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话剧《家》的舞美构思与创作
深宅惊破一瓯春——基于人物分析与舞台艺术的音乐剧《家》剧评
音乐剧《家》是中央戏剧学院出品、中央戏剧学院实验剧团制作的原创音乐剧,由刘红梅、李雄辉担任导演,陈小玲作词并担任音乐剧编剧,戴劲松作曲。
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20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该剧以音乐剧形式呈现了文学巨匠巴金的同名长篇小说。
该剧讲述了一大户高家在北伐前表面光鲜自持,实际上却已摇摇欲坠的生活。
故事围绕高门大宅中的一群年轻人展开。
高家大房的三个儿子高觉新、高觉民、高觉慧在五四运动后都受到进步思想的熏陶,却受困于“家”的责任与重担,挣扎在黢黑厚重的封建泥沼之中。
长房长孙高觉新在高家老太爷的主持下放弃了与青梅竹马的表妹钱梅芬的爱情,迎娶素不相识的李瑞珏,从此三人一生都活在被猜疑、犹豫和不忍分隔的悲哀之中。
最终梅芬积郁而亡,瑞珏也因恰好在高老太爷过世时生产而被迷信的高家长辈赶到城外,死在春天到来之前。
老三高觉慧和大房的丫鬟鸣凤两情相悦,鸣凤却被高老太爷道貌岸然的世交冯乐山看上。
性格刚烈的她不愿受辱,在觉慧忙于赶稿、无暇他顾的雷雨夜自沉于湖中。
老二高觉民最终在兄弟的启发与帮助下逃离了高家,和自己的心上人琴小姐奔赴光明尚存的未来。
除了恰好生于新旧之交的高家小辈外,该剧更着重刻画了三个虽是外姓、命运却与倾覆的高家紧紧缠绕的女子。
让观众看到食肉啖血的旧制度对年轻生命的摧折,也看到山雨欲来时希望与美好绽放过的痕迹。
一、主要人物分析1.高觉新高觉新是高家的长子玄孙,也是《家》的主角之一。
他在中学时成绩优异,但却因为长子的身份被迫放弃留学德国的梦想。
父母让他娶李瑞珏,他便放弃了自己的爱人钱梅芬。
钱梅芬病逝,他痛苦不已。
高家因为“血光之灾”要求李瑞珏去野外生产,高觉新不敢反抗,致妻子死亡。
高觉新的人物性格和处事风格处处显示着新与旧的矛盾。
从他的身上既能看到封建礼教的“吃人”过程,又能看到来自未来的一抹光亮。
在本音乐剧中,高觉新遇到过三次转变——与李瑞珏结婚、与钱梅芬重逢和李瑞珏之死。
与李瑞珏结婚,是高觉新的第一次妥协,是自由深宅惊破一瓯春——基于人物分析与舞台艺术的音乐剧《家》剧评■ 王叶莫 魏明 吕牧原 武泽英 陈雨萌 高森泉 黄云意 皮欣予 黄钰婷摘 要:音乐剧《家》改编自现代文学巨匠巴金经典同名小说,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提炼、重塑主要人物与情节,以写实手法重现巴金笔下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期旧时代封建大家庭中的众生百态,以高家三兄弟觉新、觉民、觉慧的命运与高家交缠的瑞珏、梅芬、鸣凤等人物的命运轨迹为线索,揭示以高家为代表的封建大家庭的腐朽没落和新时代新青年的进步与觉醒。
曹禺的话剧《家》读后感
曹禺的话剧《家》读后感曹禺的话剧《家》读后感读完曹禺的剧本《家》,又先后看了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出品的明星版话剧《家》(视频)和四川戏剧院出品的音乐剧《鸣凤之死》(视频),对整个剧本故事结构有了更为立体的了解。
故事一开篇熙熙攘攘的描绘了一大家子娶亲闹洞房的热闹场面,七大姑八大姨的盘根错节,直观的就觉得像是《红楼梦》里的大观园,越发的读下去,越觉得类似,通过描写觉慧、明轩等几个年轻人的爱情和生活追求为情节链条,全面展示一个大家族的衰亡过程。
通过一个封建大家庭的没落与分化来映照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的激荡。
故事中刻画了很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印象很深,首当其冲的是扮演专制封建家长的高老太爷,败家子五儿子高克定,还有高老太爷荒淫的老友假道学冯乐山……瑞珏为人善良厚道,开篇的一大段独白活灵活现了一个遵守传统礼教的贤良淑德形象;三个高公馆的公子哥,觉新的矛盾与彷徨,结婚时睹“梅”思人的踟蹰,婚后遇见梅芬时的无限追悔与怜爱……在爱之间的纠结,在生活中的瞻前顾后都表现的漓淋尽致……林林总总的一大家子,复杂交织的人物关系,最要说的是大房的三公子觉慧。
他是高家活得最积极、最有活力的一个人物。
他敢爱敢恨,用力推着所有人往前走,不仅是剧中变化最多的角色,也是最抢眼的一抹亮色。
他的人物命运交织着五四青年运动思潮的社会背景,他在革新的冲击下觉醒,体察到封建家庭的虚伪、黑暗和腐朽,感觉到那是“埋葬青年理想和幸福的坟墓”,下决心不再做老太爷们所期望的“绅士”,他要做“自己的主人”,“自己把幸福拿过来”。
他勇于打破封建观念,帮助觉民逃婚,后来从家里出走,到外面寻找“新生活”,尤其是他与婢女鸣凤的爱情故事,是本剧浓墨重彩的一笔。
鸣凤是这个戏里最美丽最青春的角色,“年约十四五,绰约多姿,一脸娟秀的灵气”,“没有一丝组笨的丫头相”,而冯乐山在初见鸣凤倒茶的瞬间也连连夸赞鸣凤两次“有点灵气”。
这样的姑娘,确实是上苍派来的天使,给五四热血青年觉慧带来一阵清新。
从《家》的演出看导演艺术的再创造
简练地点
。
这几 天 他又 被人玩 弄
。
洞房
一场
,
这箫声就时时
.
