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消费经济学(各章问题解答)
消费经济学知识梳理
第一章:导言教学目标:通过导言学习使学生了解本课程所要学的主要内容、经济学家对消费问题认识的历史演变,掌握和理解消费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消费经济学研究方法。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本课程所要学的主要内容;掌握经济学家对消费问题认识的历史演变;理解消费经济学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一、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消费含义、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消费问题、微观消费问题、微观消费和宏观消费的关系。
二、经济学对消费问题认识的历史演变古典经济学对消费问题的认识、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30年代前的经济学对消费问题的认识、消费在凯恩斯经济理论中的地位、马克思对生产与消费关系的分析三、消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唯物辩证法、系统分析方法、抽样调查与典型调查的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方法、比较的方法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及影响因素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消费者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并懂得学会应用此理论来研究与分析单个消费者、单个消费者家庭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消费者含义、消费者经济活动的一般特征、消费者行为的层次;掌握消费者行为特征;理解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
本章重点和难点:消费者行为特征、经济因素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教学内容:第一节:消费者及其行为一、消费经济学所研究的消费者行为消费者含义、消费者经济活动的一般特征、消费者行为的层次二、消费者行为特征效用最大化原则、习惯性、不可逆性、示范性、复杂性第二节: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一、经济因素收入、价格、利率、市场等二、社会文化因素文化环境、社会阶层、关系集团等第三章:家庭消费决策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家庭消费决策所依据的原则,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并懂得学会应用此理论来分析现代市场经济问题,加强家庭消费决策的计划性。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制约家庭消费决策的因素、家庭开支计划表类型;掌握家庭消费决策含义、家庭生命周期含义及家庭消费决策所依据的原则;理解家庭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消费决策的差异。
《消费经济学》各章基本概念汇总
《消费经济学》各章基本概念汇总第一章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生产消费是通过消耗生产资料(包括原材料及辅助材料)而生产出新产品的过程,它是直接与生产合而为一的。
2.生活消费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原来意义上的消费”,是人们每天消费已生产出的消费资料(包括劳务消费)来满足自己的物质文化需要的消费行为,它直接与劳动力再生产相联系。
3.消费关系消费关系是生产关系一个重要方面。
是指一定社会条件下消费领域的经济关系。
4.消费力消费力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文化需要对消费资料(包括劳务)进行消费的能力。
它不仅包括购买力,而且还应该包括人的知识和才能。
第二章消费需要与消费需求1.消费需要消费需要是人类为了实现自己的生存、发展和享受而产生的一种获得各种消费资料(包括劳务或服务)的内在欲望和意愿,是消费行为产生的原动力,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2.自然性需要所谓自然性需要是指人们为维持机体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本能需要,主要是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要。
3.社会性需要所谓社会性需要是指人们为了丰富社会生活、进行社会交往、提高消费层次和质量的消费需要。
4.物质需要物质需要,是通过消费品的使用价值而得到满足的需要,表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方面如对食品、衣服、鞋帽、家具、家用电器等物品的需要。
物质需要是人类最基本最直接的需要,也是其它社会需要的基础。
5.精神文化需要精神文化需要,既包括主体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智力资源的需要,又包括进行各种各样的创造消费活动的才能和对文化成果的享用。
例如,对于文化艺术、对于人类积累的科学知识的需要、对美的需要、认识的需要等,都属于精神文化需要的范畴。
随着科技、文教的不断进步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精神文化需要越来越重要。
精神文化需要的满足是不断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6.生态消费需要生态消费需要,是对生态环境的消费,同时指消费的内容和方式符合生态系统的要求,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助于消费者身心健康,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消费经济学
消费经济学1、消费的含义?人们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对物质资料的使用和消耗。
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
2、怎样理解生活消费的两重性?自然性:指人们消费各种消费资料和劳务以满足自己的生理和心理需要的自然的过程。
社会性:指人们的消费活动不能脱离社会而孤立地进行,总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下进行的过程。
消费经济学研究消费的社会过程而非自然过程3、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社会消费活动中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方式与规律。
4、消费在社会再生产循环中的功能(一)消费和生产的关系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过来作用于生产、制约生产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归宿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与前提消费为生产创造基本条件(二)消费和分配分配影响消费,消费也制约着分配(三)消费和交换交换是联系生产和消费的桥梁,消费对交换也有重要作用1、马克思需要阶梯理论内容:发展需要,享受需要,生存需要2、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3、消费需求上升规律的内容: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需求从总体上呈现出逐步上升的趋势,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需求上升规律。
消费需求上升规律表现在两个方面:消费需求总量的上升消费需求结构的升级:满足生存需要的资料的比重相对下降,满足享受和发展需要的资料的比重不断上升4、恩格尔定律:当家庭收入增加时,多种消费的比例会相应增加,但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将会下降。
5、制约消费需求增长的因素①居民收入增长滞后,制约居民总体消费能力提升。
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影响总体消费需求。
?③农村消费持续增长面临较多问题: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村基础设施不足等。
④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将继续制约居民消费的增长。
⑤商品供给的结构和质量引发消费需求不足。
1、什么是消费方式?如何理解消费方式的自然形式和社会形式(消费方式的概念和形式)概念: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消耗生活资料和劳务的方法和形式。
消费经济管理学与财务知识分析
和要素报酬,并且相信价格体系是最好的资源配置办法。 1、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认识
威廉•配第:(最早研究消费问题)他主张节制不必要的消费,以保证积 累和财富的增值。手段是通过赋税减少不利于生产的消费支出。 主要观点:观点:节约为资本积累 2、法国古典经济学家的认识
第四节效用
一 边际效用递减 1.效用 指商品或劳务满足消费者欲望或需要的能力。 2.测量效用的方法 测量消费者为了获取某种商品组合愿意支付的金额,即支付意愿。 3.边际效用递减 边际效用递减指的是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某一商品时,随着消费量的增 加,该商品的边际效用或效用增量趋于递减
1、消费者资源的初次分配(消费与储蓄的分配) 2、消费者资源的再次分配(各大类消费商品的分配) 3、消费者的资源消费---购买决策(具体商品的购买)
第三节 消费者及其行为
二、消费者行为的特征 1、效用最大化原则(自身满足程度的最大) 2、习惯性(行为方式受过去习惯的影响) 3、不可逆性(消费水平的不可逆) 4、示范性(受周围人的影响) 5、复杂性(是个人特征、心理特征共同作用的结果)
谢 谢!
