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方法
九年级部编版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方法与技巧(及答案)解析
九年级部编版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方法与技巧(及答案)解析一、九年级上册历史材料分析综合题1.全球化与逆全球化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00年以后的时代是一个意义重大的时代,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
欧洲人的发现导致新的全球性种族分布,实际上,1500年以前,存在着世界范围的种族隔离。
今天,这一格局已彻底改变,其改变的程度甚至达到一半的非洲人生活在非洲之外地区的地步。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大多数专家倾向于挑出18世纪80年代,而不是18世纪60年代作为工业革命的关键时期。
……只有到那个时期,所有相关的统计指数才都突然快速地、几乎直线式地上升,这才是“起飞”的标志,工业经济仿佛从天而降。
——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材料三1750—1914年间,欧洲人成功地将自己的优势地位转变为世界性的霸权:19世纪末,欧洲势力控制了大部分亚洲和几乎整个非洲地区。
三个历史进程——革命、工业化及帝国主义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欧洲人何以逐渐地控制了世界。
——《新全球史》材料四近年来,中国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推动者和贡献者,在推动全球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中国为推进新全球化以及遏制“逆全球化”开出的良方。
——熊光清《“逆全球化”阻挡不了全球化进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00年前后世界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当时,最先为此实践的是哪两个国家?说明导致“一半的非洲人生活在非洲之外地区”的历史原因。
(2)最早开始工业革命的是哪个国家?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回答,为什么大多数专家认为18世纪80年代才是“工业革命的关键时期”?(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欧洲人成功地将自己的优势地位转变为世界性的霸权”的政治、经济因素各是什么?(4)根据材料四,指出“中国为推进新全球化以及遏制‘逆全球化’开出的良方”。
初中历史材料解析题解题技巧
初中历史材料解析题解题技巧
1.仔细阅读材料:首先要仔细阅读材料,不要遗漏任何信息。
注意材料的主题、时间、地点、人物等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你理解材料的背景和内容。
2.找出关键词句:在阅读材料时,要注意找出关键词句,这些关键词句可能是对材料的总结或对问题的提示。
通过关键词句,可以更好地理解材料的中心思想和要点。
3.联系所学知识:在分析材料时,要将其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
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对材料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理解,有助于回答问题。
4.归纳总结答案:在回答问题时,要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答案要简明扼要,条理清晰,逻辑严谨。
同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5.注意细节和逻辑:在回答问题时,要注意细节和逻辑关系。
对于涉及时间、地点、人物等细节的题目,要仔细核对材料中的信息,确保答案的准确性。
同时,要注意答案之间的逻辑关系,确保答案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6.反思和总结:在完成材料解析题后,要进行反思和总结。
检查答案是否准确、完整、有条理,对于不足之处要及时纠正和改进。
同时,要注意总结经验和技巧,不断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方法
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方法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方法如下:一、认真阅读材料,弄清题意,明确中心。
读懂材料是解答题目的前提。
要仔细阅读、理解材料,切忌不看材料,跟着感觉走,想到哪儿写到哪儿,直接凭感觉答题。
我们必须从提供的材料中尽可能地收寻“问题”信息,即进行“材料处理”的过程。
必须学会从材料所反映的内容中寻找解题的切入点,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这为我们下一步将材料与教材结合得出答案打下基础。
阅读材料应该分成两个层次:(1)泛读,先把材料的大致意思看懂。
(2)精读,注意材料中提供的每一个重要信息。
如材料的出处、时间等往往给我们一起提示作用。
作为材料,一般可分为三类:古文(文言文)、现代文、译文。
(1)古文(文言文)。
对文言文材料应结合汉语知识及课本相关内容,弄清材料意思,不应像在语文课那样字斟句酌,一字一句翻译,只要了解全文大意,能提炼出有效信息即可。
(2)现代文。
现代文材料的阅读一般文字障碍少,重要的是弄清材料的立场、思想、观点等。
(3)译文(欧化文)。
由于西方人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与我们有一定的差别,加上作者的立场、观点、意图比较隐蔽,特别是一些文件、条约、回忆录等充满外交刺令和故意隐瞒其真实意图,更需考生细心观察,思考、辨别、提炼出材料观点。
二、回顾教材,归类对号,落实章、节、框。
题目中所给的材料一般都是在平时学习当中很难接触到的,当时没有见过的材料背后必然至少有一个学过的知识点。