着象 一 个傀儡 被 人宝 爱着象一 个 宝贝
、 ,
… …
”
导演 将这
穿插在剧 中 形 象地抒发 了 觉新 欲哭无泪的 悲愤心 情 音 乐 就 其本质而言
,
一 段描写与曹 禺剧作善于运用效果 灯光
、
、
服装
。
道具等舞
是一 种内在的 情感活动
伤
、
驱赶 着 鸣凤 走向死 亡 把小说 《 中 有关的心 理 描写外化 家》
,
到临行时向觉新深深一 躬告别 舞 台调 度与表 演将 人物忧 倡郁
、
并且 具有了 特殊的象征意 义 产生了震撼人心 的艺术效
《 0 年代 家 》 中发生的故事早 在本世纪 2
,
,
凄苦 的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
,
。
果
。
第二 幕鸣凤 投湖采用明场处理 是这次演出的一大 创 造 也是对巴金小说 《 6 章有关 文学描 写的创 造性 家 》 第2 还原 以往 《 家 》 剧的 演出 包括 美国密苏里 州堪萨斯城 著 名的《 家》 的演出 ( 英若诚翻 译
从《 的演出看导演艺术的再创造 家》
口 曹树 钓
剧 《 家 》 是曹禺根据巴金同名小说 改编的一 了 两声 三 少 爷 觉慧一 一 格外震撼人心
, , . “ , ” ,
然后便纵身往湖里 一 跳
,
显得
话
。
部杰作
,
。
剧作家以 自己 的生活体验 创造性地
,
改编 了原 作
。
其成就丝 毫不亚于 创作一 部剧
经典情殇——舞剧《家》观后感
经典情殇——舞剧《家》观后感根据巴金同名小说创作的舞剧《家》,于2015年巴金逝世10周年之际由四川省歌舞剧院搬上舞台并获得成功,很快便成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在全国50个城市巡演,翌年还被确定为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剧目。
2017年5月,经过进一步打磨的舞剧《家》再次亮相蓉城,又一次赢得满堂喝彩。
观众被深深的打动了,因为大家重温的不仅仅是一部文学经典,更是每一个人在情感的花季里都曾有过的纯粹;冲击的不仅仅是一次感官体验,更是心灵深处对爱恨的共鸣,对情殇的惋惜。
舞剧《家》以高家大少爷觉新的视角,讲述了20世纪20年代发生在成都一个四世同堂的封建家庭的故事。
觉新是一个新旧掺半的人物,他接受了封建主义的正统思想,但也对封建家庭的腐败不满,性格上具有较突出的两重性:在旧家庭中是个暮气沉沉的大少爷;在与觉慧、觉民等年轻人在一起时,又是一个渴望新生活的青年。
由于他承受着太重的旧文化的因袭重担,在封建意识的压迫和自我思想矛盾的痛苦中无力自拔。
他本来跟梅是青梅竹马的一对,当他渴望着朦胧爱情的时候,高老太爷想有一个重孙,于是父亲克明在梅母赌气拒婚的情况下,抓阄给他定下了一门亲事。
觉新不敢违背爷爷的意愿,也不敢对父亲不敬,就这样被拖曳着进入了婚姻的殿堂。
该剧在编排这场戏的时候可谓匠心独具,编导没有过多的去设计和铺排高家娶亲的大场面,而是把时间和空间都集中在洞房花烛夜上。
一个大红喜字,一张红头盖,又将一个鲜活的生命送进了高家。
觉新面对这个跟自己一样失去自由的女子,又是怨恨又是痛惜。
而在这个洞房花烛的夜晚,他的心早就离开了,跟随远嫁他乡的梅,融入了风雪中。
作品的成功之处在于,通过两位新人迥然不同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把瑞珏的温润如玉、觉新的无奈无助,演绎的惟妙惟肖。
巴金原著中“我控诉”的主题思想在该剧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觉新是高家的长房长孙,高老太爷为了家族的利益,提前结束了他的学业,迫使他放弃理想和真爱,与一个素不相识的人结婚,从而断送了他的幸福。
舞剧《家》,一部文学经典与现代艺术打造的舞台精品
舞剧《家》,一部文学经典与现代艺术打造的舞台精品作者:来源:《知识窗·教师版》2017年第09期摘要:舞剧《家》改编于四川籍文学巨匠巴金先生的名著《家》,巴金先生的这部作品是以一个成都封建大家族中不同人物的命运为背景,形象地反映了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现实。
四川歌舞剧院的艺术家们在自己家乡的文学宝库中,挖掘了这一名著的艺术价值,将其转换为珍贵的舞剧创作素材,并打造出一部舞剧精品《家》。
可以说,赏析舞剧《家》的文学性与艺术性,综合作品本身具有的艺术水准和吸引力,对我国舞剧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舞剧《家》内容设计内容编排巴金先生是四川人,他的名著“激流三部曲”之一的《家》,书写了在20世纪初中国历史大变革时期,四川省成都一个封建大家族中不同人物的命运。
这部作品可以说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文学性。
2017年8月,在第五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上,四川歌舞剧院的艺术家们将舞剧《家》精彩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引发了观众的阵阵掌声,他们对于这富有文学性和创造性的舞剧惊叹不已。
舞剧《家》成功地演绎了巴金先生的原著,通过人物的肢体语言,在深入刻画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对舞蹈的设计、内容编排等方面,都有不俗的表现。
一、舞剧《家》的内容设计方面在舞剧《家》中,每个演员对人物的个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塑造,而且对人物间的关系和性格方面表现得都非常鲜明。
觉新、觉慧、鸣凤和梅表姐的扮演者肢体的一舒一展,都显得非常柔弱,却又不失幽怨,让观众充分感受到他们对待爱情那种无望的渴求,令人唏嘘不已。
可以说,舞剧编导的设计非常恰当,达到了引人入胜的表现效果。
二、舞剧《家》的内容编排方面在舞剧《家》中,有几个舞段表现得非常精彩。
如觉新与梅表姐的双人舞表演,觉慧与鸣凤的双人舞表演,觉新、梅表姐和瑞珏的三人舞表演,他们的舞蹈表演都有可圈可点之处。
在这几处的编排上,编导不但充分表现了人物细腻的情感,而且在细节的处理上也色彩分明。
搭个舞台 演绎精彩——《家》的片断教学与反思
搭个舞台演绎精彩——《家》的片断教学与反思1. 引言在戏剧教学中,片断教学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教学方式。
通过分析和演绎戏剧作品中的片断,学生们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戏剧创作和表演的要素。
本文将以《家》的片断教学为例,探讨该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反思。
2. 《家》的背景介绍《家》是一部由中国著名剧作家曹禺所写的话剧作品。
该剧以一个普通家庭的生活为背景,通过对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冲突和关系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和矛盾。
本次片断教学选择了该剧中的一个关键场景,旨在让学生们通过演绎,深入理解剧作的主题和情感。
