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南海争端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世界主要国家、国际舆论出版物都一致承认南沙群岛是中国领土。例如,英国海军部测绘局1912年编印的《中国航海志》多处载明南沙群岛有中国人的足迹。1971年英国驻新加坡高级官员说:“斯普拉特利岛(指我南威岛)是中国属地,为广东省的一部分……在战后归还中国。我们找不到它曾被任何其它国家占有的任何迹象,因此只能作结论说,它至今仍为共产党中国所有。”法国的地图也把南沙群岛标为中国。日本1966年出版的《新中国年鉴》,在这本权威年鉴中说,中国的沿海线,北从辽东半岛起到南沙群岛约一万一千公里,加上沿海岛屿的海岸线,达二万公里。日本1972年出版的《世界年鉴》说,“中国……除大陆部分的领土外,有海南岛、台湾、澎湖列岛及中国南海上的东沙、西沙、中沙、南沙各群岛等。”美国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在出版物和权威的地图中,也都承认南沙群岛是中国的领土。1961年美国出版的《哥伦比亚利平科特世界地名辞典》写道,南沙群岛是“南中国海的中国属地,广东省的一部分。”1971年美国出版的《世界各国区划百科全书》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包括几个群岛,其中最大的是海南岛,在南海岸附近。其它群岛包括南中国海的一些礁石和群岛……这些礁石和群岛包括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
1932年和1935年,中国参谋本部、内政部、外交部、海军部、教育部和蒙藏委员会共同组成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专门审定了中国南海各岛屿名称共132个,分属西沙、中沙、东沙和南沙群岛管辖。
1933年,法国侵占我国南沙群岛的太平、中业等九个岛屿,立即遭到我在南沙群岛生活和从事生产活动的渔民强烈反抗,中国政府也向法国政府提出抗议。
1935年,中国政府的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编印《中国南海各岛屿图》详细标明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各岛礁的具体名称。
1939年,日本侵占了南海诸岛。1946年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精神,中国内政部会同海军部和广东省政府委派高级官员专门前去接收日本侵占的南沙岛礁,并在岛上立主权纪念碑。
第一个背景,南海这个地区的资源非常丰富。为什么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前中国周边的国家没有对这些地区提出大规模的主权要求?因为那时人们不知道在南海、钓鱼岛周围蕴藏着丰富的资源。1967年,联合国东南亚大陆礁层探测团提出报告称,中南半岛和南中国海地区大陆架油矿丰富,其蕴藏量相当于中东所有国家或委内瑞拉加上墨西哥海湾附近与美国东南部沿海油藏之总和。1969年,联合国有关海洋机构在我国南海到东海地区考察,认为这个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及渔业资源。这些报告一石激起了千层浪,有些国家认为能够控制这些岛礁就控制了海洋资源,所以七十年代以后开始强占岛礁。
还有一个重要的历史依据说明我们最早对南沙群岛行使管辖权。《元史·地理志》、《元代疆域图序》记载了元代疆域包括了南沙群岛,《元史》记载了元朝海军巡查南沙群岛。到了清代,中国政府将南沙群岛标绘在一些地图上面,对南沙群岛行使行政管辖。1724年《清直省分图》、1755年《皇清各直省分图》、1767年《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等许多地图均把南沙群岛列入了中国版图。