任何材料虽千变万化,但都离不开用教材中的基础内容来解答,完全脱离教材而考查“能力”是不可能的。
读题时必须判明答题要用教材哪些章、节、框的内容,缩小范围,根据题目要求恰如其分地引用,组织某方面的知识,更好地进行知识迁移。
所谓“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内,”将材料分析透彻,注意回想它与教材哪段历史有关。
同时,根据题意扣紧教材知识,不漫无边际,无从思维作答。
所以,应读懂材料,了解材料大意后,根据材料意思总体把握分层作答,如果是多则材料,应先弄清各则材料之间是何关系?材料观点是否相同。
历史材料题解答的技巧与方法
历史材料题解答的方法与技巧1、历史材料题解答方法一、读——是解答的前提阅读理解材料是解题的必要前提,读懂、读透、弄清材料,是解好题的第一步。
1.先读设问,后读材料。
不少人认为要先读材料,后看题目设问。
事实上这样做有很大的局限性,先读材料比较陌生,如遇到难懂的古文和外来材料甚至障碍更大,易于产生惧怕心理,影响答题;且在不了解答题要求和方向的情况下阅读材料,针对性不强、效率不高,茫茫然需多读几遍方可。
所以,先读题目设问,给材料内容定位,明确答题方向、目标,带着问题阅读材料更显思路清晰明确。
2.阅读材料的基本原则:①看两头,找信息。
材料的首尾两头,一般是命题者对材料的出处和内容作简要介绍的地方,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者,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个或多个信息。
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解题者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不可漏读。
如1995年“三大发明题”开头的《韩非子?有度》载:“对回答第一问“司南至迟发明于什么时候?”就至关重要。
②读懂、读透材料。
对材料的阅读,一般情况下应读三遍:第一遍粗读,找到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
第二遍细读,正确理解材料的观点,获取有效信息,要防止似是而非,一知半解就匆忙答题的毛病。
第三遍重点读,带着设问有重点地阅读,提取有效信息,搁置无效信息,并确定材料与相关知识的联系,破解命题能力的考查方向。
二、找——是解答的关键“找”就是从材料和有关知识中,找取解题的信息点、信息源,它往往是与“读”交织在一起的,而且方向是一致的,无需将两者截然分开。
1.从材料内容本身——找取有效信息。
在找取每段每句的含义时,要注意抓取关键词语,不论题目所给的材料文字多少,无效信息和虚假信息的干扰程度多强,材料的含义往往就在几个关键词语上,它们是信息的集中表现,是解题时所要用的重点。
当然,也别忘了有时关键信息还可能出现在材料的首尾,即材料的介绍和出处上,它有时会给解题以一定的暗示和启发。
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解题方法
V 中考材料解析题解题方法材料解析题,是中考历史试卷中最常见、应用最普遍的题型。
通常材料解析题是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材料部分,是由一则或数则文字材料、图片材料或其他材料构成,它主要是为考生提供答题信息;第二部分是设问部分,命题者根据所提供的材料相应地提出问题,它要求考生在读懂材料的前提下,依据教材呈现的知识网络和材料所体现的各类信息,在对所学知识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进行问题解析。
一、按材料类型分类的材料解析题答题方法(一)文字型材料题是中考材料题中最常见的类型,一般由一则或数则文字材料组成,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例如阅读材料:材料一:唐太宗时候,进士科的地位日益提高,考进士科的人数比其他科多,录取比较严格。
不少人从少年考到白头仍未中进士。
后来有人作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太宗在金殿端门见到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入彀:被收罗笼络的意思)。
”材料二:明未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曾说过:“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成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请回答(1)我国古代科举制度是在哪一个朝代形成的?(2)科举制度对扩大封建统治基础有什么作用?(3)分析材料二,说明明朝科举制度又发生了什么变化?(4)明朝改变科举制度与秦朝实行焚书坑儒,其相同目的是什么?清朝前期统治者为达到同样的目的,采取了什么措施?答案:(1)隋朝。
(2)便于统治者笼络人才(或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参加政权)。
(3)八股取士(4)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都是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文字狱。
此类题目答题方法:一般情况下,先快速浏览材料和问题,然后带着问题细读材料,寻找材料中与问题相关的关键词语,再把设问与材料互相对照,或从材料中找出回答设问的信息,同时要特别注意主体材料的开头、结尾和注释,在此基础上找出材料与设问的结合点,依据所学知识进行答题。
说不定答案就在材料中。
材料题的设问一股由多个问题组成,要根据要求作答,简明扼要,避免长篇大论。
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技巧
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技巧2.仔细阅读材料,找出有效信息。
3.结合所学知识,有条理地回答问题。
二、定向词、定法词、定位词是解答的关键1.定向词:根据材料、所学知识、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定法词:概括、分析、比较、说明、评析、指出、列举等。
3.定位词:原因、条件、目的、内容、影响、实质等。
三、利用定向词、定法词、定位词确定答案来源、思路和表述方式1.根据定向词确定答案来源。
