醛和酮 有机化学
大学有机化学重点知识总结第十一章 醛、酮
—制备增加2个C原子的伯醇:
+
H2C CH2
-+
RM gBr
O -
(C2H5)2O
R C H 2 C H 2 O M g B r
H 3O + H O C H 2C H 2R
精选可编辑ppt
42
33.
CH3 ( NBS )
CH2Br
Mg
(
干醚
CH2MgBr )
① O / 干醚
(
② H3O+
CH2CH2CH2OH )
R C O R '+H 2 O H +
R CO +2 R 'O H
(R '')HO R '
(R '')H
精选可编辑ppt
33
H +
O O C H 3
( )+ ( )
O
CH2CH2CH2CH CH3OH
HO
O
O
O
C OCH3 H
O O
C OCH3
H OC H2CH 2OH
精选可编辑ppt
34
(3)活性:醛>酮 酮一般用原甲酸三乙酯形成缩酮
O C
羰基
第十一章 醛、酮
–CHO
醛基
O HCH
O
RCH
甲醛 醛
O
C
酮基
O
R C R' 酮
精选可编辑ppt
1
烃基
脂肪族醛和酮 芳香族醛和酮
醛和酮
饱和醛和酮
的分类 烃基是否饱和 不饱和醛和酮
一元醛和酮
羰基个数 二元醛和酮
多元醛和酮
有机化学--第十一章 醛 和 酮
等氧化剂所氧化,例如:
常把次卤酸钠的碱溶液与醛或酮作用生成三卤甲烷的 反应称为卤仿反应。
52
如果用次碘酸钠(碘加氢氧化钠)作试剂,产生具有特殊气味的黄
色结晶的碘仿(CHI3),这个反应称为碘仿反应。可通过碘仿反应来 鉴定具有 构的醛和酮,以及 结构的醇,因为次
碘酸钠又是一个氧化剂,能将
结构的醛或酮:
结构的醇氧化成含
53
生成α-羟基腈,此法优点是可避免使用有毒的氰化氢,
而且其产率也较高。例如:
33
3.与醇加成
在干燥氯化氢或浓硫酸的作用下,一分子醛或酮与
一分子醇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的化合物分别称为半缩醛
或半缩酮。
34
半缩醛(酮)一般是不稳定的,它易分解成原来的醛
(酮),因此不易分离出来,但环状的半缩醛较稳定,能
够分离得到。例如:
当醛、酮进行加成反应时,一般是试剂带负电荷
(亲核)的部分先向羰基碳原子进攻,然后是带正电荷
(亲电)的部分加到羰基氧原子上。决定反应速率的是第 一步,即亲核的一步,所以称为亲核加成反应。
18
亲核加成反应的难易取决于羰基碳原子的亲电性的
强弱、亲核试剂亲核性的强弱,以及电子效应和空间效
应等因素。芳香族羰基化合物进行亲核加成反应困难的 原因是羰基与芳环共轭;同时芳环有较大的体积,能产
14
脂肪醛及芳醛分子中,与羰基相连接的氢在核磁共振谱中的特
征吸收峰出现在极低的低场,化学位移值δ=9~10。醛基质子的化学 位移值是很特征的,这一区域内的吸收峰可用来证实醛基(—CHO)的
存在。
15
与其它吸电基一样,羰基对于与其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上的质 子也产生一定的去屏蔽效应。
16
有机化学--醛和酮
羰基等吸电子基团活化-氢的能力有以下次序: CHO COPh COR CN COX CO2R CO2H
问题:薄荷酮、孟烷酮和异孟烷酮是三个具有光学活性的天然化合物:
O
O
O
(-)-薄荷酮
孟烷酮
异孟烷酮
试对以下现象提出合理的解释:
(1)在乙醇钠的乙醇溶液中放置一段时间,光学纯的 薄荷酮([]D = -32o)会变成消旋的薄荷酮([]D = 0)。
(2)用90%的硫酸处理,孟烷酮转变为孟烷酮和异孟 烷酮的混合物。
2、-卤化反应
O
X2
R CH3
O R CH2X
(X = Cl, Br或I)
酸催化过程:
O
H+
C R CH3
O+H
-H-
C
R CH2
H
+
OH
XX
OH X-
C
C
R CH2
R CH2 X
O
C
+ HX
R CH2 X
O
Br2 AcOH, H2O, 70oC
醛和酮
➢ 醛酮的命名,结构、物理性质 ➢ 醛酮的制备 ➢ 醛酮的反应
O C RH
醛
O C R R'
酮
O C R OH
羧酸
O C R OR'
酯
O C R NH2
酰胺
羰基 Carbonyl group 醛 Aldehydes 酮 Ketones
O C RX
酰卤
亲核加成 氢化还原
R (H)R'
C O
4-氧代戊醛
O
(R)-Carvone (R)-香芹酮
薄荷味
醛酮的化学性质及应用
醛酮的化学性质及应用醛酮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它们的化学性质和应用非常广泛。
下面我将分别介绍醛和酮的化学性质和应用。
醛是含有羰基(C=O)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通式为RCHO。
