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尔盖湿地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生态环境的保护2

合集下载

若尔盖高原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研究

若尔盖高原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研究

若尔盖高原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研究
梅燕
【期刊名称】《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年(卷),期】2003(013)006
【摘要】若尔盖湿地以其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为湿地生态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从分析若尔盖湿地的旅游资源入手,提出了若尔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的几点建议.
【总页数】3页(P59-61)
【作者】梅燕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5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928.9
【相关文献】
1.山东滨海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J], 马莹萍;高洪云
2.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及其保护性开发策略研究——以湖北石首天鹅洲湿地为例 [J], 刘慕凡;刘汉红
3.南四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 [J], 杜传健;谢小平
4.新疆巴州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 [J], 李敏; 喻晓玲
5.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研究 [J], 王永琦;吴思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若尔盖湿地保护与利用必须实施六大政策突破

若尔盖湿地保护与利用必须实施六大政策突破

作者简介:郭晓鸣(1956-),男,四川省决策咨询委委员,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农业和农村经济。

若尔盖湿地保护与利用必须实施六大政策突破郭晓鸣摘 要:若尔盖湿地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泥炭沼泽湿地,是黄河、长江两大河流重要的水源涵养地。

保护好若尔盖湿地,不仅仅对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还是这一地区各族人民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前提。

就现实看,若尔盖湿地萎缩退化趋势仍然在发展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

因此,要进一步全面强化若尔盖湿地的保护与利用,必须实施六个方面的政策突破:一是财政投资政策;二是产业发展政策;三是土地利用政策;四是人口管理政策;五是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六是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政策。

关键词:若尔盖;湿地保护与利用;政策突破若尔盖湿地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泥炭沼泽湿地,是黄河、长江两大河流重要的水源涵养地。

保护好若尔盖湿地,不仅仅对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还是这一地区各族人民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前提。

就现实看,若尔盖湿地萎缩退化趋势仍然在发展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自然因素的影响虽然不可低估,但过度追求短期经济增长发展模式所伴生的粗放化的畜牧业发展、公路建设以及旅游业开发等人为因素构成的压力更为严重。

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叠加作用,在更大程度上加速了若尔盖湿地全面退化的进程。

若尔盖湿地保护的己有实践表明,现有湿地保护政策虽然已经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上判断,体制和政策障碍仍然是进一步加强若尔盖湿地保护所必须突破的重要瓶颈。

在更大程度上创新体制和调整政策,实施更强大的干预和支持保护行动,是从根本上遏制若尔盖湿地退化趋势的关键之举。

因此,要进一步全面强化若尔盖湿地的保护与利用,必须实施如下六个方面的政策突破:一、财政投资政策完善中央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重点增加对若尔盖地区用于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补偿的财政转移支付。

若尔盖湿地生态退化原因及保护方案

若尔盖湿地生态退化原因及保护方案

若尔盖湿地生态退化原因及保护方案焦晋川,钟信,秦嘉励(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园艺学院雅安 625014 )E-mail:jjc19841201@摘要:若尔盖湿地是我国宝贵的湿地资源,享有“高原之肾”的美誉。

它在涵养水源、保持生物多样性、调节区域气候、控制碳循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湿地面积不断萎缩,沙化面积逐渐扩大,生物多样性丧失严重,致使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明显下降。

如果不采取切实可行的保护对策,该湿地将面临巨大的生态灾害。

笔者对若尔盖湿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调研,研究表明:各种自然因素和过载放牧、挖沟排水、滥垦滥伐、开采泥炭等人为因素是若尔盖湿地退化的根本原因,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叠加效应加速了其退化,高寒高海拔环境,尤其是低温导致了退化生态系统的难恢复性。

采取全程控制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的防控手法并配合经济转型与生态补偿才是若尔盖湿地保护的根本出路。

关键词:若尔盖湿地;沙漠化;生态补偿1 前言若尔盖湿是全球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泥炭沼泽,也是黄河长江上游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之一,享有“高原之肾”的美誉。

区内自然资源丰富,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核心保护区,对研究自然环境变迁,古生物物种保存、繁衍、分化等具有重要意义等。

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湿地面积不断萎缩,沙化面积逐渐扩大,生物多样性丧失严重,致使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明显下降,如不立即采取切实可行的保护对策,该地区将面临巨大的生态灾害。

迄今为止,有关若尔盖湿地保护及沙漠化治理的工作主要包括地质考察[1~2]、动植物种类调查、建立保护区以及少量治沙工作等。

对当地生态退化原因及保护方法进行详尽、全面的论述尚不多见,对如何处理湿地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更未见报道。

这使得众多研究成果在当地施用不得力,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有的甚至出现理论不能与实际结合的情况。

这很难满足对本区生态重建和保护的需要。

笔者通过文献调研,走访和实地观测等研究方法,对本区生态影响因子进行了全面调查,结合国内外关于湿地生态保护的经验与教训以及当地实际情况,探讨了该湿地生态保护方案及未来规划方向。

若尔盖湿地面临的威胁、保护现状及对策分析

若尔盖湿地面临的威胁、保护现状及对策分析

若尔盖湿地面临的威胁、保护现状及对策分析
张晓云;吕宪国;顾海军
【期刊名称】《湿地科学》
【年(卷),期】2005(3)4
【摘要】若尔盖湿地是中国残存面积最大的高原泥炭沼泽,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资源。

