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传导检测
神经肌肉的电生理学检查项目
![神经肌肉的电生理学检查项目](https://img.taocdn.com/s3/m/54b03d51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9f.png)
神经肌肉的电生理学检查项目神经肌肉的电生理学检查项目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神经和肌肉的功能状态。
该检查包括多个项目,每个项目都有其特定的目的和应用范围。
以下是对神经肌肉的电生理学检查项目进行全面详细解析。
一、神经传导速度测定(NCS)神经传导速度测定(NCS)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电生理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神经传导速度、幅度和延迟等指标。
该检查通常通过在皮肤表面放置电极,并刺激相应的神经来进行。
NCS可用于评估多种疾病,如周围神经病变、脊髓损伤和脊髓灰质炎等。
二、肌电图(EMG)肌电图(EMG)是一种用于评估肌肉活动和功能状态的电生理学检查方法。
该检查通常通过在皮肤表面或针头插入到特定位置放置电极来进行。
EMG可用于诊断多种疾病,如运动神经元疾病、周围神经病变和肌无力等。
三、重复神经刺激(RNS)重复神经刺激(RNS)是一种用于评估肌肉疲劳和神经传导状态的电生理学检查方法。
该检查通常通过在皮肤表面放置电极,并刺激相应的神经来进行。
RNS可用于诊断多种疾病,如重症肌无力和周期性麻痹等。
四、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是一种用于评估脑部血流量和代谢率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该检查通常通过注射放射性示踪剂,并使用计算机对其进行分析来进行。
SPECT可用于诊断多种疾病,如中风、癫痫和帕金森氏症等。
五、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是一种用于评估大脑活动和功能状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该检查通常通过使用强大的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来获取图像,并对其进行分析来进行。
fMRI可用于诊断多种疾病,如脑卒中、多发性硬化和阿尔茨海默症等。
六、脑电图(EEG)脑电图(EEG)是一种用于评估大脑电活动的电生理学检查方法。
该检查通常通过在头皮表面放置电极,并记录大脑电活动来进行。
EEG可用于诊断多种疾病,如癫痫、睡眠障碍和脑损伤等。
七、视觉诱发电位(VEP)视觉诱发电位(VEP)是一种用于评估视觉系统功能状态的电生理学检查方法。
神经传导检测在神经根型颈椎病和腕管综合征中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意义
![神经传导检测在神经根型颈椎病和腕管综合征中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2596732c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1b.png)
神经传导检测在神经根型颈椎病和腕管综合征中诊断及鉴别诊
断的意义
杨波;李京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
【年(卷),期】2016(032)007
【摘要】目的:观察神经传导检测在神经根型颈椎病和腕管综合征中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收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40例和腕管综合征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正中神经运动、感觉传导检测.结果:腕管综合征患者的正中神经运动传导潜伏期长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P<0.05).腕管综合征患者的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慢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P<0.05).结论:明确神经根型颈椎病、腕管综合征患者正中神经传导特征,为神经根型颈椎病及腕管综合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总页数】2页(P140-141)
【作者】杨波;李京
【作者单位】443003 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内科;443003 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神经肌电图检查在神经根型颈椎病和腕管综合征中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 [J], 余征
2.腕管综合征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神经传导测定特点分析 [J], 徐士军;李智琳;
杨建国;孙玉会;董晓柳
3.正中神经腕-肘感觉传导速度检测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的作用 [J], 袁虎;张俊
4.探讨正中神经腕-肘感觉传导速度检测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的作用 [J], 许晓微
5.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对糖尿病并发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的意义 [J], 郑正涛;张雷;陈玲;林子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神经传导速度
![神经传导速度](https://img.taocdn.com/s3/m/7ecbf5e6be1e650e53ea9975.png)
1)记录电极可用表面电极及双针状电极。表面 电极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方法置于神经干表浅 位置。使用针状电极时,长电极接近神经,短电 极为无关电极,平行放置,间距2.0cm。刺激电
极使用指环电极或双极表面电极
2)刺激电流时限选用0.1-0.5ms,频率1-2/s, 电压放大0.5-10卩V/cm。经用数字平均器,累 加64-128次显示神经电位后,由显示屏上直接 观测或摄影记录。
桡神经:前臂一拇指潜伏期2.4ms、腕-肘传导 速度53.7±3.8m/s。
腓总神经:小腿53.0±3.85m/s,潜伏期5.94-1.2ms。
腓肠神经:小腿潜伏期4.46±0.15ms。胫后神
经:踇-踝33.4±4.3m/s,踝-腘54.1±5.6m/s。
6注意事项
编辑1•使用表面电极记录时应粘贴紧密,以免噪音 过大影响记录。另可将地极放置在刺激电极及记 录电极间以减少干扰。
(Ninhydrin)指印试验;将患指或趾在干净纸 上按一指印(亦可在热饮发汗后再按)。用铅笔 画出手指足趾范围,然后投入1%茚三酮溶液中。 如有汗液即可在指印处显出点状指纹。用硝酸溶 液浸泡固定,可长期保存。因汗中含有多种氨基 酸,遇茚三酮后变为紫色。通过多次检查对比, 可观察神经恢复情况
6.反射:根据肌肉瘫痪情况,腱反射消失或 减退。
神经传导速度
神经传导速度
编辑词条
神经传导速度是用于评定周围神经传导功能的 一项诊断技术,通常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motornerveconductionvelocity,MCV)禾口感觉
