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经济学(第一章)

合集下载

消费经济学李义福尹世杰

消费经济学李义福尹世杰

四、消费需要的内容 (一)对商品基本功能的需要 (二)对商品质量性能的需要 (三)对商品安全性能的需要 (四)对商品便利的需要 (五)对商品审美功能的需要 (六)对商品情感功能的需要 (七)对商品社会象征性的需要 (八)对良好服务的需要
五、消费需要在社会需要体系中的地位 (一)消费需要是人们最基本、最初始 的需要 (二)消费需要是一切经济活动的起点 (三)消费需要直接体现社会生产目的
二 、生活消费的两重性
生活消费具有两重性, 即具有自然过程和社会过程的性质。 一方面,人们消费各种消费资料和劳务来满 足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的需要,反映消费的自 然过程; 另一方面,人们的消费活动又总是在一定的 生产关系下进行的,人们的消费活动不能脱 离社会而孤立地进行,这反映消费的社会性 质。
度地影响消费需求: 1、消费者绝对收入的变化影响消费需求。 2、消费者相对收入的变化影响消费需求。 3、消费者实际收入的变化影响消费需求。 4、消费者名义收入的变化影响消费需求。 5、消费者预期收入的变化影响消费需求
(二)消费品的价格
1、消费品的价格水平 一般情况下,价格与消费需求之间呈
反向变动关系。
2、相关消费品的价格水平及其变动 (1)替代消费品的价格高低及其变动 替代消费品(B)的价格水平及其变动与消费 品(A)的需求(量)之间呈正向变动关系。 (2)互补(配套)消费品的价格高低及其变 动
互补(配套)消费品(B)的价格水平及其变 动与消费品(A)的需求(量)之间呈反向变 动关系。
第三节 消费需求上升规律
一、消费需求上升规律的内涵 人们的消费需求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随着 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不断 提高,消费需求从总体上呈现出逐步上升 的趋势。 需求上升规律的作用,表现为需求总量的 上升和需求结构的升级,表现为消费需 要、消费需求层次的不断上升。

消费经济学(上篇)

消费经济学(上篇)

5 4 3 2 1 0
第一节
效用理论概述 五、消费者剩余
五、消费者剩余
• 定义 • 支付意愿 • 实际支付 • 公式
消费者剩余 TU Q PQ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为得到一定数 需求曲线可以理解为在购买特定数 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数额与实际 必须支付的数额之间的差。 量商品时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对消费者而言价格是外生给定的,因 此在其支付意愿与实际支付值之间存 在一个差值。
消费经济学是以消费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经 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分支。 西方经济学按照考察对象和分析立足点的 不同,可以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 相应的消费经济学对消费问题的认识,也 逐渐分化为两个方向。 一、宏观消费者问题 二、微观消费者问题
第一节 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宏观消费问题 是从宏观角度考察社会的消费活动、总消费支出 的增减、社会消费结构、消费水平及其变化趋势 等。可以分为消费需求与总需求、消费结构与经 济结构、消费与经济增长等问题。 1、消费需求与总需求 消费需求是社会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 变化会直接影响到总需求的变化。 研究消费需求与总需求的关系,目的是从总量 把握消费需求,以保证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
第三节 消费者及其行为
一、消费经济学所研究的消费者行为 消费者是指能够做出独立的消费决策的基本经济单位。 包括个人、家庭、团体。 经济学研究的是人的经济活动,消费经济学研究的是与 消费有关的人的经济活动。该活动的一般特征是:消费者 在获取了可支配的经济资源(收入、时间)后,通过一系 列的消费和投资决策,最终将这些资源分配在不同的用途 上,从而最大限度的满足自身的需要。因此消费者的行为 包含了以下几个层次: 1、消费者资源的初次分配(消费与储蓄的分配) 2、消费者资源的再次分配(各大类消费商品的分配) 3、消费者的资源消费---购买决策(具体商品的购买)

《消费经济学》各章基本概念汇总

《消费经济学》各章基本概念汇总

《消费经济学》各章基本概念汇总第一章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生产消费是通过消耗生产资料(包括原材料及辅助材料)而生产出新产品的过程,它是直接与生产合而为一的。

2.生活消费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原来意义上的消费”,是人们每天消费已生产出的消费资料(包括劳务消费)来满足自己的物质文化需要的消费行为,它直接与劳动力再生产相联系。