3. 片断教学设计3.1 教学目标•理解和把握剧作的主题和情感•掌握角色的塑造与表演技巧•培养团队合作和演员的表现能力3.2 教学内容和步骤3.2.1 预热活动在开始正式教学前,可以通过一些热身活动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例如: -分组进行小规模的戏剧游戏,提高学生们的表演意识和配合能力 - 让学生们做一些放松和拉伸的运动,以减轻紧张和压力3.2.2 角色分析与理解•分发剧本片段,并让学生们自行阅读和理解其中的情节和对白•引导学生们讨论片段中的角色关系、心理状态和情感表达•让学生们思考并回答一些针对角色心理和动机的问题,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角色3.2.3 反复排练与演绎•将学生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不同角色的学生组成•要求每个小组反复排练并演绎片段,注重角色的细腻表达和情感的真实传达•教师可以对每个小组的演绎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诠释角色3.2.4 演员表演技巧培训•在演绎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们介绍一些基本的表演技巧,例如:–肢体语言的运用,如姿势、动作和面部表情–声音的运用,如音量、语速和语调的变化–整体舞台表现力的培养,如动作的协调和节奏感的把握3.3 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们的演绎和参与程度,评价他们对剧作和角色的理解程度•学生们也可以互相进行评价和反思,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教师可以设置一些表演评分的标准,以评价学生们的演绎实力和进步情况4. 教学反思本次片断教学中,学生们通过深入参与和实践,对《家》这部经典话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024年曹禺的话剧《家》读后感
2024年曹禺的话剧《家》读后感《家》是中国著名剧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话剧,于1940年出版。
这部作品以中国农村家庭为背景,通过描绘一个家庭的故事,深入剖析了家庭关系的矛盾与冲突,以及社会变革对家庭产生的影响。
读完《家》,我对曹禺的创作手法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中国家庭的变迁和社会现实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我对曹禺的创作手法非常赞赏。
《家》以家庭为主线,通过一个家庭成员的自杀引发了整个家庭的剧变。
曹禺通过几个简单的场景和形象的对话,展示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剧中描写了母亲、父亲、儿子、女儿等家庭成员之间的复杂关系,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心理和追求。
曹禺通过剧中人物的对话和行动,把家庭关系的问题生动地展现出来,使得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其次,曹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也让我深有感触。
《家》发表于上世纪四十年代,正是中国社会发生剧变的时期。
作为一个左翼作家,曹禺通过《家》这部作品对当时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剧中描绘的家庭矛盾和冲突,实际上是中国传统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揭示家庭成员之间的争斗和无奈,曹禺实际上在探讨中国家庭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价值观转变和道德困境。
曹禺关注社会问题,呼吁人们思考社会现象的根源和解决之道,这种关注社会问题的态度让我深受启发。
此外,我还对中国家庭的变迁和社会现实有了新的认识。
在《家》中,曹禺描绘了一个传统农村家庭的生活和观念,展示了家庭成员在社会变革中所面对的困扰和改变。
曹禺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对话和行动,揭示了传统家庭观念和现代化价值观的冲突。
作为一个成长于农村的作家,曹禺的作品中对于农村生活和家庭观念的描写是非常真实和生动的。
通过阅读《家》,我对中国家庭的变迁和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总之,在读完《家》后,我对曹禺的创作手法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中国家庭的变迁和社会现实有了新的认识。
曹禺通过《家》深入描绘了一个家庭的故事,反映了家庭关系的矛盾与冲突,也思考了中国传统家庭观念和现代化进程的关系。
从小说到舞台——巴金曹禺两《家》情节结构之比较
从 小说 到舞台
巴金曹禺两《 情节结构2比较 家》
张艳 春 ( 北 师 范大 学 河 北石 家 庄 0 0 9 ) 河 50 1
内容 摘 要 : 代 著 名作 家 巴金 , 3 现 在 O年代 所 写 的 小说 《 成 家> 就 极 高 , 现 代 文 学 史上 产 生 了 重要 影 响 , 有 里 程 碑 式 的 意 义 。 在 具 而在 1 4 9 2年 重 庆 的 一 只 江轮 上 . 巴金 的 好 友 . 中国 现 代 话 剧 史上 位 大师 级 的 剧 作 家曾 禺 , 住 其 中最 能 引起 思 想 共 鸣 的 地 方 将 抓 小说 改 为 同名 话剧 《 。 本 文 拟 从 情 节 结 构 的 角度 切 入 。 家> 以此 论 证 此 次 改 编 . 剧 作 者 一 次 极 富创 造 力 的 “ 创 造 ” 更 是 对 改 编 是 再 ,
题。
就 两 部 作 品 的 情 节 结 构 比较 来 看 , 们 可 以 感 觉 到 . 巴金 我 从 的《 到 曹 禺 的 话 剧 《 》 重 心 明 显 发 生 了转 移 。 家》 家 的 巴金 的《 》 家 是 以风 雪 之 夜 , 民觉 慧 两 兄 弟 回家 始 , 清晨 觉 慧 离 家 终 。 部 作 觉 以 整 品 以详 尽 的 笔 触 描 绘 了在 封 建 大 家 庭 中 所 见 到 的 一 幕 幕 丑 闻 和 惨 案 , 整 个 封 建 家 庭 , 建 社 会 , 建 制 度 给 予全 面 的 否 定 和 有 对 封 封 力 的打 击 . 点 表 现 了青 年 的希 望 和新 生 革命 力量 的 成 长 而 在 重 曹 禺所 创 作 的 《 》 , 者 以 春 天 瑞 珏 在 杜 鹃 声 中嫁 人 高 家 始 , 家 中 作 在 冬 天 杜 鹃 声 的 陪伴 中 离 开 人 世 终 , 按照 春夏 秋冬 的 时 间顺 序 安 排 戏 剧 情节 。 品 以觉 新 , 珏 , 小 姐 三个 人 物 的 关 系 作 为 主 要 作 瑞 梅 的 情 节 发展 线 索 , 且 , 者 对 他 们 爱 情 生 活 关 注 与 描 写 的 重 点 并 作 也 发 生 了 变 化 。 它 已经 主要 不 是 对 悲 剧 性 内容 的 揭 示 , 是 努 力 而 开 掘 与 发 掘 内 涵 的 生命 力 量 和 青 春 的美 。 了更 充 分 地 表 现 作 品 为 的 主 旨内涵 并 适 应 话 剧 这 ~ 特殊 的 艺 术 形 式 , 禺对 巴 金 的 原 著 曹 进 行 了 可谓 大刀 阔斧 的增 添 删 减 , 主要 表现 在 以下 三 个 方 面 : 1 增 删 情 节 在 小 说 《 》 , 者 为 了更 好 地 塑 造 人 物 及 表 现 文 章 主 旨 , 家 中 作 构 设 了 一 系 列 或 进 步 或 惨 烈 的 情 节 , 琴 积 极 入 学 堂 , 倩 如 勇 如 许 敢 地剪 掉 头 发 , 慧 及进 步 青 年 办 报 , 凤 被 迫 自杀 等 . 在 话 剧 觉 呜 而 《 》 , 禺 对 原 著 中 不 利 于 舞 台表 演 且 与 主 旨关 系不 大 的 情 节 家 中 曹 进 行 了增 删 : 如原 著 中前 五 章 写 觉 慧 觉 民放 学 回家 后 的 一 系 列 见 闻 全被 删 去 ,觉 慧 及 许 多 朋 友 的进 步 活 动 也 做 了 适 当 的删 改 . 小 说 中 如 兵 变 和学 潮 等 细 节 的描 写 在 剧 本 中 也 是 作 为 背 景 来 处 理 的 。 时 , 剧 中 又 增 添 了许 多 能 够 有效 表现 主题 的戏 剧 冲 突 . 同 话 如 冯 乐 山对 婉 儿 的 虐 待 , 慧对 冯 乐 山 的 斥责 。 在 话 剧 《 》 , 觉 而 家 中 曹
