交流,以友谊为开始的异性朋友会逐步发展为“早恋”。

解决方案:
1.转变陈旧观念,大胆地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

教师应明确性是一门科学,不能谈性色变,使学生通过正常的渠道对自身的生理、心理现象有科学系统的了解。

开设《健康教育》课,由教师讲授并配合录像、挂图等形式,给学生讲解性器官的构成,青春期男女发育特点及性道德知识,帮助学生拨开心头迷雾,掌握自我保健知识,增强性保护意识和对不健康思想的免疫力,为他们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2.积极引导男女学生正常交往。

中学期间,男女生之间的交往易朝两方面发展,教育者要善于引导,注意男女生之间的团结、友谊。

支持和鼓励他们之间广泛正常的接触,教育他们破除封建的男女授受不亲的观念,同时还得教育学生男女有别,在交往中应保持一定距离,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就是要开展相应的课外活动,如组织演讲比赛、主题班会、参观参加公益活动等,增大男女生交往的“透明度”,在活动中建立起纯真的同学友谊,扭转因活动少造成的兴趣偏移。

同时利用异性效应在许多方面使他们得到有益互补,促进心理的成熟。

3.加强心理咨询,建立咨询室,针对部分学生内心困惑不解和不知所措的问题,采用书信或面谈的形式,使学生获取正确答案,卸下包袱,以全新心境,对待所遇到的问题。

4.告诫学生“早恋”造成的后果。

由于中学生心理的不成熟以及性格志趣等因素的不确定性,“早恋”结果往往以失败而告终。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把精力用于谈情说爱,荒废了学业,那是本末倒置。

在晓以利害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冷静、理智地分析“早恋”的后果及影响,本着既为自己的将来又对对方负责的态度,及时结束不合时宜的感情交往。

5.取得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支持。

校内适当开展集体教育,引导学生探索人生的价值意义,树立崇高理想。

校外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有机结合,通过家长、辅导员、居委会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

这样效果往往比较显著和巩固,不易出现反复或暗中来往的情况。

但这种方式也要因家长的文化素质、教育能力而有所区别,以免给学生造成较重的思想负担或产生自卑的心理,影响身心的健康。

6.加强法制教育。

对于个别自我控制能力差,意志薄弱,缺乏道德观念,在“早恋”过程中发生越轨行为的学生,要结合法制教育,对其给予严厉批评。

情节严重的还应做出严肃处理,以教育其他学生,加强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理智地尽快地终止这种误入歧途的早恋。

二、婚恋观物质化严重:
原因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的婚恋观念也逐渐功利化,由于社会道德水平的滑坡及主流价值观的不够成熟,使弱式性别群体——女性的婚恋观越来越物质化,从而为某些鼓吹婚恋功利主义的所谓专家提供生存的土壤。

女性本位主义让男性为女性的某些不合理要求白白埋单,甚至是两个没有恋爱关系的两性之间也会发生这种可笑的行为,比如外出游玩或吃饭等,男性不知何故地要为非亲非故的女性朋友们埋单,费解的是,如果男性没有这么做,他就会受到嘲笑,但追根溯源起来,一个男性不为非亲非故的女性朋友埋单,却是完全合情合理的,因为这体现了人格上的平等。

近年来,婚姻类问题关注度比较高的词:“小三”、“拜金女”、“富二代”、“凤凰男”、“三子—房子、车子、票子”等,还有马珞那句惊世之语“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远坐在自行车上笑”无一不透露出目前婚恋观的严重程度。

解决方案:
三、“剩男剩女” VS “蜗居裸婚”:
在一个工业化日渐繁荣、城市化急剧变迁的时代里,单身者尤其是女性获得了经济、知识以及各项社会权利的大跃进,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家庭之间的依附关系日渐疏离。

这是单身的资格。

这是一个过剩的时代。

滞销的商品被剩下了,在婚姻情感上滞销的那部分人也被剩下了。

现今社会上的优质剩女越来越多,因为自身条件不错,更具有独立自强的性格和能力,所以她们宁愿被剩下,也不愿意将就凑合。

这种剩男剩女现象折射出现代人更自我、更物质的婚恋观。

她认为,这与现代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女性独立自主观念渐强有关。

尤其是以80后90后为主的单身一族,这些个性鲜明的“独一代”更关注自我、崇尚自由,所以如果对方没有达到相应的要求,他们宁愿被剩下,也不愿蜗居或裸婚。

《蜗居》算是09年最震撼每个都市无房族心灵的电视剧,因为它最真实的道出了大家的心声与困惑:“攒钱的速度永远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