第2章 消费者的消费决策
第一节 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及其预算约束
一 我们所研究的消费 1.消费的定义 消费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对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劳动力和劳务进行消耗 的过程。 2.消费的分类
(1)生产消费:也叫中间消费,是为了生产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各种 产品和劳务。
(2)生活消费:指人们为了满足个人生活需要而消耗各种物质资料和 精神产品的过程。
第1章 绪论
第一节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消费经济学是以消费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分支。 西方经济学按照考察对象和分析立足点的不同,可以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 经济学,相应的消费经济学对消费问题的认识,也逐渐分化为两个方向。
消费经济学课件25页word文档
03.4.29 .4.4.19.40 05.4.2 06.4.3 07.4.3708.4.3109.4.17识记单选 简答消费者行为特征03.4.37 04.4.3 06.4.37 08.4.1 领单选 简消费者行为包含的03.4.3 识单选 消费者的含义 05.4.3709.4.2领单选 简克思对生产与消费03.4.2 04.4.1508.4.2 领单选 凯恩斯经济学的理06.4.207.4.2 领单选 英国古典经济学关 03 .4.1.17 04.4.1.2 05.4.1.26 07.4.109.4.1 领会 单选 多选 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历年出题要常考题考核知识点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首先微观消费问题是宏观消费问题的基础其次宏观消费问题是微观消费问题的目的消费经济学是以消费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经济学。
它从微观的角度来研究消费者的行为,采用实证分析法,通过消费者动机,消费心理,消费者行为模式的研究,为厂商的销售服务。
从宏观的角度它主要考察社会的消费活动,总消费支出的增减,社会消费结构,消费水平及其变化趋势等,采用总量分析的实证方法。
微观消费问题和宏观消费问题都是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但两者之间并不是并列的关系经济学对消费问题的认识的历史演变古典经济学对消费问题的认识消费在凯恩斯经济理论中的地位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主张节制不必要的消费,保证积累和财富的增值代表经济学家:魁奈和西斯蒙第,魁奈重农学派代表,西斯蒙第认为消费决定生产有效需要理论是其整个理论的基础马克思对生产与消费关系的分析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源: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流动偏好研究方法上:所建立的收入决定理论体系采用短期和静态分析法;考察资本主义发展演变时采用历史分析法生产决定消费:为消费提供对象决定消费水平,决定消费速度,决定消费方式和结构消费对生产具有积极的反作用消费者及其行为消费者:是指能够做出独立消费决策的基本单位。
第一章消费经济学
(一 ) 消费与生产
1、生产与消费具有直接的同一性。
“生产直接也是消费”——生产是消费劳动力生产物,生产者 物化。
“消费直接也是生产”——生产是消费生活资料产品生产人, 生产者所创造的物人化
2、生产与消费相互创造或相互生产。
《消费经济学》第一章
13
消费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地位
生产从三个方面生产着消费:
2020/2/22
《消费经济学》第一章
2
学习重点与难点
学习重点: 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学
习消费经济学的重要意义。 学习难点:
消费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消 费与生产的对立统一关系。
2020/2/22
《消费经济学》第一章
3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消费概述 第二节 消费经济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第三节 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四节 消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2.狭义消费 指生活消费。马克思称之为“原来意义上的消费”。消费 经济学研究的消费,指的是狭义消费。
2020/2/22
《消费经济学》第一章
6
第一节 消费概述
2. 消费的二重性
(1)自然性,指人们消费各种消费资料和服务以 满足自己的生理和心理需要的自然的过程。
人们消费各种消费资料和劳务来满足自己的生理 和心理的需要,如消费食物来解除饥饿,消费衣 物来防御寒冷,这些都反映消费的自然过程。
通车,不被磨损,不被消费,它只能是可能性的铁路。”“一件衣服由于穿
的行为来实现它成为衣服;一间房屋无人住,事实上就不能成为现实的房 屋。”
另一方面,消费创造出新的生产需要。“也就是创造出生产的观念上的内在 动机,后者是生产的前提。消费创造出生产的动力;它也创造出在生产中作
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第一章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一、填空题1.消费有两种:一种是生产消费,是通过消耗生产资料,另一种是生活消费。
2.社会再生产的总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
3. 生活消费具有两重性,即具有自然过程和社会过程的性质。
4. 从消费的主要范畴、主要内容来看,更说明消费反映生产关系。
5.市场经济是需求导向型经济。
6. 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之间,相互促进,互为条件。
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但分配、交换、消费也影响生产,7.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即消费需要。
8. 我们要适当鼓励消费,通过发挥消费需求的导向作用和拉动作用,促进经济增长,从而形成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良性循环。
9.消费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消费关系。
10.消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消费环境三者的结合。
11.我们要从消费领域大量的实际材料出发,分析、综合,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
消费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是矛盾分析的方法。
12.研究消费经济学,还要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二、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填在题后括号里)1.在各个社会,消费资料都是归(A)所有的。
A. 消费者个人B.公有C. 该社会统治者D.社会2.人的需要主要是()。
A.生产需要B.消费需要C.家庭需要D.交换需要3.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第几个环节()A.第一个B.第二个D.第三个D.第四个4.我国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A.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B.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C.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D.实现共产主义5.要准确地看出与消费相关的各方面的依存关系,就必须()A.坚持定性分析B.坚持定量分析C.坚持系统分析D.坚持比较分析6.消费受到生产力、生产关系、自然环境、上层建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研究消费经济必须坚持()A.系统的分析方法B.抽样调查法C.典型调查法D.比较法三、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两项或两项以上是正确的,请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填在题后的括号里)1.研究消费经济学,要使消费满足三大需要,这三大需要是指()A.物质需要B.精神需要C.文化需要D.生态需要2.消费需求对经济发展具有哪些作用(AB)A.导向作用B.拉动作用C.控制作用D.提升作用3.消费经济学研究消费关系,必须联系以下哪几个方面(ABCD)A.消费的自然过程B.生产力C.消费力D.上层建筑4.消费经济学研究的内容包括(ABC )A.消费环境理论B.消费水平理论C.消费方式理论D.消费力理论5.消费经济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有(ABCD )A.辨正唯物主义方法B.系统分析方法C.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方法D.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四、名词解释1.生产消费:是通过消耗生产资料而生产出新产品的过程,它是直接与生产合而为一的。
消费经济学
马歇尔的“需求理论”包括欲望饱和理论(效 用
递减规律)、需求规律、需求的价格弹性、消 费习惯的作用和消费者剩余等
三、消费在凯恩斯经济理论中的地位 在凯恩斯经济学说中,有效需求理论是其整个 理论的基础。凯恩斯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的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不足的 根源在于人们心理因素的作用:“消费倾向递 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流动偏好”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消费经济学是以消费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经济 学。消费经济学对消费问题研究的两个方向: 微观角度和宏观角度。微观的角度采用实证分 析的方法,宏观角度采用总量分析的实证方 法。
