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教学如何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合集下载

新课改下初中政治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下初中政治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下初中政治教学的几点思考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初中政治教学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政治学科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新课改下如何改进政治教学,培养更加积极向上的新一代公民,成为了教育者们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新课改下初中政治教学进行思考,希望能够为相关教育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意识新课改下的政治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意识,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政治学科不仅仅是传授一些政治常识和纯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和思考时事政治、国家大事、社会现象,培养他们对政治问题的敏感性和思考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一些当前社会上频繁出现的事件,如热点新闻、社会热点等,帮助他们将政治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意识和判断能力。

二、注重实践与体验在新课改下,政治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与体验,让他们亲身参与到政治生活中去,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可以在生活中安排一些政治实践活动,如模拟选举、参观政府机构等,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政治生活的魅力和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对政治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也可以通过一些角色扮演、团队合作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感受政治活动的紧张与刺激,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三、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新课改下初中政治教学应该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使政治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外,还可以采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学生演讲、案例分析等,让学生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来获取政治知识,增强他们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

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如PPT、视频等,丰富政治教学的形式,更加直观地呈现政治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引导独立思考与批判精神在新课改下的政治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让他们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政治知识,更重要的是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简论新课改下的初中政治教学

简论新课改下的初中政治教学

简论新课改下的初中政治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政治教学也在不断的改革创新,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下面就来简论一下新课改下的初中政治教学。

一、以学生为主体,突出能力培养新课改下的初中政治教学将以学生为主体,突出能力培养。

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教师的讲解,学生则以接受知识为主,但在新课改下,政治教学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手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注重学习内容的更新与拓展新课改下的初中政治教学将注重学习内容的更新与拓展。

政治教学将更加注重引入最新的社会热点、社会现象,并围绕时事热点展开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国家政策、国际形势,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政治教学还将拓展学习内容,引入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注重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新课改下的初中政治教学将注重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将引入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种资源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政治教学还将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实地调研等形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新课改下的初中政治教学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政治教学将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国家政策、了解国际形势,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和全球意识,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生活的社会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要有对社会的责任感,要有对国家的归属感,同时也要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五、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改下的初中政治教学将更加注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政治教学将不再只注重学生的政治知识的掌握,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通过政治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发展自己的智力、情感、意志、品德、身体等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如何适应新课改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如何适应新课改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如何适应新课改一、由面向部分学生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过去,课堂教学成了面向部分学生的精英教学,课堂上,只有优生才积极配合教师,其他学生是消极的旁观者,得不到教师的督促、鼓励和引导。

教与学的互动对象基本固定,因而教师的教学设计单一。

假如我们仍然按照旧的要求进行教学,必然会使相当部分学生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不到有效帮助和正确指导,制造出众多的时代落伍者,这显然与课改的精神背道而驰。

新课标的设计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

所以,班上的每一位学生都是教师应关注的对象,不能强调教学的统一性而忽视个性,更不能视后进生为包袱而只关注少数精英。

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学生的潜力、思维特征、能力特长等都是不同的,尊重科学就要求我们尊重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着的差异。

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承认差异,张扬个性,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佳发展。

而单一的教学设计,只能面向部分(大部分)学生,根本达不到新课标的要求,这正是新要求与旧模式之间的矛盾。

要解决它,在教学设计上,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全班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程度、情感态度和表现情况等,设计不同层次要求的问题或有关教学活动等,让全体学生都积极行动起来。

例如,开展新闻三分钟演讲活动是让学生动起来的一种好形式。

为了积极参与演讲,学生们在课前动手搜集、编辑新闻资料,从而养成了关心时事、关心社区、关心身边事的好习惯,学生在动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发展自我。

二、由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讲授,学生接受,教师的讲是中心,学生围着教师转,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学生完全成了知识的容器。

现在看来,这种模式的弊端日露。

缺乏了主动性、灵活性,更谈不上创造性。

缺乏思维活动,教学质量可想而知,这是其一。

而知识从教师的脑中传递到学生脑中,还有一个传递效率的问题。

学生常常对教师传递的知识进行过滤、筛选。

比如,学生往往是乐意接受有趣的知识,而对无趣味但重要、必须掌握的知识拒之门外,造成知识体系空位或逻辑推理过程断层,一旦要用起来(如考试等),其应用知识的水平可想而知,这是其二。