3.消费关系消费关系是生产关系一个重要方面。

是指一定社会条件下消费领域的经济关系。

4.消费力消费力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文化需要对消费资料(包括劳务)进行消费的能力。

它不仅包括购买力,而且还应该包括人的知识和才能。

第二章消费需要与消费需求1.消费需要消费需要是人类为了实现自己的生存、发展和享受而产生的一种获得各种消费资料(包括劳务或服务)的内在欲望和意愿,是消费行为产生的原动力,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2.自然性需要所谓自然性需要是指人们为维持机体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本能需要,主要是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要。

3.社会性需要所谓社会性需要是指人们为了丰富社会生活、进行社会交往、提高消费层次和质量的消费需要。

4.物质需要物质需要,是通过消费品的使用价值而得到满足的需要,表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方面如对食品、衣服、鞋帽、家具、家用电器等物品的需要。

物质需要是人类最基本最直接的需要,也是其它社会需要的基础。

5.精神文化需要精神文化需要,既包括主体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智力资源的需要,又包括进行各种各样的创造消费活动的才能和对文化成果的享用。

例如,对于文化艺术、对于人类积累的科学知识的需要、对美的需要、认识的需要等,都属于精神文化需要的范畴。

随着科技、文教的不断进步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精神文化需要越来越重要。

精神文化需要的满足是不断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6.生态消费需要生态消费需要,是对生态环境的消费,同时指消费的内容和方式符合生态系统的要求,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助于消费者身心健康,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消费经济学第01章绪论

消费经济学第01章绪论

绪论
一、消费经济学课程介绍 二、消费经济学的性质与研究对象 三、中西方消费经济理论简介 四、消费经济学的目的
第一节 消费经济学简介
消费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理论经
济学、应用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交融发展的一个领
域。它与经济学等紧密联系,研究、揭示人们在消费
一、 课
过程中的社会经济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同时又与 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营销学等密切联系,研究人们消 费需要的形成及其实现机理;此外,消费经济学的研
因不是消费需求,因为家庭需求受到收入限制;也不是政府需求,因
为政府需求受到财政收入限制。短缺的原因主要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
企业需求。预算软约束导致企业具有几乎无限的需求,企业的猛烈扩
张大量挤占资源,形成短缺,短缺又进一步促进扩张,加剧短缺。 在这种情况下,某些消费品根本买不到,某些消费品缺乏选择,某些
第二节 消费经济学性质与研究对象
一、消费经济学性质 • 是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相结合的独立经济
学学科
二、消费经济学研究对象:
•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形成的消费力(消费者所具备的消 费能力)和消费关系(经济关系,不同社会阶层、不同 居民集团在消费过程中所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以及 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说,是从消费者的需要及其 满足的程度,研究消费与生产、分配和交换之间的内在 联系和相互作用;揭示消费力与消费关系发展运动的规 律。
二、 消费的概念和作用
1.消费的概念
•指使用物质资料(货物)和劳务来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的行为过程 •是生产的最终目的 •是社会总需求的主体 •是宏观经济分析的主要研究对象。
•广义的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 •狭义的消费专指生活消费 •生活性消费还可分为社会消费和个人消费两类,社会消费 包括政府消费和集体消费。 •由居民个人收入来实现的个人消费,是整个生活消费中的 主要部分。 •本课程主要探讨生活性消费(狭义的消费),主要是个人 消费。

消费经济学

消费经济学

• • • •
24.下列选项中属于宏观消费问题的是 ( ) A.消费者行为模式 B.消费者心理 C.社会消费结构 D.消费者储蓄决策
• 25.主张节制不必要的消费以保证积累 和财富 • 的增值,持这种消费观点的古典经济学 家是 • ( ) • A.威廉·配第 B.魁奈 • C.西斯蒙第 D.马尔萨斯
• 亚当·斯密指出:人有两种欲望,一是 “现在享 • 乐的欲望,二是改良自身状况的愿望。 • 法国经济学家魁奈和西斯蒙第对消费问 题有较 • 多的论述。 • 魁奈:把消费品区分为生活必需品和奢 侈品。 • 二、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30年代前的经 济学
• 19世纪中期以后,庸俗经济学代替了古 典经济 • 学。影响较大的有庞巴维克的“边际效 用价值 • 论”、马歇尔的“需求理论”、凡勃伦 的“社会阶 • 层消费学说”。 • 马歇尔的“需求理论”包括欲望饱和理 论(效用 • 递减规律)、需求规律、需求的价格弹
• B.“消费倾向递增”、“资本边际效率 递减”和 • “流动偏好” • C.“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 递增”和 • “流动偏好” • D.“消费倾向递增”、“资本边际效 率递增”和 • “流动偏好”
• 10.提出消费倾向递减心理规律的经济学 家是 • ( ) • A.配第 B.魁奈 C.西斯蒙第 D.凯恩斯 • 11.消费者行为的基本准则是( ) • A.效用最大化 B.支出最小化 • C.收入最大化D.成本最小化
• 20.消费者的资源初次分配是指消费者 将其个 • 人可支配收入( ) • A.在消费与储蓄之间进行分配 B.在 消费与 • 狭义储蓄之间进行分配 • C.在消费与投资之间进行分配 D.在 各大 • 类消费项目之间进行分配
• 21.凯恩斯经济学说的理论基础是 ( ) • A.有效需求理论B.资本边际效率递减 A B 理论 • C.消费倾向递减理论 D.流动偏好理 论