然而长期以来,这片湿地明显萎缩,生态环境极度脆弱,正面临着空前的生态危机。

在分析了若尔盖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基础上,总结了若尔盖湿地保护现状,包括建立保护区、加强宣传、开展科研调查活动、以及各种保护项目和工程,并从国家层次、地方层次和保护区层次上提出了有效缓解若尔盖湿地面临威胁的对策。

【总页数】6页(P292-297)
【关键词】若尔盖湿地;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资源;保护区
【作者】张晓云;吕宪国;顾海军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941.78
【相关文献】
1.若尔盖湿地保护区生态服务功能分区及其保护对策研究 [J], 王进琼;邓茂林
2.若尔盖高原湿地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其保护对策 [J], 杨霞;翟兴礼;余国莹
3.渤海湾湿地及水鸟保护面临的主要威胁与保护对策 [J], 孟德荣;储照源;吕卷章
4.若尔盖湿地退化原因及保护对策 [J], 焦晋川;杨万勤;钟信;秦嘉励
5.若尔盖高原湿地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其保护对策 [J], 杨霞;翟兴礼;余国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川若尔盖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的必要性

四川若尔盖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的必要性

函〔2001〕49号),是首 四川省是黄河上游流域省区之一,境内黄河流域
性 批10个国家级生态功 面积虽然仅占整个黄河流域面积的2116%;但平均
能保护区建设试点之 年径流量却占整个黄河年径流量的8121%。该流域
一的若尔盖——玛曲 位置主要集中在四川省西北部高原北端的黄河干流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组成部分。该保护区的生态功 首曲——玛曲右岸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若尔盖、能主要是黄河上游源区水源涵养。 红原、阿坝三县境内,海拔高度在3400m 以上,包括1. 2 主管部门 阿坝县东北部、红原县西北部和若尔盖县西部;其中
显变浅,有的湖泊干涸,降低了水源涵养和径流调需 41113 气象
能力,加剧了自然因素造成的不利影响。 根据阿坝、红原和若尔盖三县气象资料加权平
党中央高度重视西部地区大开发湿地生态环境 差,湿地区年平均气温019℃,11月到次年4月为冷保护,认为改善生态环境,是西部地区的开发建设必 季,气温在0℃以下,降水稀少,干燥寒冷且多大风和须首先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如果不从现在 风沙天气;5月至10月为暖季,气温回升,降水量增起,努力使生态环境有一个明显的改善,西部地区实 加,雨量集中且多出现暴雨和冰雹天气。无绝对无霜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就会落空。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 期,相对无霜期30天左右。三县主要气候特征见表护和建设,是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的根本,并明确要 6—1。
求把加强生态建设作为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的切入 全区年均风速110—310m s,最大风速18m s,点。 大风天气主要发生于干冷季节,平均每年发生80天
因此,对若尔盖湿地所在区域,乃至整个黄河流 以上,易造成沙暴和沙灾。项目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域的生态环境改善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在若尔盖 70015mm,降水主要集中在5—10月,为621151mm,湿地水源涵养生态功能保护区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建 占全年降水量的88172%,这期间多暴雨和冰雹。降设是非常必要的。 水最多月为6月,平均127162mm;最少月为12月,4 项目建设条件 平均317mm.

生态学——若尔盖湿地退化因素分析及解决方案

生态学——若尔盖湿地退化因素分析及解决方案

若尔盖湿地退化因素分析及解决方案若尔盖高原湿地是我国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高原泥炭沼泽湿地,是长江、黄河上游的重要水源涵养区,对维护长江、黄河流域的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稳定区域温室气体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在阻止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向东南方向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同时也是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关键的地区之一,在研究全球生态系统变化和保护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

但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加之若尔盖湿地海拔高,气温低,生物的生存、繁殖和活动能力低,若尔盖湿地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湿地生态系统功能退化严重,沙化日益加剧。

通过观看短片和广泛查找资料,本文主要总结了导致诺尔盖湿地退化的因素以及提出了一些对于该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湿地退化因素分析(1)气候变化●降水量减少:年降水量的变化尤其显著, 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降雨量的减少使得整体呈现干旱化的趋势。

●气温增高:年均气温在波动中呈现增长的趋势, 使土壤水分损失增加, 导致区域干旱化, 进而加速湿地、草地退化的过程。

(2)人类活动●开沟排水:为了满足牧业对草场资源的需求, 扩大牧场, 当地把沼泽地作为备用草场资源进行开发,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开沟排水疏干沼泽的工作。

排水三年后的沼泽, 土壤理化性质有相应改变, 地表植物演替加速, 由沼泽向草甸演变, 牧草产量增加。

然而, 湿地开沟排水是人为干预自然沼泽的重大行动, 造成了大量水土流失,是在短期内导致沼泽迅速退化最严重的干扰活动;●过度放牧:过度放牧导致草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生态恢复,造成了土壤板结、草场荒漠化、牧草产量和质量不断下降等一系列严重后果, 导致牧区放牧的恶性循环,不断蚕食破坏湿地和草原,同时也成为制约当地牧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公路房屋等基础设施,导致湿地的水文状况和土壤结构受到了直接的破坏。