神 经 传 导 速 度
(sensorynerveconductionvelocity,SCV)的测
中文名 神经传导速度适用范评定周围神经传
肌电图学习1
![肌电图学习1](https://img.taocdn.com/s3/m/e9d4415b192e45361166f568.png)
临床肌电图与神经 传导检查临床肌电图与神经传导检查一、概述肌电图是研究肌肉静息和随意收缩及周围神经受刺激时各种电特性的一门科学,以电流刺激神经记录运动和感觉神经的电活动变化或用针电极记录肌肉的电生理活动,用以辅助诊断神经肌肉疾病的检查。
狭义的肌电图是指同心圆针极肌电图(needle electromyography),广义的肌电图包括神经传导速度测定(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NCV)和F波、重复频率电刺激(repetitive nerve stimulation,,RNS)、H反射、单纤维肌电图(SFEMG)、巨肌电图、运动单位计数等。
肌电图是骨关节疾病康复中一项重要的评定内容。
不仅能协助临床疾病的诊断,还能对神经损伤程度、范围进行判断,从而为临床及康复治疗、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依据。
(1)诊断及鉴别诊断:肌电图能够准确判断是否存在神经损害及损害范围,并能早期发现无症状的失神经支配。
众多骨关节疾病会累及到神经损伤,比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损害相应神经根,表现出肢体相应肌肉无力、肌肉萎缩;而神经系统内科疾病也可出现类似表现,如运动神经元病早期也可表现为单一肢体肌肉萎缩、无力。
其临床表现十分相似,仅通过病史、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资料难以做出诊断。
临床上可能会将运动神经元病早期误诊为颈椎病或腰椎间盘突出症而进行手术治疗。
通过肌电图检查,可协助鉴别诊断。
运动神经元病的肌电图表现不仅局限于萎缩肌肉的异常,无症状的肌肉也可表现为失神经支配,即表现为多神经节段的神经源性损害特点;而颈椎病或腰椎间盘突出症造成的神经根损害仅局限于相应节段,所以肌电图异常仅局限于相应脊髓节段支配的肌肉。
(2)神经损害程度评定:骨折、软组织损害、卡压均可损伤周围神经。
肌电图可明确判断神经损害程度是完全性损伤还是部分性损伤、损伤类型是运动纤维受累还是运动纤维和感觉纤维均受累,从而指导临床治疗和康复方案的制定。
神经系统查体8个病理征检查方法
![神经系统查体8个病理征检查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eeabf13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d8.png)
神经系统查体8个病理征检查方法神经系统是人体最为复杂的系统之一,其病理变化往往会引起严重的健康问题。
因此,对神经系统的检查十分重要。
下面将介绍神经系统查体的8个病理征检查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来介绍神经系统的感觉检查。
感觉检查是通过对患者的触觉、痛觉、温度感觉等进行检查,以了解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是否正常。
常见的检查方法包括皮肤触觉、深反射和温度感觉等。
其次,神经系统的运动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患者的肌肉力量、肌张力、肌肉协调性等进行检查,可以了解神经系统的运动功能是否正常。
常见的检查方法包括肌力检查、肌张力检查和共济失调检查等。
接着,我们来介绍神经系统的脑神经检查。
脑神经是指从脑部发出的12对神经,其功能涉及到头部的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
通过对脑神经的检查,可以了解头部神经功能是否正常。
常见的检查方法包括眼球运动检查、面部表情检查和听力检查等。
此外,神经系统的脊髓检查也是十分重要的。
脊髓是连接脑部和身体各部位的神经通道,其功能对人体的运动和感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脊髓的检查,可以了解脊髓功能是否正常。
常见的检查方法包括腰椎压痛检查、下肢反射检查和腰椎神经压迫试验等。
此外,神经系统的自主神经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
自主神经系统负责调节人体的内脏功能,包括心脏、血管、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等。
通过对自主神经的检查,可以了解内脏功能是否正常。
常见的检查方法包括心率变异性检查、动脉压力反射检查和呼吸深度检查等。
最后,我们来介绍神经系统的神经肌肉传导检查。
神经肌肉传导是指神经冲动传导到肌肉的过程,其功能对人体的运动和感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神经肌肉传导的检查,可以了解神经冲动传导是否正常。
常见的检查方法包括神经电图检查、肌电图检查和运动单位检查等。
综上所述,神经系统的检查对于诊断神经系统疾病和评估神经系统功能至关重要。
通过对神经系统的感觉检查、运动检查、脑神经检查、脊髓检查、自主神经检查和神经肌肉传导检查等8个病理征检查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全面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神经传导速度
![神经传导速度](https://img.taocdn.com/s3/m/bb462f02227916888486d7be.png)
神经传导速度编辑词条神经传导速度是用于评定周围神经传导功能的一项诊断技术,通常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nerveconductionvelocity,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nerveconductionvelocity,SCV)的测定。
中文名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方法MCV测定、SCV测定等适用范围评定周围神经传导功能临床意义反映髓鞘损害,轴索损害目录1测定方法2异常NCV及临床意义3NCV的临床应用1测定方法编辑(1)MCV测定:①电极放置:刺激电极置于神经干,记录电极置于肌腹,参考电极置于肌腱;地线置于刺激电极和记录电极之间。
②MCV的计算:超强刺激神经干远端和近端,在该神经支配的肌肉上可记录到2次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测定其不同的潜伏期,用远端和近端之间的距离除以两点间潜伏期差,即为神经的传导速度。
计算公式为:神经传导速度(m/s)=两点间距离(cm)×10/两点间潜伏期差(ms)。
波幅的测定通常取峰峰值。
(2)SCV测定:①电极放置:刺激手指或脚趾末端,顺向性地在近端神经干收集(顺向法),或刺激神经于而逆向地在手指或脚趾末端收集(逆向法);地线固定于刺激电极和记录电极之间。
②SCV计算:记录潜伏期和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ensory nerve action protential,SNAP),用刺激电极与记录电极之间的距离除以潜伏期为SCV。
2异常NCV及临床意义编辑MCV和SCV异常表现为传导速度减慢和波幅降低,前者主要反映髓鞘损害,后者为轴索损害。