00183消费经济学重点

00183消费经济学重点

00183消费经济学重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消费经济学是以消费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中各个总量及其变化;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企业、单个行业、单个市场或单个消费者的经济活动。

?宏观消费问题可以分为消费需求与总需求,消费结构与经济结构,消费与经济增长等问题。

?微观消费问题包括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储蓄决策、投资决策以及消费信贷等问题。

?微观消费与宏观消费的关系:微观消费问题是宏观消费问题的基础;宏观消费问题是微观消费问题的目的。

第二节经济学对消费问题认识的历史演变?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威廉配第,他的观点是主张节制不必要的消费,以保证积累和财富的增值。

其思想后来被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继承。

?法国古典经济学魁奈和西斯蒙。

魁奈是重农学派代表,西斯蒙是法国小资产阶级代表。

第三节消费者及其行为?消费者,是能够做出独立的消费决策的基本经济单位。

?消费者行为的层次:1、消费者资源的初次分配选择;2、消费者资源的再分配;3、消费者的资源消费—购买选择。

?消费者的行为特征:1、效用最大化原则;2、习惯性;3、不可逆性;4、示范性;5、复杂性。

?效用最大化原则是大多数消费者的基本准则。

?效用,消费者通过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满足。

?效用最大化,消费者通过对商品和劳务的消费追求满足的最大化。

?效用最大化的原则是建立在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基础上的。

?习惯性,指消费者的行为方式要受过去习惯的影响。

?不可逆性,指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要受自己目前收入水平的影响,也受自己过去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影响。

?示范性,消费者的行为不仅受自身的收入水平、消费习惯的影响,还受周围人的影响。

第二章消费者的消费决策第一节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及其预算约束究对象?追求效用最大化是消费者行为的基本准则。

?消费者的消费决策两个基本要素:1、消费者面临的限制性条件;2、最大化目标。

消费经济学(第一章)

消费经济学(第一章)
奥地利经济学家
1、“边际效用价值论” 2、消费者意志对消费决策影响 3、现在消费和未来消费的关系
马歇尔(Marshall 1842—1924)
微观部分 欲望饱和理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需求规律
需求理论
需求价格弹性 消费者剩余 消费习惯作用
宏观部分
进入市场商品种类的变动趋势
社会消费 趋势理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消费经济学属于理论性、综合性、实用性很强应用经济学。 通过《消费经济学》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消费经济学的 基本原理、概念、方法;能够对影响消费者行为各种因素进行 分析;了解消费者决策对宏观经济运行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 明确消费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握消费 的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使学生能够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基本 观点、基本方法,认识、分析和解决当代经济建设和理论发展 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新情况和新观点、新问题;提高学生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让学生在掌握知 识的同时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具备创新意识和能力, 以适应终身学习的时代和未来竞争的社会。
教学方法:
以“启发式”教学方法为主,把传授知识、自学和“讨 论式”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注重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理论 联系实际,注重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第一章
导言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使学生明确消费经济学 的研究对象和消费经济学的产生、发展过程。了 解消费经济学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消费经济学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唯物辩证法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方法
系统分析方法
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调查方法
比较分析的方法
规范分析方法
——从一定的价值判断出发,提出一系列衡量经济活动 的标准,据以研究经济活动怎样才能符合这些标准的分 析方法。

