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思维导图

合集下载

健身生理小知识(思维导图)

健身生理小知识(思维导图)

健身生理学了解你的肌肉肌肉的收缩运动与能量代谢运动的适应(上)运动的适应(下)激素激素的分泌内分泌供能甲状腺甲状旁腺胰岛肾上腺性腺肌肉脂肪。

骨骼肌的激素分泌自分泌:分泌激素自己使用旁分泌:分泌后给周围细胞使用内分泌:分泌激素,通过血液运输给身体其它部位细胞离心收缩可以让骨骼肌分泌更多的促生长因子,加大肌肉体积骨骼肌能分泌很多有利激素,骨骼肌越强大,分泌系统越好脂肪的内分泌脂肪分泌跟胖瘦有关的激素可以调节性激素代谢,把雄性激素变成雌性激素,所以胖子容易雌性激素偏高性激素对脂肪的反作用雌性激素可以刺激乳腺组织处的皮下脂肪生成雄性激素刺激内脏脂肪的堆积女性绝经之后的肥胖一般都跟雄性激素升高有关激素的浓度激素合成释放的量会直接影响激素血液浓度半衰期:激素在血液流通过程中会失效为了防止失效,激素会选择跟蛋白结合,结合的叫结合状态激素,没结合的叫游离激素清除率:激素通过肝脏会被代谢掉,用来调控激素水平运动时或者熬夜时肝脏负荷大,就会代谢激素慢,可能导致激素水平的直接提升血液转移:血液内水分的含量也直接影响激素的浓度激素的结合受体:不同的激素有专门的受体与之结合,才能产生作用光激素水平高,受体浓度低,是无法做到高反应的补充蛋白可以增肌受体的浓度皮质醇由肾上腺分泌类固醇激素是一种应激激素,身体受到刺激,感到压力,情绪紧张,会分泌升高作用:分解蛋白,促进异生糖、拮抗胰岛素、促进脂肪分解,加大食欲、抗炎抗过敏坏处:抑制胶原蛋白的合成,皮肤变薄,抑制骨的形成,造成骨质疏松、浓度过高会导致失眠胰岛素肽类激素,蛋白构成,所以无法口服胰岛素的半衰期为3~6分钟,分泌后很短时间内就会失效作用:分解血糖、抑制肌肉蛋白分解成异生糖、促进肌糖原合成胰岛素也会促进脂肪的合成运动会降低胰岛素的水平所以运动后应该食用主食,提高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水平低,合成肌肉蛋白很困难带有强度的运动,需要一定水平的血糖,而胰岛素会分解血糖,所以运动时胰岛素水平降低较低的胰岛素水平,会减少对脂肪氧化的减少,脂肪会提供能量,加速减肥睾酮素性激素(睾酮素等),脂肪构成,为类固醇,可以直接口服运动可以使睾酮素急性升高(正比),停止运动后一段时间就会恢复生长激素作用:促进组织生长、促进脂肪分解、升血糖、拮抗胰岛素深度睡眠后的1~2小时大量分泌适量的运动、低血糖、急性刺激、饥饿会促进生长激素分泌。

