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茶馆

合集下载

17 茶馆_背景知识

17 茶馆_背景知识

茶馆一、老舍先生简历生于1899年,逝于1966年,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

曾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

1913年考入师范学校。

毕业后,曾先后任北京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市南开中学语文教员等。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同时进行文学创作。

有长篇讽刺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提供了现代小说史上最早的讽刺性长篇体制。

1930年回国后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创作有: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

另出版有:《老舍幽默诗文集》及论文集《老牛破车》。

1937年,其代表作优秀长篇小说《骆驼样子》问世。

抗日战争爆发后,开始写作剧本,主要作品有:《国家至上》(与宋之的合作)、《面子问题》、《桃李春风》(与赵清阁合作)、《张自忠》、《大地龙蛇》、《谁先到重庆》及《归去来兮》等。

另创作有长篇小说《火葬》,出版有短篇小说集《火车集》、《贫血集》、《东海巴山集》和通俗文艺集《三四一》。

1944年开始创作以沦陷了的北平为题材的长篇巨著《四世同堂》。

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称号。

创作了话剧《方珍珠》、《龙须沟》、《茶馆》、《春华秋实》、《西望长安》、《女店员》、《红大院》、《全家福》、《神拳》等。

二、《茶馆》第一、三幕剧情简介第一幕: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

一个初秋的上午,裕泰茶馆开始营业,掌柜王利发兴致勃勃地坐在柜台上。

三三两两的旗人,遛够了鸟儿,走进茶馆来歇腿、喝茶。

有两位茶客唱着京戏,另外几个围着桌子观赏瓦罐中的蟋蟀。

茶馆中到处贴着“莫谈国事”的纸条。

可是年轻力壮、为人正直的常四爷偏要谈谈国事。

他说他痛恨洋人,痛恨那些吃洋饭、讲洋话的人,也看不起二德子之流在营里当差的。

他因一句“大清国要完”,被两个特务吴恩子和宋祥子抓去,送进了监狱。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茶馆》课文复习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茶馆》课文复习

17.茶馆一、课文导读(一)学习目标1.了解《茶馆》所反映的时代及矛盾冲突。

2.理解本文思想内容,赏析个性化语言。

3.体会人物对话的潜台词所包含的丰富的思想内容。

4.了解剧本独特的结构: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

5.了解课文幽默的语言特色。

6.了解主要人物形象。

(二)作家作品与时代背景作家作品: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出生于北京一个满族家庭,中国现代著名作家。

父亲是清朝保卫皇城的一名护军,在抵抗八国联军入侵的巷战中阵亡,全家只靠母亲做杂工维持生活。

1918年,毕业于免费供给膳宿的北京师范学校。

1924年,赴伦敦东方学院任华语讲师,教书之余阅读了大量西方文学作品,并开始文学创作。

1929年回国在大学执教,同时继续写作。

著名的《骆驼祥子》、《离婚》、《我这一辈子》、《月牙儿》、《断魂枪》都写于这个时期,受到文艺界的广泛赞誉。

抗战爆发后,他毅然离家,辗转于湖北、四川等地,主持文艺界抗敌协会的工作,他的戏剧创作就开始于这个时期。

抗战八年中,他先后写下了《残雾》、《张自忠》、《大地龙蛇》等九个话剧剧本,弘扬爱国精神,歌颂爱国将领,同时抨击国民党的官僚统治,鞭挞发国难财的无耻之徒和汉奸的卖国行径。

这些剧作对抗战文艺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他以后进一步从事话剧创作奠定了基础。

解放后,他以极大的热情歌颂新的生活,话剧成为他主要运用的写作形式,创作了《龙须沟》、《茶馆》、《方珍珠》、《女店员》、《全家福》等十几部话剧。

由于创作了《龙须沟》,他获得了“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时代背景:《茶馆》是解放后老舍创作的一部风采独具的三幕话剧。

它依次截取清代末年、民国初年和抗战胜利后三个时期的横断面,采用以人物带故事的写法,通过裕泰茶馆由盛而衰的变迁,以及在茶馆中活动的各种各样的人物的生活和变迁,反映了前后近半个世纪的社会面貌,展示了人民与旧时代之间的矛盾冲突。

