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教师导学案
《小石潭记》导学案
《小石潭记》导学案张晓芬【导学目的】1.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
2.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3.了解“如”、“若”、“似”的不同用法及“以”、“为”在文中的用法。
【导学重难点】体会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导学安排】一课时【导学步骤】一、导人交流查找的关于柳宗元及《小石潭记》的背景资料。
(课前已布置下去。
资料的搜集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意识,学生还要学会整理有价值的信息。
)二、放课文录音,请学生正音(文言文的学习离不开听、读,在此基础上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
)三、学生自由读课文(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教师可以就如何掌握停顿、重音、语调、语气等进行朗读指导,整体感知课文。
)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课文,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准备提问。
(弄清楚重要的实词或虚词,并用标记法做上记号。
这一环节可帮助学生学会探究,主动意识得到增强。
)四、分析课文1.课文写了小石潭哪些景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2.面对如此幽美的景色,作者的心情却是“悄怆幽邃”,请结合写作背景,说说你的理解。
(教师要顺势引导,加深学生的理解。
特别是提到小石潭周围的环境的时候更要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揣摩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3.选择课文中你最喜欢的一处景,设计一段导游词,可以发挥想象作形象的描述。
(抓住文中相关写景的句子,注意语言的生动和凝练。
)4.与柳宗元对话,以“柳宗元,我想对你说”为题,进行说话训练。
(此问题设计注重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5.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
6.写作技法的借鉴。
抓住任何一处谈谈体会。
学生可从这些方面人手:①“动”与“静”;②“对比”与“烘托”;③抓镜头的写法;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⑤修辞手法;⑥情景交融。
(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写景特点,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五、观察你所熟悉的某处景物,抓住景物的特征,写出自己的感受。
小石潭记导学案
《小石潭记》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柳宗元的基本介绍,结合写作背景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积累文言词语,了解文言知识3、品味文中词句,理解作品中作者的情感变化4、学习本文写景的方法二、作家作品知识链接作者简介:柳宗元,唐代着名文学家、哲学家。
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
因为他是河东人,世称柳河东。
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被贬,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唐宋八大家之一。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著有《柳河东集》。
著名的有《捕蛇者说》、《三戒》等。
这篇游记是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所写,选自《柳河东集》,原名《至小丘小石潭记》。
写作背景: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政治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当时永州地处荒僻贫瘠,人烟稀少,生活十分艰苦。
到永州后,朋友被杀,老母去世,自己不断受到保守势力的攻击、陷害、恐吓。
作者当时刚三十出头,正值施展才华之时,却一贬十年,后又被贬到更为偏远的柳州。
这让柳宗元悲愤、忧郁、痛苦。
凄苦是他的感情主调,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
他在永州发现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结合自己的经历和遭遇,记下了其中八处名胜,合称《永州八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gǔmǔ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创作中最富艺术独创性的一部分,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小石潭记》。
三、朗读并翻译课文熟练朗读课文,对照课下注释翻译课文,疏通文意,背诵课文。
注意:课下注释要准确无误的记牢。
多留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
四、品读探究1、读第一段,找出发现小石潭的系列动词,体会作者的情感。
2、读第四段,体会作者的情感。
文章第一段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是否矛盾,该如何理解?(温馨提示:参考上面的作者和背景的相关介绍)五、主题思想《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
《小石潭记》导学案
《小石潭记》导学案《小石潭记》是清代文学家袁枚的一篇随笔散文,通过对身边小石潭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和感悟。
本文讲述了作者在旅途中偶遇小石潭,而后在一些琐碎事物的启发下产生的感慨与思考。
读这篇文章,我们既能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也能从中体会到生活中细枝末节之间蕴藏的无限哲理。
一、作者简介袁枚,字伯坚,号东篱,江苏扬州人。
他是清代乾隆年间的一位文学家、散文家和诗人,以其洗炼俊逸的文风和独特的文学见解而闻名于世。
《小石潭记》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通过这篇文章,读者可以深刻领略其文学魅力。
二、文本赏析故事背景:在一次旅途中,作者偶遇了一个小石潭,潭水澄澈,石底如鎏金,令人赏心悦目。
描写手法:作者通过描绘潭水的澄澈、石底的明亮等细节,展现了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
同时,他还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描绘,突出了小石潭的孤独、宁静之美。
感悟启示:作者在欣赏小石潭的过程中,若有所思,感叹石底的金光并非器之光,而是物之性,认为生活中的琐碎细节往往蕴含着深刻哲理。
通过对小石潭的描写,作者展现了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引发人们的思考。
三、艺术鉴赏《小石潭记》以其简洁明快的文笔、深刻细腻的情感表达著称,描绘了一幅幽静清澈的自然画卷。
作者通过对小石潭的细致观察和内心感悟,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之美,引导读者从平凡的生活细节中汲取智慧,感受人与自然之间的无尽奥妙。