口腔解剖生理 思维导图

口腔解剖生理 思维导图

口腔解剖生理思维导图●牙体解剖生理研究牙的演化特点,牙体解剖形态,牙体生理功能,牙的发育和萌出特点,牙与其支持组织关系●牙的演化●多牙列polyphyodont 双牙列diphyodont●端生牙acrodont 侧生牙pleurodont 槽生牙thecodent●端生牙:无牙根,仅凭借纤维膜附着于颌骨的边缘(鱼类)●侧生牙:牙的基部与颌骨相连,无完善牙根(爬行)●槽生牙:牙根深埋于牙槽窝内(哺乳动物)●同形牙homodont 异形牙 heterodont●牙演化的特点●1.牙齿形状同形———异形●2. 数目多———少●3.牙的替换次数多牙列———双牙列●4. 牙的分布广泛———集中●5. 牙根无———有●6. 牙齿附着方式端生牙——侧生牙——槽生牙●牙的组成●牙冠 dental crown●解剖牙冠anatomical crown:牙体外层被牙釉质覆盖的部分●临床牙冠 clinical crown:龈缘上方的牙体部分●年轻时临床牙冠短于解剖牙冠老年时临床牙冠长于解剖牙冠●牙根dental root●根干root trunk of tooth:牙颈部到根分叉之间的部分●牙颈 dental cervix●牙釉质enamel●全身矿化组织最坚硬●牙骨质cementum●釉牙骨质界 cementoenamel junction :解剖牙冠与牙根的分界线●连接方式1. 釉质覆盖骨质●2. 二者相接●3. 不相连●4.骨质覆盖釉质●牙本质dentin●牙髓dental pulp●功能:营养感觉防御修复●牙的分类●根据时间分类●乳牙 deciduous teeth●开始萌出(6M)—全部萌出(2Y.5)—替牙期(6Y7Y—12Y13Y)●恒牙permanent teeth●根据形态功能分类●切牙 incosor●尖牙canine●前磨牙 premolar●磨牙 molar●乳切牙●乳尖牙●乳磨牙●前牙anterior teeth 后牙 posterior teeth●以口角为界限●牙的功能●咀嚼●辅助发音与言语●保持面部形态协调美观●临床牙位记录法●国际牙科联合会记录系统 FDI federation dentaire international●顺时针牙弓分区●越靠近中轴线数字越小●乳牙●部位记录法quadrant coding method●从左至右牙弓分区●越靠近中轴线数字越小●乳牙使用罗马数字记录●Palmer记录系统●除了乳牙使用A—D之外与部位记录法没有区别●通用编号系统 universal numbering system●每颗牙有其固定编号 1-32●右上颌第三磨牙起编1号顺时针编排●乳牙A—T●牙的萌出与乳恒牙更替●出龈:牙胚破龈而出的现象●萌出:从牙冠出龈到上下颌牙达到咬合接触的全过程●牙萌出的时间:出龈的时间●乳恒牙萌出规律●1. 按照规律左右成对萌出●2. 下颌牙的萌出比上颌同名早●3. 女性同名萌出早于男性●乳牙的萌出●I—II—IV—III—V 12435●恒牙的萌出●上颌●6124357●6124537●下颌●6123457●6124357●牙体解剖常用名词●牙冠●唇面 labial surface 颊面 buccal surface●舌面lingual surface 颚面 palatal surface●邻面 proximal surface●颌面 occlusal surface 切脊 incisal ridge●应用术语●中线 median line●平分颅面的假想线●牙体长轴 long axis●接触区 contact area●牙与牙在邻面互相接触的区域称为接触区●线角 line angle●牙冠上两个相邻牙面相交呈一条线●点角 point angle●三个相邻牙面相交出形成一点●外形高点 height of contour●牙冠各轴面上最突出的部分●牙体三等分 division into thirds●牙冠的表面标志●突起部分●牙尖 dental cusp●舌隆突cingulum●前牙舌面近颈1/3处半月形隆起●结节tubercle●牙冠上牙釉质过度钙化形成的小突起●切缘结节:mamelon 切牙初萌时切缘上所见结节随牙磨耗而逐渐消失●嵴ridge●切嵴incisal ridge●边缘嵴marginal ridge●牙尖嵴cusp ridge●三角嵴triangular ridge●后牙牙尖顶伸向颌面的细长形牙釉质隆起●斜嵴 oblique ridge●颌面两牙尖三角嵴斜形相连形成的嵴●上6的重要解剖标志●横嵴transverse ridge●相对牙尖的两条三角嵴,横过颌面相连形成的嵴●下4的重要解剖标志●轴嵴axial ridge●颈嵴cervical ridge●凹陷部分●窝 fossa●沟 groove●发育沟 developmental groove●牙在生长发育时,两生长叶相融合所形成的浅沟●副沟 supplemental groove●发育沟以外的任何沟●裂 fissure●钙化不全的沟,龋病好发部位●点隙 pit●三条以及以上的发育沟的汇合处,或发育沟末端,龋病好发●斜面 inclined surface●生长叶 lobe●牙生长发育的钙化中心●恒牙解剖●切牙组●上颌中切牙 maxillary central incisor●牙冠●唇面●切颈径远大于近远中径●切1/3可见两条纵向发育沟●近中切角近似直角远中切角钝角由此区分左右●初萌可见三个切缘结节●舌面●舌窝舌隆突●邻面●近中接触区在切1/3靠近切角●远中接触区在切1/3远离切角●切嵴●位于牙体长轴的唇侧●牙根●粗壮且直的单根●髓腔●单根管,年轻人的髓室顶常有三个圆突,指向切嵴,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消失。