与此同时,中国也是最早开发经营南沙群岛的,比如1868年《中国海指南》记载了我国渔民在南沙群岛活动的情况,他们以捕取海参、贝壳为活。海南每年有海船驶往岛上。清代以来,我国都有人到南沙群岛捕鱼,文昌、琼海两县去的人最多。每年从这两地去的渔船大概有十几条,甚至二十多条之多。刚才提到的《更路薄》是中国海南岛渔民在南沙活动的航海指南,是积累了许多前人航行实践经验的集体创作,它孕育于明代,后不断完善,记载着渔民从海南岛、文昌县的清澜或者琼海县启航,到西沙南沙群岛各岛礁的航向等情况。民国以来,我国渔民开发经营南沙群岛的史实在中外史料上都有详细的记载。我举一个例子,日本《暴风之岛》记载了1918年组织的探险队到达北子岛时发现了文昌县海口人。1933年日本三好和松尾到南沙岛调查的时候,看到北子岛有中国人两名、南子岛有中国人三名住在那里。比如说日本《新南群岛概况》记载,中业岛有渔民“栽种之甘薯”,“昔时有中华民国渔民居住于此岛,并种植椰子、木瓜、蕃薯和蔬菜”。
第二个背景,南海是当今世界重要的海上战略通道。南海不仅是主要的贸易通道,也是石油能源通道,包括美、日、欧都把它列为一个重要的战略通道。日本把从南海一直到日本的航线称为“一千海里的海上生命线”。同样,东南亚有关国家也把它越来越看作为“海上生命线”。
谈谈南海争端
主持人(《大讲堂》编辑):近期以来,中国海疆诸岛的主权争端,引起了全体中国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关注。中国海疆的危机,不仅仅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旧危机”,也是新的国际环境下爆发的“新危机”。因为2009年是世界海疆开始重新划定的年份,所以岛屿之争会更激烈。今天我们邀请到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孟祥青教授就出现的南海争端问题与大家展开深入的探讨。
例如日本在“冲之鸟”礁的行为,“冲之鸟”不是一个岛,只是一个礁盘。上世纪日本政府在礁盘上做了很多的人工设施,最近几年日本政府派人登上礁盘,在上面设了一个主权标志,还经常派科学家去考察,把这个地区划归为日本地方政府管理,命名为一个正式的岛,甚至连行政区划都划了。当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日本人花那么多钱在礁盘上修设施时,我们觉得日本人真是有钱,把这么多钱扔在海里,就这么一个礁盘有什么意义呢?现在看来,意义重大:如果按照国际法、海洋法,现在把“冲之鸟”变成岛的难度很大,但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如果经过长期的管理、经营,并通过人工设施把它扩大,如果未来海洋法继续发展,有可能成为一个岛的话,日本就可以申请到12海里的领海,可以以这个岛为极限申请200海里的经济专属区。所以日本从长远的角度想把这个礁变成一个岛。这些年的独岛之争、钓鱼岛的争执、南海争执,都是在这些大背景下产生的。
主持人:中国对南沙群岛拥有的主权,大量详实的中外史料不仅提供了历史依据,而且提供了法理依据。在两千年前的汉代,我们的祖先就发现了南沙群岛,奠定了国际法上中国对南沙群岛享有主权的地位。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国际社会也普遍承认了这一点。孟教授,这是否可以视为重要的国际法理依据?
孟祥青:是的。二战后,根据《波茨坦公告》和《雅尔塔协议》精神,要求战败的日本无条件归还所占中国的一切领土及其主权。当时除了民国政府专门到南沙群岛举行了收回主权的仪式并立界碑外,1952年日本政府专门发表声明表示,明确放弃日本在台湾、澎湖列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的一切主权和权利要求。
主持人:中国是最早发现并且命名南沙群岛,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的国家。中国人民对南沙群岛的最早发现可以上溯到汉朝。宋元明清四代以“石塘”、“长沙”为名记述南海诸岛的书籍达上百种。请问一下孟教授,从历史上看,中国对南沙群岛拥有的主权还有哪些毋庸置疑的历史依据?
孟祥青:在两千多年前的汉朝,中国人最早发现了这个地区。早在东汉的时候,有一个叫杨孚的人写了《异物志》这本书,书上记载“涨海崎头岛的形态做了各种描述。到了宋、元、明、清,中国人曾经把南沙、南海称为石塘、长沙,“千里石塘”、“千里长沙”和后来的“万里石塘”、“万里长沙”都是对当时的南沙群岛的称谓。元代,对南海诸岛地理位置的记载更为详细。汪大渊所着的《岛夷志略》是一个很重要的历史依据。清代《更路薄》记载了中国海南岛渔民所惯用的南沙群岛各个岛、礁、滩、洲的地名具体方位,其中南沙计73个地名。
孟教授,我们看到21世纪以来,海洋权益的争端加剧了,不仅是中国南海,在其他地区也是如此。海洋权益争端具体都包括哪些方面?而争端的背后说明了什么?
