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语文第十一课第1课时导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全册导学案

高中语文“导学案”必修一语文学科课程纲要第一模块(主题)一、课标要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必修课程的学习主要有以下要求:1.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2.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

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3.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4.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5.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6.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

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7.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8.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9.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11课《包身工》导学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11课《包身工》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1课《包身工》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残酷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罪行,增强学生对旧社会的憎恨和对新社会的热爱。

2.学习本文在复杂记叙的过程中穿插说明、议论和描写的表达方法。

【重点难点】学习本文在复杂记叙的过程中穿插说明、议论和描写的表达方法。

要求掌握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法。

【学法指导】课文篇幅较长,在学生速读课文后,采用讨论法,理清全文的脉络;在研究写法时,采用“设疑-议疑-释疑”的基本方式进行双向交流,理解布局谋篇时的精心安排和巧妙的构思。

同时,采取以练代讲,教师适当点拨的方法落实有关基础知识。

采用讨论法,口述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和劳动情景,以及结合课文命题进行口头作文,着重加强“说”的训练,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知识链接】1.作者介绍夏衍原名沈端先,浙江省杭州市人。

曾参加太阳社,是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之一。

作品很多,著名的有话剧剧本《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考验》。

并把小说《祝福》和《林家铺子》等改编为电影剧本。

2.文体知识报告文学是散文的一类,是文艺通讯、速写,特写等的总称。

报告文学被誉为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能迅速及时地“报告”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事件、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因为它是“报告”,要求所反映的是真人真事,具有真实性;因为它是“文学”,又要求所反映的真人真事要有典型性,并允许一定“艺术加工,具有文学性。

【学习过程】一、初读课文,完成下列习题1.给加黑字注音:衍()汀()游说()辊()栅()趾()骷髅()2.解释下列词语和短语中的加黑词:吆喝:生杀予夺:一听天命:契据是实:非特不能赚,还要贴补:二、再读课文,整体把握,理清作者思路,掌握中心内容。

1.要求快速读完全文,然后答题。

(1)先讨论:哪些段落是记叙部分?记叙部分写了几个生活场景?(2)接着讨论:课文哪些段落是说明和议论部分?这些部分写了哪些具体内容?2.下面的句子充满了作者强烈的情感,揣摩这些句子,看看作者的感情是如何表达的,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11课 包身工 学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11课 包身工 学案

第11课包身工夏衍精神激励着我夏衍,一个陌生而又熟悉的名字。

我不曾见过他。

但,他却离我很近,读他的文章,在他的世界里游走,我倾听着他的心声,那是一个崇高的爱国作家在用他的笔,让文字演绎他的感情。

走近夏衍,我为他的谦虚而感动。

夏衍作为一个大作家和中国戏剧电影艺术的奠基人,知名于世,但他自己却总是一笑掠过,说“我平生最怕被人叫作什么家,只想做一个诚实的新闻记者”。

的确,夏衍从1937年奉命办《救亡日报》开始,当了12年的新闻记者。

从写几千字的论文到几十个字的补白,他大约写了500万个字!而在他的创作人生中,他总共创作了三十多本书籍,其中包括传记、话剧、杂文、小说、电影剧本及著名的报告文学《包身工》等等。

而所有创作的字数没法统计,就连他用过的笔名也有一千多!多么惊人的数字啊!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夏衍那崇高的精神品质,以及他那独特的创作思维火花。

这就是夏衍,伫立于创作巅峰的夏衍!凝望夏衍,我为他写作的诚实与贴近民心而感动。

夏衍在他的《懒寻旧梦录》里就他写的两篇文章总结了两条,他写道:“一要讲真话,二要顺民心。

”我想这句话对现在的一些新闻记者来说,真是“字字箴言”啊。

在夏衍的回忆录里也曾提到,就是“写文章,一要讲真话,二要顺民心”。

这就是夏衍,对每一件事情都极力思考的夏衍!夏衍,伟大的爱国作家!光阴虽然带走了你,但你那深邃的目光,抑扬顿挫的话语与你那和蔼可亲的形象将留存在我的心中,你的精神也将永远激励着我奋发向前!一、学习目标1.了解报告文学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培养阅读报告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筛选信息的能力。

