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织技术
交织技术-PPT
把每20ms话音456比特分成的8帧为一个块
,假设有A、B、C、D四块,见下图所示。
GSM系统交织技术——块间交织
在上图第一个普通突发 脉冲串中,两个57比特 组分别插入A块和D块的 各1帧(插入方式下图所 示,这就是二次交织) ,这样一个20ms的话音 8帧分别插入8个不同普 通突发脉冲序列中,
GSM系统交织技术——块间交织
1然后一个一个突发脉冲序列发送,发送的突发 脉冲序列首尾相接处不是同一话音块,这样 即使在传输中丢失一个脉冲串,只影响每一 话音比特数的12.5%,而这能通过信道编码 加以校正。
2 二次交织经得住丧失一整个突发脉冲串的打 击,但增加了系统时延。因此,在GSM系统中 ,移动台和中继电路上增加了回波抵消器,以 改善由于时延而引起的通话回音
4,按列读出 A B * D A * * D A * C D,这 样可以根据编码纠错功能,恢复原序列
矩阵交织技术的特点
1.设分组长度L=M×N,即由M列N行的矩阵构成 任何长度L≤M的突发差错,经交织后成
为至少被N-1位隔开后的一些单个独立差错。
2. 任何长度L>M的突发差错,经去交织后, 可将长突发差错变换成长度L1=[L/M],为的短 突发差错。
矩阵交织技术的特点
3. 完成交织与去交织变换在不计信道时延条 件下,将产生2MN个符号的时延,其中发、收 端各占一半。
4.在很特殊的情况产生长 度为L的突发差错。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
10
结论
优点:是克服深衰落的有效方法,并已在移 动通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GSM系统交织技术——内部交织
如果将同一20ms话音的2组57比特插入到同 一普通突发脉冲序列中(见下图),那么该突发脉 冲串丢失则会导致该20ms的话音损失25%的比特 ,显然信道编码难以恢复这么多丢失的比特。因 此必须在两个话音帧间再进行一次交织,即块间 交织。
交织技术
交织技术一种可以严格的控制保温材料的重量,厚度和强度特殊工艺技术。
第一:新雪丽® G型保暖材料是一种中等篷松,由100%聚酯组成的经济型保暖材料。
它可以用传统设备进行绗缝,绝佳的悬垂性,使其在几乎所有种类的服装(包括一般外衣和运动服装)中都会很舒适、合身。
同其它新雪丽家族的保温产品一样,在潮湿的情况下依然可以保持特别的保温能力,而且透气,具有无法超越的温暖舒适性。
用途:普通外衣、运动装和附件潮湿环境下保暖性:在潮湿环境下依然可以保温,吸水量不超过自重的1%,并且易干。
可燃性:等级1-按照美国联邦可燃纺织品条例16CFR第1610条所规定的程序进行测试。
成分:100%聚酯保养指导:机洗,冷洗(≤30°C/85°F),轻洗,低温轻甩干,如果需要可使用冷熨熨干成型,不可以蒸汽压熨。
干洗有可能降低保温材料的蓬松度,具体保养建议根据服装生产商推荐的保养方式产品规格:新雪丽® G型保暖材料产品尺寸为60英寸轴宽,2英寸中心直径。
*± 15%** 此数据是本公告发布时大量数据的平均值服装生产指南G型新雪丽® 系列保暖材料从真空包装袋中取出后,至少放置24小时供弹性恢复。
G型可以自由吊挂在不超过22’’X 22’’的内胆内。
可以使用传统设备给G型新雪丽® 系列保暖材料缝制衍线。
为了达到最大限度的保温效果,衍线间距建议不要小于4’’,建议缝制4’’- 7’’间距。
如果衍线宽度超出推荐值,有必要对整个衣服进行严格测试。
关于平纹棉麻隔布,可以直接咨询3M销售代表。
当使用粗糙面料,涂层或者塔夫绸面料,特别是纬纱小于86纬时,通常都会有跑棉现象(纤维迁移)。
使用粗糙面料,涂层或者防水透气性面料时,由于表面摩擦可能会导致磨损。
所有构造的衣服,无论其纬纱数目多少,都必须按照前面的规定进行跑棉现象(纤维迁移)的测试。
保养指导水洗或干洗机洗,冷洗(≤30°C/120°F),轻洗,低温轻轻甩干,如果需要,使用冷熨熨干成型,不可以蒸汽压熨。
第五章 语音编码、信道编码和交织技术
第5章语音编码、信道编码和交织技术引言一般的数字通信系统都包含信源编解码、信道编解码和调制解调这三对功能模块,语音编码是一种信源编码的,在移动通信中由于信道的特点,往往还需要交织和去交织这一对功能模块。
为什么要进行信源编码、信道编码和交织呢?从实现过程分析:信源编码——原理:去掉一些信息(信源中统计特性具有相关性的信息);(有效性)目的:尽可能用最少的信息比特表示信源,从而达到压缩信息速率,以较少的信息速率传送信息;信道编码——原理:加入一些信息(监督码或检验码);(可靠性)目的:用来供接收端纠正或检出信息在信道中传输时,由于干扰、噪声或衰落等所造成的误码。
交织——原理:不改变信息量,只改变信息的排序;(可靠性)目的:克服信道中由于深衰落而造成的突发的成串的误码。
对本章的学习,我们复习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的基础上,重点掌握:1.移动通信对编码的要求;2.蜂窝移动通信典型系统用到的编码方式;3.在这些系统中的实现过程;4.交织的原理和作用。
5.1 语音编码通信系统中的语音编码的目的是解除语音信源的统计相关性,语音编码大致分为三类。
一.语音编码的分类(参考:《吴伟陵,《移动通信原理》,电子工业出版社,P72)1.波形编码波形编码是以精确再现语音波形为目的,并以保真度即自然度为度量标准的编码方法。
这类编码是保留语音个性特征为主要目标的方法,其码速较高。
常用的波形编码及其原理:PCM、DPCM、ADPCM应用:适用于骨干(固定)通信网。
