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华南师大附中高三文综(历史部分)5月综合测试(三模)试题

合集下载

广东省佛山市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南海实验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5月模拟预测历史试题(含解析)

广东省佛山市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南海实验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5月模拟预测历史试题(含解析)

广东省佛山市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南海实验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5月模拟预测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A.与近代科学的精神相契合B.开启了“中学西渐”的进程C.源于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型D.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6.孙中山深切地认识到,八年以来中华民国政治不良到这个地步,就是“因为单破坏地面,没有掘地底陈土的缘故”,今后“改造中国的第一步”,只有重新开始革命,扫清官僚、政客、武人这些“地底的陈土”。

这体现了孙中山()A.与袁世凯势力彻底决裂B.宪政理论的完善与推广C.革命思想的嬗变与升华D.新三民主义的正式形成7.历史学家徐中约在论及鸦片战争时说:“比鸦片问题远为深刻的是几个概念的冲突:中国自称天下宗主的角色与西方国家主权的观念之间的不兼容;中国的朝贡关系体制与西方的外交往来体制之间的冲突;以及中国农业社会的自给自足与英国工业的扩张之间的对抗。

”造成上述冲突的根源是()A.思想观念方面的分歧B.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C.工业发展水平的差异D.国家治理措施的区别8.20世纪30年代初,根据地政府多次号召群众为红军找医生、找药料,同时采取中药西药相结合的方式缓解药品短缺,还通过动员地方医师、自主培养医生来壮大红军医疗队伍。

这些举措()A.丰富了统一战线的内涵B.有利于反“围剿”斗争开展C.打破了日军的经济封锁D.立足于提升解放区医疗水平9.1950年,根据全国公粮调拨计划,湖南省运粮司令部协调工商、税务、铁路、公安等部门,发动民船联运社和航业公司,将大量的死角粮、难运粮有序调运出来,在保证本省供给的同时,也有力支援了两广、华东、华北、西北等地。

这()A.有利于新生政权的巩固B.恢复了千疮百孔的国民经济C.加速了抗美援朝的胜利D.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10.1985年,邓小平在会见缅甸总理时说:“我们过去曾说过建立‘一条线’的反霸统一战线,现在不搞那些……国际上一切和平力量都是我们的朋友,谁搞霸权主义,我们就反对谁,也不搞集团政治,不依附于任何集团。

广东省华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含解析)

广东省华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含解析)

2018—2019学年度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年级月考(三)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2018年11月27日1.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说,秦以后由封建时代进入郡县时代,此后虽然出现过“封建的四次反动”,但都以失败告终。

这表明A. 封建专制皇权不断强化B. 血缘政治的影响深远C. 官僚政治符合历史趋势D. 民主思潮的逐渐兴起【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废除分封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皇帝直接任命中央和地方官员,实现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由“‘封建的四次反动’,但都以失败告终”可知,贵族政治终将被官僚政治所取代,故C项正确。

材料强调官僚政治符合历史趋势,而没有涉及皇权加强的信息,排除A。

材料主旨不是强调血缘政治的影响深远,而是强调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是历史发展的潮流,排除B。

近代中国民主思想产生于19世纪末,排除D。

2.下图是中国古代农耕技术示意图,该技术的使用A. 推动灌溉技术的发展B. 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C. 促成小农经济的形成D. 反映播种技术的进步【答案】B【解析】图中反映的耕作技术是汉武帝时的代田法,这种耕作方法有利于保持地力,抗御风、旱,在同时同地的条件下,通过垄沟互换的办法,实现了土地的轮番利用与休闲的原则,从而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故B项正确;代田法是土地耕作方法不是灌溉技术,故A项错误;小农经济在战国时期形成,故C项错误;汉代的播种技术是耧车,故D项错误。

3.下表是清代两湖地区人口、耕地及米价统计表(部分):综合表格可知,以下与上述米价变动原因无关的是A. 政府政策推动人口长B. 商品经济发展吸引农业劳动C. 鸦片走私导致白银流D. 土地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答案】D【解析】土地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主要与产量有关,与米价变动没有直接关系,D符合题意;人口增长需要吃饭,导致米价上升,排除A;农业劳动力减少导致米价上升,排除 B ;白银外流,导致通货膨胀,米价上升,排除C。

广东省华南师大附中2015年5月高三综合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广东省华南师大附中2015年5月高三综合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广东省华南师大附中2015年5月高三综合测试文综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2.鲁僖公九年,管仲在齐国葵丘召集了诸侯盟国开会,订立了《葵丘之约》,以周天子的名义宣布了如下五个条款:“毋雍泉,毋讫籴,毋易树子,毋以妾为妻,毋使妇人与国事。

”条款表明()A.诸侯拥戴周天子B.诸侯国积极推行宗法制C.诸侯反对分封制D.诸侯国彼此能和平共处【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解析】材料表明的是管仲召集诸侯会盟,讨论议定各诸侯国之间的事务,没有出现拥戴周天子的内容,‚以周天子的名义‛不等于‚拥戴‛,故A项错误;葵丘五条的意思是上游国不要筑坝截水;遇到饥荒年岁,各个诸侯国不能将粮食囤积居奇;不能更换太子;不能把妾转正为妻;不能使妇女参与国事,其中涉及的‚太子‛、‚妾‛与‚妻‛的规定事实上都是对宗法制的实践,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反对分封制的内容,故C 项错误;材料只介绍了一次会议,不能证明诸侯国彼此间的和平共处,故D项错误。