它们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化学性质:1. 氧化还原性:醛能够与氧气或氧化剂反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相应的酸。
例如,乙醛(CH3CHO)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为醋酸(CH3COOH)。
2. 缩合反应:醛能够与众多化合物发生缩合反应,生成相应的缩合产物。
其中最常见的是与胺类化合物反应生成相应的胺缩合物。
3. 加成反应:醛能够与众多化合物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相应的加成产物。
其中最重要的是与氨、水、醇等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相应的加成产物。
4. 氧化反应:醛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相应的羧酸。
例如,乙醛可以经过氧化反应生成醋酸。
酮则是含有羰基(C=O)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通式为R2CO。
它们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化学性质:1. 氢化还原性:酮与氢气或还原剂反应,发生氢化还原反应生成相应的醇。
例如,丙酮(CH3COCH3)在适当条件下可以被氢气还原为异丙醇(CH3CH(OH)CH3)。
2. 缩合反应:酮也可以与众多化合物发生缩合反应,生成相应的缩合产物。
例如,在肟反应中,酮与氢氧胺可以发生缩合反应生成肟。
3. 亲核加成反应:由于酮分子中的羰基上没有可供亲核试剂进攻的活性氢原子,因此酮分子不容易发生亲核取代反应。
但在碱性条件下,酮的α-碳上的酸性氢可以被碱取代,形成相应的加成产物。
4. 氧化反应:酮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相应的酮酸。
例如,丙酮可以经过氧化反应生成丙二酸。
醛酮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以下是其中几个重要的应用:1. 工业化学:醛酮化合物可以作为重要的合成原料,广泛用于合成有机合成试剂、药物、染料、香料等。
例如,乙醛被广泛用于合成乙醇、醋酸、醋酸乙酯等化合物。
2. 生物化学:醛酮化合物在生物化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醛酮化合物是糖的代谢中间产物,在糖的酵解和糖新生中起着关键作用。
有机化学中的醛和酮
有机化学中的醛和酮有机化学是研究碳及其化合物的科学,醛和酮是其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醛和酮是碳氧化合物,它们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生理和生化功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醛和酮的化学性质、合成方法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醛的化学性质醛是含有唯一一个羰基(C=O)的有机化合物。
醛分子的一个碳原子上连接着一个羰基碳,而另一个碳原子连接着一个氢原子或者是一个有机基团。
醛的命名方式通常以带有羰基的碳作为主链,并在主链末端加上字母“-al” 表示它是一个醛。
醛具有一些特征性质。
首先,醛可以通过氧化反应将其转化为相应的羧酸。
其次,醛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发生缩合反应,形成独特的亚胺结构。
此外,醛容易与氨或者胺反应,生成相应的胺类化合物。
醛在水溶液中有时也能形成相应的季铵盐。
二、酮的化学性质酮是含有一个或多个羰基(C=O)的有机化合物。
酮分子中的羰基碳连接着两个碳原子,且没有一个碳原子连接氢原子。
酮的命名通常以长的碳链为主链,并在主链两端加上字母“-one” 表示它是一个酮。
酮也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
和醛一样,酮可以通过氧化反应转化为相应的羧酸。
而且,酮不像醛那样容易发生缩合反应。
由于酮中没有活性氢原子,因此它不会像醛那样发生酸催化的亲核加成反应。
三、醛和酮的合成方法醛和酮的合成方法各异。
常见的醛的合成方法包括脱羧反应、氢化还原、氧化反应等。
通过脱羧反应,羧酸可以经过酰的转化形成醛。
通过氢化还原,酮可以还原为相应的醇。
氧化反应是将氨基醇酮氧化为醛或羧酸。
酮的合成方法包括羰基合成、酰基咪唑反应、酮的羟醇化、弱碱性环化反应等。
