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教学案表格
教学设计二:《小石潭记》
教学设计二:《小石潭记》
一、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掌握文言词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感受小石潭的美景。
3.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变化。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文言词汇的掌握,景物描写方法的学习。
2.难点: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赏析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展示一些美丽的山水图片,引出“山水之美”的话题,导入课文。
2.作者及作品介绍
介绍柳宗元的生平、文学成就及《小石潭记》的写作背景。
3.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出感情。
4.文言词汇学习
(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学习文言词汇。
(2)教师讲解重点词汇,如“坻”“嵁”“俶尔”等。
5.课文内容理解
(1)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小石潭的景色。
(2)小组讨论:作者是如何描写小石潭的?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描写方法,如移步换景、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等。
6.情感变化体会
(1)提问:作者在文中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从“心乐之”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变化。
7.拓展延伸
(1)让学生回忆自己曾经去过的美丽地方,用所学的描写方法进行描述。
(2)介绍其他古代文人描写山水的作品,如《醉翁亭记》等。
8.总结与作业
(1)总结课文内容和学习收获。
(2)布置作业:背诵课文,完成课后练习,写一篇描写自然景色的短文。
小石潭记表格第三课时
前郭县第一中学(语文)学科课时教案设计课题《小石潭记》课型练习课主备人授课人授课时间第 3 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背诵课文。
2.考核学生的词汇理解和运用,能结合具体的要求准确的选择语句并精准的分析阐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准确理解文言词汇,结合具体的要求准确的选择语句并精准的分析阐述。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要求准确的选择语句并精准的分析阐述。
教法学法练习、讨论、交流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个性化补充一、诵读课文二、字词句复习1、老师明确古文学习方2、作家作品简介(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柳)3、出示练习题,独立完成。
三、课文内容练习出示问题:1.第一段写景,用的是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的写法,有什么好处?2.作者从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到小潭,这样写有何好处?3.第二段生动而又传神地表现了游鱼怎样的情态?“似与游者相乐”展示怎样的境界?4.第二段描写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镜头?5.第二段中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6.你是怎样理解文中小溪的“明灭可见”的?7.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了“悄怆幽邃”,一乐一忧是否矛盾?为什么?8.作者写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9.联系背景谈一谈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为什么有“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感觉?10.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概括小石潭的独特之处,试分析作者为它作记的原因。
四、开放题型1.郦道元的《三峡》和本文都是描绘山水的优美文章,试比较一下两篇文章的异同。
2.有人说《小石潭记》“形似写景,实则写心”,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五、创新题型1.作者柳宗元以高超的手法,精细、准确而又生动地描绘出四幅令人惊叹的奇特画面都是什么?试作归纳。
2.你已学过不少描写景物的古代诗文,试着把其中描写山水的名句摘录下来。
答:(1)《三峡》中写山的句子:写水的句子:(2)《与朱元思书》中写山的句子: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小石潭记表格导学案
即在景色的描写中寄托情感,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自己的感情。这样可以避免直白的感情渲泻,显得委婉、含蓄。
【预习导学】
1、自由朗读课文,给加点字注音
簧竹()清冽()为坻()为嵁()
俶尔()翕忽()怡然()幽邃()
2、熟练而准确的朗读课文,注意准确把握下列句子的停顿。(用“|”画出停顿)
全石以为底皆若空游无所依
其岸势犬牙差互潭中鱼可百许头
3、翻译下列句子
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差披拂。
B、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C、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理清本文写作思路。本文是按顺序来写的,思路为:发现小潭——()————小潭源流————()
5、我的疑问:
【合作探究】
1、作者初见小石潭的感受是怎样的?你从原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后来作者感情发生了怎样变化?为什么
2、这篇文章选取了哪些景物来刻画小石潭的?你最喜欢这些景物里的哪一处?它的什么特点让你觉得特别美?请选择一处进行赏析。
3、探索尝试:小石潭如此之美,请你分析分析:柳宗元是如何把这小石潭写美的?