一、宏观消费问题 具体可以分为消费需求与总需求、消费结构与 经济结构、消费与经济增长等问题。 二、微观消费问题 包括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储蓄决策、投资决策 以及消费信贷等问题。 三、微观消费与宏观消费的关系
8.主张“节制不必要的消费,以保证积累和 财
富的增值”的经济学家是(
)
A.马歇尔B.凯恩斯C.亚当·斯密D.魁奈
9.凯恩斯把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源归于三大心
理规律,即(
)
A.“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 和
“流动偏好”
B.“消费倾向递增”、“资本边际效率递减” 和
3.下列选项中,属于微观消费问题的有
(
)
A.消费者的消费决策 B.消费者的储蓄决策
C.消费者的投资决策 D.消费结构
E.消费信贷
1.简述马克思对生产与消费关系的观点。 2.简述消费者行为的主要特征。 3. 消费不可逆性
15.消费者行为( ) A.包括两个层次 B.包括三个层次 C.就是消费者的储蓄行为 D.就是消费者的商 品购买行为
(财务知识)消费经济学最全版
(财务知识)消费经济学最全版(财务知识)消费经济学第壹章绪论1.消费经济学是以消费为研究对象的壹门经济学;2.微观经济学的考察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3.单个消费者或者家庭如何分配他们收入被称为消费决策问题;4.宏观消费问题的研究基础是微观消费问题;5.研究微观消费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宏观经济问题;6.最早对消费问题进行理论分析的经济学家是威廉配第;7.魁奈是法国古典经济学中重农学派的代表人物;8.西斯蒙第是法国小资产阶级的代表;9.西斯蒙第认为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是消费不足;10.19世纪中期以后代替了古典经济学的是庸俗经济学;11.马歇尔的消费学说是需求理论;12.资本主义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波及面最广影响最深的壹次经济危机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初;13.凯恩斯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有效需要理论;14.最早建立消费函数理论的是凯恩斯;15.大多数消费者行为的基本准则是效用最大化原则;16.我们通常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是消费支出的不可逆性;17.消费行为的绝对特征是复杂性;18.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19.从宏观角度研究的消费问题可分为:社会消费活动、社会消费结构、消费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总消费支出的增减;20.从微观角度研究的消费问题主要包括:消费者动机、消费行为和消费者心理;21.宏观消费问题具体可分为消费需求和总需求、消费结构和经济结构、消费和经济增长等问题;22.微观消费问题包括:消费者的消费决策、消费者的储蓄决策、消费者的投资决策、消费信贷等;23.宏观消费和微观消费的关系;答:首先,微观问题是宏观消费问题的基础。
其次,宏观消费问题是微观消费问题的目的;24.威廉配弟是最早对消费问题进行分析,主张节制不必要的消费,以保证积累和财富的增值;25.古典经济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继承了配弟的思想,亚当斯密指出人们有俩种欲望,壹是当下享乐的欲望,二是改良自身的状况;26.作为贵族僧侣阶级代表的马尔萨斯,试图论证社会消费的不断增长是促进社会财富增长的源泉;27.消费者:指能够做出独立的消费决策的基本经济单位;28.消费者行为包含的层次有:①消费者的资源初次分配选择②消费者的资源再分配选择③消费者的资源消费--购买选择;29.消费者行为的特征:①效用最大化原则、②习惯性、③不可逆性、④示范性、⑤复杂性;30.不可逆性: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要受自己目前收入水平的影响,而且也受自己过去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影响;31.示范性:消费者的行为方式不仅受自身的收入水平、习惯的影响,仍受周围人的影响;第二章消费者的消费决策1.消费者行为的基本准则是追求效用最大化;2.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包括:最大化目标、消费者面临的限制性条件;3.预算约束:指消费者只能在自己有限收入的约束下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4.收入是影响消费者消费决策的最根本因素;5.正常商品:消费量随着人们收入增加而增加的商品称为正常商品;6.弹性这个概念就相对变化而言的,它和自变量和因变量的计量单位无关;7.需求收入弹性:指在壹定时期内某壹商品的需求量对收入变化的反映程度;8.需求收入弹性=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和收入变化的百分比之比,收入弹性的符号能够用来区分商品是正常仍是低档商品;9.对于正常商品而言,若需求弹性大于1则是奢侈品,小于1则是生活必需品;10.恩格尔曲线;它是消费者的收入和某壹商品均衡购买量之间的关系曲线;11.预期收入能调节消费者在现期消费和未来消费之间的选择;12.替代效应:指商品价格上升后,消费者改用其他商品来满足其需求,而当价格下降时,用该商品来替代别的商品来满足需求;13.正常商品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作用方向是相同的,它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14.对于低档商品而言,替代效应的作用大于收入效应,因而大多数低档商品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15.吉芬商品:某种商品,当其价格上升或下降时,市场需求量也随之上升或下降。
0183《消费经济学》自考
《消费经济学》上篇:微观篇--消费者行为研究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消费经济学(1)研究对象:消费;第二节经济学对消费问题认识的历史演变第三节消费者及其行为1、消费者(1)定义:指能够做出独立的消费决策的基本经济单位,主要指个人、家庭和团体;(2)行为层次:1)消费者的资源初次分配选择:在消费和储蓄之间的选择;2)消费者的资源再分配选择:在衣食住行等类项目间的选择;3)消费者的资源消费--购买选择:在商品、品牌、规格等具体方式间的选择;(3)行为特征:1)效用最大化原则(基本准则):消费者对商品或劳务的消费追求满足的最大化;2)习惯性:消费者的行为方式要受过去习惯的影响;3)不可逆性:①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受目前收入水平影响,而且也受过去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影响;②“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4)示范性:消费者行为方式不仅受自身收入水平、习惯影响,还受周围人的影响;5)复杂性(绝对特征);第二章消费者消费决策第一节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及其预算约束1、消费决策(1)基本要素:1)最大化目标(与效用和偏好有关);2)消费者面临的限制性条件(与预算约束有关);(2)影响因素:1)社会阶层:①定义:指一个社会以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态度等方面的不同进行等级划分、所划分成的许多组对永久的同类人群;②特点:a、同阶层的人比不同阶层的人行为更相近;b、人们根据所处的社会阶层判断自己的社会地位;c、社会阶层是由多变量而不是单一变量决定的;d、人一生中所处的社会阶层可改变;③影响:a、不同社会阶层具有不同的收入水平水平和生活方式,因而在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都表现出不同;b、较高阶层对较低阶层的消费方式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2)社会文化因素:①影响:a、社会文化因素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进而影响消费观念;b、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风俗和消费习惯;c、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方式不同,其消费方式不尽相同;d、不同文化环境中的消费者出现不同的消费偏好和消费禁忌;②内容:民族亚文化群、宗教文化群、地理亚文化群、年龄亚文化群;3)心理因素(价值观念):①恩格斯需要(资料)分类:生存需要(资料)、享受需要(资料)、发展需要(资料);②马斯洛需要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③社会心理特征:从众心理、攀比心理(低收入阶层表现为高收入消费特点)、消费流行; 4)市场发育程度:①劳动力市场;②金融市场;③消费品市场;2、预算约束(1)定义:指消费者只能在自己有限收入的约束下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2)公式:M=PxQx+PyQy(预算约束线);1)M:消费者收入;2)Px:商品x单价;3)Py:商品y单价;4)Q:购买商品数量;(3)斜率:-Px/Py(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数,斜率越大预算约束线坡度越大);(4)变动:1)价格变动:①收入不变,某一商品价格上升时,预算约束线围绕一点向左旋转移动;②收入不变,某一商品价格下降时,预算约束线围绕一点向右旋转移动;③收入不变,两种商品价格同比例变化增加时,预算约束线向左下平行移动;④收入不变,两种商品价格同比例变化减少时,预算约束线向右上平行移动;2)收入变动:①价格不变,收入增加时,预算约束线向右上(外)平行移动;②价格不变,收入减少时,预算约束线向左下(内)平行移动;3)价格与收入同时变动:预算约束线斜率和截距同时变动;第二节收入与消费1、收入(1)地位:1)消费的基础;2)影响消费者决策的最根本因素;(2)预期收入:消费者对自己未来收入水平的预期;2、商品商品定义需求收入弹性符号具体类别正常商品消费量随着人们收入增加而增加的商品正大于1 奢侈品小于1 生活必需品低档商品消费量随着人们收入增加而减少的商品负小于0 - 3、弹性(1)定义:是因变量对自变量的反应程度或灵敏程度;(2)内涵:1)这个概念是相对变化而言;2)它与自变量和因变量的计量单位无关;4、需求收入弹性(1)定义: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商品的需求量对收入变化的反映程度;(2)公式:需求收入弹性=需求量变化百分比÷收入变化百分比;(3)用途:收入弹性符号用于区分正常商品和低档商品;5、恩格尔曲线(1)定义:是消费者的收入和某一商品均衡购买量之间的关系曲线;(2)类别:恩格尔曲线图形内涵图形生活必需品缓慢向右上方倾斜;商品需求量随收入增加而增加,但需求量增长速度越来越慢于收入增长速度;高档商品陡峭向右上方倾斜;商品需求量随收入增加而增加,但需求量增长速度越来越快于收入增长速度;第三节价格与消费1、需求曲线(1)定义:表示商品价格和需求之间的函数关系集合图形;(2)具体内容:商品内容需求曲线正常商品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作用方向相同向右下方倾斜低档商品替代效应的作用大于收入效应大多数向右下方倾斜吉芬商品某种商品当其价格上升或下降时,市场需求量也随之上升或下降。