羰基合成是由酸酐和脂肪酸生成酮。
酰基咪唑反应是通过酰氯和亚胺之间的反应生成具有酮结构的酮类化合物。
酮的羟醇化是通过酮与过硼酸或缩水为盐酸亚胺反应生成氧代(亚)胺化合物。
四、醛和酮的应用醛和酮在生活中应用广泛。
对于醛,最常见的应用是在食品工业中的食品保存和香精添加剂。
醛具有杀菌抑菌的特性,可以有效延长食品的保鲜期。
有机化学:第十二章 醛和酮
分子量
58
58
58
60
沸点
-0.5
48.8
56.1
97.2
共四十八页
第三节 醛酮的化学性质(huàxuéxìngzhì)
δ δO CC
H
R (H )
酸和亲电试剂进攻富电子的氧 碱和亲核试剂进攻缺电子的碳
涉及醛的反应(氧化反应 ) α H 的反应 羟醛缩合反应
卤代反应
醛酮中的羰基由于π键的极化,使得氧原子上带部分负电荷,碳原子上带部分正电荷。
机理(jī lǐ):
共四十八页
氨的衍生物能与醛、酮起加成反应,用于鉴别羰基的存在,称为羰基 试剂。
常用试剂:2,4-二硝基苯肼
R C
R'
O + H2NNH
NO 2
NO 2
R
-H2O
C
NNH
R'
NO 2
NO 2
黄色(huángsè)结 晶
反应产物用稀酸水解(shuǐjiě),可生成原来的醛、酮。用与分离和提纯醛或酮。
羰基是醛、酮的官能团。
O
R1
R
CO
CO
R2
H
O
羰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它们既是参与生物代谢过程的重要物质(wùzhì),如甘油
醛
(HOCH2CHOHCHO)和丙酮酸 (HOOCCOCH3)是细胞代谢作用的基本成分,
又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和中间体。
共四十八页
第一节 醛和酮的分类(fēn lèi)和命名
共四十八页
一 、亲核加成反应(jiā chénɡ fǎn yīnɡ)
亲核加成反应是羰基(tānɡ jī)的特征反应,亲核试剂NuA与羰基C=O反应。
有机化学中的醛与酮的合成
有机化学中的醛与酮的合成在有机化学领域,醛和酮是两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它们在合成有机物以及药物研发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讨论醛和酮的合成方法及其应用。
一、醛的合成方法1. 氧化反应法醛可以通过氧化反应法合成,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利用氧化剂将醇氧化为醛。
常用的氧化剂有酸性高锰酸钾(KMnO4)、酸性过硫酸盐(H2SO5)以及乳酸等。
例如,1-丙醇可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得到丙醛。
2. 烷基化反应法醛还可以通过烷基化反应法合成,这个方法利用卤代烷与金属有机化合物反应生成醛。
以Fischer酯化反应为例,醛可由卤代烷与铜锌合金反应合成。
3. 催化还原法醛可以通过催化还原法得到,这种方法常用的还原剂有氢气、氢化硼和锂铝氢化物等。
其中催化氢化反应是一种常见的方法,例如,丁酮可通过催化氢化反应得到丁醇。
二、酮的合成方法1. 酮的羰基化反应酮的合成可以通过酮的羰基化反应来实现。
此反应是将羧酸转化为酐,再与亲核试剂反应生成酮。
该方法的优点在于通过酮的羰基化反应可以实现无需使用有毒或昂贵试剂的合成。
例如,乙酸酐可以通过与格氏试剂(Grignard试剂)反应生成丙酮。
2. 同时氧化和还原反应酮的合成还可以通过同时氧化和还原的反应进行。
常用的方法有Wolff-Kishner还原反应和Clemmensen还原反应。
例如,甲酮可通过Wolff-Kishner还原反应得到甲基胺。
3. 羰基化合成法酮还可以通过羰基化合成法合成,利用芳香羰基化合成法可以实现酮的有效合成。
该方法通过碱性条件下的羰基化反应将醛与亲核试剂反应生成酮。
例如,苯甲醛与溴乙酸反应可以合成苯乙酮。
三、醛与酮的应用1. 有机合成醛和酮作为含有羰基的化合物,在有机合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们可以作为重要的中间体,在化学合成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合成药物和天然产物中,醛和酮的存在可以提供合成路径上所需的反应活性。
2. 药物研发醛和酮也在药物研发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有机化学第五版第十一章醛和酮
丙基α-萘基酮; 1-〔1-萘基〕-1-丁酮
第二节 醛、酮的构造,物理性质和光谱性质 Structure, Physical Properties & Spectrum
一、Structure
