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家石头村旅游发展现状评价及对策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家石头村旅游发展现状评价及对策分析

一、石头村简介

◇于家石头村,是一部用石头抒写的村落史诗。于家石头村位于河北省井陉县城微水镇西南约十五公里处,建于明朝成化年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地貌

石头村在四面环山的洼地,山峦环抱,绿树掩映,不到村头见不到人家。当走过弯弯曲曲的山路,走进这个村子,一下就置身于石头的世界:石楼石阁,石房石院,石桌石凳,石磨石碾,石街石巷,石桥石栏,村路也是古老的石头铺就的。铺路的石头多是青灰色,石质坚硬,岁月的摩擦使石头棱角圆润光亮,但这石路光而不滑,干爽洁静,走在上面,脚下发出轻轻而有韵律的“哒、哒”的声响,这声音让人心中泛起一股宁静、幽远的情思。站在这石头街上,环顾四周,与脚下的石路相连的街、巷、胡同全是青色的石路,路的两旁全是石头房院,随便推开一扇石门,便又会看到一个石头筑造的小天地。

◇布局

这里的房屋大多是四合院,还有古色古香的四合楼院,沿白色石阶登上石楼,放眼四望,周围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白花花的石房石屋,门与门相对,户与户相连。据介绍,这里房屋建筑规范明确,东西为街,南北为巷,不通为胡同。全村共有六街七巷十八胡同,总长3700多米,街巷全是青石铺就,街巷串连的石头房屋4000多间。这是一片石头的天地,这是一部石头抒写的家族史诗。

◇历史渊源

于家石头村落是明代著名政治家、民族英雄于谦的后裔居所。500年前,于谦之子隐居井陉南峪村,留有三子:于有道、于东道、于南道兄弟三人。成化年间(约1486年)因生活所迫,于有道携家眷秘密迁居于这旷野深山隐居。当时这里荒无人烟,于家人“与木石居,与鹿逐游”,生活条件十分困乏,其族人以顽强的精神,艰苦创业,开拓生活。他们用石头搭房垒屋,造石具开荒种田,炊饮餐具全部用石头打凿而成。春风秋雨,世事沧桑,于家人在这里依漫山石头,开一方乡土,繁衍生息,由几户人家,发展到一个石头村落。目前,这个石头村已有1600多口人,繁衍至今24代,村里人95%以上是于姓。于家先祖、民族英雄于谦,曾以石灰为喻,表达自己坚贞不屈的节操,宁愿粉身碎骨,也要在人间留下清白的品格。

他的后裔用朴实坚贞的石头在荒野深山抒写下不朽的生存史诗。于家石头村,穿越岁月沧桑,存活到今天,这是于家后裔坚韧不拔,代代相传的奋争精神的写照,也是先祖精神风范的遗存。当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纷纷告别砖瓦平房而乔迁高楼大厦,高档装潢把居室妆点得如宫殿一般,这虽然是历史的变迁,文明进步的象征,但看一看石头村,它会不由地给人一种精神的昭示:

那就是人与生俱来的最宝贵的东西,开拓生活的精神与韧力,无论在怎样的优越中都不能遗失掉……

二、石头村旅游发展现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旅游日渐红火,并已逐渐成为人们娱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们除了能享受到旅游过程中的惬意与放松,其实更多的是对生活的体味。

为了了解当地社区的基本情况,了解村民对民俗旅游发展的态度,优化民俗旅游发展模式;提高和锻炼大学生自身的社会工作能力。我们对石头村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在于家石头村的调研过程中,在已有访谈问卷的基础上,我调查小组分别与于家石头村村民和前来旅游的游客进行了交流,较为全面深入的了解了当地民俗旅游的发展情况在本次调研中,当地村民积极热情地配合了我们的调研。

(一)调查资料

被访者基本情况如下:

1、男性35名,女性36名;

2、城镇居民45名,非城镇居民26名;

3、年龄在15—24岁的有25名,25—44岁的有33名,45—64岁的有13名;

4、文化程度小学2名,中学、职高15名,中专、大专28名,大学本科以上26名;

5、职业状况:政府工作人员2名,工人9名,学生24名,农民7名,退休人员2名,企事业管理人员7名,专业技术人员4名,服务人员2名,私营业主6名,其他6名;

6、月平均收入:5000元以上4名,4000-4999元2名,3000—3999元14名,2000—2999元20名,1000—1999元11名,1000元以下19名。

调查获得的主要资料和数据:

1、到石头村的主要目的:观光旅游38名,探亲访友3名,度假休闲11名,文化教育科考19名;

2、旅游方式:自助旅游45名,旅行社组团26名;

3、交通工具:电动车摩托车17名,包车32名,公交车7名,其它3名;

4、知道石头村的渠道:旅行社12名,报刊杂志9名,电视广播6名,互联网14名,口传20名,其它11名;

5、到石头村的次数:一次61名,两次6名,三次1名,三次以上3名;

6、门票票价格:适中55名,偏贵16名;

7、对石头村评价:很好好一般较差不了解

旅游服务 1 11 20 2

旅游环境 1 20 3

住宿 1 7 21 1 4

餐饮 5 13 6 10

娱乐项目 2 20 2 10

外部交通14 20 14

8、在石头村的停留时间:半天29名,一天37名,两天2名,两天以上3名;

9、本次同行人数:1人4名,2人12名,3—5人19名,6人以上36名;

10、人均旅游费用(包括交通等)约为:50元以下20名,50-100元27名,100-200元11名,200—300元3名,300—400元11名,其他400元以上3名。

(二)调查分析

1、村民对村里发展旅游产生的影响的反应

受访村民普遍认为民俗旅游对本村的发展及自家的生活水平提高都有所帮助,虽然村委会没有将民俗旅游的盈利直接以分红的形式分发给每位村民,但由民俗旅游业产生的相关服务业,诸如饮食、住宿、导游、小型商贸等行业,为村民带来了较为直接的经济利润。

由于石头村地处较偏避,外出务工人员较少,本村村民与外界联系不多,加之石头村人口较少,民风淳朴,所以民俗旅游对村治安状况没有较大的影响此外,由于石头村的民俗开发是建立在已有的基础上,所以旅游开发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并没有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2、村委会在民俗旅游中的作用

在调研“村委会在发展旅游方面起到的作用及举措”中,绝大部分的村民都认为,村委会在发展民俗旅游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村民们都认为,是村委会的正确决定,才促使石头村有了新的变化、新的发展,才让更多的人了解石头村,并到石头村旅游村委会在文化古迹修复、旅游景点建设、村容村貌完善等方面都对民俗旅游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对石头村村委会成员工作情况的调研中,有六成村民认为村委会在民主建设方面还需加强,在村建设方面,村委会很少听取村民意见,相关的发展决定基本都是村委会自主决定的;此外,村委会组织人员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思想相对封闭,认识能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石头村的进一步发展根据我们对村民的访谈,以及对村务公开栏的了解,村委会对旅游发展的收支等村务公开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形式轻实效、重公开轻管理、重分工轻协同”的倾向,对公开之后“村民认可不认可、满意不满意、有何建议”没有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去了解与解决

村民们表示在对村干部的民主评议和村务监督方面上级领导应加大力度,村民认为,对村干部的民主评议应制度、规范化,应认真贯彻不合格村干部的退出机制有村民建议“每年至少召开两次民主评议会”但由于,石头村地处偏僻,村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