于此同时,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对湿地中的动物造成了巨大影响,使得生态环境日益脆弱;●过度开垦:为解决牧区人口的增长导致的粮食问题,出现了大量的开垦荒地现象。

为湿地生态保护探新路_全面推进若尔盖高原湿地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为湿地生态保护探新路_全面推进若尔盖高原湿地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关注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为我们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资源和条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已经作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提上了各国政府的议事日程。

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解决全国突出的环境问题,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政府面临的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大若尔盖湿地区不仅沼泽湿地面积大,而且泥炭储量非常丰富,在涵养水源、减少洪涝灾害特别是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生态功能巨大,影响着国家的生态安全,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区域,应当把保护若尔盖湿地提升到国家生态建设的战略。

一、大若尔盖湿地区范围及其生态地位大若尔盖高原湿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黄河上游,行政区划上包括四川省的若尔盖县、红原县、阿坝县和甘肃省的玛曲县、碌曲县部分地区,总面积约160万公顷,总人口约18万人,平均海拔在3400-3600米之间。

谷地平坦宽展、河流众多、湖泊成群的若尔盖盆地,发育了大面积的草本沼泽湿地,是青藏高原面积较大、特征明显、最原始、最具有代表性的高原沼泽湿地。

大若尔盖地区的湿地面积约90多万公顷,其中泥炭地面积约50万公顷,泥炭储量约90亿立方米,是我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高原泥炭沼泽区,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稳定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湿地区还是黄河重要的水源涵养区,每年为黄河补水达75亿立方米左右,对维护黄河流域的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若尔盖高原湿地是阻止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向东南方向发展的天然屏障,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若尔盖高原湿地是当地各族人民繁衍生息的美好家园,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

湿地区栖息着野生动物200种,其中鱼类15种、两栖类3种、爬行类3种、鸟类141种、兽类38种,野生植物362种,特别是以黑颈鹤为代表的许多物种还是青藏高原东缘的特有种,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若尔盖湿地资源概况及保护利用措施

若尔盖湿地资源概况及保护利用措施

若 尔 盖 县 位 于 我 国青 藏 高 原 东 南 部 ,四川 省 阿
国 生 物 多样 性 重 要 地 区之一 ,也 是 世界 高 山 带 物种 最 丰 富 的地 区之 一 。若 尔 盖湿 地 自然保 护 区 四周 群 山环 抱 ,东 西 与 南 北 最 大距 离 约 1 0公 里 ,土地 总 5
种 最 丰富 的地 区之 一 。 四川 省若 尔盖 湿 地 自然 保护 区 地 处 青 藏 高 原 东 南 缘 ,位 于 若 尔 盖 沼泽 的腹 心 地 带 ,是 青 藏 高 原 高 寒 湿 地 生 态 系 统 的典 型 代 表 ,宛 如 一 块 镶 嵌 在 川 西
北 边界 上 瑰 丽夺 目的绿宝 石 ,是 我 国 三 大湿 地 之一 ,
区 ,有 耕 地 05 3万 公 顷 ,适 宜种 植 一 年生 农 作 物 , .3
以青 稞 为 主 ,其 次 有 小麦 、豆 类 作 物 和洋 芋 等 。 主
要 经 济作 物有 油 菜 和亚麻 ,还 出产 少量 苹果 和花 椒 。
该 地 区木 材 资源 丰 富 ,森林 面积 1 11 95公 顷 ,活 0 3 . 立 木 总 蓄 积 量 达 3 132 2 . 2万 立 方 米 ,主 要 有 冷 杉 、 云 杉 等 树 种 。 原 始 森林 与雪 山草 地 、河 谷 农 业 交 相
河 。河 流 蜿 蜒 曲折 ,湖 泊 众 多 ,牛 轭 湖 星 罗 棋 布 , 独 成 一 湾 风 景 。 同 时这 里 气 候 寒 冷湿 润 ,年 平 均 气
羌族 自治州 州府 驻地 马尔 康 3 0公 里 ,南 距成 都 5 6 3 9
公 里 。 区 内 为平 坦 状 高 原 ,最 高 海 拔 36 7米 ,最 9 低 海 拔 34 2米 ,气候 寒 冷 湿 润 ,泥 炭 沼 泽 得 以广 2 泛 发 育 ,沼 泽 植 被发 育 良好 ,生 境 极 其 复 杂 ,生 态

若尔盖县大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

若尔盖县大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

草原是我国陆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调节气候,平衡生态,为人类提供优异生存环境关键资源。

更是我国牧民群众赖以生存的重要生产生活资源。

若尔盖县大草原位于四川省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地理坐标为东径102°08′~103°39′,北纬32°56′~39°19′之间,居川、甘、青三省交界处。

是川西北牧区的重要组成部份、四川省十个纯牧业县之一。

平均海拔3500米,年平均气温0.7℃,最高气温24.6℃,最低气温-33℃,全年无绝对无霜期,年日照2400小时,年均降水量687毫米,相对湿度68%。

有天然草地面积1212.63万亩,可利用草地面积978万亩,占草地总面积的80.65%。

草原退化严重,草原鼠虫害分布面积达800.5万亩,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81.85%,危害面积450万亩,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46%,其中高原鼠兔危害面积280万亩,严重危害面积117万亩;高原鼢鼠危害面积170万亩,严重危害面积55万亩;草原毛虫危害面积55万亩,严重危害面积24万亩;草原蝗虫危害面积60万亩,严重危害面积24万亩。

