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同步练习及答案
一、结合语境,给加点字正确注音。
1. 手绢上绣()着一只赤()褐()色羽毛的小鸟。
2. 瑞()士气温骤()降,早来的燕子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3. 河水在裸()露的河床上咆()哮()着。
二、读拼音,写词语。
ōu zhōu chèn shān cōng yù báshè
()()()()
dǒu bì píláo lǎo wēng lí míng
()()()()
三、从下列词语中分别找出两组近义词和两组反义词。
近义词:()——()
()——()
反义词:()——()
()——()
四、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词语。
()的眼睛()的客人
()的斧头()的公路
五、根据意思写词语。
1. 无衣无食,又冷又饿。形容生活贫困。()
2. 形容不同的式样或方式。()
3. 没有预先约定而彼此的看法或行动一致。()
4. 形容小而精巧细致。()
六、句子加工厂。
1. 小姑娘寻找燕子。(扩句)
2. 老渔翁看了看我们说:“你们知道翠鸟的家在哪里?”(改为转述句)
3. 一个个红石榴挂在树枝间。(改为拟人句)
七、口语交际。
学校的环保小组开展了一项“身边的环境”的调查活动,他们将采访一部分同学来搜集资料,如果你是被采访的同学,你会在怎样说呢?
八、阅读天地。
(一)课内阅读。
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覆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1. 用“√”选出括号内正确的汉字。
2. 找出描写翠鸟“颜色非常鲜艳”的词语写下来。
3. 结合选文填空。
翠鸟有的体态,的眼睛,的嘴,的爪子。(二)课外阅读。
这条小鱼在乎
在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个男人来到海边散步。他()沿海边走着,()注意到,在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昨夜的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它们被困在浅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虽然近在咫尺。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几千条。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的。男人继续朝前走着。他忽然看见前面有一个小男孩,走得很慢,而且不停地在每一个水洼旁弯下腰去——他在捡起水洼里的小鱼,并且
用力把它们扔回大海。这个男人停下来,注视着这个小男孩,看他拯救着小鱼们的生命。
终于,这个男人忍不住走过去:“孩子,这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
“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
“哦?那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
“这条小鱼在乎!”男孩儿一边回答,一边拾起一条鱼扔进大海。“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1. 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入括号中。
一边……一边……一会儿……一会儿……
2. 被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处于怎样的境况?
3. 你觉得文中的小男孩是个怎样的人?从哪里能看出来?
4. 文中的男人,听了小男孩的话,他会怎么想?怎么做?
九、习作。
随着环境保护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很多地方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以“家乡的变化”为题写一篇习作,把家乡变化前后的特点写出来,不少于300字。
一、1. xiù chì hè 2. ruì zhòu bīn 3. luǒ páo xiào
二、欧洲衬衫葱郁跋涉陡壁疲劳老翁黎明
三、近义词:灵活敏捷打算计划
反义词:难受舒适清澈浑浊
四、锐利特殊锋利宽阔
五、1. 饥寒交迫 2. 各式各样 3. 不约而同 4. 小巧玲珑
六、1. 示例: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在白雪皑皑的山间岩缝里寻找燕子。
2. 老渔翁看了看我们说,我们知不知道翠鸟的家在哪里。
3. 示例:一个个红石榴就像一个个羞红脸的小姑娘,躲在树枝间。
七、提示:找一个熟悉的地点,可以说好的一面,也可以说不好的一面,还可以针对不好的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八、(一)1. 秆√腹√
2. 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
3. 小巧玲珑透亮灵活又尖又长红色
(二)1. 一边……一边
2. 它们被困在浅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的。
3. 小男孩是个富有爱心的人,他知道他能救的鱼不多,但还是尽自己最大努力救小鱼。(言之有理即可)
4. 示例:他会佩服小男孩,并和小男孩一起抢救小鱼。
九、写作指导:1. 习作要围绕环境保护展开话题;2. 把家乡变化前后的景象做对比;
3. 适当加入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