【答案】B13.明末,某地出现了收蚕、烘煮、缫丝、制丝、织绸、浆染等家庭作坊几百家,并有“桑植满田日,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的民谣。

这说明该地()A.手工工场普遍建立起来B.农业生产地位降低C.手工业实行专业化生产D.农工商业协调发展【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解析】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生产组织形式,是与雇佣关系紧密相连的,材料中并未出现雇佣与被雇佣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集中介绍了手工业的发展,没有反映农业地位下降的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详细地记录了丝织业从原料准备到成品的分工环节,主要体现了明朝末年该地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程度,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商业发展的情况,更不能看出‚协调发展‛,故D项错误。

【答案】C14.《二程文集》载:“以富贵为贤者不欲,却反人情。

人无利,直生不得,安得无利?”该观点()A.肯定人正当利益的诉求B.阐述先理后物的哲学观点C.倡导格物致知的认识论D.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要求【考点】宋明理学——程朱理学【解析】材料的意思是如果认为富贵是贤者不想追求的,那就是违背了人之常情。

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中高三历史5月综合测试试题人民版

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中高三历史5月综合测试试题人民版

2013届华师附中高三综合测试历史本试卷共8页,41小题,满分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答题卡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上,并在答题卡右上角的“试室号”和“座位号”栏填写试室号、座位号,将相应的试室号、座位号信息点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卷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

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2.据台湾学者赵冈的研究,中国在唐宋两朝,大城市人口占到总人口比例的20%以上,而到1820年清朝,竟只有6.9%。

造成这一变化的重要经济因素是A.清朝经济的衰败 B.小农经济的影响C.市镇经济的发展 D.坊市制度被打破【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物种大量进入欧洲后又引入中国,尤其是马铃薯和玉米等高产粮食作物的引入为人口的增长奠定了雄厚物种基础;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江南市镇经济的发展和大量小城镇的涌现,大量手工业者和商人涌向小城镇,所以两者综合作用是导致大城市在中国古代人口比例下降的直接原因,所以答案选C,A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B D两项与大城市人口比例的下降无直接关系。

13.两位学者各自根据其阅读史料,提出对汉代社会型态的看法。

甲学者认为汉代社会是地缘社会,聚落内部的血缘联系不强;乙学者则认为汉代是血缘社会,聚落内部同姓的力量强大。

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摘编自张京祥《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
A.突出宗法等级秩序
B.彰显人文理性因素
C.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
D.神权与王权结合更为紧密
2.汉代,达官贵人聚居的核心经济区(渭河流域、黄河平原和淮河上游部分地区)较其他地区土地兼并现象更加普遍,却很少发生农民起义。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土地兼并对农民生计影响有限
B.国家在核心经济区的赋役征调较轻
B.造成社会动荡,阻碍国际贸易交流
C.促使社会分化,加速封建势力衰落
D.推高金银价格,抑制商品经济发展
10.1777年,英国工业在国民总收入中占24%,农业占45%;到1821年,工业收入上升到31%,农业收入下降至26%。1851年工商业劳动力占有总劳动力的58.7%,农业劳动力占21.7%。这说明英国
C.体现了人民前,西欧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稳定的,只是由于战争或歉收等原因才发生暂时的波动。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却一直上升,到16世纪末,西班牙、葡萄牙的物价平均上涨了4倍多,法国、英国和德国则平均上涨2倍到2倍半。这一变化
A.引起国力变化,巩固西葡霸主地位
A.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C.第一产业生产能力日益降低
D.社会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11.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到:“美国人不愿菲律宾加入联邦,但亦不愿派总督去统治,因派总督就成为帝国了。……所以今天苏维埃说美国帝国主义,其实是名实不相符”。美国人当时不愿派总督去统治菲律宾的最主要原因是
A.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B.是空想性与进步性的统一体
C.具有日益脱离广大农民群众的趋势
D.政权的性质日益趋于封建化
6.陈独秀《说国家》:我十年以前……哪知道国家是个什么东西,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到了甲午年,才听见人说有个什么日本国,把我们中国打败了……此时我才晓得,世界上的人,原来是分作一国一国的,此疆彼界,各部相下。陈独秀在此强调了甲午战争

精品解析:广东省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5月模拟考历史试题(原卷版)

精品解析:广东省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5月模拟考历史试题(原卷版)
A.独立战争结束后的邦联体制无力应对财政恶化
B.南北战争时期美国政府筹集税款的能力有所下降
C.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政府遭遇严重的财政危机
D.2008年金融危机使美国政府的财政状况遭受重创
15.巴基斯坦第一任总督真纳(1947-1948年在任)曾言:“克什米尔就像是巴基斯坦头上一顶帽子。如果我们允许印度取走头上的这顶帽子,那就会永远受印度的摆布。”这帽子”是( )
A.确立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B.消除了计划体与市场经济的差别
11.塔庙是古代两河流域一种在多层塔状平台上建有神庙的建筑(如下图所示)塔庙通常供奉该城市的主神,一般由烧制或未烧制的泥砖建成,建造一座塔庙通常需要多达七百万块砖,仅制造砖块这一工作就需要数千劳动力。塔庙反映出古代两河流域()
3.唐代的科举制度使得从学校到社会都重视读书、习文、作诗赋和钻习儒家经典,“五尺童子耻于不闻文墨”,这对于结束魏晋以来的清谈学风与玄虚思想具有重要作用。这反映出唐代科举制( )
A.彻底扭转了门第观念B.选拔了实用人才
C.带动了社会尚学风气D.改变了官场风气
4.宋代以前为了宣扬功业或宗教追求,画家创作了大量为政治宣传和道德说教服务的涉及神话、宗教题材的绘画。宋代的文人画家逐渐走出传统,将更多目光转向民间生活,注重刻画民众日常活动或精神品质。宋代绘画艺术的创新体现了()
A.殖民主义埋下的祸根B.源于社会制度的对立
C.南亚民族运动的成果D.两极格局对抗的产物
16.二战后,法国规定国内市场所播放影视作品的40%必须是法语,还通过“单独配额”要求电视台在黄金时段播放法国人制作的节目作品。加拿大也规定本国节目须占电视常规播出时间的60%。这些做法( )
A.有利于形成和谐多元的文化局面B.积极顺应了文化全球化的潮流