临床医学病理生理学发热思维导图

临床医学病理生理学发热思维导图

发热概 述发热(fever):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正常体温的0.5℃防治原则对抗致热原过热(hyperthermia):产热过度、散热障碍、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造成被动性体温升高癫痫大发作,甲亢、某些全麻药中暑,汗腺缺乏症下丘脑损伤、出血,炎症防治原则物理降温病因和发病机制发热机制发热激活物→EP细胞→EPs→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定点上移产热↑散热↓体温升高发热激活物:凡能激活体内内生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进而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 包括外致热原(exogenous pyrogen)和某些体内产物。

致热原:含有致热成分的物质,能引起发热。

内源性致热原细胞产生的(EP)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IFN)白细胞介素-6(IL-6)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MIP-1)外源性致热原外致热原感染性发热细菌:革兰氏阳性菌(外毒素)、革兰氏阴性菌(内毒素)、分枝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疟原虫某些体内产物非感染性发热抗原抗体复合物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病类固醇睾酮的中间代谢产物本胆烷醇酮体内组织的大量破坏手术后发热时的体温调节机制体温调节中枢正调节中枢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POAH)冷敏神经元 兴奋产热热敏神经元 兴奋散热负调节中枢中杏仁核(MAN)腹中隔(VSA)弓状核(ARC)致热信号传入中枢的途径EP通过血脑屏障转运入脑EP通过终板血管器(OVLT)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发热中枢调节介质无论EP能否通过血脑屏障到达下丘脑,它们引起发热都有一个潜伏期,提示EP需要通过一定作用方式才能引起发热。

发热时体温上升的幅度被限制在特定范围内的现象称为热限(febrile ceiling)。

正调节介质前列腺素E (prostaglandin E,PGE)Na+/Ca2+比值环磷酸腺苷 (cAMP)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素(corticotrophin releasing hormone,CRH)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负调节介质精氨酸加压素(AVP)/抗利尿激素(ADH)黑素细胞刺激素(α-MSH)膜联蛋白A1 (annexin A1)/脂皮质蛋白-1(lipocortin-1)白细胞介素-10(IL-10)发热的时相体温上升期症状:发冷恶寒、鸡皮、寒战和皮肤苍白关系:体温调定点上移,中心温度<调定点特点:产热>散热,体温上升高温持续期/高峰期/稽留期症状:皮肤发红、干燥,自觉酷热关系:中心体温与上升的调定点水平相适应特点:产热与散热在较高水平保持相对平衡体温下降期(退热期)症状:皮肤血管舒张、出汗关系:体温调定点回降,中心温度>调定点特点:散热>产热,体温下降代谢与功能的改变物质代谢的改变:温度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升高 13%糖代谢:糖分解代谢↑,糖原贮备↓,乳酸↑发热会引起代谢性酸中毒(AG升高,血氯正常型)脂肪代谢:脂肪分解↑,脂肪贮备↓,酮症、消瘦蛋白质代谢:蛋白质分解↑,负氮平衡维生素代谢: 消耗增多;特别是维生素B和C。

