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教育
浅析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管理色德育「德育之窗谈对自己家乡或者居住城市的热爱之情,这样就对学生进行了乡土情怀教育,很好地落实了德育实效。
教材作为开展德育的重要依据,需要通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结合,加强学生德育工作,对此,教师要从日常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四、明确必要性和重要性,探究有效教学策略就中职院校的教学而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德育课教学实践中,在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自我修养,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为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必须在师生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摆正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态度,以此探究有效的教学策略。
(-)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德育课程是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因此,学生应该转变学习观念,正视德育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的行为指南,提升自己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和热情。
(二)教师提升专业素养教师自身具备的专业素质是开展德育课教学活动的前提。
教师需要经常读书、读好书,尤其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关的专业书籍,以增加自己的专业知识,从而不断提高专业素质;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参加一些教学训练活动,从他人处吸收成功的教学经验;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班级的实际教学情况,制订一些水平高、质量好的教学案例,利用信息技术等先进的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三)社会营造良好环境笔者认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德育课教学实践中,单单依靠学校的力量远远不够,还需要全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如在公交车上,大家要尊老爱幼,为学生树立行为榜样;捡到他人钱财,不能据为己有,而是要积极寻找失主;不肆意破坏公共财物;诚实守信,言必行,行必果;助人为乐,见到不法行为勇于制止;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在不破坏他人合法权利的前提下,维护自身利益等等。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策略分析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策略分析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交流方式。
在这个背景下,小学语文德育教育也应该与时俱进,适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德育培养。
本文将从移动互联网的影响、小学语文德育目标及策略分析三个方面来探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的策略。
一、移动互联网的影响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交流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现在,孩子们几乎都能够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获取大量的信息和知识。
这为小学语文德育教育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
移动互联网为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知识传播平台。
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更多更全面的语文知识,拓展视野,提高语文素养。
移动互联网也为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提供了更丰富的学习资源。
学生可以通过各种网络工具,参与在线学习、语文资源共享,提高学习效率。
移动互联网还提供了更丰富的德育教育途径,如家长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提供必要的教育指导。
移动互联网也给小学语文德育教育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学生可能沉溺于网络游戏、短视频等,影响学习和生活;学生可能受到网络信息的干扰,产生消极情绪和行为;学生可能受到网络安全的威胁,导致身心健康问题。
小学语文德育教育需要制定相应的策略,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化解其弊端,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德育培养。
二、小学语文德育目标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德育品质,使其具备良好的语文能力和健康的人格。
在移动互联网的背景下,小学语文德育教育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目标调整和策略规划。
小学语文德育目标需要强调学生的信息素养。
学生应该具备获取、评估、利用信息的能力,能够有效地使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和生活。
小学语文德育目标需要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应该具备自主学习、批判性思维、创造性表达等能力,能够在移动互联网的环境下发挥自己的特长。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学校德育教育
读马列主义经典著作 , 学习邓小平关于 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的理论 , 到名人 名 看 和辨别是非 的能力。 模 拟实验 : 针对某一 德育 主题 , 设 计虚 拟校 园、 区 、 社 家庭 , 让学 生进入 其 中活动, 活动者 在不同道 德观念支配 下的不 同行为反应将导致不同的行 为结 果 , “ 品的危害”、“ 如 毒 竞争与合作”、 “ 知法守法”、“ 道德 警戒 线” 等无 法在 实际生活 中尝试 的问题 , 都可 以通过仿 真实验使学生身 临其境 、 设身处地 去感 受某种做人 的道 理, 把德育工作与社会 实践结合了起来。
会发展至今天 , 数字化 、 网络化 、 信息化 习的僵 化状态。学生由原来被动地不得 学 生参与的热情 和兴趣 , 主旋 律唱到 把
那么, 如何构建新型的信息化德育 网络,
利用网络开展德 育教育 , 德育内容 更 让
贴近学生的实际, 提高德育的实效呢?
主动为学生创造在学校上网的 好的心理素 质。通过建立 心理咨询站 , 充 分利用学校现有 的网络设施 , 有 可能的话, 再建造一个校园网吧 , 在课余 时间对全体 学生免费开放 和使 用, 为学
学 生 、 近实 际 、 近现 实 , 终 达 到入 贴 贴 最
到 自己家乡的发展 、 壮大, 置身其 中, 就 会 油然而生一种 自豪 之情 , 而更加热 从 爱自己的家乡, 热爱我们的祖 国, 并会立 志为建设家乡而努力学习。
理 论 学 习: 入这 个 栏 目, 可 以阅 进 就
把德育教育和网络技术结合起来 , 这样
才能面对新世 纪的中学生 , 解决网络时 代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网上德育处 、 学生会 、 团委 、 少先队办公 室, 广泛地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开
网络对中学德育工作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网络对中学德育工作的影响及应对策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已经深入到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为中学德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网络时代背景下,中学德育工作需要积极应对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创新道德教育理念和方式,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一、网络对中学德育工作的负面影响网络时代下,信息泛滥、价值观扭曲、沉迷游戏等问题日益凸显,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造成了负面影响。
由于中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容易对其产生误导,导致其道德观念的混乱和行为的失范。