(解析版)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综合测试(三)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解析版)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综合测试(三)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1. 在中国古代,每当王朝鼎革之时,皇帝对皇族成员的信任或依赖常常会超过其他任何人。

因此,皇室成员往往被委以重任,在中央辅政或者镇守地方并掌握实权。

这反映了古代中国A. 贵族政治易形成对皇权的威胁B. 血缘关系是维系政权的重要手段C. 分封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D. 宗法制成为王朝延续的政策保障【答案】B【解析】由材料信息“皇室成员往往被委以重任,在中央辅政或者镇守地方并掌握实权”可知,中国古代皇族血缘关系对维系政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皇族成员对皇权形成了威胁,故A项错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不利于中央集权,故C 项错误;宗法制不能保证王朝的延续,故D项错误。

2. 1908年,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在敦煌发现汉简,并据其判定汉之长城的位置,但未作考证。

王国维据《史记》所载“汉武帝时,为防匈奴,始筑令居以西到武威、敦煌等四郡”,再据唐《沙洲图经》所载,得出结论:“木筒出土之地,实所谓古(汉)长城也。

”这说明A. 史科相互补证利于还原历史真相B. 第一手史料价值高于二手史料C. 西方人治史更重视考古发现D. 《史记》史学权威和史学价值较高【答案】A【解析】敦煌发现汉简属于原始遗物,属于第一手史料,《史记》和《沙洲图经》均使用第二首史料,两种史料相互印证可以证明历史真实性,故A项正确;史料没有高低之分,都要相互印证,故B项错误;东西方都重视考古挖掘,故C错误;《史记》属于史书,是二手史料,也不是历史的权威,故D错误。

【点睛】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

历史的史料根据形式可分为实物资料(如遗迹、遗物和出土文物等);文献资料(如官私史书、文书档案和报刊杂志等);口述资料(如神话传说、史诗故事和话本等);图片音像资料(新闻图片、记录片和影视资料)。

根据使用价值又可分为第一手资料(原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间接资料)。

在历史资料研究中,不管是文字还是实物的资料,凡是有当事人或亲历者根据亲身经历写成或叙述的资料都可成为第一手资料。

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综合测试历史学科(三)扫描版试卷+答案

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综合测试历史学科(三)扫描版试卷+答案

华南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综合测试(三)历史满分100分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巻前,请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答卷上。

2.选择题在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钳笔和涂改液。

不按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春秋左传》载:"昔先王之命曰:'王后无适(没有嫡子),则择立长子,王不立爱,公卿无私。

古之制也。

”这些做法()A.确立了长子的优先继承权B.表明嫡长子继承制被废除C.导致王位继承的混乱无序D.利于保证宗法制正常运转2.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强化,往往通过采取弱化相权、完善监察体制、调整中央和地方关系等手段来实现,在这一过程中政治架构的设计与职权的变更较为突出。

下列选项中,在地位和职权上大体相当的一组是()A.东周诸疑国与元行省B.唐政事堂与宋中书门下C.西汉州刺史与明监察御史D.宋提点刑狱司与明通政司3-《明夷待访录》载:“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

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

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祖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

"这…论述表明该书作.者()A.主张废除宰相制B.倡导无为而治C.倾向于限制君权D.反对王位世袭4.齐国管仲说:"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之巧。

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事农。

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某研究者据此得出"中国精耕农业的产生与专制国家农业政策密切相关”的结论。

广东华南师范大学附中2019年高三5月综合-文综

广东华南师范大学附中2019年高三5月综合-文综

广东华南师范大学附中2019年高三5月综合-文综2018届高三5月综合测试文科综合能力试题本试卷共41小题,总分值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本卷须知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答题卡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上,并在答题卡右上角的“试室号”和“座位号”栏填写试室号、座位号,将相应的试室号、座位号信息点涂黑。

2、选择题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卷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题4分。

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凌日现象指的是内行星、卫星等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在地球上的观看者会发明有一个黑点从太阳通过的一种天文现象。

据报道2018年2月25日至3月17日期间,我国通信卫星会出现凌日现象。

如下图,当通信卫星凌日时,有可能出现以下哪种现象A、手机信号加强,通话音量加大B、手机自动关机C、有线电视频道频繁出现画面固定不动甚至黑屏的现象D、卫星电视频道出现图像不清或节目中断的现象下图是“2018年5月我国农业气象灾害预估与防备重点图”。

