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职高哲学与人生期中试题附答案资料
《哲学与人生》试题答案

《哲学与人生》试题答案《哲学与人生》期中试卷答案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计50分)1、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分别是(D)A、物质和意识B、有神论和无神论C、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B)A、客观实在B、运动C、可知的D、事物的现象3、成语“守株待兔”的哲学寓意主要在于(D)A、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使主观符合客观B、世界的本质是物质C、不能把事物的部分当作整体D、不能把事物的偶然联系当作规律4、“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诫我们,想问题、办事情(A)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B、要不断地发现、揭示规律C、要敢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5、鸟能筑巢,人能盖房。
但人的活动和其他动物的活动有本质区别。
这是因为(B)A、人有大脑,其他动物没有大脑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C、其他动物的思维能力是有限的D、其他动物的主观能动性不如人类6、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做任何事情,只能从自己的基础和条件出发。
这个观点表明(A)A、人生选择、人的活动要受到自身条件的制约B、人不能改善人自身在整个世界中的地位C、人的自身条件是先天形成的,不可能得到改变D、只要外部条件具备,人就可以实现自己的发展7、老母鸡和电孵箱都能将发育良好的鸡蛋孵出小鸡,却不能用石子孵出小鸡,从哲学观点上说明(A)A、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B、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C、内因和外因都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D、这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8、“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为了更好地一跃而后退”这两句话包含的哲理是(B)A、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倒退性趋势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C、前进和倒退都是事物发展的趋势D、前进性就是曲折性,曲折性就是前进性9、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诸如垃圾短信等也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一些烦恼,,甚至有人利用手机进行一些违法活动。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卷含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卷(开卷)答题卷班级学号姓名得分一、二、填空题(30分)1、2、如果说宗教是关于人的死的观念,是讲生前如何痛苦、死后如何升天堂的,那么,哲学就是关于人的生的智慧,是教人如何生活,如何生得有价值和意义的。
2、哲学关注着人的生存方式和发展规律,关注着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3、在空间尺度上,现代科学将整个世界划分为微观世界、宏观世界、宇观世界。
4、事物具有多样化的存在形态:从微观世界的基本粒子到宇观世界的星云系团,从无生命的物质形态到有生命的生物形态,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
5、世界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6、人生道路的选择,人生境界的高低决定于对客观实际的理解和把握。
7、一切从实际出发,既包括客观实际,也包括人自身条件的实际。
8、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自觉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
在实际生活中,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即宿命论和唯意志论。
9、在人际交往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充分尊重他人和理解他人。
在具体的交往实践中,就要遵守交往原则。
10、心态是以情感为主要形式的价值取向。
就这种取向的方向说,一是对待他人和事物的态度,是积极的、肯定的,还是消极的、否定的。
二是内心的体验,是快乐的、幸福的,还是无所谓的、麻木或嫉妒的。
11、实践具有三种基本形式,即物质生产活动、改造社会关系的活动和科学实验活动。
三、四、判断题(10分)(√)1、在我国古代,启蒙教育和哲学教育几乎是同步的。
(√)2、人们通常所具有的世界观是自发的,而不是自觉地。
(√)3、哲学的主题是人。
(×)4、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客观映像。
(×)5、静止的绝对性和运动的相对性是物质运动的两个属性。
(×)6、自然规律是客观的,历史规律是主观的。
(√)7、说一个人不需要实践,不需要学习就可以把自我的潜能发掘出来,这是唯心主义的天才论。
(×)8、“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说明矛盾的对立性。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题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哲学与人生》期中试卷姓名:班级:学号:成绩:时间:60分钟开卷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20分)。
(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强调的是()A.既要学习书本知识,又要参加社会实践B.书本知识是浅显的,而且不一定正确,还是要通过实践来验证C.要真正消化理解书本知识D.要获得真正知识,必须事事亲自实践2、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它体现了( )。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3.“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字是指()。
A. 客观实际B. 客观规律C. 主观愿望D. 正确观点4.下列哪一项内容属于个人自身实际中的主观条件( )。
A.自己的体质 B.自己的学业基础C.自己的家庭情况 D.自身的性格5、下列选项中,主张积极的人生行动的有()。
①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峰,没有比脚更长的道路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③实事求是④学而不思则罔A.①② 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6、下列属于联系的特点的是:()①稳定性②客观性③复杂多样性④普遍性A.①② B. ③④C. ①②③④D. ②③④7、人生最好的老师和最宝贵的财富是()A.理论B.金钱 C.信念 D.行动8、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 )。