四、主题思想本文通过对小石潭的描写,旨在表现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感悟。
他以细密入微的笔触勾勒出小石潭的宁静之美,表达了对生活中琐碎事物的重视和珍惜。
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感悟,作者引导人们积极思考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而领悟生命的真谛,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意义。
五、延伸阅读《小石潭记》虽然篇幅不长,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启示。
读者可以通过细读、品味,深入体会作者对自然、生活的独特理解,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与智慧。
同时,还可以结合其他作品,深入探讨人与自然、人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拓展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升华。
关于小石潭记导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小石潭记》。
(2)理解《小石潭记》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分析并欣赏《小石潭记》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小石潭记》的内容和主旨。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体会《小石潭记》的语言美。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珍惜自然资源的观念。
(3)引导学生热爱文学,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小石潭记》。
2. 理解《小石潭记》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 分析《小石潭记》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小石潭记》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体会《小石潭记》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小石潭记》的文本和相关的辅导资料。
2. 学生准备《小石潭记》的文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及其文学地位。
(2)提问:《小石潭记》的作者是谁?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小石潭记》,理解文意。
(2)学生查找并学习文中的生僻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小石潭记》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分享学习心得,讨论《小石潭记》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小石潭记》中的生僻字词。
(2)教师分析《小石潭记》的意境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欣赏。
5.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小石潭记》,巩固学习内容。
(2)学生默写《小石潭记》中的精彩片段。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小石潭记》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7. 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小石潭记》。
(2)写一篇关于《小石潭记》的读后感。
8.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小石潭记导学案
小石潭记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学习重难点 (2)三、预习检测 (2)四、中心思想 (4)五、段落划分 (4)六、写作手法 (5)七、读文感知 (7)八、经典语句解读 (8)九、预习检测答案 (8)十、全文翻译 (11)一、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本文,我们要能够准确理解并背诵课文,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汇的含义及用法,了解作者柳宗元的生平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要深入体会文章按照空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摹的写作手法,提升我们的写景状物能力。
我们要能够体会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贬谪后孤凄悲凉的心境,培养热爱自然山水、欣赏自然美景的情趣。
通过学习《小石潭记》,我们不仅要掌握文言文的基础知识,还要学会欣赏和借鉴作者的写作手法,更要理解并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二、学习重难点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重点文言词汇和句式是学习的关键。
这些词汇和句式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文章内容,也是文言文学习的基础。
体会文章所描绘的自然景色之美及其所蕴含的情感是学习的难点。
柳宗元通过细腻的描绘,将小石潭的景致展现得栩栩如生,同时也寄托了自己深沉的情感。
理解作者贬谪后孤凄悲凉的心境也是学习的重点之一。
这需要我们结合作者的生平背景及创作环境,深入体会文章背后的情感内涵。
掌握文言知识、欣赏自然美景、理解作者情感是《小石潭记》学习的重难点。
三、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 《小石潭记》的作者是______,他是______(朝代)著名的______家、______家。
2. 文章描绘了小石潭的______、______、游鱼和______,写出了小石潭的______、______、______气氛。
3. 文章在描写景物时,既写出事物的静,又写出事物的动,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写静,“______”是写动。
二、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磬(磬:古代的一种乐器)B.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俶尔:忽然)C.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斗折:像北斗星那样曲折)D.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第一段作者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来写游小石潭的过程,描写了小石潭石奇水清、游鱼活泼、幽静深远的景色。
关于小石潭记导学教案