4、柳宗元虽“记之而去”,但那一汪小潭而今已成永州的著名旅游景观,一日,作为导游的你带队到此游览,你将如何向游客介绍呢?请结合课文的描写,展开想象,写一段导游词。
在永州期间,柳宗元共写了八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人称《永州八记》。这八篇游记各自成篇,但前后连贯,构成一个整体,展现出永州美丽的山光水色。《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原题是《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描述了一个清幽宁静的小石潭风景。
2.关于“记”: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因此,它可以写景状物如《核舟记》,也可以叙事如《桃花源记》,也可以将写景状物与议论抒情结合起来像《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4课改教案带表格教案
2、课文的语言特点。
五、拓展练习
活动设计:假如你就是一位录像师,请你把文章展现的景物重现画面、声光,把文字符号转化成可感知的视觉听觉形象。
活动要求:自行设计,不必拘泥于课文的描述,可以拓展,进行润色、加工。
小组活动:内部讨论。(教师巡回。)
成果展示:由小组发言人语言展示录制的设计和内容。
教师点拨:《小石潭记》是一幅画,浓郁的愁、清雅的景,融汇成一幅幽雅深邃的水彩画。有水、石、树、竹、鱼、蔓……很自然的景色,作者用很简洁的文笔就把丰富的景给写出,譬如,“蒙络摇缀”四个字,就写出了树蔓的自然生长态势,或茂盛、或自然,或静态,或动态,给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而且作者还融入了自己的情感,譬如“如鸣佩环”,那种由水声带来的快乐也跃然纸上。文中这种例子实在很多。
(2)抓特点,用比喻。写潭的构造形态,紧紧抓住特点来写,先挑出“全石以为底”,从而照应了“水尤清冽”一语,然后用比喻“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石底卷出水面的形状,给读者的印象非常鲜明突出。
(3)正面描写。写岸上景物,则采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青”、“翠”写颜色,“蒙络摇缀”写形貌,“参差披拂”写动态,寥寥数语,写得宛如图画。
此环节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强化基础知识,即重点词句的翻译,学生教师通过提问进行反馈,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针对学生回答进行点评,并进行总
板书设计
小发现小石潭秀美移步换景
石潭水清侧面描写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三单元第10课《小石潭记》表格教案
赏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小组讨论:
面对如此美丽的景色,作者是什么样的感受呢?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学生活动:
学生文中寻找答案。汇报交流。
学生自由品析语言,全班汇报交流。(批注法:把自己喜欢的原因写在赏析的语言旁边)
4.点一个小段写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写法?
(2)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明确:清澄。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潭水。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水的清澄。这里虽然没有正面写水,可是通过对鱼儿、日光和影子这些具体东西的描绘,真正地写出了水清。就像画家在画风的时候,用树枝飘向一边表示风一样,是一种形象化的表现手法。这种写景的方法叫侧面描写。
三、导学施教
教师活动: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引导讨论下列问题:
(1)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
( 2)本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
发现小潭
篁竹—一水声——小潭——青树——翠蔓
隔——闻——伐——取——见(动词准确)
移步换景的写法
3.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
重难
点
教学重点
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品读,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小石潭记》课堂教学设计新部编版表
资源
︶的选择
知识点编号
学习目标
媒体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作用
使用方式
所得结论
占用时间
媒体来源
1、
2、
3、
4、
5、
6、
7、
新课学习
了解本文的作者
掌握理解生字词,积累优美词句。
整体感知课文
掌握文章的写景方法和写作层次
拓展延伸
课堂练习
白板
白板
白板
白板
白板
白板
白板
幻灯片、音乐
作者简介视频
本文的生字词的注音及注释,还有优美词句
项目
内容
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诵读,推敲、揣摩、品味小石潭的特点
2、仔细体会景物描写的特点,感悟作者贬谪后的孤凄悲凉
1、多形式阅读课文、体会感情
2、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在老师的引导下,小组讨论
教学难点
1、体会文章抓住景物的特征移步易景的写法
2、品味文章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1、多形式阅读,合理引导,小组讨论并总结
第二条“阅读”中的第12、第13点内容。
本节教学目标:
1、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通过阅读文章激发热爱自然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3、通过反复诵读,推敲、揣摩、品味小石潭的特点
学生特征
对于八年级同学来说,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能够正确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并从中引发自我的思考,深入理解课文,品味文本。
课文配音朗读
文章的写作结构图
文中词语优美、准确,写出小石潭的特点,仿写一段景物描写
精选习题
B、
I
A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 下册 第三单元 10 小石潭记 教案 (表格式)
重点字词:篁竹(huáng)清冽(liè)坻(chí)嵁(kān)佁然(yǐ)俶尔(chù)翕忽(xī)寂寥(liáo)悄怆(chuàng)幽邃(suì)
教师播放准备的配乐朗读录音,要求:听准字音,把握节奏。
课时计划
课题
10小石潭记
课时
1
班别
教
具
时间
教
学
目
标
1.积累文言词语,重点关注本文的词类活用现象。
2.理清游记线索,把握文章内容。
3.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词语与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点,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写的方法。