A、量力而行B、自知之明C、不自量力D、妄自菲薄9“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也联系着B、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也联系着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10、孔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了()A、人际和谐的重要性B、物质决定意识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二、多项选择题。
中职《哲学与人生》复习题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不少农民“跟风种地”,去年市场什么品种走俏,今年就种什么品种,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跟风种地”的失败,从哲学上看,是因为他们没有:( A )A.从变化发展着的实际出发 B.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C.坚持一分为二的原则D.坚持普遍联系的原则2. 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分别是( D )A.物质和意识 B.有神论和无神论C.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3. 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据统计,电子计算机芯片技术每18个月就要更新一次。
这一事实表明( D )A.事物的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B.物质是运动的主体C.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事物总是运动变化的4.“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诫我们,想问题、办事情( A )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B.要不断地发现.揭示规律C.要敢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5.下列表达中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哲学观点的成语或俗语( A )①因地制宜②唇亡齿寒③抽薪止沸④东施效颦⑤南甜北咸东辣西酸⑥邯郸学步A.①⑤B.②④⑥C①②③D.④⑤⑥6. 鸟能筑巢,人能盖房。
但人的活动和其他动物的活动有本质区别这是因为( B )A.人有大脑,其他动物没有大脑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C.其他动物的思维能力是有限的D.其他动物的主观能动性不如人类7.新事物的出现不一定都是新事物,这是因为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都是( A )A.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B.强大和完善的C.吸取了旧事物的精华D.有新的名称和旗号8.当前,在大大小小的城镇饭店里,为了减少疾病传染机会,人们都使用一次性卫生筷,有关专家指出,这随手一扔的不是一双双木筷,而是一片片森林!专家们的看法体现的哲理是( C )A.物质世界是客观的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D.世界是变化发展的D.小华能很机智的避开老师的视线,上课跟朋友短信聊天9.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理想或者缺乏理想,就会像一艘没有舵的航船,随波逐流,难以顺利到达彼岸。
2017职高《哲学与人生》期中试题(附答案)

职高《哲学与人生》期中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班级姓名成绩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2、自哲学产生以来一直存在着和两个哲学基本派别之间的斗争。
3、物质世界的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4、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人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
5、是人特有的能力,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点。
6、发展是前进性和的统一。
事物的发展,从总的趋势来说,是前进的、的。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的。
7、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
外因通过起作用。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一切从实际出发:2、实事求是:3、规律:4新事物:5.矛盾: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1.我们怎样找到一条最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2.我们要善于行动,克服盲目性,需要做到哪些方面?3.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哪些特征?4.我们怎样学会共处,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5.怎样把握发展的概念?6.学习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对我们有什么要求?四、论述题:(15分)全国技术能手杨敬双是青岛即发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挡车工和技师。
参加工作7年来,以爱岗敬业、创先争优的精神和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工作热忱,好学自律、创新劳动,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挡车技能,能娴熟地同时操作9台以上织机,比一般挡车工多操作4台,每年的织布产量、质量名列公司前茅。
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授予“全国纺织行业技术能手”称号。
结合上述事例及自己的生活实际,说明人生发展必须通过行动来实现。
《哲学与人生》期中试题答案一、填空题;(第空2分,共30分)1、客观实际2、唯物主义唯心主义3、多样统一性4、运动人生行动5、自觉能动性6、曲折性上升波浪式7、矛盾结果根据条件内因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决定我们的主观思想和行动,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2、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哲学与人生期中测试题

枣庄理工学校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哲学与人生》测试题(16电商、16机电数控班)姓名班级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25小题,每题3分,共75分)1.()是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前提和依据。
A 从主观愿望出发B 从自身利益出发C 一切从实际出发D 从主观想象出发2.“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字是指()。