关于《小石潭记》导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小石潭记》全文;(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3)了解作者柳宗元及其文学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小石潭记》;(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2)学会关爱自然,珍惜自然资源;(3)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小石潭记》;(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3)掌握作者柳宗元的文学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句式结构;(2)文中意境的感悟和情感的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柳宗元及其文学地位;(2)引导学生关注《小石潭记》的文学价值。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小石潭记》,感知文本;(2)要求学生划记生字词,查找资料,了解词义;(3)分组讨论,解决生字词和句式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朗读,体会文本意境;(2)组织小组讨论,深入解读文本;(3)分享讨论成果,总结文本主题。
4. 课堂讲解:(1)讲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句式结构;(2)分析文本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3)阐述作者的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
5. 练习巩固:(1)要求学生课后朗读和背诵《小石潭记》;(2)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合作意识等;2. 作业完成: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朗读、背诵和练习;3. 知识掌握:评估学生对《小石潭记》的理解程度,包括文本内容、词语解释、句式结构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小石潭记》原文;2. 参考资料:关于柳宗元的生平介绍、文学评论等;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白板等。
第10课小石潭记(导学案)八年级语文下册备课(部编版)
第10课《小石潭记》导学案【学习目标】1.结合注释通读全文,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积累文言词语,把握游记的内容和特点。
3.结合写作背景,理解作品中的情感变化,感受作者的情怀。
【重点难点】1.结合注释通读全文,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积累文言词语,把握游记的内容和特点。
3.结合写作背景,理解作品中的情感变化,感受作者的情怀。
【学习过程】一、预习案查阅工具书,阅读《小石潭记》,完成下列任务。
(一)了解作者柳宗元(773—819),字,河东人,世称“”,唐代文学家,“”之一。
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二人并称“韩柳”。
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又迁柳州刺史,故亦称“”。
(二)了解背景在被贬永州期间,政治失意的柳宗元心情落寞,常常不避幽远、探山访水,以排解心中淤积的苦闷,并作文以记之,写下了备受后人推崇的“”。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的第四篇,原题是《》。
(三)自由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停连。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ɡ)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è)。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
青树/翠蔓(màn),蒙络/摇缀,参差(cēn cī)/披拂(pī fú)。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chè),影/布/石上。
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jì 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怆(qiǎo chuànɡ)/幽邃(suì)。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教案小石潭记教学教案精选5篇
小石潭记教案小石潭记教学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本页是小编sky帮大伙儿收集整理的5篇小石潭记教案的相关范文,欢迎借鉴,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石潭记》教案篇一一、导入新课唐代有名作家柳宗元,想必大家并不陌生,上学期我们学过他的《黔之驴》,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小石潭记》。
二、明确目标:1、疏通文意,落实字词,整体感知文章内容2、理清文章结构三、齐读课文四、教学目标完成1、讨论下列问题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隔着茂密的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也欢快起来。
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一整块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底石头,成为不同底形状。
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潭中底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找到水底,鱼的影子散在水底,静止不动;忽然向远处游走了,往来很快。
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中景物的?——潭的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没有人家,使得心神凄凉,寒气透骨,感到悲哀深沉。
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清楚,请说说本文的写作思路。
——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2、熟读课文五、布置作业1、熟读并背诵课文2、翻译全文课后反思:教学设计的。
策划:以“石”为线,串起对课文的阅读理解。
教案实施:教师:文中哪些句子写了“石”?请说明理由。
学生甲:“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影布石上”这些句子写了“石”。
学生乙:甲同学讲的是明写“石”的句子。
我觉得“其岸势犬牙差互”这句是暗写“石”。
句子中的“犬牙差互”不仅摹出了两岸的形,而且描绘出了两岸的神。
学生丙:“闻水声,如鸣佩环”也写了石。
如果“潭”不是“石潭”,它能发出这么悦耳的声音吗?凉刺骨的意思。
师:文中描绘的景物无不浸透着“石”的气息。
“全石以底”、“卷石底以出”说明这个“潭”的确是个“石潭”。
《小石潭记》导学案设计
《小石潭记》导学案设计《小石潭记》导学案设计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还记得这样一首诗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是谁创作的?(学生答:柳宗元)谁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地描绘这首诗表现的意境?(学生答,教师补充)这首诗很美,寥寥数语就勾勒出整个世界在大雪覆盖下,万籁俱寂,天地合一,唯有孤独的人雪中独自垂钓的情景。
给人以孤寂的感觉。
柳宗元写诗能点滴笔墨勾勒宏观世界,他的文章又如何呢?下面我们来欣赏他的《小石潭记》。
二、朗读课文我们来朗读这篇文章,哪位同学先尝试朗读本课?一同学朗读,大家点评他的朗读,并指出朗读中存在的问题。