同时,网络游戏中的暴力、色情等内容也可能引发中学生的不良行为,甚至导致违法犯罪。
二、网络对中学德育工作的积极影响然而,网络时代也为中学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
中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知识面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宽。
网络的发展使得中学生能够更加自主地获取各种信息,从而培养了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同时,网络也为中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交流思想的平台,有助于培养其个性和创造力。
三、适应网络时代需求创新道德教育理念和方式针对网络时代带来的挑战和问题,中学德育工作需要创新道德教育理念和方式。
首先,学校应加强网络素养培训,提高中学生的信息辨别能力和网络自律意识。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安全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诱惑。
其次,合理利用线上线下资源进行一体化培养。
学校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开展线上德育课程、虚拟实践活动等,丰富德育工作的内容和形式。
同时,加强线下德育实践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确保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举例说明成功应对策略以某学校开展的网络素养培训为例,该校通过开设专门的课程,向学生传授网络安全知识、网络道德规范等内容,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网络素养。
同时,该校还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如“网络安全知识竞赛”、“文明上网宣传周”等,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道德意识。
这些具体做法启示我们,创新道德教育理念和方式是应对网络时代挑战的有效途径。
浅议网络环境下的学校德育工作
环境信息传播 中的不道德现象进行谴责 , 形成强 大的舆
论压力 。
信息 网络技术是把双刃剑 。 信息网络技术 的发展和
普及 , 在加强 和推进学校 德育工作 的 同时 , 也给思 想道
2 . 加强校 园网络文化建设 。面对网络环境下 的思想 道德 建设 的机遇 和挑 战 ,应该加强校 园网络文化建设 。
针, 先进人物 的事迹 。 次 , 其 网络信息 的传播具有交互 的 特点 ,学生可以同时与多种 教育信 息保 持快速互动 , 可 以提高思想道德互 动的频率 , 而提高德育 的效果 。另 从
外, 网络信 息隐蔽性 的特点 , 可以缩小人 际交往 的心理
社会 中, 没有一个真正的“ 政府” 式的权 威机构来统筹 网
二、 信息网络发展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 战
乏清 晰的思想政治道德体 系, 那么很多学生会 面对 多种
行为选择 , 茫然无措 。只有借助伦理道德准则为指导 , 才
可能较容易地作 出何种行为正确 何种行为错误 的道德
判 断。学生 只有在反复实践外在 的伦理准则 的过程中 ,
才可能将这种 外在 的准则 内化 为 自觉 的道德意识 。同 时 , 当加强 道德评价 , 用新 闻媒 体和互联 网对 网络 应 利
料后 , 思想状况很 容易发 生波动 。网络侵权 、 网络犯罪 、
作带来 的机 遇和挑 战 , 如何在信息 网络传 播环境下进行
正确 、 积极 、 健康的思想 引导是 当前德育工作的重心。
一
网络色情 、 网络沉溺 ( 尤其是 网络游戏 )网络孤 独等在 、
网络运行过 程 中产生 的网络 社会问题 导致 了德 育内容 的复杂化 。 2 . 信息传输快捷要求德育的形式迅捷化 。从思想道 德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看 , 互联网范围之广, 扩展 之快, 影响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 这大大增加了扩大思想政治 教育覆盖面 和提高实效性 、 影响力 的困难。另外 , 网络 在
探究网络环境下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德育策略
探究网络环境下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德育策略1. 引言1.1 网络环境下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重要性在当今信息化社会,网络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环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所处的网络环境同样对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网络环境下,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更显得重要和必要。
网络环境下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重要性在于网络的普及和影响力日益增强。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小学生的上网时间也越来越长,他们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广泛。
班主任需要更加关注学生在网络上的行为和言论,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良行为,引导学生健康上网。
网络环境下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重要性还表现在网络安全问题上。
随着网络犯罪和网络骚扰事件的频发,小学生在网络上面临着更多的安全隐患。
班主任需要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教育学生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如何识别网络陷阱,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网络环境下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班主任重视网络环境下的班级管理,善于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德育教育,建立网络监管机制,引导学生健康上网,加强师生互动沟通,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活动,才能更好地完成班级管理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2. 正文2.1 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德育教育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德育教育是小学班主任在网络环境下班级管理的重要策略之一。
网络资源包括了丰富的教育软件、学习网站、教学视频等,这些资源可以为班主任提供更多的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德育知识。
班主任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更加生动、形象的德育教育内容,比如通过播放教育视频或利用互动教学软件进行德育教育课程。
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让德育教育更加有趣和具体化。
网络资源还可以帮助班主任更好地管理学生成绩和表现,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需求。
通过网络平台,班主任可以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调查学生学习和生活情况,及时关注学生的发展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指导和辅导。
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德育教育是小学班主任在网络环境下班级管理的重要策略之一,有助于提升德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网络环境下的初中班级德育教育分析
网络环境下的初中班级德育教育分析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网络环境已经成为了初中生们学习生活的重要一部分。
在这个网络环境下,初中班级德育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网络环境对初中班级德育教育的影响、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教育难点及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
1. 知识获取的途径多样化网络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获取知识的途径,他们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在线课程等途径获取到各种各样的信息。