草 原 生 态我国草原是最大的陆地生态屏障,占全国幅员面积的33.6%。

若尔盖大草原有天然草地1212.63万亩,有天然高寒湿地234.63万亩,占草原总面积19.3%,划为国家级保护区249.8559万亩,县级保护区333万亩,保护区占草原总面积的48.1%。

若尔盖县大草原是全球最大的高寒草甸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

泥炭储备70亿立方米,居世界之首,是蓄水、防风、固沙、固碳和放氧的天然屏障。

若尔盖县大草原为黄河源源不断的补水,在枯水季节给黄河补水量约45%,在丰水季节给黄河补水量约29%,具有独特的生态功能。

若尔盖大草原是野生动植物天然储存库,草地主要有高寒草甸草地、高寒半沼泽草地、高寒水沼泽草地、高寒灌丛草甸草、亚高山疏林草甸草地和山地草甸草地六大类,共22个组、69个型,草的种类繁多,有73个科、203个属、481种;野生脊椎动物196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有黑颈鹤、黑鹳、金雕、玉带海雕、白尾海雕、胡兀鹫、斑尾榛鸡、马麝等8种)。

四川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可持续发展评价及政策建议

四川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可持续发展评价及政策建议

四川若尔盖⾼原沼泽湿地可持续发展评价及政策建议四川若尔盖⾼原沼泽湿地可持续发展评价及政策建议摘要⼀、绪论1.研究意义和⽬的2.国内外对于湿地的研究现状3.国内外对于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研究现状4.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四川若尔盖⾼原沼泽湿地的概况1.若尔盖⾼原湿地的概括2.四川若尔盖⾼原湿地的变迁3.若尔盖⾼原湿地保护的现状三、四川若尔盖⾼原湿地的可持续发展评价1.若尔盖⾼原湿地可持续发展指标系统的确定2.运⽤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系统的指数3.对⽣态可持续发展的评价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机制1.⽣态补偿2.⽣计替代3.⽣态恢复4.社区共管5.法律保障6.扶助政策五、基本结论参考⽂献摘要第⼀章绪论作为全球三⼤⽣态系统之⼀的湿地⽣态系统,是⼈类赖以⽣存的重要环境。

湿地是地球上初级⽣产⼒最⾼的⽣态系统,是⼈类物质⽂明和精神⽂明建设的基础。

湿地调蓄洪⽔、净化⽔源的功能不仅为我们提供⽔源,补充地下⽔,还时刻为我们抵御⾃然灾害。

可以说,湿地⽆处不在为⼈类提供各种服务和产品。

尽管我国湿地资源丰富,但是由于我国⼈⼝众多,⼈均湿地资源却相对贫乏,因⼈1:3增长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湿地资源需求压⼒⾮常巨⼤。

⽬前,湿地农业开发、天然湿地⽤途改变和城市发展对天然湿地的占⽤等仍是造成中国天然湿地⾯积锐减的主要原因,特别是沿沼、沿海和沿湖地区,随着⼟地资源需求压⼒的增⼤,各类⼯农业⽤地和城市建设⽤地等都在向湿地要地,湿地景观丧失⾮常严重。

三江平原经过50多年的开发,其湿地⾯积已由1949年的534万hm2减少⾄2000年的90.69万hm2。

⽽耕地⾯积则由1949年79.6万hm2增加到1996年的366.8万hm2。

中国沿海地区累计已丧失滨海滩涂湿地约119万hm2。

⽽城乡⼯矿占⽤的湿地约有100万hm2,⼆者相当于我国沿海湿地总⾯积的50%。

全国围垦湖泊⾯积达130万hm2。

以上,超过了我国现今五⼤淡⽔湖⾯积之和,⽽因围垦消亡的天然湖泊约有1000个。

若尔盖湿地生态系统管理的关键问题

若尔盖湿地生态系统管理的关键问题

部地 区 已引起沙 化 ,使本 区的生物 多样
性减 少。 同样 , 在 大 气 方 面 ,研 究
表 明全球气候变 化是高原湿地 退化的主
要 原 因 ,但 人 类 活动 对 若 尔 盖 湿 地 的 退
动 ,把 若尔盖变成 了长江 与黄河的分水 岭 ,同时也使之成 为世界上 最大最奇特 的 “ 固体 高原 水库 ” ,它 把大 量 的雨水 蓄积起 来 ,并源源 不断地释 放 ,在保 护 长江 、黄河上游 的水 源涵养量 和水量调 解等方面发挥着 重要作用 。 由于 2 O世纪 7 O年代开垦 耕地 ,增
关键 词 :湿地 ;生态 系统 管理 ;若 尔盖
Ke et n f oy tm n g me t nt e o r a rh s yQu si s s s o o Ec e Ma a e n e g i i h Ru Ma s e
JANG n , ANG e g z a g I Li g W Ch n -h n
(co l f cn mis S h o E o o c &Maa e n, o twet i tn iesy C eg u6 0 3 , hn ) o n g metSuh sJ oo gUn ri , hn d 1 0 1 C ia a v t
Absr c:T eR o ra rh saet ebg etp a iha d i ia I h sa o n a t idv ri n ilgc l e o re . tte ta t h u eg imas e r h ig s ethg ln Chn . t a b u d n o iest a d boo ia su c sBu n b y r h
1 研 究 区概况
若尔盖 湿地 是世界上 最大的高原 泥