这一环节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正音、一是停顿。
……同学们齐读。
教师、学生轮流读。
反复朗读后,教师提问:谁能说一说,初读这篇文章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学生:快乐、忧伤……通过讨论我们发现作者的情感前后发生了变化,这是什么原因呢?那么我们先要了解作者,知道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才能更好地体会文章表现出来的情感。
三、介绍作者有谁查阅了作者的相关资料,可以和大家共享。
一同学介绍,其他同学补充。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
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
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
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
他在永州发现了许多风景秀美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通过大家的介绍我们知道了《小石潭记》的创作背景,也就能理解了为什么作者看到小石潭的之后会有先乐后忧的情感变化。
那么要想通过这篇文章走进柳宗元的内心世界,必须要熟读精读这篇文章。
谁能为大家译一遍这篇文章。
四、译课文此环节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在自己领悟基础上和小组同学合作疏通文意,教师对重点词语作点拨,以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关于小石潭记导学教案
关于《小石潭记》导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小石潭记》的相关段落。
(2)理解《小石潭记》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分析《小石潭记》的写作特色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小石潭记》的基本内容。
(2)通过合作学习,探讨《小石潭记》的深层含义。
(3)通过研究性学习,探究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和保护意识。
(3)培养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小石潭记》的相关段落。
(2)理解《小石潭记》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分析《小石潭记》的写作特色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理解《小石潭记》中所表达的作者思想感情。
(2)探究《小石潭记》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及其写作背景。
(2)学生齐读《小石潭记》的开头部分,感受文章的意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小石潭记》,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学生结合注释,解释文中遇到的生词和句式。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小石潭记》的深层含义。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分析。
4. 研究性学习:(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研究《小石潭记》的写作特色和表达技巧。
(2)各组汇报研究成果,师生共同探讨。
5.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小石潭记》过程中的感悟和体会。
(2)教师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汲取人生智慧,培养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和保护意识。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小石潭记》的相关段落。
2. 写一篇关于《小石潭记》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五、教学反思: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八年级小石潭记导学案
八年级小石潭记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熟练朗读并背诵全文,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2、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的写景顺序和特点。
3、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理解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和用法,如“坻”“嵁”“佁然”等。
(2)学习作者移步换景和定点特写相结合的写景方法,感受小石潭的清幽之美。
2、难点(1)理解作者在文中寄寓的复杂情感,体会其贬谪后的孤寂、凄凉。
(2)探究文章的主题思想,思考作者通过描写小石潭所传达的人生态度。
三、学习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韵律和节奏,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2、合作探究法:小组合作,共同探讨文中的疑难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境想象法:结合文中的描写,发挥想象,在脑海中构建小石潭的画面,增强对景色的感受。
四、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柳宗元(773 年—819 年),字子厚,河东(今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
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2、写作背景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 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
永州地处湖南和广东交界的地方,当时甚为荒僻,是个人烟稀少、令人可怕的地方。
在永州,柳宗元生活艰苦,心情抑郁。
但他寄情山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是其中的第四篇。
五、预习导航1、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篁竹()清冽()为坻()为屿()为嵁()佁然()俶尔()翕忽()犬牙差互()寂寥()悄怆()幽邃()2、结合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水尤清冽尤:_____ 冽:_____(2)潭中鱼可百许头可:_____ 许:_____(3)日光下澈澈:_____(4)佁然不动佁然:_____(5)俶尔远逝俶尔:_____(6)往来翕忽翕忽:_____(7)斗折蛇行斗:_____ 蛇:_____(8)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_____ 差互:_____(9)凄神寒骨凄:_____ 寒:_____(10)悄怆幽邃悄怆:_____ 邃:_____3、翻译下列句子。
《小石潭记》导学案
《小石潭记》导学案【学习目标】:1、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为背诵课文打下基础。
2、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