3NCV的临床应用编辑NCV的测定用于各种原因的周围神经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够发现周围神经病的亚临床病灶,能区分是轴索损害还是髓鞘脱失;结合EMG可以鉴别前角细胞、神经根、周围神经及肌源性损害等。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编辑词条目录1操作名称2适应症3禁忌证4准备5方法及内容1.方法2.测定的参数3.判定标准4.操作5.参考值6注意事项1操作名称编辑感觉神经传导速度2适应症编辑判定各种原因所致周围神经损害与单纯侵犯脊髓前角细胞疾病相鉴别。
肌电图神经传导操作流程与规范
![肌电图神经传导操作流程与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c84418b8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81.png)
肌电图神经传导操作流程与规范
肌电图神经传导操作流程:
1、插入电极:检查前,将电极插入肌肉,通过放大系统将肌肉在静息和收缩状态的生物电流放大,再由阴极射线示波器显示出来。
2、观察针极插入时电活动:观察放松时的情况,而后令受检者使肌肉轻度收缩和用力收缩,观察运动单位电位的改变,包括时限、波幅以及数目的多少。
在观察肌电图形改变的同时,监听伴随的声音的改变,一般每块肌肉测20个点,以取得运动单位电位波幅和时限的平均值。
3、运动传导速度测定:一般用电方波在神经干的远近两端进行超强刺激,在所支配的肌肉上分别记录这两次刺激所产生的反应,测定两点上的潜伏期(从开始刺激到开始产生反应之间所需的时间)、两个刺激点之间的距离,以及远端刺激点到记录点的距离,计算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4、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用顺行法及逆行法记录,前者较为常用(在神经的远端刺激,近端记录)。
可用感觉针极置于非常接近神经干的部位进行记录。
根据刺激点到记录点的距离和记录点神经电位潜伏期,可计算传导速度。
肌电图神经传导操作规范:
在进行肌电图检查前不宜空腹,做好全身皮肤清洁工作,穿宽松的衣服,并且排空膀胱,放松心情,切勿佩戴首饰。
同时,检查过程中,应关闭手机等通讯设备,以免电波干扰。
协助患者采取适宜的体位,另外,装有心脏起搏器者不能进行肌电图检查。
神经传导和反射检查
![神经传导和反射检查](https://img.taocdn.com/s3/m/927d6feb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d5.png)
神经传导和反射检查【目的】研究周围神经感觉或运动兴奋的传导功能及反射弧的传入出通道,以检查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终级功能及脊髓反射功能,达到诊断疾病、评定神经肌肉功能的目的。
【方法】(一)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测定:1、测定仪器用附有刺激器的标准肌电图仪。
2、刺激电极为一对直径1cm两电极相距2cm的圆形电极,另有地极、辅极。
3、将二对刺激电极分别固定于运动神经干之二处,相隔一定距离,阴极朝向记录电极。
记录电极用同心圆针电极或皮肤电极,固定在该神经支配肌肉的肌腹上。
地极固定在刺激电极和记录电极之间,辅极放在记录电极远端。
4、用时限0.01~0.5ms的矩形脉冲电流进行刺激,频率1~15次/s,电压200V,电流强度用引起肌肉的最大收缩量的130%量,一般在30mA以下。
5、在肌腹上记录到的神经受刺激后诱发的肌电活动称M波,为正常运动神经元动作电位。
6、末端潜伏期,为开始刺激神经干远端刺激点到M波负相起始之时间。
远端刺激点到记录点距离定为8cm。
7、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计算。
MCV(m/s)= 两对刺激电极间距离(m)两刺激点潜伏期差(s)8、常用MCV测定方法及正常值:(1)正中神经为MCV测定及正常值:体位:仰卧位,肩关节外展10°,肘关节伸直。
电极:记录电极置拇短展肌。
辅极置拇指指腹。
地极置手掌尺侧。
刺激电极的一组放在距记录电极8cm、前臂掌长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另一组放肘下5cm、肘窝动脉搏动之内侧,或肘上10cm,或锁骨中点上2cm之Erb`s点。
正常值:末端伏期3.7ms。
MCV在肘下5cm至腕为55m/s,肘上10cm至腕为58m/s,Erb`s点至肘上为62m/s。
(2)尺神经MCV测定及正常值:体位:仰卧位,肩外展45°,肘关节屈曲70°。
电极:记录电极置外展小指肌。
辅极置小指指腹。
地极置手掌桡侧。
刺激电极一组离记录电极8cm之尺神经干处,另一组在肘关节下7.5cm或肘后、肘上10cm、Erb`s点。
神经传导检查的注意事项
![神经传导检查的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89b7c642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66.png)
神经传导检查的注意事项神经传导检查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评估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
正确进行神经传导检查对于诊断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在进行神经传导检查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在进行神经传导检查前,应向患者充分解释检查的目的和过程,并取得患者的同意。
同时,应询问患者是否有对电流或触摸敏感的疾病、心脏起搏器或其他植入物,以及是否怀孕,以便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在进行神经传导检查时,要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行。
应检查仪器的电极和导线是否完好,电流输出是否稳定,以及仪器是否与电源正确连接。
还应注意检查仪器的灵敏度和校准情况,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在操作过程中,要确保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应选择适当的检查位置和体位,使患者感到舒适,并确保患者的肌肉处于松弛状态。
在进行电刺激时,应注意电流强度的选择,避免过度刺激或不足刺激患者。
在进行接收神经传导信号的检查时,应确保电极与患者的皮肤充分接触,避免信号干扰。
在进行神经传导检查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刺激参数和检测方法,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不同的神经传导检查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神经病变类型,因此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其次,在进行检查时要注意避免干扰因素的影响,如电磁波、肌肉活动、体温等。
还要注意避免与其他电气设备同时使用,以免干扰信号的传输和接收。
最后,在进行神经传导检查时,要准确记录和分析测试结果,并结合临床症状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正确进行神经传导检查需要注意多个方面的问题,包括向患者解释检查目的和过程、确保仪器正常运行、保证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选择合适的刺激参数和检测方法、避免干扰因素的影响以及准确记录和分析测试结果。
只有在严格遵守这些注意事项的情况下,才能获得可靠准确的神经传导检查结果,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什么是神经传导速度测定?