若尔盖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探讨

若尔盖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探讨

摘要: 生态旅 游是 实现旅 游业可持 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艰据 生态旅游和湿地 生态旅 游的内涵, 探讨 了若 尔盖 湿地 生 态旅游开发的重要 意义 通过分析 若尔盖 湿地 发展 生态旅 游的不利 因素 , 出 了协调湿地 生态旅游 开发 与湿地环 提
境 保 护 的 关 系 、 定合 理 的 旅 游 发 展 规 划 、 制 作好 湿地 环 境 影 响 评 价 、 施 湿 地 生 态 恢 复 和 保 护 措 施 及 加 强 湿 地 保 护 立 实
60 6 , hn ) 10 5 C i a
A bsr c : s d on a n l ssoft o e s o t a t Ba e n a a y i he c nc pt f“e・一(u im ’ ()t rs ’an “ ta d e o t u im ”,t i p rdic s s t in f an fe o— ( ) d wel n c —o rs hspa e s use hesg ii ceo c c
法与宣传教 育的持 续发展 对策。
关 键 词 :若 尔盖 湿地 ; 地 生 态 旅 游 ; 游 开 发 湿 旅
中 图分 类 号 : 5 . 9 ; 7 . S15 2 2 X 1 1 1
文献标识码 : A
DI CUS 1 S S 0N 0F THE DEVEL0P MENT 0F EC0一 T0URI AM N I RU0ERGAIW ET LAND

Vo. 8, o 5 12 N ・
oc. 0 6 t2 0

文章 编 号 : 0 24 (06 0 0 3 0 1 0— 6 2 20 )5— 7 2— 5 0
若 尔 盖湿 地 生 态 旅 游 开 发 探 讨

若尔盖湿地保护措施

若尔盖湿地保护措施

若尔盖湿地保护措施若尔盖湿地,那可是大自然的瑰宝呀!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大地上。

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蓝天白云下,广袤的草原一望无际,星星点点的湖泊像镜子一样反射着阳光,还有那些可爱的野生动物们在自由自在地奔跑、嬉戏。

但咱可得保护好它呀,不然这么美的地方要是没了,那多可惜!那怎么保护若尔盖湿地呢?嘿,这可得好好说说。

首先呀,咱得减少对湿地的破坏。

你想想,要是大家都随便在湿地上乱踩乱踏,那草地不得被踩秃了呀,那些小动物们的家不就没了?就像你家里被人弄得乱七八糟,你能高兴吗?所以呀,咱要管住自己的脚,别乱跑乱踩。

还有啊,水可是湿地的生命之源呢!咱们得保证湿地有足够的水。

别随便浪费水呀,你在家里要是把水龙头开得哗哗响,那多浪费呀,这里也一样呀。

而且,那些往水里乱扔垃圾的行为可坚决不能有!你想想,要是水里飘满了垃圾,那湿地还能美吗?那不成了臭水沟啦!对于那些野生动物们,咱可得爱护着点。

它们在湿地里生活得好好的,咱可别去打扰它们。

别去打猎呀,别去伤害它们呀。

它们也是湿地的一部分,没有它们,湿地就不完整啦。

这就好比一个大家庭,少了谁都不行呀!咱也得加强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保护若尔盖湿地的重要性。

就像咱平时跟朋友聊天一样,多讲讲湿地有多美,多讲讲保护湿地的意义。

让大家都行动起来,一起保护咱们的宝贝湿地。

咱们每个人都出一份力,那力量可就大啦!你少扔一个垃圾,他少踩一下草地,积少成多,那对湿地的保护可就大了去了。

难道你不想让咱们的子孙后代也能看到这么美丽的若尔盖湿地吗?保护若尔盖湿地,其实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呀!让我们一起努力,让这颗明珠永远闪耀着它的光芒!让我们的若尔盖湿地永远保持着它的美丽和生机!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骄傲!你说是不是呢?。

专题20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高频非选择题50题)(原卷版)

专题20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高频非选择题50题)(原卷版)

【一轮题型·必刷卷】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题型突破训练专题20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精选高频考题50题·非选择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境内,地处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主要保护高寒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和黑颈鹤等珍稀动物,若尔盖湿地平均海拔3400米。

其四周被高耸的群山包围,形成典型的断陷盆地。

流域内河流主要是黄河水系,包括其支流白河等大小河流约430条,区内河网密集,湖泊众多。

若尔盖湿地河流蜿蜒曲折,河曲发育,牛轭湖星罗棋布。

下图为若尔盖湿地略图。

材料二: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于1998年,是中国第一大高原沼泽湿地,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高原泥炭沼泽。

未来我国将实施全国湿地保护规划和湿地保护重大工程,重点建设包括若盖尔在内的一批湿地国家公园。

(1)从水循环的角度,简述若尔盖湿地形成的原因。

(2)简析若尔盖湿地对其下游段黄河水文特征的影响。

(3)说明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对于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意义。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盐荒地是指由于土壤中盐分含量过高,导致无法种植农作物,使土地处于撂荒状态的地区。

