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化解产能过剩的有效途径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化解产能过剩的路径探析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化解产能过剩的路径探析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从根源上解决经济发展中“三大压力”之一的产能过剩问题,以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在这个背景下,化解产能过剩已成为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化解产能过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从多个角度着手解决。
具体来说,以下几个方面可以作为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路径:一、淘汰落后产能。
落后产能不仅生产效率低下,会浪费资源,同时也会导致空气、水污染等环境问题。
通过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技术产业,鼓励企业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提高产能水平,同时对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企业采取强有力的环保措施,实现淘汰落后产能的目标。
二、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政府应积极推动企业升级,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创新型企业的发展,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发展服务业,扩大消费需求。
人口红利的消失和工业过度发展常导致消费需求萎靡不振,从而导致产能过剩。
通过发展服务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扩大消费需求,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化解产能过剩。
四、加强市场调节作用。
政府应该淡化计划经济对市场干预的作用,让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促进企业组织生产和服务的内在机制,对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进行优化,从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五、培育国际市场竞争力。
产能过剩的问题往往也与贸易保护主义有关。
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对外贸易合作,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在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让中国企业在世界市场上获得一席之地,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
总的来说,化解产能过剩的关键在于实行供给侧改革,强化政府引导作用,引导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推动技术创新、生产力提升和服务消费升级等多种途径,逐步缓解过剩产能问题,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化解产能债务处置方案
化解产能债务处置方案产能严重过剩导致的债务问题近年来,我国许多行业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其中既有传统制造业,也有新兴产业。
在过剩的产能背后,往往伴随着大量的债务问题。
债务的增长会进一步加剧行业产能过剩的形势,甚至可能导致企业陷入破产的境地。
因此,如何有效地化解产能债务,成为当前各地政府和行业协会普遍面临的重大问题。
化解产能债务的方式化解产能债务的方式有多种,例如政府引导重组、资产剥离、债转股等等。
这些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解决产能过剩和债务问题。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具体的方法。
政府引导重组政府引导重组是指政府以政策和市场的手段,促进企业资源整合和批量化排放过剩能力。
政府引导重组的核心在于建立共同的行为规则和信任机制,推动产能过剩企业间的资源整合和协作。
政府引导重组以优势互补、提高市场集聚度为核心理念,建立产业联盟,实现行业平台化、规模化和专业化,提升行业集群竞争力。
以政府为主导,整合行业内在的资源和资本,控制和削减产能和再造产业链,消除过剩产能的影响,促进行业协同发展。
资产剥离资产剥离是指企业将过剩产能中的部分生产资产和技术出售,把过剩产能剥离出去,减轻企业负担,提高运营效率,缩小债务规模,降低资产负债率,最终从容面对市场的变化。
资产剥离的重点是剥离不必要的资产,在保留核心生产资产的同时削减日常运营的支出,通过专业机构进行资产评估和销售,在支持企业债务还款、削减企业成本的同时获得金融收益。
债转股债转股是指债权人与企业协商,将企业的债务转化为其自身资本。
通过债转股,企业可以减轻负债压力,增加资本金,提高财务和运营效率。
同时,债权人也可得到一定的利息和股权回报,实现财务安全和收益增加。
债转股需要政策支持,需要相关部门出台具体的政策,明确方案,指导实行,保障债券转换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同时,还需要满足债权人和企业的诉求,保持企业的运营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总结化解产能债务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和金融机构共同合作,采用多种方式落实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如何应对经济发展中的产能过剩
如何应对经济发展中的产能过剩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产能过剩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产能过剩导致市场供需关系失衡,加剧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为了有效应对经济发展中的产能过剩,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本文将探讨如何应对经济发展中的产能过剩问题。
一、调整产业结构产能过剩问题通常存在于某些行业,这些行业的产能过剩导致市场供应过剩。
为了解决产能过剩问题,需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来实现供需平衡。
政府应该加强宏观调控,引导企业适当减产或转型升级。
同时,加强对新兴产业的引导和支持,推动转型升级,实现产能优化配置。
二、加强市场监管产能过剩问题往往与市场监管不力有关。
为了有效应对产能过剩,政府应该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健全的市场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防止产能过剩行业的过度扩张。
同时,加强对市场垄断行为的打击力度,保护市场竞争的公平和公正。
三、推动产能倾斜在应对产能过剩问题时,可以采取产能倾斜的措施,促进低产能行业向高产能行业的转移。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产能的合理转移,既可以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又可以推动经济结构的升级。
四、加强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关键。
通过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可以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产能的竞争力和效益。
政府应该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
五、培育消费市场产能过剩问题的根源之一是市场需求不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该加大对消费市场的培育力度,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促进消费需求的增长。
同时,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提高消费者的信心和消费能力,推动消费市场的发展。
