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地方志面临的几个问题
乡村志编纂面临困难及对策建议
![乡村志编纂面临困难及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2a7bc060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53.png)
乡村志编纂面临困难及对策建议
一、面临的困难
1. 资料收集困难:乡村志的编纂需要大量的历史资料和文献,但由于时间跨度较大,一些资料可能已经遗失或难以获取。
2. 专业人才匮乏:编纂乡村志需要具备一定的历史、文化、地方志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但这类人才在乡村地区相对较少。
3. 资金和资源有限:编纂乡村志需要一定的资金和资源支持,但乡村地区的经济条件和资源有限,可能导致编纂工作受到一定的限制。
4. 村民参与度不高:乡村志的编纂需要村民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但由于缺乏对编纂工作的了解和认识,一些村民可能参与度不高。
二、对策建议
1. 加强资料收集工作: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如走访老一辈村民、查阅档案馆和图书馆的文献、开展口述历史采访等。
2. 培养地方志人才:加强地方志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编纂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3. 多渠道筹措资金:可以通过政府拨款、社会捐赠、企业赞助等多种方式筹措资金,确保编纂工作的顺利进行。
4. 加强宣传和教育: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村民对编纂工作的认识和重视,增强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编纂乡村志是一项复杂而有意义的工作,需要克服诸多困难。
通过加强资料收集、培养人才、筹措资金和提高村民参与度等方面的努力,可以更好地完成乡村志的编纂工作,为乡村发展留下宝贵的历史资料。
地方志办 相互批评意见
![地方志办 相互批评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91604a6d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ab.png)
地方志办相互批评意见近年来,我国地方志的编纂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出发,就地方志编纂中的一些争议问题进行批评和讨论。
地方志编纂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内容重复。
有些地方志在叙述历史事件和地理特点时,往往出现了大量相同的文字描述。
这不仅浪费了读者的时间,也降低了地方志的独特性和阅读体验。
因此,在编纂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内容的筛选和审查,避免多次重复叙述,使地方志的内容更加精炼和有深度。
地方志编纂中过多的自我介绍也是一个问题。
有些地方志在介绍本地区的历史和文化时,过多地强调自己的辉煌和特色,甚至夸大其词。
这样的做法容易让读者感到疲惫和审美疲劳,降低了地方志的可读性和权威性。
因此,在编纂地方志时,需要客观公正地介绍本地的历史和文化,避免过度自我吹嘘,以增加读者的信任和认可。
地方志编纂中的语言表达也需要更加精练和流畅。
有些地方志在叙述事件和事物时,使用的词汇和句式过于繁琐和复杂,给读者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因此,在编纂地方志时,需要注意语言的简练和流畅,使用通俗易懂的词汇和句式,以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地方志编纂中也存在一些歧义和误导的问题。
有些地方志在介绍历史事件和人物时,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偏见,甚至出现了错误的事实陈述。
这样的做法不仅会误导读者,也会损害地方志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因此,在编纂地方志时,需要严谨认真地查证和核实相关资料,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以增加读者对地方志的信任和认可。
地方志编纂中存在的问题和争议需要引起重视和思考。
只有通过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才能提高地方志的质量和影响力,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本地区的历史和文化。
希望各地方志编纂工作者能够在这一方面不断努力,为地方志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编写志书初稿基本方法及常见问题处理
![编写志书初稿基本方法及常见问题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12e0edd9b14e852458fb5745.png)
(五)、时间表述要求
• 第十六条 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刻的 表述,用阿拉伯数字书写,一律按中华人民共和 国1996年6月1日实施的《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 定》第五条执行。 • 如公元前8年不能写成公元前八年。20世纪60年代 不能写成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 第十七条 年份不能简写。如1996年不能写成‚96 年‛或‚九六年‛。 • 第十八条 世纪、年代的起迄和人的生卒年用波浪 线连接号‚~‛表示。如:20世纪~30世纪、 1956年~1990年(或1956年至1990年);王国兴 (1894~1975)等。