孟祥青:海洋权益争端的内容很多,但主要有四大争端,它们分别是:海洋划界争端、岛礁归属争端、海洋资源开发争端和海洋战略通道控制保障争端。进入21世纪以来,海洋争端加剧有一定的背景。通过人类几百年工业化发展的进程,尤其是20世纪人类的科学技术、工业化的进程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新的高度,意味着人类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广、越来越多。这种需求的增加和陆地资源相对越来越少发生了巨大的矛盾,所以人类把目光投向了两个方向:海洋和外太空。
主持人:前一段时间我国与菲律宾在黄岩岛的争执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而马来西亚总理巴达维在3月5日中午登陆了弹丸礁,首次以总理和国防部长的身份宣示,马来西亚对其拥有所谓的主权。为什么这两个国家在这个时候加快了侵犯我国南沙岛礁主权的行动?
孟祥青:有人把2009年称为中国主权年。在南海诸岛、钓鱼岛,有关国家不仅一再对这些本属于中国领土的地区宣示“主权”,同时还采取了一系列新的动作。比如,菲律宾的国会通过了《领海基线法案》,菲律宾总统阿罗约不顾中国的反对,于3月10日正式签署该法案,将中国的南沙部分岛礁和黄岩岛划入菲领土。马来西亚的总理多次到我南沙群岛弹丸礁宣示主权。越南政府对我国在西沙、南沙派海监船进行正当巡视提出抗议等。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后,有关国家开始抢占我国的南沙岛礁,越南是抢占最多的国家,大概占了29个;菲律宾是最早的国家,大概占了10个;马来西亚占了5个,汶莱占了1个,印尼占了2个。这些国家在南沙岛礁采取这样的举动有几个背景:
不仅是南中国海,还有南北两极。这些年,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挪威等国家都在争夺北极的主权。之前,俄罗斯的核潜艇到北极的水下插国旗,宣布对这一地区的主权。为什么俄罗斯要这么做呢?我们知道,这些年由于冰带融化,北极成为一个重要的战略通道。这个通道可以缩短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距离。未来谁占据了通道,谁就占据了重大的战略资源。更不用说北极的矿产资源、渔业资源。所以,未来谁占领了北极,谁就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了有利地位。
除了这些国际法理依据,还有一个重要的依据就是国际会议、国际上也都承认中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1951年三藩市对日和约会议规定,日本应放弃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1955年10月27日,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召开第一届国际民航组织太平洋地区飞行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有16个国家和地区。除澳大利亚、加拿大、智利等国外,当时越南和中国台湾当局也都派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由菲律宾首席代表担任主席,法国首席代表为大会第一副主席。会议明确认为,南海诸岛中的东沙、西沙、南沙群岛位于太平洋要冲,这些地区的气象报告对国际民航飞行安全关系重大。所以,与会代表通过第24号决议,要求中国台湾当局在南沙群岛加强气象观测(每日四次)。当时,通过这项决议时,包括菲律宾和越南代表在内,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代表对此提出异议或保留意见。所以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南海诸岛的主权没有争议。
我们现在讲的“南海问题”,在历史上是没有问题的。也就是说,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不存在问题。所谓的“南海问题”是七十年代后,周边一些国家开始使用军事的手段,用武力强占我们的南沙岛礁,并不断提出对南海的主权权益,才成为问题的。周边的这些国家,一个是越南。1956年6月15日,越南外交部副部长见我国驻越领事馆临时代办时表示,根据越南方面的资料,从历史上看,西沙、南沙群岛应当属于中国领土。当时在座的越南外交部亚洲司代司长说:从历史上看,西、南沙群岛早在宋朝时就已属中国了。1958年9月4日,我国政府发表领海宽度为12海里的声明,适用于中国一切领土,包括南海诸岛。越《人民报》于9月6日详细报导了这一声明。越南总理范文同于9月14日向周总理表示承认和赞同这一声明。1974年越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学校地理教科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一课中写道:从南沙、西沙各岛到海南岛、台湾岛……,构成了保卫中国大陆的一座长城。越南是从1975年开始改变这个态度的。另外,马来西亚、菲律宾在五六十年代都承认南海诸岛是中国的领土。