A. 客观实际B. 规律性C. 主观愿望D. 正确观点3.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是( )。
A.自己的体质 B.自己的学业基础 C.自己的家庭情况 D.客观实际4.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 )。
A.量力而行 B.一意孤行 C.不自量力 D.妄自菲薄5.一切事物都是( )的。
A.静止 B.意识 C.运动 D.精神6.下列关于运动的观点错误的是()。
A物质是运动的 B运动是绝对的C运动是相对的D世界上不存在不运动的物质7.俗话说:“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
这说明()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B.客观条件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C.按规律办事常常是事半功倍D.人们办事有无成效,取决于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8. 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点是()A能够改变环境B有心理活动C具有自觉能动性D能反映外部事物9.根据唯物主义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基本出发点是()A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愿望出发B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C一切从领导的决策出发 D一切从书本出发10.( )是打开自己潜能宝库的钥匙。
A 自强B 自信C 自立D 自尊11.下列联系符合联系客观性的是()A 喜鹊叫喜,乌鸦叫丧B 手相决定命运 C.918=就要发 D 顺应自然,尊重自然12. 下列不属于联系的特点的是()A 主观性B 客观性C 复杂多样性 D普遍性13.下列选项中,主张积极的人生行动的有()。
①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峰,没有比脚更长的道路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③人在挫折面前是无能为力的④功夫不负有心人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14.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要求我们必须做到()①要有准备②要有顺序③要有始有终④走一步看一步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15.()是战胜各种困难的法宝。
中职《哲学与人生》复习题及答案资料讲解

中职《哲学与人生》复习题及答案哲学与人生》复习题、单项选择题1.不少农民“跟风种地”,去年市场什么品种走俏,今年就种什么品种,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跟风种地”的失败,从哲学上看,是因为他们没有:( A )A.从变化发展着的实际出发 C.坚持一分为二的原则2.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分别是A.物质和意识 B C.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B.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D. 坚持普遍联系的原则D ).有神论和无神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3.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据统计,电子计算机芯片技术每18 个月就要更新一次。
这一事实表明( D )A.事物的运动是相对的. 有条件的B.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C.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 事物总是运动变化的4.“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诫我们,想问题、办事情( A ) 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B.要不断地发现. 揭示规律C.要敢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5.下列表达中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哲学观点的成语或俗语( A )①因地制宜②唇亡齿寒③抽薪止沸④东施效颦⑤南甜北咸东辣西酸⑥邯郸学步A.①⑤B.②④⑥C①②③D.④⑤⑥6.鸟能筑巢,人能盖房。
但人的活动和其他动物的活动有本质区别这是因为( B )A. 人有大脑,其他动物没有大脑B.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C. 其他动物的思维能力是有限的D. 其他动物的主观能动性不如人类7.新事物的出现不一定都是新事物,这是因为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都是( A )A. 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B.强大和完善的C. 吸取了旧事物的精华D.有新的名称和旗号8.当前,在大大小小的城镇饭店里,为了减少疾病传染机会,人们都使用一次性卫生筷,有关专家指出,这随手一扔的不是一双双木筷,而是一片片森林!专家们的看法体现的哲理是( C )A.物质世界是客观的B.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D. 世界是变化发展的D.小华能很机智的避开老师的视线,上课跟朋友短信聊天9.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理想或者缺乏理想,就会像一艘没有舵的航船,随波逐流,难以顺利到达彼岸。
《哲学与人生》期中试卷

欢迎阅读《哲学与人生》期中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下列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 )A量力而行 B听天由命 C不自量力 D妄自菲薄2、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
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
这一事实说明( )A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直到变害为利B人们能够自觉地认识事物的规律,从而指导自己的行动C规律隐藏在事物内部,人类智慧不很难企及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3、“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的联系着B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的联系着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4、某同学由于自身努力不够,成绩不好,到处抱怨老师、班风、校风。
该同学()。
A扩大了内因的作用 B忽视了外因的作用C忽视了内因,夸大了外因 D客观总结了教训5、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据统计,电子计算机芯片技术每18个月就要更新一次。