2.根据定法词确定答题思路。
3.利用定位词确定答案表述。
四、读题三读:读题引、读正文、读出处1.读题引:先读问题,了解要求。
2.读正文:仔细阅读材料,找出有效信息。
3.读出处:结合所学知识,有条理地回答问题。
五、注意答案来源、思路和表述方式的清晰性1.答案来源不清:根据定向词确定答案来源。
2.答案表述不准:根据定法词确定答题思路。
3.答题内容不明:利用定位词确定答案表述。
六、定向词、定法词、定位词为解答提供思路和方法1.定向词:根据材料、所学知识、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定法词:概括、分析、比较、说明、评析、指出、列举等。
3.定位词:原因、条件、目的、内容、影响、实质等。
很多人认为先读材料再看题目设问,但这种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
如果材料比较陌生,遇到难懂的古文或外来材料,容易产生惧怕心理,影响答题。
而且在不了解答题要求和方向的情况下阅读材料,针对性不强、效率不高,需要多读几遍才能理解。
因此,先读题目设问可以帮助定位材料内容,明确答题方向和目标,带着问题阅读材料更容易思路清晰明确。
阅读材料的基本原则包括看两头找信息和读懂、读透材料。
材料的首尾两头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者等信息,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解题者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需要注意不漏读。
对于材料的阅读,一般应该读三遍,第一遍粗读找到核心内容,第二遍细读正确理解观点,第三遍重点读带着设问有重点地阅读,提取有效信息,搁置无效信息,并确定材料与相关知识的联系,破解命题能力的考查方向。
九年级上册历史材料解析题解题技巧及解析解析
九年级上册历史材料解析题解题技巧及解析解析一、九年级上册历史材料分析综合题1.近代化国家崛起与发展的因素值得借鉴。
材料一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
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材料二到19世纪中叶,英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工厂”,它的工业产品在世界大多数国家畅销无阻……它的殖民地遍及东、西半球,有“日不落国”之称。
可以说,这时期已经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1)结合所学,说出材料一中英国建立的“新的政治制度”名称和其对英国崛起产生的积极影响。
概括材料二所述“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主要因素。
材料三明治维新大事年表(部分)(2)根据材料三,仿照示例将内容按主题归类,将相应序号填入下表即可(不包含示例)。
材料四(3)提取材料四的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谈谈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发展的影响。
2.人的发现与世界的发现,推动欧洲步入近代社会。
材料一(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说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
从达·芬奇个人角度,谈谈其取得成就的原因。
材料二(2)依据材料二,从活动区域方面,概括人类交往的发展趋势。
说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材料三在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精神的鼓舞下,航海家们乐观进取和积极冒险的精神,驱使他们远渡重洋,开辟新航路,发现新大陆,寻找黄金,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
因此,地理大发现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副产品,是人文主义精神的外在表现。
——摘编自程佩璇《近代西欧国家现代化与文艺复兴之关系探析》(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地理大发现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副产品”的理解。
3.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一:(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当时的四位航海家及其探寻新航路的重大成果?(2)根据材料,简析新航路开辟带来的影响?图二:(3)图中所示航程的路线呈三角形,故这个贸易被称为“_________”(4)1588年,英国海军打败“无敌舰队”,逐渐成为海上霸主。
中考历史作业本 特殊题型探究 材料解析题
(1)依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对待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该态度使美国产生怎样的变化?
态度:重视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引进;集聚外来人 才。变化:使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处于领先 位置;工业产值跃居世界首位。
材料二 1933 年 8 月 14 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上写道:“美国的 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 效果……”1950 年后,苏联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但工业消费品供应 不足,而且质量较差,农业发展缓慢……这种状况在此后很长时间内没 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3)综合上述材料,从西欧中世纪发展历程中,你能得出什么规律性的认 识?