1947年,中国内政部重新命名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全部岛礁、沙滩名称共159个,并公布施行。
1983年,中国地名委员会授权公布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标准地名。
从以上大量的史实,我们可以证明南沙群岛是中国人民最早发现和开发经营的,中国政府早已对其行使行政管辖和主权,而且这种管辖是持续的没有中断的。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1932年和1935年,中国参谋本部、内政部、外交部、海军部、教育部和蒙藏委员会共同组成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专门审定了中国南海各岛屿名称共132个,分属西沙、中沙、东沙和南沙群岛管辖。
1933年,法国侵占我国南沙群岛的太平、中业等九个岛屿,立即遭到我在南沙群岛生活和从事生产活动的渔民强烈反抗,中国政府也向法国政府提出抗议。
1935年,中国政府的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编印《中国南海各岛屿图》详细标明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各岛礁的具体名称。
1939年,日本侵占了南海诸岛。1946年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精神,中国内政部会同海军部和广东省政府委派高级官员专门前去接收日本侵占的南沙岛礁,并在岛上立主权纪念碑。
第一个背景,南海这个地区的资源非常丰富。为什么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前中国周边的国家没有对这些地区提出大规模的主权要求?因为那时人们不知道在南海、钓鱼岛周围蕴藏着丰富的资源。1967年,联合国东南亚大陆礁层探测团提出报告称,中南半岛和南中国海地区大陆架油矿丰富,其蕴藏量相当于中东所有国家或委内瑞拉加上墨西哥海湾附近与美国东南部沿海油藏之总和。1969年,联合国有关海洋机构在我国南海到东海地区考察,认为这个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及渔业资源。这些报告一石激起了千层浪,有些国家认为能够控制这些岛礁就控制了海洋资源,所以七十年代以后开始强占岛礁。
还有一个重要的历史依据说明我们最早对南沙群岛行使管辖权。《元史·地理志》、《元代疆域图序》记载了元代疆域包括了南沙群岛,《元史》记载了元朝海军巡查南沙群岛。到了清代,中国政府将南沙群岛标绘在一些地图上面,对南沙群岛行使行政管辖。1724年《清直省分图》、1755年《皇清各直省分图》、1767年《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等许多地图均把南沙群岛列入了中国版图。
与此同时,中国也是最早开发经营南沙群岛的,比如1868年《中国海指南》记载了我国渔民在南沙群岛活动的情况,他们以捕取海参、贝壳为活。海南每年有海船驶往岛上。清代以来,我国都有人到南沙群岛捕鱼,文昌、琼海两县去的人最多。每年从这两地去的渔船大概有十几条,甚至二十多条之多。刚才提到的《更路薄》是中国海南岛渔民在南沙活动的航海指南,是积累了许多前人航行实践经验的集体创作,它孕育于明代,后不断完善,记载着渔民从海南岛、文昌县的清澜或者琼海县启航,到西沙南沙群岛各岛礁的航向等情况。民国以来,我国渔民开发经营南沙群岛的史实在中外史料上都有详细的记载。我举一个例子,日本《暴风之岛》记载了1918年组织的探险队到达北子岛时发现了文昌县海口人。1933年日本三好和松尾到南沙岛调查的时候,看到北子岛有中国人两名、南子岛有中国人三名住在那里。比如说日本《新南群岛概况》记载,中业岛有渔民“栽种之甘薯”,“昔时有中华民国渔民居住于此岛,并种植椰子、木瓜、蕃薯和蔬菜”。
第二个背景,南海是当今世界重要的海上战略通道。南海不仅是主要的贸易通道,也是石油能源通道,包括美、日、欧都把它列为一个重要的战略通道。日本把从南海一直到日本的航线称为“一千海里的海上生命线”。同样,东南亚有关国家也把它越来越看作为“海上生命线”。