2.掌握新闻事实、背景材料、作者的主观评价三方面的内容,具体分析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3.关注社会、关心时事、培养学生对人的尊严和生存权利以及劳动权利的尊重,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人权意识。

二、作者连线电影艺术家——夏衍夏衍(1900—1995),原名沈端先。

1929年与郑伯奇等组织“艺术剧社”,在戏剧界发起无产阶级戏剧运动,并积极参与“左联”的筹建工作,成为我国左翼文艺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

高中语文 第4单元 第11课《包身工》导学案(1) 新人教版必修1(2021年最新整理)

高中语文 第4单元 第11课《包身工》导学案(1) 新人教版必修1(2021年最新整理)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第11课《包身工》导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第11课《包身工》导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第11课《包身工》导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包身工》【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报告文学的基本常识,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创作背景;抓住新闻事实和新闻背景把握文章的结构线索,领会文章的主旨.2.过程与方法:讨论学习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时代背景,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把握作者对包身工的同情和对黑暗制度的谴责。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培养对于人的尊严和生存权利以及劳动权利的尊重,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人权意识.【学习重难点】:1.本文在结构上的特点、理清两条线索、区分新闻事实和新闻背景。

2.本文选材上点面结合的特点。

课前预习案一、知识链接(一)走进作者夏衍:原名沈端先,浙江杭县人。

著名剧作家、电影艺术家、社会活动家。

早年留学日本,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太阳社,是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之一.抗日战争时期,主编《救亡日报》和重庆《新华日报》副刊.解放后,任全国文联常务委员、文化部副部长等。

曾写过许多作品,代表作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考验》等话剧剧本,并把小说《祝福》《林家铺子》等改编为电影文学剧本。

(二)创作背景《包身工》这篇报告文学反映的是“一•二八”前后到抗日战争前夕这一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社会的黑暗。

高中语文 第11课 包身工课堂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 第11课 包身工课堂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11课包身工本文是中国报告文学史上划时代的作品,报告文学脱胎于新闻,但又不同于新闻,作者可以对所涉及的事件及人物进行合理的艺术加工,也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注意本文与消息的差异。

发展独立阅读能力。

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意,体会语言表达效果。

培养质疑、探究能力,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与评价。

1.2.3.4.联系时代背景,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把握作者对包身工的同情和对黑暗制度的谴责。

2课时第一课时课前活动区1.蠕.动()拎.着()弄.堂()游说.()执拗.()簿.子()籼.米()莴苣..()谄.媚()..()揩.地板()搽.粉()蹒跚骷髅..()噩.梦()怔.住()锭.子()水门汀.()轧.票处()2.(kāi)kǎi)书(qì)提纲(qiè)领(rú)耳(rú)目染(kē)kè)然长逝3.(1①这个杂技演员②真抱歉,我得写作业了,明天有咱们再一(2①每个公民既能享受②在封建社会,皇帝被认为是“真命天子”,拥有着至高无上的。

4.报告文学是文艺通讯、速写、特写的总称,它反映生活迅速及时,是文学创作中的“”,它的主要特点是和5.夏衍,原名,浙江杭县人。

著名、电影艺术家、社会活动家。

曾写过许多作品,代表作有、、《考验》等话剧剧本,并把小说、等改编为电影文学剧本。

课堂活动区1.2.3.作者为什么要以包身工一天的生活为组材的主线,同时穿插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这条副线1.从课文中,我们看到包身工2.3.四、本文题目是“包身工”,请根据课文内容给“包身工”下一个定义,并思考作者为什么要以“包身工”课堂小结我的收获:我的疑惑:布置作业1.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进行口头作(1)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铁证——(2(32.找出文中充满作者强烈感情的句子,揣摩一下作者的感情是如何表达的,有何表达效果。

2019秋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11课《包身工》word导学案1

2019秋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11课《包身工》word导学案1

2019秋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11课《包身工》word导学案1【学习目标】1.熟悉课文背景及作者相关知识。