(财务知识)消费经济学最全版

(财务知识)消费经济学最全版

(财务知识)消费经济学最全版(财务知识)消费经济学第壹章绪论1.消费经济学是以消费为研究对象的壹门经济学;2.微观经济学的考察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3.单个消费者或者家庭如何分配他们收入被称为消费决策问题;4.宏观消费问题的研究基础是微观消费问题;5.研究微观消费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宏观经济问题;6.最早对消费问题进行理论分析的经济学家是威廉配第;7.魁奈是法国古典经济学中重农学派的代表人物;8.西斯蒙第是法国小资产阶级的代表;9.西斯蒙第认为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是消费不足;10.19世纪中期以后代替了古典经济学的是庸俗经济学;11.马歇尔的消费学说是需求理论;12.资本主义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波及面最广影响最深的壹次经济危机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初;13.凯恩斯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有效需要理论;14.最早建立消费函数理论的是凯恩斯;15.大多数消费者行为的基本准则是效用最大化原则;16.我们通常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是消费支出的不可逆性;17.消费行为的绝对特征是复杂性;18.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19.从宏观角度研究的消费问题可分为:社会消费活动、社会消费结构、消费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总消费支出的增减;20.从微观角度研究的消费问题主要包括:消费者动机、消费行为和消费者心理;21.宏观消费问题具体可分为消费需求和总需求、消费结构和经济结构、消费和经济增长等问题;22.微观消费问题包括:消费者的消费决策、消费者的储蓄决策、消费者的投资决策、消费信贷等;23.宏观消费和微观消费的关系;答:首先,微观问题是宏观消费问题的基础。

其次,宏观消费问题是微观消费问题的目的;24.威廉配弟是最早对消费问题进行分析,主张节制不必要的消费,以保证积累和财富的增值;25.古典经济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继承了配弟的思想,亚当斯密指出人们有俩种欲望,壹是当下享乐的欲望,二是改良自身的状况;26.作为贵族僧侣阶级代表的马尔萨斯,试图论证社会消费的不断增长是促进社会财富增长的源泉;27.消费者:指能够做出独立的消费决策的基本经济单位;28.消费者行为包含的层次有:①消费者的资源初次分配选择②消费者的资源再分配选择③消费者的资源消费--购买选择;29.消费者行为的特征:①效用最大化原则、②习惯性、③不可逆性、④示范性、⑤复杂性;30.不可逆性: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要受自己目前收入水平的影响,而且也受自己过去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影响;31.示范性:消费者的行为方式不仅受自身的收入水平、习惯的影响,仍受周围人的影响;第二章消费者的消费决策1.消费者行为的基本准则是追求效用最大化;2.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包括:最大化目标、消费者面临的限制性条件;3.预算约束:指消费者只能在自己有限收入的约束下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4.收入是影响消费者消费决策的最根本因素;5.正常商品:消费量随着人们收入增加而增加的商品称为正常商品;6.弹性这个概念就相对变化而言的,它和自变量和因变量的计量单位无关;7.需求收入弹性:指在壹定时期内某壹商品的需求量对收入变化的反映程度;8.需求收入弹性=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和收入变化的百分比之比,收入弹性的符号能够用来区分商品是正常仍是低档商品;9.对于正常商品而言,若需求弹性大于1则是奢侈品,小于1则是生活必需品;10.恩格尔曲线;它是消费者的收入和某壹商品均衡购买量之间的关系曲线;11.预期收入能调节消费者在现期消费和未来消费之间的选择;12.替代效应:指商品价格上升后,消费者改用其他商品来满足其需求,而当价格下降时,用该商品来替代别的商品来满足需求;13.正常商品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作用方向是相同的,它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14.对于低档商品而言,替代效应的作用大于收入效应,因而大多数低档商品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15.吉芬商品:某种商品,当其价格上升或下降时,市场需求量也随之上升或下降。

消费经济学名词解释

消费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消费决策问题:单个消费者或者家庭如何分配他们收入消费者:指能够做出独立的消费决策的基本经济单位,主要指个人和家庭习惯性:消费者的行为方式要受过去习惯的影响不可逆性: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要受自己目前收入水平的影响,而且也受自己过去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影响示范性:消费者的行为方式不仅受自身的收入水平、习惯的影响,还受周围人的影响第二章消费者消费决策预算约束:指消费者只能在自己有限收入的约束下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正常商品:消费量随着人们收入增加而增加的商品称为正常商品需求收入弹性: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商品的需求量对收入变化的反映程度恩格尔曲线;它是消费者的收入和某一商品均衡购买量之间的关系曲线;替代效应:指商品价格上升后,消费者改用其他商品来满足其需求,而当价格下降时,用该商品来替代别的商品来满足需求;吉芬商品:某种商品,当其价格上升或下降时,市场需求量也随之上升或下降。