这种多样化的知识获取途径为德育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案例参考。
2. 信息传播的速度加快网络环境下信息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了,各种新闻事件、社会现象都能够第一时间被传播到学生中间。
这给德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及时、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
3. 学生交流的便利化网络环境下学生之间交流的便利化使得他们更容易受到外部的影响,这也给德育教育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需要更加严密的引导和管理。
二、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教育难点及对策1. 德育教育资源的匮乏在网络环境下,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的学校,德育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对策: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德育教育在线课程和活动,拓展德育教育的渠道。
2. 学生违规上网行为的频发学生上网时间增多,违规上网的现象也随之增多。
对策:加强德育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上网观念和行为规范。
3. 网络游戏对学生的影响网络游戏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导致学生沉迷其中。
对策:加强家庭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游戏观念。
4. 网络暴力对学生的影响网络环境下,一些不良信息和网络暴力现象也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
对策:加强德育教育的引导和监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行为准则和价值观。
1. 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定学校应制定相关的网络管理政策和规定,明确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行为规范和底线,同时学校应当建立一支专门的德育教育团队,负责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德育教育工作。
2. 提高学生的网络素养学校应当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网络素养,让他们正确使用网络资源,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网络时代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途径7篇
网络时代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途径7篇第1篇示例:网络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孩子们在这个时代里接触的信息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
作为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要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品质。
而在网络时代,如何开展德育工作成为了一个新的挑战。
本文将从网络时代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关键途径进行探讨。
一、了解网络时代的特点网络时代的特点是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形式多样。
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接触各种信息,同时也容易受到网络游戏、短视频、社交媒体等形式的诱惑。
小学班主任需要深入了解网络时代的特点,明确网络对学生德育的影响,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
二、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网络时代的孩子们很容易受到网络暴力、色情信息、网络诈骗等不良信息的侵害。
小学班主任可以通过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活动,向学生普及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教导他们如何正确使用网络,认识网络的危害性,提高他们防范网络风险的意识。
也可以邀请网络安全专家或警察来学校开展讲座,加强学生对网络安全的重视。
三、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网络时代是信息共享的时代,班主任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
比如带领学生学习如何使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检索、了解最新的科技发展趋势、参与网络志愿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培养他们对网络世界的正确认识和应用能力。
四、营造和谐的班级网络氛围班主任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班级网络活动,营造和谐的网络氛围。
比如组织班级微信群、班级博客、班级相册等,让学生在网络中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和力量,同时也能及时了解学生在网络上的行为和言行,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网络时代,学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会通过网络途径得到扩大和传播。
班主任可以指导学生正确处理网络矛盾,对于网络上的不良言行及时进行纠正和劝导,避免因为网络矛盾而对立或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六、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引导学生网络时代的孩子们在家庭和学校之外,还会受到来自网络的各种信息影响,因此家校合作尤为重要。
网络环境下中学德育教育论文
网络环境下的中学德育教育摘要:以计算机、通讯、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为支撑的网络信息时代已经到来,信息的传播突破了国界的限制和我们传统的控制能力。
良莠不齐的外部信息铺天盖地而来,中学生选择和接受外部信息的自由度在扩展。
因而,中学德育工作变得更为艰巨复杂。
中学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好德育工作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本文拟四个方面分析在网络环境下学校德育工作如何因势利导,做到趋利避害。
关键词:网络;德育工作;方法途径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4-200-01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应用与普及,对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提出新的挑战的同时,也给学校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一方面,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大信息量、传授平等、交流直接、预警及时等优势,大大地提高德育教育的涵盖面和时效性;另一方面,网络的信息混乱、理性缺乏、管理困难和语言自由等问题,也为各种负面、不良信息的生存提供了便利,不少学生沉湎于网络聊天、游戏、网恋等不能自拔,这都给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带来了压力。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需要更新理念、转变方法,积极驾驭网络,使之服务于学校德育教育工作。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中学应建立和健全校园网络道德机制,努力抢占网络中思想教育的前沿阵地,牢牢控制意识形态领域的制高点,开创出一片德育工作的新天地学校要主动占领网络阵地。
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设施为学生创造在校上网的条件,把一些上网成瘾的学生从社会不适宜的网络环境中争取过来。
在校园网里,学生可在老师正确指导和有效监控下自由上网,获取科学的知识、信息。
在实施过程中,学校应开设校园网站和教师、学生个人主页以及校园论坛等,通过正面引导和榜样示范作用,提高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
学校还要以重大节日或重要事件等为契机,及时开展富有冲击力的网上专题宣传教育活动。
如五四运动、抗日战争以及国庆、长征等政治性强的主题和“8荣8耻”、毒品教育、消防安全、环境保护以及教师节和母亲节等社会责任意识强的主题,在网上发布一些相关背景资料、图片和视频剪辑等,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启发,受到教育。