(1) 羰基是sp2杂化的平面型构造; (2) 羰基是极化的、极性的共价键,羰基碳上带有局部正电荷。
醛、酮羰基的构造
R=H
OH
C
R
CC
H
H
OH
C
H
CC
H
R
OH O
H+
C C CH3
cis-烯基醇
trans-烯基醇
O
C
CC
CH3
-羟基酮
, b-不饱和酮
3. 与格氏试剂的加成反响
(1) 格氏试剂 (RMgX)中的R是碳负离子,具有强的亲核性,是重要的亲核试剂, 由它进攻碳正离子是碳-碳结合的重要方法;
(2) 格氏试剂与醛酮反响后再经水解得一系列的醇,是醇的重要制备方法;
( 6 H C 5 ) 3 P C 6 H = 5 + H C 6 H 5 C = C H O C 6 H 5 C = C 6 H 5 H
〔2〕IR: C=O在1750~1680cm-1之间有强吸收峰〔鉴别羰基〕;
~2720cm-1对应-CHO中C-H伸缩振动,区别是否为醛 基。 羰基上连有共轭基团时,该吸收向低波数方向移动。 环烷酮类的频率受环大小的影响。
Acetaldehyde
〔2〕IR: C=O在1750~1680cm-1之间有强吸收峰〔鉴别羰基〕;
如氨的衍生物为仲氨,那么当有α-H存在时,醛、酮可与 之反响生成烯胺,烯胺在有机合成上是个重要的中间体。
R R C H 2CO +N H R 2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醛和酮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醛和酮醛和酮是有机化合物中常见的一类功能团,它们在有机合成、药物研发和生物化学等领域中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对醛和酮的基础知识点进行整理,包括其结构特点、命名规则、性质与反应等方面。
一、醛和酮的结构特点醛(Aldehyde)和酮(Ketone)都是含有碳氧双键(C=O)的有机化合物。
区分醛和酮的主要依据是它们在羰基碳周围连接的官能团不同:1. 醛的官能团为氢原子(-H),即在羰基碳的一个侧面连接着一个氢原子;2. 酮的官能团为碳原子(-C),即在羰基碳的两侧连接着两个碳原子。
二、醛和酮的命名规则1. 醛的命名:醛的命名通常将碳链命名为主链,羰基碳所在的位置用数字表示,并在主链名称之前加上醛的名称。
例如,甲醛是最简单的醛,其系统命名为“甲醛”(methanal),通常也可称为“福尔马林”。
当羰基碳不在主链的端点时,需要用数字指示其位置,如丙醛(propanal)。
2. 酮的命名:酮的命名通常将碳链命名为主链,羰基碳所在的位置用数字表示,并在主链名称之前加上酮的名称。
例如,丙酮是最简单的酮,其系统命名为“2-丙酮”(propanone)。
当有多个羰基碳时,需用数字指示其位置,如己二酮(diketone)。
三、醛和酮的性质与反应1. 化学性质:醛和酮具有一定的活性,主要表现为它们易与亲核试剂进行加成反应。
亲核试剂(如胺或醇)可以在碱性条件下与醛酮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相应的加成产物。
2. 氧化反应:醛和酮可发生氧化反应,其中醛能够被氧化为相应的羧酸,而酮则不易氧化。
3. 还原反应:醛和酮可被还原为相应的醇。
常用的还原剂有金属氢化物(如氢化钠)和醛酮专用还原剂(如氢气与催化剂)。
醛在还原时先生成醇,而酮则无法完全还原为醇。
4. 缩合反应:醛和酮还可发生缩合反应,即两个分子的羰基与亲核试剂进行加成反应,生成含有羰基的新化合物。
这类反应中常用的试剂有胺和酮的共缩合反应,产物通常是α,β-不饱和酮或醛。
有机化学 第十一章 醛和酮
酮羰基约在1715cm-1。
羰基与芳环或烯键共轭,频率降低。
1HNMR
O C H 9~10ppm
O CH2 C H 2.0~2.5ppm
MS
O R C R + C6H5C O m/z = 105
C6H5C O
C6H5 + CO m/z = 77
第三节
醛酮的化学性质
醛酮的结构与反应性
羰基亲核加成 及氢化还原
酸催化
C=O + H
+
C=OH
+
-H+ H2N-Z,
H+
H2O
+
H
C----N-Z
C=N-Z + H2O + H+
反应需在弱酸性的条件下进行。
应用:
a 提纯、鉴别醛酮
重结晶 稀酸
C=O + H2N-Z
C=N-Z
C=O
b 保护羰基
A B C=O + H2NR
A B
C=NR
参与反应
稀酸
A' B'
C=O
Nu C OH
[
+ C=OH
+ ] C-OH
Nu-
醛、酮的反应活性:
R H
R C=O > R'
C=O >
Ar R'
C=O
1. 与氢氰酸的加成反应
OH C=O
+ H
CN
C CN
α -羟基腈
例:
O CH 3CCH 3
N aCN , H 2 SO 4
OH CH 3CCH 3 CN
α -羟基腈是很有用的中间体,由它可
有机化学中的醛与酮
