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校本课题 研究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地理课堂讨论有效性的探究》

课题研究方案

为提高地理课堂讨论的积极性,掌控课堂讨论的方向,有效地开展地理课堂讨论,由此进行课题探究,制定如下方案:

一、探究目的

在新课改的教学中,有一个环节“合作探究”即课堂讨论,它在课教学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课堂讨论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探究,从而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但是,我们平时在听课、上课中发现,讨论取得良好效果的课堂教学并不多见,大量无序、低效、华而不实的讨论占据了课堂教学。

主要有这几个方面:

1. 教师对于课堂讨论的主题把控不到位,甚至讨论的主题不能突出课堂重点知识。

2. 讨论主题的过于宽泛,学生不能把握住主题,难以得出结论。

3. 把讨论当成一节成功课的必要的一个环节,无论需不需要都加上这一环节。

4. 讨论过程中各小组成员有时没有分工,效率低,小组学生参与率低,仅有几个学习兴趣比较大的同学在讨论,浪费大量的宝贵课堂时间。

5. 讨论的时间安排随意性大,有时过长,有时则过短。

6. 讨论的方式比较单一。

7. 教师对小组讨论指导不到位。比如:很多时候,成绩较好的学生在讨论中包揽了发言的权利,有学生趁机偷懒、说闲话等现象。

这种现象使课堂教学看似“繁华”实则没有效率,丢失质量,也使课堂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不能实实在在的表现出来,不利于教师对学生学情的掌握。所以,课堂讨论的有效性是值得探究的话题。

二、理论依据

1.符合增强教学心理效应的原则

依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都是有其心理规律的。开展课堂讨论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是由学生认识过程的特点及其心理特点所决定的。中学时期是学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生理、心理转折时期,中学生由于生理机能逐渐形成及校园思想文化环境的影响,形成了某些独特的心理特征。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和理解力,而且随着抽象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认识能力不断增强,思维的创造性,批判性和独立性逐渐突出,观察力,记忆力和想像力也日益丰富,求知欲望高,兴趣爱好广,已为参加课堂讨论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学生又是教学过程中能动的认识主体,经过充分争辩,集思广益,使学生从各种不同观点的比较中去认识真理,明辨是非,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已学过的理论知识有利于澄清模糊的认识,解决疑难的问题,从而起到增强教学心理效应,提高教学效果

的作用。

2.符合启发式教学的原理

启发式教学强调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有机统一。课堂讨论则是启发式教学的一种很好的形式,能促进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带着教师布置的讨论题独立去查阅资料,思考问题,准备发言提纲,并在教师启发诱导下积投参加讨论。单纯的课堂讲授往往只能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堂讨论更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保持思维的积极主动状态,并能借助群体的智慧和作用多向传递信息和研讨问题,使学生开阔思路,增长见识,相互启示,共同提高,取得单纯的课堂讲授难以取得的教学效果。很多学生反映,经过课堂讨论的问题,印象特别深刻,理解更加全面。在讨论过程中,由于教师的启发诱导和学生的相互启示,有些疑难问题就比较容易理解,有时甚至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3.符各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是中学教学中应该灌输给学生的一种基本学习技能。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功能:一是能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生动化,具体化,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的验证和理解;二是能引导学生注意从实际出发把普遍真理同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风;三是有助于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训练运用基本理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讨论一般都选择与所学章节基本理论关系密切的又能切近生活的知识问题,有助于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提高教学效果。

4.符合发扬竞争精神的原则

课堂讨论必然要引起各种不同观点和意见的争辩,中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每个学生在讨论中都希望能充分显示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辩论才能,充分论证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的正确,并且力求说服对方。课堂讨论实际上是种知识和能力的竞争,这种竞争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扬敢想敢说的精神和培养敢想善辩的能力。

三、研究内容

1、关于课堂讨论主题的选择。精心挑选问题是讨论有效的重要前提。讨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教师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中。问题太难,超越了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会使他们感到无从下手而产生观望态度;问题太浅,学生感到无味,没有思考的兴趣,会有厌倦情绪。

2、小组讨论分工明确。明确角色分工是讨论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角色分工要根据小组成员的构成、座位的设计来设定。成员数过多过少都不利于讨论的开展,这与讨论的议题有很大的关系。成员的构成应该考虑学生间的相容性与互补性的特点。要做好角色分工。角色包括以下几种:主持人、记录员、质疑者、发言人。是每个学生都参与进去,有事可做。不能使学生存在,事不干己、高高挂起的心态。

3、确定讨论方式。讨论的方式有很多种,教师应当结合现实的教学情境,研究并灵活选用最为有效的讨论方式。例如:(1)任务分工式讨论。各个小组内再进行任务分工,在各自完成自己分得的任务后,再进行集体讨论,这样,使

得责任明确,学生学习的机会更多。(2)滚雪球式讨论。先两个人讨论,随着讨论的深入逐渐增加为三个人、四个人等讨论形式,使讨论的范围不断扩充。(3)书写式讨论。不一定上来就用语言交流,可以要求学生把想要发表的意见写下来,然后再在小组内交流,避免了讨论时表面热闹,却没有实质性进展的状况。

4、讨论时间的安排。讨论时间依不同的问题而定,一般在 5—15 分钟为宜。但要注意以下两点:(1)安排充足的讨论时间,要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放开让学生去思维,不能在提出问题后象征性地留几分钟就迫不及待地收场。否则长此下去学生就会丧失热情不再主动思考。教师要安排讨论,就要留足时间,充分考虑可能遇见的各种情况。(2)在讨论之前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过程。讨论前的独立思考看起来好像浪费一点时间,其实很有必要,是值得的,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先独立理出思路,带着自己的观点参与讨论,可以为后面的讨论节省时间,提高讨论的效率,避免盲目的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

5、老师的适当参与。许多教师认为,在学生的讨论中,教师不宜过多地参与,一旦教师参与了,便容易主宰讨论过程,限制学生的观点和见解。这是有道理的,却也存在着问题。比如,很多时候,成绩较好的学生在讨论中包揽了发言的权利,有学生趁机偷懒、说闲话,或者出现讨论偏题、时间过长、争论不休等现象。所以,课堂讨论中,教师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明确自己的任务,适当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老师要做讨论过程的组织者,学习成果的欣赏者。教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