(完整版)生理学思维导图

(完整版)生理学思维导图

单纯扩散02、N2、CO2、乙醇、尿素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j ①高度特异性!
易化扩散卜4载体介导-(②有饱和现象!
|;③有竞争性抑制।
通道介导-Na +、K+、Ca2+、Cl-等离子 g.离子泵利用分解ATP 产生的能量 原发性 1将离子逆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
继发性
肠及肾小管吸收葡萄糖
大分子的物质或固态、液态的物质团块进行转运的方式
出胞和入胞 神经纤维末梢突触囊泡内神经递质的释放等
物质的跨膜转运
主动转运
丁,—心房肌细胞
工作细胞
产(jt 、空肌细胞
功能1
…>建房结细胞
自律细抱/ 浦肯野细胞 心房肌 快反应细胞心室肌 浦肯野 慢反应细胞 房室结 3期内向Ca 减弱,外向K 增强
降息跨膜转运仍进行 免极化K 外流
前3期同于心室肌细胞
*上*皿出八门外流减弱IkK 离子外流减弱 浦肯野细胞4期
(内流城SIfNa 内流野1 分类 去极速度 心脏生物电活动
心肌细胞 静思电位Na 内流 的泉 Na 内流去极化 快通道 TTX 阻断 动作电位 。

期 1期K 外流
复极化 2期(平台期) 早期外向K 抗衡内向Ca ♦
晚期・外向K
去极化 Ca 内流I 型通道慢通道
缺乏Na 通道
自律细胞 窦房结细悒 慢反应目篌^
自动去极化 速率最高 1勺的卜流进行性衰减
IfNa 进行性增强
T 型Ca 流Ca 内流
K 外
快反应细胞。

【思维导图】生理学—血液

【思维导图】生理学—血液
血液
概述
血液抗凝处理,后比容离心 管内血液分为三层: 上层 浅黄液体 血浆 中间 白色不透明薄层 白细胞,血小板 下层 深红色 红细胞
血液的组成及血量
组成:血浆+血细胞
血细胞比容 男 40%-50% 女 37%-48% 新生儿 约55%
血量
每千克体重含70-80ml血液 分类—循环血量,储存血量
运输
(1)除钙剂:①柠檬酸钠②草酸铵或草酸钾 (2)降低血液温度。 (3)应用抗凝剂 (4)保证血液接触面光滑
血型与输血
红细胞凝集
抗原抗体反应 A型血
A₁型,A₂型 血浆中含抗B凝集素
B型血
血浆中含抗A凝集素
ABO系统
AB型血 O型血
无抗A、B凝集素 血浆中含抗A+抗B凝集素
血型
抗体
天然抗体 免疫抗体
不能通过胎盘
血液的生理功能
维持内环境稳态
免疫和防御
血液的理化性质
密度(比重)
全血 1.050-1.060 血浆 1.025-1.030 取决于血浆蛋白含量 红细胞 1.090-1.092 取决于血红蛋白含量
黏度
全血 4.0-5.0 取决于红细胞数量及可塑变形能力,血流速度 血浆 1.6-2.4(37℃)
血浆
水(91%-92%)
白蛋白(40-48g/L)
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
分类
球蛋白(15-30g/L)
白蛋白/球蛋白(A/G)≈1.5-2.5
纤维原蛋白
血浆蛋白(6.5%-8.5%) 溶质
功能
营养作用 运输功能 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 参与凝血、抗凝以及纤溶过程 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 缓冲血浆pH功能

2024版年度病理生理学思维导图(景晴版)

2024版年度病理生理学思维导图(景晴版)