消费经济学
消费经济学消费经济学一、消费1、消费:它通常指满足消费需求的行为,是人们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对物质产品和劳动力的消费过程。
2、消费分为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
生产消费指在生产过程中对各种生产资料以及劳动者的体力、脑力的消耗,属于中间消费。
生活消费指为满足个人或者家庭的生活需要而对物质产品、精神产品以及劳务的使用和耗费,它属于最终消费。
3、任何消费过程都包含三个要素:①消费者(消费的主体)②消费对象(物质、精神、劳务)③消费工具(消费手段)。
消费对象和消费工具都属于消费的客体。
4、消费力:消费的主体对消费客体发生作用的力量及消费者消费各种消费资料的能力。
(有支付能力的消费力)二、消费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地位(一)消费与生产的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
表现:①生产创造出可供消费的对象②生产规定了消费的方式③生产为消费提供了产品在消费者身上引起的实际需要2、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表现:①消费也是生产,是劳动力的再生产②消费创造出新的生产需要,从而推动生产的发展③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归宿3、对立统一:卖方市场,生产决定消费;买方市场,消费决定生产。
(二)消费与分配的关系分配:社会产品生产出来之后,社会成员对其占有份额。
1、分配决定消费。
宏观上是由分配关系、分配原则决定。
2、消费反作用于分配。
表现:①消费是分配的最终实现;②消费是检验分配是否合理的因素(三)消费与交换的关系1、交换是生产、分配和消费的中间桥梁;2、交换也制约着消费,消费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才会产生;3、交换的规模、速度影响着消费者对消费品的满足需求;4、消费反作用于交换:①没有消费就没有交换;②消费的规模、速度决定着交换的规模、速度。
三、消费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定时期(十七世纪中叶)消费理论的发展。
1、重商主义学派(流通领域、金银货币)2、古典政治经济学派:①英:佩蒂——斯密——李嘉图②法:布阿吉尔贝尔——魅奈——西斯蒙第(二)消费经济研究中的“边际革命”和消费经济学思想体系的形成(三)十久世纪三十年代:凯恩斯四、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关于消费需要与消费需求的理论2、关于消费环境的理论3、关于消费水平的理论4、关于消费结构的理论5、关于消费方式的理论6、关于服务消费的理论7、关于消费市场的理论8、关于消费信贷的理论9、关于消费者心理与消费者行为的理论10、关于消费与社会保障的理论11、关于保障消费者权益和消费教育的理论12、关于消费调整和引导的理论五、消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研究消费经济学,必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2、研究消费经济学,要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3、研究消费经济学,应特别重视抽象调查与典型调查的方法4、研究消费经济学,要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方法5、研究消费经济学,必须运用比较的方法【第二章消费水平】第一节消费水平的涵义一、消费水平的含义(西方消费学者)指居民的消费所达到的并且能够维持到一种状态,或是人们对产品和劳务的使用状况。
消费经济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消费经济学(de)研究对象消费经济学是以消费为研究对象(de)一门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中各个总量及其变化;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企业、单个行业、单个市场或单个消费者(de)经济活动.宏观消费问题可以分为消费需求与总需求,消费结构与经济结构,消费与经济增长等问题.微观消费问题包括消费者(de)消费决策、储蓄决策、投资决策以及消费信贷等问题.微观消费与宏观消费(de)关系:微观消费问题是宏观消费问题(de)基础;宏观消费问题是微观消费问题(de)目(de).第二节经济学对消费问题认识(de)历史演变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威廉配第,他(de)观点是主张节制不必要(de)消费,以保证积累和财富(de)增值.其思想后来被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继承.法国古典经济学魁奈和西斯蒙.魁奈是重农学派代表,西斯蒙是法国小资产阶级代表.第三节消费者及其行为消费者,是能够做出独立(de)消费决策(de)基本经济单位.消费者行为(de)层次:1、消费者资源(de)初次分配选择;2、消费者资源(de)再分配;3、消费者(de)资源消费—购买选择.消费者(de)行为特征:1、效用最大化原则;2、习惯性;3、不可逆性;4、示范性;5、复杂性.效用最大化原则是大多数消费者(de)基本准则.效用,消费者通过商品或劳务(de)消费所得到(de)满足.效用最大化,消费者通过对商品和劳务(de)消费追求满足(de)最大化.效用最大化(de)原则是建立在边际效用价值论(de)基础上(de).习惯性,指消费者(de)行为方式要受过去习惯(de)影响.不可逆性,指消费者(de)消费支出不仅要受自己目前收入水平(de)影响,也受自己过去(de)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de)影响.示范性,消费者(de)行为不仅受自身(de)收入水平、消费习惯(de)影响,还受周围人(de)影响.第二章消费者(de)消费决策第一节消费者(de)消费决策及其预算约束究对象追求效用最大化是消费者行为(de)基本准则.消费者(de)消费决策两个基本要素:1、消费者面临(de)限制性条件;2、最大化目标.前者与消费者(de)预算约束有关,后者与效用和偏好相关.预算约束,指消费者只能在自己有限收入(de)约束下选择最优(de)商品组合.预算约束线,指消费者用完其所有收入能够买到(de)价格已定(de)两种商品(de)各种可能(de)组合.预算约束线变动(de)原因有两个:价格(de)变动和收入(de)变动.价格(de)变动导致预算约束线变动:当商品价格上升,预算约束线为围绕E点向左转动,当商品价格下降,预算约束线为围绕E点向右转动.收入(de)变动导致预算约束线变动,收入(de)变化会引起预算约束线平行地向外或向内移动.收入增加向右移动,收入减少向左移动.第二节收入与消费收入,收入是消费(de)基础,收入是影响消费者决策(de)最根本因素.正常商品,消费量随人民收入增加而增加(de)商品.低档商品,消费量随人民收入增加而减少(de)商品.收入变化对某种商品消费量(de)影响取决于该种商品(de)性质.对于正常商品而言,更高(de)收入将导致更高(de)消费;低于低档商品而言,更高(de)收入将导致更低(de)消费.需求收入弹性,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一种商品(de)需求量对收入变化(de)反应程度.对于正常商品,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该商品为奢侈品;小于1,该商品是生活必需品.预期收入,消费者对自己未来收入水平(de)预期.第三节价格与消费需求曲线,是表示商品价格和需求量之间(de)函数关系几何图形.它描绘出在不同价格下某个消费者对该种商品(de)消费量.替代效应,指商品价格上升后,消费者改用其他商品来满足需求;而当商品价格下降后,消费者会用该商品来替代别(de)商品来满足需求.收入效应,如果商品价格上涨但收入不变,那么实际收入便下降了.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de)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消费量(de)增加,而一种商品价格(de)下降会导致另一种商品消费量(de)减少,即两者是相互替代(de)关系.互补品,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de)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消费量(de)减少,即两者是相互补充(de)关系.微观经济学家用交叉弹性系数(de)正负来区分替代品和互补品.交叉弹性系数为正,是替代品;为负是互补品.通常情况下,商品(de)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即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大于1,表示需求量(de)变化大于价格(de)变化;需求收入弹性系数等于1,表示需求量(de)变化等于价格(de)变化;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小于1,表示需求量(de)变化小于价格(de)变化;需求收入弹性系数等于0,表示价格(de)任何变化都不会引起需求量(de)变化.第四节效用效用,指商品或劳务满足消费者欲望或需要(de)能力.支付愿意,消费者为了获取某种商品组合(de)愿意支付(de)金额.边际效用,指消费者每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de)消费所得到(de)效用(de)增加.消费者剩余,指消费者愿意支付(de)货币量与其实际支付(de)货币量之差,即消费者通过消费在心理上所获得(de)收益.第五节影响消费者决策(de)其他因素影响消费决策(de)因素:①不同社会阶层(de)消费决策②社会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de)影响③市场发育程度对消费决策(de)影响;社会阶层是指一个社会以生活方式、价格观念、行为态度等方面(de)不同进行等级划分,所划分成(de)许多组相对永久(de)同类人群.现代社会,社会阶层对消费者决策(de)影响可以概括为:1、不同(de)社会阶层具有不同(de)收入水平和生活方式,因而在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上都表现出不同;2、较高阶层(de)消费方式对较低阶层(de)消费方式具有较强(de)示范作用.关系集团,指一个人用以指导自己目前行为(de)那个具有某种价值观念和观察事物准则(de)团体.