2.参量编码利用人类的发声机制,仅传送反映语音波形变化主要参量的编码方法。
在接收端,可根据发声模型,由传送过来的变化参量激励产生人工合成的语音。
参量编码的主要标准是可懂度。
显然,这类编码是以提取并传送语音的共性特征参量为目的的编码方式,其码速较低。
(声码器)常用的参量编码及其原理:LPC应用:主要用于军事保密通信。
3.混合编码混合编码是吸取上述两类编码的优点,以参量编码为基础,并附加一定的波形编码特征,以实现在可懂度基础上适当改善自然度目的的编码方式。
高速数据通信中的数据交织技术
高速数据通信中的数据交织技术现代信息社会对高速数据传输的需求越来越高,高速数据通信在很多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在高速数据通信中,数据交织技术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什么是数据交织技术?数据交织技术是在数字通信系统中使用的一种处理技术,它是指将输入数据分成若干时隙,然后将这些时隙分别交织,最终送到发送端进行传输。
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数字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减小误码率,使数据传输更加可靠。
数据交织技术的原理是什么?数据交织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时钟脉冲信号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时复用。
将原始数据分为若干个时隙,然后将这些时隙重新排列组合成新的数据流,再传输到接收端进行解交织处理。
由于时隙的相对位置与传输的时间不同,从而使得干扰信号发生变化,增大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数据交织技术的分类?按交织的级别和使用方式的不同,数据交织技术可以分为硬件交织和软件交织两种。
硬件交织:硬件交织是指通过专门的集成电路或 FPGA 实现交织功能。
它具有处理速度快、计算精度高等优点,大多用于传输速率较高、交织深度较大时的场合。
软件交织:软件交织是指利用 DSP、CPU 等处理器软件实现交织功能。
它具有成本低、可编程性强等优点,但相对硬件交织的速度和精度略有逊色。
数据交织技术的优点?1. 增大系统的打乱性数据交织技术可以把未经过时隙分配的原始数据重新排列组合形成新的数据流,并传输到接受端进行解交织处理。
这使得干扰源对于数据的影响变得更加复杂、不可预测,从而增大了系统的打乱性。
2. 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在数字通信系统中,传输信号可能受到各种各样的干扰,例如电磁干扰、信道噪声等。
数据交织技术可以把数据分散在时隙中,使得干扰信号作用于数据序列某一位置上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3. 降低误码率在数字通信系统中,误码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使用数据交织技术可以降低误码率,从而提高数据传输的质量。
数据交织技术的应用?数据交织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数字通信系统中,例如高速公路电子收费、卫星通讯、数字电视、高速数据网等领域。
交织技术实验原理
交织技术实验原理交织技术是一种将多个相同或不同的信号插入到一个时间间隔内的技术。
该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的传输效率和频率利用率,并减少信号传输过程中的误码率。
交织技术的原理主要包括信号的分割、交织、复用和解交织四个步骤。
第一步是信号的分割。
将输入的信号分割成多个小的片段,每个片段分别进行处理。
这样可以提高信号的传输效率和频率利用率,同时也可以减少信号传输过程中产生的误码率。
第二步是交织。
将分割后的信号片段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交错排列。
交织可以使不同的信号片段之间互相穿插,这样可以充分利用信道传输资源,减少信号之间的互相干扰,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第三步是复用。
将交织后的信号片段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复用。
复用可以将多个信号进行合并,通过复用技术可以实现多个信号之间的共享传输资源,从而提高系统的传输效率和频率利用率。
第四步是解交织。
将复用后的信号进行解交织,恢复到原始信号。
解交织可以将交织后的信号片段按照相应的规则进行解码,恢复到原始的信号。
解交织可以减少信号传输过程中的误码率,提高信号的传输质量。
交织技术在通信系统中有广泛的应用。
其中最典型的应用是在码分多址(CDMA)系统中,利用交织技术可以将不同用户的信号进行交错排列,从而实现多用户之间的共享传输资源,提高系统的容量和频谱利用率。
此外,交织技术还可以应用在多天线技术中,通过将多个天线接收到的信号进行交织,可以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传输质量。
