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刻舟求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准备:课文录音纸船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根据学生对以前寓言故事的学习,归纳总结:什么是寓言?
2、我国古代有许多寓言,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听过或读过的寓言故事?
3、师导: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再一起学习一则寓言《刻舟求剑》,看看这则寓言将会给大家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会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深刻道理?
2.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情,举例说一说。
[明理需要深入地理解、需要全面地体会,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方法的指导,不可操之过急,要注意体现层次,让每个学生都有所领悟。]
五、熟读、背诵课文
1.练习熟读,分角色朗读,体会寓言的意境。
2.同桌互相提问讲清句子的意思。
六、学习小结
1.内容小结。
文章通过“刻舟求剑”的故事说明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讽刺了那些办事愚蠢、不知道事物会变化的人。
板书设计:
刻剑坠于水
舟遽契其舟
求从所契者入水求之
剑舟行剑不行(求剑不得)
学情分析:
经过几年的语文学习和实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这则寓言虽然是文言文,但是有译文可供借助,学生学起来就容易多了。因此,和现代文的教学一样,仍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的策略。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让他自己质疑、释疑,教师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精当讲解,但是不讲语法。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则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
3、看图,结合文意,弄懂《刻舟求剑》字面上的意思。(在船舷上刻记号捞宝剑)
4、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古人用短短的十几个字就描述出来了,他们是怎么描述的呢?()
(1)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指名读或齐读。
4、自读《刻舟求剑》,注意读准字音,并思考: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既是对以往所学知识的回顾,又很好地领悟了文言文的特点。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材,学生能够深入的读书,深入地理解课文,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
二、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1、听朗读磁带读课文,听清语气语调、节奏、句子的停顿,注意自己正音。
4、请同学们猜猜:他能找到剑吗?为什么?
5、在画面上演示这种捞剑的方法,并看图讨论。
(1)指名上台用纸船边演示边说明原因。
(2)请同学们评价他的这一做法。
(3)用文中语句进行叙述。()
(4)理解、掌握重点字词。()
(5)讨论:他怎么做才能捞到宝剑?
四、明确寓意,谈受到的启发
小组讨论:
1.涉江的人可笑在哪里?帮那个人总结一下教训。
3、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文言文。
4、让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为以后的学习打一点基础,同时,引导学生从这则寓言中领悟一些生活中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寓言内容,引导学生抓住对ຫໍສະໝຸດ Baidu中的关键性的话展开思考、讨论可作为教学的重点。指导朗读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继续了解古今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弄懂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是学习本课的难点。
设计理念:
教学中要突出以读代讲的特点。文言文的教学和现代文一样,仍然要坚持以读为主,重在感悟,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总结学习寓言故事的一般方法:读故事——明道理——受教育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和译文对照(或查字典验证)弄懂字义。
2、继续了解古今汉语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刻舟求剑》这则寓言讲的是一个坐船过江的人,不慎把宝剑掉入江中,他一点儿也不着急,只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准备船靠岸以后,从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捞宝剑。它用短小有趣、言简意赅的故事,讽刺了生活中的某些荒唐可笑的现象,揭示了一些深刻的道理,用“蠢人蠢事”——可笑的事,从反面给人启迪,耐人寻味。
2.归纳学习方法,提出以后学习的希望。
3.拓展延伸:生活中有“刻舟求剑”这样的人吗?你想怎样提醒他呢?
七、课后作业
1.搜集短小的寓言故事,读一读,体会寓意。
2.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自读《郑人买履》,说说读懂了什么。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天地就有多大。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适当拓展学习领域,使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得到提升,时时让学生感到课本之外还有精彩处。)
(2)理解句子的意思。
(3)理解、掌握重点字词。()
2、楚人的宝剑坠入水后,他是怎么做的?他说了些什么?()
(1)引导学生用文中语句叙述,并用多种形式朗读。
(2)理解、掌握重点字词。()
(3)让学生了解此处对楚人刻记号的过程,文中是运用了语言与动作描写。
3、理解“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重点字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