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德育培养的途径和方式
01
02
03
虚拟现实体验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为青 少年提供身临其境的德育 体验,增强感性认识和情 感共鸣。
社会实践体验
组织青少年参与社会实践 活动,如志愿服务、环保 活动等,让青少年在实践 中感受德育的重要性。
角色扮演体验
通过角色扮演游戏、情景 模拟等方式,让青少年在 模拟的情境中体验不同角 色的行为和道德要求。
问题
青少年德育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缺乏实践性和针对性。传统的德育教育往往只注 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德育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也没 有针对青少年的特点进行个性化设计,导致教育效果不佳。
网络环境对青少年德育的积极与消极影响
积极影响
网络环境为青少年德育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式。通过网络平台,青少年可以接触到更多的信息和知识,有助于拓 宽他们的视野和思维方式。同时,网络环境也促进了青少年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团 队合作精神。
增强网络自律能力
教育青少年在网络环境中保持自律,不发布和转 发不良信息,不参与网络欺凌和暴力行为。
完善网络监管机制,净化网络环境
加强网络内容监管
01
建立健全的网络内容监管机制,对网络上的不良信息进行及时
清理和打击,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
强化网络平台管理
02
加强对各类网络平台的管理和监督,要求平台履行社会责任,
家校合作推进
家长和学校应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网络行为和思想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并采 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同时,可以开展家长会、家访等活动,增进家校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共同推进青少年德育培养工作。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积极传播正能量和健康信息。
网络时代下学校德育工作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下学校德育工作挑战与对策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网络的普及,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学习的一种主要方式,同时也给德育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
本文将从网络时代德育工作的挑战和对策两方面展开阐述。
一、网络时代德育工作的挑战1. 网络虚拟空间的延伸和复杂性网络虚拟空间的成长和拓展泛滥着大量的内容,一方面学校难以全面掌控,另一方面学生容易陷入网络游戏、追星等不良娱乐当中,影响其身心健康和学习效果。
2. 网络虚拟空间的冲击网络预示着繁华的信息,之前传统的教育方式难以有效的生产和传播信息。
网上的条款极丰富,每一个人都可以发表言论和思想,所以不良信息的冲击形成一种不利影响的力量。
3. 网络游戏成瘾和网络暴力的出现许多学生沉迷网络游戏,成为游戏的奴隶,时间和注意力被无情地掠夺。
同时,网络暴力的出现也给师生的交流和班级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麻烦,甚至伤害到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网络时代德育工作的对策1. 给学生做出正向引导针对网络虚拟空间延伸和复杂性的问题,学校可通过构建良好的网络环境以及开设网络素养课程来给学生做得出正向引导,引导学生更清晰地认识网络这个大环境。
2. 防范网络课堂暴力现象学校可借助家长、网络安全专家等力量,严厉制裁网络暴力行为,加强对网络互动课上内容的监控,及时纾解网上交流中发生的冲突和纠纷,强化网络课堂培育责任的引导和宣传。
3. 强化德育班主任的管理意识班主任是中小学德育的主要负责人,在网络时代德育中,班主任要加强德育教育,提高个人管理技巧,增强服务管家意识,不断发展班主任的管理实力,为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提供坚实的保障。
4. 定期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学校要定期开展网络安全教育,组织师生参加各种网络安全知识的讲座和培训,培养师生正确的网络使用态度,帮助学生识别正当的网络资源,提高学生网络素养和自我保护意识。
诚然,在网络时代的德育工作中,学校需要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
然而,我们相信,在学校领导、教师、家长、学生多方共同努力下,学校德育工作必将开拓出一条新征程,具备更加扎实有效的德育工作水平。
浅论网络德育教育
浅论网络德育教育网络德育教育是一种面向网络时代的特殊教育形式,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和网络安全意识,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资源,培养正确的网络行为规范,提高学生的网络社会责任感。
网络德育教育不仅涉及学生的网络使用行为,还包括关于信息安全、隐私保护、网络谣言辨别、网络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内容。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影响力的增强,网络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对网络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内容体系以及实施策略进行浅论。
一、网络德育教育的重要性1.网络安全性的重要性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娱乐、社交等方面不可或缺的工具,然而网络也伴随着各种安全隐患,包括网络诈骗、网络侵权、网络谣言等。
对学生进行网络德育教育,能够帮助他们认识到网络的安全性问题,提高警惕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有效防范网络安全风险。
2.网络道德素养的培养网络世界是一个开放、自由的空间,但也是一个信息泛滥、价值多元的空间。
在网络上,学生的言行举止可能会受到诸多考验,因此需要通过网络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拒绝网络欺凌、谣言传播等不良行为,做一个遵纪守法的网络公民。
3.提高网络社会责任感网络是连接世界的桥梁,每个网络用户都应该为网络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网络德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网络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网络公益活动,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助力网络空间的繁荣与发展。
1.网络安全知识教育包括网络诈骗防范知识、网络隐私保护知识、网络病毒防范知识等,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包括网络欺凌防范知识、网络谣言辨识知识、网络侵权防范知识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拒绝网络恶习,维护网络秩序。
包括网络参与意识培养、网络表达能力培养、网络协作能力培养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网络社会,发挥自己的作用,成为有益的网络公民。
1. 整合课程资源学校可以整合网络德育教育相关的课程资源,包括网络安全、网络道德等方面的知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设计相关的教学课程。
论网络时代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论网络时代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小学班主任的德育工作面临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信息泛滥、网络暴力、虚拟社交等方面,探讨网络时代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一、信息泛滥问题网络时代,信息的获取变得极为容易,信息的传播也更加快速。
信息的质量却无法保证。
小学生作为互联网的主要使用者之一,往往难以正确辨别信息的真伪、可靠性。
而且,由于信息泛滥的原因,小学生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甚至产生消极的行为。
针对信息泛滥问题,小学班主任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增加媒体素养教育。
小学班主任可以在日常教育中增加媒体素养教育课程,教会学生正确获取和使用信息的方法,培养其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