• 其中的时间是‚1990年至2010年‛,范围是‚白 沙县‛,主体内容是‚普通高中教育基本情况‛, 表格性质是‚统计表‛。表格的右上方要标明表 的计量单位。表格样式统一用经纬线分明,两边 不封边,栏目中要有具体内容,如转页续表,须 在表体上面左侧注明‚续上表‛字样。所有图、 表紧随其文,不在图、表之前标‚附‛字,或 ‚见某某表(图)‛之类的文字。 • 第十三条,文中图统一编号。 • 另外入志图照均须有简练、准确的文字说明。应 注明照片的时间,主要内容,涉及的人物应标出 主要人物的位臵、拍摄者或供稿人(单位)等。
• 在志书中不能出现模糊时间概念的词语, 如‚不久、过去、后来、目前,最近、近 来‛等这种词语,时间书写要准确、具体。 可具体到某年、某月、某日。如‚1965年、 1987年5月、1988年8月1日‛等等。 • 在志稿中也常有出现使用评价语和空泛词 句。 • 评价语。如‚海南乡镇企业取得的初步成 绩,充分显示了它在推动海南经济发展中 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这种评价语最好慎 用。
• 第七条,今地名使用各级政府审定的标准 地名。历史地名使用当时名称,括注志书 下限时名称。涉及其他行政区域地名的, 其行政隶属关系明确。 • 地名应以本地地名普查办公室核定的地名 为准,不能任意简写或通假。 • 政区名称,如市、区、县、乡、村、街道 等,均按记事当时名称书写。如:1990年 这条街道叫‚人民路‛,2000年改为‚解 放路‛,至2010年还叫解放路,那么应写 成人民路(今解放路)‛。
地方志编纂的若干问题
![地方志编纂的若干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2f810054482fb4daa48d4b56.png)
3.史志功能不同
地方志本身不承担也承担不了史书任务,至少有两个方面 的原因。
(1)地方志资料性本质属性所决定。 (2)历史需要一定时期的沉淀。 地方志本身不承担也承担不了总结经验探索规律的任务,
1.结构不同
地方志的编纂是运用分类学的原则设计框架(篇目)。 通史的篇目框架是依时、按照历朝历代的发展顺序设计。
《北京志》的篇目框架则是以类系事,按类逐层横分的。 志书的篇章节标题也不同于史书。志书标题简明,能涵盖
古今不同朝代不同时期不同性质的事物;包含一类事物兴 衰起伏的全过程。
2.史志资料详略不同
依时记述常见的两个不足
一是时序前后颠倒。 二是把一类事物的发展写成的流水帐式。
每一类事物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在竖的线上都形成若干 个点,所以在第一轮修志中,经过探索、实践,着力写好 三个点,就是起始点(发端,志书上限)、转折点(转折 阶段)和终点(志书下限时间),有助于克服流水帐式的 记述,既能反映一类事物的发展过程,又能看清一类事物 螺旋式而非直线式发展的轨迹。
六、点面结合
地方志编纂要解决好两个关系。一个是竖(纵)的线,以 时为经;一个是横的面,以事为纬。线有纵向的点(始点、 转折点、终点),横有平行的面。点面关系就是重点与一 般,横与竖(纵)的关系。
点面关系处理存在的三个问题
1.有竖无横 2.有点无面 3.有表无文
两条参考意见
1.综合叙述加“重点”的形式。 “重点”指该类事物中有代表性或典型性的。 2.综合叙述加“简表”的形式。
八、文叉与重复
交叉与重复有三种情况:一是《北京志》154部分志之间,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二是《北京志》分志(或区(县) 志)内部的篇与篇,章与章,节与节之间,正文与概述之 间,正文与大事记之间,大事记与概述之间,有些资料、 数字在不同门类之间反复出现;三是《北京志》各分志与 区县志之间的交叉。
地方志编委会主任个人整改方案_
![地方志编委会主任个人整改方案_](https://img.taocdn.com/s3/m/68921dfb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dc.png)
地方志编委会主任个人整改方案_地方志是反映地方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料,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地方志编委会是负责编辑地方志的机构,其主任的工作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地方志编委会主任所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需要进行个人整改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一、问题概述1. 编辑时间拖延:地方志编委会主任在完成地方志编辑工作时常常因工作繁忙、效率低下而导致编辑时间拖延。
2. 缺乏研究经验:地方志对于当地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发展等具有较高的要求,而地方志编委会主任在研究这些领域时缺乏经验。
3. 管理不严:地方志编辑工作需要协调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安排,地方志编委会主任在协调工作时管理不严,影响了编辑进度和质量。
二、基础建设1. 学习与充实知识储备:地方志编委会主任应该投入更多精力,不断学习和充实自己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领域的知识,提高个人素养,同时积累更多的案例和资料。