”望着不断上涨的房价,每年的辛苦工作也许也换不来一平米的搁脚地。

没有房,没有车,那还结婚吗?除了“蜗居”之外,“裸婚”
一词也成为09年热门词汇。

如果我们买不起房,难道我们就没有资格拥有爱情与婚姻吗?“裸婚”的孕育而出,实属必然。

裸婚”其实是指“没房、没车、没钻戒、没婚纱、没存款”等诸多“无”的婚姻,其中“没房”最关键。

,“裸婚”在西方国家,乃至很多亚洲国家,早已是个正常的现象,两人相爱自然可以结婚在一起,没有房子、车子、婚纱、存款等都不重要。

如果有感情,双方一起努力奋斗也未尝不是走向幸福生活的途径。

即使是“蜗居”似的的辛苦生活,有甜蜜的爱情,哪怕胃疼的时候,知道家里一定有人为自己备好了斯达舒,熬好了热腾腾的暖胃汤,这种幸福也就很满溢了。

夫妻双方一起打拼生活,这样的爱情与婚姻才更能经得起风雨来袭。

他们都追求真爱至上,只不过前者选择显得更加理性,他们将物质条件纳入完美爱情的必要条件之一,我要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等着你的,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这是张爱玲被奉为经典的一句名言。

孤独守侯的岁月里,它给予了“剩男剩女”们最温暖的慰藉。

;而后者更为大胆,他们愿意为了爱情挑战当今社会的种种物质限制。

另外,部分剩男剩女产生的原因是:学业事业耽搁:功成名就时才找缘分,四、剩男的悲剧:
男女性别比例失衡
有分析认为,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沉”,其结果不仅是产生大量“男光棍”,更在于其畸形发展所导致的恶果将主要由贫困人口来承担。

中国人口学会常务副会长田雪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由于同龄适婚女性短缺,男性就会向低年龄女性中择偶,挤压到一定程度,就要向别的地区发展,城里哥找乡下妹,富裕地区的男性找欠发达地区的女性,“婚姻剩余男性”最后沉积在低收入的贫困阶层。

婚姻挤压
人口比例失衡首先带来的是婚姻挤压问题。

再过15到20年,一部分大龄男青年由于找不到对象,只能到下一年龄段的女青年中找。

如此循环下去,“老夫少妻”将不再是个别现象。

80后光棍男背负着巨大的压力
房子,这个牵动着中国社会敏感神经的话题,也被都市男女称为绊倒无数英雄好汉的最后一道“婚坎儿”。

从《蜗居》到《裸婚时代》,反映都市婚恋压力的影视剧不断受到热捧,也从侧面折射出都市年轻人在权重爱情与房子时的挣扎心理。

因为房子不敢恋爱,因为房子恋人分手,因为房子夫妻离婚,在城市,房子让一些人长期当着“光棍”,同时也让一些已经“脱光”的人无奈回归。

从“男强女弱”传统家庭观念入手。

这种解释先将人们按个人综合条件的高低依次分为ABCD四个层面,于是A男选择B女,B男选择C女,C男选择D女,那么剩下了D男和A女,便成了当今的“剩男、剩女”。

这种现象也被网友调侃为“旱的能旱死,涝的能涝死”。

从个人条件来看,此解释还推导出社会中的“剩女”多是因为条件优越而选择性的剩下,而众多“剩男”才真正面临着婚恋压力。

赵格羽对中新网生活频道表示,这种剩男剩女现象折射出现代人更自我、更物质的婚恋观。

她认为,这与现代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女性独立自主观念渐强有关。

尤其是以
80后90后为主的单身一族,这些个性鲜明的“独一代”更关注自我、崇尚自由,所以如果对方没有达到相应的要求,他们宁愿被剩下,也不愿蜗居或裸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