据此回答2~3题。

2、以下有关四地农业气象灾害预估与防备的判断正确的选项是A、①地需要防备连阴雨、强对流天气及病虫害对冬小麦的危害B、②地需要防备暴雨、强对流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危害C、③地需要防备连阴雨、强对流天气对冬小麦、油菜成熟收晒的不利妨碍D、④地需要防备干旱、大风对春播作物生长的不利妨碍3、②地是我国水资源最紧缺的地方,导致该现象的要紧缘故是A、水资源浪费严峻B、降水季节差异大C、土壤保水性差D、经济进展迅猛下图为“某河流某河段地形剖面图”和该河段的气候图,回答4~5题。

广东省华南师大附中高三综合测试(三)历史试题

广东省华南师大附中高三综合测试(三)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分数:150分)一、选择题:满分75分。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

”这段引文描述的财政官制应属于()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2.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

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A.中央对官员的管理日益加强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等级制度越来越严格D.皇权的不断加强3.“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

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

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

”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这道《调笑令》描写的是()A.筒车B.耧车C.曲辕犁D.水排4.宋代诗人刘迎在诗中写道:“迄今井邑犹荒凉,居民生资惟榷场。

马军步军自来往,南客北客相经商。

”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A.宋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战争激烈B.宋朝对外贸易发达C.宋与少数民族之间的边境贸易频繁D.商业税收入成为宋代国库财富的重要来源5.假如你为一部以唐玄宗时期为历史背景的古装电影担任历史顾问,你认为以下情节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项是()A.富商凭借棉布生意一次赚了上万两白银B.市场上大宗交易都使用交子C.富商的屋内摆放着一件精美的青花瓷D.长安城里有很多的外国商人6.山西王家大院被梁思成称为“全国建筑宝库”,被专家学者誉为“中国民间故宫”、“华夏民居第一宅”等。

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继而大兴土木。

这一现象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是()A.导致官商色勾结和官僚主义B.使手工业品缺乏市场C.影响工商业扩大再生产D.影响农业经济的商品化7.清代长期实行闭关政策的根源主要反映于()A.“恐西洋教传入,有乱中国固有道统”B.“蛮夷觊觎中土时日已久”C.“郑氏后裔偏安于东南一隅”8.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致函英国驻华公使说:“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已增加的需要,……新的贸易市场尚待进行。

华附2015届高三5月综合测试(三模)历史试题

华附2015届高三5月综合测试(三模)历史试题

2015届华附高三综合测试(三)文科综合历史12.鲁僖公九年,管仲在齐国葵丘召集了诸侯盟国开会,订立了《葵丘之约》,以周天子的名义宣布了如下五个条款:“毋雍泉,毋讫籴,毋易树子,毋以妾为妻,毋使妇人与国事。

”条款表明A.诸侯拥戴周天子 B.诸侯国积极推行宗法制C.诸侯反对分封制 D.诸侯国彼此能和平共处13.明末,某地出现了收蚕、烘煮、缫丝、制丝、织绸、浆染等家庭作坊几百家,并有“桑植满田日,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的民谣。

这说明该地A.手工工场普遍建立起来 B.农业生产地位降低C.手工业实行专业化生产 D.农工商业协调发展14.《二程文集》载:“以富贵为贤者不欲,却反人情。

人无利,直生不得,安得无利?”该观点A.肯定人正当利益的诉求 B.阐述先理后物的哲学观点C.倡导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D.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要求15.从19世纪中叶起,中国农村开始生产供出口的大宗商品,趋向于转入新的商业渠道。

但在广大的中国农村地区,传统的市场结构正欣欣向荣,直到1949年都很少有衰落的迹象。

这说明中国近代A.工业化的进程缓慢 B.小农经济欣欣向荣C.市场结构殖民地化 D.新的商业渠道兴盛16.“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引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对中国过去引入了一种全面否定的新态度。

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

”文中的“这场思想变革”A.促使了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开始传播B.为结束封建帝制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C.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D.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营造了必要空间17.下表是抗战时期,中日双方报刊上登载的部分战役中日方伤亡情况的统计数据战役名中方统计日方统计第一步第二步甲提出雅典民主是多数人民主的观点寻找到伯利克里的同样言论作证据乙寻找到当时用于投票的陶片作证据提出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的观点丙查阅到“人是万物的尺度”等一手史料得出当时已产生人文精神的结论丁查阅到文艺复兴的诸多著作得出古希腊是人文主义的滥觞的结论平型关战役歼灭日军1000余人亡167人,伤94人武汉会战毙伤日军20万余人自身伤亡3万余人,因病减员6.7万余人徐州会战毙伤日军5万余人伤亡3.2万余人百团大战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日军280余人、伪军1.8万余人亡302人,伤1719入,皇协军(伪军)伤亡失踪1202人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国共合作共同抗击侵略者 B.日方的统计数据比较可信C.双方开展激烈的宣传攻势 D.八路军是抗战的中流砥柱18.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写道:“1949年中国共产党人掌权以后,国家开展强大的运动来改变它的工农业结构……主要消费品工业按国家规定的价格购买原材料和销售产品,当这些工业在50年代国有化以后,它们的利润很快变成政府收入和国家储蓄的主要源泉。

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5月三模历史试卷(解析版)

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5月三模历史试卷(解析版)

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5月三模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 《论语》词约义丰,《孟子》文辞繁富,说理畅达,《荀子》逻辑谨严,结构严密,分析深入,文辞富瞻。

能够说明这一变化的是A. 中国古代思辨哲学的发达B. 儒家学派写作经验的丰富C. 春秋战国社会变革的频繁D. 不同学派相互诘难的需要【答案】D【解析】从材料反映的《论语》、《孟子》和《荀子》的特点特别是《荀子》表现出的“逻辑谨严,结构严密,分析深入,文辞富瞻”来看,出现这一变化是为了不同学派相互诘难的需要,说理透彻是为了让他人接受本学派的主张。