六、促进国际合作产能过剩问题不仅是一个国内问题,也是一个全球性问题。
国际合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产能过剩的挑战。
政府应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研究解决方案,加强经济合作,推动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起来,应对经济发展中的产能过剩问题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
政府要加强市场监管,调整产业结构,推动技术创新和消费市场培育;企业要加大投入,提高竞争力和效益,积极转型升级。
解决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的具体方案
解决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的具体方案一、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的背景描述当前,我国许多行业面临着产能过剩的严重困境。
不论是钢铁、煤炭、水泥等传统行业,还是电力、光伏等新兴行业,都面临着产能过剩的挑战。
由于过剩产能导致市场供需失衡,不仅严重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还给整个经济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解决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课题。
二、解决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的方案一:市场化去产能要解决行业产能过剩问题,首先需要进行适度市场化的去产能。
通过市场交易机制和竞争机制,引导资源自由流动,并实现市场供需平衡。
具体来说:1. 实施分阶段撤出落后生产能力:对技术含量低、环境污染大的落后生产设备和企业执行分阶段减少或淘汰目标。
2. 提高退出机制效率:建立和完善落后生产设备淘汰和外迁搬迁补偿机制,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确保工人合理安置。
3. 鼓励企业兼并重组:通过资本市场、法律法规等手段鼓励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优化行业结构。
4. 增加准入门槛和市场准入条件:加强监管力度,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和市场准入条件,防止产能过剩问题再次出现。
三、解决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的方案二:转型升级与技术创新除了去产能外,还需要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实现产业链迭代升级。
具体措施如下:1.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提高企业研发资金补贴力度,促进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
2. 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执法体系,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保护企业的创新成果。
3. 推动跨界融合发展:鼓励传统行业与新兴科技行业进行跨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4. 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建立产学研深度合作机制,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培训支持力度,吸引海外优秀人才回国就业。
四、解决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的方案三:拓展市场需求除了供给侧改革之外,还应积极拓展市场需求。
具体措施如下:1. 扶持消费升级:通过加大消费者购买意愿引导力度,鼓励消费者购买新产品或追求更高品质的产品,推动消费升级。
我国产能过剩现状以及解决方法
一、产能过剩现状:从钢铁行业看我国当前一轮产能过剩。
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不断下滑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
产能利用率是判断产能过剩的直接指标。
欧美国家一般认为产能利用率在79-83%比较合理,产能利用率低于75%即为严重过剩。
我国自2006年建立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统计以来,到2012年末平均为80.1%。
2013年前三季度78.8%,2014年前三季度78.7%,处于4年来的最低水平。
看似与欧美发达国家合理的产能利用率差距不大,但实际上情况已相当严重。
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严重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技术、资金、资源、能源、劳动力密集产业,但同时是产能过剩最严重、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
但是,该行业的产能利用率2007-2011年保持在80%左右(79.5-81.3%),总体上处于合理水平。
但2012年之后产能利用率明显下降,产能过剩矛盾突出。
2012-2014年,我国粗钢产能分别为10亿吨、10.4亿吨、超过11亿,粗钢产量分别为7.2亿吨、7.79亿吨和8.23亿吨,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2%、74.9%和低于74.8%。
考虑到产能统计不完全,近几年的实际产能利用率可能还要更低一些。
由于产能严重过剩导致钢材价格持续下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行业整体效益大幅下滑。
钢材价格自2011年4季度以来一路下跌,屡创新低。
钢铁协会钢材综合价格指数已从2011年4季度末135.93的高点跌至2015年1月末的77.13,跌幅超过40%,吨钢材累计降价已达2100元。
近年来,钢铁行业盈利水平持续下降,大中型钢铁企业整体上徘徊于盈亏边沿。
钢铁行业盈利水平下降既是产能过剩引起的后果,也是产能过剩的直接表现。
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整体处于盈亏的边沿,使企业转型升级的能力下降,严重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
产能过剩的问题,我国以前也多次出现过。
但是,从钢铁行业的例子来看,像目前这一轮的产能过剩范围如此之广、数量如此之大、影响如此之深还不多见。
化解产能债务处理(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产能过剩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在钢铁、煤炭等传统行业。
产能过剩不仅导致资源浪费,还引发了严重的债务问题。
如何有效化解产能债务,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产能债务的成因、处理策略和实施路径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产能债务的成因1. 经济增长模式转变过去几十年,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导致产能扩张过快。
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产能过剩问题逐渐显现。
2. 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国产业结构偏重,传统产业产能过剩严重,而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此外,区域发展不平衡,部分地区盲目扩张产能,加剧了产能过剩问题。
3. 企业治理不规范一些企业存在盲目扩张、投资决策失误等问题,导致产能过剩。
同时,企业负债率高,抗风险能力弱,加剧了债务问题。
4. 政策因素政府对产能过剩行业给予过多支持,导致部分企业依赖政策红利,缺乏自我约束。
此外,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执行力度不够,也加剧了产能过剩问题。
二、产能债务处理策略1. 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重点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 加强企业治理规范企业投资决策,强化风险控制。
引导企业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盈利能力。