![什么是神经传导速度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8e68b31d02020740be1e9b62.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什么是神经传导速度测定?
导语:神经传导速度,多高大上的词啊,他与什么有关呢?又有什么作用呢?是反映的快慢吗?相信初次看到这个词的人都会有和小编一样的疑问。
所以今
神经传导速度,多高大上的词啊,他与什么有关呢?又有什么作用呢?是反映的快慢吗?相信初次看到这个词的人都会有和小编一样的疑问。
所以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神经传导速度。
神经传导速度是用于评定周围神经传导功能的一项诊断技术,通常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
关于其测定呢,同诱发电位一样,利用一定强度和形态的脉冲电流刺激检查种经干的近端和远端靠近皮肤的两点,同时分别在远端末梢相应肌肉记录诱发电位,然后根据刺激点与记录电极间的距离,发生肌收缩反应与脉冲刺激后间隔的时间(潜伏期)来推算该段距离内神经的传导速度的方法叫神经传导速度测定。
远近两点潜伏期的差称传导时间。
根据使用的不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分为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前者临床运用广泛,后者敏感性更高.正常情况下,各主要神经平均传导速度不完全相同。
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主要用于判断周围神经病变是否存在及其发生部位。
脊髓前角细胞病变及肌源性疾病时传导速度正常。
神经外伤、受压和再生过程中传导速度减慢。
神经完全断裂,必须在一周后才可测出阳性结果,这是因为3-5天内轴突尚未变性,仍具有兴奋性,传导性尚未消失。
测定同一神经不同点之间的神经传导速度,有改变的部位,提示为损害部位.通常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较正常低5 m/s为轻度延迟,低10-30m/s为中度延迟,速度低30m/s为严重延迟。
神经电生理检查技术—神经传导(康复评定技术课件)
![神经电生理检查技术—神经传导(康复评定技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171db2b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05.png)
肆、F波及测定
A F波环路 B 正常人正中神经F波。 第1个箭头代表F波最短潜伏时; 第2个箭头代表F波最长潜伏时; F波出现率为75%
伍、H反射及测定
一定
义
H反射是用电刺激胫神经,由Ia类感觉神 经传入,经过突触,再由腓神经运动纤维 传出,导致腓肠肌收缩,它是一个真正的 反射。
伍、H反射及测定
3.桡神经
4.腓总神经
5.胫神经
6.腓肠神经
贰、感觉神经传导
意义:研究的是后根神经节和其后周围神经的功能状态。 检查方法:刺激神经干一端,在另一端记录感觉神经电 位(SNAP),通常用环状电极来测定。
刺激与记录点间距离(mm)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m/s) =-----------------------------
第四节 神经传导
OBJECTIVE
学
掌握:常见神经传导检查
习
目
熟悉:感觉神经传导正常值
标
了解:神经传导检查意义
神经传导的测定
一
运动神经传导
二
感觉神经传导
壹、运动神经传导
意义:评估运动神经轴索、神经和肌肉接头以及肌肉的 功能状态,为针电极肌电图检查提供准确的信息。 检查方法:超强刺激神经干上远、近两点,在远端肌肉 上可以记录到诱发出的混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通过 对此动作电位波幅、潜伏时和时限分析,来判断运动神经 的传导功能。
一定
义
F波是神经干在超强刺激下,在肌肉动作电 位M波后出现的一个小的动作电位,它是 经过运动纤维近端的传导又由前角细胞兴 奋后返回的电位。
肆、F波及测定
二 临床应用
①测定F波的潜伏时间及传导速度可了解该 神经近髓段神经传导状况,对于神经根或 神经丛病变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②观察F波的波幅及出现率,可以了解神经 元池的兴奋性,用于评估痉挛程度。
神经传导检查法
![神经传导检查法](https://img.taocdn.com/s3/m/fd5313f9f90f76c661371a95.png)
刺激 : 刺 激腕 部 正 中神 经 和尺 神 经。保 分别 持 它们 与活动 电极 间的距 离相等 ( 大约 lc 。 d m) 测量 : 量 并 比较 这 两 个 S A s的潜 伏 期 测 NP (T : C S 潜伏期差 /0 5 sc 。 > .m e ) 2 尺神经 、
轮匝肌 。
方法 2 一 ຫໍສະໝຸດ 活动 电极 : 盘状 电极安置在斜方肌上部中点。 参考 电极 : 电极 安置在肩部。 盘状
参考 电极 : 盘状 电极 安置 在 沿活 动电极 向中 央靠 近 3m处或鼻旁 。 e
地 电极 : 置于刺 激电极 与活动 电极之 间。
刺激 : 甲状软 骨上缘 水平 , 胸锁乳突肌后缘 。
一
、
头与躯干
方法 1 一
活动 电级 : 状 电极 安 置 在斜 方 肌 上 部 ,, 盘 c
1 面神经 , C : 、 M S 棘突旁 5 r处 。 e a
参考 电极 : 盘状 电极安置在颈椎棘突上 。
一
病人的姿势 : 卧。 仰
活动 电极 : 盘状 电级 安置在 嘴 角稍上 方 的 口
※ 本研究常用于评估重症肌无 力症 ( MG) 进 展病例 的神经功 能。
二、 上 1正 中神经 、