文化环境对消费者(de)影响:1、文化影响人们(de)价值观念,从而影响消费观念;2、不用文化有不同(de)风俗和消费习惯;3、不同(de)文化背景下,由于人们(de)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不同,因而消费方式也有所不同.影响消费者决策(de)心理因素:动机和社会心理特征.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de)需求分五个层次从高到低: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de)需要;社会心理特征:1、从众心理;2、攀比心理;3、消费流行.从众,是一个人因受到别人影响而按照别人(de)行为方式去行动(de)现象;攀比心理,指不同收入阶层之间,低收入阶层(de)消费者以高收入阶层(de)消费方式为参照进行模范.消费流行,是社会时尚在消费活动中(de)反映.第三章消费者(de)储蓄决策第一节预算约束与储蓄一种物品价格变动对消费者(de)影响可以分解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替代效应:指当一种价格变动使消费者沿着一条既定(de)无差异曲线移动到新一点时所引起(de)消费变动;收入效应:是指当一种价格变动使消费者移动到更高或更低无差异曲线时所引起(de)消费变动;利率上升时,替代效应使消费者储蓄更多,收入效应使消费者储蓄减少;利率对储蓄(de)最终影响既取决于收入效应,又取决于替代效应;退休是储蓄最重要(de)动机之一.生命周期储蓄(de)关键思想:生命周期储蓄(de)关键思想是消费计划(de)制定通过在高收入时期储蓄而在低收入时期负储蓄,以实现均匀(de)消费跨时期配置;第二节储蓄(de)其他动机储蓄(de)其他动机:遗产动机、谨慎动机、目标储蓄.遗产动机,是指人们为了能给孩子留下一份遗产而进行储蓄.遗产动机对储蓄(de)影响;①遗产动机越大,人们在有能力(de)工作年间进行(de)储蓄越多②反之越小谨慎动机,为了应付可能出现(de)未料到(de)对资金(de)需要,人们也要进行适当(de)储蓄.目标储蓄,指人们为了一些特定(de)目标,诸如支付购买住宅(de)现金、或为了支付孩子(de)教育费用而进行(de).目标储蓄三大特点:1、有特定(de)目(de);2、存贷款融于一体;3、存款时间相对来说较短.第三节影响储蓄(de)其他因素影响储蓄(de)其他因素有:社会保障制度;资本市场;消费观念.社会保障制度,指国家在公民患病、年老、遇到意外事故情况下,对公民受到(de)损失或生活处境(de)困难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条件(de)一种制度.社会保障三大内容:1、社会救济;2、社会福利;3、社会保险.现收现付社会保障体系对储蓄(de)影响:1、现收现付社会保障制度不会影响人们退休前后(de)消费数量;2、社会保障制度将排挤私人储蓄.货币市场,由期限在一年以下(de)各种融资活动组成(de)市场为短期资金市场.资本市场,由期限在一年以上(de)各种融资活动组成(de)市场为中长期资金市场.资本市场对储蓄(de)影响:1、若存贷款利率相同,那么资本市场不会对储蓄产生太大影响;2、若存贷款利率相差很大时,人们很少储蓄;3、当存贷款利率相差减小时,人们倾向于减少储蓄,增加消费.消费观念:指支配和调节人们消费行为(de)思想、意识;消费观念对储蓄(de)影响:1、“及时行乐”(de)消费观念使人民减少储蓄;2、“克勤克俭”(de)消费观念使人民增加储蓄.简答高储蓄(de)原因;①收入水平提高、②风险预期增加、③东亚文化背景(de)影响、④实现正利率论述收入水平提高对储蓄(de)影响;①收入水平(de)增加会促使储蓄(de)增加②投资渠道狭窄单一,从反面促使人们储蓄(de)增加③过高(de)消费门槛客观上增强了人们(de)储蓄倾向④居民储蓄率及储蓄余额(de)变化从客观上证实了收入对储蓄(de)促进作用名义利率:指包括对通货膨胀风险补偿(de)利率;实际利率:指物价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de)利率;人们在消费与储蓄之间(de)选择,更主要(de)是依据实际利率(de)变动;第四章消费者(de)投资决策第一节消费者投资决策及其主要类型及方式投资,是指为了在未来获得可能但不确定(de)收益而放弃现在(de)消费,并将其转换为资产(de)过程.投资具有两个特性:时间性和不确定性.消费者投资(de)主要类型:金融投资、实物投资、教育投资.金融投资:是以金融资产为对象(de)投资,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和基金.金融投资(de)特点:1、在进行金融投资时,消费者让渡(de)是货币资金(de)使用权;2、在这三种投资类型中,金融投资(de)流动性最强;3、金融投资为实物投资提供资金,而不是直接参与生产.实物投资:是指以有形资产为对象(de)投资,包括不动产投资、贵重金属投资、珠宝投资、古董级艺术品投资等.实物投资(de)特点:1、流动性低;2、有形资产基本上不受通货膨胀(de)影响,因而实物投资具有保值功能.教育投资(de)特点:1、教育投资具有投资和消费双重属性;2、教育投资(de)收益具有时间上(de)间接性.消费者投资(de)主要方式:银行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住宅投资、教育投资.银行存款(de)优点:1、品质多、档次多;2、变现能力强3、银行存款偿还性高,风险小;4、对消费者(de)专业技能要求低.债券:指政府、企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对其借款承担还本付息义务所开具(de)凭证,用以表明彼此间(de)债务、债权关系.债券(de)特点:1、债券(de)发行人和持有人之间是债权、债务关系;2、债券都有面值和利息率;3、债券有一定(de)期限;4、债券可以买卖流通.按发行主体来分类,债券可分为政府债券和公司债券;按偿还期来分,债券可分为长期债券(5年以上)、中期债券(2-5年)和短期债券(1年内);按发行(de)方式,债券可分为公募债券和私募债券;公募债券:指在市场上公开发行,没有具体(de)发行对象(de)债券;私募债券:事先指定,在小范围内发行(de)债券;债权投资(de)特征:1、风险性小;2、债券多样化可以满足投资者(de)不同需求.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de)所有权凭证,是股东取得股息和分红(de)一种有价证券.股票投资(de)特征:1、风险较大;2、流动性好;3、需要投资者具有较高(de)专业技能.基金:指专门(de)投资机构通过发行收益凭证或入股凭证,将社会(de)闲散资金集中起来,交由各种专家进行经营和管理.基金投资(de)优点:1、规模经济;2、投资分散,降低风险;3、具有专业管理效果.第二节投资收益投资收益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利息和资本增值.货币(de)时间价值:指当前所持有(de)一定量货币比未来获得(de)等量货币具有更高(de)价值.第三节投资风险风险:由于不确定因素造成未来损失(de)可能性.按照风险是否可以避免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是指某一投资领域内所有投资者都将共同面临(de)风险,是无法避免和分散(de)风险.非系统风险:是指由影响某一投资对象收益(de)某些独特事件(de)发生而引起(de)风险.按照投资风险产生(de)原因分为: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市场风险:是因为投资市场各种因素,如利率升降、外汇价格涨跌、购买力(de)强弱等因素,而导致投资者亏损(de)可能性.经营风险:指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对未来(de)预期出现偏差,导致决策不当,操作失误,从而遭受损失(de)可能性.按照风险(de)大小分为:高风险和低风险.第五章消费者(de)劳动供给决策消费者(de)劳动供给决策包含:劳动者个人(de)供给时间、教育培训一级家庭劳动供给决策.人(de)大部分时间划分为两种:工作和闲暇.马克思认为,随着社会(de)进步,劳动将成为人内在(de)第一需要;消费者在预算线束线上选择(de)点是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de)点;非劳动收入(de)各类包括各种政府计划如失业保障、医疗和养老保险,以及遗产和私人养老金等;劳动是一种正常商品,但工资变化(de)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却是反方向(de);劳动供给曲线(de)形状有一个显着(de)特点:向后弯曲;劳动供给弹性:指某一消费者(de)劳动供给量对工资变化(de)反应程度;在现实社会中,多数情况下市场劳动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de);消费者不参与劳动力市场(de)原因:①消费者对非劳动时间(de)偏好较强②对收入(de)弱偏好③工资低劳动力参与率:指劳动力在总人口中(de)比重;美国经济学家查德、伊斯特林从预期与实际情况相偏差离(de)角度来分析妇女参与率提高(de)原因,并提出了“相对收入假说”;人力资本:指通过教育或培训转化在人身上(de)各种技能;经常学家认为人力资本是教育投资(de)结果;教育(de)成本包括经济成本、心理成本和机会成本;劳动供给弹性系数可正可负;教育收益(de)趋势是递减趋势;如果非收入增加,则闲暇和收入之间(de)预算线束线将平行向外移动;如果工资增加,则闲暇和收入之间预算线束线将以下方端点为支点向外旋转;家庭规模决策,对长期劳动供给(de)影响主要表现对未来就业人口数量(de)影响;妇女劳动参与率提高(de)原因:①男性对女性工作看法(de)转变②高质量(de)家用电器③妇女工资提高④晚婚⑤离婚增加简述工资增加对劳动供给(de)影响:答:由于工资增加,消费者所获得(de)商品越多,激发了他对工作更多时间(de)欲望,就是替代效应;但收入效应却是相反(de),工资增加(de)收入效应导致更多(de)闲暇和更少(de)劳动时间,而替代效应却导致更多(de)劳动时间和更少(de)闲暇.因此,最终劳动供给是增加减少,取决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孰大孰小了;相对收入假说(de)含义:认为妇女参与率增长(de)主要原因在于丈夫(de)收入低于收入增长(de)预期,所以促使妇女参与工作来保持家庭收入(de)增长;退休年龄提前(de)原因:①政府(de)强制②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③养老保障;论述教育对消费(de)影响:①货币收益②福利收益如果认为教育(de)未来收益大于现在(de)成本投入,就牺牲眼下(de)消费;简述妇女收入越高,家庭规模越小(de)原因;答:第一种看法,母亲工资较高时,家庭会决定少要一些孩子;第二种看法,家庭规模越大(de)妇女不得不把更多(de)精力放在家务上,在工作上(de)精力较少;第三种看法,存在一些其它因素,如教育既导致了高工资,也导致了家庭(de)小规模;第六章消费信贷第一节消费信贷及其主要种类消费信贷:是个人金融业主(de)一种形式,是指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以刺激消费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为目(de),用居民(de)未来收入做担保,向个人消费者提供(de)以特定消费目(de)为对象(de)贷款.消费信贷产生(de)原因:1、对耐用消费品需求(de)增加;2、解决家庭收支在时间上不匹配问题(de)需要;3、消费观念(de)转变.