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娃传》看中国古代婚姻礼制
4封皮版李晓敏唐代婚姻研究综述
分 数:教师签名:《隋唐史研究课程作业》孙永幸题目:《2011 年唐代婚姻制度研究综述》 年级: 2011 级 专业: 中国古代史 学号: 201112091266 时间: 2012年06月15日 姓名:2011 年唐代婚姻制度研究综述摘要:婚姻是中国古代史研究中一个较为热门的课题,尤其是正处在封建社会转型期的“唐宋变革” 时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均呈现出与以往朝代不同的特点,并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唐代婚姻制度作为唐代社会生活史的研究相当活跃,研究成果较为丰硕,论著不少。
笔者在中国知网上检索到了近一年(20112012)来关于与唐代婚姻制度相关的文章77 篇,其中21 篇与本文论述主旨有关。
笔者不揣浅陋,将对这一年来有关唐代婚姻研究的21 篇文章做以粗略的回顾和展望,以期有助于唐代社会生活史研究的发展。
关键词:唐代婚姻制度研究综述、从唐传奇中研究唐代婚姻制度汪永华《试论唐三大传奇对士族婚姻制度的批判》1考察了唐代著名的几部文学作品如《李娃传》《霍小玉传》《莺莺传》等,揭示了唐代士族婚姻制度的罪恶。
杨秋红《〈催小玉传〉传别解》2通过分析男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揭示了唐代的门第观念与婚姻制度。
王守芝《〈李娃传〉:一副摇曳多姿的唐代社会风情画》3 4通过分析传奇中主人公命运的悲欢交织,爱恨相伴,揭示了唐代社会士子狎妓的社会风尚,独特的丧葬习俗,婚姻重视重门第等社会心理以及强调由门当户对向男才女貌的自由爱情转变的婚姻观念。
王伟歌《从中唐传奇看唐婚姻法在文学中的反映》对比了唐传奇与《唐律疏议•户婚》中唐代婚姻的一些例子。
揭示出唐传奇中多种形式的婚姻,都能从唐代婚姻法中找到影子。
邢郁馥《浅析唐传奇作品中的女性形象》5通过分析唐传奇中一系列具有反抗精神、个性鲜明独特、可歌可泣的女性形象。
揭示出大唐一代,妇女的个性意识的提高。
王卫《从挣扎到屈服之路——唐婚恋传奇中男性形象分析》6另辟蹊径,分析了唐传奇中的男性形象,指出男性可以放胆与各种身份的女子发生丰富多彩的浪漫爱情故事,但当落实到婚姻上,无不陷入了心灵追求与社会规范即情与理的矛盾之中。
浅谈唐宋传奇婚恋题材的大团圆结局
浅谈唐宋传奇婚恋题材的大团圆结局作者:陈晴来源:《牡丹》2016年第08期唐宋传奇的婚恋题材是唐宋传奇的一大亮点,在婚恋题材中大团圆结局所占的比重较少。
本文重点对大团圆结局的形成进行分析,主要从封建社会的社会状况及受众心理入手阐明产生大团圆结局与作品本身的“主流化”有关。
自古以来,爱情和婚姻都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
在唐宋传奇中,这一现象也不例外,唐传奇中的爱情婚姻剧艺术成就最高也最为精彩动人。
唐宋传奇作家以他们敏锐的眼光将以前小说中很少涉及到的现实爱情生活作为他们笔下的重要题材,并在艺术和思想上取得了巨大成就。
程国赋评注的《唐宋传奇》,载唐宋传奇51篇,其中23篇为婚恋题材,汪辟疆的《唐人小说》和鲁迅的《唐宋传奇集》中摘录最多的也是婚恋题材,这表明婚恋题材在唐宋传奇中占有重要地位。
而在婚恋题材中,大部分以悲剧结局为主,但仍有少数是大团圆的结局。
本文主要选取两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大团圆例子来阐明产生大团圆结局与作品本身的“主流化”有关,这两个例子分别是《李娃传》与《离魂记》。
《李娃传》出自《太平广记》。
故事内容写荥阳生赴京赶考,与名妓李娃相恋,却因其所带资产耗尽而被鸨母设计逐出,流浪街头,沦为乞丐。
李娃遇见荥阳生的窘境,万分自责,对其精心照料。
荥阳生修养后发奋读书,功成名就、官居高职,李娃被册封为汧国夫人。
《离魂记》写张倩娘与表兄王宙从小相爱,但二人成年后,倩娘却被另许他人。
王宙伤心托故赴长安,倩娘却于半夜与他一起出走蜀地,同居五年,生有二子。
后倩娘思念父母,与王宙回家探望。
王宙始知倩娘一直卧病在家,出奔的是倩娘的离魂。
一、大团圆结局与封建社会制度从大团圆结局的形成看,我们不免会联想到唐时的社会制度,一个作品的产生往往与一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分不开。
但随着对文本的仔细研读后,发现大团圆结局的形成,不纯粹是表层所感受到的对社会制度的反抗意识作祟,更多的则是作品本身价值定位的主流化所造成的。
在唐代描写爱情的传奇作品中,像《李娃传》这样以大团圆喜剧形式为结局的作品是很少的,《莺莺传》《霍小玉传》《任氏传》等都是以悲剧的形式结束。
古代文献中的婚姻制度与家庭观念
古代文献中的婚姻制度与家庭观念在古代文献中,婚姻制度和家庭观念是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通过研究这些文献,我们可以窥探古代社会的婚姻制度和家庭观念,了解古人对待婚姻和家庭的态度和看法。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古代文献中的婚姻制度与家庭观念。
第一方面,古代文献中揭示的婚姻制度。
古代的婚姻制度主要包括婚姻的方式、结婚年龄和婚姻的目的等。
在《礼记·曲礼》中,有关婚姻的内容较为详细。
该文献中记载了婚姻的程序以及男女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根据《尚书·周书·周官》中的记载,古代婚姻是由家长和媒人安排的;而《论语·公冶长》中也描述了男女双方的自由恋爱和婚姻自主权。