4.反复朗读课文,结合写作背景,体味文章中的情感变化。
8’
7’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6、检测目标
3、习题检测
4、总结本课
3、作业
1、大家已学过不少描写景物的古代诗文,试着把其中描写山水的名句摘录下来,并选一两则加以赏析。(可从内容、情感、写作手法等方面加以赏析)
2、我来练一练:-你曾经游历过那些地方,哪些景物曾触动过你的心弦?请运用自己学到过的写作方法,写一篇写景短文,要写出景物特点和自己的感受
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把握内容
1、请同学们翻译课文
2、给课文加上小标题,分清结构层次
3、用一个字形容小石潭
4、设身处地,谈感受
5、文章的写作顺序探究
动词作名词
如鸣珮环(珮环碰撞发出的声音)
意动用法
心乐之(以……为乐)
使动用法
组织学生翻译课文,要求:翻译句子时字字落实,语句流畅,注意重点词。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小石潭记教学计划表格(第二学时)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小石潭记教学计划表格(第
二学时)
家长朋友们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学习问题。
初中频道为大家提供了八年级上册语文小石潭记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笔下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摹的方法
2.学习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寓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教学时间预设:5分钟
⒈重要文言词的解释(师指名背)
⒉重点语句的翻译(师指名背)
⒊重点问题的理解(师指名答)。
《小石潭记》表格式教学设计2
课文。
(隔、闻、伐、取、见)
5、汇报交流学
(2)、这一段用了什么写法?(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
(3)、潭水有什么特点,是怎样写的?(清澈,侧面描写)
习结果,明确要
(4)、是怎样写鱼的,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不动、 点,做好笔记。
远逝,动静结合,喜悦之情)
(5)、第三段写小溪源流 ,依次抓住了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
同课异构活动教案
执教人:冯华强
课题
《小石潭记》
1. 知识能力:了解本文的作者;通过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学习 目标
2. 过程方法: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积累关键词句含 义并翻译全文。
3. 情感态度:通过诵读感受文中长短句交错运用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重点 难点
教法 选择
教学重难点: 重点:积累常见的文言虚词和实词,了解常见文言句式;翻译 课文。
2. 过程方法:通过比较阅读体会作者写景状物的准确传神。 3. 情感态度:学会欣赏山水景色之美,陶冶美好的情操。
重点 难点
教法 选择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写情的写法。 难点:理解作者坐小石潭上“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的
心理感受。
讨论法、讲解法、练习法
课型
新授
课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8、指导背诵方 法,引导、检查 背诵。 9、抽查中差生 的默写情况、点 评。
10、布置作业, 讲明要求。
板书设计
发 现小潭:隔-闻-伐-取-见- 移步换景
潭中景物 潭水: 清 澈 侧面描写 特写镜头
小
游鱼:不动、远逝 动静结合
石 潭 记
小溪源流溪身:曲折蜿蜒
岸势:参差不齐
《小石潭记》表格式教案
《小石潭记》表格式教案章节一:作者及作品背景1.1 介绍作者柳宗元: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字东野,号东篱,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
1.2 介绍作品《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描写了作者游玩小石潭的所见所感,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作者内心的忧伤。
章节二: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柳宗元及其作品背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2.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分析课文结构,理解文章主旨。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培养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章节三:教学重点、难点3.1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字词。
3.2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抒发的情感。
章节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4.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文章主旨。
4.4 课堂讲解:讲解重点字词,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
4.5 情感体验:让学生发挥想象,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4.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章节五:课后作业5.1 熟读课文,巩固对重点字词的记忆。
5.2 结合课文内容,总结作者抒发的情感。
5.3 思考: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评价6.1 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交流等情况,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指导。
6.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对重点字词掌握、课文内容理解和情感体验等方面进行评价。
6.3 学习效果评价:通过课堂提问、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的转变。
七、教学策略7.1 激发兴趣:通过引入作者和作品的背景故事,激发学生对《小石潭记》的兴趣。
7.2 引导发现: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发现课文结构和作者情感的线索。
小石潭记表格教案
1、从读一读,写一写找三个词写话。
2、熟读课文,预习有关知识点。