( ) S: 1 MC
刺激电极 : 面神经所通过 的耳垂前腮腺 区。 ※ 应 对 比左 右 两侧刺 激 所得 波形 的潜 伏期
和波幅。 2膈 神经 , C : 、 M S 病人的姿势 : 坐位 。
C S S S 环指 法 : T ( C )一
环指法是 检 出 C S的另一灵 敏方法 。将一对 T
神经传导正常值
![神经传导正常值](https://img.taocdn.com/s3/m/4fa1f3baa300a6c30d229f75.png)
1•瞬目反射正常值:R1反应同侧R2 对狈寸R2' 参数X± S +3s x ± S + ■3s X ± S +3s潜伏期(mS)10.0 ± 0.611.829.3 ± 1.7 34.4 29.2 ± 1.8 34.6侧间差(mS)0.5 ± 0.5 2.0.9 ±0.93.6 1.0 ± 1.04.0波幅绝对值(卩V) 249 ± 167 327 ±114263 ±96波幅比率 1.1 ± 0.5 2.4 1.1 ±0.42.2 1.0 ± 0.3 1.9 成年人瞬目反射潜伏期及左右侧差异:潜伏期(mS)侧间差(ms)参数x ± S+3S X ± s +3sR1 10.45 ±0.84 13 0.31 ± 0.3 1.2R2 30.5 ± 3.4 41 1.00 ± 1.2 5R2' 30.5 ± 4.4 44 1.60 ± 1.7 73.面神经运动:刺激-记录:耳前-额肌、口轮匝肌、眼轮匝肌(年龄:15 -70岁)距离(cm)潜伏期(mS 平均N7.5 3.3-1.8 2.5 28.5 3.6-2.0 2.8 79.5 3.8-2.2 3.0 1510.5 4.0-2.4 3.2 2811.5 4.3-2.7 3.5 2612.5 4.5-2.9 3.7 3813.5 4.7-3.1 3.9 2714.5 4.9-3.3 4.1 2615.5 5.2-3.6 4.4 1816.5 5.4-3.8 4.6 1417.5 5.6-4.0 4.84刺激部位波幅平均N 耳前一额肌0.5-7 2.2 55耳前一口轮匝肌 1.0-10 3.562耳前一眼轮匝肌 1.0-219.0 59 面神经检查正常值上肢神经检查正常值一、正中神经1.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①指IAGE指IT腕SCV幅(uV)腕T肘SCV传导速度(m/s)波传导速度(m/s 波幅(uV)平均-20% 平均低限平均-20%平均低限15-24 59.648.469.924.765.752.614.6i 4.925-34 58.446.769.121.0 65.052.0 12.7r 4.235-44 56.445.249.917.7 64.251.4 11.C)3.745-54 54.343.442.215.0 63.450.7 9.5C)3.255-64 52.341.835.712.7 62.750.2 8.2)2.765-74 50.240.230.210.7 61.949.5 7.1)2.475-84 48.238.625.59.10 61.148.9 6.22.1②指川指川T腕SCV 腕T肘SCVAGE传导速度(m/s)波幅(uV)传导速度(m/s 波幅(uV)平均-20% 平均低限平均-20%平均低限15-24 61.949.534.11.369.355.410.55.425-34 60.748.628.69.5 67.754.2 9.24.735-44 59.447.523.67.8 66.253.0 8.0 4.145-54 58.146.519.56.5 64.651.7 7.0 3.655-64 56.845.416.5.3 62.950.3 6.1 3.265-74 55.544.413.54.5 61.349.0 5.3 2.775-84 54.243.410.93.7 59.747.8 4.6 2.42.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 V末梢ML 肘T腕MCVAGE 潜伏期(mS 波幅(uV)传导速度(m/s 波幅(uV)平均-20% 平均低限平均-20%平均低限15-24 3.0 3.7 22 9 65 56 18 8 25-34 3.1 3.8 20 9 64 55735-44 3.2 3.9 19 8 63 54745-54 3.3 4.0 17 7 62 52 655-64 3.4 4.1 16 7 61 51 665-74 3.5 4.2 15 6 60 50 575-84 3.6 4.3 14 6 59 50 5二、尺神经1.尺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①指v 指—腕SCV 腕T肘下SCV AGE 传导速度(m/s)波幅(uV)传导速度(m/s)波幅(uV)平均-20% 平均低限平均-20% 平均低限15-24 59.2 47.4 19.6 7.20 70.8 56.6 13.66.625-34 58.2 46.6 19.4 7.10 69.9 55.9 12.66.135-44 57.2 45.8 19.27.10 69.0 55.2 11.7 5.745-54 56.2 45.0 19.0 7.00 68.0 54.4 10.85.355-64 55.2 44.2 18.8 6.90 67.1 53.7 10.4.965-74 54.3 43.4 18.66.80 66.1 52.9 9.34.575-84 53.6 42.9 18.46.80 65.2 52.2 8.64.2②指V肘下T肘上指—腕SCVAGE ______ 传导速度(m/s)波幅(uV)平均-20% 平均低限15-24 60.1 48.1 9.1 3.325-34 59.4 47.5 8.6 3.135-44 58.7 47.0 8.2 3.45-54 58.1 46.5 7.8 2.855-64 57.4 45.9 7.4 2.765-74 56.7 45.4 7.1 2.675-84 56.0 44.8 6.7 2.42.