这一事实表明()A事物的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B物质是运动的主体C静止是一种不显着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事物总是运动变化的6、“如果你无法成为山顶的劲松,那就做山谷的小树吧,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你就成为一颗星宸吧!”这段话告诉我们,选择人生奋斗目标应该 ( )A从自身的实际出发 B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C从自身的需要出发 D从自己的理想出发7、下列不符合对待挫折和逆境的要求的是()A要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和逆境 B要正确看待过去,认真总结经验教训C要有坚定的信念 D 要求我们要消极的心态面对挫折和逆境8、下列运动观错误的是()A物质是运动的 B运动是绝对的 C运动是相对的 D运动是物质的9、新事物是指()A最强大,发展最快的事物。
B最新出现,有最受人欢迎的事物。
C最新出现,又有最新的形式事物。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卷(含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卷(开卷)答题卷班级学号姓名得分一、填空题(30分)1、如果说宗教是关于人的死的观念,是讲生前如何痛苦、死后如何升天堂的,那么,哲学就是关于人的生的智慧,是教人如何生活,如何生得有价值和意义的。
2、哲学关注着人的生存方式和发展规律,关注着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3、在空间尺度上,现代科学将整个世界划分为微观世界、宏观世界、宇观世界。
4、事物具有多样化的存在形态:从微观世界的基本粒子到宇观世界的星云系团,从无生命的物质形态到有生命的生物形态,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
5、世界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6、人生道路的选择,人生境界的高低决定于对客观实际的理解和把握。
7、一切从实际出发,既包括客观实际,也包括人自身条件的实际。
8、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自觉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
在实际生活中,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即宿命论和唯意志论。
9、在人际交往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充分尊重他人和理解他人。
在具体的交往实践中,就要遵守交往原则。
10、心态是以情感为主要形式的价值取向。
就这种取向的方向说,一是对待他人和事物的态度,是积极的、肯定的,还是消极的、否定的。
二是内心的体验,是快乐的、幸福的,还是无所谓的、麻木或嫉妒的。
11、实践具有三种基本形式,即物质生产活动、改造社会关系的活动和科学实验活动。
二、判断题(10分)(√)1、在我国古代,启蒙教育和哲学教育几乎是同步的。
(√)2、人们通常所具有的世界观是自发的,而不是自觉地。
(√)3、哲学的主题是人。
(×)4、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客观映像。
(×)5、静止的绝对性和运动的相对性是物质运动的两个属性。
(×)6、自然规律是客观的,历史规律是主观的。
(√)7、说一个人不需要实践,不需要学习就可以把自我的潜能发掘出来,这是唯心主义的天才论。
(×)8、“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说明矛盾的对立性。
(×)9、楚人即认为自己的矛无坚不摧,又认为自己的盾牢不可破,是一种辩证关系。
《哲学与人生》试题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中试卷答案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计50分)1、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分别是( D )A、物质和意识B、有神论和无神论C、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 B )A、客观实在B、运动C、可知的D、事物的现象3、成语“守株待兔”的哲学寓意主要在于( D )A、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使主观符合客观B、世界的本质是物质C、不能把事物的部分当作整体D、不能把事物的偶然联系当作规律4、“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诫我们,想问题、办事情( A )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B、要不断地发现、揭示规律C、要敢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5、鸟能筑巢,人能盖房。
但人的活动和其他动物的活动有本质区别。
这是因为( B )A、人有大脑,其他动物没有大脑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C、其他动物的思维能力是有限的D、其他动物的主观能动性不如人类6、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做任何事情,只能从自己的基础和条件出发。
这个观点表明( A )A、人生选择、人的活动要受到自身条件的制约B、人不能改善人自身在整个世界中的地位C、人的自身条件是先天形成的,不可能得到改变D、只要外部条件具备,人就可以实现自己的发展7、老母鸡和电孵箱都能将发育良好的鸡蛋孵出小鸡,却不能用石子孵出小鸡,从哲学观点上说明( A )A、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B、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C、内因和外因都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D、这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8、“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为了更好地一跃而后退”这两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B ) A、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倒退性趋势 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C、前进和倒退都是事物发展的趋势D、前进性就是曲折性,曲折性就是前进性9、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诸如垃圾短信等也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一些烦恼,,甚至有人利用手机进行一些违法活动。
17级《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试卷

得分
阅卷人
七、材料分析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2008年9月25日晚9时10分,“神舟七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经过变轨后,飞船顺利进入轨道。“神舟七号”的发射成功,表明我国的航天测控技术取得了新的突破。请回答:
1.人生选择的客观实际包括()
得分
阅卷人
二、不定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10分)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A.人生具体的客观的社会历史条件B.个人的主客观条件
C.人生的不同阶段所具有的不同特点、情况和问题D.主观愿望
2.下列属于和谐人际关系特征的是()
A.平等相处 B.宽松的人际关系 C.相互真诚信任 D.友善和关爱
答:
(3)同样的鸡蛋为什么在不同的温度下,结果不同?