这些文献揭示了古代婚姻制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第二方面,古代文献中反映的家庭观念。
古代的家庭观念主要包括家庭结构和家庭成员的角色。
在《尚书·周书·武成》中,有关家庭结构的内容详细记录了古代家庭的组成。
古代家庭由父亲、母亲、儿子和女儿组成,父亲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母亲则负责家政和生育。
家族观念也普遍存在于古代家庭中,这在《尚书·周书·周官》中有所记录。
家族是古代社会的基本单位,家族成员之间有着紧密的血缘关系,彼此之间需要相互维护和支持。
第三方面,古代文献中传达的婚姻制度与家庭观念的价值观。
古代人们对于婚姻制度和家庭观念的看法往往体现了其价值观。
在《论语·颜渊》中,孔子指出:“有君者不党,有国者不言。
”这一语句表达了古代人对于家庭责任的看重。
古代人们认为,家庭是个人成长和社会稳定的基石,个人应该将家庭利益置于首位。
另外,在《诗经》中的众多篇章中也体现了对婚姻和家庭的讴歌,如《卫风·氓》描绘了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景象。
这种婚姻和家庭观念的价值观塑造了古代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
综上所述,通过古代文献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的婚姻制度与家庭观念。
古人对待婚姻和家庭的态度和看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中国古代的历史婚姻与家庭
中国古代的历史婚姻与家庭中国古代的历史婚姻与家庭是一个极其广阔且复杂的话题。
自古以来,婚姻和家庭一直是中国文化和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中国的婚姻家庭制度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沉淀,被众多传统价值观所影响。
本文将从婚姻仪式、婚姻对象的选择、夫妻关系、子女教育等方面探讨中国古代的历史婚姻与家庭。
一、婚姻仪式在中国古代,婚姻仪式非常庄重且充满仪式感。
一般来说,婚姻仪式包括聘礼、纳彩等环节。
聘礼是男方向女方家族赠送的礼品,而纳彩则是女方家族接收聘礼的回礼。
这些仪式不仅是双方家族之间的交流,更是彰显社会地位和婚姻正式成立的象征。
二、婚姻对象的选择在中国古代,婚姻对象的选择是由父母或长辈来安排。
尤其是在贵族和富贵人家中,父母选择婚姻对象往往注重社会地位和家族背景。
因此,这种婚姻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家族的连续性和传承。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婚姻都是被父母安排的。
自秦汉以来,由男女双方自行选择的“自由婚姻”逐渐兴起。
这种婚姻观念的转变,使得个人情感和婚姻幸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三、夫妻关系在中国古代,夫妻关系被视为一种天经地义的关系,但在实际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婚姻都是幸福美满的。
男方在家庭中扮演着主导地位,而女方则被要求顺从和依附。
尤其是在封建社会尤为明显,男尊女卑的思想深植于人们的心中。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也有一些婚姻中存在着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夫妻关系。
这种关系的形成往往依赖于夫妻间的感情和共同经历。
四、子女教育在中国古代的婚姻家庭中,子女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家庭的重要责任。
对于男孩来说,要接受良好的教育,追求文化修养和官职。
而女孩则注重纺织技艺和家庭本事的培养。
然而,随着儒家思想的影响增加,男女在教育上的差别日益扩大,女性教育受到的限制更多。
女性只能在家庭中承担繁重的家务劳动,而男性则更注重于社会地位和职务。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的历史婚姻与家庭是一个多面而复杂的话题。
从婚姻仪式、婚姻对象选择、夫妻关系到子女教育,无一不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特点。
浅析中国古代婚姻家庭法律制度
浅析中国古代婚姻家庭法律制度中国古代的婚姻家庭法律制度历来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的婚姻观念和家庭观念一直都非常重要,因此古代婚姻家庭法律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古代婚姻家庭法律的历史演变、法律内容和对社会的影响三个方面来进行浅析。
一、历史演变中国古代的婚姻家庭法律制度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世纪的商周时期。
当时,婚姻家庭关系主要是由《礼记》和《周礼》等经典文献所规范的。
在战国时期,儒家的“三纲五常”思想开始盛行,家庭伦理观念进一步得到确立。
秦汉时期,封建思想逐渐成型,家族制度得到强化,同时各种家庭法律制度也开始逐渐完善。
隋唐时期,婚姻家庭法律制度开始具有了一定的法律形态,比如《开元礼》规定了婚姻家庭的结构、礼仪和仪式等。
宋元明清时期,婚姻家庭法律制度逐渐趋于系统化,尤其是婚姻法的出现,为家庭法律制度的完善奠定了基础。