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强烈的蒸发作用导致土壤中的水分迅速蒸发,溶解在水中的盐分在土壤表层积聚,形成盐碱化。

新疆图木舒克市红旗农场位于河流下游冲积平原上,地势低洼,周边山地岩石盐类物质较多,土壤盐碱化严重。

读新疆图木舒克市红旗农场位置示意图和新疆某盐荒地土壤剖面中全盐量表,回答下列问题。

新疆某盐荒地土壤剖面中全盐量(单位质量水中所含各种溶解盐类的总和)数据,如表下。

土层深度(cm)0-1010-2020-4040-6060-8080-100全盐量(g/kg)9.08.7 6.5 4.7 2.0 1.8(1)说出该盐荒地土壤剖面中全盐量的分布特征并简析该红旗农场盐碱地形成的自然原因。

该红旗农场因地制宜、多措并举,积极治理盐碱地,修建灌渠和排渠配套系统,引进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尝试农作物与盐生植物的套种模式等。

若尔盖湿地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生态环境的保护2

若尔盖湿地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生态环境的保护2

若尔盖湿地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摘要:若尔盖湿地以其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为湿地旅游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是由于先前人们掠夺式的开发,若尔盖湿地资源受到严重的破坏。

从分析若尔盖湿地的旅游资源入手,提出若尔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与保护。

关键词若尔盖湿地旅游资源开发保护一:若尔盖湿地的概况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宛如一块镶嵌在川西北边界上瑰丽夺目的绿宝石,是我国三大湿地之一。

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位青藏高原东缘,若尔盖沼泽的腹心地带,是青藏高原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总面积16670.6公顷,其湿地沼泽面积曾达3000平方公里,是我国面积最大、分布集中的泥炭沼泽区。

保护区于1994年经若尔盖县政府批准建立,1997年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后又升级为国家自然保护区。

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为平坦状高原,最高海拔3697米,最低海拔3422米,气候寒冷湿润,泥炭沼泽得以广泛发育,沼泽植被发育良好,生境极其复杂,生态系统结构完整,生物多样性丰富,特有种多,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也是世界高山带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并为黑颈鹤的集中繁殖区之一,种群数量达480只左右。

本区还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区,黑河和白河两条黄河上游的支流纵贯全区,便该区生态系统脆弱,一旦破坏后很难恢复,辖曼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于保护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和黑颈鹤等珍稀动物,研究自然环境变迁,古老生物物种保存,繁衍,分化具有重要的国际意义。

二:国内湿地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模式国内对湿地旅游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许多学者正在从湿地旅游资源的定义、湿地旅游的基本内涵及开发思路、湿地生态旅游的特点与特性、湿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等角度展开研究。

利用湿地资源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当今旅游业的一种时尚和特点,并构成生态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级政府也对该区的湿地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才力,力求将湿地生态旅游作为本地区的支柱旅游产业。

同时也大力宣传保护湿地及其宝贵的资源。

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方案

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方案

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方案
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退化湿地修复:针对若尔盖湿地中存在的退化区域,采用生态工程手段进行修复。

主要包括湿地植被恢复、水生生物种群恢复、湿地基底改善等方面。

2. 生态补水:为了保障湿地的正常运转,需要对其进行补水。

修复方案中应包括补水方案,如引水渠建设、水库扩容等,以保障湿地的水源供给。

3. 污染治理:针对湿地周边存在的污染源,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

包括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分类处理设施等,以减少对湿地的污染。

4. 生态移民:对于湿地周边的居民,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生态移民。

移民后,应加强移民安置区的环境建设,使其与湿地生态系统相协调。

5. 监管措施: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对湿地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

同时,加强对湿地周边区域的环境监管,防止新的污染和破坏。

6. 科普宣传:加强科普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湿地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通过举办各种科普活动、建设湿地博物馆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湿地的价值和重要性。

总体来说,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方案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湿地本身的修复、周边环境的治理、监管措施的建立以及科普宣传的加
强等。

通过综合施策,逐步恢复湿地的生态功能,保护好这片珍贵的生态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若尔盖湿地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摘要:若尔盖湿地以其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为湿地旅游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是由于先前人们掠夺式的开发,若尔盖湿地资源受到严重的破坏。

从分析若尔盖湿地的旅游资源入手,提出若尔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与保护。

关键词若尔盖湿地旅游资源开发保护一:若尔盖湿地的概况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宛如一块镶嵌在川西北边界上瑰丽夺目的绿宝石,是我国三大湿地之一。

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位青藏高原东缘,若尔盖沼泽的腹心地带,是青藏高原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总面积16670.6公顷,其湿地沼泽面积曾达3000平方公里,是我国面积最大、分布集中的泥炭沼泽区。

保护区于1994年经若尔盖县政府批准建立,1997年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后又升级为国家自然保护区。

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为平坦状高原,最高海拔3697米,最低海拔3422米,气候寒冷湿润,泥炭沼泽得以广泛发育,沼泽植被发育良好,生境极其复杂,生态系统结构完整,生物多样性丰富,特有种多,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也是世界高山带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并为黑颈鹤的集中繁殖区之一,种群数量达480只左右。