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①记录点:小指展肌刺激点:腕距离:5 〜9cm( 7.0末± 0.8 )梢ML刺激点:肘下距离:23〜36cm(30±3.0 )肘下T腕MCVAGE 潜伏期(ms)波幅(uV)传导速度(m/s)波幅(uV)平均+20% 平均低限平均-20% 平均低限15-242.42.9 19 8 655817 825-34 2.4 3.0 19 8 65 5816 735-44 2.5 3.1 18 8 64 5714 745-54 2.6 3.1 187 64 5713 655-64 2.6 3.2 17 7 61 53 12 665-74 2.7 3.2 17 7 58 511 575-822.73.3 17 7 554710 5③记录:小指展肌刺激点:肘上刺激点:腋距离:14〜27cm (30 ± 2.5 )肘上T肘下MCV 腋T肘上MCVAGE 潜伏期(ms)波幅(uV)传导速度(m/s)波幅(uV)平均-20% 平均低限平均-20%平均低限15-2461 50 67 6117825-34 60 50 67 61 16 835-44 58 50 67 6115 745-54 57 50 67 6114 755-64 54 43 67 6113 665-74 49 43 67 5812 6 75-82 61 52、桡神经1.桡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平均-20% 平均低限平均-20%平均低限15-24 69.455.561.121.574.1 59.3 14.7 3.125-34 68.554.852.4 18.572.0 57.6 13.52.835-44 67.654.144.9 15.869.9 55.9 12.4 2.645-54 66.753.438.5 13.667.8 54.2 11.4 2.455-64 65.752.633.0 11.665.7 52.6 10.52.265-74 64.851.828.2 10.63.7 51.0 9.62.075-84 63.951.124.28.561.6 49.38.81.92.桡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①记录点:伸指总肌刺激点:肘距离:7 〜15cm (11.0 ± 1.5 )刺激点:腋距离:11〜22cm (18± 2.4 )末梢ML 肘下T腕MCVAGE 潜伏期(ms)波幅(uV)传导速度(m/s 波幅(uV)平均+20% 平均低限平均-20% 平均低限15-24 3.0 3.5 68 5825-34 3.0 3.5 67 5835-44 3.0 3.6 14 7 67513645-54 3.1 3.6 66 57 55-64 3.1 3.6 66 56②记录点:肱桡肌刺激点:肘距离:6〜12cm ( 9.0 ± 1.2 )刺激点:腋T肘距离:12〜22cm (17±2.7 )末梢ML 腋T肘MCVAGE 潜伏期(ms)波幅(uV传导速度(m/s)波幅(uV)平均-20% 平均低限平均-20% 平均低限15-24 685825-34 685835-44 2.6 3.1 15 7 675137传导速度(m/s)传导速度(m/s)AGE6745-5457波幅(uV)波幅(uV)55-64 67 57。
肌电图原理、神经传导速度测定以及各个检查项目报告
![肌电图原理、神经传导速度测定以及各个检查项目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9448c94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da.png)
肌电图原理、神经传导速度测定以及各个检查项目报告简要介绍肌电图原理以及各个检查项目的含义,包括神经传导速度测定、针极肌电图、重复频率电刺激、F 波、H 反射及瞬目反射等,同时结合实际病例展现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特异性肌电图表现。
肌电图意义首先要明确肌电图的意义,肌电图主要用于协助神经源性及肌源性疾病的定位以及定性诊断。
对于神经源性疾病,我们可以通过进一步明确受损部位(神经肌肉接头、单根神经、神经根、神经丛、神经干及脊髓前角等)。
还可以通过明确受累的神经类型(感觉或运动),受累纤维部位(轴索或髓鞘)协助进一步明确定性诊断。
神经传导速度测定主要为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测定以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测定。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测定通过对神经干上的远、近两点进行记录,检测该神经所支配的远端肌肉上记录到的发出的混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通过对于波幅、潜伏期及时程的分析,来判断运动神经的传导功能。
与之类似,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测定通过刺激一段感觉神经,在另一端记录这种形式产生的感觉神经电位(SNAP)。
临床应用可以帮助对于神经病变的类型及范围进行初步了解。
1)协助判定病变范围。
由于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的刺激电极及记录电极均位于同一根神经分布区域,因此,神经根以上疾病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多基本正常(比如前角细胞病变,代表疾病是运动神经元病)。
同时由于感觉神经并不参与运动单位,因此神经肌肉接头病变及肌肉本身病变也不会出现感觉神经电位受累。
协助判定病变类型。