二、法律内容古代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婚姻登记、婚姻结构、夫妻关系、离婚制度等方面。
在婚姻登记方面,古代法律规定了婚姻登记的程序和条件。
在婚姻结构方面,古代法律规定了婚姻的构成要件,包括男女双方的年龄、健康等条件。
在夫妻关系方面,古代法律规定了夫妻的权利和义务,包括男女双方在婚姻中的地位和责任等。
在离婚制度方面,古代法律也对离婚的条件和程序做出了详细规定。
古代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的内容不仅包括了婚姻关系的权利和义务,还包括了对子女、家庭财产以及家庭纠纷等方面的规定。
三、对社会的影响古代婚姻家庭法律制度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古代的婚姻家庭法律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家庭观念的基础,如父权制、家族制度等。
古代的婚姻家庭法律制度为社会稳定和家庭和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得家庭关系得到了相对稳定和和谐。
古代的婚姻家庭法律制度也为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提供了保障。
古代的婚姻家庭法律制度也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家庭伦理观念,使得家庭在中国社会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论李娃的爱情观王晨曦
论李娃的爱情观一、前言(1)唐代开放社会背景对娼业影响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朝代更替。
唐朝无疑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除了政治、经济比较开明之外,唐朝对性的控制也比较宽松。
唐朝经济繁荣,城市与城市之间的流动人口增多,从而对临时性的性需要也相对增大。
同时,商品经济的繁荣也造成了财富的两极分化,贫穷家庭卖女求财,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娼业的发展。
最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唐朝皇帝夺弟媳、淫庶母、霸儿媳等丑态行为,致使唐朝礼教束缚松弛。
既然皇帝都“以身作则”,朝堂百姓之间不拘礼法,不重贞洁的性开放观念便自然产生。
唐朝除了男性性观念很开放之外,女性的性观念也“不甘示弱”。
据史料记载,敦煌少女可以亲自挑选丈夫。
男女结婚前,还可以试婚。
女子离婚后再嫁是普遍风气,不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
最高的是一位唐朝公主再嫁达到32次。
这样开放的婚姻观念即使是开放自由的现代也难以企及。
唐朝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性观念开放,把淫娼行业推向了高潮。
(2)唐代妓女分类及各类之间的不同历代妓女的种类较多。
娼业越发展,分类就越细。
唐代是娼业发展的顶峰时期,其种类当然数不胜数。
按性质分,可分为艺妓和色妓。
艺妓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卖艺不卖身”,色妓则相反。
但大多数妓女为了博取客人欢心,则是两者皆做。
从隶属上看,可分为宫妓、官妓、营妓、家妓、市妓等。
宫妓就是生活在宫中,为皇帝提供服务的女子。
宫妓最大的痛楚就是禁闭在深宫之内,青春虚度,郁郁终老。
官妓是服务于官吏的妓女。
其中出类拔萃的人很多,有些官员之间还会因某位名妓争风吃醋。
官妓可以被共享,也可以做人情被送予他人。
官妓向官员献身是一种义务,一般不收费。
但很多官员还是会在尽兴之后送与宝物,以显慷慨。
营妓是专门供武将、军人满足性需要而设立的。
除了被长官玩弄取乐之外,她们还受到很多屈辱。
家妓更是卑微至极。
家妓是一种被封闭在家庭这个牢笼中供主子玩弄的性奴隶。
家妓的素质往往还是主人地位权威、经济实力的一种间接体现。
《李娃传》的结局
作者: 闵婕;魏学峰
出版物刊名: 贵州文史丛刊
页码: 124-127页
主题词: 李娃传;唐代传奇;情节结构;艺术成就;人物形象;新乐府运动;白行简;国夫人;长恨歌传;思想倾向
摘要:<正> 唐代传奇《李娃传》以其高度的艺术成就受到研究者的普遍推崇,但是对这篇名作的结局,学术界又有大相径庭的意见。
主要观点,有以下三种:一、认为作品结局荥阳公娶李娃为媳及李娃被封汧国夫人,既违背了荥阳公的性格,又不符合李娃的初衷,不但有损于人物形象的完整性,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是不可能发生的,就情节结构看更是狗尾续貂。
这是一种根本否定的观点。
持这种观点的人,其思想渊源是和《李娃传》的产生分不开的。
《李娃传》取材于民间说话《一枝花》,其结果即是以李娃被封。
古代中国的婚姻制度概述
古代中国的婚姻制度概述首先,古代中国的婚姻制度具有强烈的血缘意识和封建礼教观念。
在封建社会中,世族之间的婚姻关系不仅是家庭利益的考虑,更是涉及到两个家族、两个势力的关系。
因此,婚姻往往被看作是朝廷政策的一部分,君主会通过政治联姻来巩固自己的权力和地位。
贵族们通常掌握着统治权利,他们通过亲戚间的婚姻来维护家族利益,同时也会利用这种关系来建立和拓展他们的权势。