政治教师怎样适应新课改要求

政治教师怎样适应新课改要求

政治教师怎样适应新课改要求现有初中思想政治课是集思想性、历史性、时政性、知识性、能力性和开放性为一体的学科,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圣地。

但现阶段各地纷纷推进课改,政治科成绩在中考中的总分下调或作为考查科目,于是造成领导不重视、学生不够努力、“政治无用论”充斥校园。

要扭转这种情况,政治科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更新教学行为,加强课堂革新,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落实初中政治课教学任务,推进现代化教育,培养新社会合格人才。

那么怎样才能转变观念,更新教学行为,进而完成教育目标呢?一、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用以指导教学人的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的任务,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对社会最有用的人,但这里的“全面”并非指均衡发展。

初三政治教材中指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是‘十’字型人才,它指既要有较全面的知识,又在某一点上有突破,有深入研究,有创新意识,敢于冒尖”,这就明确给我们提出了新世纪的人才观。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切实摒弃学科本位主义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使教学服从和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尊重、关心、牵挂每个学生,包括智力发展迟钝、学业不良、有严重错误或缺陷、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甚至对立的学生。

(2)关注学生在教学中的情绪和情感。

这要求教师善于用心教学,能从课堂上学生的表情、言行推断学生是高兴还是愁苦,是愉悦还是冷漠,是积极还是消极,以便及时调整教学。

(3)关注学生道德思想和人格的形成。

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政治课德育因素蕴涵丰富的优势展开教学,同时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中的思想道德表现和发展,使教学过程变成一种高尚的思想道德生活和人生体验,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提高和人格健全。

(4)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因人因材用心施教,促进个性发展,使学生沿不同类别、不同层次健康成长。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具体展开教学要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出题出问、学生应试作答”的“先教后学”“教学分离”模式转变为教师、学生、教材、社会信息的互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的主观努力把课本的理论成果通过自己和群体的观察、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实践验证等智力活动,转化为个体的认识成果,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能力。

思想政治教学如何更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思想政治教学如何更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是 方 法 论 , 尤其 不 要 混淆 。可 以看 一 些参 考 书 ,看 看 书 时 了解 党 和 国家 的重 大 方针 政 策 和 国 内外 大 事 ,使 学 生
上 是 怎样 分 析 的, 要从 哪 个 角 度 F ,怎 样 表 述 。政 治 养 成 “ 事 、 国事 、 天 下事 ,事 事 关心 ” 的 良好 习惯 , 手 家 学 要 特 别注 意 不 同术语 问 的区 别 ,记 的 时候 尤 其要 强调 培 养 学 生 敏锐 的政 治 素 质 。其 次 要 抓住 重 大 事件 找准 热
2 1 q ̄月 上 第 l ( 00 1 期 总第 1 7 ) 8期
隋 #装 一 一
1 4l ~
知识 的主 要 来源 ,是 顺 利完 成 教 学 任 务 的基 本 条 件 。更 可 以体 现 怎 样 的 哲 学 观 点 或 者 是 可 以用 什 么 观 点 去 分 是学 生 学 习 的 一种 重 要 的 资源 ,也 是 师 生沟 通 的中 介 。
析 ,经 常 这 样 问 自己 ,做 题 时下 手 就 会快 得 多 ,角度 也
3 要 处 理 好 “ ” 与 “ ” 的 关 系 死 活
1 “ ”指 的 是 基 本 概 念 和 基 本 原 理 , 一 定 要 准 仍然 是商 品经 济 ,要 遵 循 价值 规 律 的要 求 ,大 力 发 展市 ) 死 确全 面 把 握 ,要 死 掉 —— 必须 把 课 本 上 的每 一 原 理 都 场 经 济 。 条
/ 教 学 园地 /
l 41
思 想 政 治 教 学 如何 更 好 适 应 新 课 改 的要 求
出 忠 菊
1 按 新 课 程 标 准 ,备 好 教 材
及第 三 产 业 、信 息化 、工 业 化 的 问题 ,学哲 学 尤 其 要注

初中政治教学如何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初中政治教学如何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初中政治教学如何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新课改的要求意示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以及由此引发在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材处理及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的改革。