通过对于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的判定,可以分为①以轴索损害为主的疾病:主要表现为波幅减低、传导速度可轻度减慢、潜伏期可轻度延长,多见于中毒、代谢及遗传因素;②以髓鞘损害为主的疾病:主要表现为传导速度减慢、潜伏期明显延长、传导阻滞和波形离散、波幅可轻度减低,多见于压迫及嵌压性疾病,也可以见于腓骨肌萎缩症及吉兰巴雷综合症等。
结果解读神经传导异常,纵坐标为波幅,横坐标为时间。
临床建议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是肌电图的基础,可以协助判断定位及定性。
神经传导速度检查的临床意义总结
![神经传导速度检查的临床意义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12d33b6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cd.png)
神经传导速度检查的临床意义总结引言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神经生理学测试方法,可以评估核心和周围神经系统功能的异常。
本文将讨论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在临床上的意义,包括其用途、优点和局限性。
一、神经传导速度检查简介1. 神经传导速度概念神经传导速度是指感觉或运动信号在神经纤维中传播的速率。
它通常通过测量刺激到达感觉器官或肌肉后进行反应所需的时间来计算。
2. 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方法常见的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方法包括神经电图(electromyography, EMG)、脑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s, EP)和多点平均波形分析等。
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在临床上的应用1. 确定周围或中枢神经系统异常通过测量不同部位或不同面积覆盖的区域,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是否存在详细位置和范围内的损伤。
2. 诊断周围神经病变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可用于诊断周围神经损伤或炎症等疾病,如腕隧道综合征、坐骨神经损伤和多发性肌肉萎缩。
3. 评估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通过测量脑诱发电位,可以评估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
例如,用于帕金森氏病、癫痫和脑血管意外等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诊断及监测。
4. 判断感觉异常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可以帮助确定感觉异常的原因。
通过测量不同感觉纤维(如Aδ纤维和C纤维)的传导速度,可以区分感觉神经传导异常是否与末梢或中枢感觉通路相关。
三、神经传导速度检查的优点1. 非侵入性与其他影像学诊断方法相比,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无需刺穿皮肤或注射造影剂,对患者无创伤且安全。
2. 可重复性高由于该测试采用电生理学原理进行,因此测试结果具有较高的重复性和准确性。
多次测试可以提供更可靠的结果,以便跟踪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
3. 提供定量评估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提供的是定量数据,可以客观地评估神经传导功能的异常程度,并与正常值进行比较。
四、神经传导速度检查的局限性1. 睡眠需要合作部分检查需要患者保持清醒状态,尤其是脑诱发电位测试。
这对于婴儿和智力受损患者可能会有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内容 1 运动神经检测 2 感觉神经检测 3 F波的测定 4 重复神经刺激(RNS)
但归纳起来包括三个步骤: 1将休息状态下记录的CMAP波幅与活动后的 进行比较: 2低频刺激时,将第一个波与头五个波中的最 低者进行比较; 3高频刺激时,将第一个波与最低或最高的波 进行比较。 正常值计算:确定波幅递减是计算第4或第5 波较第1波波幅下降的百分比;波幅递增是计 算最高波幅比第1波波幅上升的百分比;正常 人低频波幅递减在10~15%以内,高频刺激波 幅递减在30%以下,波幅递增在50%以下。
F波参数
1 潜伏期:是指从刺激伪迹到所诱发F反应的起 始。正常差异可到数毫秒,通常连续记录10次 以上,取其平均值。 2 中枢潜伏期:是指从刺激点到达和离开脊髓 的传导时间,计算公式:(F-M-1)/2 3F波传导速度: 表面距离(D)/中枢潜伏期 表面距离(D)测量 上肢:从刺激点经腋部和锁骨中点到第7棘突; 下肢:从刺激点经膝和大转子到胸12棘突。
4波幅amplitude 反映的是所测神经纤维的数量和同步兴奋的程度。 5波型shape和时限duration 也可反映所测神经纤维的数量和同步兴奋的程度。 同步化兴奋的程度越低,波幅越小,时限越宽, 波形也变得越扭曲这就是所谓的波形离散。 6面积area CAMP负相的面积与去极化肌纤维的数量成正比, 但也取决于肌肉与记录电极之间的距离。 7衰减decay 8离散度dispersion
4波幅和出现率:评价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指标。 5 F波比率: (F-M-1)/2M 可更直接地评价近端与远端节段的传导特征, 临床应用F波比率的前提是远近端的长度相同。