有机化学中的醛与酮有机化学是研究碳及其化合物的科学,而醛与酮是有机化学中的两种重要官能团。
它们在生物体内和化工生产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本文将从醛和酮的结构、性质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1. 醛的结构与性质醛是一类碳链中含有C=O(碳氧双键)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
其通用结构可以表示为RCHO,其中R代表烃基或芳香基。
醛分子中的碳氧双键赋予了其一些独特的性质。
(1)氧化还原性:醛能够与氧化剂反应形成相应的羧酸,同时也能够被还原为醇类。
(2)亲核加成反应性:醛的碳氧双键上的部分电子云较为富集,因此醛具有与亲核试剂(如胺、酚等)发生加成反应的能力。
(3)醛反应的选择性:由于醛的邻位没有可以供电子给碳氧双键的基团,醛的反应往往具有较高的选择性。
2. 酮的结构与性质酮也是一类具有C=O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其通用结构可以表示为R₂CO,其中R代表烃基或芳香基。
与醛相比,酮分子中的碳氧双键位于碳链的内部。
(1)稳定性:由于酮分子中的碳氧双键位于碳链的内部,其比醛的碳氧双键不容易发生亲核加成反应,因此酮相对来说比较稳定。
(2)亲核取代反应性:酮的碳氧双键上的电子云较为分散,因而酮分子具有一定的亲核取代反应活性。
3. 醛与酮的应用由于醛与酮具有较为特殊的结构与性质,它们在很多领域有重要的应用。
(1)生物化学中的应用:醛与酮是生物体内代谢产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葡萄糖新陈代谢和脂肪酸合成等生化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2)有机合成中的应用:醛和酮是合成其他有机分子的重要中间体。
它们通过与其他试剂反应,可以得到醇、醚、酸等不同类型的有机化合物。
(3)药物和香料工业中的应用:许多药物和香料化合物中都含有醛或酮官能团,因此对醛和酮的研究和合成对于药物和香料工业有重要的意义。
总结:醛与酮是有机化学中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从它们的结构、性质到应用领域,都展示了它们在化学和生物学中的重要地位。
随着有机化学的不断发展,对醛与酮的研究将会越来越深入,为我们理解有机物质的特性与功能提供更多的支持与指导。
有机化学 第十一章 醛 和 酮
4.与醇的加成反应
R 无水HCl R OH C O + R''OH C H H OR'' ( R' ) ( R' ) 半缩醛(酮 ) 不稳定 一般不能分离出来 R''OH 干 HCl R H ( R' ) C OR'' OR'' + H2O ( 缩醛 酮) ,双醚结构。 对碱、氧化剂、还原剂稳定, 可分离出来。 酸性条件下易水解
R H (R')
CH OH
OH
CH3CH2CH2CH2CH2OH (C=C, C=O 均被还原 )
如要保留双键而只还原羰基,则应选用金属氢化物为 还原剂。
23
2、金属氢化物为还原剂还原 1)LiAlH4还原
CH3CH=CHCH2CHO ① LiAlH 4 干乙醚 ② H2O
CH3CH=CHCH2CH2OH ( 只还原 C=O )
C H δ C δ O R (H ) 酸和亲电试剂进攻富电子的氧 碱和亲核试剂进攻缺电子的碳 涉及醛的反应(氧化反应 ) α H 的反应 羟醛缩合反应 卤代反应
8
一、亲核加成反应
1.与氢氰酸的加成反应
C O + HCN α C OH CN 羟基睛
反应范围:醛、脂肪族甲基酮。ArCOR和ArCOAr难反应。αβγδ α-羟基腈是很有用的中间体,它可转变为多种化合物, 例如: CH 3 CH 3
C O 无水 NH2-NH2 加成,脱水 C N-NH2 KOH 或 C2H5ONa C 2H5OH 200 ℃ 加压 回流 50~100h CH2 + N2
4
1946年-黄鸣龙改进了这个方法。 改进:a 将无水肼改用为水合肼;碱用NaOH;用高沸 点的缩乙二醇为溶剂一起加热。加热完成后,先蒸去水和 过量的肼,再升温分解腙。
有机化学 第9章 醛和酮
R CH2OH
R' R CHOH R' R COH R"
伯醇 仲醇 叔醇
(5)与氨衍生物的加成缩合
氨及其衍生物是含氮的亲核试剂,可与羰基加成, 氨及其衍生物是含氮的亲核试剂,可与羰基加成, 再分子内失去一分子水形成碳氮双键 再分子内失去一分子水形成碳氮双键
+ δ
C
.. O + HN Y 2
δ
_
C NH2 Y _ O
CH3CH2CHCHO CH3
2-甲基丁醛
CH3CH CHCHO
2-丁烯醛(巴豆醛) 丁烯醛(巴豆醛)
CH2CH2CHO
3-苯基丙醛