3、学习本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体会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4、体会小石潭记的优美景色,陶冶美好情操。
5、理解作者被贬失意的抑郁悲凉心情。
【学习过程】:一、资料链接:1、《小石潭记》选自,作者是,字,代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有唐代的和,宋代的、、(三苏),还有、、。
本文是柳宗元因参与政治改革而被贬到(何地)时,所写的《八记》中的第四篇优美的山水游记。
二、课前预习------我先知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篁.竹()参差..()差.互()佩.环()披拂.()寂寥.()清冽.()佁.然()悄.怆.()为坻.()俶.尔()幽邃.()为嵁.()翕忽()龚古()三、课堂自学------我能行(小组合作)运用增、删、调、换、留的方法直译或意译课文。
四、问题探究------我合作:1、小石潭记给你怎样的印象?用一个字来形容:2、试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小石潭某一景物的特点,用下面的形式回答:“这是一个(四字词语)的小石潭,我是从_句子看出来的。
3、本文写景按浏览的行踪,条理清楚,请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写了哪些景物?写景过程中作者的感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五、拓展延伸------我提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大屏幕上的图片,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至少用上一种修辞方法。
六、巩固练习------我掌握(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水尤.清冽()2、潭中鱼可.百许.头()()3、佁然不动()4、悄怆..幽邃()5、以其境过清.()(二)翻译下列句子:1、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3、斗折蛇行,明灭可见(三)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1、全石以为底()2、影布石上()七、布置作业: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记优美幽静,令人向往。
如果要把小石潭记开发成旅游景点,聘你为导游,你如何向游客介绍小石潭记?要求:既要保持小石潭记原有的特点,又要融进现代化的风格,结合原文改编成导游词,既要生动形象,又要简洁明快。
关于小石潭记导学教案
关于《小石潭记》导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小石潭记》的相关段落;(2)理解《小石潭记》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3)分析并欣赏《小石潭记》中的精彩语句和段落。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小石潭记》的文意;(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欣赏古文,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热爱自然、珍惜友情的品质;(3)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小石潭记》的相关段落;2. 理解《小石潭记》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3. 分析并欣赏《小石潭记》中的精彩语句和段落。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小石潭记》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2. 深入分析作者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3. 从不同角度分析和欣赏《小石潭记》。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石潭记》;2. 运用朗读、默写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3. 通过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小石潭记》的作者、背景及文学价值;2. 学生自主学习,解决生僻词语和句式的问题;3. 教师讲解《小石潭记》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4. 分组讨论,分析并欣赏《小石潭记》中的精彩语句和段落;5. 学生朗读、默写《小石潭记》的相关段落,提高语文素养;6.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朗读和默写情况,评价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掌握程度;2. 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在过程与方法方面的运用能力;3. 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反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提升情况。
小石潭记导学案
《小石潭记》导学案【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2.品味形象生动优美的语言,分析课文内容。
3.学习寓情于景的写法,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学习重点】积累文言字词,把握文意,体会作者情感。
【学习难点】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导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诗句是谁所写?柳宗元《小石潭记》一.自主学习,复习巩固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及本文的文体“记”。
①《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本文是他_____的第四篇。
②写作背景因为永贞革新失败,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375年)被贬到永州任司马。
因为政治上的失意,无法施行自己的抱负,他的精神极为痛苦、悲愤、忧郁。
为排解内心的愤懑痛苦之情,柳宗元常常不避幽远,游山访水,寄情山水。
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
③《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是属于的范畴。
2、自由朗读课文,给加点字注音簧竹()清冽()为坻()为嵁()俶尔()翕忽()佁然()幽邃()3、熟练而准确的朗读课文,注意准确把握下列句子的停顿。
(用“|”画出停顿)全石以为底皆若空游无所依其岸势犬牙差互潭中鱼可百许头4、翻译下列句子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覆。
B、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C、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5.小组内一名学生口译全文,其他小组其他同学仔细聆听并纠正其错误。
二、合作探究,1.理清本文写作思路。