2.阅读课文,解决疑难生字词。

3.理清课文思路,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了解报告文学的一般特征。

【知识链接】1.作者作品夏衍(1900—1995),原名沈端先,浙江省杭县人。

著名剧作家,电影艺术家;革命戏剧和电影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代表话剧剧本有《赛金花》《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等,并把小说《林家铺子》《祝福》等改编为电影剧本。

《包身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报告文学作品。

2.文体知识报告文学报告文学,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散文的一类,是文艺通讯、速写、特写、采访报告等的总称,是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

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问题。

因为它是“报告”,就要求所反映的是真人真事;又因为它是“文学”,就要求反映出来的真人真事是有典型性的,允许一定的艺术加工。

其特点:新闻性、文学性、真实性。

3.文本背景在20世纪30年代,也就是1932年“一二八”事变以后到抗日战争以前这一个时期。

这个时候的中国,国民党统治黑暗,民不聊生;军阀混战,黑天暗地;列强的经济入侵日益加剧。

中国的农村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日益破产,加上地主的剥削和天灾的影响,农民生活极为痛苦。

在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的农村,每年有大批无法生活的农村女孩沦为了包身工。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步步深入,我国人民的抗日情绪不断高涨,上海工人运动十分活跃。

日本资本家为了避免罢工的威胁,大量地雇用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

这篇文章针对帝国主义这种残暴掠夺进行了有力的揭发和严厉的抨击,它对于动员人民起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起了一定的作用。

【预习小测】1.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蠕动__________ 猪猡__________ 惺松__________ 咳嗽__________水门汀__________ 弄堂__________ 褴褛__________ 游说__________吆喝__________ 轧票__________ 嘈杂__________ 籼米__________蹒跚__________ 锭子__________ 谄媚__________ 骷髅________2.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导学案全册合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导学案全册合集

第一模块(主题)一、课标要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必修课程的学习主要有以下要求:1.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2.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

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3.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4.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5.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6.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

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7.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8.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9.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10.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全册导学案第一单元爱与亲情课文导读本单元主要围绕着爱与亲情这一主题展开,通过描写不同的家庭关系和亲情的表达方式,让我们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以及亲情所带来的温暖和力量。

同时,本单元还涉及到人物对于困境和挫折的应对方式,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研究目标- 了解文中人物的家庭关系和亲情表达方式- 掌握并运用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表达爱与亲情- 通过阅读文本,了解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成长课前预在上课前,我们建议你先阅读下面的内容,对本单元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阅读教材中的课文:父亲的爱、满江红、春、茉莉花开、从军行- 阅读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如家庭关系和亲情的名人故事、亲情小说等课堂研究在研究本单元课文时,我们将通过以下方式来提高你的研究效果:- 阅读课文时,注意人物之间的对话和互动,理解他们之间的亲情表达方式- 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成长过程,思考他们面对困境时的选择和应对方式- 课后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个人对于亲情的理解和体会研究反思本单元的研究主要围绕家庭与亲情展开,通过阅读和分析文本,帮助学生们增强对于家庭的重视以及对于亲情的理解。

同时,通过文本中人物的经历与成长,引导学生思考自己面对困境时的选择和应对方式。

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希望学生们能更加感恩家庭的温暖,珍惜亲情的呵护,并在成长的过程中变得更加坚强和有爱心。

课后作业- 完成课文及相关题的阅读与思考- 思考并写下你对于亲情的理解和体会- 阅读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扩展对于亲情的理解和认识参考资料-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教材- 亲情小说、名人故事等相关材料。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教案: 第四单元第11课包身工(第1课时) 教案(系列三) -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教案: 第四单元第11课包身工(第1课时) 教案(系列三) -

《包身工》备课人授课时间课题《包身工》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报告文学,初步把握包身工一天的生活情景。

过程与方法学习课文在复杂记叙的过程中穿插说明、议论和抒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本质重点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为组织材料的主线,以包身工制度的发展、趋向为副线难点本文的表达方式和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活动设计一、检查预习二、导入新课《包身工》被称为我国报告文学的经典之作,“包身工”“芦柴棒”已家喻户晓,给每位读者以心灵的震撼。