临床应用价值 用来判断周围神经病变时近端神经的情况,常 用于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HMSN),GBS,糖 尿病或尿毒症性神经病等。
轴突变性 轴突性神经病波幅通常减低至正常平均 值的40~50%以下。如果波幅仍在正常值的 50%以上,而传导速度减慢至正常低限的 80~90%以下时,提示存在脱髓鞘。如果波 幅在正常值的50%以下,而传导速度减慢 至正常低限的70~80%以下时,并不提示存 在脱髓鞘。无论波幅如何变化,只要传导 速度降至正常平均值的60%以下,提示为 周围神经病变。
感觉传导 运动传导的异常类型同样适用于感觉, 脱髓鞘可导致传导速度明显减慢,而远侧 刺激时SNAP波幅的下降则意味着轴突断伤, 仅仅当病变位于感觉神经节远段时,感觉 纤维才发生变性,通常将SNAP是否存在作 为鉴别病变和脱髓鞘病变。 帮助定性,例如,神经传导的减慢呈弥漫 性,各个神经之间传导的速度的差异非常小, 提示遗传性脱髓鞘形神经病;在获得性脱髓鞘 形神经病常常累计某些节段的神经,并且受累 的程度并不一致。 临床上可用于:弥漫性多发性神经病的诊断;
影响神经传导的物理学因素 1 温度 随温度的下降传导速度降低0.7~2.4m/s/℃, 时限增加0.07ms(皮肤温度在35~25之间变 化传导速度的下降几乎呈线性关系) 2 神经节段的长度
神经传导的异常模式
轴突损害----导致波幅的降低, 脱髓鞘 -----引起传导时间的延长。
周围神经病变运动传导检测的异常类型 1.CAMP波幅降低而潜伏期正常或轻度延长;病变 近端刺激所诱发的波幅降低,潜伏期基本正常, 最多见。病变早期:轴突断伤或者部分神经损伤 导致神经失用,可随访观察。 2.潜伏期延长而CAMP波幅相对正常;若排除神经 失用,可提示绝大多数神经纤维节段性脱髓鞘。 3.CAMP反应缺如。表明绝大多数神经纤维不能通 过病变部位传导,应鉴别神经失用或者是神经横 贯性断伤。
重复神经刺激技术(repetitive nerve stimulation,RNS) 一、生理学原理:是超强重复刺激神经干在
相应肌肉记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是检测神 经肌肉接头功能的重要手段。根据刺激频率 可分为低频RNS(<5Hz)和高频RNS(10~30Hz)。 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CMAP是肌纤维产生的动作电位的总和,根据 其波幅的大小,可粗略的估计所兴奋的肌纤 维数目。
RNS检测程序及正常参考值
1在肌肉放松状态下,给予单次刺激记录CMAP 2小指展肌活动30秒 3活动后立即给与单次刺激,以观察活动后的易化情况 4以2HZ的频率刺激,记录3秒的反应 5以3HZ的频率刺激,记录2秒的反应 6以5HZ的频率刺激,记录1秒的反应 7以10HZ的频率刺激,记录1秒的反应(强直刺激) 8强直刺激后立即以5HZ的频率刺激,记录1秒的反应, 以观察强直后强化 9强直刺激后休息4分钟,在以5HZ的频率给予刺激,并 记录1秒的反应,以观察强直后衰竭。
临床应用: 常用来研究神经肌肉传递障碍性疾病 1 突触后异常:MG。 2 突触前异常:LEMS;肉毒中毒。 3 即有突触前也有突触后异常,常见的是氨 基糖甙类抗生素引起的肌无力综合征。 低频波幅递减>15%、高频刺激波幅递减 >30%为异常,见于突触后膜病变MG,高频 刺激波幅递增>57%为可疑异常,>100%为异 常,见于Lambert-Eaton综合征。
影响神经传导的生物学因素 1 性别 多数研究认为性别无影响。 2 身高 每高出10厘米,传导速度减慢2~4米/秒。 诱发反应的波幅也与身高呈反比。 3 记录部位 远端节段的神经传导速度慢于近侧, 因为远端神经纤维逐渐变细。 4 年龄 是影响神经传导最重要的生物学因素。 正 常足月新生儿接近成人的一半,十几岁达成人的 水平,20岁后开始下降,60岁后明显。
运动神经检测方法
常用神经 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和腓总神经。 刺激电极置于神经干上,通常为超强刺激(易诱发 出最大M波的刺激强度,再增加10~30%的电量)。 记录电极通常用表面电极,病人疼痛轻,记录范围比 针电极大。电极应放在该神经支配的肌肉的运动终板 区,通常在肌腹的中点,这样可得到的M波。 参考电极置于肌腱上。 M波:刺激神经在刺激部位远端的肌肉记录反应,即 为CMAP。M波代表的是受刺激的运动轴突所支配的 肌纤维的活动。
感觉神经传导方法
顺向法和逆向法 逆向法操作起来比较方便,同时所获得 的SNAP波幅比顺向法高,但是逆向刺 激混合神经时,运动神经的动作电位和 M波会影响感觉神经的波型。通常习惯 上检测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时采用顺向法, 二其他大多数神经则采用逆向法。
诱发反应各参数的测定
1潜伏期latency 指从刺激起始到反应的某个部分之间的时间过程。 起始潜伏期,onset latency, 峰潜伏期peak latency, 末端运动潜伏期distal motor latency. 2传导时间conduction time 在两个不同部位刺激神经,则近段和远段之间的 潜伏期差就是传导时间 。 3传导速度conduction velocity 运动传导速度=距离/近端潜伏期-远端潜伏期 感觉传导速度=距离/起始潜伏期
某个局灶病变的确定;神经损伤的评价。
F波测定
生理学基础: 运动神经元的回返性兴奋/反射性兴奋。给予 神经超强刺激,兴奋运动神经的逆向冲动, 传入相应的脊髓前角细胞,经过中间神经元 或树突网,而直接或间接地兴奋其他前角细 胞,然后再经该运动神经传出,到达所支配 的肌肉,出现一个晚反应(late response),此 即为F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