本区还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区,黑河和白河两条黄河上游的支流纵贯全区,便该区生态系统脆弱,一旦破坏后很难恢复,辖曼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于保护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和黑颈鹤等珍稀动物,研究自然环境变迁,古老生物物种保存,繁衍,分化具有重要的国际意义。

二:国内湿地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模式国内对湿地旅游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许多学者正在从湿地旅游资源的定义、湿地旅游的基本内涵及开发思路、湿地生态旅游的特点与特性、湿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等角度展开研究。

利用湿地资源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当今旅游业的一种时尚和特点,并构成生态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级政府也对该区的湿地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才力,力求将湿地生态旅游作为本地区的支柱旅游产业。

同时也大力宣传保护湿地及其宝贵的资源。

1.向海湿地向海湿地,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目前正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向海景区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

进行科学规划旅游景区,朝着加快绿色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迈进。

同时加快旅游商品和纪念品的开发及继续谋划开发向海的吃住、娱乐场所,逐步改善向海景区的消费条件。

另外,积极宣传推广“绿色乡村游”,提升向海生态旅游知名度,打造全国绿色生态旅游知名品牌。

2.黄河湿地郑州黄河湿地依据雄浑壮美的大河风光,源远流长的文化景观,以及“悬河”的起点,黄土高原的终点,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线等一系列的地理特征,每年吸引着上百万中外游客。

目前,基本形成了“四点一线”旅游景区分布格局,并且不断在扩大规模。

周边6.8万亩国有林区开发建设了雁鸣湖湿地生态旅游区。

黄河湿地正朝着“湿地生态游”的方向发展。

三:若尔盖湿地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分析1:自然条件(1)动物资源黑颈鹤是青藏高原特有的鹤类,是世界濒危珍禽,是我国一级保护鸟类。

黑颈鹤在若尔盖多达 710 只,它主要在湿地区繁殖,冬季到贵州草海越冬。

若尔盖是黑颈鹤最重要的繁殖栖息地之一。

本区国家一级保护的野生动物还有白鹳、黑鹳、玉带海雕等 9 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水獭、藏原羚等 41 种。

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野生脊椎动物 78 种,其中鸟纲有 65 种,常见的有灰雁、赤麻鸭、寒鸦、白眼潜鸭、绿头鸭、角百灵等;爬行纲 3 种,主要有高原蝮、荣锴烙铁头等;两栖纲 3 种,主要有岷山蟾蜍、倭蛙等;哺乳纲 7 种,有喜马拉雅旱獭、黄鼬、蹼麝等。

(2)植物资源据初步统计,本区草场具有饲用植物 1208 种,隶属 131 科 573 属,其中湿地植物约 200 种,占草场植物总数的 20%,草场质量好,产草量高,是我国著名的五大牧区之一。

本区药用植物极为丰富,约有 100 余种。

主要有贝母、羌活、独活、黄芪、黄连等野生名贵药材。

年产量在 3~100万kg 之间。

本区湿地具有多种特有植物和濒危稀有植物[5]。

渐危种有扁茎眼子菜、异叶眼子菜、禾叶眼子菜、龙须眼子菜、杉叶藻、异枝狸藻、小狸藻、睡菜、水问荆、小叶眼子菜、菹草等;稀有种有高山水韭、刚毛荸荠、楔叶蓼、沼生水马齿等;若尔盖特有种有花葶驴蹄草、西藏嵩草、木里苔草和华扁穗草。

2:人文资源(1)神秘的宗教文化。

若尔盖湿地主要分布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区内以藏、羌两族为主,民族文化深厚而丰富。

尤其是藏、羌族世世代代相传的青稞酒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沙朗文化、以及藏族民间舞蹈锅庄等都令人耳目一新。

藏族多信佛教。

众多宗教节目神圣而庄严,宗教寺庙有:川西北最大的藏传佛教宁玛派寺院—麦洼寺,藏传佛教格鲁教派的达格则寺院以及达扎寺、纳摩寺。

(2)悲壮的红军长征文化。

1935—1936年,举世闻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三次经过若尔盖湿地,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和革命遗址,使若尔盖湿地声名远播海内外。

境内主要遗址有:日干乔沼泽、巴西会议遗址、亚克夏山红军烈士墓、龙日红军烈士墓等。

3:交通条件若尔盖县是四川通往西北省区的北大门,经国道213线。

若尔盖县城到松潘140Km,至成都487Km,至兰州524Km;经省道209线,若尔盖县城至红原133Km,至成都596Km。

四川省外的游客乘飞机或火车到成都后,可参加旅行社,也可到茶店子车站乘班车到若尔盖县城。

省外的游客也可乘飞机到达松潘县川主寺镇,再乘班车到若尔盖县城。

兰州方向来的游客可参加旅行社,也可在甘南州合作市乘班车到若尔盖县城。

成都至若尔盖,可走九寨沟环形旅游公路,西线经成都、都江堰、汶川、茂县、松潘至若尔盖或经成都、都江堰、汶川、理县、红原至若尔盖;走东线经成都、绵阳、江油、平武、九寨至若尔盖。