3. 政策支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产能过剩行业化解债务。
具体措施包括:(1)设立产能过剩行业化解债务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兼并重组、破产清算等。
(2)完善金融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产能过剩行业化解债务的支持力度。
(3)优化税收政策,减轻企业负担。
4. 市场化手段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动产能过剩行业化解债务。
具体措施包括:(1)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破产清算等方式化解债务。
(2)推动产能过剩行业资产证券化,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3)加强信息披露,提高市场透明度。
三、产能债务处理实施路径1. 制定产能过剩行业化解债务规划明确化解债务的目标、任务和措施,细化时间表和路线图。
浅析我国化解产能过剩的有效途径
浅析我国化解产能过剩的有效途径摘要:近年来,我国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愈演愈烈,虽然国家出台强制性措施淘汰落后,但过剩在传统行业还未根本扭转,又在新兴产业中现出踪影。
产能过剩被视为目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一大潜在风险点。
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成为当务之急,我国也正在通过一系列的有效途径来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
关键词:产能过剩有效途径一、出现产能过剩的原因一般说来,产能过剩需要同时具备四个特点:一是价格竞争异常激烈,导致企业亏损成为行业内的普遍现象;二是普遍性的企业亏损持续相当长时间,对企业资产造成严重侵蚀;三是短期内不存在市场需求增长、价格竞争减弱、企业亏损降低的机会;四是企业面临重大退出壁垒,难以采取主动行动调减产能。
从这个意义上说,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产能过剩是不多见的,因为企业为了生存,必须对持续的亏损做出反应。
因此,在实际中,只有当市场机制出现重大障碍而无法正常运转时,才有可能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
比如,企业预测到未来需求会增长,为抢占先机,会超前建设生产能力。
又如,市场需求时高时低,企业一般会高于市场需求准备生产能力,在需求强劲时不会因生产能力不足而处于被动地位,但在需求疲软时可能会出现过剩。
再如,在比较成熟的市场上,可能会出现寡头竞争局面,为对潜在进入者形成威慑,大企业也会建设大于实际需求的生产能力。
还有一种情况是,对行业整体而言,各种产品生产能力的总和大于这些产品需求的总和,很可能掩盖了结构性矛盾。
如我国当前的钢铁市场,高端产品实际上供不应求,呈现出结构性过剩特征。
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不成熟,产能过剩的形成机制十分复杂。
因此,化解产能过剩仅靠部门与地区单打独斗很难奏效,必须在理顺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企业关系基础上,采取综合配套措施,既解决已经形成的过剩,又防止出现新的过剩。
二、化解产能过剩的有效途径首先,强化过剩行业企业调减产能的压力。
在产能过剩已形成的情况下,这是主要方法。
一方面,逐步调整、减少乃至取消各级政府的不合理支持,使企业盈利或亏损真实反映其经营能力和市场需求,增强企业的生存竞争压力。
产能过剩如何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产能过剩如何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近年来,我国面临着产能过剩的严峻问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本文将从政府引导、市场导向、技术创新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期达到优化经济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的目标。
一、政府引导政府在产能过剩问题上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首先,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合理引导经济发展方向,以避免产能过剩现象的产生。
其次,政府应强化产业政策,鼓励优势产业的发展,引导企业转型升级,避免重复建设和低水平重复竞争。
再次,政府应加强监管,严格控制过剩产能的增长,遏制投资盲目膨胀。
二、市场导向市场导向是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
首先,市场准入应更加规范,严格审查新项目的开办,杜绝重复建设的现象出现。
其次,市场竞争应更加公平,打破行业垄断,鼓励和保护中小企业发展,以促进市场竞争活力。
再次,市场机制应更加灵活,加强价格调节,通过市场变价机制引导优势产能的发展,同时对低效产能进行淘汰和退出。
三、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推动力。
首先,加大对科技研究和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大对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引导优势产能向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
其次,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提升其竞争力,降低产能过剩问题的产生。
再次,鼓励企业间互联网+的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实现优势互补,从而提高整体行业的供给水平。
综上所述,产能过剩如何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问题,需要政府引导、市场导向和技术创新三个方面的努力。
只有通过综合推进,才能实现优化产能结构、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目标。
我国要在产能过剩问题上找到有效的解决途径,才能保持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
产能过剩化解过剩产能的有效途径
产能过剩化解过剩产能的有效途径产能过剩是指市场供给超过需求的状态,导致企业生产能力无法得到充分利用。
产能过剩不仅会浪费资源、降低企业盈利能力,还会对整个经济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对于促进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有效途径来探讨如何化解过剩产能。
一、创新技术升级技术创新是化解产能过剩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推动科技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企业可以在竞争中获得更大的优势。
政府可以加大对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研发投入,并提供相应的税收和财务激励措施,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产能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市场化改革产能过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市场机制不完善。
通过市场化改革,建立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可以有效调节供求关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政府可以加强宏观调控,减少行政干预,简化审批程序,放宽准入门槛,鼓励竞争和创新,促进企业间的充分竞争,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推动产能过剩行业的淘汰和整合。
三、扩大内需扩大内需是化解产能过剩的重要手段。
政府可以通过提高民众收入、加大社保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激发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此外,鼓励企业发展新兴产业和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也是扩大内需的有效途径。