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变革;历史在传承中发展等。
【针对训练】 1.(2021·安徽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在严重的民族危机、急迫的救国救民历史任务的 促逼下,中国人民仓促地以采借西方文明的形式发起了近代化运动。从 只根据于直觉、完全出于防御目的的被动姿态开始,经历了价值观裂变、 人文主义思潮兴起、政治变革、社会全面革新、制度层次近代化、“人” 的近代化等阶段。……它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为中国社会走向现代 化作了准备,但终究没能使中国“化”向近代社会。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美、英、苏三大国经过一系列重大的 国际会议与会晤,达成了一系列的协议,史称雅尔塔体系。第二次世界 大战成为国际格局的真正转折点,战后世界进入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时 代。
——摘编自徐蓝《20 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种宏观论述》
(2)二战后,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什么?试从“合作与
——据[美]杰里·本特利等《简明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 庄园制度或农奴制度;封君封臣制度。
历史材料解析题解题思路
历史材料解析题解题思路引言历史材料解析题是历史学科考试中常见的一种题型。
这种题型要求考生根据所给的历史材料,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考察考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介绍解题思路,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历史材料解析题。
第一步:理解材料在解答历史材料解析题之前,首先要仔细阅读和理解所给的历史材料。
了解材料的内容,掌握材料提供的历史背景和事件。
可以运用下面的方法来理解材料:1.读懂每一段材料:阅读材料时,要逐段理解,抓住每一段的主题和要点。
可以标注关键词、划线重要信息,帮助记忆和分析。
2.寻找材料之间的联系:历史材料通常有一定的关联性,所以要尝试找到不同材料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
这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更全面的历史观点和论证。
3.了解材料的背景和来源:查阅相关历史资料,了解材料所处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身份。
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材料的意义和目的。
第二步:分析问题解析题通常会给出一个或多个问题,需要考生通过分析材料,给出自己的观点和论证。
在分析问题时,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分析问题的要求:仔细阅读问题并理解所需回答的关键点。
明确问题的重点和范围,帮助我们有针对性地分析材料。
2.比较材料的观点:在分析材料时,要注意不同材料之间的观点和论点。
可以列出每个材料中的观点,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通过比较不同的观点,可以形成自己的观点,并更好地回答问题。
3.联系历史背景和事件:将材料与所学的历史背景和事件联系起来。
分析材料中提到的事件或历史人物在整个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这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材料和回答问题。
第三步:构思和写作在完成材料分析之后,接下来就是构思和写作了。
在构思和写作时,可以参考以下步骤:1.明确文段结构:根据问题的要求和自己的观点,明确文段的结构和组织方式。
可以采用问题解答型、论证型或对比型等不同的结构方式。
2.合理运用历史知识:通过分析材料和问题,将所学的历史知识合理地运用到解答中。
九年级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方法及答案
九年级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方法及答案一、九年级上册历史材料分析综合题1.材料一:欧洲不是靠自身的经济力量而兴起的,当然也不能归因于欧洲的理性、制度、创新精神、技术、地理——简言之:种族的特殊性。
我们将会看到,欧洲兴起的工业革命......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简言之:从亚洲在世界经济中的支配地位中谋取好处。
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然后暂时站在了亚洲的肩膀上。
——弗兰克《白银资本》材料二: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随着英国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的确立,广阔的殖民地为其带来巨大的市场和商业利润,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在18世纪下半期以蒸汽机应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兴起了,机器大生产的产品远远超出国内市场的容量,需要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工厂生产需要的原料多来自世界各地,同时工业革命也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手段及轰开落后地区大门的坚船利炮,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资产阶级的全球扩张把整个世界联系为一个整体。
——何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殖民体系研究》材料三: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将资本输出作为金融资本对外扩张的重要手段,从而加速了资本的跨国流动,发展起国际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在金字塔顶端的是少数几个欧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其底端是处于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广大亚非拉美落后国家,这时,世界上形成了两大类国家:一类是几个欧美资本主义工业制成品生产国,另一类是以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主的农矿业生产国。