初中政治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的一次重大变革,新课改对初中政治在课程的教学性质、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实施教学建议等方面做了详尽规定,一方面倾向于重素质教育、重学生发展、重时代特征、重行动实践四个方面的特点,为初中政治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

另一方面新课改也解决了传统教学带来的诸多弊端。

但是,在新旧教学模式交替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有悖于新课改的不良现象。

那么我们如何应对这些不良现象呢?如何使初中政治教学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呢?一、新课改要求下折射出初中政治课教学还存在的种种弊端(一)首先是教材滞后。

大家都知道,政治课教学最大的特点在于时政性比较强,思想政治课必须紧跟时政,与时俱进。

事物总是变化发展的,在新课程标准中新的教材的远不能适应新情况的变化,形成理论和实际脱节,一方面使老师的讲授课显得苍白无力,另一方面让学生有时感到迷茫。

教材的滞后性造成学生对一些观点和理论产生怀疑,因为教材上的一些观点缺乏说服力,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其次是教师滞后。

新课程的改革意味着教育者本身也要改革,包括教育者的教育意识、知识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都要跟上课改要求,当前许多教师对新课改纲要和课程指标理解得不够深刻和透彻,有些老师关于课改的目的是什么,还不太清楚,关于课程改革中的教学方法改革,心中没底。

许多老师片面的理解新课改要求,自认为新课改就是老师少讲,学生多练;有的教师为了追求少讲,把一节课完全放给学生,所谓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导致学生盲目的学习;有的认为新课改就是让学生多讨论,讨论出真知,把一节有机联系的课变成了完全的讨论课,表面看来学生讨论的热情高涨,但最终一节课下来学生还是什么都还不知,收获甚微,得不偿失。

(三)再次是教师教学方式滞后。

新课改下初中政治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下初中政治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下初中政治教学的几点思考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初中政治教学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政治教学是培养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而新课改对初中政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新课改下,如何更好地进行初中政治教学,是我们需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素质培养等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教学内容的调整新课改下,政治教学内容发生了一些改变,更加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传统的政治教育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而新课改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思维发展。

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启发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应该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时事热点,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社会问题,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新课改下,政治教学的方式也发生了一些改变。

传统的政治教学注重的是教师的讲授,而新课改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式教学。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该扮演的角色是引导者和促进者,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游戏化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视四、注重实践教学新课改下,政治教学更加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政治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对国家、社会和政治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际的社会实践,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引入案例教学、讨论研究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

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新课改是指中国对中小学课程进行全面改革的一个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其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也得到了更为重视。

在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采用新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以下是一些可行的教学策略:1. 贴近生活:道德与法治教育内容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其生活经验相结合,通过具体事例来教育学生如何正确行为。

教育学生如何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如何正确对待网络信息等。

2.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让学生思考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 互动交流:通过讨论、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等形式,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经验和思考,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讨论来加深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和教学设备,结合图像、声音和视频等具体材料,呈现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播放有关道德与法治的电影、纪录片和动画片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实践教学:通过实地考察和参观,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和实际运用。

安排学生访问法院、警察局和社区服务中心等地,了解法律和社会规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发挥作用。

6.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角色合作和项目合作等形式,让学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分工合作、互相帮助和共同评价。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7. 案例教学:通过真实的案例和情境,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道德与法治问题。

学生可以从案例中观察和思考,理解法律与道德规范的应用,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8. 反思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和行为后果进行反思,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使用学生的自我评价、同学互评和学习笔记等方式,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整理。

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在新时代背景下,新课改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一变革,教师需要创新教学策略,使教学内容丰富、生动,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一、更新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1.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转变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道德与法治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

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法治观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1. 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将现实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分析、讨论案例的过程中,学会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选择具有时代特点、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通过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道德与法治的魅力。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角色扮演、模拟法庭等情境,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体验。

3. 小组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完成任务。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 研究性学习法研究性学习法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的学习方法。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性课题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道德与法治素养。

三、注重课程整合,提高课程质量1. 整合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实现课程内容的相互补充。

例如,与语文课程结合,开展法治故事阅读;与历史课程结合,学习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历程。

2. 整合校内外资源,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

如邀请法治专家进行讲座,组织学生参加法治知识竞赛等。

3. 加强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评价学生的道德品质、法治素养和综合素质。

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我国教育体系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其中包括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改革。