它的震撼力何在?本节课我们一起欣赏。

三、文体、作者及背景简介四、整体感知:根据时间线索为文章分层并归纳各部分的内容。

一(1─11段):记叙包身工悲惨的日常生活和包身工制度形成的社会原因.二(12-22段):记叙包身工早餐的情景,并论及包身工制度的发展。

三(23─34段):记叙包身工上工的情景,揭露帝国主义工厂对于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削。

四(35─50段)沉痛概述包身工的悲惨遭遇,愤怒控诉野蛮的吃人制度,并指出黎明即将到来。

五、文本探究(1)本文按时间顺序写了“包身工”一天的生活。

其中主要写了三个场景,请找出并概括。

明确:①第一个场景:“上午四点过一刻”,“鸽子笼一般”的住房里,包身工起床,开始了一天非人的生活。

②第二个场景:“四点半之后”,包身工吃猪食一样的饭。

检查课前预习教师以包身工为引子导入本课的学习讲解报告文学这一文体,点明报告文学的特点以提问的形式完成作家作品的介绍教师做最后③第三个场景:“五点钟”,包身工们走进工厂,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三大威胁”(音响、尘埃、湿气)和“三大危险”(殴打、罚工钱、停生意)。

(2)本文采用“双线结构”(主线—新闻事实;副线—背景材料)的叙述手法,请在上述三个场景中分别概括出新闻事实和背景材料。

明确::1.第一个场景:①新闻事实:四点一刻,包身工起床的情形,展示了她们住宿条件之差,以及在种种折磨下精神状态的麻木;②新闻背景材料:介绍了包身工的来源、带工老板“手面”和财产。

教学方案语文第一册第十一课

教学方案语文第一册第十一课

教学方案语文第一册第十一课教学方案-语文第一册第十一课第一部分:课程概述本课程为语文第一册第十一课教学方案,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并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加深对情景的感知和理解,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加深对课文情节的理解。

2.培养学生运用合适的语言表达观点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第三部分: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a.加深学生对课文情节的理解;b.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c.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d.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

2.教学难点:a.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涵;b.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与能力;c.如何有效组织和管理小组合作活动。

第四部分:教学方法与活动设计1.多媒体演示法通过多媒体演示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素材,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思考,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2.讲授与讨论通过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参与讨论,共同解读与分析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与思考。

3.小组合作活动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集体合作活动。

例如,组织学生讨论课文的主题、角色扮演或小组写作等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第五部分:教学步骤1.导入与激发(5分钟)通过展示有关课文的图片或问答等方式,引起学生对本课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课文理解与讨论(20分钟)课堂上,教师通过提问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并展开讨论。

学生积极参与,共同解读与分析课文的意义与内涵。

3.写作实践(2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例如以课文为蓝本,让学生扩展或改编故事情节,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4.小组合作活动(2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小组写作等合作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5.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语文11师说第一课时教案新人教版0

高中语文11师说第一课时教案新人教版0
韩愈和柳宗元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提出了“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语言质朴,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传统、倡导古文运动,把当时的文体从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古文的基础,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三、写作背景
魏晋以来,门第制度十分严格,分为高门和寒门,门第观念严重破坏了从师学习的风气。由此可见韩愈敢于反抗流俗,倡言师道,勇气可贵,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初中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叫《马说》,《马说》实际上是“说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说老师”,说“从师风尚”的文章,叫《师说》。
“说”是一种文体,偏重于议论,可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
二、作家作品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著名的文字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作品收录于《昌黎先生集》。
11《师说》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说”的文体知识。
2.了解古文特点及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重点
了解文章的整体思路。
难点
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实词。
课堂模式
内容提要
时间
设计意图
方法、策略
个人备课
①检查预习(或当堂预习)
②导入、目标、重难点呈现
③新授
④课内练习(及检测)
⑤课堂
小结
⑥布置作业及预习任务
1、导入新课
1、情境导入
2、讲授文学常识与故事背景,学生了解
3、师生合作,正音,划分段落层次,疏通大意
总评或
反思
备注
备课内容多的可以加页,课堂模式位置也可以变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第十一课第1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在复杂记叙的过程中穿插说明、议论和抒情,既以问题为中心,又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线索来组织材料的写法。

2.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本质,激发学生憎恨旧社会,热爱新社会,热爱中国共产党。