直接贷款:是指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直接向消费者提供贷款.间接贷款:是指销售商以分期付款(de)形式销售商品.消费信贷(de)特点:1、利率水平高;2、规模呈周期性;3、贷款(de)利率弹性较低.消费信贷(de)主要类型:住宅抵押贷款、汽车贷款、信用卡贷款.第二节消费信贷(de)作用发展消费信贷对个人消费(de)影响:1、消费信贷会提高消费者(de)即期消费水平.2、消费信贷还会影响人们(de)储蓄行为,具有降低储蓄(de)作用;3、降低了当期(de)可支配收入,会降低自由储蓄额.发展消费信贷对宏观经济(de)影响:P第三节消费信贷(de)风险与收益分析消费信贷风险包括:资产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借款人信用风险及其他风险.简述银行控制流动性风险(de)三种方式:①当资金来源以中短期为主时,控制长期信贷(de)比例②以住宅抵押贷款为主(de)应大力吸收中长期存款③当长期资产比例过高时,通过二级市场将其出售给其他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指利率变动(de)不确定性给银行造成(de)损失;银行控制利率风险(de)措施;①加强利率(de)风险管理②利用金融创新产品来消除利率风险③开发新产品西方银行评估个人资信时使用5C含义:品格、能力、资本、担保、环境条件;消费信贷(de)收益主要来源:利息收入、贷款手续费及其他收入.个人信用制度:是指社会对个人信用关系(de)发生发展、个人信用历史记录(de)建立及个人信用(de)调查、分析与评估所做(de)一系列制度性安排.第四节消费信贷在中国(de)发展P149制约我国消费信贷业务发展(de)因素; ①收入水平②消费观念③社会保障制度④个人信用制度⑤金融机构和控制管理风险(de)水平第七章消费函数第一节凯恩斯消费函数(绝对收入假定)消费函数主要是揭示收入与消费两者之间(de)相互关系,是基于消费者行为分析(de)基础对总量消费状况(de)描述.凯恩斯(de)消费函数被称为“绝对收入假定”.其中心是消费倾向递减论.“绝对收入假定”体现(de)这样(de)思想:消费随着收入(de)变化而绝对(de)变化.影响消费倾向(de)主观因素:谨慎、远虑、计算、改善、独立、投机、自豪、贪婪.影响消费倾向(de)客观因素:1、工资单位(de)变化;2、收入和净收入之间差额(de)变化;3、财产货币价值(de)意想不到(de)变化;4、利息率(de)变化;5、财政政策(de)变化;6、个人对未来收入预期(de)变化.第二节相对收入假定消费函数“相对收入假定”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杜生贝提出(de).相对收入有两个含义:第一,相对于别人(de)收入,消费者(de)收入和消费要同周围人(de)收入和消费进行对比;第二,相对于过去(de)收入,消费者现期收入和消费要同自己过去(de)收入和消费进行对比.相对收入假定(de)消费函数包含要点如下:1、消费者(de)消费支出不仅受其自身收入(de)影响,而且也受周围人(de)消费行为及其收入和消费相互关系(de)影响.2、消费者(de)消费支出不仅受自己目前收入(de)影响,而且也受自己过去收入和消费水平(de)影响,特别是过去“高峰”时期(de)收入和消费水平影响.3、一个消费者(de)消费支出变化往往落后于其收入(de)变化.4、当消费者减少了(de)收入又逐渐回升,并恢复到过去(de)水平,消费者可能首先恢复储蓄,而消费不会增加.第三节持久收入假定“持久收入假定”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佛理德曼提出(de).持久收入假定(de)核心是用人们(de)长期收入(未来收入)来分析人们现期消费支出(de)变化.持久收入假定(de)要点:P158第四节生命周期理论生命周期假定(de)要点:个人(de)现期消费取决于个人现期收入、预期收入、开始时(de)资产和个人年龄大小;个人储蓄额(de)大小也取决于个人现期收入、预期收入、开始时(de)资产和个人年龄大小.第八章消费需求第一节社会总需求(de)构成社会总需求即国民收入.由四个部分构成:对消费品(de)需求;对投资品(de)需求;政府支出;出口需求.第三节消费模式(de)选择三种不同模式(de)消费模式:同步型消费;早熟型消费;滞后型消费.同步型消费:指消费水平、国民收入和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基本保持一致.早熟型消费:消费(de)增长速度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超过国民收入和劳动生产率(de)增长速度.滞后型消费:居民消费水平(de)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国民收入和劳动生产率(de)增长速度.滞后型消费模式(de)实现,需要两个条件:1、经济处于起飞阶段;2、有广阔(de)出口市场.改革前我国(de)消费模式属于滞后性消费.消费模式(de)选择要考虑本国目前经济发展所处(de)阶段,以及各种消费模式(de)特点及其产生条件.现阶段我国应当采用适度滞后型消费模式.判断消费(de)增长速度是否合理,应考虑两个标准:1、有较高(de)经济增长速度;2、消费率保持在合理(de)区间.1.社会总需求通常有4个部分构成:①对消费品(de)需求、②对投资品(de)需求、③政府支出、④出口需求;2.投资乘数:指国民收入(de)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de)始初注入时间(de)比例;3.投资乘数(de)大小由边际消费倾向(de)高低决定;4.投资乘数作用(de)发挥是通过投资需求对消费需求(de)影响实现(de);5.消费率:指最终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de)比重;6.消费才是经济增长(de)原动力,对社会总需求起着拉动作用;7.经济增长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华尔特惠特曼罗斯托提出;。
消费经济学(第二版)尹世杰各章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一、填空题1.消费有两种:一种是_____________,是通过消耗生产资料,另一种是_____________。
2.社会再生产的总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四个环节。
3.生活消费具有两重性,即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的性质。
4.从消费的主要范畴、主要内容来看,更说明消费反映_____________。
5.市场经济是________导向型经济。
6.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之间,相互促进,互为条件。
生产__________分配、交换和消费,但分配、交换、消费也__________生产,7.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即__________。
8. 我们要适当鼓励消费,通过发挥消费需求的_________作用和_________作用,促进经济增长,从而形成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良性循环。
9.消费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
10.消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消费环境三者的结合。
11.我们要从消费领域大量的实际材料出发,分析、综合,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
消费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是_____________的方法。
12.研究消费经济学,还要运用定性分析和_____________分析的方法。
二、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填在题后括号里)1.在各个社会,消费资料都是归( A )所有的。
A. 消费者个人B.公有C. 该社会统治者D.社会2.人的需要主要是( B )。
A.生产需要B.消费需要C.家庭需要D.交换需要3.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第几个环节( D )A.第一个B.第二个D.第三个D.第四个4.我国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 C )A.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B.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C.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D.实现共产主义5.要准确地看出与消费相关的各方面的依存关系,就必须( A )A.坚持定性分析B.坚持定量分析C.坚持系统分析D.坚持比较分析6.消费受到生产力、生产关系、自然环境、上层建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研究消费经济必须坚持( A )A.系统的分析方法B.抽样调查法C.典型调查法D.比较法三、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两项或两项以上是正确的,请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填在题后的括号里)1.研究消费经济学,要使消费满足三大需要,这三大需要是指()A.物质需要B.精神需要C.文化需要D.生态需要2.消费需求对经济发展具有哪些作用()A.导向作用B.拉动作用C.控制作用D.提升作用3.消费经济学研究消费关系,必须联系以下哪几个方面()A.消费的自然过程B.生产力C.消费力D.上层建筑4.消费经济学研究的内容包括()A.消费环境理论B.消费水平理论C.消费方式理论D.消费力理论5.消费经济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有()A.辨正唯物主义方法B.系统分析方法C.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方法D.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四、名词解释1.生产消费2.生活消费3.消费关系4.消费力五、问答题1.为什么说研究消费经济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2.简述生活消费的两重性。
消费经济学
消费经济学第1章绪论1、微观经济学的考察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
2、单个消费者或者家庭如何分配他们收入被称为消费决策问题。
3、宏观消费问题的研究基础是微观消费问题。
4、最早对消费问题进行理论分析的经济学家是威廉.配第。
5、魁奈是法国古典经济学中重农学派的代表人物。
6、西斯蒙第是法国小资产阶级的代表。
7、马歇尔的消费学说是需求理论。
8、凯恩斯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有效需要理论。
9、最早建立消费函数理论的是凯恩斯。
10、大多数消费者行为的基本准则是效用最大化原则。
11、消费行为的绝对特征是复杂性。