其次,古代中国的婚姻往往遵循严格的礼仪程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仪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婚姻也不例外,整个婚礼流程有着严格的规定和步骤。
婚礼通常从纳彩开始,即男方向女方或女方家族送上彩礼作为表示。
接着是过堂、过门、启发和拜堂等环节,最后是合卺和拜天地。
整个婚礼充斥着许多细致入微的礼仪,旨在彰显双方家族的地位和尊严。
同时,婚礼中还有着许多象征意义的习俗,如喜酒、喜糖、送嫁妆等,这些都是希望新婚夫妇能够幸福美满。
另外,婚姻在古代中国的家族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对于中国古代的男性来说,继承家族血脉,传承家族产业是他们最重要的责任和义务之一、因此,在选择伴侣时,贵族们往往更加重视对方的家庭和社会地位,而不仅仅是个人的美貌或个性。
有时候,父母甚至可以代替子女做出婚姻决策,他们会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对方的家世、品德等,并交换相关信息,以确保该联姻符合双方的利益和追求。
此外,在婚姻制度中女性常常承担着较弱的地位。
古代中国的社会是一个男尊女卑的社会,女性的地位通常被限制在家庭和家族之内。
女性常常被看做是子孙后代的重要媒介,她们负责传宗接代。
而对于女性本身来说,除了尽忠职守,孝顺丈夫和家族外,她们的社会角色也相对较小。
总体而言,古代中国的婚姻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封建礼教和家族观念的影响,个人的意愿和选择受到了局限。
婚姻往往不仅仅是一段个人感情的维系,更是多方利益的论衡。
不过,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一样,婚姻制度不仅带来了种种的阻碍,也促进了中国古代社会传承和进化,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和文化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李娃传》中看唐代的人权意识_婚恋自由权受教育权
从《李娃传》中看唐代的人权意识_婚恋自由权受教育权论文导读::受教育权与参政权:。
从《李娃传》中看唐代的人权意识。
论文关键词:《李娃传》个人生存权(生命权),个人尊严权人身自由权,婚恋自由权受教育权,参政权人权(基本人权或自然权利)是指“人,因其为人而应享有的权利”。
它主要的含义是: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合乎人权的对待。
在人权概念上,我国学术界的观点主要为四种:一是人性固有权利说。
认为人权是泛指人性中固有的那些权利。
如果没有这些权利,人就不能生活得像个人。
它是使人能够充分发展和利用其作为人的品质、智力、才能、良知及满足精神需要等的基础。
二是权利的最一般形式说。
认为人权是人的社会权利和私人权利的抽象和概括,主要表现为人民在政治上的民主、自由权和经济、文化以及人身自由等方面的正当权利,它是权利的最一般形式,排除了民族、宗教、国家、性别等等差别,特别是阶级差别。
它包括了一切人的、具有普遍性的人的权利。
三是需求权和自由权统一说。
认为人权是指一切人满足自身需求、享有人身自由、并对自身以外的任何事务发生不同的联系的资格和能力的总和,是社会的人的权利与人的社会权力相互关系不断发展的统一体。
它是由人类生产劳动以满足物质需求所决定的,具有客观性;是历史地产生的社会的人类的人权;是全人类的人人都可享受的权利。
四是资产阶级特权说,认为人权是资产阶级提出来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物,是为资本主义私有制服务的,是资产阶级的特权。
在中国漫长的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没有任何的典籍或野史记载了“人权”一词的概念,但并不代表在古代的中国就不存在人权思想,因为人权是超越时空、文化的人类共有的思想,它绝不会在任何一个民族的进程中留下空白点。
在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已留下了许多闪耀着人权思想光芒的佳作,本文拟从中唐的三大爱情传奇之一的《李娃传》中发掘有关唐代的人权意识,看一看在中国封建社会最鼎盛的时期,人权意识是如何逐渐深入人心的。
一、个人的生存权(生命权)和尊严权:1、个人生存权(生命权):“生惶惑发狂,罔知所措,因返访布政旧邸。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婚姻制度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婚姻制度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婚姻制度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演变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婚姻在古代中国被看作是神圣而庄重的事情,涉及到家庭、家族以及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本文将从中国古代婚姻的发展演变、婚姻制度的主要特点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中国古代婚姻的发展演变古代中国的婚姻制度经历了由“配天合地”的神话时代到封建社会的演变过程。