总之,交织技术通过将信号分割、交织、复用和解交织等步骤,可以提高系统的传输效率和频率利用率,降低信号传输过程中的误码率,是一种重要的通信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交织技术将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ofdm的交织与解交织原理
ofdm的交织与解交织原理
OFDM(正交频分复用)是一种多载波调制技术,它将高速数据流分成多个低速数据流,每个低速数据流分配给不同的子载波进行传输。
这种技术在无线通信和宽带接入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交织是一种在通信系统中用来减小信号受到干扰和衰落影响的技术。
在OFDM系统中,交织被用来打乱数据,使得发送的数据在频域和时域上更加均匀地分布,从而增加系统的容错性。
交织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比如时间交织和频率交织。
时间交织是指将数据分成若干段,然后按照一定的规则重新排列数据的顺序。
这样做可以使得在信道上连续发送的数据不会集中在一起,从而减小了因信道衰落引起的比特错误率。
频率交织则是将数据映射到不同的子载波上,这样即使某些子载波受到干扰,也不会对整个数据造成严重影响。
通过交织,可以使得接收端在解调时能够更好地恢复原始数据。
解交织则是在接收端对接收到的交织数据进行逆操作,将交织后的数据重新排列成原始数据。
这样可以恢复原始数据的顺序,从
而进行后续的解调和解码操作。
总的来说,交织和解交织技术在OFDM系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容错性,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
信道化技术方法综述
信道化技术方法综述
信道化技术是数字通信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技术,通过改变信号的形式,使信号的传输变得更加可靠和高效。
在数字通信系统中,常见的信道化技术包括:前向纠错码、交织、调制和多输入多输出等方法。
1. 前向纠错码(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FEC)
前向纠错码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数字通信中的编码技术,其主要作用是可以在传输过程中自动纠正一定数量的错误比特,从而提高信道的可靠性。
前向纠错码通常使用卷积码、RS码、Turbo码、LDPC码等技术实现。
2. 交织(Interleaving)
交织技术是一种将原始数据重新排列的方法,以减少因信道噪声、干扰等原因所引起的误码。
通过交织,原始数据可以在传输过程中分散到不同的时间或空间位置,从而降低了信道的相关性,提高了信道的抗干扰能力。
3. 调制(Modulation)
调制技术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数字调制方式包括:振幅调制(AM)、频率调制(FM)、相位调制(PM)、正交振幅调制(QAM)、正交频分复用(OFDM)等。
4. 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多输入多输出技术是一种利用多个天线来传输和接收信号的技术,通过多个发射和接收天线的组合,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传输速率和抗干扰能力。
MIMO技术常见的实现方式包括:空时编码(STC)、空间分集(SD)、空分码(SM)等。
总之,信道化技术是数字通信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技术,通过使用前向纠错码、交织、调制和多输入多输出等方法,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抗干扰能力和传输速率。
信道编码与交织技术
4.总结
GSM 手机的语音 需要经过模/数转换、 语音编码、信道编码 和交织编码等信号处 理,数据变化情况如 图所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信道均衡
1.信道均衡技术的意义 手机工作期间,由于障碍物的反射会产生多径时延,接收 数据信号出现码元交叠现象,如图所示,即手机同时收到本码 源(直射波)的交叠信号,从而产生干扰,使之出现错码。为 了避免这种干扰,引入信道均衡技术。
例:表为偶数码编码方式,若收到的代码组 0111,因为 1 的个数为 3,不是偶数,即可判断信息码中有一位出现错码。
局限性:若两位码同时出错,此种校验方式是查不出的, 但这种情况的概率比单错少得多。
(2)重复码 重复码是一种简单有效纠正错误的方法,它将信息码重复 传送几次,只要正确传送的次数多于错误传送的次数,就可用 取多的原则来排除差错。
2.信道均衡技术
在接收端的均衡器中产生与传输信号信道特性相反的特 性,抵消信道产生的延时干扰信号,从而正确的判断和恢复 有用的信号,均衡器实质是一个横向滤波器。如图所示为线 性均衡器的结构图。
由 2N + 1 节延时线()构成,每节延时线对应消除不同
传输路径的延时信号,而节抽头处的增益系数 g 为自适应体调 整参数,它根据均衡器输出及一定的判断数据和运算来调整加 权系数。
1.交织技术
发送端将信息码排列顺序打乱,重新排列组合,使不同帧 的信息码相互穿插交织后再发送到信道中去。在信道中即使产 生突发性差错,由于相邻的数码已经化整为零,分散在不同的 信息帧中,因此只引起随即误差,接收端去掉交织,恢复原来 的数据顺序,错误可按随机错码来处理。