本文是按游览顺序来写的,思路为: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小谭气氛)——交代同游者2.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课文原句回答)?使用了哪些动词?对景物的描写使用怎样的写法?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谭。
隔、闻、伐、取、见。
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
3.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用课文原句回答)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小石潭记》导学案(精品教案)
小石潭记》导学案(精品教案)小石潭记》是唐代文学家___的代表作之一。
本课时安排为2个课时,建议根据学情进行分配。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研究反馈及文意梳理、整体感知;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本课的教学目标包括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研究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
教学过程与方法包括抓住关键词语,理清课文顺序。
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与作者同游,体会课文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抒情的写法。
反复诵读,感受作者孤独悲凉的心境。
本课还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对祖国大价值观好河山的热爱。
___是唐代文学家,与___共同倡导古文运动,并称“___”,同被列入“___”。
他的作品丰富,尤以山水游记最富艺术独创性,著有《柳河东集》。
小石潭记》是一篇记叙文,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
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读准字音,理解一些生僻字的意思,比如篁竹清冽、卷石底坻、屿、嵁、蒙络摇缀、可百许头、重点下澈、实词佁然、___、翕忽、差互、悄怆、幽邃等。
同时,要理解一些词语的古义和今义的差别,比如“不可久居”在古代意为“停留”,今义为“住,居住”。
最后,通过阅读《小石潭记》,学生可以感受到凄清的意境,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的孤独悲凉。
这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作者使用了名词做状语的方式,写道“日光下澈”,形象地表现了潭水清澈透明的特点。
2.第三段中,“凄神寒骨”是怎样的表达方式?这是一个形容词的使动用法,通过“凄”和“寒”两个形容词的作用,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3.第四段中,“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中的名词做状语是什么意思?这里的“从小丘西行”是一个名词做状语的结构,表示方向,即向西行走。
《小石潭记》优秀教研导学案
《小石潭记》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晓文章大意并背诵全文。
2.了解一些文言实词与虚词的用法。
3.理解作者借游记寄托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背诵及翻译原文学习难点感受并提炼课文主旨学法指导1.创设情景2.激发兴趣3.小组合作探究4.教师点拨指导5.学生研读课文,师生交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现问题这篇课文内容并不多,但其中不少字和词不大好认,也不大好懂,因此,先要过文字关,理解各个字同、各个句子了含义,做到能够通泽全文。
然后把重点放在对作者的抑郁忧伤之情的理解上,思考一下,是什么引起作者的忧伤之情,在文中哪些语句中得到体现。
同时,还要学习本文的写法,本文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这种特写镜头与总写景相结合的方法是值得借鉴的。
知识准备简介作者,背景,解题。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
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
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
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
他在永粥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
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备课组补充学习流一、导入:杜甫曾有诗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可见,景与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曾写过永州八记,寄情山水,落笔不俗,视角独特,如一幅程优美的山水画展现在我们面前。
今天,我们就一同欣赏他的八记之一—《小石潭记》。
二、检查预习:字词检测篁竹( ) 清冽( ) 为坻( ) 为屿( ) 为堪( )怡然( ) 俶尔( ) 翕忽( ) 差互( ) 悄怆()()幽邃( ) 寂寥( ) 摇缀( ) 隶( ) 参差()()三、整体感读。
《小石潭记》导学案
《小石潭记》导学案【学习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熟读成诵。
2、掌握常见的文言词汇。
3、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4、培养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怀,确立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重点】1、掌握常见的文言词汇。
2、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难点】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自学质疑】1.查找资料,了解作家作品。
2.大声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画出停顿不准的句子。
篁.竹()清冽.()为坻.()为屿.()为嵁.()翠蔓.()参差..()佁.然()俶.尔()翕.忽()寂寥.()悄怆..()幽邃.()龚.古()3.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在课本中注明你的疑问。
第一课时【合作激疑】一、朗读课文。
1、老师范读或听录音。
2、组长组织朗读。
3、朗读展示。
4、全班齐读。
二、疏通课文大意1、小组讨论,理解重点字词,试译课文。
要求:不准参考资料书,结合课下注释,小组内合作疏通文意,不会的做好记录。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参差..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蒙络摇缀..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远逝;往来..不动;俶尔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可见。
其.岸势犬牙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
2、小组间互动,解答疑问,教师补充。
3、小组内解决课前预习的问题,并生成一个小组内认为最有价值的问题(能够是新问题,也能够是未解决的问题)。
第二课时【探究析疑】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哪些内容?2、找出文中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并试着理解作者的情感。