浅析舞剧《家》双、三人舞中“觉新”的角色定位
浅析舞剧《家》双、三人舞中“觉新”的角色定位作者:刘文静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24期舞剧《家》,是由四川省歌舞剧院创作排演的一部根据巴金先生小说《家》改编的作品。
在舞剧《家》中出现了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等表演形式,舞剧通过不同的演员、不同的角色、不同的动作来刻画情节。
本文是在笔者观看舞剧《家》后,对“舞剧中的双人舞和三人舞片段中“觉新”的角色定位进行的一些个人层面上的理解和分析。
三人舞部分:三人舞是整个舞剧中观赏性十足的表演部分。
短短几分钟的表演,将剧中主角觉新、瑞钰以及梅表姐三个人错综复杂的感情关系清晰的向观众呈现。
值得一提的是舞剧和话剧不一样,人物的关系只能通过演员的动作以及情感表现来表达和抒发,所以就十分考验演员的肢体表现能力和舞台表演能力,所以演员不仅要充分了解自己角色定位,还要对三个人物之间复杂的感情关系和角色定位进行一定的把控与了解。
以觉新为例。
觉新,是民国时期成都一个宗室家庭的大少爷,舞蹈在序幕的表演中已经使观者了解到大少爷“觉新”这个人物的形象和处境:在深邃幽静的宅子里,充斥的压抑的气氛,高家大少爷无法摆脱属于高家的一切,从黑暗的背后伸出一只手来掌控着他,无处可逃。
在现实的逼迫下,觉新大少爷取了瑞钰为妻,也就是后来的高家大少奶奶,在舞剧里的一幕中,觉新在新婚当夜通过一系列的肢体语言和情感表现,表达出了他的痛苦和无奈以及他难以接受瑞钰的事实,也表达出了他对瑞钰的同情和怜惜。
觉新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表现是因为他忘不了他的旧情人和老相好---“梅”,梅是觉新曾在高家宅子里一起长大青梅竹马的恋人,两人有着深厚的感情基础,迫于现实和无奈,梅远嫁他乡,若干年后觉新又被迫取了瑞钰为妻。
可见三个人的角色定位和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感情关系。
三人舞片段的背景是在高家大老爷去世以后,整个高家大院面临土崩瓦解的危机。
觉新和瑞钰相依为命,支撑着高家。
但偏偏就在这个时候,梅出现了,她回到了这个陌生又熟悉的宅子,看着自己从小长大的地方,这里有她和觉新在一起的一点一滴。
话剧《家》的诞生与首演的轰动——纪念曹禺话剧《家》首演75周年
大师剪影24话剧《家》的诞生与首演的轰动——纪念曹禺话剧《家》首演75周年■曹树钧数十年来,根据巴金小说《家》改编的戏剧作品不计其数。
其中许多《家》的改编本,经过时间的严峻考验,早已在舞台上销声匿迹。
只有曹禺改编的《家》能在舞台上历演不衰。
这是一个十分令人深思的艺术现象。
我们经常在报刊上、会议上呼唤大作力作,呼唤精品,那么什么才是力作、大作、精品呢?曹禺的《家》早已为我们作出了响亮而有力的回答。
曹禺的四幕话剧《家》,就是他为中国剧坛奉献的一部力作、一部名副其实的精品。
它是继《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之后曹禺的第五部经典。
那么,曹禺的话剧《家》又是怎样诞生的?为何1943年首演轰动山城重庆并此后一直能在舞台上历演不衰呢?壹屹立在钟秀峰山麓的红拂寺,高峻巍峨,四周的青松郁郁葱葱。
深秋的一天早晨,这儿迎来了一位远道的客人。
作家巴金离开孤岛上海之后,绕道海防到昆明,探望了肖珊。
1940年11月初,又来江安这座县城专程看望他的好友曹禺。
曹禺一大早就陪着巴金来到这里观赏江安县郊的这一重点名胜。
红拂寺内,雕梁画栋,由于年久失修,已经失去了昔日金碧辉煌的神采,但当年的五尊摩崖佛像,还都神态毕肖,风姿各俱。
曹禺向巴金介绍道:“这正中站着的红佛,身高二米多,体形魁梧,比例匀称,据说是这里稀有的艺术珍品。
”巴金看着这尊神像,神情端庄,华美而不俗,衣褶流畅又富有质感,充满人间善良慈祥的情感。
游览过红拂寺,曹禺又顺道陪巴金参观了大小龙洞。
洞口石壁上刻着的“右龙洞”三字依稀可见,为清朝乾隆年间邕庠生黄美所书。
曹禺对巴金说:“关于这个洞,当地人还有不少传说。
有一个传说讲,有人从洞口放进两只鸭子,一天以后,鸭子从四十里外的合麻口又钻了出来。
可是,我和学生钻进去过,现在浅多了。
只是洞里的水,冬暖夏凉,流淌而不出洞外,水又清澈甘美,我和学生夏天在这儿看书,摆龙门阵,渴了喝两口,确有沁人心脾之感。
”阵阵秋风吹来,令人心旷神怡。
浅议巴金《家》的艺术特色
浅议巴金《家》的艺术特色
巴金的《家》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引起了读者的关注。
一是感性的对人性的深刻把握与表达。
巴金笔下的家是一个文学和诗歌的摇篮,他用哀乐、憧憬、思念之类的情绪湖水般涌动着,每一行字都表达的是他的深情挚爱。
他在作品中勾画出淡淡的等级隔阂与男女之间的尴尬、父子之间的感情隔阂与儿女之间的温暖与可爱。
巴金用一种挖掘人性深处的方式,刻画出家庭中无尽芳节地衍生出来的繁荣、分开时内心里的温情与愁思等内容,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情绪冲突。
二是以客观冷峻的眼光看家庭。
即使在表现他对家庭深情眷恋的情愫时,巴金
仍是以一种客观冷峻的眼光审视家庭,挖掘出家庭中荣耀伟大以及社会矛盾种种的真知。
他为我们揭示了家庭的作用、家庭的特征,他的文学实践为我们揭示了家庭生活是美好的也是残酷的,家庭里充满温情也有生存之道,家庭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可以深深地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情感,及其把握生活的智慧。
总之,巴金《家》把文学美学与社会生活的真实性有机的混淆在一起,把一个
精端的家庭叙述表现得淋漓尽致,激发出人们对爱情、平凡生活的思考和引发了对社会的反思。
巴金的《家》由此而闻名,它的叙事艺术影响广大读者,被誉为“文学的落幕和诗意的背景”。
浅析舞剧《家》中“瑞珏”的人物形象塑造
理论广角幸福生活指南 222 幸福生活指南 浅析舞剧《家》中“瑞珏”的人物形象塑造林 晨四川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摘 要:舞剧是以舞蹈为主要表达手段,由人物、事件、矛盾冲突等若干要素组成,集舞蹈、戏剧、音乐为一体的舞台表演形式。
舞剧不同于话剧、戏曲、歌剧和音乐剧,其不能通过台词、歌词、旁白等直接语言对内容进行表达,只能以舞蹈演员的肢体动作与情感输出作为传达语言的媒介(又称间接语言),对剧情进行演绎。
舞剧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是舞蹈演员通过对剧情与事件的理解,进行二度创作后的人物再现。
演员通过研读剧本,与角色同呼吸同感受,拉进角色与自身的距离;同时通过妥善处理好自身与人物、现实与剧情的内外联系,来确保保留自我意识地融入角色。
关键词:舞剧;人物形象;瑞珏1.从演员本身到人物形象“一切艺术创造的三层原则:‘感性’‘理性’‘感性’。
感性是第一层:其获得的种种灵感都是感性的;理性是第二层:之后却需要以理性来约束和梳理其感性;再感性是第三层:优质的理性最终将创造出感性的艺术作品”。