新课改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更要注重法治观念的灌输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文将就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进行探讨。

一、多角度引导学生思考新课改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求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观。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伦理道德讨论、实地考察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看待道德和法治问题,引导学生养成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样能够更好地让学生理解道德和法治的内涵,增强学生的道德责任感和法治观念。

二、注重实践教学新课改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求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参观法庭、模拟法庭审理等形式,让学生近距离接触法律实践,加深对法治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法制宣传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不仅可以了解法律是如何贯穿于社会生活中的,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制观念。

三、培养学生责任意识新课改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求通过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让学生懂得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班会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分析社会现实中的道德问题和法治问题,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正义感。

教师还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规范引导,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规范和法治观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治素养。

四、开展综合性评价新课改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求开展综合性评价,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和提升。

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案例分析、行为观察等方式对学生的道德行为和法治意识进行评估,形成全面的评价体系。

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法治素养情况,帮助学生及时纠正和改进不足,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素养。

五、加强课程整合新课改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求加强课程整合,将道德与法治教育融入到各个学科中,使学生全面接受道德与法治教育。

简论新课改下的初中政治教学

简论新课改下的初中政治教学

简论新课改下的初中政治教学新课程改革作为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深入推进。

新课改下的初中政治教学也面临着新的变革和挑战。

如何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更好地实施初中政治教学,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是当前政治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立足新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主体地位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也要立足这一点,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关注他们的个性差异和发展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他们对政治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在新课改下,政治教师应该更多地以学生为中心,关注他们的成长需求和心理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讨论、小组合作、实践体验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政治知识,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政治教师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情境化,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受政治的存在和影响,从而增强他们的政治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判断能力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4C”能力,即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使他们具备辨别信息、思考问题、分析事件的能力,形成独立的见解和观点。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政治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展开辩论、分析案例等方式,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碰撞,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和探究政治问题。

可以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政治事件和过程,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维活力,提升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

三、强调跨学科融合,拓展政治教学内容新课程改革强调跨学科融合,要求教师应该更多地利用各种学科知识和资源,构建跨学科联动的学习场景,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知识视野。

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中学德育的主要阵地,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标、任务、方法等均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为现代教师必须认清形势、苦练“内功”,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适应新教材,使思想品德课教学更具特色和活力。

1 政治课教师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对于政治课教师来讲,最迫切的、最具根本性意义的还在于实现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

长期以来,由于政治课依然是课本教育,内容远离学生实际,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更不能发挥思想政治课的教育作用,造成中学生思想道德水平较差,甚至成绩优异的学生都缺乏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缺乏集体主义观念和荣誉感。

还有一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之间常互相嫉妒、不团结,使学生生活很不和谐。

如何结交朋友、怎样面对合作与竞争、怎样看待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些在课本中都有所渗透,也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却起不到良好的效果。

从根本原因来说,都是因为我们的教学指导思想偏颇所致。

新课标要求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用知识。

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学生能用自己的目光去发展,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行为去改变。

教师必须完成这个思想观念的转变,使政治课从知识型向实践型转变。

唯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改革的成功,才能真正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新型人才。

2 政治课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往的政治课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简单,采用“满堂灌”、“说教式”的形式组织教学。

学生死记硬背,不加理解,严重束缚了学生主动性和能动性。

学生学习很被动,所以学习枯燥乏味,厌学现象严重。

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过去封闭、单一的教学模式,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利用社会热点问题和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或亲身经历等,通过讨论、辩论、演讲等多种形式,结合教材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应用,从中获得新知识,使学生的认识得以升华。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策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策略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法治观念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学教育中的重要一环。

针对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特点和需求,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策略,以适应学生的成长特点和社会的需求。

本文将从新课改的背景出发,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策略,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方法和建议。

1. 学科整合新课改要求强调跨学科整合,道德与法治课程需要和其他学科融合,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

教师需要通过多学科的整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的内涵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注重能力培养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法治意识和实践能力。

3. 强调实践性新课改强调课程的实用性和实践性,要求教师将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联系起来,促进学生的价值观和法治观的形成。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幻灯片、视频、音频等,呈现生动有趣的案例和事例,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教学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体验式教学通过实地调研、社会实践、模拟法庭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道德与法治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体验式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法律条文和道德规范,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道德判断能力。