在远古时代,人们往往倾向于天地崇拜,婚姻更多的是一种神圣的仪式,通过祭祀等方式来祈求神灵的保佑和恩赐。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婚姻逐渐从一种神圣的祭祀仪式转变为社会的一项法律制度。
婚姻制度的发展与中国古代社会制度的演变密不可分,从部落联盟到封建社会的建立,不同朝代对婚姻制度的规定也有所不同。
二、婚姻制度的主要特点1. 包办婚姻:在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中,包办婚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形式。
通过家族的撮合和社会的安排,男女双方的婚姻往往是由长辈、媒婆等代为安排和决定的,而不是由自由选择。
这种传统的包办婚姻制度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家族观念和父权制度。
2. 门当户对:在古代中国,门当户对是婚姻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原则。
门指的是家庭的门第,而户指的是家族的世系。
根据这一原则,男女双方的社会地位、财富、家庭背景等要相当,以保证婚姻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
3. 多妻制:中国古代存在着一夫多妻制度,男性可以拥有多个妻子。
尤其是在封建社会,贵族和地主阶级常常有三妻四妾的情况。
这种多妻制度既反映了男权社会的特点,也与中国古代家族观念有关。
三、婚姻制度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对于现代社会仍然有一定的影响和启示。
一方面,中国的婚姻观念注重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和和谐,这对于当今社会建立健全的家庭以及维护社会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另一方面,婚姻制度的单一和门当户对的原则在现代社会中也存在一定的争议。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个人自由的追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婚姻的平等和自主选择。
中国古代夫妻礼仪介绍
中国古代夫妻礼仪介绍古代婚嫁的礼仪婚礼嫁娶,古今中外都被认为是人生中最大的礼仪。
和其他习俗相比,婚嫁礼仪随世情而多变。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中国古代夫妻礼仪介绍,希望你喜欢。
中国古代夫妻说媒“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
在传统的婚姻中,男女双方必须经过媒人的说合才能喜结连理。
媒人可以主动的揽活,为男女双方牵线搭桥,也可以是受人之托,成人之美。
还有一句话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中国古代夫妻批八字与推生肖古人十分讲究婚配,若男家要娶媳妇,先向女家取得女子的八字,然后便交给算命先生推算,看与儿子合不合,俗称“夹吾夹”。
如果女命克夫或与儿子的八字相冲,两家便不能结成姻亲了。
也可以将写有女子生辰八字的帖子置于男方家的神前暨祖先案上,卜吉。
三日内,如家中平安无事,男女双方能成为亲家。
关于推生肖,民间有许多俗谣,相合的有:青兔黄狗古来有,红马黄羊寿命长,黑鼠黄牛两兴旺,青牛黑猪喜洋洋,龙鸡更久长……蛇盘兔,必定富等等。
不合拍的有:白马怕青牛,羊鼠一担挑,蛇虎如刀挫,龙兔怕交流,金鸡怕玉犬,猪猴不到头等等。
中国古代夫妻定聘定及定议,聘又称小聘,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定婚礼。
定聘时必须用一种大帖,故乡人称定定日为回大帖或者是压大帖。
帖之外又有聘书,俗称婚书。
聘书一般都由男家备办。
定聘之前一切礼金都已定列成礼单。
男家只纳礼金的一小半,俗称上半礼。
定聘时也可以以金戒指为定聘礼的。
定聘的那一天男女两家皆设宴席,宴请亲朋好友,参加者只凑热闹,并不送礼。
中国古代夫妻送礼送礼大约在婚娶前二十日或一两个月内进行,送礼最重要的是送礼金。
由于定聘时已拿上半礼,这时全部纳完俗称下半礼。
其他的礼物列成礼单,夹在礼书之内。
礼单上面必须有布帛、绸缎、纱罗之类,这些布料是为新婚缝制衣服的。
女家也要回些礼物,缮好礼书交来人带回。
送礼之后,距婚期已经不是太远了。
中国古代夫妻迎亲迎娶的当日,男家鸣炮奏乐,发轿迎亲。
媒人先导,接着新郎、伴娘、花轿、乐队、盒队,浩浩荡荡、鱼贯而至。
《李娃传》涉及的文化常识
《李娃传》涉及的文化常识一、丧葬之礼丧葬在中国礼仪文化之中一直占有很高的地位,作为人一生行程的结束,同时也作为在另一个世界行程的开始。
民众对于死亡的畏惧,再加上中国人强烈的孝道,使得丧葬文化变成了一种极其普遍的现象,尤其是长久所遵循的厚葬等礼仪习俗。
并且丧葬习俗随着时间的变化形成了严密的制度与思想体系。
我国古代对丧葬礼仪一向十分重视,认为这是子孙尽孝的最重要的表现,国君和贵族在这方面的要求更严格,形成了许多繁文缛节。
诸如服丧的级别,服丧的时间,服丧的样式,举哀的程序,殡葬的规格等等,历来都有严格而琐碎的规定。
在古代,不同身份的人去世都有不同的称呼。
《礼记·曲礼下》就记载,“天子死了叫做崩,诸侯死了叫做薨(hōng),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古人对“死”有许多讳称,主要的有:①崩(驾崩):帝王、太后去世;山陵崩:天子去世;②薨:诸侯、有权位的大臣去世;③卒:大夫及以上官员去世;④不禄:士之死;⑤死:庶人,平明百姓之死;⑥没(殁):嫔妃之死;⑦殇:未成年人死亡;⑧殒:泛指死亡;⑨涅槃、圆寂、示寂:僧人之死;⑩坐化:佛教用语,谓修行有素的人,端坐安然而命终。