答:
A.懂得人应该与动物和谐相处
B.现在的狼已不再是鹿的天敌
C.人们应平等对待任何动物
D.事物的联系不但是普遍的,而且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3.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事事有矛盾;矛盾也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时时有矛盾。这体现的是( )
A.矛盾的普遍性B.矛盾的特殊性 C.内因D.外因
4.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这说明规律具有( )
张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
17级《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试卷
出卷人:赵永刚审核人: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分值
100
中职哲学与人生课程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中职哲学与人生课程期中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哲学的本质是__________,它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答案:世界观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其中主张物质是本原的是__________。
答案:唯物主义3. 世界是可知的,这是__________的观点。
答案:可知论4.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__________。
答案: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5.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__________的观点。
答案:唯物史观6.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__________。
答案:生产力7. 人生观是人们对__________的根本看法。
答案:人生目的、人生价值8. 价值观是人们对__________的根本看法。
9.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对未来的__________。
答案:美好追求10. 信念是人们对某种理论和理想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信念具有__________、坚定性和动力性。
答案:稳定性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1. 哲学是关于方法的学问。
()答案:错误1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它们是绝对对立的。
()答案:错误13.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答案:正确14.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并不是唯一途径。
()答案:正确15. 人生观是人们行为的指南,价值观是评价人们行为的准则。
()16. 价值观具有阶级性,不同阶级有不同的价值观。
()答案:正确17. 理想是现实的可能性,但不是现实的反映。
()答案:错误18. 信念是人们对某种理论和理想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信念具有盲目性。
()答案:错误19. 哲学起源于人们对实践的反思。
()答案:正确20.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
()答案:正确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21. 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意义。
中职哲学与人生课程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期中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
”这说明()。
A.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B.哲学的智慧是人们主观产生的C.哲学观点都是正确的D.学习哲学使人聪明2.有人认为,神秘而深奥的哲学智慧产生于哲学家聪明的大脑,这种观点()。
A.是正确的,肯定了哲学的产生必须以聪明的大脑为基础B.是正确的,肯定了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C.是错误的,没有认识到哲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关系D.是错误的,否认了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3.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
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
这一事例说明 ( )。
A.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直到变害为利B.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C.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4.人生的选择,必须符合()。
A.别人的想法B.客观实际C.父母的要求D.自身的幻想5.规律是客观的,但是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能够()。
A.能动地改造规律B.能动地创造规律C.能动地认识和利用规律D.能动地消灭规律6.下列不能体现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成语典故的有()。
A.唇亡齿寒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D.刻舟求剑7.下列成语中与“见微知著”蕴涵相同哲理的是()。
A.一叶知秋B.盲人摸象C.坐井观天D.管中窥豹8.不少农民“跟风种地”,去年市场什么品种走俏,今年就种什么品种,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跟风种地”的失败,从哲学上看,是因为他们没有()。
A.从变化发展着的实际出发B.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C.坚持一分为二的原则D.坚持普遍联系的原则9.“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体现的思想是()。
《哲学与人生》期考试卷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考试题班别:姓名:总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4*8=32,共32分)( B )1.鸟能筑巢,人能盖房。
但人的活动和其他动物的活动有本质区别。
这是因为A人有大脑,其他动物没有大脑 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C其他动物的思维能力是有限的 D其他动物的主观能动性不如人类( A )2.有一则寓言:刺猬曾经上过多次当,于是不再相信任何一个表示友好者,长了一身刺来保护自己。
刺的效果当然明显,只是从此刺猬失去了很多朋友。
这则寓言说明的哲学道理有A 事物具有两面性B 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C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D 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互相转化( D )3.某同学由于自身努力不够,成绩不好,到处抱怨老师、班风、校风。
该同学()。
A扩大了内在因素的作用 B忽视了外在因素的作用C客观总结了教训 D忽视了内因,夸大了外因。
( c )4、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体现了A 人无法真正认识事物B 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的C 人的主观认识要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D 人的主观认识不受客观条件的限制( a )5、下列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A 量力而行B 自知之明C 不自量力D 妄自菲薄( b )6、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
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害交织的局面。
这一事例说明A 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直到变害为利。
B 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
C 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
D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 c )7、“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
”这句谚语的哲学寓意是A 学习知识比实践更重要B 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够更好的指导实践C 有时实践比认识重要,有时知识比实践重要D 知识既源于书本,又源于实践( d )8、一只蝴蝶在茧子中苦苦挣扎,想要冲破茧子,出来飞翔,可是它努力了一次又一次还是没有成功。
职中哲学考试题及答案

职中哲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C.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答案:A2.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
A. 精神B. 物质C. 理念D. 意志答案:B3.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A.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B. 事物的多样性C. 事物的矛盾D. 事物的统一性答案:C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
A. 认识的唯一来源B. 认识的最终目的C. 认识的唯一标准D. 认识的唯一动力答案:A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价值在于()。
A. 个人自我实现B. 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C. 个人财富的积累D. 个人地位的高低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以下哪些属于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
A. 主观唯心主义B. 客观唯心主义C. 唯物主义D. 机械唯物主义答案:A B7.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
A. 人脑的机能B. 物质世界的反映C. 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D. 独立于物质之外的实体答案:A B C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包括()。
A. 地理环境B. 人口因素C. 社会意识D.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答案:A B D9. 以下哪些是实践的基本形式()。
A. 变革自然的生产实践B.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C. 科学实验D. 艺术创作答案:A B C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本质是()。
A.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B. 个体的自然属性C. 个体的生物属性D. 个体的心理属性答案:A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答案: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认为事物内部的对立面既相互斗争又相互依存,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质量互变规律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否定之否定规律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新事物在否定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同时又包含旧事物的某些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
职高《哲学与人生》期中试题
分钟)(考试时间:60
3、规律:成绩姓名班级
30分)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
4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1、新事物:
和两个哲学基本派别之2、自哲学产生以来一直
存在着 5.矛盾:间的斗争。
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3、物质世界的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4、是物质
的存在形式。
人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 1.、5 是人特有的能力,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点。
我们怎样找到一条最适合自己的
人生道路?