案例分析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法治概念。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和讨论来解决道德和法治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策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道德情感和法治意识的基础课程,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和影响作用。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成为了每个教师都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深入学生生活,关注学生成长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应该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学校和社会生活中的行为举止、交往方式等,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和需求;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成长困惑,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生活、富有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内容。

二、注重案例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应该注重案例教学,引导学生思考。

案例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与法治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些真实的案例,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

三、结合实际,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应该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道德与法治教育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的灌输和口头宣讲上,而是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开展道德与法治主题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使道德与法治教育更加具有实效性和生活性。

四、引导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多样化的学习任务和活动,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自主探究、自主思考、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展示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有效地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让学生真正懂得道德规范和法律知识,成为了每个中学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从学校实际出发,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探讨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

一、注重情境化教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情境化的教学来理解道德规范和法律知识。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们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道德和法律的重要性。

通过课堂剧的形式,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讨论在具体情境中应该如何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达到情感教育和法治教育相结合的效果。

二、多角度引导思考在新课改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是教育的重要目标。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也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不同的伦理观、法律观,让学生从多元化的角度去理解社会规范和法律规定。

通过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治意识,使他们具备独立思考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三、与学科融合教学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科整合的理念,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也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融合。

在语文课上可以通过学习名人传记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在历史课上可以通过学习历史事件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

通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教学,可以让学生在不同学科中体会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四、注重实践教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是需要通过实践来加以巩固和传承的。

在新课改下,教师应该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际活动来体会道德与法治的力量。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法庭、公安局等法治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法律的权威和社会规范的重要性。

通过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获得道德和法律知识的真实体验,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和具体。

五、注重家校合作在新课改下,注重学校和家庭共同育人的理念也日益凸显。

新课改背景下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策略新课改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次重大改革,旨在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优化教学策略,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本文将探讨在新课改背景下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策略,以期能够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一、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新课改要求教育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也应该倡导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主动参与。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案例剖析、角色扮演等,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学习,培养其自主探究的能力。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新课改提倡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也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通过实践来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法庭、警察局等司法机构,参与模拟庭审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法治的实施过程,加深对法律的理解。

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强调跨学科融合新课改倡导跨学科融合,强调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和互相促进。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也应该注重跨学科融合,将道德与法治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可以将道德与法治知识与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进行融合,打破学科间的壁垒,促进知识的交叉和融合。

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综合发展,培养他们的多元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推崇问题导向的教学新课改倡导问题导向的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也应该推崇问题导向的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来学习知识。

基于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对策

基于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对策

基于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对策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推进,初中政治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政治教学的有效性,在背景下,我们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结合学生实际,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在开展政治教学时,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设置具有实际意义和现实应用的教学内容。

通过从学生的身边事例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政治知识,培养学生审视社会热点事件和政治发展的能力,增强政治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政治学科的逻辑性和抽象性的特点,教师应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或者现实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有关社会问题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社会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提供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和活动形式。

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如图片、音视频等,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政治知识。

通过开展小组讨论、辩论赛、角色扮演等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政治素养。

四、注重思考与实践的结合。

政治学科强调思考与实践的结合,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政治问题,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学习法律知识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法庭、开展模拟法庭活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法律的运作过程。

五、加强师生互动,倡导分层教学。

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问,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教师也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灵活的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政治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等方面的素养。

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开展公民教育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能力的公民。

新课改下初中政治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下初中政治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下初中政治教学的几点思考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教育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

新课程改革作为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举措,对初中政治教学提出了全面的要求和新的思考。

在新课改的框架下,初中政治教学需要顺应时代的潮流,适应学生的需求,加强思想引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学习政治课程的过程中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培养正确的政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一些思考,提出几点关于新课改下初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一、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在新课程改革下,初中政治教学不再只是简单地灌输知识,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实践能力。

政治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实际的学习和实践活动来加深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课外调研、社会实践、参观学习等形式,让他们亲身感受到政治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政治教学也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和观念。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多元化、灵活性的教学内容和形式,让学生在学习政治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进而愿意主动参与到政治学习中来。

二、引入前沿的政治热点和时事内容政治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学科,它与社会和时代息息相关。

政治教学应该及时引入前沿的政治热点和时事内容,让学生能够了解和思考当下的社会现象和政治事件。

通过引入时事政治话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他们对政治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和情怀。