这三层原则同样适用于舞剧演员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最初的感性,来自演员所要塑造的这个人物。
舞蹈演员在开始塑造人物之前,首先要对其所塑造的人物进行认知与分析,感受人物的情感,最终被文字中的人物所感动。
这是演员从人物中获得的感受。
后来的理性,来自演员对人物形象进行塑造的过程。
舞蹈演员塑造人物形象是从情感到肢体,再从肢体到情感,每一步骤都必须准确到位。
演员需把握情感中的分寸感、肢体上的适度感以及对周围所有事物的关照(包括音乐节奏、舞台调度、演员之间的配合、道具运用等),在整部舞剧的表演中,保持清醒并做好弥补临场问题的准备。
有了对肢体、情感、各方配合的约束和梳理,才能确保舞蹈演员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最后的感性,来自演员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舞蹈演员投入自身情感与表演技巧塑造人物形象,通过准确的情感表达与肢体表达,使原本只存在于文字中的人物“活”于舞台,并通过演员对人物形象的二度创作,透过所塑造的人物与观众进行情感的交流、心灵的碰撞,以真诚回馈真诚。
浅论巴金《家》的艺术特色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士学位论文浅论巴金《家》的艺术特色作者准考证号毕业证号外语考号工作单位职称职务邮政编码联系电话指导教师论文成绩答辩成绩答辩时间浅论巴金《家》的艺术特色内容摘要:《家》是巴金先生的代表作,和《春》《秋》合称为激流三部曲。
小说以五四运动后数年间的四川成都为背景,通过一个四世同堂的封建官僚大家庭高公馆没落、崩溃的故事,悲愤地控诉了封建家长制和旧礼教吃人的罪恶,痛切地批判了“作揖哲学”和“不抵抗主义”,热情地赞颂了年轻一代的觉悟和反抗,形象地揭示了封建制度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小说的主题思想、艺术形象、人物语言描写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是我国现代文学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关键词巴金 ;《家》 ; 艺术特色巴金先生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巴金大哥李尧枚,二哥李尧林对他的人生道路、创作生涯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上海与大哥李尧枚那段共度的时光为他开启了生活宝库之门,让他的生活不再只是虚幻的空中楼阁,在真实的生活中真切的感受到了社会封建势力与新思潮的博弈,为他后来创作《家》找到了契机,夯实了创作的社会基础。
巴金先生在一九三一年四月的《激流总序》中这样写道:“我底周围是无边的黑夜,但我并不孤独,并不绝望。
我无论在什么地方总看见一股生活之激流在动荡,在创造它自己的路,以通过黑暗的乱山碎石中间。
” ①自此,巴金的第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诞生了。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家》仍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历久弥新,焕发着光彩,同它卓越的艺术成就分不开,这部作品是现代语言大师巴金先生前期创作风格的集中体现,本文就小说的核心主题、艺术形象、语言艺术等艺术特色来探讨。
一、小中见大,主题鲜明高家是当时典型的封建社会和封建家庭制度的缩影,作者以曾经生活过的四川成都为写作背景,将封建地主家族高公馆的兴衰历史画面真实的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这位文学巨匠,也曾经是一个有着进步思想的青年,作品以他早期的经历为创作源泉,通过高家的日常生活、各阶层代表人物的思想、经历和行动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现状。
北京人艺经典话剧《家》
北京人艺经典话剧《家》原著:巴金编剧:曹禺导演:李六乙设计:谭韶远演员:蓝天野、朱旭、濮存昕、龚丽君、荆浩、张培、卢芳、苗驰、原雨、辛月等话剧《家》是曹禺根据巴金同名小说改编而成,曾被誉为从文学作品到戏剧剧本改编的典范。
此次演出延续了去年为纪念曹禺诞辰百年所上演的四部作品,正好构成了北京人艺对曹禺经典代表作的回顾。
《家》中的故事发生于“五四”前后,当时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风起云涌、激烈动荡的历史转折时期。
背景是中国当时还很封闭的内陆——四川成都。
那里有一个官僚地主阶级的大家族——高公馆,公馆中除了老太爷,还有五房分支。
小说主要以长房中的三兄弟:觉新、觉民、觉慧的故事为主,以各房以及亲戚中的各种人物为纬,描绘出一幅大家族生活的画面,集中展现了封建大家族生活的典型形态,也真实地记录了一个封建大家族衰落、败坏以至最后崩溃的历史过程。
继1984年蓝天野导演版的《家》之后,这部经典作品已经27年没有登上舞台了。
此次重排本着尊重经典、再现大师风采的目标,以全新阵容再现辛亥革命之后的那段历史。
此次全新上演的《家》由著名导演李六乙执导。
李六乙曾导演过《原野》和《北京人》这两部曹禺的经典名作,对于此次能够接手《家》的创作,他表现得非常兴奋。
谈到这部戏的风格时,李六乙表示:“单纯地回到那个时代很容易,但我们不能抛弃当代人自己的思考和体会,必须让这个戏和当代人亲密接触。
”该剧演员阵容也和剧中情节一样,是明显的“四世同堂”组合,其中既有爷爷辈的蓝天野、朱旭,还有濮存昕、龚丽君等中年演员,以及一批刚刚走出大学不久的年轻演员。
话剧《家》是曹禺根据巴金同名小说改编而成,曾被誉为从文学作品到戏剧剧本改编的典范。
《家》中的故事发生于“五四”前后,当时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风起云涌、激烈动荡的历史转折时期。
背景是中国当时还很封闭的内陆——四川成都。
那里有一个官僚地主阶级的大家族——高公馆,公馆中除了老太爷,还有五房分支。
小说主要以长房中的三兄弟:觉新、觉民、觉慧的故事为主,以各房以及亲戚中的各种人物为纬,描绘出一幅大家族生活的画面,集中展现了封建大家族生活的典型形态,也真实地记录了一个封建大家族衰落、败坏以至最后崩溃的历史过程。
《家》话剧解析
《家》话剧解析曹禺的话剧《家》是基于巴金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来的一部杰出作品。
这部作品成功地展现了“五四”前后中国社会风起云涌、激烈动荡的历史转折时期,封建大家族生活的典型形态。
它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家庭生活给人带来的束缚与痛苦,同时也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主体性在戏剧冲突中的根本性作用。
首先,曹禺在话剧《家》中精巧地运用了戏剧化的表现手法,使得剧中的人物生动鲜活。
不同于小说,曹禺在剧本中把重点放在了对觉新、梅以及瑞钰三人的感情纠葛上。
这种纠葛,并非简单的爱情三角关系,而是深刻反映了封建家庭制度对人性的压迫和扭曲。
觉新作为封建家庭的受害者,他的痛苦和无奈在曹禺的笔下被生动展现。
梅和瑞钰则是封建家庭制度下的两个女性形象,她们的爱情和人生选择,都受到了家庭制度的深深影响。
在《家》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的主体性在戏剧冲突表现中发挥着根本性的作用。
这种主体性,既体现在人物对外部环境的反抗,也体现在人物内心的挣扎。