2.交织编码方式
如图所示
20 ms 为一帧的 语音信号经过信道编 码输出为 456 bit,交 织编码器将两帧语音 信号按每行 8 bit 写入, 写完共 114 行。
交织技术
循环码构成交织码 (续)
如,循环码(7,4), 如,循环码(7,4), 其生成多项式为 构成交织深度为3 (21,12)交织码。 构成交织深度为3 的(21,12)交织码。 交织码的生成多项式为
g(D3 ) = (D3 )3 + (D3 )2 + (D3 )0 = D9 + D6 +1
g(D) = D3 + D2 +1
6.2.9 由已知码构造新码的方法
(1) 扩展/Extending和打孔/Puncturing 扩展/ 和打孔/
扩展: 扩展:保持码字数 k 不变,增加冗余位数以增 不变,
加码长。 加码长。
打孔: 打孔:保持 k 不变,减小冗余位。可以认为是 不变,减小冗余位。
扩展的逆过程。 扩展的逆过程。
(2) 增广/Augmenting和删信 增广/ /Expunging/Expurgating
循环码构成交织码
采用循环码构成交织码时,可以不采用方阵就 能实现编码。 假设交织码每行为 (n, k) 循环码,其生成多项 式为g(D) ,(D) 可以除尽 Dn +1 ,如交织深度为 i g 其交织码为 (ni , ki ) ,其生成多项式为 gi (D) = g(Di ) ni ( i n g(Di ) 可以除尽 D ) +1 = D +1 ,所以 (ni , ki ) 也是循环码。
6 13 20 27 34
5 12 19 26 33
4 11 18 25 32
3 10 17 24 31
2 9 16 23 30
1 8 15 22 29
码流的顺序1, 码流的顺序1, 2, 3, 4, …, 7, 8,…经过交织器后 8,… 变为1, 变为1, 8, 15, 22, 29, 2, 9,…。 9,… 假设信道中产生了5 假设信道中产生了5个连续的差错,如果不 交错,则这5 交错,则这5个差错会集中在一个或者两个 码字上,可能无法纠错,采用交错的方法, 则去交错后差错分摊在5 则去交错后差错分摊在5个码字上,每个码 字中仅有1 字中仅有1错。
采用交织技术的目的以及实现方式
采⽤交织技术的⽬的以及实现⽅式
交织是为了在时域或者频域,或者同时在时域、频域上分布传输的信息⽐特,使信道的突发错误在时间上得以扩散,从⽽使得译码器可以将他们当做随机错误处理。
交织器在⼏个分组长度或⼏个约束长度的范围内对码元进⾏混淆,这个范围是由突发持续时间决定的。
如果系统是⼀个纯粹的AWGN环境下运⾏,即准平稳信道,则不需要交织。
⽬的: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扰和衰落引起的误码往往具有突发性,是长串连续的块状误码。
信道编码对此误码是⽆能为⼒的。
交织技术正是为解决这⼀问题⽽设计的。
实现⽅式:
交织是将待处理的mxn个信息数据,以⾏的⽅式依次存储到⼀个m⾏n列的交织矩阵中,然后以列的⽅式读取数据,得到n帧码字、每帧有m个信息⽐特的输出序列。
这样的输出序列已将原来连续的信息⽐特分散开了,原来连续的⽐特在输出序列中均被(m−1)个⽐特所间隔。
通常将交织矩阵的⾏数m称为交织深度。
m越⼤,则交织后信息⽐特被分散的程度越⾼。
第5章__语音编码、信道编码和交织
本章提示
突发性干扰是快衰落在衰落深度和持续 时间较长的情况下, 时间较长的情况下,对信号造成成串的错 用一般信道编码方法很难纠错; 误,用一般信道编码方法很难纠错;只能 用交织技术将成串的错误转换成随机差错 再用信道编码方法纠错。 后,再用信道编码方法纠错。
本章提示
所有纠错编码的设计思路是如何适应信 道,即什么类型信道就采用什么类型对应 的纠错编码。如果是随机独立差错, 的纠错编码。如果是随机独立差错,可采 用BCH码、卷积码等。然而交织编码的设 码 卷积码等。 计思路不是为了适应信道, 计思路不是为了适应信道,而是为了改造 信道。 信道。它是通过交织与去交织将一个有记 忆的突发差错信道改造为基本上是无记忆 的随机独立差错的信道, 的随机独立差错的信道,然后用纠随机独 立差错的纠错码来纠错。 立差错的纠错码来纠错。
低比特率语音编码器的性能比较
比特率/(kbit/s) 64 32 16 8 4 2 复杂度 MIPS 0.01 0.1 1 10 100 1 时延/ms 0 0 25 35 35 35 质 高级 高级 高级 通信级 通信级 合成级 量
5.1.6 GSM系统语音编码器 系统语音编码器
1.GSM系统语音编码器性能要求 . 系统语音编码器性能要求 GSM:13kbps,语音质量 ,抗误码性能好, : ,语音质量3.8,抗误码性能好, 编解码延时30ms 编解码延时 (1)语音质量 ) 对语音编码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用户角度测试, 对语音编码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用户角度测试,在 可工作的范围内,平均语音质量应至少不低于 可工作的范围内,平均语音质量应至少不低于 900MHz模拟移动系统。 模拟移动系统。 模拟移动系统 语音编码算法应具有很强的适应频谱以及电平变 语音编码算法应具有很强的适应频谱以及电平变 化的能力。 化的能力。 语音编码器能够不受环境噪声 不受环境噪声以及很多语音信号 语音编码器能够不受环境噪声以及很多语音信号 混杂的干扰。 混杂的干扰。
整散交织 巧妙配合
整散交织巧妙配合整散交织的是一种独特的手工艺技术,古老的传统工艺,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最喜爱的艺术形式之一。