但非普通信众,通常指正式修行在寺院(庙)的宗职者。
;11羽化、登仙:道士之死;12牺牲、捐躯:英雄壮士之死;13云终、告终、夭亡:青壮年死亡;14寿终:老年人死亡;15正寝:男长辈之死;内寝:女长辈之死;16归主:基督教徒之死17无常:回民伊斯兰教徒之死。
18一般人的死称:亡故、长眠、长逝、过世、谢世、逝世、寿终、殒命、捐生、就木、溘逝、老、故、逝、终等。
(一)丧礼死者在弥留之际,要为他换一下铺位,这叫做“易箦”(zé)。
临终时用蓬松的绒絮放在口鼻上,观察是否断气,这叫做“属纩”(zhǔkuàng)。
人一死便要为他招魂,称为“复”,古人认为人死后,魂就会离开躯体,到位于北方的冥府去。
概因传说中北斗是主死之神。
(南斗是主生之神。
中国古代婚姻与家庭制度传统礼教与现代婚姻观念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现代婚姻观念的演变:自主选择、 平等权利和个性表达
现代婚姻观念与传统礼教的融合意 义:促进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
传统观念与现代观念的冲突
现代婚姻观念面临的挑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现代婚姻观念的演变历程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现代婚姻观念带来的机遇
维护家庭稳定:传统礼教强调婚姻的严肃性,有助于培养夫妻间的责任感,促进家庭和谐。
现代婚姻与传统家庭制度的融合:相互借鉴、共同发展、创新家庭关系
数字化和网络化对婚姻与 家庭制度的影响
传统与现代价值观的融合 与冲突
多元化家庭结构与新型家 庭关系
婚姻与家庭制度在全球化 背景下的变革
传统观念与现代思想的冲突 家庭结构的变化对婚姻关系的影响 经济压力对婚姻稳定性的影响 性别平等观念在婚姻家庭中的实现难度
强化性别歧视:传统礼教中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对女性的地位和权利造成不公,影响 现代婚姻的平等与和谐。
过分强调传宗接代:传统礼教将婚姻与生育紧密相连,导致现代婚姻中夫妻过分追求生育, 忽视婚姻质量与夫妻情感的建立。
增加家庭压力:传统礼教中的繁琐仪式和家族观念,给现代婚姻带来沉重负担,影响夫妻之 间的亲密关系。
传统婚姻观念:强调家庭、家 族利益,重视礼教和伦理道德
现代婚姻观念:注重个人自由 和情感,追求平等和尊重
碰撞与融合:传统与现代观念 在当代社会的交织与演变
现代婚姻观念的挑战与机遇自由恋爱观Biblioteka 的兴 起婚姻自主权的逐步 确立
家庭角色的重新定 位
性别平等观念的深 入人心
传统礼教对婚姻的重视和尊重
现代与传统融合的体现:婚礼仪式 的保留与创新
唐传奇中的婚姻问题探究
唐传奇中的婚姻问题探究唐传奇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其中数量最多、成就最高的是以婚姻爱情为题材的作品,如《柳毅传》、《莺莺传》、《李娃传》、《霍小玉传》等。
这类作品主要描写唐代士子的婚宦习俗,有其独特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风气,因为仕宦之途是唐代士子平生的主要追求,另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婚姻,主要表现了对婚姻爱情生活自由的向往和追求,抨击了封建礼教、婚姻制度和门第等级观念。
这些作品中的爱情故事感人至深,流传至广。
一具体说来,唐传奇中有关爱情婚姻的人物关系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三方面:(一)士子与神(妖)唐传奇中描写士子与神(妖)的爱情,是为了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将一切美好的生活细节假借在神(妖)的身上,传神于天外,游仙于身边,分明是士子不甘于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
小说《柳毅传》中的传书人柳毅,是个落第返乡的举子,他为在泾川牧羊的龙女传书,纯出义愤。
当钱塘君将龙女救归洞庭,以威临之,欲将龙女嫁他时,他不屈于威武,严词婉拒,表现出坚毅的品格。
洞庭龙女初随父母之命远嫁泾河小龙,受到厌弃虐待,通过亲身经历,她转而追求爱情,抗拒父母“欲配嫁于濯锦小儿”之命,“心誓难移”,终于获得了幸福。
《任氏传》写贫穷落拓、托身于妻族韦�的郑六,邂逅自称“伶伦”而实为狐精的任氏,娶为外室。
韦�闻知任氏绝色,依仗富贵权势调戏她,甚至施以暴力,而任氏终不屈服。
韦�为之感动,从此二人结为不拘形迹的朋友。
后郑六携任氏往外县就任武官之职,途中任氏被猎犬咬死。
郑六涕泣葬之,“追思前事,唯衣不自制,与人颇异焉”。
不论是柳毅与龙女,还是郑六与任氏,他们都成为当时人们心目中美好的爱情与婚姻的最好,这些极富浪漫色彩的神话爱情故事,寄托了人们对自由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
(二)士子与缘女从《莺莺传》中,可以略微感受到爱情婚姻观的转变,这是第一篇完全不涉及神怪情节,纯粹写人世间男女之情的作品,在唐传奇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为张生才华所动的莺莺,明知自己会有始乱终弃的结局,仍以身相许。
《李娃传》中李娃的婚恋观探析
《李娃传》中李娃的婚恋观探析作者:张正线阮崇友来源:《北极光》2016年第06期摘要:李娃是唐传奇中获得美满爱情并受封为汧国夫人的唯一的一名妓女。