全身影响
消耗机体营养,导致恶病质;分泌生物活性物质,引起内分泌紊乱;对免疫系统产生抑 制作用,降低机体抵抗力。
2024/2/3
转移影响
肿瘤细胞通过血液、淋巴等途径转移到远处器官,形成转移灶,对机体造成更广泛的损 害。
28
06 缺氧与应激反应
2024/2/3
29
缺氧类型及原因低张Fra bibliotek缺氧由于吸入气氧分压过低、外呼吸功能障碍、静脉血分流入动脉引起。
化学性因素
包括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类、有机磷农药等,可通 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引起中毒。
2024/2/3
5
病因学分类
营养性因素
营养过剩或缺乏都可 引起疾病,如肥胖症、 糖尿病、佝偻病等。
遗传性因素
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可 引起遗传性疾病,如 血友病、白化病等。
免疫性因素
免疫功能异常可引起 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免
02 疾病
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 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03 亚健康
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
也称为“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
2024/2/3
4
病因学分类
生物性因素
包括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可直接作用于人体引起疾 病。
物理性因素
如机械力、温度、气压、噪声、电离辐射等,可对人 体产生直接或间接损伤。
34
水钠代谢失调类型及原因
水过多
摄入水分过多或肾脏排水功能不足,导致稀 释性低钠血症。
水缺乏
摄入水分不足或失水过多,引起高渗性脱水, 严重时可导致休克。
钠过多
摄入过多含钠盐分或肾脏排钠减少,导致高 钠血症,可引发高血压等疾病。

运动生理学思维导图

运动生理学思维导图

第一章绪论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生物体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包括同化和异化两个过程兴奋性可兴奋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应激性机体或一切活体组织对周围环境变化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征适应性生物体长期生存在某一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在客观环境影响下逐渐形成一种与环境相适应的、适合自身生存的反应模式生殖生物的生命是有限的,必须通过生殖过程进行自我复制和繁殖,使生命过程得到延续运动生理学概念、研究对象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和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过程的科学任务①揭示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影响的规律及机理②阐明运动训练、体育教学和运动健身过程中的生理学原理③指导不同年龄、性别和训练程度的人群进行科学的运动锻炼④以达到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增强体质、延缓衰老、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目的生理调节机制及特点神经调节比较迅速而精确体液调节比较缓慢、持久而弥散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在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或体液调节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适应性反应过程。

一般来说,自身调节的幅度较小,也不十分灵敏,但对于生理功能的调节仍有一定意义生物节律由于生物体内生理活动的节律性变化,使生物体对内、外环境的程序性变化具有生物“预见性”,产生了更完善的适应过程第二章骨骼肌功能2、细胞间的兴奋传递(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①当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到轴突末梢时,引起轴突末梢处的接头前膜上的Ca2+通道开放②Ca2+从细胞外液进入轴突末梢,促使轴浆中含有乙酰胆碱的突触小泡向接头前膜移动③当突触小泡到达接头前膜后,与之融合进而破裂,并将乙酰胆碱释放到接头间隙④乙酰胆碱通过接头间隙到达接头后膜与特异性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引起后膜Na+、K+通道开放⑤使Na+内流、K+外流,使得接头后膜膜电位幅值减小,即去极化,这一电位变化称为终板电位⑥当终板电位到达一定幅度时,引发肌细胞膜产生动作电位,使得骨骼肌细胞产生兴奋1、静息电位产生原理①当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对K+通透性大,而对Na+通透性较小,所以就形成静息时K+向细胞外流动②离子的流动必然伴随电荷转移,使细胞内丧失带正电的K+而电位下降,细胞外增加带正电的K+而电位上升③这就造成细胞外电位高而细胞内电位低的电位差④随着K+外流,细胞膜两侧形成的外正内负的电场力会阻止细胞内K+的继续外流,当促使K+外流的由浓度差形成的向外扩散力与阻止K+外流的电场力相等时,K+的净移动量就会等于零⑤这时细胞内外的电位差值就稳定在一定水平上,这就是静息电位3、肌丝滑行学说在调节因素的作用下,肌小节中的细肌丝在粗肌丝的带动下向A带中央滑行,使肌小节长度变短,导致肌原纤维、肌纤维以致整块肌肉的收缩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兴奋时,细胞内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是细胞兴奋的标志)第二章骨骼肌功能5、兴奋—收缩耦联释义:以肌细胞膜电位变化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的中介过程①兴奋通过横小管系统传导到肌细胞内部。

思维导图--初中生物七年级上下册(详细)

思维导图--初中生物七年级上下册(详细)