整散交织技术不仅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备受瞩目。
它融合了织布、刺绣、编织等多种手工技艺,将不同的材料、色彩和纹理交织在一起,制成独特的艺术品。
在整散交织中大量运用了巧妙的组合和搭配,给人一种美妙的视觉享受。
整散交织技术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它的魅力不仅在于它的精湛技艺,更在于它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和文化内涵。
整散交织技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宫廷内外的装饰、服饰和器物制作中。
在历史的长河中,整散交织技术已经发展出了多种绚丽多彩的艺术形式。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刺绣,整散交织技术在刺绣中得到了完美的展现。
刺绣不仅是整散交织技术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更是整散交织文化的代表之一。
通过刺绣,艺术家们能够在织物表面上绣出丰富多彩的图案,展现出大量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这些刺绣作品不仅在技艺上精湛,而且在艺术价值上也具有重要意义,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瑰宝。
整散交织技术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形式是编织。
编织是整散交织技术的一种主要形式,它利用不同的材料和工艺,将色彩、纹理和形状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制作出美丽的编织品。
编织作品常常用于家居装饰和服饰制作,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实用价值。
在古代,编织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宫廷和寺庙的装饰,成为了当时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尽管技术已经得到了现代的发展和改进,但是整散交织的基本特征仍然得到了保留,它依然是一种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和美妙艺术价值的手工技术。
整散交织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一代代艺术家的不懈努力。
他们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创新,将整散交织技术发展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在现代社会,整散交织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已经成为了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过程中,整散交织技术不仅保留了传统的精髓,而且融入了现代的元素和技术,成为了传统文化的新生代。
第6章 信道编码与交织技术
第6章 信道编码与交织技术
第6章 信道编码与交织技术
通过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编码过程, 通信系统能够获得 如下的益处, 这也是数字通信替代模拟通信的主要原因:
(1) 抗干扰能力增强。 (2) 传输距离可以无限延长。 (3) 可以实现各种通信业务的综合传送。 (4) 便于通信和计算机的融合。 (5) 便于实现保密通信。 (6) 便于实现计算机管理;
(5) 按照码字中每个码元的取值可分为二进制码和多进制码。 二进制码的码元有0和1两个取值, M进制码的码元有M个取值。 二进制码是应用最广泛的编码制式。
第6章 信道编码与交织技术
根据发送端信道编码的特性, 接收端在解码后采取的差错控 制方式有:
·前向纠错(FEC)。发送端的信道编码器将信息码组编成具 有一定纠错能力的码。接收端信道译码器对接收码字进行译码, 若传输中产生的差错数目在码的纠错能力之内时, 译码器对差错 进行定位并加以纠正。
·自动请求重发(ARQ)。用于检测的纠错码在译码器输出端 只给出当前码字传输是否可能出错的指示, 当有错时按某种协议 通过一个反向信道请求发送端重传已发送码字的全部或部分。
第6章 信道编码与交织技术
· 混合纠错(HEC)是FEC与ARQ方式的结合。发端发送同 时具有自动纠错和检测能力的码组, 收端收到码组后, 检查差错 情况, 如果差错在码的纠错能力以内, 则自动进行纠正。如果信 道干扰很严重, 错误很多, 超过了码的纠错能力, 但能检测出来, 则经反馈信道请求发端重发这组数据。
交织技术的实现方法研究
方法,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信道编码 1.2 交织技术的出现
在 shannon 的所谓信道编码定理的证明中,他引用了三个基 本条件:
1)采用随机编译方式; 2)编译长度趋于无穷,即分组的码组长度无限; 3)译码采用最佳的最大似然译码算法。 在此之下,shannon 证明了在信道中可以实现无差错传输。 后来,在 1965 至 1968 年 R.G.Gallager 给出了误码率的指数界表 示形式:,其中 L 为分组码的编译码长度,(R)>0 为可靠性函数, 取决于不同的编译码方式。但是长久以来,由于译码的复杂度, 人们将构造信道编码的重点放在了短码上,即寻找一种可译码的 结 构 使 短 码 具 有 尽 可 能 大 的 最 小 码 距 ,可 是 我 们 从 上 式 可 以 看 出 : 只要编码分组长度 L 足够大,对于白噪声信道在最大似然译码的 准则下就能使差错概率任意小,从码空间上看,可理解为每个码 字在整个码空间中平均的占有足够大的区域。码长越长,码空间 的维数就越高,出现远离平均码距的码字的概率也就越小并趋于 零。而在码的构造空间中,由于高维理论的不足,编码研究的思 想多半局限于低维数的短码,这时码要求有尽可能大的最小码距, 它相对于未编码能提供一定的编码增益,但是与信道编码定理要 求的相差甚远,为了实现长码码距尽可能接近平均码距获得可译 的高维数编码,1966 年 Forney 首先提出了利用两个确定的短码
《移动通信》期中论文
论文题目 交织技术的实现方法研813091 电气工程学院 2009 级通信工程 1 班
交织技术的实现方法与研究
专业:通信工程
姓名:
指导老师:
摘 要 当今,各种移动通信无不采用纠错编码技术。由于交织技术提供了 一种离散局部信息来提高纠突发错误能力的方法,因而成为了人们不间断研 究的一个领城。在过去,交织技术通常用于连接两种指定的前向纠错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FEC)码型,如连接卷积码和里德—索洛蒙(Reed Solomon,RS)码。最近,已经成为一种甚至更多码型本身的组成部分,如 turbo 码。 关键词 信道编码 ,Trubo 码,交织器
裸眼3d交织参数
裸眼3d交织参数
裸眼3D交织参数是指裸眼3D显示技术中用于交替显示左右眼图像的参数。
裸眼3D交织技术通过在显示器上交替显示左右眼图像的方式,使得观众可以在裸眼状态下看到逼真的3D 效果。
常见的裸眼3D交织参数包括:
1. 分辨率:指显示器上每个眼睛图像的水平分辨率。
通常为显示器分辨率的一半。
2. 刷新率:指每秒钟显示器更新图像的次数。
裸眼3D交织技术需要至少120Hz的刷新率,以确保每个眼睛都能看到60Hz 的图像,以消除闪烁感。
3. 交替方式:裸眼3D交织技术可以采用不同的交替方式,如上下交替、左右交替等。
这种方式决定了左右眼图像的显示顺序。
4. 视距:指观看裸眼3D图像时观众与显示器之间的距离。
视距越近,眼睛对每个眼睛图像的分辨能力越强,3D效果越明显。
这些参数的不同组合和设置方式可以根据具体的裸眼3D显示器和应用场景进行调整,以获得最佳的观看效果。
不同的厂商和设备可能有不同的裸眼3D交织参数,因此在选择裸眼3D 显示器时需要注意这些参数的匹配和兼容性。
信道编码中交织技术的应用
信道编码中交织技术的应用
交织技术是信道编码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减小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因信道引起的错误率。
下面是交织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1. 无线通信:在无线通信中,信号经过无线信道传输时可能会受到多径效应、多普勒效应、衰落等影响,导致传输错误。
交织技术可以打乱数据的顺序,使得错误分布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上,减小数据收发错误率。
2. 数字电视:数字电视信号传输中,由于电视信号经过无线或有线传输会受到多种干扰,例如信号衰减、多径效应等,导致图像质量下降。
交织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数字电视的信道编码中,可以提高信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数字音频:数字音频信号传输中,由于多种原因(如传输链路噪声、插入噪声等),信号可能被损坏或丢失,导致音频质量下降。
交织技术可以通过重新排列数据的顺序,减小数据集中在时间上的错误,从而提高音频传输的质量。
4. 数字存储:在数字存储中,为了提高数据的冗余度和可靠性,常常使用纠错编码和交织技术。
交织技术可以将数据重新排列存储在存储介质中,从而减小存储单元(如硬盘、闪存等)上的错误。
5. 卫星通信:卫星通信中,信号会经过大气层的传播,由于大气层的湍流以及其他原因,信号会发生传输错误。
交织技术可
以重新排列信号,使得错误分布在时间和空间上,提高卫星通信的可靠性。
总的来说,交织技术在信道编码中的应用广泛,可以有效地降低数据传输中的错误率,提高通信和存储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交织技术的原理
交织技术的原理交织技术是一种通过将多个线程或进程在时间上交替执行的技术,以提高系统的并发性和响应速度。
这种技术的原理是通过快速切换线程或进程的执行,使得它们在时间上交替运行,给用户一种同时执行的感觉。
在计算机领域,交织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操作系统、编程语言和网络通信等方面。
交织技术的核心思想是将系统中的任务分解成多个子任务,然后通过交替执行这些子任务来实现并发运行。