故答案为D项。

联系所学当时的时代背景可知,其他三项不是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排除A、B、C项。

2. 汉代御史大夫为副丞相,主管监察。

唐代设御史台,实行三省、六部、一台的政治制度。

御史台分左右御史,分别监察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和州县地方政府。

这一变化A. 表明监察权脱离相权而独立B.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C. 推动了官僚政治体制的形成D. 有利于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汉代的监察权属于相权,而唐代御史台的设立使监察权不再属于相权而是独立的,即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加强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官僚政治体制的形成均是在秦代,所以选项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这一变化和中央与地方的对立是否缓解无直接的关联,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3. 《宋史食货志》将“城郭之赋”与“民田之赋”并列,将城镇居民所缴纳的房地产税与乡村居民所缴纳的土地税区别开来,成为两税之外的特有税目。

上述材料反映宋代A. 房产税成为主要财政收入B. 城市私有房屋产权逐步确立C. 市民阶层的地位不断提高D. 政府对市民的控制更加严格【答案】B【解析】材料中“城镇居民所缴纳的房地产税与乡村居民所缴纳的土地税区别开来,成为两税之外的特有税目”说明房产税产权逐步确立,B正确;宋代主要是商税,A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市民阶层信息,C错误;市民控制不符合材料主旨,D错误。

【全国百强校】广东省华南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全国百强校】广东省华南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摘编自李琳、杨柳《<管子>与<国富论>的经济思想比较》
材料二 关于消费,阔绰和鄙吝是两个应当避免的过失,认为害怕失去金钱而不敢使用金钱的守财奴,对经济发展没有什么贡献。在市场经济的社会中,财富是人们关注的中心,发展贸易自由,生产力就会发展,财富才能增加。社会富裕水平不同,取决于农业和工业的兴盛情况,特别是工业的兴盛情况。罗马帝国的没落和经济的衰退,起因于它的土地制度,而城市经济的兴起,则由于工商所享有的自由不受限制所致。
5.(题文)罗荣渠的《现代化新论》认为:“辛亥革命使无所不包的普遍王权的一元结构突然解体后,不但没有产生现代型国家,而是分裂出大大小小的传统型权力中心,形成严重的政治权威危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
A.帝国主义国家分别扶植各自的代理人
B.儒家伦理纲常的价值体系没有被打破
C.中国社会结构没有重新分化组合
A.政府政策推动人口增长
B.土地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
C.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
D.商品经济发展吸引农业劳动力
4.朱熹认为“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黄宗羲认为“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他们意在
A.提倡节俭思想
B.强调民本思想
C.主张依法治国
D.批判君主专制
D.整个社会正被引向穷兵黩武
7.19世纪70年代以后,英国议会的权力和作用开始缩小,首相和内阁对议会下院的控制大为加强,议会的许多权力转向了内阁,出现“内阁专横”的政治局面,许多英国人称内阁为议会中的“第三院”。这一变化有利于
A.权力机构的制约和平衡
B.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
C.政党政治的发展和完善
D.责任内阁制走向成熟
——据亚当·斯密《国富论》等整理

2022届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师大附中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2022届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师大附中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经学者考据,商代甲骨文卜辞中“王臣”一词仅指在商都附近的商王私兵或为商王服务的人,而到西周晚期的金文和传世文献记录中,“王臣”的内涵扩展为周王之外所有的人。

这一变化反映了A.专制王权的确立B.礼乐制度的崩溃C.宗法分封的扩展D.中央集权的加强2.秦汉时期,地方长官要每年定期派计吏向中央汇报本地情况,相关文书称为“计簿”,内容包括户口、垦田、赋役、治安和自然灾害等。

这些原始数据经核实后,朝廷会根据结果对各级官吏予以黜陟赏罚,也会根据结果编制财政预算。

据此可知,秦汉时期的上计制度A.具有农耕文明治理特点B.杜绝了吏治腐败C.促进个体小农经济形成D.抑制了豪强地主3.唐朝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基础上,设立了政事堂议政制度,主要由皇帝亲信主持集体商议;参与政事堂议政的除了三省长官,还有皇帝直接指派的亲信官员参与议政。

政事堂初设于门下省,后改设到中书省,唐朝中期将政事堂议政处设在中书门下省,两省合署办公之所。

唐朝政事堂的演变A.加强了皇帝独裁权力B.提高了尚书省的地盘C.有利于决策的科学性D.取消了宰相的决策权4.宋代儒学家,兴起一股研究《易经》热,北宋时期的周敦颐专门写有《太极图说》主题,程颐和朱熹都专门为《周易》作注。

这一现象的出现A.体现儒学深受道教影响B.反映佛教与儒家有相通之处C.促进儒学的哲学思辨化D.导致宋代儒学地位受到冲击5.清代外销瓷大部分是根据欧洲市场的需求定制宗教题材或家族纹章的瓷器,大约从康熙晚期开始,订购商大多只从景德镇购买白瓷,在广州指导监督画工完成图案绘制后烧制出釉上彩绘瓷器,形成融汇中西特色的广彩瓷器。

由此可知A.瓷器销售被十三行所垄断B.外商管理政策影响瓷器制作C.广彩瓷器是官窑瓷器代表D.交通条件造成对外贸易不便6.《日本国志》是近代著名爱国诗人黄遵宪所写的第一部日本通史和明治维新史。