2. 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思维。
小学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创造性活动,培养其判断、分析和评估信息的能力。
3. 加强学校与家长的合作。
小学班主任可以与家长合作,共同提高对信息泛滥问题的认识,并制定出一系列的家校合作计划,共同引导和监督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二、网络暴力问题网络暴力是指在网络上恶意攻击他人的行为。
由于网络的匿名性和普遍性,小学生很容易成为网络暴力的受害者。
网络暴力不仅给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伤害,还会导致学校德育环境的恶化。
针对网络暴力问题,小学班主任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小学班主任可以通过示范和课堂教育,向学生普及网络道德和网络安全的知识,教会他们正确使用网络。
2. 建立良好的班级文化。
小学班主任可以通过进行班级活动、班会等,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降低网络暴力的发生率。
3. 反制网络暴力行为。
小学班主任要及时发现和处理网络暴力行为,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舆论引导和心理辅导。
三、虚拟社交问题随着网络的普及,虚拟社交成为小学生与同龄人交流的一种方式。
多数小学生在虚拟社交中容易产生沉迷和过度依赖的问题。
虚拟社交不仅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业和身心健康,还可能导致学生与现实社会的脱节。
网络环境下德育教育反思
网络环境下德育教育反思
21世纪是快速发展、竞争的时代,是信息化、网络化时代。
面对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素养的培养正在引起世界各国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尤其是对下一代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在当前,网络走入了许多家庭,越来越多的孩子和网络交了朋友。
许多小学生都沉迷于网络世界中,不可自拔。
其实利用学生喜欢的网络,制造适宜的环境,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何尝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当前,德育教育似乎成了枯燥的代名词,如何能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是当前我们所面临的问题。
在进行网络德育教育时,设置丰富多彩的栏目,实现德育教育的多样化,这样吸引孩子的关注。
小学生往往喜欢新鲜的事物,而且兴趣保持的时间很短,针对学生的这种特点,将栏目的种类设计的巧妙、多样。
我设置了多种教育方式。
如红领巾之窗栏目,向学生“传递正向价值、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态度。
”通过少先队之窗让队员掌握少先队基本知识和基本路线、方针、政策。
帮助学生树立不断追求进步的人生理想。
心灵之约栏目,探索德育心理化的新方法。
避免了某些话题因面对面的尴尬而难以启齿的现象,便于学生消除心理障碍。
通过提供心理健康指导和心理测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当然,还有其他的教育方式,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不断的完善,不断的进取,真正将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德育教育。
网络环境下德育教育反思
四档口小学
刘焕瑜。
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德育问题及研究对策
“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德育问题及研究对策”结题报告一、研究概况㈠课题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成为当今时代的重要交流、学习工具,它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但从某种程度上说,也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产生了一定负面的影响,使他们整日沉迷网络,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学校要加强对校园网站的管理,规范上网内容,充分发挥其思想道德教育的功能。
要遵循网络特点和网上信息传播规律,充分考虑未成年人的兴趣爱好,加强网上正面宣传,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为广大未成年人创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政治思想教育、网络道德品质教育和网络法制观念教育,采取有效的教育干预策略,培养学生的良好网络习惯,以削弱信息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使其健康成长,是我们学校德育工作所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
基于以上考虑,我校从2013年1月开始,在部分班级开展了“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德育问题及研究对策”的课题研究。
㈡研究目的⒈通过调查研究找出网络对学生危害的具体表现,初步了解、掌握学生网络生活的特征及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归纳总结出学生健康使用网络的应养成的好习惯。
积极探索借学校、社会、家庭的合力,更好地引导小学生健康上网的途径。
⒉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自律,规范自身的行为,提高他们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影响。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计算机和网络的作用,提高他们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
使学生认识到,对于网络中的东西,必须有选择地借鉴、防止网络陷阱的诱惑威胁;尊重他人的网络行动,自觉地、有意识地谴责、抵制一些非法的网络行为。
⒊借助多媒体和局域网,让学生在轻松、充满乐趣的氛围下进入网络,使学生感受人生哲理和道德准则。
引导学生养成健康上网、文明上网,上文明网等好习惯,增强学生对网络文化的识别知觉能力,从而培养学生自觉的网络道德意识、提高道德自我教育、网络自律的能力。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工作
学 生在 这 些情感 态度 价 值观 的 影 响下 , 作 经 验 的 老 同志 , 在教育 、 引导 学 生 正
网络 政教
关键词 : 德育
开始 对华 夏的传 统 文化 产 生质疑 , 并 且 确 应 对 网络 环 境 的 工作 中 常常 力不 从
式是一种 时 尚和潮 流 。这种 思想瘟 疫一 支 学 校 网络 思 想政 治 工作 者 队伍 势
管理和 教育教 学 ,已成 为学校 改革 的重 意识 形态 的扩张 。其 各种思想 通过 网络 建 立 一 支 学 校 网络 思 想 政 治 工 作 者 队
要 内容 。在网络环境下 , 要提高 学校 政教 隐蔽地 向新 时期 的学 生 骨子 里注 入 , 享 伍 。网络环境 以计算机 技术 和互联 网的 工作 者的 自身素质 ,加强对学 生的心 理 乐 主 义 、 拜 金 主义 、 盲 目的 自 由观 中击 发 展为 基础 , 具 有很 高 的科技 含 量。 目 指导 和心理咨 询 ,使 学生得 到更好 更快 着 五千 年形 成 的独特 的华夏 文 明体 系。 前 学 校 的 思 想政 治 工作 多为 有 多年 工
每一个德育工作者 的理想。 来。 网络环境 的出现使德育形式更具新颖 综合性 , 这一切都为学校道德教育 的发展 性 的 自由的追求 。我们 知道 , 没有理 想化
网络 的非理性容 易导致 学生对 非理 的学生能健康地成 长 , 使他们重新 回归正
科学技术 日新月异 , 知识经济悄然而 的现实 生活 ,现 实生活处 处都充满 着有 限性 与制约性 ,他 们在现 实的 生活 中受
随着 网络 的普及 ,网络环境 给学 生 认可 。如 何做 到这种渗透 好获得 学生 的 广泛称赞。作为我国知识水平高、 思想敏 的思 想文化带来 了更 大的 中 击 ,无论 是 认 可 的 方式 是学 校 政 教 工 作 的 重 要 环 锐 、 对知识接 受力最强 的一个特殊社 会群 正面 还是负面 的。这 些> 中击是 学校在政 节 。事物对人 的影响存 在许 多不可控 制 体 , 学 生在思想上 、 接 受新事物 的能 力上
网络环境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与对策
21 年第2 期 01 0
科技 离向导
◇ 研讨◇ 教学
网络环境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与对策
张 健 ( 新蔡县第二高级中学 河南
新蔡
430 】 6 Biblioteka 0 【 要 】 网络时代的来临 , 摘 随着 网络犹如 一柄 “ 双刃剑”它在 给学校德 育带来新的机遇的 同时 , 学校德 育面临新的挑战 . , 也使 . 【 关键词 】 网络时代 ; 网络环境; 育工作 德
3教 师 方 面 .
“ 未来社会 的教育 目 应是教育培养 产生信息和利用信 息的人 . 标 信息社 会的教 育便可称为信息能力的教育” 4适应 网络时代的德育 。『 1
1政府管理方面 .