这种需求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商品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而一种商品价格的下降会导致另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减少,两者相互替代关系;互补品:指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减少,即两者是相互补的;需求价格弹性:指某一商品需求量对它本身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效用:指商品或劳务满足消费者欲望或需要的能力;边际效用:指消费者每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的增加.社会阶层:指一个社会以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态度等方面的不同进行等级划分、所划分成的许多组对永久的同类人群。

文化,狭义讲,是指某个社会和国家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以特定的哲学、宗教和行为的方式为中心形成的综合体。

它包括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社会道德、态度、风俗、习惯、行为方式等多方面的内容。

动机定义:人们之所以表示了某种行为,是由于内心有一种驱动力,驱使他去这样做,这种内在驱动力就是动机。

需求指有货币支付能力的需要。

消费经济学 第1章 绪论

消费经济学 第1章 绪论

第二节 经济学对消费认识的历史演变
二、庸俗经济学对消费问题的认识(1850-1930) 二、庸俗经济学对消费问题的认识(1850-1930) 马尔萨斯:贵族僧侣阶级代表,试图论证社会 马尔萨斯:贵族僧侣阶级代表,试图论证社会 消费的不断增长,是促进社会财富增长的源泉。 他错误的认为只有贵族和僧侣阶级不从事生产一 味消费,能有效地缓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马歇尔:需求理论,包括效用递减规律(欲望 饱和理论)、需求理论、需求的价格弹性、消费 习惯的作用和消费者剩余等。他认为社会消费水 平会随技术进步而提高,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 展,人们对闲暇的重视可能对消费支出格局产生 较大影响。
第一节 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微观消费问题 微观消费问题是从微观消费主体的角度来分析 消费消费问题的,它包括消费决策、储蓄决策、 投资决策、劳动供给决策、以及消费信贷等问题。 三、微观消费与宏观消费的关系 1、微观消费问题是宏观消费问题的基础; 2、宏观消费问题是微观消费问题的目的。
第二节 经济学对消费认识的历史演变
第二节 经济学对消费认识的历史演变
三、消费在凯恩斯经济理论中的地位 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他认为资本主义经济 危机的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不足 的根源在于人们心理因素的作用。如:边际消费 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流动偏好等 三大心理规律。 凯恩斯是最早建立消费函数理论的经济学家, 也是最早提出政府应该干预经济的经济学家,他 的政策主张对于暂时缓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 很强影响。
一、古典经济学对消费问题的认识 1、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认识 威廉• 威廉•配第:他主张节制不必要的消费,以保 证积累和财富的增值。手段是通过赋税减少不利 证积累和财富的增值。手段是通过赋税减少不利 于生产的消费支出。 于生产的消费支出。 亚当• 亚当•斯密:两种欲望说(享乐欲望与改良自 身状况的愿望),他认为前者是奢侈性消费,不 利经济和社会财富的增长,鼓励人们节制消费, 促进节俭,进而促进社会进步和结构 宏观消费结构对总体经济发展最明显的影响作 用在于它对产业结构的影响。静态的看,产业结 构决定消费结构;动态的看,消费结构对产业结 构有制约作用。 合理的消费结构是指符合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经 济发展阶段特点和资源状况的消费结构。 3、消费与经济增长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合理的消费结构既要反 映经济水平提高所带动的消费水平提高,又要有 利于经济的长期增长。

讲义:第一章 消费经济学概述

讲义:第一章  消费经济学概述

第一章消费经济学概述一、消费的涵义与意义1.消费是什么?(1)消费的界定消费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也是最基本的经济活动。

《新帕尔格雷大经济学大辞典》对古典经济学中关于消费研究的代表性观点有系统的介绍,但是对消费一词没有单独定义。

我国经济学界对消费的最早定义是:“人们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对物质资料的使用和消耗。

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

”1而在著名消费经济学家尹世杰教授主编的《当代消费经济词典》中又表述为:“人们在物质资料和劳务的生产与生活中,对物质产品和劳动力的消耗过程。

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

”2以上两种表述都是指广义的消费。

经济学中的生产性消费,属于直接生产过程,是指物质产品生产过程中任何使用、利用或耗费一定的物质资料或/和服务的活动。

任何生产消费活动总会耗费一定的物质资料,耗费的形式有一次性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及辅助材料;也有多次性消耗和使用的物质资料,如设备、厂房、工具等。