第一幕写的是戊戌变法失败后,这时裕泰茶馆生意兴隆,三教九流人物都把这里当作一个相互交流的场所。

九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版)第17课茶馆(节选)课件

九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版)第17课茶馆(节选)课件

kān
神龛
zā mo
咂摸
shuàn
洗涮

簿子
chàn
忏悔
jué
坤角
jiàn
太监
lào
落子
xiǎng

xiū

趿拉 珍馐
qiàn líng
说媒拉纤 绫罗绸缎
zhōu
文绉绉
liù chà
遛 差劲
魔法记忆之一线穿珠法:如:“师傅出差(chāi) 了,学徒不谨慎在技术上出了点差(chā)错,使花 苗长得参差(cī)不齐,实在差(chà)劲。”
二 写一写字形
wùxū( 戊戌 ) yá( 衙 )门 贵gēng( 庚 )
官xiǎng( 饷 ) 眼zhuō( 拙 )
侦jī( 缉 )
tā( 趿 )拉
珍xiū( 馐 ) mǎnǎo( 玛瑙 ) cì( 伺 )候
三 记一记词义
1.寒酸: 旧时形容穷苦读书人的不大方的姿态。 2.过瘾: 满足某种特别深的癖好;泛指满足爱好。 3.咂摸: 寻思,反复研究。 4.津贴: 工资以外的补助费,也指供给制人员的生活零
戏剧
戏剧是一门综合的舞台艺术。根据表演情势的不同,可 以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戏曲等;根据剧情的繁简和结构 的不同,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根据矛盾冲突性质和表 现手法的不同,可以分为喜剧、悲剧和正剧。
剧本是舞台演出的根据和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 剧本的主要特点是:由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组成;有尖锐的 戏剧冲突(矛盾冲突);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高度集中。 话剧是一种以动作和对话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情势。
2. 结合课文内容读读常四爷的台词,说说常四爷具有怎样的 思想性情。 【答案】有着鲜明的正义感和强烈的爱国意识,对清朝的 腐败和命运深表担忧。性情刚强而又富于同情心。临危不 惧,挺直腰板离开茶馆,反应了爱国有罪,报国无门的荒唐 现实。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民族资本家的命运,同时也证 明办实业挽救不了旧中国灭亡的命运。他和庞太监的对话 交锋,实际上是成长中的民族资产阶级与行将就木的封建 王朝势力的对垒。

17.《茶馆》艺术分析

17.《茶馆》艺术分析

第二幕: 已经到了民国时期。军阀混战,民 不聊生;列强虎视眈眈,随时准备 分一杯羹;爱国学生号召大家内除 国贼,外御列强。八面玲珑的王掌 柜在残兵流寇、地痞特务的骚扰压 榨下坚持改良,苦苦支撑着“老裕 泰”茶馆。
第三幕: 北京城被日寇霸占了八年以后,老 百姓好不容易盼到了胜利,可是又 来了国民党和美国兵,政治空前黑 暗,王掌柜的日子愈加艰难。他的 改良梦最终也没能救得了“老裕 泰”,他自己也被逼上了吊……
“all right?”“yes,也有这么一 说!” 王淑芬:“西直门的德泰,……全 先后脚儿关了门,只有咱们裕泰还 开着,……” 常四爷:“大茶馆全关了,就是你 有心路,能随机应变地改良!”
“这年月还值得感谢!”
“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
常四爷的性格展现
1、“我卖菜呢!自食其力,不含糊!……听 说你明天开张,也许用得着,特意给你送来 了!” 2、“什么时候洋人敢再动兵,我姓常的还准 备跟他们打打呢!……” 3、“要是洋人给饭吃呢?”“盼着你们快快 升官发财!” 总结:旗人。正直,爱国;倔强,敢作敢为; 自食其力,乐于助人。
《茶馆》的艺术分析

人物谱系
王利发 -- 男。最初与我们见面,他才二十多岁。因父亲 早死,他很年轻就做了裕泰茶馆的掌柜。精明、有些自私,而心眼不 坏。 唐铁嘴 -- 男。三十来岁。相面为生,吸鸦片。 松二爷 -- 男。三十来岁。胆小而爱说话。 常二爷 -- 男。三十来岁。松二爷的好友,都是裕泰的主 顾。正直,体格好。 李 三 -- 男。三十多岁。裕泰的跑堂的。勤恳,心眼好。 二德子 -- 男。二十多岁。善扑营当差。 马五爷 -- 男。三十多岁。吃洋教的小恶霸。 刘麻子 -- 男。三十来岁。说媒拉纤,心狠意毒。 康 六 -- 男。四十岁。京郊贫农。 黄胖子 -- 男。四十多岁。流氓头子。 秦仲义 -- 男。王掌柜的房东。在第一幕里二十多岁。阔 少,后来成了维新的资本家。

第17课《茶馆》学案(语文版初三上)1doc初中语文

第17课《茶馆》学案(语文版初三上)1doc初中语文

第17课《茶馆》学案(语文版初三上)1doc初中语文老舍【学前导引】通过周朴园形象的鉴赏,从而把握了鉴赏戏剧中人物形象的方法。

依据此方法,我们进一步来鉴赏老舍«茶馆»中王利发的形象,同时品味本文个性化的语言。

【学习目标】1.了解本文专门的结构:卷轴式的平面结构。

2.观赏要紧人物王利发的形象。

3.品味作品准确、生动、幽默而富有个性化的语言。

【基础知识精讲】一、背景材料〔一〕«茶馆»创作的成因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能够容纳各色人物。

一个大茶馆确实是一个小社会,这出戏虽只有三幕,但是写了五十来年的变迁。

在这些变迁里,没法子正面描写他们的促进与促退。

我也不十分明白政治,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

这些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

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中到一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不就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吗?如此,我就决定了去写«茶馆»。

——老舍谈«茶馆»〔二〕作者简介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1951年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文革〞开始后,受到了残酷迫害,1966年8月24日含恨自尽。

他的创作成确实是多方面的,早年以写小讲为主,中年写小讲、杂文,也写剧本,晚年那么以剧本为多,是中国现当代闻名的剧作家。

要紧作品有长篇小讲«老张的哲学»«赵子曰»«骆驼祥子»«二马»«离婚»«四世同堂»«鼓书艺人»,中篇小讲«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讲«月牙儿»等,话剧«龙须沟»«方珍宝»«茶馆»等。

在老舍的全部剧作中,«茶馆»是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也最能表达他的创作风格。

17.《茶馆》(节选)

17.《茶馆》(节选)