、发展是前进性和6 的统一。
事物的发展,从总的趋势来说,是
前进的、的。
的。
事物发展的道路
是曲折的、
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
7、。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
外
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
外因通过
起作用。
5二、名词解释(每题分)25分,共
、一切从实际出发:1
、实事求是:2我们要善于行动,克服盲目性,需要做到哪些方面? 2.精品文
档.
精品文档
四、论述题:(15分)
全国技术能手杨敬双是青岛即发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挡车工和技师。
参加工作 7
年来,以爱岗敬业、创先争优的精神和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工作热忱,
好
学自律、创新劳动,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挡车技能,能娴熟地同时操作和谐的人际
关系具有哪些特征? 9台以上织机,3.比一般挡车工多操作 4台,每年的织布
产量、质量名列公司前茅。
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授予“全国纺织行业技术能手”
称号。
结合上述事例及自己的生活实际,说明人生发展必须通过行动来实现。
我们怎样学会共处,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4.
怎样把握发展的概念?5.
6.学习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对我们有什么要求?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哲学与人生》期中试题答案要学会把人生发展当中的最好的可能性
转化为人生发展的现实;(3)还要从自身的客观实际出发,做出力所能及的选择。
(4)只要我们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发展道路。
一、填空题;(第空2分,共30分)
2.我们要善于行动,克服盲目性,需要做到哪些方面? 4、运动人生行动1、客观实际 2、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3、多样统一性条件波浪式5、自觉能动性 6、曲折性上升 7、矛盾结果根据内因答: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决定我们的主观思想和行动,做(1)做任何事情都要确立目标;(2)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准备;(3)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顺序;(4)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始有终。
到主观符合客观。
3.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哪些特征?
2、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答:(1)平等相处;(2)宽松的人际关系;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3)相互真诚信任;(4)友善和关爱。
4.、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我们怎样学会共处,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3 4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是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东西。
答:(1)学会共处的关键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承认多样性、尊重多样性。
(2)尊重差异,尊重别人,就要求同存异,悦纳他人,并使自己成为受欢迎的人。
(矛盾:哲学上把事物自身包含的这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
5. 3)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还要学会交友,建立真正的友谊。
5.怎样把握发展的概念?答:分)255三.简答题(每题分,共(1)必须紧紧把握发展的本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2)必须学会正确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看到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1(我们怎样找到一条最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答:1.(3)必须看到量要根据客观实际,在人
生发展的多种可能性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我们还2(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不同的状态,这两种状态是相互联系和转化的。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6.学习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对我们有什么要求?
答:(1)要坚持两点论,学会一分为二地和全面地看问题。
(2)要坚持从对立统一的相互作用中把握和解决矛盾,促进事物的发展。
四、论述题:(15分)
答:(1)物质在运动中存在和发展,人也一样在运动中存在和发展。
人生贵在运动。
(2)人生行动决定人生发展。
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由一连串的行动构成的,目标和理想都需要通过自己的行动才能实现。
人生必须敢于行动,才能生存和发展,只有付诸行动,梦想才能实现。
杨敬双成功成才的事例就说明了这一点。
(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拓展。
)
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