觉新、梅、瑞钰三人的感情纠葛,实际上就是他们主体性的一种表现。
他们在封建家庭制度的压迫下,试图寻找自我,寻找爱情和人生的真谛。
他们的挣扎和反抗,虽然最终未能改变封建家庭制度的本质,但却深深地打动了观众。
同时,《家》中的戏剧冲突也是其精彩之处。
冲突是戏剧的生命线,也是展现人物性格、揭示主题的重要手段。
在《家》中,曹禺巧妙地运用了戏剧冲突,使得剧情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剧中的冲突既有外部的,如觉新与家庭的冲突,梅和瑞钰的爱情冲突;也有内部的,如人物的内心挣扎,觉新对自我价值的追求与对家庭责任的矛盾等。
这些冲突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戏剧画面。
另外,《家》中的人物刻画也是极其成功的。
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他们的行为举止都与他们的身份和处境紧密相连。
曹禺通过对人物的深入剖析,成功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这也是《家》能够深深打动人心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曹禺的话剧《家》还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简论曹禺改编剧本《家》的独创性
禺改编剧本 《 家》的独创性
宁 华 元 ( 东营 市胜 利 第 二 中学 山 东
东营 2 7 0 5 0 0)
摘 要 : 曹禺对 巴金 的 小说 《 》进行 了改 编 ,创作 了剧 本 《 》 家 家 。剧 本 《家 》与原 著 相 比 ,有 很 大 的 出入 ,对情 节 、人 物 、 矛盾 冲 突等 都 有 所 删 减和 改 变 , 凸显 了情 感部 分 的 内容 , 强化 了追 求 自由 ,人 性 解放 和 两性 平 等等 内容 ,凭借 着独 到 的 表 现 方 式 和特 有 的 独创性 ,对小说文本进行了艺术的整合和审美意 义上的重新构建,达到 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度 ,使剧本 《 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本 文 正 是 以 此 为切 入 点 ,着 眼 于剧 本 《 》的 独 创 性 ,从 主题 挖 掘 、情 节 设 置 、 人 物 塑造 和语 言 艺术 等 方 面进 行初 步 探 讨 , 以求探 家 索剧 作 家对 小 说 的 独特 理解 和诠 释 。 关 键 词 : 曹禺 《 》 剧 本 独 创性 家
慧和 冯 乐 山 的斗 争 、出走 ,觉 民与琴 的 爱 情 的 胜利 ,深刻 地 揭示 出青 年 一 代 对 爱情 和幸 福 的追 求 。 曹 禺 在 改 编 时对 情 节进 行 了大胆 的筛 选 ,以凸 现 主 题 为 中心 所 进 行 的 “ 创 作 ” 当他 开 始 改 编 的 时 候 ,他 觉 得 “ 再 。 剧本 在题 材上 是 和 小 说 不 同 的 ,剧本 有 较多 的限 制 ,不 可 能 把小 说 中 所有 的人 物 、事 件 、场 面 完 全写 到 剧本 中来 ,只能 写 下 自己感 受最 深 的东西。 ”除 了删 去 了有 关 觉 慧 的情 节 和 人 物 外 ,像 梅 芬 的 悲 剧 实 原 作 和再 度创 作 的 阐释 活动 。针 对 某 一个 文 本 的再度 创 造 性 的 和她 的死 ,琴 的家 庭 和学 校 生 活 ,觉 新 的工 作 等都 没有 出现 在剧 阐释 和改 编 也将 是 一 件力 求 基 于 原作 又 超 越 原作 的工 作 ,是 一 种 中 。剧 本对 高 家生 活 的描 写 ,也 只保 留 了觉 新 的婚礼 、兵 变 前后 , 阐释 和 创 造 的再 度 创 造 ,忠 实 于 原 作 的 本 质 要 求 从 简 单 的 “ 形 ’ 太 爷 寿诞 ’ 瑞珏 之 死 这几 个情 节 ,而且 在 这 几 段情 节 中 往往 老 和 似 ”升华 而 为 “ 神似 ” ,这一 点不 仅 表现 在 创作 精 神上 的相 通 ,更 也 只 是 选 取 某些 片断 ,略去 了 细节 和 过 程 ,尽 管剧 本 的 情节 有 所 具体 在 语 言 、形式 、结构 、形象 等 各 个 环 节上 ,如何 能 与 原 作保 删节 ,但尖 锐 的矛 盾 冲 突在 有 限 的时 间 和 空间 中揭示 出 了主 题 和 持 和谐 的 内在 精 神统 一 ,又赋 予 原 作 以新 鲜 的 审 美生 命 力 ,使 读 真理 ,反 而 比小 说 来 得 更 猛 烈 ,更 集 中 。 者在 再 次欣 赏 时 在 “ 曾 相识 ”的熟 悉 状 态 里 产生 新 的 “ 待 视 似 期 小 说 《 》设计 的人 物 关 系和 内在命 运 在 剧本 《 》里 得 到 家 家 野” ,从 而在 思 想 和 灵 魂 上 经受 一 次 崭新 的震 撼 和鼓 舞 。曹 禺的 了某 种 程度 的延 续 和 重复 ,但 曹禹 并 不 以单 纯 的重 复 传 达对 原 作 《 》正是 在 改 编 中赋 予 原作 以 独立 的艺 术 生 命 ,才 使 这 次 改 编 的尊重 ,而 人 物 上 的进 一 步润 色 和 大 胆 的改 变 将 随着 时 代 的要 求 家 成功 突 围原 作 的经 典价 值 ,呈 现 出新 的独 创 价 值 。 拓 展 挖 掘 主题 、尝 试 对 内在 情 感 冲 突 对 适 度 的调 整 更 具 有 挑 战 小 说 《 》以青 年一 代 对 旧制度 的反 抗 为 主题 ,具有 强 烈 的 性 , 家 时代 气 息 ,而曹 禺在改 编 时 保 留 了这 个 主 题 ,且 在 慎重 考 虑 后 结 曹 禺在 他 的 作 品 中 塑造 出 众 多 个 性 鲜 明 的 人 物 , 而 在剧 本 合 时 代 需要 的 基 础上 有所 拓 展 。首 先 是 反 对 军 阀政 府 ,觉 慧 创 办 《 》中 ,作 者 同 样 为 观 众 塑 造 出 了经 典 难 忘 的人 物 形 象 ,尽 管 家 进 步 刊物 ,参 加 请愿 ,矛 头 无 一 不指 向反 动 军 阀 ;其次 是 反 对 封 在人 物 的某 些 特 征上 仍 部 分地 沿 袭 了小 说 ,但在 剧 本 中作 者 还 是 建 家长 专 制 制度 和 封 建礼 仪 ,在觉 新 的婚 礼 中 ,觉慧 就 表 现 出叛 进行 了大 胆 的创 造 和 改 变 ,使 人 物形 象 在 尖 锐 的矛 盾 冲 突 中更 鲜 逆 的性 格 ,后 来 ,他 又 帮助 觉 民逃婚 ,反 抓鬼 ,处处 与 封 建 习 俗 踢 的 凸 现 出 来 。 为敌 。 首 先 是 在 人 物 的选 取 上 ,作 者 动 了 大手 笔 。看 过 小说 的读 者 除 此之 外 ,曹 禺 在改 编时 另 有 独辟 蹊 径 的做 法 。曹 禺先 生 曾 都 知道 ,由 于其 情节 繁复 ,涉 及 的 人物 庞杂 ,而 剧本 是 以 觉新 、 经 说过 : “ 有这 么一 个 想 法 ,在 旧社 会 妇 女是 受 压 迫 的 ,男 女 瑞 珏 和 梅 的爱 情 纠葛 为 线 索来 揭 示对 封 建 婚姻 的反 抗 ,因此 太 多 我 之 间不 太 平 等 ,我 总觉 得 妇 女 是 善 良的 ,我 和 斯 特 琳 堡 不 一 样 , 的人 物 情节 反 而 显 得 累赘 ,所 以 曹 禺在提 炼 、选取 情 节 的 同 时 自 他时 而 关 心妇 女 解放 ,时而 仇 视 女人 ,我 以 为 旧 中国 的妇 女 是 最 然 要 进 行 人 物 上 的 大整 修 。 苦 的 ,受着 政 权 ,神权 ,族权 和夫 权 的压 迫 。每家 都 有一 本 难 念 觉慧一直是作者倾心打造的个性形象 。在小说 中,作者要表 的经 ,一 般 说 来 ,也 是 妇 女来 念 的 ” ,因此 ,他 将 小 说 《 》中 现 觉 慧 的成 长 ,斗争 ,出走 的过 程 ,因此 ,觉 慧 是 一条 线 索 ,是 家 三个 女 性 的悲 惨命 运 搬 到 戏剧 的舞 台上 ,对 封 建爱 情 婚 姻 的反 抗 个 中 心 ,而 在 剧本 中 ,觉慧 的 地位 有 些 削 弱 ,作 者对 他 的 “ 再 成 为 引 起读 者 和 观众 共 鸣 的主 题 。通 过 着 重描 述 觉 新 、瑞 珏 和 梅 创 作 ” 也 就 不 会 局 限 在 线 索 中 主要 人 物 这一 点上 。 他 并 不 是 像 小 说 中 那样 通 过 觉慧 对 周 围的 人与 事 的 态 度 以及 小 姐 在婚 姻 爱情 上 的 不幸 以及 瑞 珏 、梅 小 姐 的悲 剧 结 局 ,穿 插 了 鸣 凤 的反 抗 与 悲 剧 ,从 正 面 侧 面 反 面 ,把 这 一 审美 主题 凸 现 出 这 些人 与事 和 他 的关 系来 展 示他 的思 想 变化 ,而是 让 觉 慧 直接 出 来 。并 且 作 为情 节 发展 的 主 要 线索 ,深入 地 揭 露 、鞭 挞 了 封建 黑 场 ,在 一 件 件具 体 的事 中 表 现他 的 反抗 行 为 ,从 而 使 他 的性 格 一