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利用计算资源,提高系统的处理能力。
在操作系统中,交织技术被用于实现多线程和多进程的并发执行。
通过将任务分为多个线程或进程,操作系统可以在不同的时间片内轮流执行它们,从而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
在编程语言中,交织技术被用于实现异步编程。
通过将任务分为多个协程或异步函数,编程语言可以在执行过程中不断切换执行不同的任务,从而提高程序的并发性和响应能力。
这种方式在网络通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在Web开发中,可以使用交织技术来处理多个并发请求,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交织技术的实现依赖于操作系统的调度算法和硬件的支持。
在操作系统中,调度算法决定了线程或进程之间的切换顺序和时间片的分配,以实现公平和高效的任务调度。
而硬件的支持则包括多核处理器、并行计算等技术,可以提供更多的计算资源和并发执行的能力。
交织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在操作系统中,交织技术被用于实现多任务处理、实时系统和分布式计算等方面。
在编程语言中,交织技术被用于实现并发编程、事件驱动编程和函数式编程等模式。
在网络通信中,交织技术被用于实现负载均衡、反向代理和分布式存储等技术。
虽然交织技术可以提高系统的并发性和响应速度,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多线程或多进程的并发执行可能导致资源竞争和死锁等问题,需要合理设计和管理。
其次,交织技术的实现需要消耗额外的计算资源和内存空间,可能会增加系统的负担。
最后,交织技术的调试和测试比较困难,因为线程或进程的执行是非确定性的,可能出现难以复现的错误。
交织段长度技术
交织段长度技术交织段长度技术(Interleaved Segment Length Technique)是一种在通信领域中常用的技术,用于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
该技术通过将数据分割成不同长度的段,并交替发送,以避免数据传输中的丢失或错误。
本文将介绍交织段长度技术的原理、应用和优势。
一、原理交织段长度技术的原理是将待传输的数据分割成多个段,并按照一定的顺序交替发送。
每个段的长度可以不同,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
在接收端,接收器会按照发送顺序重组这些段,还原出原始数据。
二、应用交织段长度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各种通信系统中,特别是在无线通信领域。
例如,在移动通信中,由于信号传输会受到多径效应、干扰和衰落等因素的影响,使用交织段长度技术可以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和容错性。
此外,在卫星通信和光纤通信中,也可以采用交织段长度技术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速率。
三、优势交织段长度技术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提高数据传输速率:通过交替发送不同长度的段,可以减少数据传输的延迟,提高传输速率。
2. 增强数据传输的可靠性:由于数据被分割成多个段进行传输,即使某个段丢失或出错,接收端仍然可以通过其他正确的段进行数据还原,从而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3. 抗干扰能力强:通过交织段长度技术,可以将数据的不同部分交替发送,从而使得干扰对于整个数据的影响更为均匀,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抗干扰能力。
4. 降低传输成本:采用交织段长度技术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从而减少了通信系统的需求和维护成本。
四、总结交织段长度技术是一种在通信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的技术,通过将数据分割成多个段并交替发送,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
该技术在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和光纤通信等领域都有重要应用,具有提高传输速率、增强可靠性、抗干扰能力强和降低传输成本等优势。
在未来的通信发展中,交织段长度技术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人们提供更快、更可靠的通信服务。
交织
2.GSM无线接口协议中用到的交织技术在GSM无线接口协议中,使用到两种交织。
在控制信道(广播信道,寻呼信道,准予接入信道,慢速随路控制信道)中,使用的是块正交交织,交织度为4,在业务信道和快速随路控制信道(FAGCH)中,使用的是块对角交织,交织度为8。
在GSM无线接口协议中,以上提到的控制信道和业务信道,不论原始信息是多少比特,但经过各种编码后都形成456比特的码字块,即b=456bit。