关于小石潭记导学教案
一、教案简介《小石潭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作品,描述了作者游玩小石潭的所见所感。
本章通过学习《小石潭记》,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文言文阅读技巧,领略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对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有初步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熟读并背诵《小石潭记》全文;2. 学生能够理解文中的生僻字词,掌握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技巧;3.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柳宗元的写作风格。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 学生通过分析比较,了解柳宗元的写作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2. 学生领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3. 学生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小石潭记》全文的背诵;2. 文中生僻字词的解释及文言文阅读技巧的掌握;3. 柳宗元写作风格的理解和分析。
教学难点:1. 文中部分生僻字词的解释;2. 文言文阅读技巧的应用;3. 对柳宗元写作风格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柳宗元及《小石潭记》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遇到生僻字词做好标记。
3. 讲解:教师针对学生标记的生僻字词进行讲解,解释字词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柳宗元的写作风格,如描绘自然景物的细腻、抒发情感的真挚等。
5.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熟读并背诵课文,做好生僻字词的复习。
五、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查看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及教学进度,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评价学生对《小石潭记》全文的背诵情况,以及对文言文阅读技巧的掌握程度。
2. 过程与方法:评价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参与度,以及分析比较柳宗元写作风格的能力。
26《小石潭记》导学案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小石潭记》导教案一、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意会作者的感情。
2.掌握译文。
3.依据旅行的次序,分析课文内容。
4.掌握情随景生,情形交融的写法。
二、知识链接《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的山川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拥有独到的地位。
此中最有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此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就是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
这些作品,画廊式地显现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川名胜,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
《水经注》是地理书,对光景多客观描绘,少主观感情的表露。
而柳宗元的山川游记则把自己的出身遭受、思想感情交融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投入作者自己的身影,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域的美好风光,寄寓自己的不幸遭受,倾注愤恨抑郁的心情。
记是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可记游、可记事、可抒怀、可谈论、可描绘。
三.自主学习五.朗诵课文,标志段落序号,整体感知文章⑴文章依据什么次序写的?按旅行次序⑵依据课文段落,分析各段挨次写了哪些光景?一段:发现小石潭及小石潭的光景。
二段:写潭水和游鱼。
三段:写潭溪与岸势。
四段:写作者的感觉。
五段:记同游者。
六.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光景描绘生动形象,你能找出一处吗?七.把预习中碰到的问题记下来,上课时沟通。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课文的现代文翻译。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加强语感,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风格。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叹自然的激情,陶冶情操,培育健康的审美情味。
4.品尝作品写景的妙处。
一、沟通显现自主学习内容二、疏导词句,落实字词,整体掌握课文内容。
三、朗诵并背诵课文,注意语调的掌握。
教师可提示学生语调的掌握。
课文一、二段写作者兴致勃勃畅游小石潭,有全石带来的好奇,有清亮的水流和飘忽不定的游鱼所带来的快乐,应读得快乐些。
三、四、五段写小石潭四周幽静冷寂的氛围,应读得伤感些,低落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以 其境过清 . . 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翻译句子,注意特殊用法: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悄怆幽邃,凄神寒骨。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四、与柳宗元同游 1、再读课文,理解课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写法: ⑴投影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①本文写景条理清楚,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②小石潭中有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⑵自主阅读3分钟后,在学习小组内展开讨论,小组代表总结发言。教师做定性评价 并板书明确。 五、品味文章,与柳宗元对话 1、精读感悟,体会以景写情的写法: ⑴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畅说优美景色给人的感受: 如果你也坐在潭边,会有什么感受? ⑵深入探究,走进柳宗元: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面对如此优美景色,作者却是“情怆幽邃” 。请结合写作 背景,说一说你的理解?(可以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 六、师生共同总结本课学习 1、这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知识?