通过增加民生支出和优化产业结构,可以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四、促进国际合作产能过剩问题是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来解决。
政府可以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减少贸易壁垒,拓宽产能转移渠道,帮助企业寻找新的市场。
同时,政府还可以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和产能合作,并提供相关政策支持,推动产能过剩行业的国际化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五、培育新的增长点除了化解产能过剩,培育新的增长点也是解决产能过剩的有效途径。
政府可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此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创业支持政策,鼓励创新创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与转型发展。
化解过剩产能措施
化解过剩产能措施1. 引言在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背景下,许多国家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问题。
产能过剩指的是整个产业的生产能力大于市场需求,导致产品供应过剩,经济增长受到限制。
针对产能过剩问题,各国纷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化解过剩产能,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化解过剩产能的措施,并分析其对经济的影响。
2. 淘汰落后技术和设备淘汰落后技术和设备是化解过剩产能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淘汰老旧设备,采用新的高效、节能技术,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降低单位生产成本。
同时,淘汰落后技术和设备还可以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整体产能竞争力。
3. 减少生产能力为了化解过剩产能,减少生产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政府可以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推动企业减少生产能力,如减少工作时间、停产整顿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品质和附加值,从而降低产能过剩的压力。
4. 加强市场监管加强市场监管是化解过剩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政府应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体系,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管理,防止企业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导致产能过剩。
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价格垄断行为的打击力度,促进市场竞争,保障公平交易秩序。
5.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是化解过剩产能的根本途径之一。
政府应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此外,还应加强产业链的整合与升级,促进产业优势互补,提高综合竞争力。
6. 跨区域合作与资源配置跨区域合作与资源配置可以有效化解过剩产能问题。
政府可以通过跨区域的产能转移和资源配置来平衡各地的产能过剩情况。
跨区域合作可以实现区域之间资源的互补和优化配置,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产能合作机制,促进各地产能的互利合作,推动经济协调发展。
7. 总结化解过剩产能是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各国在化解过剩产能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淘汰落后技术和设备、减少生产能力、加强市场监管、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以及跨区域合作与资源配置等。
产能过剩创新是化解之道
产能过剩创新是化解之道产能过剩是指一定时期内,某个行业或领域的生产能力超过了市场需求的情况。
在当今全球经济中,产能过剩已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给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为了有效化解产能过剩带来的问题,创新被认为是其中一种重要的解决途径。
首先,创新可以推动产能转型升级。
在面临产能过剩的情况下,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例如,在钢铁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实现产能向高端产品、高附加值产品转型升级,以应对市场的需求变化。
其次,创新可以开拓新的市场空间。
产能过剩问题导致市场供大于求,企业可以通过创新开拓新的市场需求,缓解产能过剩的压力。
例如,汽车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一些汽车制造企业可以通过推出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等创新产品,满足消费者对环保、智能化的需求,同时开辟新的市场空间。
此外,创新还可以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
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企业可以通过引进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这样一来,企业可以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生产效益,提升竞争力,实现产能过剩的良性消化。
然而,要实现产能过剩的创新化解,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而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企业往往面临着资金紧张和技术滞后的问题。
其次,创新需要企业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这需要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的培育。
针对以上问题,政府和企业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促进产能过剩的创新化解。
首先,政府可以加大对创新领域的支持和投入,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鼓励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其次,政府和企业可以加强合作,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此外,机构和企业可以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交流,提高创新团队的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产能过剩对于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创新被认为是化解产能过剩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浅析我国钢铁产业产能过剩的原因及政策建议
浅析我国钢铁产业产能过剩的原因及政策建议1. 引言1.1 我国钢铁产业现状我国钢铁产业是我国的基础工业之一,也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近年来,我国钢铁产业发展迅速,生产能力不断扩大,产量稳居世界首位。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变化,我国钢铁产业出现了产能过剩的问题。
我国钢铁产业现状可以说是“矛盾重重”。
一方面,我国钢铁产能过剩,生产能力远远超过市场需求,导致钢铁价格持续低迷,企业利润不断下滑。