思维导图——初中生物
●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
思维导图——初中生物
思维导图——初中生物
思维导图——初中生物
●消化系统的组成
思维导图——初中生物
●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思维导图——初中生物
第9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血浆(不含纤维蛋白原的是血清)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红细胞 血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血量、输血和血型 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动脉血管 血管的种类和功能 静脉血管 毛细血管肺循环 心率、 血液循环及相关概念 心输出量 心动周期 血压 脉搏
思维导图——初中生物
●呼吸道的组成
呼吸道:鼻腔 咽 喉 气管 支气管 呼吸系统 作用: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清洁、 湿润、温暖吸入的气体。 肺:气体交换的场所
●呼吸作用的全过程
思维导图——初中生物
第11章人体代谢废物的排除
思维导图——初中生物
思维导图——初中生物
●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思维导图——初中生物
思维导图——初中生物
●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思维导图——初中生物
●视觉的形成:
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 →玻璃体→在视网膜(形成物像) →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形成视觉
思维导图——初中生物
●耳的结构和功能
思维导图——初中生物
●听觉的形成
思维导图——初中生物
●人体主要内分泌腺
思维导图——初中生物
思维导图——初中生物
●叶和茎的发生和生长
第8章人体的营养
思维导图——初中生物
无机物 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及作用 有机物 消化道 消化腺
水 无机盐 糖类 脂肪 蛋白质 维生素
人体的营养
消化系统的组成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肌肉型烟碱受体(神经-肌肉接头处)——十烃季铵 分类
神经元型烟碱受体(神经元)——六烃季铵 实际为N型配体门控通道
去甲肾上腺素(NA)
(合成NA的神经元胞体集中在低位脑干;
尤其是中脑网状结构、蓝斑、延髓网状

结构腹外侧)

肾上腺素
神 经
(合成肾上腺素的神经元主要位于延髓)

黑质—纹状体

中脑-边缘系统 多巴胺
合成与释放ACh的神经元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丘脑后腹侧特异性感觉投射神经元
中枢
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 尾核、壳核、苍白球
边缘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梨状区、杏仁核、海马)
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 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神经 系统
周围 神经
( 主 要胆 是碱 乙类 酰递 胆质 碱 )
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汗腺的交
系统

结节-漏斗 (DA)


(主要在脑干中缝核群)五羟色胺(5-HT)

主要是去甲肾上腺素
( 肾周

上围
腺神
素经
能系
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纤统 维

主要产生兴奋性效应,少数是抑制性作用
酚妥拉明是α型受体的抑制剂
α型
有α1、 α2 两个亚型

α2 作用于突触前膜,起反馈性调节作用


肾 上
感神经和支配骨骼肌的交感舒血管纤维)(胆碱能纤维)
躯体运动神经纤维
ACh与之受体结合后,能产生一系列兴奋效应
M型 受体
与毒蕈碱结合也能产生类似的效应,称为毒蕈碱受体 有M1 、M2 、 M3、 M4 、 M5 5种亚型 阿托品是M型受体阻断剂
受 体
N型 受体
ACh与之受体结合后,能产生一系列兴奋效应 与烟碱结合也能产生类似的效应,称为烟碱受体
受体
D1 样受体 D1、D5 激活-cAMP↑ 分类
D2 样受体 D2、D3、D4激活-cAMP↓
五羟色胺 受体
5-HT1~5-HT7,有多种亚型 5-HT3是离子通道型受体,其余为G蛋白耦联受体 5-HT1A是突触前受体
组胺受体
H1 : PLC-PI3,DAG-PKC H2 :G蛋白-cAMP↑-PKA H3 :突触前受体,抑制递质释放
儿 茶 酚
上 腺 素 受 体
腺胺
1 兴奋,使心脏活动增强(美托洛尔、普拉 洛尔、阿替洛尔有选择性阻断作用)
β型 2 抑制,使平滑肌舒张(噻吗洛尔有阻断作用
素发
3 脂肪分解
受 体
能生
受特

异 性
去甲 肾上腺素
受体
CNS NA受体主要是α1和β1型
脊髓 以α受体占多数。
结 合 多巴胺
均为G蛋白耦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