【重点难点】
1.概括本文的线索──包身工一天的生活情景。

2.学习本文的表达方式和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检查预习情况。

2、理清文章脉络,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

抓住新闻事实和背景材料把握课文的线索,领会文章的主旨。

【学习内容】
一.预习指导
1、利用手头资料,了解作者、背景知识及报告文学的特点。

2、筛选积累重要字词
3、带着问题读课文,在文中圈点批画。

4、①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包身工一天的生活?标记相应的段落。

5、②与“外头工人”相比,包身工具有什么特点?试给包身工下定义。

6、③作者除了写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外,还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这样写?
二.知识链接
1.报告文学,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散文的一类,是文艺通讯、速写、特写、采访报告等的总称,是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

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问题。

因为它是“报告”,就要求所反映的是真人真事;又因为它是“文学”,就要求反映出来的真人真事是有典型性的,允许一定的艺术加工。

因此,报告文学是一种既具有______,又具有______的体裁。

就题材而言,要求必须选择______;就表达而言,要求必须用______的表现方法,______和______是报告文学的两大特征。

2. 写作背景:
本文是作者于1935年,经过几个月的调查研究、实际考察之后写出来的。

1936年春发表在《光明》(左联机关刊物、沈起予主编)的创刊号上。

它所反映的是“一二·八”以后到抗日战争以前这一个时期国统区的黑暗。

那时中国农村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日益破产,加上地主的剥削,农民生活极为痛苦。

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每年有大批无法生活的农家妇女被诱骗到上海做包身工。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步步深入,我国人民的抗日情绪不断高涨,上海工人运动十分活跃。

日本资本家为了避免罢工的威胁,就更大量的雇用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

这篇文章针对帝国主义这种残暴掠夺进行了有力地揭发和严厉的抨击,它对于动员人民起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起了一定的作用。

3.作者简介:
《包身工》的作者是______,原名______,他是现代著名的剧作家,曾创作了____________等著名剧作。

著名的电影文学剧本______和______是他根据鲁迅和茅盾的原作改编的。

四.预习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蠕动( ) 拎着( ) 弄堂( ) 游说( ) 抹( ) 辊( ) 执拗( ) 簿子( ) 籼米( ) 莴苣( ) 揩地板( ) 搽粉( ) 蹒跚( ) 骷髅( )
谄媚( ) 怔住( ) 锭子( )
2.解释词语:*吆喝: *呻吟:
怜悯:气烘烘:
虐待:虎虎:
会心:生杀予夺:
横七竖八:三差两错:
拿摩温:
五、整体感知
1、本文是以什么线索组织材料的?选择哪些场景描写“包身工”的什么样的生活?
线索:
场景:
2.文章在叙述了包身工的新闻事实之后,又引入一些背景材料,揭示包身工制度的起源、发展等,试找出这些背景材料,并分析其作用。

六、探究学习
1、包身工指的是哪些人?筛选信息,制作“包身工信息档案卡片”
包身工信息档案卡片
年龄:性别:绰号:、、等
工作单位:
工作时间:
工作环境:
三大危险
居住条件:
饮食条件:
劳动待遇:
来历(身份):
2、从你收集到得信息中,可以看出包身工过着怎样的悲惨生活?
3.包身工们的“女性所有的那种害羞的感觉”为什么“似乎已经迟钝了”?她十五六岁,除了老板之外,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姓名。

为什么朝夕相处两年多的同伴却“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姓名?”这合不合情理?
七、合作交流,问题探究
1、包身工们过着这种猪狗不如的生活,在她们的辛苦劳作之下,谁是最大的受益者?
2、日本厂家为何特别愿意大量雇佣包身工?
(1)
(2)
(3)
3、形成包身工制度的根源是什么?
4、作家为什么要写这篇报告文学?作者到底想揭露什么?(体会主题)
5、齐读结尾三段,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控诉、义愤、同情、沉痛等
【课堂小结与反思】
包身工是一个群体,他们承受的黑暗、残酷带给我们深深的震撼,作者运用了什么写法使我们对这一群体有了更全面、深刻的认识?
【课后作业与练习】完成《包身工》练习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