12、从宏观角度研究的消费问题可分为:社会消费活动、社会消费结构、消费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总消费支出的增减。
13、从微观角度研究的消费问题主要包括:消费者动机、消费行为、消费者心理、消费决策、储蓄消费以及投资消费。
14、威廉.配第是最早对消费问题进行分析,主张节制不必要的消费,以保证积累和财富的增值。
15、古典经济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继承了配第的思想,亚当斯密指出人们有两种欲望,一是现在享乐的欲望,二是改良自身的状况。
16、19世纪对消费经济学研究影响较大的经济学家是:庞巴维克。
17、 在消费者行为示范作用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是:社会阶层。
18、 效用最大化是指消费者对商品和劳务的消费追求满足的最大化。
19、贵族僧侣阶级的代表是马尔萨斯。
20、消费者行为包含的层次有什么?(1)消费者的资源初次分配选择。
(2)消费者的资源再分配选择。
(3)消费者的资源消费--购买选择。
21、消费者行为的五个特征是什么?(1)效用最大化原则:消费者对商品或劳务的消费追求满足的最大化。
(2)习惯性:消费者的行为方式要受过去习惯的影响。
(3)不可逆性: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要受自己目前收入水平的影响,而且也受自己过去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影响。
(4)示范性:消费者的行为方式不仅受自身的收入水平、习惯的影响,还受周围人的影响。
消费经济学
合理消费水平的主要参考标准?
消费水平是否合理,是相对的,但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也 有一些客观要求,有一定的衡量标准。
• 物质生活合理,保证生理上所需要的各种营养,促进身心健康。 • 不仅物质生活合理,而且有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能够提高消费者素
质,特别是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合理消费水平,应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 合理消费水平,要有利于减少浪费,合理使用消费资源,提高消费品
• 按满足消费需要的层次来分类,可以把消费结构 划分为生存资料的消费、享受资料的消费和发展 资料的消费。按消费品的不同内容,可以划分为 实物消费和劳务消费。
• 此外,还可以划分为自给性消费和商品性消费; 满足物质需要的消费和满足精神需要的消费等。
消费结构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 产业结构对消费结构的影响 • 收入对消费结构的影响 • 价格的变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 • 人口对消费结构的影响 • 此外,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社会风
气、自然环境、气候条件、民族差别等都会程 度不同的影响消费结构。
消费结构的发展变化趋势 之一
• 生存资料、享受资料、发展资料的变化趋势
生存资料在消费总量中的比重逐步下降,享受资料、 发展资料在消费总量中所占比重将逐步上升。从 需求弹性的角度分析,生存资料需求弹性小,享 受和发展资料的需求弹性大。
举例说明
• 微观消费问题
• 微观消费问题是从微观消费主体——消费者的角度来研究消费者的资 源分配。消费者行为中最基本的是下消费行为和储蓄行为,即消费者 如何将其收入在消费和储蓄之间进行分配,影响这种分配的主要因素 是什么。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消费者的收 入分配行为将极大的受金融市场的影响。比如,他可以通过借贷来增 加当期可支配收入,也可以通过对金融工具的投资来再增加未来的财 富,因此消费信贷决策和投资决策也成为经济学对消费者行为分析的 重要内容。同时,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发展,消费者对其劳动供给决策 的选择不仅影响其当期收入,还影响其一生的收入和消费,也影响其 时间分配,进而影响其消费方式。因此,劳动供给行为也被纳入了微 观消费问题研究的视野。
消费经济学考点
第一章1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一定社会条件下消费领域的经济关系(即消费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或者说,消费经济学是研究一定社会条件下,人们在消费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即消费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消费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关于消费需要与消费需求的理论;2.关于消费环境的理论;3.关于消费水平理论;4.关于消费结构的理论;5.关于消费方式的理论;6.关于服务消费的理论;7.关于消费市场的理论;8.关于消费信贷的理论;9.关于消费者心理与消费者行为的理论;10.关于消费与社会保障的理论;11. 关于保护消费者权益和消费教育的理论;12.关于消费调控和引导的理论。
2消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进行研究。
系统分析的方法。
抽样调查与典型调查的方法。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方法。
运用比较的方法第二章1 理解消费需要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第一,消费需要是人们初始的和最基本的需要。
人类要生存,社会要发展,必须有消费资料,必然产生消费需要。
第二,消费需要是一切经济活动的起点。
在社会再生产中,没有消费资料的生产,就不会引起对生产资料的需要,也就没有生产资料的发展。
第三,消费需要直接体现社会生产目的。
第四,消费需要是优化资源配置的根据。
在市场经济中,社会需要或消费需要的规模表现为市场需要的规模,是市场配置资源规模优化的根据2消费需要与消费需求关系:需要与需求是有密切联系而又有重要区别的两个概念。
需要是在一定生产力水平和一定生产关系下,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对获得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一种有意识的、可能实现的愿望或欲望。
需求是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理解需求有两个关键点,一要有消费能力,二要有消费欲望,二者缺一不可。
3消费需求上升规律:消费需求上升规律是指人们的消费需求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需求从总体上呈现出逐步上升的变化趋势,表现为需求总量的上升和需求结构的升级,表现为消费需要、消费需求层次的不断上升。
消费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1.消费经济学是以消费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经济学2.微观经济学的考察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3.单个消费者或者家庭如何分配他们收入被称为消费决策问题4.宏观消费问题的研究基础是微观消费问题5.研究微观消费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宏观经济问题6.最早对消费问题进行理论分析的经济学家是威廉.配第7.魁奈是法国古典经济学中重农学派的代表人物8.西斯蒙第是法国小资产阶级的代表9.西斯蒙第认为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是消费不足10.19世纪中期以后代替了古典经济学的是庸俗经济学11.马歇尔的消费学说是需求理论12.资本主义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波及面最广影响最深的一次经济危机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初13.凯恩斯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有效需要理论14.最早建立消费函数理论的是凯恩斯15.大多数消费者行为的基本准则是效用最大化原则16.我们通常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是消费支出的不可逆性17.消费行为的绝对特征是复杂性18.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19.从宏观角度研究的消费问题可分为:社会消费活动、社会消费结构、消费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总消费支出的增减a20.从微观角度研究的消费问题主要包括:消费者动机、消费行为和消费者心理21.宏观消费问题具体可分为消费需求与总需求、消费结构与经济结构、消费与经济增长等问题22.微观消费问题包括:消费者的消费决策、消费者的储蓄决策、消费者的投资决策、消费信贷等23.宏观消费与微观消费的关系答:首先,微观问题是宏观消费问题的基础。
其次,宏观消费问题是微观消费问题的目的。
24.威廉.配第是最早对消费问题进行分析,主张节制不必要的消费,以保证积累和财富的增值25.古典经济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继承了配第的思想,亚当斯密指出人们有两种欲望,一是现在享乐的欲望,二是改良自身的状况26.作为贵族僧侣阶级代表的马尔萨斯,试图论证社会消费的不断增长是促进社会财富增长的源泉27.消费者:指能够做出独立的消费决策的基本经济单位,主要指个人和家庭28.消费者行为包含的层次有:简答①消费者的资源初次分配选择②消费者的资源再分配选择③消费者的资源消费--购买选择29.消费者行为的特征:①效用最大化原则、②习惯性、③不可逆性、④示范性、⑤复杂性效用最大化原则:消费者对商品或劳务的消费追求满足的最大化.习惯性:消费者的行为方式要受过去习惯的影响不可逆性: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要受自己目前收入水平的影响,而且也受自己过去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影响示范性:消费者的行为方式不仅受自身的收入水平、习惯的影响,还受周围人的影响30.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消费经济学是以消费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经济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1.消费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我国扩大内需,是否应着力发挥消费启动的作用?