我国的钢铁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断提升,出口量居高不下,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支柱产品之一。
产能过剩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还影响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解决我国钢铁产能过剩问题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在面对这一困境的情况下,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产能过剩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推动我国钢铁产业健康发展。
1.2 过剩产能的定义过剩产能是指企业在一定时间内可以生产的产品超过市场需求量,导致供大于求,价格下跌,企业利润减少或亏损的现象。
在钢铁产业中,过剩产能主要表现为生产能力过剩、产量过剩和库存过剩。
产能过剩不仅会导致行业竞争激烈,价格战频繁,还会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市场混乱等问题。
解决钢铁产业产能过剩问题,需要深入分析产能过剩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1.3 问题的严重性钢铁产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在我国已经变得愈发严重,对整个产业和经济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过剩的产能导致了市场供需失衡,价格持续下跌,企业利润减少甚至亏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生产效率的降低。
产能过剩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高耗能高污染的钢铁产业加剧了环境污染问题,直接影响着人民生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解决钢铁产业产能过剩问题势在必行,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协调。
近期,我国政府已经开始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希望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化解钢铁产能过剩问题,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
要想彻底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仍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有效的政策支持。
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实施方案
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实施方案概述产能过剩是指市场需求低于供应能力的情况,导致企业之间竞争加剧,市场价格下降,生产效益降低等问题。
为了有效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国家需要实施一系列措施和方案,以保持经济稳定发展。
一、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重要方向之一。
首先,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需求变化趋势,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能升级。
其次,要推动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同时,还要加强产权保护,提高产业集中度,减少重复建设和无序扩大产能的现象。
二、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在化解产能过剩过程中,国家需要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经济的平稳运行。
首先,要合理制定产能规划,加强统筹协调,防止过度建设。
其次,要加大对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
同时,还要加强对市场的监管,防止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环境。
三、加强企业转型升级对于那些产能过剩行业中的企业,国家需要采取措施帮助其进行转型升级。
首先,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供补贴和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进行工艺改造和技术升级。
其次,要加强创新支持,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和研发,推动产业向高端、智能化方向发展。
同时,还要加强人力资源培训,提高员工的技能和素质,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
四、加强国际合作与市场开拓在解决产能过剩矛盾中,国际合作和市场开拓是至关重要的。
一方面,国家需要积极参与国际产能合作,推动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
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打造国际化产能合作平台,共享资源和市场,实现互利共赢。
另一方面,国家还要积极促进内外需结合,鼓励消费市场扩大,提高国内需求,同时加大对外贸易的开放力度,拓展出口市场。
结论产能过剩是当前中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解决产能过剩矛盾是经济稳定发展的关键。
为了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国家需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促进行业转型升级,加强国际合作与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工作。
化解过剩产能实施方案
化解过剩产能实施方案当前我国面临着严重的过剩产能问题,为了推动产能过剩的化解,我国政府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缓解产能过剩的压力。
以下是几项可能的实施方案:1. 减少新增产能:政府应该限制新增产能的扩大,特别是在已经产能过剩的行业中。
政府可以通过停建或暂停新建项目来实现这一目标。
同时,对于已经开工建设但尚未完工的项目,要加强审查,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措施。
这有助于有效控制产能过剩问题的进一步放大。
2. 降低过剩产能:政府应该积极推动工业企业降低产能。
首先,政府可以提供财政支持,帮助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能优化。
其次,政府可以组织产能置换和整合,引导企业间合并、兼并或转型升级。
此外,政府还可以鼓励企业进行多元化发展,积极开拓消费市场,降低过剩产能的压力。
3. 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府应该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步伐,通过调整供求关系来解决产能过剩问题。
首先,政府可以通过改革行业准入制度,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其次,政府可以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鼓励其创新和发展,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此外,政府还应该加大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水平,提升产品竞争力。
4. 加强市场监管:政府应该加强对市场的监管,确保市场的公平竞争。
首先,政府可以完善反垄断法律法规,防止垄断企业恶意扩张。
其次,政府可以加强对市场价格的监控,遏制价格虚高的行为,降低企业的盲目扩张和过度投资。
此外,政府还应该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机制,加强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促进市场的正常运行。