在生产消费中,也必须耗费劳动者的体力和脑力,抑或称为人力资源或人力资本的消耗,而绝不只是单纯的物质资料的消耗过程。

物质资料和劳动力、资本在生产中的消耗本身是生产过程的要求,本质上属于生产过程,是一种生产行为,包含在生产过程中,正如马克思指出的:“生产行为本身就它的一切要素来说也是消费行为”。

生产消费是一种中间性消费,生产消费的结果是生产出一定的新的劳动产品,这种新的劳动产品主要是物质产品,也包括服务产品,是一种新的使用价值的出现。

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生产消费是构成这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总量的主要基础。

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离不开生产消费。

马克思早就说过:“人从出现在地球舞台上的第一天起,每天都要消费,不管在他开始生产以前和在生产期间都是一样。

”3生产消费属于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生产领域与起点环节。

与生产消费不同,生活消费是最终消费,一般是指为满足消费者物质文化需要而使用、利用或消耗各种物质资料或/和服务的活动。

生活消费是实现人自身再生产的行为与过程,马克思称它为“原来意义上的消费”4,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消费。

消费经济学第一章

消费经济学第一章
消费经济学第一章
目录
• 消费经济学概述 • 消费者行为理论 • 消费需求与市场分析 • 消费经济学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
01
消费经济学概述
消费经济学的定义
消费经济学是研究消费者行为、需求 和偏好的学科,它探讨消费者如何做 出决策,以及这些决策如何影响经济 活动和整体经济。
消费经济学主要关注消费者行为背后 的动机、影响因素和决策过程,以及 消费者行为与市场供需关系、经济发 展和社会福利之间的关系。
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发展历程
传统消费理论
传统消费理论以恩格尔系数为主 要依据,认为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和消费水平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新古典消费理论
新古典消费理论以凯恩斯消费函 数为基础,引入了边际消费倾向、 收入水平和利率等因素,对消费 者的消费行为进行定量分析。
现代消费理论
现代消费理论以弗里德曼的持久 收入假说和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 期假说为代表,强调消费者的长 期规划和预期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实践和案例
实践经验
在实践中,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如建立投诉机制、 加强市场监管、开展宣传教育等。
典型案例
同时,我国也处理了一些涉及消费者权益的典型案例,如“三鹿奶粉事件”、 “假疫苗事件”等,这些案例的处理对于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起到了积极的推 动作用。
感谢您的观看