心眼好 胆小怕事 懒散无能
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 的典型,反映了中国 封建社会的腐朽。
人物众生相
• 宋恩子、吴祥子:狡诈奸猾、傲慢无礼的老牌特务
• 刘麻子、唐铁嘴:地痞无赖。一个说媒拉纤、拐卖人 口,一个是麻衣相士,算命骗人。这类人物形象,反 映了当时社会的畸形和病态。
戏剧窍门
潜台词 是指台词中所包含的或未能由内台词完全 表达出来的言外之意。戏剧语言含有“潜台词”, 这是戏剧语言的特点,分析其“潜台词”,是赏 析戏剧语言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训练阅读理解
概括本幕情节
(人物进行了什么活动?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1、马五爷施威 2、康六卖女 3、常四爷骂洋货 4、鸽子之争 5、秦仲义梦想实业救国 6、秦庞交锋 7、茶客对话 8、常四爷被抓 9、庞太监买妻
李三 难民 康顺子
人民苦难
结构全解
黑暗势力 横行霸道
巡警大兵 吴、宋二德 黄胖子刘麻 唐铁嘴
茶馆 ﹙王利发﹚
国家的银子外流,对清朝的 腐败和命运深表担忧。从茶 馆里两起乡民卖女的悲剧中, 他预感到“大清国要完”,
分 得往外流多少银子啊!
因而招来横祸被捕入狱。他
析 刘爷,您可真有个狠儿,给拉 ( 拢这路事! 语 我老觉乎着咱们的大缎子,川
性格刚强而富于同情心,当 二德子向他逞凶时,他言辞 锋利地回敬对方,明里讥讽 二德子,暗中指责政府。他
剧本特点: 由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组成; 有尖锐的戏剧冲突(矛盾冲突);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高度集中;
老舍(1899~1966)现代作家、杰 出的语言大师,是我国“五·四”以来 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享有世界声誉的 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 北京人。 “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 害投湖自尽。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 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第17课《茶馆》同步练习(语文版初三上)2doc初中语文

第17课《茶馆》同步练习(语文版初三上)2doc初中语文

第17课《茶馆》同步练习(语文版初三上)2doc初中语文一、基础部分1.以下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神龛.kān 圆髻.jì沏.qī茶雕栏玉砌.qìB.侍.shì侯窥伺.sì横.héng祸老气横.héng秋C.嗜.shì好耆.qí宿搭讪.shàn 酒盅.zhōngD.戊戌.xū造孽.niè忏.chàn悔纤.xiān细2.对下面加点的词讲明正确的一项〔〕①我这儿正没有辙.呢。

〔方法〕②唱落子..的坤角。

〔评剧或曲艺〕③你的嘴呀比我的还花哨..透了。

〔认真辨不〕〔×揣摩〕..。

〔会讲话〕④都叫你咂摸⑤我卖菜呀!自食其力,不模糊..。

〔千真万确,一点不假〕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①③④3.对以下加点的词讲明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王利发老气横秋....地从后面进来。

老气横秋:形容摆老资格的神态。

B.我感谢您!我这儿正没有辙...呢!没有辙:没有方法C.我尽力而为,可就怕天下老是这么乱七八糟....。

乱七八糟:形容社会乱得不成模样;指军阀混战。

D.你聪慧,还能把那点意思..闹成不行意思吗?意思:指宋恩子和吴祥子要王利发每月给他俩的钞票。

4.对〝王利发真像个‘圣之时者也’一句明白得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王利发像读书人那样过分迂腐,缺少变通。

B.王利发像孔子那样,是一个圣哲之人。

C.王利发像孔夫子一样,是一个能适应时代和环境变化的人。

D.王利发像古代圣人一样,是一个明智而有计策的人。

5.选出以下判定不正确的一项〔〕A.老舍先生1951年获得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讲«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B.常四爷和松二爷差不多上清朝时能吃官家钞票粮的旗人形象。

语文版语文九上第17课《茶馆》课件

语文版语文九上第17课《茶馆》课件
17.茶馆(节选)
老舍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 春,字舍予,满族人,是我国 “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开拓者之 一,现代杰出的语言艺术家,享有 世界声誉的爱国主义作家,人民艺 术家。1951年获北京市人民政府 颁发的“人民艺术家”称号。其代 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 世同堂》等,剧本有《茶馆》《龙 须沟》。他的其他重要作品还有长 篇小说《牛天赐传》《离婚》《鼓 书艺人》、中篇小说《我这一辈 子》、短篇小说《月牙儿》、话剧 《方珍珠》等
⑵松二爷:我看见您二位的灰大褂呀, 就想起了前清的事儿!不能不请安!
表现了松二爷的怀旧心理,也讽 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⑶李三: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 凉!
讽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反映了人民对现实的不满。
⑷王利发:这个年月还值得感谢!听 着有点不搭调!
暗示了茶馆主人公的愁苦和对 现实的不满。
剧情概括
全剧共三幕,各写一个时代
第一幕(节选部分) :1898年戊戌变法失 败后,裕泰茶馆生意兴隆,三教九流,各色人等 云集于此。
第二幕:军阀混战时期,茶馆生意艰难,尽 管王利发苦心改良,也只能惨淡经营。
第三幕:抗战胜利以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 社会生活。剧中所有的正直人,都陷入一种不能 自拔的困境之中。
的 康六、乡妇、老人等等。
脉 2、第一幕写了哪些事件?分别用小标题来归纳概括。