11加强技术监控 . . 提升网络伦理 要求 , 德育工作者应成 为一 名新型 的、 有研 究和指 导德育 活动的知 具 从 国家政府层 次来 说 . 要运用先 进的技术手段 . 密监控 国际互 识结构 、 严 能力结构和个性 品德的专家型教师 联网人 口, 防止有 害信 息进入校 园 . 最大限度地阻止 各种不 良信息 与 3 应 时代潮流 , . 1 提升 自身信息素质 学生接 触 , 保证学校有一个 良好 的网络文化环境 。设立学校德育信息 面对 网络 的挑战 , 德育工作者应 转变观念 . 立正确的网络意识 . 树 网络专 门通道 , 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 保护其专属性 、 完整性和不可更改 充分认 识网络在思想政 治工作所起 的作 用及 网络对社会产 生的巨大 性。 加强正面道 德信息 的传播 . 以大家喜 闻乐见的形式影响学 生. 牢牢 影响。 同时 , 还要不 断学 习、 更新 自己的知识 , 网络 的基本理论 、 掌握 手 把握学 生思想道德教 育的主动权 段、 方法和技巧 , 捕捉 、 分析 、 判断和吸收网络信息 . 注重 自己的基础知 1 . 2落实依法而治 . 规范网络行 为 识、 基本技能 的训练以及实际能力的培养 , 加强驾 驭网络信息 、 提取网 没有规矩 , 不成方 圆。任何一个社会都需要规范 。 无论什么社会 . 络信息 、 具备操作 网络 的能力 完善 自我 . 应对 网络 日 积极 新月异 的发 现实的 , 或是虚拟的 , 只要是 和社会 的发展 、 人民的生活 密切相关的 . 展变化 。 都离不 开法治 令人欣喜 的是 . 国 自 19 年 2 1 颁布《 我 94 月 8日 中华人 3 . 2准确定位 , 发挥师生德育 中的主导作用 民共和 国计 算机信 息系统安全 保护条 例》 以来 , 1 9 、9 7 19 、 在 96 19 、9 8 作 为网络时代下 的德 育工作者 .应 了解 当代青年身心发展 的规 19 、 00 9 92 0 年先后颁 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园计算机信息 网络国际联 网 律 , 培养学生 承受挫 折的能力 . 注意发现 学生身 上的优点 . 多肯定 成 管理暂行规定 》 《 国公众 多媒 体通信管理 办法 》 《 、中 、 国际联 网安 全保 功 . 多提供 和创 造机会使青少 年获得 成功体验 . 而减少 网络负 面信 从 护管理 办法 》 互联 网信息服 务管理办法》 和《 等法 律法规 , 对依 法治 息对青少年成长 的冲击 。 勇于挑战 , 这 抓住机遇 . 积极 发挥 自己的主导 网. 有效掌握制权起到关键作用 l 1 】 作用 . 思想 政治教育 的针 对性和实效性 . 提高 思想政治课就能在 网络 2学校 教 育 方 面 . 时代更好 的发挥育人 功效 , 培养德 、 、 、 智 体 美全 面发 展的社会主 义事 21 . 建构德 育网站 . 拓展学校德育新途径 业 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3尊重学生 主体性 . _ 转变教学 内容 、 方式 和方法 占领 网络这个思想政 治教 育新阵地 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建 立德 网络时代 的师 生交往关系更趋平 等 、 宽容与 和谐 . 教师不冉是 至 育 网站 , 利用 网络快捷 、 生动 、 利 、 动等优越条 件 . 便 生 开拓 德育新 渠 道, 唱响主旋律 , 用积极向上的网络信息 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将思想政 高的权威 , 师生之间体 现为相互尊重 、 相互理解 、 相互信任 的新型 的平 治教育 的载体和途径扩展到校园网上. 不仅是 指通 过网络传 播主流价 等 、 民主 、 合作的关 系。教师应能进行角色互换 . 设身处地体验学 生的 创设宽容理解 的心理氛 围 , 建立一种开放 、 等 、 平 宽松 自由 值的文化 、 发布各种信 息 . 而且要进行技术和人员 的投入 . 以精彩 生动 思想感情 , 进 的画面和丰富多彩的内容来 吸引学生 的参与 . 并利用 网络 为他们 提供 的环境 ,以便 有利 于师生双方 自由地展现 自己的丰富情感和个性 . 便捷 的服务 , 以获得他们 的信赖 , 并在 网络服务 中受到潜移 默化 的德 入和谐融洽的状态。 针对市场经 济、 知识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热 点 、 难点 育熏陶 [ 2 1 和焦点心理问题 , 以及 网络使用 中可 能出现的心理 问题 . 进行有 的放 22提升学校 隐性课程的德育作用 . 矢的引导 、 疏通 , 广泛 传播科学健康 、 向上的心理信 息 , 积极 帮助学生 所谓 隐性课程 ( id nC rc lm) 是与 显性课 程相对应 的. H de ur uu , i 是 解决各种问题 , 网络真正成为对学生进行品德心理教育的主阵地 使 课程类 型理论 中影响较大的种类。作为学校教育 中的隐性教育现象 . 4学 生 方 面 . 它有 助于弥补作为显性教育现象的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的不足 . 于 能 41 .加强 网络道德学习 .提高 自己对有害信息的抗干扰能力和免 无形 中促使校 园个体 ( 包括学生 、 教师 、 职工等 ) 健康发展 . 维持校 园秩 疫 力 序并促进其更好更健康地发展。其对学生的发展 . 通过融洽健康 的校 由于网上信息 的传播速度很快 . 学生在 自己的 日常学习和生活 中 园精 神文化的教育 、 美和谐 的校 园物态 文化作用 . 耳濡 目染 中教 更应该 自 优 在 觉加强 自 的思想政治道德学习 . 身 进一步提高 自身的思想道 育学 生 . 从而对学生 的“ 习能力成长 ” 人格成长 ” 学 和“ 产生一种 “ 随风 德素养 , 增强其政治敏锐性 、 鉴别力和政治责任感 : 力提高 自己的道 努 潜入夜 , 润物细无声” 的教育成果。= 【 } ] , 为此 学校应该大力提升利用 隐性 德水平 , 全其心理素质 和人格 . 自已能 自觉抵制腐朽 网络信息的 健 使 课程 的德育教育功能 , 开拓出一条有效 的德育教育路径 . 就是让学生 诱惑 。 在积极努力 的学 习风气 、 整洁美观的校同化境 、 友好和谐 的人际关系 、 4 积极构建 自身道德主体意识 . - 2 增强道德责任感和网上 自律能力 健康 向上 的校 园活动 中. 陶冶其思想情感 , 培育美的人格 . 培养学生建 网络 时代 . 学生生 活在一个价值取 向多元化的信息环境 中 . 信息 立正确 的人生观 、 价值观和世界观 的变化极为频繁 . 这就导致社会规范 、 社会榜样变化无常 随着丰 会信 十 2 . 3普设传媒素养相关课 程 . 升学生 网络伦理 提 息化 的程度愈来愈高 . 先进的思想意识和合乎社会要求的行为规范也 学校应逐步将传媒素养教育融入思想政 治理论课和哲学 、 人文社 难 以发挥指导作用 ,学校 明确提 出的要求 也难 以为学 生所 诚实地遵 会科学等课程 中. 在不改变原有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增加传媒素养 的内 守。 为此 , 学生应该注重构建 自 身道德 主体意识 。 自己存各种道德准 使 容, 培养 学生 自觉的网络 责任 意识 、 政治 意识 、 安全意识 和 自律意识 . 则发生 冲突时能作 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 采取正确 的( 下转第 2 4 ) 2 页
网络环境下的初中班级德育教育分析
网络环境下的初中班级德育教育分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环境已经成为了初中生们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负面影响,初中生在网络中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扰,甚至受到网络暴力的伤害。
