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的:

1.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2.了解胡适及其母亲身上代表的文化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2.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多媒体播放满文军的歌曲《懂你》或《烛光里的妈妈》。)

母亲的笑容,是世界上最和煦的春风;母亲的皱纹,是艰辛岁月里风霜雪雨的刻痕;母亲的汗水和眼泪,是世界上最名贵的珍珠;而母亲的画像,是勇敢和坚韧的象征。古往今来,有无数文人墨客抒写了他们所感受到的温情似水的母爱,胡适先生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

的怀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我的母亲》一文,感受伟大而又温馨的母爱,同时,了解这位学者少年成长的历程,也许对你会有许多启迪。

二、作者简介:

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新诗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中国白话文的倡导者,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荣获35项美国博士桂冠的中国大学者。1917年发表《文学改良诌议》。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

三、检查预习: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文绉绉(zhōu) 绰号(chuò) 庶祖母(shù) 吹笙(shēng)

摹画(mó) 眼翳(yì) 舔去(tiǎn) 侮辱(wǔ)

2、解释下列词语。

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四、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课文。默读提示及要求:

1、抓住关键句、段并划记。

2、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3、读完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

4、理清文章结构。

明确:文章开头主要忆述了作者九岁之前的若干生活片断。接下来作者采用情随事现的记叙方法,详略得当地回忆母亲对“我”的教诲目的、方法和态度。再接下来写母亲和家人相处的情况。

五、学习课文内容。

1、思考:(1)请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明确:“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2)为什么说她又是“严父”?

明确:插入胡适家庭背景资料介绍。

胡适:安徽省绩溪县上庄人。生于一个官僚地主兼商人家庭。其父胡铁花系清末贡生,母亲冯顺弟(续弦)比其父小30岁,是一乡村良家女子。胡适三岁时,父亲即病故。23岁的寡母做了乡村大家族的主母,对惟一的儿子悉心教育,遵夫嘱“令他读书”,终于把胡适培养成材。胡适三岁随母在上庄接受教育,13岁离开母亲赴上海求学。1917年,19岁的他考取庚子赔款官费赴美留学。1917年7月学成回国,被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聘为教授。

从这些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胡适的母亲含辛茹苦教子成龙的追求。从胡适一生的追求与奋斗来看,其母对他产生了巨大、深刻、无以替代的影响。胡适母亲对胡适既是慈母兼严父,又是“恩师”兼“严师”。她从不溺爱孩子。1910年,即胡适19岁时赴美,母亲对他的影响是功不可没的。

那么,本文着重写了母亲的哪几件事情呢?请大家分四人小组讨论。(请说说这些事情分别反映了母亲怎样的品性。请尽量用文中的词语回答。请学生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小结我对母亲的深情。)

师生共同明确,板书:

早训、催上早学严厉

重罚、舔病眼慈爱

债主要债,不骂,不露怒色仁慈、温和感谢

受气,忍耐、悲哭气量大、性子好

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质问刚气,不受人格侮辱

概括地说,写了母亲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我的管教;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的人格侮辱。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她是一位恩师,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通过具体的事例可以很好的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品格特征。

2、根据我们刚才的阅读,我们可以很清楚地把本文的提纲列出来

(一)介绍我的小时侯的情况。

(二.)回忆我的母亲。

(三.)感谢母亲,总结全文。

六、小结

这是一首质朴动人的对母亲的赞歌,作者怀着深深的敬意和爱戴,记下了自己的母亲这可亲可敬的美好形象,唱出了一支深情的颂歌,“爱”的感情贯穿全文。七、布置作业:

研讨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听写词语:

管束责罚气量广漠质问宽恕文绉绉

二、合作探究

1、要求学生齐读课文第一部分,分组讨论:童年是美好的,作者的童年如何呢?明确: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文绉绉的;大人们鼓励我装成先生的样子;除了一次演文角儿,不曾享受过儿童游戏的快乐;

喜欢看书;只学得了读书、写字;反对我学吹笙、吹笛、不允许我画画。

小结:枯燥无味、没有乐趣,不快乐,传统教育方式约束了我的发展。(作者的童年生活是比较单调和枯燥的,那你的呢?让学生童年的趣事)

2.、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写自己童年的一些事情呢?

明确:这些段落写作者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一方面写出自己童年的爱好、快乐,另一方面也写出儿童好玩的天性;既写出童年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环境与教育对人性格形成所起的作用。总的来说,作者童年生活,除了看书之外,是贫乏的,是有缺憾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母亲给我的一点做人的训练和教诲,这不仅珍贵,让我永铭于心,而且与文末相呼应。另一个原因是,这篇文章选自《四十自述》,写母亲的同时也是写自己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一段经历,或者说,是把母亲作为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位恩师来写的,所以开头写了较多自己童年的经历。

3.、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她与家人相处有哪些特殊的困难?

明确:在文中,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较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这看似游离“母亲是我的恩师”的主旨,其实不然。我们常说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这主要不是体现在母亲如何训导上,而是更多地体现在母亲平时怎样待人接物对自己的影响上。因此,可以说,写母亲如何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同样也是在写母亲是我的恩师,写她以身示范对我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也就是不仅写了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4.、朗读最后一部分,母亲对我的影响是怎样的?作者想起母亲时,有着怎样的感情?

明确:学生讨论,好脾气、能宽容人、体谅人。感谢母亲。

5、文章写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抒情的语句,那种感情是如何体现的?

文章中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母亲的爱戴、感激之情,这种感情表现在朴实的语言之中。对文章采用这种朴实的语言,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首先,文章质朴、真切的叙述语言和自然流畅的结构与作者真挚、发自内心的情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如有些语句就包含感情:“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多久了”其中“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酒浆母亲的辛苦写得淋漓尽致。再如“我母亲二十三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万分之一。”这句话写得极为苍凉,将母亲的凄凉生活景况的定性力透纸背,令人读来潸然泪下。其次,文章是用童年回忆童年往事的,毫无成人的姿态,亦无学者的深沉,如实道来,真诚倾吐,甚至可以说,作者是掏出“心灵”来写母亲的,全文自然而然地洋溢着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母亲在自己成长历程中对自己的影响而说说自己的母亲。)

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明白,对爱我们的父母应多些理解和体谅。我们应有一颗感激的心,并好好珍惜身边的亲人和朋友。

6、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或者值得思考的问题,集中起来加以讨论。

三、探究活动

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法,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要求统一答案,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畅所欲言。

四、朗读下面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加点词语的含义。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2、在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