马五爷施威、康六卖女、常四爷骂洋货、 鸽子之争、秦仲义梦想实业救国、秦庞交
锋、茶客对话、常四爷被抓、庞太监买妻。
王利发的形象特点:
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也是贯穿 全剧的人物。他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裕泰茶 馆,也继承了他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 多作揖。他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 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茶馆(节选)早读手册全国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微课赛课特等奖PPT课件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茶馆(节选)早读手册全国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微课赛课特等奖PPT课件
1899~1966),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著名剧 作家,小说家。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代表作:长篇小说 《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剧本《龙须沟》《方珍珠》等, 其中《茶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有成就剧作之一。
4/6
❹写作背景 《茶馆》是新中国成立后老舍创作一部风采独具三幕话剧。它依 次截取清代末年、民国初年和抗战胜利后三个时期横断面,采取 以人物带故事写法,经过裕泰茶馆由盛而衰变迁,以及在茶馆中 活动各种各样人物生活和变迁,反应了前后近半个世纪社见面貌, 展示了人民与旧时代之间矛盾冲突。
17.茶 馆(节选)
1/6
❶生难字 戊戌.(xū) 搭讪.(shàn) 沏.茶(qī) 腌.菜(yān) 咂.摸(zā) 地痞.(pǐ) 神龛.(kān) 嗜.好(shì) 文绉.绉(zhōu) 珍馐.(xiū) 趿.拉.(tā lɑ)
2/6
❷词语积累 ①化干戈为玉帛:化战争(斗争)为和平(和解)。干戈,这里指战 争。玉帛,是古时国与国之间交往作为礼品玉器和丝织品,这里指 代和平。 ②珍馐:珍奇珍贵食物。 ③兵荒马乱:形容战事动荡不安景象。 ④老气横秋:文中形容人摆老资格,自认为了不起样子。另外还 形容人没有朝气,暮气沉沉样子。
5/6
❺文体知识 A.戏剧是一门综合舞台艺术,是借助文学、音乐、美术、舞蹈 等艺术形式,塑造舞台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应社会生活艺术。 戏剧文学即戏剧剧本。B.戏剧剧本通常包含两个部分:舞台提醒 (包含人物表、时间、地点、布景、服装、道具以及人物台词心 理情绪、动作、上下场等)和人物本身台词,包含对话、独白、 旁白。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7《茶馆》练习题 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7《茶馆》练习题 语文版

17.《茶馆》一、基础驿站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A.花哨.(shào)茶盅.(zhōng)腌.(yān)菜咂.(zā)摸B.戊戌.(xū)搭讪.(shan)蛊.(gǔ)惑沏.(qī)茶C.坤角.(jiǎo)惭愧.(kuì)痞.(pǐ)发髻.(jì)D.造孽.(nuè)神龛.(kān)淘汰.(tài)嗜.(shì)好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指出并按顺序把它们正确地写在方格里。

引起纠分横眉立目冲烽陷阵陶朱之富3. 为下面的“老气横秋”选择恰当的解释。

()常四爷:(对松二爷)二爷,我看哪,大清国要完!秦仲义:(老气横秋地)完不完,并不在乎有人给穷人们一碗面吃没有。

小王,说真的,我真想收回这里的房子!A.形容人摆老资格,自以为了不起的样子B.形容人没有朝气,暮气沉沉的样子4.老舍原名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族人,是我国杰出的________作家。

1951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称号。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和话剧《》、《________》等。

5.戏剧按不同的形式,可分为不同的种类。

按表现形式可分为、歌剧、舞剧;根据其场次多少可分为、;按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根据内容的性质可分为、、。

二、综合园地6.指出下列句子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1)李三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2)李三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3)唐铁嘴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面儿”,两大强国侍候着我一个人,这点福气还小吗?()7.朗读下列各句时,朗读重音处理不恰当的一项是:()A.王淑芬三爷,你说的对!可是呀,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能有个事儿作也就得念佛!咱们都得忍.着点!B.王利发对!您圣明..,我胡涂!可是,您搜我吧,真一个铜子儿也没有啦!C.常四爷好啊!好啊!收拾得好啊!大茶馆全关了,就是你有心路,能随机应变....地改良!D.刘麻子别,别,别出去!我差点..叫他们抓了去!8.在北京话里,常把一些书面用语口语化,体现出一种幽默的味道。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茶馆》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茶馆》

六、布置作业:
1.课后思考练习一 2.读准加点字音: 趿拉 珍馐 文绉绉 绫罗绸缎
说媒拉纤 贵庚
沏茶 甭管
兵荒马乱
三、社会背景 北京茶馆最昌盛的年代是在清朝。那时候,北京 四九城的街面上,到处都有大大小小的茶楼、茶园、 茶馆,一天到晚,接待着三教九流的茶客。战争结束 以后,十来万人守在北京,无所事事,只能是游手好 闲,提笼架鸟,走狗斗鸡,浪荡度日。茶馆是这些人 一天也离不开的地方,比咱们上班都守时。茶馆是个 公共的社交场所,是各类社会信息聚集和传播的地方 茶客们在这儿评茶、论鸟、拉家常、讲时事;会朋友, 谈买卖,一坐就是半天,花钱不多,收获不少。有些 茶馆为了招徕生意,又搭起舞台,添上大鼓、评书, 添上京戏,茶馆又成了娱乐场所。北京城有名的广和、 天乐、同乐等大戏园子,早先都是茶园。有的茶馆专 作某一类人的生意所以与其说这类茶馆提供的是茶, 不如说是提供了一处廉价的社交环境。
四、1.茶馆的剧情
全剧共三幕,各写一个时代 第一幕: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裕泰茶 馆生意兴隆,三教九流,各色人物云集于此。 第二幕(节选部分):军阀混战时期,茶 馆生意艰难,尽管王利发苦心改良,但也只 能惨淡经营。 第三幕: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 社会生活。剧中所有正直的人都陷于一种不 可自拔的困境中。
《茶馆》 人 物 特点
• 吴祥子、宋恩子: 顺风倒的奸邪小人,靠坑害别
人钻营偷生。
• 刘麻子、唐铁嘴等: 一群地痞无赖。一个说媒拉
纤、拐卖人口,一个是麻农相士,算命骗人。这样一 类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畸形和病态。 神气十足。
• 马五爷:吃洋饭的恶霸,信洋教吃洋饭,威风凛凛,
四、3.节选部分主要事件:
四、2.《茶馆》 人 物 特点