注意醛基的写法: 注意醛基的写法:
右端:CHO 右端 左端: 左端:OHC
O 7 6 5 4 3 2 1 CH3CH2CHCH2C CH2CH3 CH3
O3 4 5 CH3 CCH2CH CH2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1. 比较下列化合物和 比较下列化合物和HCN加成反应的速度 加成反应的速度
CH3CHO CH3CH2CHO CH3COCH3 CH3CH2COCH2CH3
2. 以丁酮为原料,合成 甲基 羟基丁酸 以丁酮为原料,合成2-甲基 甲基-2-羟基丁酸
O CH2CH2CCH3 HCN CH2CH2CCH3 CN OH H3O+ OH CH2CH2CCH3 COOH
α-羟基磺酸钠
适应于: 适应于: 脂肪族甲基酮和八个碳以下的环酮。 醛、脂肪族甲基酮和八个碳以下的环酮。
CH3CHO 89% CH3COCH3 56% CH3COCH2CH3 36% 35% O
CH3COCH(CH3)2 CH3COC(CH3)3 H5C2COC2H5 CH3COPh 12% 6% 2% 1%
有机化学 醛和酮
二、同分异构
1.醛的同分异构:碳链的异构引起的。 2.酮的同分异构:碳链的异构引起的和酮羰基的位置不同引 起的异构。 3.相同碳数的饱和一元醛、酮互为同分异构体。
三、醛酮命名 醛的命名
1. 脂肪醛的系统命名:含醛基的最长碳链为主 链,从醛基开始编号,称某醛。
HCHO
甲醛 Organic Chemistry
磷叶立德 又称维蒂希试剂
机理:
R1 Ph3P- CHR + R2 CO R1 R2 C O CHR PPh3 R1 R2 C O CHR PPh3
教材没有反应机理过程指示(箭头)
R1 R
2
C CHR + Ph3P=O
Wittig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生成的双键位置 确定,没有重排。反应活性:醛>酮>酯
无水HCl OC2H5 OC2H5
+
CH =CH CH =CHCH 22 OC OC H 2H 2 55
OC H OC 2 55 2H [O ]
H ,H2O CH2 OH
CHCHO OH
3、与含氮亲核试剂的加成 1.4 与氨的衍生物加成缩合:氨及其衍生物是含氮的 亲核试剂,可与羰基加成,再分子内失去一分子水形 成碳氮双键
CH3CHCH2CHO OH
β-羟基丁醛
4.含有芳香环的醛,则将芳香环当作取代基。
CHO
CH CHCHO
CHO OH
苯甲醛
β-苯基丙烯醛
邻羟基苯甲醛
(苦杏仁油)
(肉桂醛)
(水杨醛)
Organic Chemistry HUAIHUA UNIVERSITY
酮的命名
1. 脂肪酮的系统命名:与醇的命名相同,连有羰 基的最长碳链为主链:
有机化学-醛和酮
O R CH2 C CH CHO
HR
O
H2O
R CH2 C CH CHO
HR
OH
R CH2
C
α
CH CHO
+ OH-
HR (-羟基醛)
Problem: 完成下列反应式:
稀碱
H3C CH2 CH2 CHO 4~5oC
OH O H3C CH2 CH2 CH CH C H
H2C CH2CH3
干燥HCl
R C H+ R’- OH
R C H + H2O
OR'
OR' 缩醛
例:
O
HCl
C H + 2 CH3CH2OH
CH OCH2CH3 OCH2CH3
苯甲醛缩 二乙醇
◆ 酮不易生成缩酮,但环状缩酮较易生成。
R
C=O + CH2OH 干燥HCl
R
O C
CH2
R
CH2OH
R O CH2
应用: 缩醛和缩酮对碱、氧化剂稳定,常用 于有机合成中保护醛(酮)基。缩醛(酮) 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回原来的醛(酮)和醇。
沉淀。
通常
R
为橙黄色
C NNH
NO2
的沉淀
R' NO2
(二) - 碳和 -氢的反应
-H,有弱酸性
HO
R-CH2-CH-C-H βα
p- 共轭,使碳 负离子稳定
R-CH2-CHO
NaOH
O R CH- C H
碳负离子
1. 醇醛缩合
在稀碱溶液中, 含α-H的醛的α-碳可以与另一 醛的羰基碳加成形成新的碳碳键,生成β-羟基醛 类化合物,该反应称为醇醛缩合。
大学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总结醛和酮的加成与脱水反应
大学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总结醛和酮的加成与脱水反应在有机化学中,醛和酮是两个重要的官能团。
它们能够发生加成反应和脱水反应,从而形成具有新的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
本文将总结醛和酮的加成反应和脱水反应,并给出相应的反应方程式。
一、醛和酮的加成反应1. 化学还原:醛和酮可以通过化学还原反应转化为相应的醇。