谈谈南海争端
主持人(《大讲堂》编辑):近期以来,中国海疆诸岛的主权争端,引起了全体中国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关注。中国海疆的危机,不仅仅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旧危机”,也是新的国际环境下爆发的“新危机”。因为2009年是世界海疆开始重新划定的年份,所以岛屿之争会更激烈。今天我们邀请到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孟祥青教授就出现的南海争端问题与大家展开深入的探讨。
例如日本在“冲之鸟”礁的行为,“冲之鸟”不是一个岛,只是一个礁盘。上世纪日本政府在礁盘上做了很多的人工设施,最近几年日本政府派人登上礁盘,在上面设了一个主权标志,还经常派科学家去考察,把这个地区划归为日本地方政府管理,命名为一个正式的岛,甚至连行政区划都划了。当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日本人花那么多钱在礁盘上修设施时,我们觉得日本人真是有钱,把这么多钱扔在海里,就这么一个礁盘有什么意义呢?现在看来,意义重大:如果按照国际法、海洋法,现在把“冲之鸟”变成岛的难度很大,但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如果经过长期的管理、经营,并通过人工设施把它扩大,如果未来海洋法继续发展,有可能成为一个岛的话,日本就可以申请到12海里的领海,可以以这个岛为极限申请200海里的经济专属区。所以日本从长远的角度想把这个礁变成一个岛。这些年的独岛之争、钓鱼岛的争执、南海争执,都是在这些大背景下产生的。
主持人:中国对南沙群岛拥有的主权,大量详实的中外史料不仅提供了历史依据,而且提供了法理依据。在两千年前的汉代,我们的祖先就发现了南沙群岛,奠定了国际法上中国对南沙群岛享有主权的地位。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国际社会也普遍承认了这一点。孟教授,这是否可以视为重要的国际法理依据?
孟祥青:是的。二战后,根据《波茨坦公告》和《雅尔塔协议》精神,要求战败的日本无条件归还所占中国的一切领土及其主权。当时除了民国政府专门到南沙群岛举行了收回主权的仪式并立界碑外,1952年日本政府专门发表声明表示,明确放弃日本在台湾、澎湖列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的一切主权和权利要求。
主持人:中国是最早发现并且命名南沙群岛,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的国家。中国人民对南沙群岛的最早发现可以上溯到汉朝。宋元明清四代以“石塘”、“长沙”为名记述南海诸岛的书籍达上百种。请问一下孟教授,从历史上看,中国对南沙群岛拥有的主权还有哪些毋庸置疑的历史依据?
孟祥青:在两千多年前的汉朝,中国人最早发现了这个地区。早在东汉的时候,有一个叫杨孚的人写了《异物志》这本书,书上记载“涨海崎头岛的形态做了各种描述。到了宋、元、明、清,中国人曾经把南沙、南海称为石塘、长沙,“千里石塘”、“千里长沙”和后来的“万里石塘”、“万里长沙”都是对当时的南沙群岛的称谓。元代,对南海诸岛地理位置的记载更为详细。汪大渊所着的《岛夷志略》是一个很重要的历史依据。清代《更路薄》记载了中国海南岛渔民所惯用的南沙群岛各个岛、礁、滩、洲的地名具体方位,其中南沙计73个地名。
孟教授,我们看到21世纪以来,海洋权益的争端加剧了,不仅是中国南海,在其他地区也是如此。海洋权益争端具体都包括哪些方面?而争端的背后说明了什么?
孟祥青:海洋权益争端的内容很多,但主要有四大争端,它们分别是:海洋划界争端、岛礁归属争端、海洋资源开发争端和海洋战略通道控制保障争端。进入21世纪以来,海洋争端加剧有一定的背景。通过人类几百年工业化发展的进程,尤其是20世纪人类的科学技术、工业化的进程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新的高度,意味着人类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广、越来越多。这种需求的增加和陆地资源相对越来越少发生了巨大的矛盾,所以人类把目光投向了两个方向:海洋和外太空。
主持人:前一段时间我国与菲律宾在黄岩岛的争执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而马来西亚总理巴达维在3月5日中午登陆了弹丸礁,首次以总理和国防部长的身份宣示,马来西亚对其拥有所谓的主权。为什么这两个国家在这个时候加快了侵犯我国南沙岛礁主权的行动?