17茶馆公开课获奖教案

17茶馆公开课获奖教案

17.茶馆老舍教学目的1.阅读课文,细小体会戏剧语言的动作性这一特点。

2. 了解《茶馆》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

教学设想1.课外阅读课文。

2.引导学生把握阅读要点;(1)了解戏剧反映的时代背景。

(2)了解《茶馆》结构的独特性,与曹禹的《雷雨》作比较。

(3)认识《茶馆》作者以特殊的戏剧冲突表现主题的方法。

(3)”思考和练习”。

教学时数1教时(课前预习)。

阅读要求课外阅读。

设计思考练习题(可由学生设计):1从第二幕开头的舞台说明看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明确:舞台说明所反映的是1916年袁世凯死后,军阀割据,连年内战,民不聊生的社会面貌。

“裕泰”茶馆是北京城内硕果仅存的一家,可见军阀混战时期街市的冷落萧条,茶馆内设置的时装美人广告画和“莫谈国事”的大字,可以联想到帝国主义的侵入和渗透,也看到了社会的动荡不安。

从茶馆的修理门面,预备开张,足见主人王利发的审时度势,随俗为变,善于经营的特点。

2.与曹禹的《雷雨》作比较,看《茶馆》结构的独特性。

明确:《茶馆》的戏剧结构是独特的,称为“图卷戏”。

作品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线索,没有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而是以众多人物的活动带动情节的发展。

曹禹的《雷雨》与老舍的《茶馆》反映的社会时代接近,都是话剧形式,但结构特点却截然不同。

《雷雨》采用的是紧凑集中的戏剧结构,作者巧妙运用了“回顾”和“穿插”的方法,把“现在的戏剧”和“过去的戏剧”交织在一起,充分表现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尖锐集中,剧情发展紧张激烈。

《茶馆》第二幕出场的人物有30多个,有台词的近20人,但这些人物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每个人的台词都不多,在茶馆中一闪而过,各自说着自己的事情。

剧中人物的活动,都是截取他们在茶馆中的一个横断面。

这无数个画面组织起来,便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剧情逐步展开。

曹禹的《雷雨》人物不多,却关系复杂,有主有次,人物的语言动作都围绕着同一个矛盾展开。

30多年间周鲁两家的矛盾始终交织在一起,贯穿全剧。

人物形象也在情节发展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7 茶馆_教案

17 茶馆_教案

17. 茶 馆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鉴赏剧本通过丰富多彩而又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来展开情节、表现人物与时代的矛盾冲突的方法。

2.了解剧本独特的、被人称为“卷轴画式”的结构及人物形象。

3.鉴赏剧本浓郁的北京方言特色。

(二)能力培养目标1.指导学生理清课文情节并归纳概括剧情。

2.训练学生朗读剧本的能力,掌握不同角色的语言分寸。

(三)德育渗透目标1.了解清末政治黑暗的现实。

2.认识人民与时代息息相关的道理。

(四)美育渗透目标通过典型语言,理解台词的动作性和戏剧语言的言外之意。

欣赏具有北京地方特色的风俗图画和浓厚的京腔京味。

学法指导1.从概括主要场景入手,了解本文“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的特点。

2.通过场景的归类,弄清剧本的主要矛盾冲突,了解课文反映的社会现实。

3.从上面几类场景中,各选出一场进行分析,看看王利发对不同的人、不同的 事有什么不同的表现,从而做到全面、准确地把握人物思想性格。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难点剧本围绕“茶馆”这一典型环境,让各类人物先后登场,从他们的言行举止,反映了人们的悲惨遭遇和命运,折射出那个黑暗腐朽的时代。

人物与人物之间的每一个大的或小的冲突都暗示着:这是人物与时代之间的冲突,这种矛盾冲突,就是这篇课文的重点。

《茶馆》的结构较之其他话剧比较独特,它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戏剧冲突,也没有统一的情节线索,而是以写人来带动情节的发展,因此,在分析课文时,不能硬性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这就是学习本课文的难点。

(二)解决办法1.理清节选部分的主要情节。

2.介绍本剧独特的“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

3.分析人物形象,了解人物的命运和时代的关系。

师生互动设计1.课前阅读,了解全剧剧情;课堂分角色朗读,了解剧中人物身份。

2.梳理情节,归纳并分析人物形象(讨论)。

3.欣赏人物语言,体会地道纯熟的北京方言。

4.写一篇短评。

5.组织学生观看该剧录像。

教学过程第一、二课时一、介绍老舍及作品。

茶馆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茶馆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17-茶馆(节选)练习题及答案解析(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五单元17茶馆(节选)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汉字注音,或看拼音写汉字。