1分
教学
后记
领导检查
点拨:在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形”的写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景物,很象一部山水风光影片,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在第二段作者描写潭水、游鱼,采用了“定点特写”的写法,作者一共只用了四十个字,就活灵活现地描出了潭水中游鱼的美景。
(2)文中的“对比”和“烘托”
点拨:①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②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
点拨: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对景物描绘中结合着作者自身的遭遇,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闻水声,如鸣佩环”,但却无人赏识,四周被竹围抱,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触景伤情。作者离开国都长安来到荒僻的南方州郡,政治上受挫折,生活上不习惯。因此,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对照,有力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训练
1、教师根据学生的口语表达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
2、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1、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题目进行口语表达。
2、学生之间进行互评。
4分
导入
新课
在上节课,我们通过反复读文,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的内容,并初步了解了文意,今天我们重点来了解一下本文的写法以及文中表现得作者的思想感情。
1分
出示
目标
《小石潭记》表格式教案
《小石潭记》表格式教案章节一:课文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石潭记》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2.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自然景观描写,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介绍作者柳宗元及《小石潭记》的文学价值。
2. 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步骤:1. 简介作者柳宗元及其文学地位。
2. 介绍《小石潭记》的背景及文学价值。
3. 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章节二:字词解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2.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2. 文言文特殊句式。
教学步骤:1. 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2. 分析文言文特殊句式。
3. 练习翻译课文片段。
章节三:句子解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难点句子。
2.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中的难点句子。
2. 句子翻译及意义解释。
教学步骤:1. 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句子。
2. 练习翻译难点句子。
3. 讨论句子的意义解释。
章节四:文章分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的主题思想。
2. 课文的结构特点。
教学步骤:1. 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
2. 讲解课文的结构特点。
3.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
章节五:课堂练习教学目标:1. 巩固课文内容。
2.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的填空题。
2. 文言文写作练习。
教学步骤:1. 完成填空题,巩固课文内容。
2. 布置文言文写作练习。
3. 批改并反馈学生作业。
章节六:小组讨论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中的景观描写。
2. 小组讨论题目。
教学步骤:1. 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课文中的景观描写。
2. 小组讨论,分析景观描写中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3. 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章节七:课堂分享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分享意识。
《小石潭记》表格式教案(1课时)
课堂教学“121”模式教案课题10小石潭记课型新课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推敲、揣摩、细细品味文中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清之情。
方法与过程引导学生顺畅地诵读课文,掌握文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巩固学习,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教材分析重点通过推敲、揣摩、细细品味文中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清之情。
难点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教学方法教具快速阅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课件“121”中的第一个“1”授课内容师生活动一、导入新课“一切景语皆情语。
”透过作者幽美的景物描写,我们能发现他内心的隐秘世界吗?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柳宗元的这篇写景记游的散文《小石潭记》,品一品柳宗元在无情的山水间寄寓着怎样的情感。
(板书文题、作者)二、预习与交流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2.积累文言词汇学生借助注解完成“121”中的“2”三、合作探究1)重点实词水尤.清冽.;尤,格外;冽,凉。
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不平的岩石。
蒙络摇缀:覆盖着;缠绕着;飘动着;连结着。
可.百许头:大约。