该书1890年刊行,但社会影响不太。

广东省高三5月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广东省高三5月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广东省高三5月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 (2017高一上·郑州月考) 下列对古代的分封制和郡县制比较的表述最为恰当的是()A . 都突出了最高统治者的中心地位,强化了最高统治者的权力B . 都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但长官的出任方式不同C . 都淡化了血缘宗族色彩,长官都由最高统治者任免D . 都适应了统治的需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2. (2分) (2019高二上·安徽竞赛) 清朝入关后,对原明朝贵族官僚“一仍故封,不加改削”;对维吾尔族的各种“伯克”,均准其世袭,保留其特权;规定藏族的达赖、班禅及以下僧俗官员在驻藏大臣的统一领导下,均享有种种特权;另通过册封、“秋弥”围猎等形式增加与蒙古贵族间感情等。

这些措施()A . 利于巩固清朝的统治B . 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C . 弥合了各族之间矛盾D . 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3. (2分) (2019高三下·汉中模拟) 唐代儒学家李翱认为:“性者,天之命也,圣人得之而不惑者也;情者,性之动也,百姓溺之而不能知其本者也。

”其体现的观点是()A . 性善习远B . 人性本善C . 人性本恶D . 天人感应4. (2分) (2020高一下·南宁期末) 北宋以后,北方水利工程项目日趋减少,南部各省如江苏、浙江、福建则快速增加,甚至明代的湖南与云南也增加了许多水利工程。

关于上述变化的正确解读是()A . 显示政府对南方农业生产的重视B . 可看出粮食作物生产中心的转移C . 水利工程大多位于人口迁出地区D . 上述省份都是工商业发达的地方5. (2分) (2017高一下·中山期末) 下图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和比重情况(%)。

该圈可以用来说明中国()A . 自然经济得到巩固B . 仍然是世界原料的主要产地C . 国内市场逐渐活跃D . 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趋紧密6. (2分) (2018高二下·长丰开学考) 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

广东省华南师大附中高三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图片版)

广东省华南师大附中高三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图片版)

2018—2019学年度华南师范大学附■中学离三年级月考(三)文科综合能力测试2O1B隼H月前曰历史部分英俄最终打败注国.英国最续确立了世界亀民霸权,逹步建立起白诩対“U不落”的怕民锻用・中材科相符、敝c项止确;浙航路的开辟.便比洌欧为中心的也界市场的雏形开媳出现・在④阶段的扫吐纪中后期,工业革會使以欧邃资本生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帀场呈本用成.战I〕项错谋"t答案】C35.【考点J第二次工业革侖【解析】M料反映的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经济发展.故A项错误:社金邊歩是科技发展的煉固’故B项销溟:材料屮反映的是弟二次工亚革命后解工业取得了我大成就. 但是1:题不是强调帝丁业的役展.故E项措课;權据材料中贝尔、爱迪生、本茨等料学家的行为说明科学技术诫为推进绅济烷廉的根本动力、敝[>項正确・【答案】D4L【苦点J古代中國的经济;第-次工业革命【解析】(1)给會材料一“国多财刚远者来"“不用措挥就会去.不用招引就会来.既不烦劳也不干扰.而人民自然富裕” “崇楼却又鼓愉奢侈”、材料―财富是人们瓷注的中心,发展贸M自由,生产力就会发展,财富才能增如“-衍出强调财富对園家的涓笈性;顷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杯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辛特殊悄况下鼓励消费*剌激生产:强调自由贸騎*反对国彖时经济的于预.<2)第一小何背景,可以给合两人所处的时代•辔子是uT&a时期*请侯争谓,推行变法实現富国强兵;亚当竇斯密是出于第-竝业革命时期,英国资本主义从工场爭工业向机器工业阶段过渡.生产力迅速发盛;传统的亀商主义利贸易保护雷更塑济政儀已不能适应经济境脛的賈求”第二小闻历史价債.可以从对各自经济的影响以凰对人娄补会的暫世价悄进打剤述.【济案】门)相通之处I强调财富対国寥的董契性:重现市场这只“看不趾的手”对经济的调节作用;特殊情况下at励消费,劍激生产;蛊调自由贸易.反对国家对经济的1;预・(io 5r)4】历史背景:齐秋战冈时|乩卅喉事霸,各国先后兴起了甯国强兵为目的的改革运幼;工護食官的局面被扌F鍍,商品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卿抿商人阶层力量壮大.w分.dz 成理即可)英国工业革命的展开,英国资本主义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工业阶段过液,生产力迅速发照传统的重商主义和瑕晶保胪主文经济政策已不能适城经济发展的嬰求° "分.rrz 诫理即可》历史价值’他们的经洛思想分别対中国和曲方壮会经济变革产生課运影响】对化解社会絆济危机.具ff积槪总丈:址人类社公曹迪的结昴+晶人类思想发風史上的宝贵遗产13 汁,育N成理即可}血.【亳点】弟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ftaKwtw的确立与发展;近找科学技术:全国卷41題第7页/共E页【解析】i习从T:业芾紀科段节命和故治苹命仟意曲杠N间戒一者的总系进ir论也件先工业董甜对科技葷命和政治革命提供经济基础和阶级塞件;科找革命为工业苹命提供技术条件,推动政治革命:政治革命为丁.业革命用科技革命捉供和对稳宦的政治环境在诒述时工业革命可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政抬革命可从英国蜒产阶级革命、类国民主共和的建址、鶴恿忐政体的建宜、法审大革命及沐国代谏制建立的史实出发;科技革命可从疑典力学、威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应用等兑度进冇進述「£智案J U)论题辭分〉;要求浙拟论题符合题I】咗求.指向明确・(2)比虫导论证⑴彷)’豐求濫翱远用貝休亶虫支持所拟论题:对史虫分析准确.论述完幣、涓晰、逻辑严谨,文字通顾.(3)结谕<2分):瓏求结论与论题i虹有所升华=示例;政治革命与工业革命兀相闿响。