——改编自千枝松《科技革命与国际分工》(1)据材料一,归纳欧洲工业革命兴起的因素,“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又是通过什么途径?(2)根据材料二,说明工业革命如何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在推动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全球化的表现。
解析:(1)因素: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新航路的开辟,技术的发展与突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开始形成。
历史材料题答题技巧(甄选10篇)
历史材料题答题技巧(甄选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总结、合同协议、管理制度、演讲致辞、心得体会、条据书信、好词好句、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plan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management systems, speeches, insights, evidence letter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历史材料题答题技巧(甄选10篇)历史材料题答题技巧(1)①一般情况下,应读两遍。
初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的答题技巧
初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的答题技巧初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的答题技巧历史中考中的材料解析题是必考题型。
这类题目的考查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
因此,掌握这类题型的解法非常重要。
在我看来,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把握其答题技巧。
一、阅读材料,弄清题意,找出材料关键信息一)阅读顺序在解答材料解析题的实际过程中,许多学生可能会选择先读材料,再读问题,然后再带着问题重读材料。
我认为,这样做是在浪费宝贵的时间。
我的主张是:先阅读材料解析题的设问,然后带着问题读材料。
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具备目的性。
读材料是为了解好材料题所设的问题。
如果没有阅读材料前的了解设问,阅读材料时就难免盲然。
读完材料后就会感觉“读了材料仅仅是读了材料,此外一无所获”。
盲然后再读设问,了解材料解析题的设问后要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又不得不重新阅读材料。
时间是宝贵的,我们不要在无形当中浪费它,特别是在考试当中。
二)阅读目的先读问题再读材料,是为了更好地读懂材料,更是为了更好地解答题目设问。
在有目的阅读材料的过程中,我们进行的阅读要仔细,要根据设问理解材料。
我们必须从提供的材料中尽可能地找出与“问题”相关的关键信息,即“处理材料”的过程。
必须学会从材料所反映的内容中寻找解答设问的切入点,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为我们下一步将材料关键信息与教材相联系打下基础。
阅读材料一般是精读,注意材料中提供的每一个重要信息。
如材料的出处、时间等往往给我们一些提示。
在阅读过程中,特别要强调的是:必须找出与材料解析题设问相关的关键信息,用笔勾划出来。
三)三大类材料的预期阅读效果作为入选历史材料解析题的材料,一般可分为三类:现代文材料、文言文材料、“译文”材料。
这三大类材料中,现代文材料出现的概率最大,其它两类出现的几率并不太大。
1)现代文材料。
该类型材料的阅读一般文字障碍少。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重点是寻找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与解答设问相关的切入点,划出与设问相关的关键信息,弄清材料的立场、思想、观点等。
初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技巧
初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技巧一、材料解析题的解答思路和方法:1.带着问题读材料2.重视材料出处3.读懂材料,挖掘引申含义4.善于提取有效信息5.规范做答6.分析材料二、解答材料题,三步入手一读:解题的基础这一步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读什么?也就是阅读的内容。
二是如何读?也就是阅读的顺序。
先说一下阅读的内容。
材料题都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材料部分,二是问题部分。
在阅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读全,也就是不能忽视材料的标题、注释、出处这些内容。
这些说明性文字,它们往往能够提供材料的时间、国别、背景、作者及其身份等信息,给考生某种暗示和引导,是考生琢磨材料的重要因素,应该给予足够重视,不可漏读。
再说一下阅读的顺序。
如何去读确有讲究。
根据我自己的实践,在读题环节中,先读问题,以掌握题目设置的要求,带着问题阅读材料,这样既节省阅读材料的盲目性,又节约时间。
阅读材料也不能忽视材料标题、注释、出处这些内容。
从后往前读,也就是先读设问部分,后读材料部分。
原因有三:一是先读材料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盲目性,特别是遇到一些难懂的或生疏材料,易于产生惧怕心理,影响答题。
二是每道材料题都有一个主题,而命题者就是围绕着这个主题来设问的。
所以先读设问部分,可以抓住材料的主题,这样在没读材料之前,就已经给材料内容定了位,这样我们的思维就有了目标。
然后再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更是有的放矢了。
二想:解题的关键读的同时,也是想的过程,找的过程,要边读边想边找,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找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
设问和材料关系密切,设问提出的是有关材料的问题,回答设问离不开材料。
所以,找到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很重要。
先在设问部分找出关键词,然后带着关键词再去材料中找相应的关键词或句。