在引入前沿政治话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让他们从多视角、多维度去思考政治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使政治知识更加具体和生动,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获取知识,还能够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政治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传授政治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策略新课改是对我国教育体制和教育理念进行全面改革的重要举措,其目标是建设高质量、现代化的教育体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综合素养的人才。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教学策略也需要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下学生的需求和教育目标的要求。

一、教学目标作为新课改的重要内容之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能够遵纪守法、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并具备自我保护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

因此在进行教学策略的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教育目标,确保教学的实效性和有效性。

二、教学内容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道德素养、基本法律知识、法治观念和社会实践等方面。

在课程设计上,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以案例教学和互动讨论为主线,灌输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结合学校实际和社会热点,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使道德与法治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需求。

三、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案例教学、讨论教学、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形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和思考,让他们在积极互动中感受道德与法治的力量,形成自觉遵纪守法和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习惯。

注重情感教育和价值引领,让学生体验道德与法治的魅力和意义,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他们在情感上认同和接受道德和法治的要求。

四、教育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实地教学、社会实践等手段,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让学生在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中接受道德与法治的教育。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培养,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其全面发展和全面提升。

五、教学评价在教学评价方面,不应只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和理解程度,还应重视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注重综合素质的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政治教学如何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新课改的要求意示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以及由此引发在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材处理及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的改革。

初中政治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的一次重大变革,新课改对初中政治在课程的教学性质、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实施教学建议等方面做了详尽规定,一方面倾向于重素质教育、重学生发展、重时代特征、重行动实践四个方面的特点,为初中政治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

另一方面新课改也解决了传统教学带来的诸多弊端。

但是,在新旧教学模式交替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有悖于新课改的不良现象。

那么我们如何应对这些不良现象呢?如何使初中政治教学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呢?
一、新课改要求下折射出初中政治课教学还存在的种种弊端
(一)首先是教材滞后。

大家都知道,政治课教学最大的特点在于时政性比较强,思想政治课必须紧跟时政,与时俱进。

事物总是变化发展的,在新课程标准中新的教材的远不能适应新情况的变化,形成理论和实际脱节,一方面使老师的讲授课显得苍白无力,另一方面让学生有时感到迷茫。

教材的滞后性造成学生对一些观点和理论产生怀疑,因为教材上的一些观点缺乏说服力,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其次是教师滞后。

新课程的改革意味着教育者本身也要改革,包括教育者的教育意识、知识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都要跟上课改要求,当前许多教师对新课改纲要和课程指标理解得不够深刻和透彻,有些老师关于课改的目的是什么,还不太清楚,关于课程改革中的教学方法改革,心中没底。

许多老师片面的理解新课改要求,自认为新课改就是老师少讲,学生多练;有的教师为了追求少讲,把一节课完全放给学生,所谓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导致学生盲目的学习;有的认为新课改就是让学生多讨论,讨论出真知,把一节有机联系的课变成了完全的讨论课,表面看来学生讨论的热情高涨,但最终一节课下来学生还是什么都还不知,收获甚微,得不偿失。

(三)再次是教师教学方式滞后。

在我从教得十几年的政治教学中通过听课或各种交流得出常见的问题是,很多教师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缺乏更好地驾驭课堂的能力。

有的教师常常上课讲得滔滔不绝、口干舌燥,尽管课堂看上去体现了老
师的知识渊博、备课深入、富有激情,而学生接受的东西却很少,课堂上能吸引学生的兴奋点少,常常是一个问题反复强调很多次,但做题时仍是有大部分学生出错。

为什么呢?因为老师课前备课主要是备“书”——吃透教材,变教材内容为讲述内容。

课堂上教师根据己经制定好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按部就班地单向传递知识,学生只是配合教师活动,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

如何吸引学生,让学生主动来学习思想政治,提高政治课教学的效率,是摆在政治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四)最后是教学评价机制的滞后。

教学评价是教学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调控、导向、激励的功能。

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

目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评价机制还存在许多弊端。

如只看考试成绩,不顾其他;只看重升学考试的成绩,忽视平时教学和全体学生;只看结果,不看起点和过程;只评价教师个体而不考虑集体,等等。

我认为,建立公平合理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评价机制,要以效益为重点,注重教学主体的评价和评价内容的多样化,力求全方位、多层面、客观地反映教师的工作实绩,以求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二、如何解决教学中遇到的上述问题,体现新课改的要求呢?
(一)首先是教师的教学理念要改变。