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实证研究
数据收集
01
实证研究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包括消费者调查数据、市场销
售数据、经济统计数据等。
数据分析
02
数据分析是实证研究的关键环节,包括描述性统计、回归分析、
因子分析等方法。
结果解释
03
实证研究的结果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解释和应用,为企业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消费学对消费问题认识的历史演变
授课内容:
一、消费经济学研究对象
二、经济学对消费问题认识的历史演变 三、消费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学时分配:
5课时
第一章
导言
一、消费经济学研究对象 二、经济学对消费问题认识的历史演变 三、消费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消费经济学研究对象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对消费的认识, 反映了产业资本家积累资本客观要求.
(二)19世纪中期——20世纪30年代 前的经济学对消费问题的认识
庞巴维克 等 马歇尔 凡勃仑 “边际效用价值论”
微观: “需求理论” 宏观:“社会消费趋势理论”
“社会阶层消费学说”
庞巴维克(Bohm Bawerk 1851—1914年)
经济学杂志:
人大复印资料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 《理论经济学》 《消费经济》 《当代经济研究》 《经济研究》等
推荐经济学学习网站:
1、经济学阶梯教室: / 2、中国经济学教育科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 http: ///
第七章 消费方式 第八章 消费者权益及其保护
参考资料
1、《政治经济学新原理》 西斯蒙第 商务印书馆1977年出版 2、《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凯恩斯 商务印书馆1963年出版 3、《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亚当· 斯密 商务印书馆1979年出版 4、《消费经济学》 伊志宏主编 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5、《消费经济学》 尹世杰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人们对消费品价格的反常态度
(三)消费在凯恩斯经济理论中的地位
对消费问题的研究,在凯恩斯经济学 说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主要有:
建立消费函数理论,提出了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规律. 关于社会消费倾向提高趋势的学说.
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绝对收入假定
随着收入增加,消费支出在收入中份额有下 降趋势。
(1818——1883年)
(1820年——1895年)
社会再生产由四个环节组成 消费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
消费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
生产、分配、交换 消费
生产创造消费的对象
生产决定 生产规定消费方式 消费 生产创造消费动力 消费决定再生产能否正常进行 消费制约 消费直接也是生产 消费创造出新的生产需要 生产 消费结构制约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
(一)消费含义 (二)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三)微观消费和宏观消费的关系
二、经济学对消费问题认识的 历史演变
(一)古典经济学对消费问题的认识 (二)19世纪中期——20世纪30年代前的经 济学对消费问题的认识 (三)消费在凯恩斯经济理论中的地位
(四)马克思对生产与消费关系的分析
(一)古典经济学(Classical Economics) 对消费问题的认识 英国古典经济学 法国古典经济学
2、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3、西斯蒙第在消费经济理论上进行了那些与众不同 的研究? 4、简述马歇尔“需求理论”和“社会消费趋势理 论”。 5、简述凡勃仑“社会阶层消费学说”。 6、简述凯恩斯对消费问题的论述。 7、简述马克思对生产与消费关系的论述。
The End
人们的消费支出随着收入增加而增加
消费增长的幅度小于收入增长的幅度
实际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稳定函数。 边际消费倾向在0—1之间,而且它的趋势是 逾来逾小于1,但仍大于0。
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
请同学们思考回答 下列问题
为什么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平均消费 倾向就会降低 ?
(四)马克思对生产与消费关系的分析
实证分析方法
——对某些事实内容所作的描述或解释,并预测经济活 动后果的分析方法 。 力求回答——经济现象“是什么”或“不是什么”这类 问题 ,而不回答“好”或“坏”的问题 。
教 学 内 容
第一章 导言 第二章 消费者行为 及影响因素
第三章 家庭消费决 策 第四章 消费者的投资方式
第五章 消费需要与 消费需求 第六章 消费水平
奥地利经济学家
1、“边际效用价值论” 2、消费者意志对消费决策影响 3、现在消费和未来消费的关系
马歇尔(Marshall 1842—1924)
微观部分 欲望饱和理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需求规律
需求理论
需求价格弹性 消费者剩余 消费习惯作用
宏观部分
进入市场商品种类的变动趋势
社会消费 趋势理论
消费理论热点问题
扩大内需和促进经济增长问题 绿色消费问题、科学消费、和谐消费 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农民消费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问题 闲暇消费和第三产业发展问题
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关系问题 居民住宅消费问题 倡导低碳生活,发展低碳经济等
思考题:
1、名词解释:消费、生活消费、消费经济学、消费力
推荐经济学学习网站:
6、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cn/ 7、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8、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 .hk/wk.asp 9、天则经济研究所: /
教学方法:
以“启发式”教学方法为主,把传授知识、自学和“讨 论式”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注重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理论 联系实际,注重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第一章
导言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使学生明确消费经济学 的研究对象和消费经济学的产生、发展过程。了 解消费经济学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消费经济学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唯物辩证法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方法
系统分析方法
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调查方法
比较分析的方法
规范分析方法
——从一定的价值判断出发,提出一系列衡量经济活动 的标准,据以研究经济活动怎样才能符合这些标准的分 析方法。
力求回答——“应该是什么”或“不应该是什么”、 “应该做什么”或“不应该做什么”。
教学目的和要求:
消费经济学属于理论性、综合性、实用性很强应用经济学。 通过《消费经济学》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消费经济学的 基本原理、概念、方法;能够对影响消费者行为各种因素进行 分析;了解消费者决策对宏观经济运行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 明确消费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握消费 的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使学生能够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基本 观点、基本方法,认识、分析和解决当代经济建设和理论发展 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新情况和新观点、新问题;提高学生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让学生在掌握知 识的同时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具备创新意识和能力, 以适应终身学习的时代和未来竞争的社会。
社会消费水平随着技术进步而提高
闲暇越来越被重视
货币和信用的发展将创造新消费方式
凡勃仑(Veblen 1857—1929)
“社会阶层消费学说” 《有闲阶级论》1899
有闲阶级存在和消费分为两种类型
摆阔气的消费
较低阶层生活方式以较高阶层生活方式作 为标准
两种消费方式存在,摆阔气的消费方式对 人口增长具有抑制作用。 消费规范的淘汰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