浅析在舞台上如何呈现曹禺话剧《家》
《戏剧之家》2019年第20期 总第320期27戏剧研讨《家》的故事应该是发生在五四运动前后,那时候的中国局势不稳定,到处动荡不安,也是中国历史重要的转折期。
从《家》中的场景可以看出,整个故事是围绕一个很封闭很封建主义的大官僚家族来进行,也就是高公馆。
公馆中除了老太爷,还有五房分系。
故事主要以长房中的三兄弟觉新、觉民、觉慧的事件为主,用各房以及亲戚中的各种人物为辅,描绘出一幅大家族生活的画面,集中展现了封建大家族生活的典型形态,也真实地记录了一个封建大家族衰落、败坏以至最后崩溃的历史过程。
[1]这里的一度创作应该算曹禺的改编,然后就是剧本分析,构思是否合理并巧妙主要就是看这个,所以我们要先剧本初读,然后再读,最后精读,以此来详细分析整个故事,包含它的立意、事件段落、人物形象、人物关系、矛盾、主线与辅线、行动与反行动,还有剧本结构、风格、体裁、剧本及作者背景资料等。
所以要完全了解《家》这部剧,就要将它烂熟于心,摸透它。
之后就是导演构思,它是二度创作的中心环节。
通俗来说,就是把导演所理解和认识到的剧本的主题思想作为基础,进一步深度分析整个剧的思想和艺术构思,再根据导演想要深入挖掘剧作最本质的内容和思想,从而达到应有的社会效果。
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应该是以下几点,即现实意义与最高任务、形象种子、美学原则和观演关系。
剧中除了揭露那个时期的封建家庭所带来的罪恶,还表现出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对年轻一代的摧残和迫害。
所以突出封建制度对年青一代的摧残就是本剧的现实意义和最高任务。
首先,觉新是整个作品的主心骨,所有的故事围绕他展开。
他从小就接受封建教育和封建家庭观念的影响,他自愿为家庭做出牺牲,不敢反抗家里人,因为要“孝”。
所以在觉新和瑞珏结婚的时候突出觉新的悲愤、无奈、无力反抗也不敢反抗的复杂心理。
而瑞珏是懵懂、不安的,她没有见过世面,一切都是听从家里人安排,她都没有见过丈夫就要嫁给他,但是家里人说他好,那她就相信,完全被家里人摆布。
浅析舞剧《家》双、三人舞中“觉新”的角色定位
浅析舞剧《家》双、三人舞中“觉新”的角色定位
刘文静 攀钢艺术团
舞剧《家》,是由四川省歌舞剧院创作排演的一部 境地,不知道该怎么做。所以值得肯定的是觉新在此时
根据巴金先生小说《家》改编的作品。在舞剧《家》中 亦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处境。三人舞片段中,通过一段肢
出现了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等表演形式,舞剧 体互相缠绕的表现方式表达出了三个人的矛盾关系,也
设计作品的重要性。我设计的作品,是由三幅作品组成 凝聚力。失去了想象力的作品,会让作品本身失去灵魂。
候,梅出现了,她回到了这个陌生又熟悉的宅子,看着 情的故事情节中,男女双人舞则是最好的表现形式,舞
自己从小长大的地方,这里有她和觉新在一起的一点一 剧中觉新和梅表姐的双人舞是整个舞剧中的一大亮点,
滴。可想而知在这时梅的内心是矛盾的。而觉新此时此 在双人舞中通过一些眼神交会、情意缠绵等舞蹈话的肢
刻非常想见到梅,但是想见又不敢见,这一切都是因为 体语言和动作,双人舞中还有具有难度的托举动作使片
觉新又被迫取了瑞钰为妻。可见三个人的角色定位和人 体动作和技术结合起来表演,情节、故事、人物形象和
物之间错综复杂的感情关系。三人舞片段的背景是在高 舞蹈融合在一起,岂不妙哉。
家大老爷去世以后,整个高家大院面临土崩瓦解的危机。
双人舞部分:
觉新和瑞钰相依为命,支撑着高家。但偏偏就在这个时
双人舞是舞蹈表演中的一种形式,尤其是在表达爱
下转 ( 第 113 页 )
111
文艺研究
人的感觉是简洁、稳重、易识别,寓意深刻,颇具中国 “智力泉”这个名字。想象力是我创意的来源,通过头脑
风格。所以说有灵魂的设计作品必然是要依靠设计师丰 风暴,把我头脑中这些碎片化的信息,进行联系;而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话剧《家》的舞美构思与创作
作者:沈家禄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10期
摘要:舞台美术经历了写实到写意的发展过程,《家》是曹禺先生根据巴金小说《家》改编的,剧本描写了封建大家庭中青年一代心灵的压抑及困惑;以及他们为自由、为理想、为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所作的抗争与努力。
以曾经设计过《家》的舞美设计来谈谈我的个人理解和认识;在舞台设计中我将写实与写意结合,采用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布景手法;并以此提出具有中国传统民俗特色的剧目应以“大写意小写实”的设计理念来设计舞台。
关键词:大写意小写实;艺术造型;情景交融;《家》;艺术氛围
作者简介:沈家禄,男,彝族(1983.12-),云南大理人,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助教,本科学历,研究方向: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I207.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0-0029-02
舞台美术伴随着话剧的诞生而发展,21世纪舞台艺术同现当代艺术的发展而蒸蒸日上。
“戏剧的载体是演员,而演员的载体是舞台。
”中国导演焦菊隐在《略论话剧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中说:“一出戏演出的成功与失败,舞台美术几乎是起着一半的决定性作用的。
”自古许多中外的戏剧家对舞台美术都给予了中肯的评价,指出舞美设计工作者是具有诗人气息的艺术家。
在这次《家》的舞台设计中借鉴了中国画中的写意概念,并以大写意小写实的观念来设计舞台,采用写意与写实相兼的手法来表现《家》的意境。
中国著名的戏剧大师曹禺先生说过:“有了戏剧,就有舞台美术,没有舞台美术,就没有了戏剧。
”足见舞台美术在戏剧活动中的作用。
随着演艺事业的发展,当代艺术视野的开拓,现代舞台美术,理性的定义愈来愈难,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而变得更广泛、更广义、更边缘、更具综合性的学科,舞台呈现出多样化的舞台布景方式。
不论是“一桌二椅”的戏曲,还是话剧,发展到今天灯光闪烁的舞台,都与现当代艺术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息息相关,多媒体运用,促使艺术与技术相结合,从而使舞台科技领域得到不断更新和拓展。