总之,解决过剩产能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市场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坚决贯彻产能过剩化解的方针,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推动产能过剩问题的解决,实现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产能过剩原因及对策
第三,抓住当前产能过剩的契机,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产业结构。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市场竞争加剧,企业有调整结构的意愿和压力,市场机制有条件将落后产能淘汰出局。对于那些产能过剩、过度竞争的行业,对于高耗能、高污染、规模不经济的企业,对于成本高、缺乏竞争力的企业,就要任其被市场淘汰,从而达到优化产业结构的目的。
以钢铁产业为例,2003年,国家发改委指出:“预计到2005年底将形成3.3亿吨钢铁生产能力,已大大超过市场预期需求。”但实际的发展情况是,我国钢铁产量在2004年和2006年分别超过3亿吨和4亿吨,销售形势良好,投资回报率很高。据统计,从2001年至2007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全部会员企业完成的投资总额超过8000亿元,而它们同期的毛利总额则超过了1.1万亿元。
政府的角色应当是更加充分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特别要避免用自己预测的未来市场需求约束企业的投资决策,而应该通过发布经济实际运行中的投资规模、信贷总量、市场需求情况等自己具有优势的总量信息,让企业和金融机构了解整个经济现在的投资和供给情况,从而引导资金投向。在对产能过剩进行干预时,要防止出现限制新进入者、保护既得利益者的政策取向,而应鼓励有创新能力、有活力的企业进入。
第二,建立和发布产能利用率指标。产能利用率是企业投资决策的一个很好的领先指标,对正在形成的通货膨胀压力也具有警示作用。美联储每月公布一次产能利用率情况,报告上一个月的内容,并在后继的三个月中稍作修改,接下来在秋季 一般是11月 作年度修改。当前我国急需建立科学的产能过剩评价体系和完善的数据采集系统,确定适合我国国情和经济、行业发展阶段的判断产能过剩的标准,建立定期的产能利用情况信息发布制度,引导市场投资预期。
化解产能过剩的措施
化解产能过剩的措施引言产能过剩是指市场所需产品的供应量远大于市场需求量的情况。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行业中,产能过剩会导致企业利润下降、生产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等问题。
为了化解产能过剩,保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各级政府和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化解产能过剩的措施,旨在提供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以帮助政府和企业应对产能过剩的挑战。
市场调整产能过剩的根本原因是市场供需不平衡,因此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调整市场。
清理不合理产能政府可以通过清理不合理产能来减少过剩产能的存在。
清理不合理产能包括关闭低效益、高能耗、高排放的企业,以及淘汰老旧生产设备等。
通过对不合理产能的淘汰,可以缓解产能过剩的问题,优化市场供应结构。
增加市场需求增加市场需求是另外一种有效的化解产能过剩的方法。
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消费,刺激居民消费需求。
比如,提高居民收入水平,降低消费税率,增加消费券的发放等。
此外,还可以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等发展的支持力度,推动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市场需求的增长速度。
产业升级产业升级是化解产能过剩的长期解决方案之一,通过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从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的转变。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之一。
政府和企业可以加大对科研和技术创新的投入,加强技术研发和转化。
通过推动科技创新,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化解产能过剩。
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是另外一种重要的产业升级措施。
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型升级,比如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支持措施。
同时,政府还可以引导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国际合作产能过剩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并非个案,而是普遍存在的挑战。
因此,通过国际合作来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强国际市场的开拓加强国际市场的开拓是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有效路径之一。
产能过剩如何解决
产能过剩如何解决在市场经济中,产能过剩是一种常见的经济问题,特别是在工业化进程中。
当生产能力超过市场需求时,价格下降,企业利润减少,甚至可能导致企业倒闭。
因此,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对于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些解决产能过剩的方法。
一、加大市场调节力度产能过剩的根本原因是市场需求不足,因此,加大市场调节力度是解决产能过剩的首要措施。
政府可以通过改善营商环境、减少行政审批等方式,鼓励并支持创新创业,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
此外,政府还可以加大对消费者购买力的支持,通过减税降费、提高居民收入等措施,刺激居民消费,扩大市场需求。
二、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和升级技术创新和升级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政府可以提供技术研发的支持和资金补助,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
同时,政府还可以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提高技术创新的回报和保护力度,增强企业创新的积极性。
三、加强产能转移和结构调整产能过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产业结构失衡,一些传统行业产能过剩,而新兴行业产能不足。
政府可以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推动产能转移和结构调整。
例如,鼓励传统行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转型升级。
四、加强国际合作,扩大出口市场产能过剩不仅在国内市场存在,国际市场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
因此,加强国际合作,扩大出口市场是解决产能过剩的重要途径之一。
政府可以通过开展多边贸易谈判,降低国际贸易壁垒,拓展外部市场。
同时,鼓励企业加强国际竞争力,提高产品质量,开拓国际市场,减少对国内市场的依赖。
五、有效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对于产能过剩行业中的企业,积极推动兼并重组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式。
政府可以提供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等政策支持,鼓励企业进行兼并重组。
通过兼并重组,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行业整体效益,减少产能过剩的程度。
六、加强监管和预警机制建设加强监管和预警机制的建设对于避免产能过剩问题的发生至关重要。
如何应对经济发展中的产能过剩问题
如何应对经济发展中的产能过剩问题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产能过剩逐渐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产能过剩指的是市场上所生产的商品和服务超过了市场需求。