在这样的环境下,初中班级的德育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网络环境下的初中班级德育教育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德育教育,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1.网络暴力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在网络环境中,学生可能会遭受到网络暴力的伤害,比如在社交媒体上受到言语侮辱、人身攻击等。
这些负面的网络行为容易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降低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甚至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出现。
2.不良信息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影响网络中存在着大量的不良信息,比如色情、暴力、低俗内容等,这些不良信息容易误导学生,使他们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念,影响其健康成长。
网络上的谣言、不实信息也容易影响学生的判断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网络成瘾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社交媒体等,而忽视学习和生活。
长时间沉迷于网络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身心健康,甚至导致学生的丧失自控能力。
以上种种不良影响都表明了网络环境对初中班级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必须要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养成健康的网络行为和价值观念。
1. 强化德育教育的针对性针对网络环境中存在的不良影响,学校德育教育应该具有针对性,注重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培养他们的正确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可以通过课堂教育、主题班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强调网络伦理、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
2. 提高学生的网络文明素养德育教育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网络文明素养,引导他们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避免过度依赖网络,培养健康的网络交往和沟通能力。
学校可以举办网络文明素养相关的主题活动,鼓励学生通过写作、演讲等形式,表达自己对网络伦理和安全的理解,提高他们的网络素养水平。
网络环境下学校德育教育模式的思考
方法等。这样既可以用教师或其他学生 的良好上网行为来引 们生活 中不可缺少 的一部分 。远 了不必说 , 单说在我 身边 , 机房 体验 、
总是 人满 为患 ; 个人 台式机 、 笔记本 , 也已经很平常 ; 渐渐 地 , 我们 导学生群体 , 同时又可 以对学生上网过程中的一些困惑或问题进行
电影 自问世以来 , 就成为传播知识 、 塑造灵魂 的重要手段 。它 操 。我们可 以播放一些 中外 的优秀电影 , 雷锋》 《 如《 、焦裕禄》 《 、钢
如何应对 网络给学校德育 教育带来 的新情 况 、 问题 、 现 新 新
必须 认 真 思 考 的问 题 。
在经常上网的学生中 , Q已经成为学生最常用 的聊天 工具 , Q
习, 拓展 到了校 园生活 中的各个方面 、 社会问题 、 情感世界 。作 为
象 , 何做好 中小 学生 的德育 教育工作 , 如 正成为我们 每个教育 者 学生更愿意通过网络与教师进行 交流 , 流的话 题也从单纯 的学 交
( )数字 图书馆” 1“ 在线阅读——让学生的精神世界更美好
建设数字 图书馆也是顺应教育发展形 势的一大举措 , 更是学
们带来 了很多方便 和欢乐 , 并逐渐成为我们朝夕相伴 的朋友 。然 校改善教育环境 、 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 。 而, 网络在 向我们灌输新鲜血液 的同时 , 也不乏文化垃圾 。从黄色 每天 中午学生都可 以进入机房 , 查找 自己感兴趣 的知识 和阅 网站 到致使 网络瘫痪 的病毒 , 从低级笑话到聊天 室肆无忌 惮的谩 读图书资料 。在这里 , 学生不但可 以访问各大网校 的网络图书馆 , 骂, 这一切 的一切 , 使网络失去了原有 的宁静 , 网络 道德 出现 了 还可 以漫游 世界各地 , 使 领略 中华 民族 的优 秀文化 , 获取丰 富 的文 危机 , 使网络这把双刃剑渐渐闪出了它 的寒光 。而且 , 当多的中 化滋养 , 验到读 书 、 相 体 写作 的乐趣 , 他们把 写作 由“ 写” 使 厌 变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教育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学校的德育工作走向了多元化,网络不仅已成为德育的必要手段和工具,更重要的是已成为一种能够对学生产生持久、深远影响的德育环境。
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完全打破了传统德育强行灌输的模式,学生成为道德自主构建的主体性存在;改变了传统德育脱离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的封闭状态,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道德实践空间。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更能使教育与人的和谐发展融为一体成为可能,有助于实现德育的人本回归。
德育的出发点是人,归宿点也是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构建人性化德育理念,让学生在开放性的网络环境中得到全面、生动、自由的发展,应是网络教育功能的真实凸显和网络教育的真实追求。
一、利用网络环境实现师生间的平等“对话”
德育实质上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或者说人与人之间的对话。
这里的对话是指师生双方各自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平等和沟通。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师道尊严和教师中心等传统思想在教师头脑中根深蒂固,致使德育工作中教师与学生处在不对称、不平等的地位,师生间关系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单向传递关系,平等“对话”缺乏应有的思想基础。
此种师生关系反映到网络德育中,就会造成传统德育的“人灌”演变为网络环境下的“网灌”,网络资源建设和网络德育实施只是传统德育简单说教、强行灌输的翻版,网络技术的支撑难以产生应有的效果。
有不少德育工作者认为网络德育更多地表现为学生与计算机的人机对话,师生双方处于准分离状态,实际上这并非网络本身所固有的缺陷,而是传统的物性化、非人性化德育理念在进入网络时代条件下的一种新的表现形态。
网络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和隐蔽性,可以为师生提供相互了解、相互沟通、进行心灵对话的互动平台。