趿.拉( ) 文绉绉.( )珍馐.( ) zā()摸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兵荒马乱珍馐美味瞌头作揖云消雾散B.天灾人祸废尽心机莫谈国事垂头丧气C.横眉立目惹事生非荒诞无稽不容分说D.满面春风穿着讲究另眼相看理直气壮3.(黄冈中考改编)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风来了,荷叶为什么就不能迎风招展谁规定了它的下场非得是宁折不弯风让它欢欣、雨也让它喜悦,荷盘中的一汪水,被荷叶摇成一颗亮晶晶的玉珠。

B.在育才中学举行的“”防震疏散演练中,九(2)班落实任务最好的是三、四组。

C.罗丹用石头雕塑了一只鹰,鹰被雕塑得栩栩如生,好像真的在天空中展翅高飞一样。

有人问他:“你是怎样把石头雕塑得飞起来的,罗丹大师”D.东六宫大都作为古代艺术品的陈列专馆,展出宫内收藏的青铜器、绘画、陶瓷……4.(襄阳中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香港少数人发起的“占中”非法集会让每一个爱国爱港的中国人义愤填膺。

B.在努力建设法治社会的今天,无论领导还是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纪守法。

C.推进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关键是改进农民科技知识水平,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

D.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大战略,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已成为复兴襄阳的时代。

5.老舍先生说:“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

”作者在《茶馆》中着力刻画了一批“小人物”。

下列人物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王利发②松二爷③康顺子④秦仲义⑤吴祥子⑥刘麻子⑦宋恩子⑧唐铁嘴⑨常四爷⑩庞太监A.①②④⑤/⑦⑨/③/⑥⑧/⑩B.①②③⑨/④/⑤⑦⑩/⑥⑧C.①②③/④⑥/⑤⑦⑧⑩/⑨D.①③/②/④/⑤⑥⑦/⑧⑨⑩6.本文主要通过对话展示矛盾冲突,秦仲义和庞太监两人表面热热乎乎,实际上都是语藏锋机,话里有话。

17 茶馆(节选)

17 茶馆(节选)
第17课
茶 馆
语文版 九年级上册
作者简介
老舍( 1899 ~ 1966 )现 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 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 非我等。满族,北京人。出 生于一个贫民家庭。曾因创 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 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 害而投湖自尽。老舍一生写 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
8、庞太监买妻(哟,老爷在这儿哪——结尾。)
合作探究
王利发
“在街面上混饭吃,人缘 儿顶要紧。我按着我父亲 遗留下来的老办法,多说 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 喜欢,就不会出大岔子!”
旧社会中小商人、小资产者的艺术典型;胆小怕 事、安分守己、善于应酬、善于奉承、精明干练、逆 来顺受,是一个精明圆滑的小掌柜形象。
松二爷形象分析(语言与个性)
松二爷也是个旗人,心眼好,但胆小怕 事,懒散而无能。清朝灭亡前,他游手好闲, 整日喝茶玩鸟。清亡后,“铁杆庄稼”没有 了,但他仍然留恋过去的生活,不愿自食其 力。他宁愿自己挨饿,也不让鸟儿饿着,一 提到鸟就有了精神,最后终于饿死。这是一 个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国 封建社会的腐朽。
《茶馆》人物众生相
吴祥子、宋恩子:顺风倒的奸邪小人, 靠坑害别人钻营偷生。 刘麻子、唐铁嘴等:一群地痞无赖。一 个说媒拉纤、拐卖人口,一个是麻农相 士,算命骗人。这样一类人物形象,反 映了当时社会的畸形和病态。
唐铁嘴
刘麻子
宋恩子
吴祥子
语言品读
1、体味剧中精练而又个性化的语言
老舍认为:“话到人到”,“开口就响”, “闻其声知其人,三言五语就勾出一个人物形 象的轮廓来”。 2、文中潜台词的理解。 A、“将,你完了!” B、秦庞交锋的对话。
3、常四爷骂洋货(135页乡下人真难办事—— 136 页您先戴两天,改日再给钱!) 4、鸽子之争(136页黄胖子进来——137页老人慢 慢走出去。)

[试卷+试卷]九年级语文上册 17《茶馆》教学案 语文版

[试卷+试卷]九年级语文上册 17《茶馆》教学案 语文版

17、茶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剧本独特的“卷轴画式”的结构,指导学生理清课文情节并归纳概括剧情。

过程与方法1、理解台词的动作性和戏剧语言的言外之意。

欣赏具有北平地方特色的风俗图画和浓厚的京腔京味。

鉴赏剧本通过丰富多彩而又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来展开情节、表现人物与时代的矛盾冲突的方法。

2、注意台词的动作性。

找出一些典型的语句,让学生体会它们表达了说话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又是怎样牵动舞台上其他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外部动作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体味戏剧语言的言外之意【教学重难点】把握人物形象,了解戏剧主题【导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岁月如歌,在逝去的日子里,总会有些难忘的东西在我们的脑海中挥洒不去:李白的诗、韩愈的文、杜康的酒、齐白石的画、梅兰芳的京剧。

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醇。

老舍的《茶馆》就属于其中之一。

现在据《茶馆》发表演出的时间已经将近50年了。

但它仍然能带给我们极高的艺术享受。

前几天,我们已经欣赏了电影《茶馆》,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茶馆》,去领略它的艺术魅力。

(投影显示课题)二、走进作者: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满族人,我国现代最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家之一。

其作品多取材于城市下层居民生活,有浓厚的北京地方色彩,诙谐幽默,风格独特。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中篇小说《月牙儿》、剧本《茶馆》等。