一般来说,常用的还原剂有金属氢化物、硼氢化物、铝氢化物等。
以硼氢化钠(NaBH4)为例,其反应方程式如下:RCHO + NaBH4 → RCH2OH + NaBH3O2. 氧化反应:醛和酮也可以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相应的羧酸和酮酸。
常用的氧化剂包括酸性高锰酸钾(KMnO4),酸性高铬酸钾(K2Cr2O7)等。
以酸性高锰酸钾为例,其反应方程式如下:RCHO + [O] → RCOOH3. 羰基化合物的加成反应:醛和酮中的羰基碳上的π电子云富集,易于发生加成反应。
常见的加成反应有氢添加、氰根离子和胺等的加成。
以氢气为例,其反应方程式如下:RCHO + H2 → RCH2OH4. 其他加成反应:醛和酮还可和许多其他试剂进行加成反应,如卤代烷、胺、亚硫酸盐等。
以卤代烷为例,其反应方程式如下:RCHO + R'X → RCH(OR')X二、醛和酮的脱水反应1. 醛与酮的缩合反应:醛和酮可以与醇等亲核试剂发生反应,生成缩合产物。
常见的亲核试剂包括醇、胺和酰胺等。
以醇为例,其反应方程式如下:RCHO + R'OH → RCH(OR')OH2. 醛与酮的脱羟基反应:在酸性条件下,醛和酮可以脱去一个羟基,生成烯烃和水。
以酸性条件下的醛为例,其反应方程式如下:RCHO → R+CO + H2O3. 其他脱水反应:醛和酮还可以发生其他类型的脱水反应,如进行缩酮反应、脱一阶胺等。
以缩酮反应为例,其反应方程式如下:RCHO + R'CHO → RCH=CHR' + H2O综上所述,醛和酮作为有机化学中常见的功能团,具有丰富的反应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种加成-消除实际上可以看成由分子间脱去1分子水:
R’
R—C=O + H2 N—G
R’ R-C=N—G + H2O
(六)加伯胺及氨的衍生物
R’ R—C=O +
R’
H2N—R H2N—OH
R—C = N-R Schiff 碱 R’
R—C = N-OH 肟
H2N—NH2 H2N—NH-
R’
R—C= N-NH2
C=O
+
d- d+
R-MgX
无水 乙—醚>
R—C—OMgX
—H3—O+>
R—C—OH
(五)与金属有机化合物加成
O (1) H—C—H +
-MgCl
1.乙醚 2.H3O+ (66%)
-CH2OH 伯醇
(2) CH3CHCH2CHO + C2H5MgCl
CH3
1.乙醚 2.H3O+ (68%)
CH3CH CH2CHC2H5 CH3 OH
醛和酮
醛和酮
羰基: C O
羰基碳与一个烃基和一个氢相连的化合物称 为醛,(甲醛中的羰基碳与两个氢相连), 羰基碳与两个烃基相连的化合物称为酮。
O
(H)R—C—H 醛 简写: R CHO
O
R—C—R’ 酮
第一节 结构、分类和命名
一、结构
O
121pm
121.7o C
H 116.6o H
平面分子
109o
例:
CH3
HO
C=O +
CH3
HO
H+ CH3 O CH3 O
R
HO CH2
C O+
R
HO CH2
CH3 苯,
SO3H
R O CH2
C
+ H2O
R O CH2
• 常用1,2-或1,3-二元醇与生成环状缩醛以保护羰基。
加硫醇(RSH) S的亲核能力比O强,故硫醇与羰基的加成比醇容易。
R C
R’
HS O+
NO2
H2N—NH—C—NH2 氨基脲
最常用
O
以通式 H2N—G 表示 被称为羰基试剂
这些氨衍生物的氮原子上都具有 孤对电子,是含N的亲核试剂。
(六)加伯胺及氨的衍生物
羰基试剂与醛、酮反 应,先加成,随后消 去一分子水,生成相 当稳定的含碳氮双键 (C=N) 的 化 合 物 。 反 应经历了加成-消除 过程。
比较:
H
O 122o C CH3 116o
OH
143pm
C
CH3
CH3
C 原子sp2 杂化
易受亲核试剂进攻,发生 亲核加成
C=O极性较大,醛、酮是极性较强的分子 m=2.3~2.8D
==
= =
二、分类
O
饱和醛酮 CH3CH2CHO CH3CCH2CH3
脂肪醛酮
丙醛
丁酮
O
不饱和醛酮 CH2=CHCHO CH3CCH=CH2
O
CH3-C-CH2-C-OC2H5
OH O CH3-C=CH-C-OC2H5
能形成稳定烯醇式异构体的化合物,具有以下特点:
① 分子中的亚甲基受两个
O H2 O
OH
H3C C C C CH3
相邻极性基团的影响,使
H
酸性增加,易于质子化。 H3C
O C
O CC
CH3
H
O
O
H3C C C C CH3 H
4-甲氧基丁醛 (γ-甲氧基丁醛)
脂环酮的羰基碳在环内时,称环某酮; 羰基在环外,则将环作为取代基。
O
CHO
3-甲基环己酮
O 1,4-环己二酮
环己基甲醛 (不称环己醛)
O
O
CH2COCH2CH3
1-环己基-2-丁酮
H C CH2CHC H CH3
2-甲基丁二醛