学
过
程
2、细读课文、疏通文意: ⑴小组交流、疏通文意: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交流的方式是:着重翻译前四段,每人一段,将翻译过 程中不能解决的字、词或句记录在本子上,准备在全班交流中提出来。 ⑵集体质疑: 学生提出疑问,由学生帮助解决,教师点拨,同时引导学生划出本课的重点字、句; 框出通假字,找出常见的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教师进行归类板书。 (课件展示板书) 3、当堂检测: 发放印好的练习,要求学生在五分钟内完成, (练习内容有文学常识一题,重点实词、 虚词共 10 个,2 个句子翻译) ,做好之后全班校对。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水尤 清冽 尤: . (2)佁然 不动 .. (4)斗 折蛇 行 . . (6)不可久居 . (7)悄怆 幽邃 .. 佁然: 许: 蛇: (3)潭中鱼可 百许 头 可: . . 斗: (5)其岸势犬牙 差互 犬牙: .. 居: 悄怆: 清:
【课前预习】 1、通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给生字注音;
2、对照课文注释与工具书,口头翻译课文,读懂课文大意;并整理出预习中解决不了 的疑难字词; 3、利用网络或书籍,收集有关柳宗元与《小石潭记》的资料。
【 温故知新】
导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同学们,请你暂时忘掉周围的一切,让我们伴着《潇湘水云》的古琴曲一起走近小石 潭。一边欣赏图片中的美景,一边展开想像的翅膀,漫步于青翠的山林间。看清亮透 明的泉水欢快地流淌;闻野花淡淡的扑鼻而来的清香;听各种鸟儿啁啾婉转的鸣叫; 阳光透过树隙,暖暖地照在你的身上„„ 美丽的大自然是改变我们心境的最好地方,如果我们感觉有些疲倦,如果我们感觉心 情有些烦闷,我们不妨到大自然中走一走,大自然是我们人类最好的朋友。今天我们 来到的地方是永州的小石潭,那儿曾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去过的地方。被贬后的诗人 为摆脱抑郁悲愤之情,常常寄情于山水之间,有一天他来到了小石潭„„ 伴随着一曲《高山流水》展现一组充满大自然魅力的山间图片,教师缓缓导入,随之 课件展示课题。 二、走进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1、请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作家、作品的资料; 2、教师视学生交流的内容作补充(用多媒体展示柳宗元的生平、 “永州八记”以及写 作的背景) ;如果学生交流能较好地完成这一环节,教师补充省略。 走入《小石潭记》 三、走入《小石潭记》 1、朗读课文: ⑴请一名学生朗读,教师组织学生听读、评议,教师最后总结; ⑵范读,教师放伴有音乐的朗读录音并给予听读要求; ⑶学生齐读,然后男女学生朗读比赛。
注 1、课堂环节随科目内容可改换;2、环节表格大小随内容可调动。3、统一 A4 纸张正反面。
2、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及对作者的了解,你有什么启发? 七、布置作业(二选一) 1、你也曾游览过一些风景名胜,请写写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处,按游览顺序写一 则游记,要求写出该景物的特征及任务的心 2、你已学过不少描写景物的古代诗文,试着把其中描写山水的名句摘录下来,并选 择一两则加以赏析。
板书 设计
导学 反思
静心教学
班级 课题 学 习 目 标 学习 重点 学习 难点 主备人 小石潭记
潜心研究
审核人 授课时间 学 生 学 案
中学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课型
新授
授课人 课 时 第一课时 教师导案
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 4、通过对课文的品读,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1、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 2、通过对课文的品读,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