华南师大附中2012年5月高三综合测试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

华南师大附中2012年5月高三综合测试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

2012年华南师大附中5月高三综合测试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2012.5.25 12.为避免出现“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的混乱情形,周朝开始确立A.禅让制B.嫡长子继承制C.分封制D.王位世袭制13.《管子·治国》中写到“末作(工商业)文巧(华而不实)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

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

”材料本质上反映了A.践行“小国寡民”思想 B.引导农民提高耕作技术C.避免农业劳动力的流失D.鼓励发展小农经济14.“王者配天,谓其道。

天有四时,王有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

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

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

”以上反映的思想始于A.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B.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C.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D.宋朝程朱理学15.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

“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主张16.西方某史学家在评论近代中国的某一派别时说:“他们印刷了一系列小册子,重新解释了儒家思想,为帝国体系下发生的巨变进行辩护。

”该派别应是A.洋务派B.资产阶级维新派C.资产阶级革命派D.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17.据统计,近代中国农业和工业的最高产量出现在1936年。

此后的13年(至1949年)中,中国的国民收入和人均国民收入都呈下降趋势,为近代百年经济史中最严重的衰退阶段。

导致这一衰退现象的首要原因是A.帝国主义掠夺和长期战争的破坏B.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C.国民政府的政策损害了经济发展D.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18.右图是1956~1964年我国工业与农业的发展趋势示意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届华附高三综合测试(三)文科综合历史12.鲁僖公九年,管仲在齐国葵丘召集了诸侯盟国开会,订立了《葵丘之约》,以周天子的名义宣布了如下五个条款:“毋雍泉,毋讫籴,毋易树子,毋以妾为妻,毋使妇人与国事。

”条款表明A.诸侯拥戴周天子 B.诸侯国积极推行宗法制C.诸侯反对分封制 D.诸侯国彼此能和平共处13.明末,某地出现了收蚕、烘煮、缫丝、制丝、织绸、浆染等家庭作坊几百家,并有“桑植满田日,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的民谣。

这说明该地A.手工工场普遍建立起来 B.农业生产地位降低C.手工业实行专业化生产 D.农工商业协调发展14.《二程文集》载:“以富贵为贤者不欲,却反人情。

人无利,直生不得,安得无利?”该观点A.肯定人正当利益的诉求 B.阐述先理后物的哲学观点C.倡导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D.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要求15.从19世纪中叶起,中国农村开始生产供出口的大宗商品,趋向于转入新的商业渠道。

但在广大的中国农村地区,传统的市场结构正欣欣向荣,直到1949年都很少有衰落的迹象。

这说明中国近代A.工业化的进程缓慢 B.小农经济欣欣向荣C.市场结构殖民地化 D.新的商业渠道兴盛16.“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引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对中国过去引入了一种全面否定的新态度。

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

”文中的“这场思想变革”A.促使了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开始传播B.为结束封建帝制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C.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D.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营造了必要空间17.下表是抗战时期,中日双方报刊上登载的部分战役中日方伤亡情况的统计数据战役名中方统计日方统计平型关战役歼灭日军1000余人亡167人,伤94人武汉会战毙伤日军20万余人自身伤亡3万余人,因病减员6.7万余人徐州会战毙伤日军5万余人伤亡3.2万余人百团大战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日军280余人、伪军1.8万余人亡302人,伤1719入,皇协军(伪军)伤亡失踪1202人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 .国共合作共同抗击侵略者B .日方的统计数据比较可信C .双方开展激烈的宣传攻势D .八路军是抗战的中流砥柱18.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写道:“1949年中国共产党人掌权以后,国家开展强大的运动来改变它的工农业结构……主要消费品工业按国家规定的价格购买原材料和销售产品,当这些工业在50年代国有化以后,它们的利润很快变成政府收入和国家储蓄的主要源泉。

”当时新中国政府的这些做法A .使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得到了协调发展B .积累了大量资金,促进了重工业的发展C .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D .造成了生产关系严重脱离生产力水平19.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关于古希腊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 A .甲 B .乙C .丙D .丁20.有学者发现,加工、设计、营销各环节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创造的附加值是不同的,随着经济不断发展,设计、销售环节的收益越来越大。

右图是西方发达国家不同时期的经济活动的工业附加值曲线图。

其中反映西方工业化初期状况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21.学者叶书宗说:“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材料中 “明显地改变”的是A .减少了政府指令性计划指标B .废弃了工业生产部门管理体制C .放弃了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D .取消了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22.《经济学家》周刊不仅把某两个国际组织比作“共享诸多内脏器官却有不同头部的连体双胞胎”,而且更称其中的一个组织为“美国和25个小矮人”。