学生可以通过QQ、E-mail、网上心理咨询室等多种私密性较强的方式,在师生互不见面的情况下把自己在公开场合难以表露的心里话告诉老师,使教师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在德育活动中透过学生表面的道德行为分析其隐藏于背后的深层的心理原因,包括学生正常的和正当的心理需求,从而使自己的德育工作更具有人情味、人性化,易被学生所接受;教师也可以登陆班级博客、校园BBS深入到学生中去,实现与学生的“零距离”接触,通过与学生网上交流增进师生感情,消除心理隔阂,了解大多数学生思想动向和精神需求,从而使德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利用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人文关怀
德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德育的目的应该是人,是需要关心、需要呵护的正在成长发展中的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热爱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特别是在德育工作中,应彰显人文精神,给学生以人文关怀,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真情、充满温暖的德育氛围。
网络德育中,教师虽然不能直接面对学生,但由于网络的远程性、非线性及其交互的随机性,可以使得人文关怀变得更为亲切、周
到,含义变得更为广泛,网络给学生的不再是空幻的虚无的感觉,而是变得温馨,富有人性化,成为学校德育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的载体。
网络在对学生人文关怀方面具有区别于其他德育手段和工具的独特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突破时空限制。
教育场所不再局限于课堂和校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二是贴近学生生活。
方针政策和道德规范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都可以与学生生活中的人和事联系起来,并以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数字化信息呈现在网页上,具有较强的情境性、趣味性,使师生双方都意识到德育就存在于现实生活中。
三是拓宽了服务渠道。
学校采取主动关心学生的姿态,在有关的网页上征求学生对学校各部门工作和服务的意见和建议,接受学生的监督,及时进行决策更新和教育方式方法的改进。
三、网络环境下实现学生德育的主体性
在传统的德育活动中,教师拥有制度化的权力,规定着德育的内容、方法和步骤,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服从和接受教师的安排。
而在网络环境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突出,自主意识高度发挥。
一方面,在网络中没有等级差别和上下级关系,有的只是设备和技术上的差距,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主体;另一方面,网络环境所带来的道德要求更多的取决于自主的约束,需要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对自己负责”,尤其是网络让人们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面对丰富的、多层次、多渠道的网络信息,主要的还是依靠学生自己去辨别、去挑选、去占有,具备道德自主构建能力和自主免疫能力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
不仅必要更显得重要。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德育工作提供机遇和条件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也会为德育工作造成强有力的冲击,产生负面效应。
网络环境下师生的准分离状态和在线网民身份的隐蔽性、不确定性,极易导致教师主导作用的缺失,从而引发学生主体作用的异化。
主要表现在:网络和其他新诞生的媒体一样,不可避免地伴随着混乱和无序状态,要经历一个由自在到自觉的过程。
网络信息内容复杂、良莠不齐,科学与谬误同在,真理与诺言并存,造成学生思想迷茫,无所适从,加之学生自我约束能力不足、道德规范能力不强,易让学生放纵自己,为所欲为。
弱化了道德规范的权威性。
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学生的道德行为要受到道德规范的支配和约束,违背道德规范的行为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
而在网络世界中,人与人的交往通过计算机来实现,具有虚拟化和间接性的特点,受现实规范约束的学生就会在网络空间寻求自己心灵的寄托,从而使现实的道德规范权威性弱化。
在网络上网民并不暴露自己的真实姓名和身份,每个人都只是一个符号,再加上尚无有效的网络监督机制,导致上线学生责任感减弱或缺失,道德自我约束能力降低。
网络为实现学生德育的主体性创造了条件,但要真正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仍然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
如果教师放弃自己应尽的监督、管理责任,对学生放任自流,不管不问,不仅有悖于职业道德,更与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相去甚远。
1.正面引导
网络道德教育已成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十分艰巨和迫切的问题。
正面引导是网络道德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德育工作以学生为本、立足于学生发展的人性化体现。
教师要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主动对网络信息进行过滤,尽可能让学生接触积极、健康、向上、有益的信息;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包括恪守网络道德规范,培养有益的网络道德行为,进行健康的网络交往,养成自律精神,自觉避免沉迷于网络等等。
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与家庭、社会各方面教育力量取得联系,共同对学生的网络行为进行监督、管理。
2.教会选择
信息的多元化及接受信息渠道的多样化,要求道德教育必须从“教会顺从”向“教会选择”转变。
网络社会是一个无中心的资源共享的社会,各种道德的、非道德的甚至反道德的信息充斥网络空间,教师必须教育学生学会选择,明辨是非,分清美丑,选择和利用对自己的发展有价值的信息,这样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才不致偏离道德的轨道,才能促进自己的个性和道德品质在网络环境中得到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教会选择,就是助人自助,帮助学生学会做网络的主人,使他们的主体性在网络环境中得以最佳发挥。
当前,网络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特别是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德育离不开网络,网络也离不开德育。
在人性化德育理念构建层面上,网络具有区别于其他媒体而所独有的特点、
功能和优势,有助于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为本转变,由物性化向人性化转变,从而使学校整体的德育工程真正地成为“良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