县城前往各景区除班车外,街心花园旁边有个体出租供您选择。

4:客源市场和环境容量根据若尔盖湿地旅游区目标的客源状况,并考虑到国家省内旅游业的发展态势,加上若尔盖湿地旅游所处的地位,同时对影响客源的社会经济水平,休闲时间的长短以及人们旅游观念的变化等诸多因素。

通过参照比较法对2006—2010年若尔盖湿地旅游客源做预测,到2010年游人总数达到37.26万人次。

环境容量是某一区域景点、景区在对环境不构成影响和破坏的前提下,所能容纳游客的最大值[1]。

若尔盖湿地的环境容量逐年增加的趋势(如表2)表2- 2002—2010年若尔盖湿地旅游区环境容量时期日环境容量(人次/d)年环境容量(万人次/d)2000—2002 990 502003—2005 1500 602006—2010 2000 300以上表明若尔盖湿地具有很好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庞大的客源,较大的环境容量等优势条件说明若尔盖湿地开展生态旅游具有很的潜力,也为若尔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提供先决条件。

四:若尔盖湿地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依据若尔盖湿地旅游资源的特点,若尔盖湿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应定为保护性的资源开发,通过发展生态旅游,提高与恢复湿地自然坏境质量,从而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使湿地旅游资源得以可持续利用。

(一)确立“保护性开发”主题脆弱性是指生态旅游源对作为外界干扰的旅游开发和旅游活动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超过这一限度就会影响和破坏这一系统的稳定性。

湿地的生态系统是相对脆弱的,缺乏科学论证和不合理的利用会导致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发展湿地旅游应强化“保护性开发”主题,通过湿地旅游使人欣赏到自然风光,体验生态平衡的自然坏境,达到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目的。

因此,在若尔盖湿地旅游规划和开发过程中,一切旅游项目都应首先考虑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以生态效益和长久效益为出发点,避免建设破坏大的旅游项目。

(二)主打品牌效应,开发新项目1:若尔盖县应逐步建成黄河大草原生态旅游最佳目的地、安多藏族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旅游目的地、长征历史文化体验旅游最佳目的地,最终形成“最优的高原旅游精品示范区”。

着力提升“中国最美的湿地”、“国家湿地公园”、“国际重要湿地”主体形象,进一步加强当地退牧还湿、退牧还草工作,加强湿地的恢复与保护。

并进一步加强管理,将花湖景区建成“湿地生态旅游示范区”。

此外,黄河九曲第一湾、花湖、西部旅游牧场都将进行4A级景区创建,这将大大提升若尔盖“大草原”、“大湿地”的品牌影响力。

自驾游是拓展“大草原”、“大湿地”品牌的重要载体,将大力发展自驾旅游。

今年7月,投资7000万元、建成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藏式集镇式酒店——中国西部旅游牧场将具备1200个铺位的接待能力。

为吸引游客参与,今年内,若尔盖将完成西部旅游牧场漂流项目前期工程,力争实现首漂;8月初将在若尔盖大草原举办“情定花湖,浪漫若尔盖”——百对新人牵手若尔盖集体婚礼活动;9月中旬,将举办“金秋若尔盖,月满大草原”——千人共赏中秋月活动。

将大草原景区建成集自驾休闲、文化体验、湿地观光于一体的国际旅游精品。

2、景观艺术化在湿地恢复和湿地生境打造的前提下,对景观进行局部艺术化改造,形成大地艺术作品,成为观光吸引物。

这个过程是并行的,如我们在花湖湿地恢复项目中,通过框围手法,将大片的芦荡打造成“万鸟齐飞”的大地艺术景观,既恢复了湿地本底,节约了景观再造成本,又形成了震撼性的景观。

3、科普游憩化湿地旅游本身具有很强的科普教育意义。

寓教于乐是更易于青少年群体接受的方式,运用游憩化手法设置科普体验产品,将湿地生态文化和游乐设备及游乐手段相融合、科普教育和主题娱乐教育相融合,强调人与湿地的近距离接触和深度体验。

(三)科学规划管理/提高经营管理人员的生态意识和保护技能目前,生态旅游经营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但在大量引进高层专业人才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对有关经营管理人员进行短期培训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

特别是要提高导游人员的生态素养,使他们在旅游中起到引导与示范作用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是一个全局性的行动,分散的对同质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势必形成混乱局面,不利于整个地区的旅游经营与管理。

在统一开发的基础上应对湿地生态旅游区实施分区管理,对核心保护区实行绝对保护,严禁任何类型的旅游活动,缓冲区对旅游项目和游人密度进行严格限制,只允许从事观光、科普活动,并采取定时、限量放人进入。

五:若尔盖湿地旅游资源开发的限制(1)开发资金短缺开展湿地旅游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但在现有条件下,由于资金不足引发一系列问题,丰富的湿地资源无能力开发和利用,造成旅游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一味盲目的增加项目,导致设施不配套,旅游产品品位不高,缺乏吸引力。

资金短缺还造成对其宣传力度不够,限制提高若尔盖湿地的知名度,也限制宣传保护湿地资源的教育活动。

(2)污染严重泥炭开采的影响泥炭是一种重要的有机矿产资源,若尔盖高原湿地中蕴藏着丰富的泥炭资源,已经引起国内外的高度重视。

本区泥炭资源的远景地质储量达 19亿t(干重),约占全国泥炭资源总量 46.8亿t 的 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