而突发序列的比特数为114,即4×114比特的一个码字可以展开成为:A、4组,每组114比特,交织度为4,填满整个突发序列。
B、8组,每组57比特,交织度为8,半序列。
下面分别说明4度交织和8度交织。
(1)4度交织在GSM无线接口中,4度交织的交织规则如下:I(b,j)=c(n,k) k=0,1,2 (455)n=0, 1, 2………..n, n+1,……B=B0+4n+(kmod4) (2-3-13)J=2((49k)mod57) +((kmod8)div4) (2-3-14) 其中:n为没有交织前的数据块号,每块456比特;K为在块中的编号;c(n,k)代表在块n中,编号为k的比特;B代表突发的编号;B0代表当n=0时的第一个突发;J指在突发中的编号;I(b,j)表示在突发B中,编号为j的比特。
设b0=0,n=0,则根据式(2-3-13),(2-3-14)可以将456比特的码块分成4个子块(0,1,2,3),每个子块114比特,如果将每个子块的奇数位和偶数位分开则形成表2-3-5。
表的左边分别为子块0,1,2,3的偶数位,表的右边分别为子块0,1,2,3的奇数位。
在传输时是每114比特作为一个数据块传送,其顺序位0块,1块,2块,3块,在接收时,也按表2-3-5的形式存放,根据对应关系I(b,j)=c(n,k),就可以恢复原456比特的数据块。
(2)8度交织在GSM无线接口协议中,8度交织和4度交织的规则很相似,只不过在4度交织中将456比特的码块分成4个子块,而在8度交织中,将456比特的码块分成8个子块,而交织规则中符号的含义都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即是
A
A
A
B
C D
B
C D
B
C D
2,按行读出,进行突发信号传输
AAABBBCCCDDD
矩阵交织技术举例
3,丢失一帧后,到达去交织存储器,按行写入 去交织存储器
A B * D A * * D A * C D
4,按列读出 A B * D A * * D A * C D,这 样可以根据编码纠错功能,恢复原序列
GSM系统交织技术——块间交织
1然后一个一个突发脉冲序列发送,发送的突发 脉冲序列首尾相接处不是同一话音块,这样 即使在传输中丢失一个脉冲串,只影响每一 话音比特数的12.5%,而这能通过信道编码 加以校正。 2 二次交织经得住丧失一整个突发脉冲串的打 击,但增加了系统时延。因此,在GSM系统中 ,移动台和中继电路上增加了回波抵消器,以 改善由于时延而引起的通话回音
小组成员:
为什么要对信息进行交织?
在移动通信中这种变参信道中,比特差错 经常成串发生(即突发错误); 信道编码在检测和校正单个差错和不太 长的差错串(随机错误)时有效;
而交织技术就是把信道中的突发错误转变为 随机错误,两者结合形成抗突发错误的有效形 式。
提高通信 系统的可 靠性
交织技术的分类
GSM系统交织技术——内部交织
如果将同一20ms话音的2组57比特插入到同 一普通突发脉冲序列中(见下图),那么该突发脉 冲串丢失则会导致该20ms的话音损失25%的比特 ,显然信道编码难以恢复这么多丢失的比特。因 此必须在两个话音帧间再进行一次交织,即块间 交织。
GSM系统交织技术——块间交织
矩阵交织技术的特点
1.设分组长度L=M×N,即由M列N行的矩阵构成 任何长度L≤M的突发差错,经交织后成 为至少被N-1位隔开后的一些单个独立差错。 2. 任何长度L>M的突发差错,经去交织后, 可将长突发差错变换成长度L1=[L/M],为的短 突发差错。
矩交织技术的特点
3. 完成交织与去交织变换在不计信道时延条 件下,将产生2MN个符号的时延,其中发、收 端各占一半。 4.在很特殊的情况下,周期为M的k个单个随 机独立差错序列,经交织去交织后会产生长 度为L的突发差错。
把每20ms话音456比特分成的8帧为一个块 ,假设有A、B、C、D四块,见下图所示。
GSM系统交织技术——块间交织
在上图第一个普通突发 脉冲串中,两个57比特 组分别插入A块和D块的 各1帧(插入方式下图所 示,这就是二次交织) ,这样一个20ms的话音 8帧分别插入8个不同普 通突发脉冲序列中,
矩阵交织的基本原理
交织技术通过存储器来完成,在信道的输入端将信息按列写入 交织器,按行读出,在信道的输出端,按行写入交织器,按列读 出
矩阵交织技术举例
比如有如下信息源 ABCD ABCDABCD
1,矩阵存储器为 3*4,3是列,4是行,按列读入
其中A,B,C,D为一帧 ,如果不进行交织, 假设丢失中间一帧, 则无法恢复。
根据交织方式的不同,交织编码可以分为 矩阵交织,卷积交织,和伪随机交织,下面主
要介绍矩阵交织。
矩阵交织的基本原理
将一条消息的相继比特以非相继比特的方 式发送,使突发差错信道变为离散信道。这 样,在传输过程中即时发生了成串差错,恢 复成一条相继比特串时,差错也就变成单个 (长度很短),这时可以再利用信道编码纠 错功能纠正差错,恢复原消息。
谢谢观赏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结论
优点:是克服深衰落的有效方法,并已在移 动通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主要缺点:带来附加的2MN个符号的时延, 这对实时业务比如话音通信将带来不利的影 响,同时增大了实现的设备的复杂性。
GSM系统的交织方式:
在GSM系统中,信道编码后进行交织,交织分为两 次,第一次交织为内部交织,第二次交织为块间交 织。 话音编码器和信道编码器将每一20ms话音数字 化并编码,提供456个比特。首先对它进行内部交织, 即将456个比特分成8帧,每帧57比特,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