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分析,结合相关的知识信息,对号入座,对问思答。
一般情况下,问题就解决了。
2.找材料与教材的相联点。
随着开放性试题的增加,材料解析题的材料、问题都越来越“新”,但不管多新,必定与教材中的主干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七年级历史材料分析题类型归纳及答题技巧
历史材料分析题类型归纳及答题技巧历史材料分析题是历史中考中的一种主要题型,也是最富有历史学科特色的综合性、主观性试题。
它具有综合性强、灵活性大、逻辑性严密等特点,成为中学历史考试中最有生命力的题型之一。
因此,受到历史中考命题者极大推崇。
说它综合性强,是由于它既能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提取材料中有效信息并进行加工整理的能力,还能考查学生如何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说明和论证的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既要求学生具备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基本能力,一定的阅读史料并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还要求学生史论结合地表达自己对历史的看法、见解、感悟的能力,并能反映自己的价值取向。
说它灵活性大,是由于材料题中的材料来源极为广泛,命题者只须设计一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既可以从课本中选取一段文字,一幅图片、表格或示意图,也可以从众多的历史典籍、历史文献、名人论著、统计资料、图表中选择截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以远远地摆脱教材。
因此,每一道材料题都可以引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设计新问题,充分体现了灵活性大的特点。
说它逻辑性严密,是指材料题的设问层次化。
材料题所引用的几段材料或图文之间,联系紧密,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反映事实的本质,共同说明一个历史问题,因而在题的设问上层次性强,环环相扣、步步推进,逻辑严密。
正因为材料题具备这样的题型特点,如果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练习不到位或解答时不得要领的话,在考试中将会无所适从、思无头绪、无从下笔、不知所云,成为学生中考得分的“瓶颈”。
笔者以为,解答材料题可从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一、读:带问阅读、审清题意。
读题是解题基础。
任何人做材料题都必须做好这个环节。
当然,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各不相同,材料难易程度不同,因此读题也因人而异,有人一遍即可,有人须读两遍,也有人就须更加用心地读上三遍或要更加细致的阅读、揣摩。
但在读题的过程中须注意的问题却基本相同。
(1)阅读一段文字,除了读懂文字的中心内容外,尤其要注意文字(包括图表、图示等)展示给我们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九年级部编版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方法(含答案)解析
九年级部编版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方法(含答案)解析一、九年级上册历史材料分析综合题1.材料一:1688年,英国从海外请来一位荷兰人做自己的国王。
至此,历时近半个世纪的政治风暴才得以止息。
国王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多次选择中被保留下来,英国最终选择了君主立宪制。
这是一种既克制专制的国王,又能保持一般的王权,从而避免社会动荡的最好的解决方法。
君主立宪制的建立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保护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又承继悠久的传统,照顾了人民的心理承受力,因此可以说,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是英国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产物。
——摘编自汪效驷《论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的建立及影响》材料二:拿破仑撼动了欧洲各国的旧制度,并将近现代欧洲各国的新秩序的各项原则推广到了欧洲其他地区,大大加快了这一演变的过程。
蓬勃发展的文化、人民主权的宣布、浪漫主义的传播等都预示了民族主义的觉醒,拿破仑进行的领土调整和种种改革促进了这种觉醒。
——乔治•勒菲佛尔《拿破仑时代》材料三:尽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国永远地分隔开来,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最大的公约数是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
——《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君主立宪制得以建立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拿破仑对近代欧洲发展的历史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国革命中第一部伸张“人权”所颁布的法律文献。
这三场革命体现了人类社会怎样的发展趋势?2.九(3)班开展了一次以“帝国(英国)的兴衰”为主题的活动探究课,请你参与。
材料一“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之中。
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
我只是凡人,我只要凡人的幸福。
”——彼特拉克(1)材料一体现的是哪一运动的核心思潮?请写出这一运动中英国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一个即可)。
材料二它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的进程……(2)材料二中的“它”指的是哪一事件?这一事件对英国有什么影响?材料三英国商船从英国的港口出发,将火器、机械制品和酒等物品运往非洲倾销;在非洲掳获黑奴,运往美洲,卖给当地种植园主;再购进殖民地盛产的蔗糖、烟草等产品返回英国。