CH3CHCH2CHO OH
3-羟基丁醛
芳香醛酮命名时,将芳环当作取代基:
CHO OH
邻-羟基苯甲醛 (水杨醛)
CH3—
—C—CH3 O
对-甲基苯乙酮
第二节 化学反应
醛、酮分子中都含有活泼的羰基,可以发生多种 多样的化学反应。主要有三方面反应:
1.羰基的亲核加成
d-
O
或加成消除
——C———d+C
H
(H)
2.a-C及其H的反应
涉及醛的反应
腙
R’
O
R-C=N-NH-C6H5 苯腙
H2N—NH-C-NH2
R’
R-C=N-NH-CO-NH2 缩氨脲
(六)加伯胺及氨的衍生物
生成的产物肟、腙、缩氨脲等,大都是 具有一定晶形和特定熔点的固体。经酸水 解又能变回到原来的醛酮。所以常用此反 应鉴别、分离或提纯醛、酮。
CH3
CH3 C O + NH2NH
HB
OH C CH(R) + B烯醇式
对大多数简单的醛和 酮来说,在平衡混合物 中,酮式占绝对优势。
O
CH3 C CH3 >99.9% 酮式
OH
CH2 C CH3 <0.1% 烯醇式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异构体能相互转变,并共存 于一体的动态平衡中,这种现象称为互变异构现象, 各异构体称为互变异构体。
O
(R')H
R
OH
C
(R')H
CN
氰醇
H+
H2
R OH C
(R')H COOH
R OH
C
(R')H
CH2NH2
为接长碳链的方法之一。氰基(-CN)经酸水解可形成羧酸, 经还原又可生成胺类化合物。
CH3—C=O + HCN H
CH3 —CH—CN
OH
a-羟基丙腈
pH 9~10
CH3
CH3—C=O + HCN 77-78% CH3 —C—CN
衡中除去NaHSO3,而使加成物又变回到原来的醛、酮。
醛、酮和NaHSO3的反应,不仅可用于鉴别醛酮,而且用 于分离、提纯醛酮。
R OH
C
(CH3) H
SO3Na
稀HCl 稀Na2CO3
R
+NaCl+SO2+H2O
C=O
H (CH3)
+Na2SO3+CO2+H2O
反应范围:醛、脂肪族甲基酮及8C以下环酮。
乎全部变为水合甲醛,但在分离过程中易失水。
H C=O + H-OH
H
>99%
H HO—C—OH
H
CH3 C=O + H-OH
CH3
~0.1%
CH3 HO—C—OH
CH3
羰基若与强的吸电子基团相连(如-COOH,-CHO, -COR,-CCl3等),使羰基碳接受亲核试剂进攻的能 力增强,可以形成稳定的水合物。
O HCH
甲醛
O CH3 C H
乙醛
CHO 苯甲醛
酮则按羰基所连接的两个烃基的名称来命名。通常 将简单烃基放前,复杂烃基在后,然后加甲酮。
CH3COCH2CH3
甲(基)乙(基)(甲)酮
CO
二苯(基)(甲)酮
羰基与苯环连接时,可称为某酰(基)苯。
COCH3 乙酰苯(苯乙酮)
COCH2CH2CH3
丁酰苯
CH3
OH
(CH3 )2CH-CO2H OH
(CH3 )2CH-CH2NH2 OH
注意:氰化氢剧毒,易挥发。通常由氰化钠和无机酸与 醛(酮)溶液反应。pH值约为8有利于反应。
(二)加亚硫酸氢钠
O R C H + NaHSO3
OH RCH
SO3Na
a-羟基磺酸钠
a-羟基磺酸钠不溶于NaHSO3饱和溶液。以白色浑浊或 白色沉淀析出。在此水溶液中加酸或加碱,由于能从平
2、系统命名法: 选择含有羰基最长
的碳链为主链称为某 醛或某酮,主链碳原 子的编号从醛基一端 或靠近酮基一端开始, 酮基的位置必须用数 字标明在酮基之前, 如有侧链,其位次写 在酮基位次之前。
CH3 CH3-CH-CH2CH2CHO
4-甲基戊醛
CH3COCH2CHCH3 CH3
4-甲基-2-戊酮
CH3OCH2CH2CH2CHO
一、羰基的亲核加成
亲核加成是醛酮最为特征的反应。
酮通常比醛难加成(空阻及供电诱导效应)
在脂肪族醛、酮系列中反应活性次序是: 甲醛、脂肪族醛、芳香醛、甲基酮、酮 HCHO > RCHO > RCOCH3 > RCOR'
立体效应 电子效应
一、羰基的亲核加成
立体效应 烷基越大,立体效应越大,活性降低
CH3-CH=CH-CHO
C2H5OH 干HCl
CH3-CH=CH-CH(OC2H5)2
KMnO4 / H2O CH3-CH—CH-CH(OC2H5)2 OH OH
酸水解 CH3-CH—CH-CHO OH OH
(五)与金属有机化合物加成
d- d+
Grignard试剂 R-MgX是极性较强的有机金属化合物, 与Mg相连的C带部分负电荷,具有很强的亲核性。
CH 3CH 2CCH 2CH 2CH 3 CH3CH2MgBr + CH3COCH2CH2CH3
CH 3
CH3CH2CH2MgBr + CH3COCH2CH3
(六)加伯胺及氨的衍生物
H2N—R 伯胺 H2N—NH2 肼
H2N—OH 羟胺
H2N—NH—
苯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