三、预习检测:学生表演《茶馆》片段。

(课前指导学生做好准备)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茶馆》中出现的人物众多,前后三幕中出场的共有30多个,我们不可能一一分析,这节课我们主要分析一下课文节选部分出现或涉及到的一些重要人物,包括:王利发、常四爷、松二爷、宋恩子、吴祥子、刘麻子、唐铁嘴及课文中提到的秦二爷几位。

(投影显示八位人物姓名,点击王利发人名进入相关链接)(一)、王利发。

1、对不同人采取不同态度。

(1)、对难民、李三等人:“别耽误功夫!”“咱们的事,有功夫再研究!”对难民强硬、冷漠,对李三虽同情,却有限度,表现他自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剧情(背景)介绍
第二幕 民国军阀混战时期,洋人操纵 军阀相互开战,因而富了洋人,苦了百 姓…… 第三幕 北京被日军霸占了8年,老百姓 好不容易盼来了胜利,又来了国民党, 日子照样不好过,甚至连最善于应付的 茶馆老掌柜也上吊了。什么都完了,只 盼着八路军来解放……
全剧共三幕,各写一个时代
第一幕清末(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裕泰茶馆 生意兴隆,三教九流,各色人物云集于此。) 第二幕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时期,茶馆生意艰难, 尽管王利发苦心改良,但也只能惨淡经营。) 第三幕抗战胜利后(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 期的社会生活。剧中所有正直的人都陷于一种 不可自拔的困境中。 )
有关戏剧的知识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表演、 绘画、雕塑、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 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戏剧文学,即剧本,是 舞台演出的依据和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 着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1、特点:
(1)、剧本必须适合舞台演出。 演出要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发生在不同地点和较长 时间里大事情集中在有限的舞台和两三个小时内的演出中表现出 来。 (2)、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戏剧是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的,没有矛盾冲突就没 有戏剧。这种冲突是社会矛盾的反映,它有一定的发展过程, 这个过程就构成了剧本的情节结构。 (3)、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必须合乎各自的身份和特征
发展:描写情节的波澜起伏,一波未平一波又
起,一步把矛盾冲突推向高潮。
高潮: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并表现出急剧转化的
局面 。
结局:结局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矛盾冲
突的解决。
尾声:与序呼应,对剧本的思想内容作些启示,
引起人们的联想和展望。
茶 馆
老舍
老舍(1899~1966) 剧作家、小 说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 名絮青,鸿来、非我等。满族,北京 人。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 曾因创作 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 艺术家”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 因被迫害于 1966 年 8 月 24 日投湖自尽。
2、剧本刻画人物推进剧情和表达思想的手段有:
(1)、舞台说明:包括人物表、舞台美术、环境、
音响、人物上下场、人物对话的 姿态、动作、表情、心理活动等。
(2)、人物的对白和唱词:
包括独白、旁白、对白。是剧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其 任务是展开情节、提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思想。
剧本的情节结构可分为:
介绍人物关系和揭示矛盾冲突 开端:
他以小说、剧作和曲艺著称于世,在散文,诗歌、 杂文方面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一生写下多部长篇小 说,70多部(篇)中短篇小说,30多部剧作,近 20部 译著等。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 堂》等,剧本有《茶馆》《龙须沟》。
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他的作品 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 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 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 “京味”。优秀长篇小说《骆驼样子》、《四世 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短 篇小说构思精致,取材较为宽广,其中的《柳家 大院》、《上任》、《断魂枪》等篇各具特色, 耐人咀嚼。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 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 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理解潜台词的含义
把握第一幕的主旨
课文结尾“茶客甲”说:“将!你完啦!”这句话的 潜台词是:清政府完了,清朝社会完了,这个时代灭亡 了。文中通过众多事件,多侧面、多角度地反映了清朝 末年黑暗腐朽、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例如:达官贵人 为争一只家鸽而大打群架,荒淫无耻的朝廷老太监竟然 娶妻,八十二岁的卖耳挖勺的孤老沦落街头,饥肠辘辘 的农家姑娘被卖入火坑,常四爷因为一句话被捕入狱, 还有戊戌变法失败、帝国主义入侵等等,这些大大小小、 形形色色的人物和事件,都显示出晚清末年反动统治阶 级和人民大众之间的尖锐对立,揭示了那个时代必然灭 亡的命运。
剧情(背景)介绍
