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化解产能过剩的有效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我国化解产能过剩的有效途径摘要:近年来,我国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愈演愈烈,虽然国家出台强制性措

施淘汰落后,但过剩在传统行业还未根本扭转,又在新兴产业中现出踪影。产能过剩被视为目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一大潜在风险点。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成为当务之急,我国也正在通过一系列的有效途径来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

关键词:产能过剩有效途径

一、出现产能过剩的原因

一般说来,产能过剩需要同时具备四个特点:一是价格竞争异常激烈,导致企业亏损成为行业内的普遍现象;二是普遍性的企业亏损持续相当长时间,对企业资产造成严重侵蚀;三是短期内不存在市场需求增长、价格竞争减弱、企业亏损降低的机会;四是企业面临重大退出壁垒,难以采取主动行动调减产能。从这个意义上说,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产能过剩是不多见的,因为企业为了生存,必须对持续的亏损做出反应。因此,在实际中,只有当市场机制出现重大障碍而无法正常运转时,才有可能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比如,企业预测到未来需求会增长,为抢占先机,会超前建设生产能力。又如,市场需求时高时低,企业一般会高于市场需求准备生产能力,在需求强劲时不会因生产能力不足而处于被动地位,但在需求疲软时可能会出现过剩。再如,在比较成熟的市场上,可能会出现寡头竞争局面,为对潜在进入者形成威慑,大企业也会建设大于实际需求的生产能力。还有一种情况是,对行业整体而言,各种产品生产能力的总和大于这些产品需求的总和,很可能掩盖了结构性矛盾。如我国当前的钢铁市场,高端产品实际上供不应求,呈现出结构性过剩特征。

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不成熟,产能过剩的形成机制十分复杂。因此,化解产能过剩仅靠部门与地区单打独斗很难奏效,必须在理顺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企业关系基础上,采取综合配套措施,既解决已经形成的过剩,又防止出现新的过剩。

二、化解产能过剩的有效途径

首先,强化过剩行业企业调减产能的压力。在产能过剩已形成的情况下,这是主要方法。一方面,逐步调整、减少乃至取消各级政府的不合理支持,使企业盈利或亏损真实反映其经营能力和市场需求,增强企业的生存竞争压力。另一方面,以促进技术创新为目标,从环境污染、能源消耗、技术标准等方面提高准入门槛,主要通过竞争性手段淘汰落后。

其次,调动过剩行业企业调减产能的积极性。企业之间的兼并收购是解决产能过剩的重要机制。为使这一机制充分发挥作用,最重要的是要约束住地方政府之手,不干预企业并购行为,通过市场竞争优化资源配置。同时,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既要对主动调减生产能力的企业提供一些实质性支持,更要鼓励产能过剩行业企业发展新业务,打破谁先调减生产能力谁吃亏的僵局,提高企业主动调减生产能力的积极性。

再次,不回避化解产能过剩中出现的企业破产问题。企业破产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失业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该做的,不是不允许企业破产,或以高成本维持低效企业,而是切实解决好社会保障问题,为失业人员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并积极帮助他们在新的行业和企业中实现再就业。

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中的常见现象,但当前我国产能过剩涉及范围之大、持续时间之长、问题之严重,却主要是和基于体制效率的供给面因素密切关系,更直接地是和政府干预过多相关。尤其是,地方政府间为获取产业优惠政策的竞争,导致结构同质化,形成大量产能过剩。本世纪初以来,各地争相上马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重化工业项目,导致这些行业反复出现产能过剩。近年,光伏、风能等又成为各地热捧的朝阳产业,致使这些行业也出现过剩产能。另外,从这两年出台的国家级战略规划看,虽强调要发挥各区域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但产业发展方向仍存雷同。例如,汽车、钢铁、石化等传统产业,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金融、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被大多数规划列为发展重点。

政府干预意味着政府要对经济风险兜底,导致企业存在道德风险,出现不计成本盲目扩张的现象。这实际上是软预算的老毛病。有人说,重复建设在市场经济中属正常现象,但在真正的市场经济中,盲目投资、重复建设造成的损失是由企业自己来买单的。而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造成的损失可能最终主要由政府来买单,原因就在于这种扩张冲动主要来自于政府的鼓励或诱导。本轮产能过剩大部分是投资品产能过剩,大都是由政府驱动或扶持的。民营企业在本轮产能过剩中推波助澜,也是由于地方政府以行政方式推动产能增长,以廉价供地和财政资

助等方式干预市场,引发部分行业过度投资。有研究表明,当前产能过剩较严重的地方,正是政策倾斜区域和扶持性产业。

注重供给管理,一方面,要减少政府干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不合理的干预主要表现在对产业发展进行指导,选择市场中的赢家进行扶持。尽管我们并不否定产业政策的作用,但政府掌握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今后应更多依靠市场来发现和选择赢家。也就是说,要慎用产业政策,减少和慎用审批管理,同时管住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不要鼓励发展什么产业就搞土地零地价、税收优惠、电价优惠等政策,这会扭曲市场,推动投资的潮涌现象,易于形成产能过剩。

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结构调整,靠创新引领产业升级。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中,在部分传统行业和新兴产业出现产能过剩的同时,高端服务业及高新技术领域存在严重供给不足,突出反映了经济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因此,化解产能过剩,需要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并举。结构调整涉及对存量资本进行优化配置,具体说就是在企业重组并购中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由资本市场而不是行政干预来调整产能。由于大量产能过剩是因为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惟有通过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才能冲出低端过剩的重围,闯出新天地。

应该注意的是,在化解产能过剩的过程中还要预防一些隐患和风险:一是防止使用过度生硬的行政手段。应该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设计一些方法来形成市场对这些过剩产能、落后产能特别是绝对性过剩产能的倒逼机制,加快它的退出。二是在退出过程中严密关注金融风险。对于化解过剩产能要有成本分析、财务分析和金融分析,面临的风险不能轻视。四是要防范失业风险。那些吸纳劳动力特别多的企业,它的产能在化解的过程中,需要考虑这些劳动力怎么安置的问题,其实这就是政府要发挥作用的地方。最后一点,我个人认为还是要采用两分法,一方面要认识到产能体现的制造业能力是我们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另外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过剩产能,特别是严重过剩产能、绝对性过剩产能对整个经济基体的危害,抓紧化解。在这个过程中不要形成产业的空心化,这是一个特别需要防范的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