教师的教学理念先进了,新课改的要求才能很好地得到贯彻实施。

所以教师要与时俱进,树立新的课程观,加强对政治新课改实施的认识。

理念是实践的先导,也是新课改的灵魂。

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理念中生长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自于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

教师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不仅直接关系着教师的教育行为,而且间接地影响未来教育的性质与发展。

因此我们应当不断的加强对教学观念的学习理解,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我觉得可以通过不断的写教学后记、案例分析、观摩他人的教学成果、交流与探讨、与学生进行反馈教学等方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要考虑教学的效率并以此作为课改的支点,这样才会使改革有新思路、新视角,才能在新课改的标准下取得新的教学成果。

(二)其次是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素质。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这是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

作为初中政治教师,应不断提高素养,在实施新课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为迎接课程改革的各种挑战,初中思想政治教师要具备一些基本的知识素质。

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老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

这就要求教师:
1.教师要不断坚持学习、更新知识。

教师除了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外,还要不断丰富其他学科知识,作为政治老师不能满足于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老师也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才能使教学生动有趣、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很好地驾驭课堂。

2.教师要学会反思、勇于反思。

好的经验在于不断地反思,教师要将每一节课的心得体会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哪里做得成功、哪里存在不足,甚至每节课的精彩之处也都记录在案,不断的完善自己,完善自己的课程。

3.教师懂得要尊重学生。

我们不用小看学生的能力,我们要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特长、个性和人格,尤其尊重孩子的观点,对于孩子与众不同的观点,我们要仔细分析,适当的予以鼓励表扬,政治的某些观点应该是开放性的,所以在某些答案方面允许各抒己见,不能硬性统一,否则会压制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其创造能力。

4.教师要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每位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经历得出,学生得到表扬鼓励越多,越有利于他们学习积极性的发挥,越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

当然,这并不排除批评帮助,但即使要批评学生,也要考虑学生个性特点,讲究方式方法,总之还要以表扬鼓励为主。

在课堂上提问学生时,凡是答得好的,不管个人或集体,都当场给予肯定和表扬;如果只答对了一半,也应先赞扬几句,然后再讲存在的问题;如果完全不懂,也不要当面批评,叫他们再认真想一想,每次测验和考试后,在班上表扬多名考得好的学生,考得不好的学生不要在课堂上批评,只是在适当的时候,找个别学生交谈,指出答卷存在的问题。

总之,凡是学生在学习政治课中有好的地方,都要给予表扬鼓励。

5.教师要注重精讲精练。

课堂上,如果教师一味地讲就会使学生厌烦。

教师要学会精讲,学生可以理解的东西不要多讲,学生能自己明白的问题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思考,甚至可以让学生互相讨论。

适当的练习对学生来说是必要的。

但如果练习不当,也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所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同样要讲究“精”字,要相信学生,放手学生,防止滥做习题,也不宜搞一些偏、难、怪题,要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是我们教学的目的。

(三)再次是不断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具体说,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坚持评价内容的多样化,按照中学素质教育的内容,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进行全面评价,既要重视教师对学生智的提高的评价,也要重视德的培养、心灵影响和其他方面。

马丁·路德·金说:光有品行没有知识是脆弱的,光有知识没有品行是
有破坏力的。

知识加上品德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

一个人有德无才是废品,一个人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是毒品。

有德无才,他虽然不会为社会作多大贡献,但也不会给社会带来多大的危害;有才无德,他的才能越高,对社会的危害性就越大。

第二、坚持评价主体的多样化,让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和思想情况,促使教师不断地发现和解决问题,整合社会、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关系,形成良性互动。

第三、坚持评价标准的多样化。

以往统一的评价标准,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是活生生的充满个性风采的动态过程,例如我们很多的差生是单一的评价标准“制造”出来的。

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标准来衡量,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

四、坚持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要改变以往把笔试为唯一的评价方式的做法,增加形成性评价、非测试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等,并加大对学生的实践活动的考查力度。

总之,为了适应社会要求,政治教学一定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与时俱进,多下功夫、花大力气,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时,认真贯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只有从教学实际出发并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真正促使学生不断发展,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