这种情况常常会导致价格下降、厂商利润下滑,甚至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因此,我们必须积极应对产能过剩问题,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讨论如何应对经济发展中的产能过剩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加强市场调节机制在应对产能过剩问题时,我们首先需要加强市场调节机制。
市场调节机制可以通过价格机制、供需关系等手段来平衡产能和需求。
政府可以通过市场调节机制来引导企业降低产能,例如提高资源环境费用,增加税收负担等。
市场调节机制的加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产能过剩问题。
二、优化产业结构产能过剩问题与产业结构密切相关。
在应对产能过剩问题时,我们应该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
这些新兴产业通常拥有更高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可以有效拉动需求,稳定经济增长。
同时,我们还应注重发展服务业,提升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三、促进创新和技术升级创新和技术升级是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重要途径。
通过创新和技术升级,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
政府应该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研发经费和政策支持,推动创新和技术升级。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企业的创新积极性。
四、扩大国内需求产能过剩问题的本质是市场需求不足,因此,我们应该通过扩大国内需求来解决这一问题。
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改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方式来推动内需增长。
同时,我们还可以鼓励居民加大消费,激发居民的购买欲望,从而拉动市场需求,减轻产能过剩压力。
五、加强国际合作产能过剩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携手合作来解决。
国际合作可以通过扩大贸易、加强产能合作等方式来推动全球经济的平衡发展。
各国可以通过合理分工、互利合作来优化全球产业链,提高全球经济的效率和竞争力。
如何解决经济发展中的产能过剩问题
如何解决经济发展中的产能过剩问题产能过剩是指市场供应的产品或服务超过需求,导致生产能力无法充分利用的情况。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能过剩问题是一个常见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产能过剩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几种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策略。
一、产能过剩问题的原因产能过剩问题的出现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原因:1.需求不足:需求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当需求无法与生产能力相匹配时,就会出现产能过剩。
需求不足的原因可以是消费者信心不足、购买力下降或市场竞争加剧等。
2.投资过度:为了追求经济增长,某些行业或企业可能过度投资于生产设备和基础设施,导致产能过剩。
这种情况往往会发生在政府过度干预或过度支持某个行业的情况下。
3.技术进步:技术的快速发展往往会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导致生产能力的增加。
然而,如果技术进步过快,生产能力就会超过市场需求,形成产能过剩。
二、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策略为了有效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几种策略:1.调整产业结构:产业结构调整是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加大对消费品和服务业的支持,可以促进消费需求的增长,从而消化产能过剩。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优化产业政策,引导企业向创新型、高附加值的行业发展,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2.鼓励创新创业:创新创业可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就业和市场需求的增长。
对于产能过剩行业或企业,政府可以提供创新创业的支持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以提高竞争力。
3.加强市场监管:加强市场监管是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关键。
政府应加强对市场的调查和研究,及时掌握市场需求的变化和行业竞争的动态。
同时,要加强对产能过剩行业的监管,及时清理淘汰无效过剩产能的企业,保证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4.促进国际贸易:积极参与国际贸易是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开放市场,加大出口力度,可以缓解国内市场需求不足的问题。
此外,积极主动参与国际贸易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流,也有助于通过贸易流通渠道消化产能过剩。
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实施方案
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实施方案产能过剩是指市场上供给过于需求,造成生产过剩的现象。
针对产能过剩矛盾,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实施方案:一、淘汰落后产能。
通过淘汰落后的生产设备和生产能力不足的企业,降低市场上的供给量,以调整市场供求关系。
具体措施包括: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装备更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加强对落后产能企业的监管,确保其按照相关政策要求关闭或升级改造;加大对产能过剩行业的淘汰力度,鼓励企业主动退出市场。
二、加强内外需平衡。
通过支持内需和扩大出口,增加市场需求,达到与供给相匹配的目的。
具体措施包括: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拉动内需;加强对消费市场的调查研究,提高消费需求的预测准确性;加强对出口市场的开拓,提高产品竞争力。
三、优化产业结构。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能利用率,实现供给与需求的平衡。
具体措施包括: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强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破解产能过剩行业问题;通过区域合作和产业转移,促进产业布局的优化。
四、加强企业管理和监管。
通过加强企业管理和监管,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避免产能过剩问题的再次出现。
具体措施包括: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体制,提高生产计划和市场预测的准确性;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检查,确保企业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合理配置产能;加强企业间的信息共享和合作,提高市场透明度和竞争力。
五、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通过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中的资金紧张和融资困难问题。
具体措施包括:设立专项基金,支持产能过剩行业的结构调整和产能置换;加大对产能过剩企业的信贷支持,帮助其实现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建立风险补偿机制,提高金融机构对产能过剩行业的信贷投放意愿。