通过在茶馆里活动的 70多个各色各样的人物, 依次反映了三个时代长达50年的社会生活。 第一幕(1898年)戊戌变法那一年 政治黑暗,国弱民贫,洋人势力越来越 大,洋货源源而来,农村破产,卖儿卖女。 有些知识分子想变法改良,有些想办实业, 富国裕民。可统治阶级中的顽固派不肯改良, 把维新派头脑杀了几个 …… 顽固派得势后, 连太监也想娶老婆,乡下依然卖儿卖女,特 务更厉害,随便抓人问罪……
我老觉乎着咱们的大缎子,川绸, 更体面! 二爷,我看哪,大清国要完! 李三,要两个烂肉面,带她们到门 外吃去!
强 烈 的 正 爱 直 国 意 识
富于同情心
常 四 爷
有鲜明的正义感和强烈 的爱国意识,富有同情心。
常四爷是旗人,他爱大清国,怕它完了,他真是忧国忧 民。由刘麻子身上的洋货,忧虑“这得往外流多少银子啊!” 由康六卖女儿,忧虑“乡下是怎么了?会弄得这么卖儿卖女 的!”由乡妇卖小妞,忧虑“大清国要完!” 常四爷敢憎敢爱,敢作敢当,他有一股硬气,也有一副 侠肠。他敢于当面训斥二德子:“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 去冲锋打仗!”他痛恨洋鬼子,痛恨洋人的走狗:“我就不 佩服吃洋饭的!”他斥责伤天害理的纤手刘麻子:“您可真 有个狠劲儿,给拉拢这路事!”他对受苦受难、啼饥号寒的 乡妇小妞是很同情的,叫李三要两个烂肉面,给她们吃。刚 正之士反倒被捕入狱,正表明政治的黑暗腐败,历史的发展 也证明常四爷是有眼光的,他看透了清王朝的腐朽,看透了 大清国即将灭亡的结局。剧本通过常四爷这个人物,揭露了 旧时代政治的腐败,反映了爱国有罪、报国无门的荒唐现实。
松二爷形象分析(语言与个性)
松二爷也是个旗人,心眼好,但胆小怕事,懒散而 无能。清朝灭亡前,他游手好闲,整日喝茶玩鸟。清亡 后,“铁杆庄稼”没有了,但他仍然留恋过去的生活, 不愿自食其力。他宁愿自己挨饿,也不让鸟儿饿着,一 提到鸟就有了精神,最后终于饿死。这是一个没有谋生 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
讨论交流
1、这一幕写到了哪些人物,这些人物大致 可分为哪两大类?
2、写了哪些事件?分别用小标题来归纳概 括。这些事件说明了什么?
1、这一幕写到了哪些人物,这些人物大致可分为哪两大类? 一类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势力及 其奴才走狗。如西太后的宠奴庞太监,吃洋饭的恶霸马 五爷,特务宋恩子、吴祥子,流氓黄胖子,打手二德子, 人口贩子刘麻子,江湖骗子唐铁嘴等。 另一类是在这“三座大山” 压迫下的各阶层的人们。 如王利发、秦仲义、康顺子、康六、乡妇、老人等。
精明圆滑
裕泰茶馆的掌柜 1.继承了父亲的处世哲学:多说好话,多作揖。 2.对不同人采取不同态度 圆滑 对李三、康顺子 同情、但有限度 善于应酬 强硬、少怜悯 对难民 精明干练 王利发 对巡警大兵、特务 讨好、巧于应付、怕得罪 胆小自私 厌恶、仍笑脸相迎 对刘麻子 3.善于经营,不断改良 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也是贯穿全剧的线索性人 物。他子承父业,也继承了其父 “多说好话,多作揖”的 处世哲学;他胆小、自私、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委曲 求全,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在黑暗的旧中国,尽 管王利发善于应酬,善于经营,不断改良,却无法抵御各 种反动势力的欺压。他对此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得 十分含蓄。就是这样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仍然没 能逃脱破产的命运。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 活命运的真实写照,反映了旧时代、旧制度吃人的本质特 征。
特殊的戏剧冲突: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剧中虽然集中了形形色色的人 物,但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具体的、针锋相对的冲 突,那么《茶馆》的戏剧冲突是什么呢?主题又是怎样体 现的呢? 《茶馆》所采用的是特殊的戏剧冲突——人民与旧时 代的冲突。并非以一个人为中心,每个人都在做自己的事, 说自己的话,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具体的、针锋相 对的冲突,人物与茶馆的兴衰没有直接关系,但作者把矛 盾的焦点直接指向那个旧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每一个小 的冲突都暗示了人民与时代的冲突。道是“莫谈国事”, 却没有一个画面不和国事联系。 王利发的求情,二德子的蛮横刘麻子的挣昧心钱,宋 恩子、吴子祥的滥捕无辜等,都表现了帝国主义指使的军 阀混战给社会造成的黑暗,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常四爷
身份:
旗人 个性语言: 大清国要完! 主要活动: 与二德子、刘麻子对话 施舍烂肉面 被捕
朗读下面的话语,你觉得常四爷 是什么样的人?
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 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官 饷,可没见你去冲锋打仗! 哼,我就不佩服吃洋饭的!
哎!连鼻烟也得从外洋来!这得往 外流多少银子啊!
2、写了哪些事件?分别用小标题来归纳概括。这些事件 说明了什么? 马五爷施威、康六卖女、常四爷骂洋货、(黄胖子说) 鸽子之争、秦仲义梦想实业救国、秦庞交锋、众茶客对话、 常四爷被抓、庞太监买妻。这些事件涉及到戊戌变法、实 业救国、洋教势力强大、民族资本家兴起,洋货倾销中国 等,反映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统治的腐朽、农村的民 不聊生,从而表明清末整个社会的黑暗腐朽,不可救药。
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经过和结局,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不同人物对戊戌变法的反应,体会剧本 是如何形象化地反映当时社会状况的。
剧中的不同人物对戊戌变法有不同的反应。王利发是 漠不关心,连茶客们议论这件事,他都非常害怕,始终抱 着“莫谈国事”的态度。茶客们对戊戌变法非但不了解, 甚至加以指责,说康有为“心眼多毒”。民族资本家秦仲 义对戊戌变法根本就不抱任何希望,他“早就知道”变法 长不了。封建王朝的宫廷太监对戊戌变法则是又怕又恨, 变法失败后,保守势力重新得势,庞太监的气焰更加嚣张, 直言:“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与历史学家 不同,对于戊戌变法这样一个重大历史事件,老舍以鲜明 的人物形象,从不同角度(直接、间接)写出了不同阶层 的人物对事件的不同态度,从而含蓄深刻地揭示出戊戌变 法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显示了一个文学家、剧作家对于历 史事件和时代发展所作的高度而形象的艺术概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