舞台设计的布景是戏剧活动的物质框架,通过实的舞台装置制造多层次的平行空间,营造舞台气氛,从而达到辅助虚拟的戏剧情节发展的目的,给观众完整的心理视觉感受。
今天,虽然舞台美术家有各种各样的尝试,笔者认为诸如《茶馆》、《家》、《雷雨》具有中国民俗传统特色的剧目,作为现代的舞台设计者是有必要进行一番思索的,对布景的虚与实,历史与时代气息的把握,情境气氛的营造,都要求设计者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现代设计意识,如何打破
传统的写实舞台,又如何将现当代设计理念糅入其中,使二者完美结合。
以《家》为例,如何把握封建大家庭整个家的气氛,既不丢掉其庄严阔绰的气派,又不照搬照抄,单纯的再现生活环境;我认为应当采用“大写意小写实”的手法来设计舞台。
舞台设计元素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
是对现实生活的艺术再现,是对现实环境的一种提炼和升华找准具有代表性的元素,以达到一种“以点带面”的效果。
一、写实布景在话剧舞台上的运用
在中国话剧史上有许多具有中国民俗传统特色的剧目,再造现实生活环境——写实布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焦菊隐先生导演的话剧《茶馆》的舞台设计,是我国已故著名舞台设计师王文冲先生的作品,此设计传统民俗味道实足,气氛浓厚,充分体现了《茶馆》一剧的写实主义风格,似乎还原了历史,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民俗特色,在设计中借鉴了中国传统戏曲的二道幕的舞台处理手法用于话剧舞台,具有代表性的写实布景《茶馆》,可谓是现实主义舞台设计的一座丰碑,更是写实布景的成功典范。
二、非写实布景在舞台艺术中的运用
非写实布景越来越多的运用与舞台演出当中,个性化,多多样化的舞台布景,为演出增色不少,抽象或夸张的舞台设计布景极具表现力和寓意,反映人们的潜意识;对人们的审美意识有所触动。
如英国拉尔夫、柯尔泰的作品《士兵》运用女人体的不同部位即直接又让人意味深长;富有时代感,除了为演出服务外,他自身即是一组装置艺术,又是一组优秀的舞台布景。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题材,舞台美术家对舞台艺术的解读当然也是有不同的理解的。
把传统民俗的写实舞台与现代抽象夸张的舞台设计相结合,使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三、大写意小写实在中国传统民俗特色剧目中的运用
在山水花鸟画常常提及到的写意、写实概念,王维的诗与画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将中国画意境描述得淋漓尽致,给予了高度评价。
大写意是一种观念、是一种境界,笔者《家》的设计灵感源于中国画中的“写意”这一观念的启发,并在设计构思过程中将大写意小写实这一思想融入了其中。
《家》描写的是“五四”之后,看似平静和谐的一个封建大家庭走向崩溃败落的故事。
揭露了封建专制制度的罪恶,撕开了在温情关系掩盖下大家庭中的勾心斗角,表面严肃庄重得体的大家庭,实际上暗藏的是丑陋、虚伪、自私自利的嘴脸;暴露了所谓“诗礼传家”的封建大家庭的荒淫无度,也描写了新思潮唤醒的一代青年的觉醒和反抗,从而宣告了这个封建大家庭必然崩溃的命运。
人说舞台美术设计是“戴着脚镣的舞蹈”,在这次《家》的设计构思过程中,剧本所给我的信息——时代、人物、地点都具有很强的代表意义,封建时代,家长制的人物高老太爷,是对那一历史时期的高度浓缩,紧紧围绕着家的封建礼教来展开故事情节。
1、木框结构布景
在《家》的设计中以柱子作为重要元素。
条条框框的木结构代表封建礼教的种种教条,表达人在这种教条下思想意识被束缚、压抑及禁锢。
在四幕中根据不同的场景,挪动柱子,营造舞台艺术空间,变换场景简易、统一。
在第一幕中运用高矮、粗细不一的柱子,按照不同的位置营造新房喜气的气氛。
在构思过程中采用布景假透视的原理,使得近景、中景、远景变化统一。
动静结合,把觉新和瑞珏洞房的寂静表现得淋漓尽致。
大写意的柱子和加边的花格柱头,树立形式美感,一张大红的新娘床抓住观众的眼球,旁边一张八仙桌和一个博古架,为演员创造了三个调度空间,将大写意小写实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在视角的中心用喜子点明事件,把小的元素放大,作为远景,整个场景平稳庄重,为了体现家的庄重与威严,在家的设计构思时从平稳的设计理念出发,局部用变形的布景来揭示平静中暗藏的危机,预示大家庭最终态势。
在第二幕第一场景主要是觉慧与鸣凤在室外的对白,挪动三根柱子及柱头的不同朝向,灯笼的运用及栏杆的布景,规定了演员表演的情境,用秋千来为演员做重要表演支点,拉开布景主次,调度丰富,为演员创造了充裕的表演空间。
这一场景中始终贯穿了大写意小写实设计理念,大的布景不变,是写意部分;而小的布景很写实,石桌、石凳、门窗及栏杆是对生活的再现。
这样的设计灵感源于对中国画的认识,写意画追求“象外之意”。
在第二场景中室内的空间布景,几个元素的布置,很快并完成了场景的转换。
2、小写实布景的运用
诸如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剧目,在设计中适当运用现实主义题材的元素,使得整个场景虚实相生、情景交融、以点带面,让场景中的每一道布景乃至一个小的道具都赋予他自身额外的意义,使它无声胜有声,是作为我们舞美设计师所要思考的首要任务。
在大的写意背景下,运用小写实来充实场景内容。
在第三幕家的设计中,明确布景主题,围绕剧本的中心不断变化,迁换小的写实布景,即统一又丰富,变换自然。
这两场分别是高老太爷祝寿以及高老太爷猝死的布景,换景时寿与奠布景从天幕迅速降下,造成一种气势。
借用了传统的红白喜事即红色代表喜庆,白色代表丧事,加入灯光元素。
3、写意与写实布景对主题的揭示
第四幕中,主要强调其环境,瑞珏生产,在构思中如何将气派尊贵的家,转换成破旧、脏乱的屋子,既不破坏整出布景的大写意小写实风格,又能很好的统一,最终选取蜘蛛网作为破旧屋子的典型元素。
一方面,蜘蛛网是破旧屋子的一种符号,点明环境,加上破旧的窗户、破窗帘细节,使得几种意象和写实布景有机结合起来,不破坏设计的整体统一性;另一方面,蜘蛛网传达一种束缚,对主人翁思想意识的束缚,代表封建礼教的一张网,网住了青年一代追求个性解放的心。
在这张网中,觉慧摆脱了这张网,走向了他理想的天地,而瑞珏虽然有追求自由的思想意识却始终没有摆脱束缚,带着遗憾和无奈走向了死亡,升华了主题。
舞台上物质框架就是一种“存在”,赋予它某种精神,这种存在并可延伸出本身之外的意义,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是辨证同统一的。
以上是从《家》的舞台设计中所获得的认识与理解,以及在此过程中对中国传统民俗特色剧目产生的舞美见解。
艺术追求个性,但都遵循一个潜在规则。
即用大写意小写实的手法来设计舞台,糅合现实主义写实舞台与抽象写意舞台。
使得传统与现代二者有机结合。
我探索并奋斗着,不停止探索、前进的脚步,舞台艺术给了我一个无限的舞美空间,我将用我对舞美设计的热爱与执著去创造我的人生舞台。
参考文献:
[1]、赵英勉:《戏曲舞台设计》,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0年9月出版
[2]、《中国舞台美术1983-1999》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主编,中国戏剧出版社。
1999年5月出版。
[3]、《中国画大师图典》紫图大师图典丛书编辑部,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3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