(2)一词多义乐:心乐之(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似与游者相乐(逗乐)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朗读指导读准字音学生自读教师范读'四、文体链接“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五、重点句子翻译(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交流点拨: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交流点拨:阳光直照到水底,水底的石头上有鱼的影子,呆呆的,静止不动。
(3)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交流点拨:又忽然向远处游去,往来轻快敏捷。
(4)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交流点拨: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点拨明确“121”中的第二个“1”六、课堂小结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交流点拨: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小石潭记》表格式教案
《小石潭记》表格式教案章节一:课文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小石潭记》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2. 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培养阅读兴趣。
教学内容:1. 作者介绍: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
2. 课文背景:唐宪宗元和年间,柳宗元被贬至柳州任职,期间游览小石潭,写成此记。
3. 文学地位:《小石潭记》为唐代散文名篇,被誉为“山水游记”之祖。
教学步骤:1. 介绍作者柳宗元,引导学生了解其生平和文学成就。
2. 讲述课文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创作《小石潭记》的动机。
3. 分析《小石潭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章节二:课文朗读与解析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培养语感。
2. 分析课文结构,理解文章主题。
3. 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结构,提炼文章主题,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子。
3. 语言品味:欣赏文中优美的语句,体会作者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 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文章主题,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子。
3. 选取文中优美的语句进行品味,体会作者情感。
章节三:词语解析教学目标:1.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2.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学内容:1. 重点词语解析:列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解释和例句演示。
2. 词义辨析:区分近义词、易错词,提高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
教学步骤:1. 列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解释和例句演示。
2. 组织学生进行词义辨析,巩固所学知识。
章节四:课文翻译与讨论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2.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翻译:引导学生正确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2.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分享翻译心得,互相学习。
1. 引导学生翻译课文,注意语句通顺、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小石潭记》教学案表格
学科
教师
班级
审核
孙显梅
课题
《小石潭记》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体会、欣赏本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2、了解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3、探究文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学习
重难点
重点:理解作者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难点:探究文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课型
单一课
学法
指导
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整体把握文意,后自主译文并结合具体问题深入探究课文。
明确: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评价点拨
精讲互动
你已学过不少描写景物的古代诗文,试着把其中描写山水的名句摘录下来,并选择一两则加以赏析。
达标检测
巩固提升
1、本文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________的手法;第二段写潭水和游鱼,则变换为________的手法;第三段写潭水来源及岸势,多用________辞格,摹形状貌,形象逼真。
2、文中描写小石潭的________等景物,突出了小石潭________的特点,全文寓情于景,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________的情感。
教
学
流
程
教
学
流
程
预
习汇报
明确目标
请为下列加粗字注音:
如鸣佩( )环( ) 佁( )然不动 俶( )尔远逝
参( )差( )披拂 往来翕( )忽 斗( )折蛇行
悄( )怆( )幽邃 犬牙差( )互 寂寥( )无人
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10《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表格式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情感内涵、表象及变化。
2.了解作者的文学主张及成就。
教学重难点
从景物描写中品读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
师生活动
一、导入
提供关键词“荇”“月”“闲人”,抢答,猜出古诗文篇目名称——《记承天寺夜游》。明确苏轼的创作背景是被贬,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之一是“贬谪的悲凉”,引出相同背景的《小石潭记》,留下一个思考,柳宗元在文中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呢?