这两个国际组织是 A .欧洲联盟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 .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 .世界贸易组织与亚太经合组织 D .北美自由贸易区与关贸总协定第一步第二步甲 提出雅典民主是多数人民主的观点 寻找到伯利克里的同样言论作证据 乙 寻找到当时用于投票的陶片作证据提出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的观点丙 查阅到“人是万物的尺度”等一手史料 得出当时已产生人文精神的结论 丁 查阅到文艺复兴的诸多著作 得出古希腊是人文主义的滥觞的结论23.《西方艺术史》认为:“艺术应该从所有的思想领域中解放出来,自由和偶然哺育着灵感。

(某画家)从纸上的一滴墨水点或咖啡点出发去寻求变化,冲动的抒情取代了理性的劳作。

于是,与个人笔触联系在一起的色彩效果便占据了统治地位,因而也损失了精细准确的画面。

”与该描述相符合的美术作品是A.《格尔尼卡》 B.《日出·印象》C.《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D.《自由引导人民》38.(26分)站在不同角度看待同一历史事件(人物)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物言论帕尔默(美国史学家)1866年,英国在芝加哥有它的粮仓,在加拿大有它的森林,它的养羊场在澳大利亚,它的金矿和银矿在加利福尼亚和秘鲁,它喝从中国运来的茶叶,饮从东印度弄来的咖啡。

梅雪芹(清华大学历史教授)英国作为最早实现工业革命的国家,煤烟污染最为严重;水体污染亦十分普遍。

20世纪初期,美国的工业中心城市,煤烟污染也相当严重。

德国工业中心上空长期为灰黄色烟幕所笼罩,晾晒的衣服变黑,即使白昼也需要人工照明。

杰里.本特利(美国史学家)在工业化时代,职业道德内在化了,专业人员在业余时间致力于自我发展,他们热衷于阅读,并参加与商业或文化有关的课程。

产业工人聚集在一起参加体育活动,欧洲的英式足球和美国的棒球在工业时代都成为大众运动。

材料二长期以来,人们对李鸿章的评价众说纷纭。

1949—1978年,我国史学界不重视对李鸿章的研究,在为数不多的论著中,以否定为主。

改革开放以来,多持肯定态度,对其评价更加客观、全面。

——戴仕军《李鸿章研究概述》,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三位学者分别是从哪一角度对工业革命进行的评价?并作简要说明。

(9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推断1978年前后我国史学界对李鸿章评价的各自依据(8分),并分析对其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

(6分)(3)通过对以上材料探究,你认为影响史学家进行研究的因素有哪些?(3分)39.(26分)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系列新现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社会化大工业及城市的发展,社会生活日趋复杂化、多样化,国家事务千头万绪,必须加强政治管理的专业化、科学化,19世纪中后期英美推行了文官制度改革:文官任用采取公开平等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只有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的人才能担任官吏;实行定期考绩,按照勤惰、政绩大小予以升降、奖惩;禁止文官介入党派活动,文官不与执政党共进退。

——程西筠《从恩赐官职到择优录取》材料二 1878年英国实行“工厂与工场法”,限定了工人的最高工作时间。

1897年英国制定工人赔偿法。

1908年英国制定关于老年津贴的法律。

1911年英国制定了“国民保险法”。

——丹尼斯·谢尔曼等《西方文明史》材料三右图是《欧洲人对帝国主义的一个幻象》,它揭示了西方人对于帝国主义的理想化看法。

图中一位白人修女教乌干达女孩怎样使用缝纫机。

画面明确地将虔诚的、美丽的欧洲妇女和谦卑、举止端方的孩子们进行对比。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官制度改革的合理性。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美文官制度改革的时代背景。

(10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英国劳工福利政策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10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的观点。

(6分)2015届华附高三综合测试(三)文科综合历史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题号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B C A A D C B C C题号21 22 23答案 C A D二、综合题38.(1)第一则材料,从经济发展角度,分析了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或英国成为了“世界工厂”)。

第二则材料,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了工业革命造成工业化国家普遍严重的环境问题。

第三则材料,从文化发展角度,分析了工业革命提升了市民的职业道德和文化修养(工业化促进文体活动的广泛推广)。

(角度各1分,说明各2分,共9分)(2)1978年以前的评价:认为李鸿章没有顺应时代的潮流,而是镇压农民起义、签订不平等条约出卖民族利益,是封建统治的维护者;(4分)1978年以后的评价:认为李鸿章主持了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工业、近代海军、新式学堂,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是顺应历史潮流的进步人物。

(4分)转变的原因分析:1978年前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2分)1978年后,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分)从“左”倾错误到恢复“双百方针”,思想日益解放;史学观念的改变,史学研究由较为限制走向相对开放、自由。

(后两点任答一点得2分)(以上答案均为参考答案,若考生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均可计分)(3)因素:所处的时代,政治、经济因素,立场,价值观等(4分,任答一点得2分,答两点得3分,其他表述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39.(26分)(1)合理性:引入竞争机制,提高了文官素质和工作效率,调动了工作积极性;文官超然于党派斗争之外,保证政府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推动了文官的知识化、专业化和政府管理的科学化。

(6分)背景:第二工业革命的发展;西方国家民主政治日益完善;启蒙运动等一系列思想解放运动,传播自由民主意识。

(4分)(2)特点:国家立法;覆盖面不断扩大;逐渐形成体系。

(4分,答出任两点即可)影响: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后来福利政策的调整提供了借鉴。

(6分)(3)评述:只强调帝国主义将西方文明带给非洲的观点是片面的。

它掩盖了帝国主义对非洲的掠夺和奴役。

虽然帝为主义侵略客观上给非洲带来先进的西方文明,但实质上给非洲带来的是灾难、贫困和落后。

(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