历史材料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初中
历史材料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初中一、材料解析题的解答思路和方法:1.带着问题读材料2.重视材料出处3.读懂材料,挖掘引申含义4.善于提取有效信息5.规范做答6.分析材料二、解答材料题,三步入手一读:解题的基础这一步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读什么?也就是阅读的内容。
二是如何读?也就是阅读的顺序。
先说一下阅读的内容。
材料题都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材料部分,二是问题部分。
在阅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读全,也就是不能忽视材料的标题、注释、出处这些内容。
这些说明性文字,它们往往能够提供材料的时间、国别、背景、作者及其身份等信息,给考生某种暗示和引导,是考生琢磨材料的重要因素,应该给予足够重视,不可漏读。
再说一下阅读的顺序。
如何去读确有讲究。
根据我自己的实践,在读题环节中,先读问题,以掌握题目设置的要求,带着问题阅读材料,这样既节省阅读材料的盲目性,又节约时间。
阅读材料也不能忽视材料标题、注释、出处这些内容。
从后往前读,也就是先读设问部分,后读材料部分。
原因有三:一是先读材料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盲目性,特别是遇到一些难懂的或生疏材料,易于产生惧怕心理,影响答题。
二是每道材料题都有一个主题,而命题者就是围绕着这个主题来设问的。
所以先读设问部分,可以抓住材料的主题,这样在没读材料之前,就已经给材料内容定了位,这样我们的思维就有了目标。
然后再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更是有的放矢了。
二想:解题的关键读的同时,也是想的过程,找的过程,要边读边想边找,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找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
设问和材料关系密切,设问提出的是有关材料的问题,回答设问离不开材料。
所以,找到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很重要。
先在设问部分找出关键词,然后带着关键词再去材料中找相应的关键词或句。
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分析,结合相关的知识信息,对号入座,对问思答。
一般情况下,问题就解决了。
2.找材料与教材的相联点。
随着开放性试题的增加,材料解析题的材料、问题都越来越“新”,但不管多新,必定与教材中的主干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技巧
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技巧卢玉英中考历史题型中的材料解析题是最具有历史特色的综合性、主观性试题,它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将课本知识和课外知识相结合,具有“制作巧、容量大、灵活性和区分度强”的特点,在中考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
如何把握好这类试题的答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对于中考考生来说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基本上分为三种类型:文字型材料题、图表型材料题和开放型材料题。
下面就这三种类型的解题技巧作细致分析。
1、文字型材料题。
这是中考材料题中的传统题型。
一般都是选择书上的引文或学生比较熟悉的文章,这类题目一般是问得直接明了,考生较好回答。
这种类型的材料题旨在考查阅读材料并寻找有效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可以按照前面的“一读”“二找”“三答”三步来入手即可。
2、图表型材料题。
图表型材料题是以数字表格或图像(线) 变化为信息载体,通过一定的数量关系来反映事物的数量特征、变化规律及内在联系。
它不仅融阅读、判断、理解及阐释本质和内在联系为一体,而且因其材料精炼、内涵丰富、信息含量大而阅读量小等特有优势,成为中考测试综合能力的重要方式。
主要有单纯表格型、单纯图片型和文、图、表混合型材料题等形式。
变化性、对比性和直观性是历史图表材料承载信息最显著的特点。
因此,解决这类材料题的关键是通过图表材料所呈现出的数字或线段的变化,来确定材料所要展示的信息。
要先读设问部分,带着问题再去分析表格,有意识地去观察分析材料。
通过观察发现现象之间的联系,再分析原因然后组织答案。
3、开放型材料题。
所谓的开放性,一是指所选材料大多脱离教科书,尽可能的新颖,贴近生活,侧重现实性和社会性;二是指试题的设问尽可能的“彻底”开放,“不限定”范围,答案也非唯一性,这是开放型材料题的本质特点。
近年来开放型材料题命制的一个趋势就是选择材料时,是考生熟悉的、非教材中的材料,如新闻时事、名人名言、谚语诗歌、漫画海报等,材料来源无法预知。
【初中历史】浅谈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步骤与技巧
【初中历史】浅谈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步骤与技巧材料解析题是一种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考查题型。
它本身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将课本知识和课外知识相结合。
因此,它具有“制作巧、容量大、灵活性和区分度强”的特点。
许多学生在考试中无从下手失分严重,那么,怎样才能作好这一题型呢?我认为应掌握三个环节,即读、找、答。
一、读——解题的基础1、写作教材正文和复述第一遍要细读,要注意对材料作具体分析。
要了解材料涉及到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注意各段材料间的联系,找到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
中国古代史的材料多为文言文,必须像语文课分析古文一样,对每句话每个字词都要字斟句酌,读透材料的本义并挖掘其引申义,万不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世界史的材料多为外来的翻译文,有的句子很长,很难读懂。
此时,可按语语文课中划分句子成分的办法来处理:先找主、谓、宾语,再找定、补、状语。
第二遍,融合复述重点念。
这就是最重要的一步。
复述的实质就是并使对材料的解析定向化。
复述的定向促进作用整体表现在:①确认信息提取方向,协助学生抽取有效率信息,一拖再拖其余信息。
如1995年中考第39题所惹来《南海县志》和《捷报》的两条材料,信息量相当大,但复述只建议学生从中抽取与继昌隆缫丝厂创业与经营有关的信息。