她渴望从良,渴望获得真正的爱情,但她与其他妓女不同,她从不乞求爱情。
她为爱付出,帮心上人成名后,她关心对方的感受,体谅他的难处,最后她以自己的聪明睿智获得了对方家族的认可,并以其宽容大度的心胸得到了社会的称颂。
关键词:《李娃传》;李娃;婚恋观《李娃传》描写了李娃与荥阳生的爱情、婚姻关系。
美貌的妓女李娃和荥阳生相爱之后,由于自己是妓女,与荥阳生门第相差悬殊,感觉婚姻无望。
在鸨母的挑唆之下,骗得荥阳生金尽囊空。
后荥阳生遭其父毒打,在冻饿濒死的时候遇到李娃,李娃十分痛心、悔限,她不顾一切来抚养荥阳生,恢复他的健康,并资助他读书,荥阳生终于如愿以偿地做官。
李娃明白以自己低贱的身份地位会使荥阳生难堪,出于对荥阳生前途的考虑,她毅然决定离开荥阳生,让他另娶高门。
同时李娃也为自己考虑,如果自己不能被荥阳生的家族接受,那么她和荥阳生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这与她理想的爱情生活背道而驰,她所追求的爱情是平等和谐的婚姻生活。
李娃和其他女子一样,她渴望爱情,也希望自己能嫁给一个门第高的士人,但她又不乞求爱情,她追求的是平等和睦的婚姻家庭生活。
与其他女子和妓女相比,李娃显得更加练达睿智,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婚恋观。
一、练达理智的婚恋观李娃对荥阳公子有感情,但她不是纯情至性的少女。
李娃凭借着多年的生活经验,阅人无数,理智练达。
她很清楚,在唐朝的社会,妓女和士子的爱情得来总是很艰难的,炽烈的爱情并不总是能得到温暖的回报。
她与荥阳生的迷人的、充满美好和幸福的爱情,可能得到的是冷漠,甚至是嘲笑。
许多女性的不幸境遇与其社会地位、社会要求等等紧密相关。
再加之荥阳生当初是见色而悦,为美色所俘获,更易于移情别恋,见异思迁。
所以当荥阳公子在妓院中“资财仆马荡然,迩来姥意渐怠”之时,她主动将荥阳公子抛弃,显得既理智又果断,决不沉溺于爱河而难以自拔。
从小说中浅谈我国古代婚姻制度
传统小说中的法律论文从小说中浅谈我国古代婚姻制度摘要婚姻在本质上是一种人与人的关系,两性的结合,反映着社会经济生活的要求和社会文化的特点。
婚姻制度原则的:一夫一妻制、同姓不婚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婚姻缔结的六礼程序,婚姻解除的休妻、义绝和协议。
在古代宗法社会,婚姻不是当事者的个人行为,而是关乎两姓宗族利益的大事,因此,男子与其说是为个人娶妻,毋宁说是为宗族娶妇。
关键词:中国,古代,婚姻制度在古代中国,婚姻制度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规范,被纳入礼的范畴,婚礼是中国文化的有形部分。
《礼记》中说:礼是“始诸饮食”,“本于婚”。
“饮食”包括物质的生产和分配的方式,“婚”是人本身的生产,包括男女交往方式和婚姻的方式。
婚姻沟通着物质与观念、道德与法律,折射出社会的风尚和礼仪。
《二度梅全传》,是清初的章回体通俗长篇小说,作者以唐代肃宗年间为背景写的是梅、陈两家悲欢离合的故事。
其中,写到了陈春生的故事,他父母被捕入天牢,姐姐被逼和番,奸相卢杞对他进行追捕的情况下,历尽艰辛,被渔家所救,被丘公收养,最后中了榜眼,与周玉姐结为伉俪。
我就结合此故事浅谈一下古代婚姻制度。
首先,我国古代婚姻制度的原则。
我国古代婚姻制度以礼的规范为指导,以宗法伦理道德精神为宗旨,以维护男尊女卑的家庭的等级原则为目的。
关于婚姻关系的成立,我国古代一般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一夫一妻制下的一妻多妾制。
古代的一夫一妻制应该是一夫一妻多妾制。
我国古代允许取妾的初衷并非为了男子享乐,而是为了确保家族的延续。
严格的一夫一妻制,往往会使继承人的存在成为问题。
因此,为了“上事宗庙,下继后世”这一婚姻的根本目的不致落空,就出现了一夫一妻制的合法补充形式—胺妾制度i。
但是,妻妾的地位是不同,妾的地位很低。
很多朝代都明文规定不准乱妻妾位。
(2)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诗·齐风·南山》中说: “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娶妻如之何,非媒不得”。
这说明我国很早就有婚姻必须秉承“父母之命”,经过“媒灼之言”才能缔结的习俗。
《李娃传》的人物形象塑造及其艺术成就
《李娃传》的人物形象塑造及其艺术成就摘要《李娃传》是一篇唐传奇名作,堪称唐人传奇小说中的精品。
《李娃传》通过对李娃、荥阳公子等人物的塑造,表现出当时的人们渴望婚姻自由。
通过大团圆结局表现普通民众美好、善良的愿望。
也由此开创了“才子佳人”式的故事格局,对中国后世的戏曲和小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元明两代的不少戏曲就直接取材或干脆脱胎于《李娃传》。
本文试图从它的主题、人物形象、艺术成就和结构几方面来探讨,感受它对后世影响之深远,以期对它产生新的认识和想法。
关键词:李娃荥阳公子人物形象性格丰富情节曲折目录引言 (4)一、《李娃传》的主题 (4)(一)强烈反对封建门阀制度 (4)(二)歌颂爱情幸福的主题 (4)二、《李娃传》人物形象的分析 (5)(一)李娃的形象分析 (5)(二)荥阳公子郑生的形象分析 (6)(三)其他次要人物形象分析 (6)三、《李娃传》的艺术成就 (6)(一)小说主要人物李娃的性格比此前传奇作品显得更丰富、更真实 (6)(二)它的故事情节比以往任何小说都要复杂,充满戏剧性的变化 (7)(三)虽然小说本身出于虚构,但在叙事过程中充满了生活气息 (8)(四)《李娃传》的艺术结构 (8)结论 (9)引言《李娃传》是一篇唐传奇名作,是白行简根据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一枝花话》的故事整理、加工而成。