消费是社会再生产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社会再生产总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各个环节之间紧密联系,相互作用,使社会再生产周而复始地不断运行。
消费这个环节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表现在:第一,消费直接体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即消费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需要不断增长,不断得到满足,大大有利于促进人的素质的提高,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第二,消费是促进社会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马克思指出:“消费在观念上提出生产的对象,作为内心的意象、作为需要、作为动力和目的。
……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
而消费则把需要再生产出来。
”1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消费需要表现为消费需求。
消费需求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导向作用和拉动作用。
第三,消费有利于促进社会文明和社会全面进步。
人们的消费得到合理的提高,消费结构得到升级和优化,享受资料、发展资料在消费中的比重不断提高,消费中的文化含量不断提高,就会大大促进消费质量的提高,进而促进人的素质的提高。
消费质量提高了,消费者的素质提高了,科学消费,文明消费,就能移风易俗,和谐协调,培育优良的社会机体,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从而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我们要适当鼓励消费,通过发挥消费需求的导向作用和拉动作用,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层次和质量,促进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消费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增长,从而形成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良性循环,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特别是我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小康生活的主要特征就是人民的消费由以数量扩张为主逐步转变为以提高质量为主;由以生存资料为主逐步转变为以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为主,逐步优化消费结构,提高消费层次和质量。
这样,更需要通过消费需求的扩大,促进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促进小康社会早日来临。
从这里,更可以看出消费对社会经济的作用。
2.为什么要研究消费经济?消费经济为什么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第一,社会的发展,使消费经济学成为一门重要的新学科,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
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消费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等各个方面,作用越来越大。
特别是当代,高新技术不断发展,新产业、新产品不断涌现,消费领域不断扩大,消费品和劳务丰富多彩,出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
因此必须有专门的学科,进行系统的研究。
在进行新的探索的过程中,总结新的经验,得出新的结论,指导新的实践。
第二,消费的发展,消费领域的发展变化,有它的特殊矛盾,有其内在规律,是其他学科无法进行研究的。
在经济学科体系中,对生产环节进行独立研究的学科有生产力经济学、工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等,对分配环节进行独立研究的学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02页。
科有财政学、分配经济学等,对交换环节进行独立研究的学科有商业经济学、市场学等。
因此,对消费环节也就应该建立独立的学科。
因为其他学科,都不可能对消费关系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不可能代替消费经济学。
第三,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更足以说明建立消费经济这门新学科以及加强对这门新学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党中央一直很重视居民消费,重视发展消费经济。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均和消费经济有极密切的联系。
解决好消费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具体提出:“要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强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
”“加强环境治理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这些都直接关系到消费经济问题。
3.消费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一定社会条件下消费领域的经济关系(即消费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或者说,消费经济学是研究一定社会条件下,人们在消费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即消费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消费关系的主要内容,从微观来说,包括不同居民集团以及不同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各自所处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体现了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等方面的差别和联系及其发展趋势;从宏观来说,包括社会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等方面各自的发展和规律性等等。
消费经济学研究的问题是:第一、关于消费需要与消费需求的理论;第二、关于消费环境的理论;第三、关于消费水平理论;第四、关于消费结构的理论;第五、关于消费方式的理论;第六、关于劳务消费的理论;第七、关于消费市场的理论;第八、关于消费信贷的理论;第九、关于消费者心理与消费者行为的理论;第十、关于消费与社会保障的理论;第十一、关于保护消费者权益和消费教育的理论;第十二、关于消费调控和引导的理论。
以上这些问题都是消费领域中一些重要的问题,都反映消费领域的各种矛盾和内在规律。
消费经济学研究这些问题,绝不是从理论到理论,而是从实际出发,系统地研究消费领域这些不断出现的实际问题,研究消费领域这些重要的经济关系,分析消费过程的运行状况,分析消费领域的发展趋势和规律性,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最后达到消费需要更好的满足,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4.消费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主要是哪些?
消费经济学的方法,主要有以些几个方面: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进行研究方法。
研究消费问题,探索消费的发展规律,必须强调调查研究,掌握大量的实际材料,然后进行分析、综合,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
第二、系统分析的方法。
从消费领域内部来说,无论消费水平、消费结构、还是消费市场等,又都是一个大系统。
必须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从中找出各种影响因素,分析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揭示出它们的发展趋势和规律性。
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才有利于从多方面对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从多角度全面了解事物发展的状况及其变化,从而得出比较科学的、合乎实际的结论。
第三、抽样调查与典型调查的方法。
在研究问题时,有时不可能进行全面的统计,因而不得不进行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通常有随机抽样、多级抽样、类型抽样等方法,另外还有机械抽样。
这些方法各有优劣,我们要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减少误差。
在研究消费问题时,还要运用民意测验,这也是建立在抽样调查理论基础上的调查方法之一。
第四、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方法。
在定性分析方面:社会主义消费经济学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为依据。
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新的探索,做出质的规定。
定量分析的方面:消费领域的经济现象,其数量关系是十分复杂的。
无论居民收入、消费支出、消费水平、消费结构等等,都具有明确的量的规定性。
因此必须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甚至建立起一些数学模型,这是揭示消费领域经济运动规律的重要手段。
必须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结合起来。
没有定性分析,就难以抓住问题的实质;没有定量分析,就难以比较准确地看出各方面的依存关系,也影响对问题的实质性分析。
第五、比较的方法。
有比较才有鉴别。
掌握各方面的材料,包括国外的、本国的、外地的、本地的,进行对比分析,才能全面地看出问题的实质,这就需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经济现象进行比较分析。
分析主客观原因,从而提出切合实际的结论,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