孟祥青:有人把2009年称为中国主权年。在南海诸岛、钓鱼岛,有关国家不仅一再对这些本属于中国领土的地区宣示“主权”,同时还采取了一系列新的动作。比如,菲律宾的国会通过了《领海基线法案》,菲律宾总统阿罗约不顾中国的反对,于3月10日正式签署该法案,将中国的南沙部分岛礁和黄岩岛划入菲领土。马来西亚的总理多次到我南沙群岛弹丸礁宣示主权。越南政府对我国在西沙、南沙派海监船进行正当巡视提出抗议等。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后,有关国家开始抢占我国的南沙岛礁,越南是抢占最多的国家,大概占了29个;菲律宾是最早的国家,大概占了10个;马来西亚占了5个,汶莱占了1个,印尼占了2个。这些国家在南沙岛礁采取这样的举动有几个背景:
不仅是南中国海,还有南北两极。这些年,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挪威等国家都在争夺北极的主权。之前,俄罗斯的核潜艇到北极的水下插国旗,宣布对这一地区的主权。为什么俄罗斯要这么做呢?我们知道,这些年由于冰带融化,北极成为一个重要的战略通道。这个通道可以缩短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距离。未来谁占据了通道,谁就占据了重大的战略资源。更不用说北极的矿产资源、渔业资源。所以,未来谁占领了北极,谁就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了有利地位。
除了这些国际法理依据,还有一个重要的依据就是国际会议、国际上也都承认中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1951年三藩市对日和约会议规定,日本应放弃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1955年10月27日,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召开第一届国际民航组织太平洋地区飞行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有16个国家和地区。除澳大利亚、加拿大、智利等国外,当时越南和中国台湾当局也都派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由菲律宾首席代表担任主席,法国首席代表为大会第一副主席。会议明确认为,南海诸岛中的东沙、西沙、南沙群岛位于太平洋要冲,这些地区的气象报告对国际民航飞行安全关系重大。所以,与会代表通过第24号决议,要求中国台湾当局在南沙群岛加强气象观测(每日四次)。当时,通过这项决议时,包括菲律宾和越南代表在内,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代表对此提出异议或保留意见。所以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南海诸岛的主权没有争议。
我们现在讲的“南海问题”,在历史上是没有问题的。也就是说,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不存在问题。所谓的“南海问题”是七十年代后,周边一些国家开始使用军事的手段,用武力强占我们的南沙岛礁,并不断提出对南海的主权权益,才成为问题的。周边的这些国家,一个是越南。1956年6月15日,越南外交部副部长见我国驻越领事馆临时代办时表示,根据越南方面的资料,从历史上看,西沙、南沙群岛应当属于中国领土。当时在座的越南外交部亚洲司代司长说:从历史上看,西、南沙群岛早在宋朝时就已属中国了。1958年9月4日,我国政府发表领海宽度为12海里的声明,适用于中国一切领土,包括南海诸岛。越《人民报》于9月6日详细报导了这一声明。越南总理范文同于9月14日向周总理表示承认和赞同这一声明。1974年越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学校地理教科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一课中写道:从南沙、西沙各岛到海南岛、台湾岛……,构成了保卫中国大陆的一座长城。越南是从1975年开始改变这个态度的。另外,马来西亚、菲律宾在五六十年代都承认南海诸岛是中国的领土。
1947年,中国内政部重新命名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全部岛礁、沙滩名称共159个,并公布施行。
1983年,中国地名委员会授权公布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标准地名。
从以上大量的史实,我们可以证明南沙群岛是中国人民最早发现和开发经营的,中国政府早已对其行使行政管辖和主权,而且这种管辖是持续的没有中断的。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