鲁迅先生《中国小说史略》第八篇对本文予以较高的评价:“行简本善文笔,李娃事又近情而耸听,故缠绵可观。
”这篇小说在当时就产生了很大影响。
元稹为之作长诗《李娃行》。
后世小说、戏剧取材于它的,有宋小说《李亚仙不负郑元和》、明小说《郑元和》,以及元高文秀《郑元和风雷打瓦罐》、石君宝《李亚仙花酒曲江池》杂剧,薛近衮《绣襦记》传奇等。
一、《李娃传》的主题(一)强烈反对封建门阀制度唐朝中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社会关系和阶级矛盾也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尤其是旧士族和新贵族之间的矛盾深化了。
唐传奇中的高门士族大多是崔、卢、李、郑、王之类,他们是旧士族门阀势力的代表。
中国古代的婚姻与家庭制度
中国古代的婚姻与家庭制度中国古代的婚姻与家庭制度深植于传统文化和价值体系之中,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秩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古代的婚姻习俗、婚姻方式、家庭结构以及婚姻对女性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帮助读者了解古代中国的婚姻与家庭制度。
一、婚姻习俗中国古代婚姻习俗博大精深,代代相传。
婚前,双方家庭会进行“过门礼”以表示双方进入婚姻的准备。
婚礼当天,新娘要穿上红色嫁衣,蒙上红盖头,与新郎完成交杯酒、对拜等仪式。
婚后,新娘被迎入新家,丈夫的家人会向新娘赠送礼物,并向她表示欢迎。
二、婚姻方式古代中国的婚姻方式主要有包办婚姻和自由婚姻两种形式。
包办婚姻是父母代为筹办婚事,经过相亲、卜算等程序最终决定婚姻的结果。
自由婚姻则是由男女双方自行选择彼此的伴侣,往往是因为彼此有较深的感情或其他各种因素。
三、家庭结构在古代中国,家庭结构主要以核心家庭为基础。
核心家庭由夫、妻和子女组成。
男性在家庭中扮演着主要的经济和社会角色,女性则负责照顾家庭事务和子女教育。
四、婚姻对女性的影响婚姻在古代中国对女性有着重大的影响。
一方面,女性在婚姻中要服从丈夫和婆家的安排,履行妻子和母亲的角色。
另一方面,女性的社会地位受到限制,尤其是贵族阶层中的女性更加受到束缚。
然而,婚姻对女性的影响也因时代和地域而有所不同。
在一些地区和时期,女性在婚姻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甚至拥有一定的权力和地位。
例如,南方的一些地方,女性在家庭中扮演着重要的经济角色,她们可以作为家族的中心来传承家业。
总结起来,古代中国的婚姻与家庭制度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
从婚姻习俗、婚姻方式到家庭结构和婚姻对女性的影响,这些方面的内容都反映出古代中国社会的风貌和价值观念。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婚姻与家庭制度的历史背景和演变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李娃传》看中国古代婚姻礼制
兜兜转转几个星期,《李娃传》终于在话剧的表演和老师的讲解中走向了尾声。
纵观全文,无处不在的是时代的特征,下面,我们就从《李娃传》中看看中国古代的婚姻礼制。
从全文不难看出一条线索就是工子参加科举而李娃作为一个妓女,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是一个身份地位比较低贱的存在,但在她帮助了公子重拾信心并在科举中取得好成绩时,对她高度赞扬,不难看出,科举在当时人生道路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也为李娃最终能和公子成为夫妻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就是,无论你的身份地位有多低,但只要你能在科举中取得好成绩,或者你帮助别人在科举中取得好成绩,,那么你就是高尚的。
所以,在公子与李娃的婚姻中,这么一种政治因素是存在一定的分量的。
这一点,在后面李娃离开公子,让他和高门大族的小姐结婚也可以看出来。
而《李娃传》之所以能转跳悲剧形式,关键也在于李娃的助学成功。
李娃这样既符合社会伦理的期待,并与士族的政治利益保持一致,才能以喜剧收场。
但毕竟以唐代实际的婚宦情形来说,是理想化的描述。
在李娃嫁给公子之后,有写到李娃一年到头主持祭祀都合乎规矩,遵守妇道,治家严格有条理,很受公婆喜爱和在公子父母都亡故后依旧守礼尽孝,是从当时唐朝伦理道德出发来写的,三纲五常是中国古代女性必备的一个准则,如果遵守不了里面的内容,相信李娃与公子的婚姻最终也是会一悲剧收尾的。
所以,作者能让《李娃传》以喜剧收尾,也与这一点有这密不可分的联系。
所谓集天时、地利、人和与一体在李娃身上就能完美地体现出来。
这三纲五常在中国古代婚姻生活中所占的比例是极其重的,虽然文中只有轻描淡写寥寥几笔,但在现实生活中,
因违背三纲五常而被休的女性大有人在。
最后写到李娃的儿子都做了大官,兄弟的婚姻都是门第最高的人,京城内外的名门望族没有人能比得上,这就跟公子仕途的发展和儿子的发展有关系了。
简单地说,就是没有钱你也装不了土豪,如果公子的仕途发展和他们儿子的仕途发展不顺利的话,她与公子的爱情也不会成就这么一段佳话。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点,当然,每个时代的文学也有其特点。
我们从文学中看时代,从文学中了解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