②确认与有关科学知识联系的方向。
如1996年第45题存有一反问就是“大生产运动以‘农业为主体’,在当时有何特定意义?”这实际上就是规定学生必须用有关抗日战争僵持阶段陕甘宁边区碰到的困难的科学知识去解析材料。
③确认能力考查的方向。
如1996年第45题第②问建议学生“比较1941年和1944年的几组统计数字”,“比较”二字就确认此反问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
正因为复述为解析材料确认了方向,所以念材料时,一定必须深入细致审阅复述,明晰复述的建议,然后带着复述再回过头来存有重点地念材料,从中以获取有效率信息。
2、除阅读材料正文和设问外,还要特别注意那些说明性文字。
初中历史材料题解题技巧
第三,读懂材料。
标 ;所考问题必然是历史课程中的重点知识。在解答这类材料题
时 ,一定要史论结合 ,论从史出 ,能敢于创新、充分表达自己的
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是获得高分的保证 。
• 通常每题的最后一问是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遇到诸如给我们什 么启示或者认识的,一定要回过头看看材料,根据每个材料的中 心意思答题.遇到我们中学生怎么做的,通常是从我们怎么想和打 算怎么做的角度答题。一定不能脱离材料,同时每题的前言也会 对此类题目有提示作用。
公式二、根据定法词,确定答题基本思路
1、概括:(归纳、概括、指出、解读) 2、分析:(分析、有哪些原因或影响) 3、比较:(比较、有哪些异同、变化) 4、说明:(原因、内容、影响、特点) 5、评析:(你认为、有何认识启发等) 6、列举:(列举、举出、哪些<史实>)
公式三、利用定位词,确定答案的表述
(2)图片型:首先对书本上的所有的图片要熟悉,看到图片要 想到跟图片相关的事件的背景、经过,内容、作用、影响等等 相关的内容。
(3)表格型:主要是比较数字的变化,要透过数 字看到背后的历史信息。主要是横比和竖比的变化
1. 文字型材料题。这是中考材料题中的传统题型 。一般都是选择 书上的引文或我们比较熟悉的文章 ,这类题目一般是问得直接明了 , 我们较好回答。这种类型的材料题旨在考查阅读材料并寻找有效信
• 这是解答题目的前提,读懂材料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 一方面,弄清材料的含义和观点。仔细阅读每一则材料,真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方法
当前初中阶段历史考试常见的二大题型分别是单项选择题、材料解析题。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学生普遍认为材料解析题比较难,也是学生考试失分的主要题型。
如今材料解析题考查的广度和深度在不断扩大,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掌握这类题型的解法非常重要。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把握其解题方法与技巧。
一、先阅读材料解析题的设问,后带着问题读材料——弄清题意,找出材料关键信息
在解答材料解析题的实际过程中,绝大部分的学生可能会选择先读材料,再读问题,然后再带着问题重读材料,其实这是不可取的。
更明智的方法应该是:先阅读材料解析题的设问,后带着问题读材料。
这样做使得学生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具备了目的性。
在有目的阅读材料的过程中,我们进行的阅读要仔细,要根据设问理解材料。
我们必须从提供的材料中尽可能地找出与“问题”相关的关键信息,即“处理材料”的过程。
必须学会从材料所反映的内容中寻找解答设问的切入点,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为我们下一步将材料关键信息与教材相联系打下基础。
作为入选历史材料解析题的材料,一般可分为三类:现代文材料、文言文材料、图片材料。
这三大类材料,以现代文材料出现的概论最大,其它两类出现的几率并不太大。
(1)现代文材料。
该类型材料的阅读一般文字障碍少,在阅读过程中我们重点是寻找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与解答设问相关的切入点,划出与设问相关的关键信息,弄清材料的立场、思想、观点等。
(2)文言文材料。
对文言文材料的阅读应结合所学的语文知识及自己储备的文言文知识,弄清材料意思,绝对不能像在语文课那样一字一句翻译,只要了解全文大意。
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与解决设问相关的有效信息。
(3)图片材料。
仔细观察图片中所反映的信息,包括人物、地点等,找到与设问相关的有效信息。
二、根据关键信息,联系储备知识、落实到相关教材内容
材料解析题所给的材料,一般都是平时比较难得接触到的。
但是学生在阅读材料找出与设问相关的关键信息后,总是能够捕捉到一些信息联系与学过的知识取得联系。
不管材料解析题的材料如何陌生、设问如何新奇,都离不开用教材中的基础内容来解答,完全脱离教材而考查“能力”的材料解析题是没有的。
所谓“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内”,即要注意回顾题目与教材中的哪段历史有关。
三、关键信息与教材知识点的融合,初步确定答题要点
材料解析题的设问,一般是属于“小切口——深分析”的题型,学生如果想到哪儿就答到哪儿,往往会造成层次不清,条理不明,丢三落四现象。
所以学生在完成以上两步后,应该将关键信息与教材知识点进行巧妙的融合,初步确定设问所预求的答题要点。
学生心中应该明白:该材料解析题有几个小问题,每个小问题包括几个要点,这些要点在教材中是怎样阐释的,每个要点又应该使用哪些关键语句等等。
四、答案表述:观点正确、层次清楚、多角度分点表达
1、观点正确答案所表述观点与材料解析题所提供的材料观点要一致(除非设问要求表述反向观点);其次答案所表述观点不得违背教材知识点及有关的历史知识。
答题要尽可能用课本语言和观点,史实准确,言简意赅。
切忌不能把课本内容整段照抄,空话连篇。
答案表述时一定要写出答题的提示语,表明所答问题的指向。
每一小问的回答都必须写。
例如:影响是……目的是……
2、层次清楚组织答案,需要把设问进行分解,分化为不同的层次,将“大题”转化为“小题”,给出的答案应该是:每层的答案一个自然段,留给评价者一目了然的感觉。
3、多角度分点表达表述答案时,要弄清楚设问预设的角度,做到答案不遗漏设问要求的任何角度。
答案的表述要遵循一定的逻辑常识,或按时间先后顺序、或按空
间顺序、或按性质归类、或按影响归类、或按历史事件自身的发展顺序等等。
并且在每一个要点前要标明序号,使答案条理清楚。
材料解析题是初中历史考试的必考题型之一,解答好这类题型对学生学习有着现实的意义。
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在此类题型的处理上显得力不从心,主要原因应该就在于方法与技巧的缺失。
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训练,训练其掌握熟练的方法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