总之,化解产能过剩矛盾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从淘汰落后产能、平衡供求关系、优化产业结构、加强企业管理和监管等方面入手,全面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产能过剩问题的有效调整。
同时,还需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从资金方面提供保障,有效促进产能过剩行业的转型升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我国化解产能过剩的有效途径摘要:近年来,我国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愈演愈烈,虽然国家出台强制性措
施淘汰落后,但过剩在传统行业还未根本扭转,又在新兴产业中现出踪影。
产能过剩被视为目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一大潜在风险点。
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成为当务之急,我国也正在通过一系列的有效途径来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
关键词:产能过剩有效途径
一、出现产能过剩的原因
一般说来,产能过剩需要同时具备四个特点:一是价格竞争异常激烈,导致企业亏损成为行业内的普遍现象;二是普遍性的企业亏损持续相当长时间,对企业资产造成严重侵蚀;三是短期内不存在市场需求增长、价格竞争减弱、企业亏损降低的机会;四是企业面临重大退出壁垒,难以采取主动行动调减产能。
从这个意义上说,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产能过剩是不多见的,因为企业为了生存,必须对持续的亏损做出反应。
因此,在实际中,只有当市场机制出现重大障碍而无法正常运转时,才有可能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
比如,企业预测到未来需求会增长,为抢占先机,会超前建设生产能力。
又如,市场需求时高时低,企业一般会高于市场需求准备生产能力,在需求强劲时不会因生产能力不足而处于被动地位,但在需求疲软时可能会出现过剩。
再如,在比较成熟的市场上,可能会出现寡头竞争局面,为对潜在进入者形成威慑,大企业也会建设大于实际需求的生产能力。
还有一种情况是,对行业整体而言,各种产品生产能力的总和大于这些产品需求的总和,很可能掩盖了结构性矛盾。
如我国当前的钢铁市场,高端产品实际上供不应求,呈现出结构性过剩特征。
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不成熟,产能过剩的形成机制十分复杂。
因此,化解产能过剩仅靠部门与地区单打独斗很难奏效,必须在理顺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企业关系基础上,采取综合配套措施,既解决已经形成的过剩,又防止出现新的过剩。
二、化解产能过剩的有效途径
首先,强化过剩行业企业调减产能的压力。
在产能过剩已形成的情况下,这是主要方法。
一方面,逐步调整、减少乃至取消各级政府的不合理支持,使企业盈利或亏损真实反映其经营能力和市场需求,增强企业的生存竞争压力。
另一方面,以促进技术创新为目标,从环境污染、能源消耗、技术标准等方面提高准入门槛,主要通过竞争性手段淘汰落后。
其次,调动过剩行业企业调减产能的积极性。
企业之间的兼并收购是解决产能过剩的重要机制。
为使这一机制充分发挥作用,最重要的是要约束住地方政府之手,不干预企业并购行为,通过市场竞争优化资源配置。
同时,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既要对主动调减生产能力的企业提供一些实质性支持,更要鼓励产能过剩行业企业发展新业务,打破谁先调减生产能力谁吃亏的僵局,提高企业主动调减生产能力的积极性。
再次,不回避化解产能过剩中出现的企业破产问题。
企业破产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失业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该做的,不是不允许企业破产,或以高成本维持低效企业,而是切实解决好社会保障问题,为失业人员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并积极帮助他们在新的行业和企业中实现再就业。
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中的常见现象,但当前我国产能过剩涉及范围之大、持续时间之长、问题之严重,却主要是和基于体制效率的供给面因素密切关系,更直接地是和政府干预过多相关。
尤其是,地方政府间为获取产业优惠政策的竞争,导致结构同质化,形成大量产能过剩。
本世纪初以来,各地争相上马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重化工业项目,导致这些行业反复出现产能过剩。
近年,光伏、风能等又成为各地热捧的朝阳产业,致使这些行业也出现过剩产能。
另外,从这两年出台的国家级战略规划看,虽强调要发挥各区域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但产业发展方向仍存雷同。
例如,汽车、钢铁、石化等传统产业,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金融、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被大多数规划列为发展重点。
政府干预意味着政府要对经济风险兜底,导致企业存在道德风险,出现不计成本盲目扩张的现象。
这实际上是软预算的老毛病。
有人说,重复建设在市场经济中属正常现象,但在真正的市场经济中,盲目投资、重复建设造成的损失是由企业自己来买单的。
而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造成的损失可能最终主要由政府来买单,原因就在于这种扩张冲动主要来自于政府的鼓励或诱导。
本轮产能过剩大部分是投资品产能过剩,大都是由政府驱动或扶持的。
民营企业在本轮产能过剩中推波助澜,也是由于地方政府以行政方式推动产能增长,以廉价供地和财政资
助等方式干预市场,引发部分行业过度投资。
有研究表明,当前产能过剩较严重的地方,正是政策倾斜区域和扶持性产业。
注重供给管理,一方面,要减少政府干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政府不合理的干预主要表现在对产业发展进行指导,选择市场中的赢家进行扶持。
尽管我们并不否定产业政策的作用,但政府掌握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今后应更多依靠市场来发现和选择赢家。
也就是说,要慎用产业政策,减少和慎用审批管理,同时管住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不要鼓励发展什么产业就搞土地零地价、税收优惠、电价优惠等政策,这会扭曲市场,推动投资的潮涌现象,易于形成产能过剩。
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结构调整,靠创新引领产业升级。
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中,在部分传统行业和新兴产业出现产能过剩的同时,高端服务业及高新技术领域存在严重供给不足,突出反映了经济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
因此,化解产能过剩,需要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并举。
结构调整涉及对存量资本进行优化配置,具体说就是在企业重组并购中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由资本市场而不是行政干预来调整产能。
由于大量产能过剩是因为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惟有通过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才能冲出低端过剩的重围,闯出新天地。
应该注意的是,在化解产能过剩的过程中还要预防一些隐患和风险:一是防止使用过度生硬的行政手段。
应该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设计一些方法来形成市场对这些过剩产能、落后产能特别是绝对性过剩产能的倒逼机制,加快它的退出。
二是在退出过程中严密关注金融风险。
对于化解过剩产能要有成本分析、财务分析和金融分析,面临的风险不能轻视。
四是要防范失业风险。
那些吸纳劳动力特别多的企业,它的产能在化解的过程中,需要考虑这些劳动力怎么安置的问题,其实这就是政府要发挥作用的地方。
最后一点,我个人认为还是要采用两分法,一方面要认识到产能体现的制造业能力是我们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另外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过剩产能,特别是严重过剩产能、绝对性过剩产能对整个经济基体的危害,抓紧化解。
在这个过程中不要形成产业的空心化,这是一个特别需要防范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