设计意图
一切景语皆情语,是作者心情变了,自然景物的凄清触发了作者心底的寒。
教学环节
(五)
师生活动
五、质疑:文末记录了同游者,这与《记承天寺夜游》中写到“张怀民”的部分所包含的情感有何异同?体现了两位作者怎样的情感差异?
设计意图
品味寂寥无人,思想的孤独,心里的孤独。
板书设计
发现小石潭
潭中景物
小石源流
潭边气氛
教学环节
(三)
师生活动
三、分析课文:
1.初读预习:强调筛选主要信息——贬官、苦闷。
思考:你从文中的哪些字词句上感受到了作者被贬谪后的‘'苦闷”?
明确:“斗折蛇行”“不可知”等物我交融的写法。
补充背景材料:永贞元年(805),革新失败,柳宗元初次被贬,未至,再贬。元和十年(815),三贬。四年后,病逝于任所。
2.再读预习:强调“流连”“胜境”等所暗示的“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
教师
班级
审核
孙显梅
课题
《小石潭记》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体会、欣赏本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2、了解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3、探究文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学习
重难点
重点:理解作者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难点:探究文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课型
单一课
学法
指导
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整体把握文意,后自主译文并结合具体问题深入探究课文。
答案:
1移步换景;定点特写;比喻
2.山石、潭水、树蔓、游鱼、溪流、岸势,清幽、明丽、深远,悲凉凄苦
板
书
设
计
小石潭记
柳宗元
发现小石潭:隔、闻、伐、取、见(移步换景)
谭中景物:潭水侧面描写
游鱼动静结合(特写镜头)
小潭源流:溪身曲折蜿蜒
岸势参差不齐(形象比喻)
谭中气氛:有神冷寂(寓情于景)
课
后
反
思
达标检测
巩固提升
1、本文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________的手法;第二段写潭水和游鱼,则变换为________的手法;第三段写潭水来源及岸势,多用________辞格,摹形状貌,形象逼真。
2、文中描写小石潭的________等景物,突出了小石潭________的特点,全文寓情于景,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________的情感。
教
学
流
程
教
学
流
程
预
习汇报
明确目标
请为下列加粗字注音:
如鸣佩( )环( ) 佁( )然不动 俶( )尔远逝
参( )差( )披拂 往来翕( )忽 斗( )折蛇行
悄( )怆( )幽邃 犬牙差( )互 寂寥( )无人
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个人复备
自主学习
解决问题
小组合作
交流展示
一、导语设计
指名学生背诵柳宗元的《江雪》。
师说:《江雪》描绘了一幅寂寥冷清的画面,一个孤寂落寞的灵魂,一个洁净绝美的世界。今天,让我们用欣赏的眼光,用善感的心灵走进小石潭,走近柳宗元。
二、课前预习检测:
三、新授课:
(一)初读课文,读出节奏
1、教师泛读,学生正音。
2、指导学生在音节的匀称配合中读出节奏。
3、指导学生在句子的长短交替中读出节奏。
明确: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评价点拨
精讲互动
你已学过不少描写景物的古代诗文,试着把其中描写山水的名句摘录下来,并选择一两则加以赏析。
4、指导学生在句子的整散相间中读出节奏。
(二)再读课文,理解文意
1、落实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翻译。
(1)结合注释,完成对相关词语的翻译。
(2)指导对一词多义的翻译。
(3)难句翻译。
2、读文章并翻译全文。
3、赏析文章的景物描写,体会文章写景的妙处。
(三)品读全文,探究意蕴
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