2. 掌握专业技能:地方志编委会主任应该了解地方志编辑工作的技术和规范,掌握制作地方志的基本流程和方式,提高编辑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 注重文书管理:地方志编委会主任应该注重文书管理,建立健全的文书档案和信息管理系统,提高资料的管理和使用效率,同时加强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确保文件的快速流转。
三、提高效率1. 制定细化的计划:地方志编委会主任应该在编制地方志时制定细化的计划,合理安排编辑进度和任务,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编辑工作。
2. 高效协调与沟通:地方志编委会主任应该加强对各个编辑部门的管理和协调,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提高编辑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3. 建立团队合作精神:地方志编委会主任应该鼓励编辑组建自己的团队,建立团队的合作精神,加强相互沟通、交流和学习,确保编辑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完善监管机制1. 加强自律:地方志编委会主任应该加强自律,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地方志编委会的规章制度,做一个合格的地方志编辑工作者。
2. 加强业务培训:地方志编委会应该加强相关培训,提高编辑工作的专业技能和行业素养,增强地方志编委会主任的工作能力。
新编地方志面临的几个问题
![新编地方志面临的几个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4b1faa04ff00bed5b9f31de7.png)
新编地方志面临的几个问题新编地方志面临的几个问题按:在思索方志编纂问题时,回顾了个人写的一些文章。
其中这一篇是我参加地方志工作后不久写的,但现在看来,其中提出的问题,似乎至今还没有真正得到解决,在目前正在进行的二论修志中,似乎还存在着同样的问题。
现在上载在此,供大家参考。
近几年参与编写地方志,对方志的改革和创新产生了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现趁浙江省第四次地方志工作会议召开之际,写出来向大家求教。
一、我以为,地方志的创新要考虑它所处的文化环境。
大家在谈到编写地方志的重大意义时,常引旧志利用的实例作证明。
正是这些议论引导着地方志的编纂方向和读书界对新方志的评价标准。
当新编地方志达不到这种要求时,就产生了“内行人不想看,外行人看不懂”的责难。
这种情况的产生,是不重视新旧方志迥异的文化环境所致。
一年多来,笔者收集分析了100多条方志利用的实例,大致可分四大类:一是为各种专业史研究提供史料;二是利用方志资料开展乡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三是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咨询,例如发掘地方传统产品、技艺,开拓了生产门径;四是平反错案,了结悬案,纠正错讹。
而在利用性质上,又有两种情况:对于旧志的利用,常常是志书本身发挥资料作用,属直接利用性质,天文、地震、人物事迹之类,多如此;而新志的利用,则往往是修志工作中发现的原始资料起了作用,属间接利用性质,志书仅起中介作用。
从上述情况中,可以看出以下几点:1.旧方志时期,许多学科尚未形成或分化出来,省、地、县都不可能有专业资料的管理机构和系统配套的专业著述。
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地方志就备载万物、巨细无遗,成了全方位的综合资料书。
传之后代,就自然成为现代科学探寻本学科历史资料的宝库,如地震资料、天文资料(如太阳黑子活动的记载)、国际文化交流资料(如甘肃武威关于日本沙门志满的记载)、各种专业技术资料、灾异资料等等。
到了民国时期,近代科学在中华文化中迅猛崛起,分科也细了。
但各学科的发展还不可能普及到地县,尽管县志的内容开始缓慢地近代化、科学化了,也不影响地方志作为全方位综合资料库的作用。
地方志工作制度缺失问题
![地方志工作制度缺失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9d6528ac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e9.png)
地方志工作制度缺失问题地方志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和智慧。
然而,在地方志工作实践中,存在一些制度缺失问题,影响了地方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本文从地方志工作制度缺失的现状、成因及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地方志工作制度缺失的现状1. 缺乏统一的工作规范和标准地方志工作涉及面广,包括资料搜集、整理、编纂、出版等环节。
目前,我国尚无一部全面、系统的地方志工作规范和标准,导致地方志工作质量参差不齐。
2. 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地方志工作是一项长期、繁琐的任务,需要编纂人员的辛勤付出。
然而,目前我国对地方志编纂人员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尚不完善,影响了编纂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3. 缺乏持续的经费保障地方志工作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拨款。
然而,目前我国对地方志工作的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地方志工作难以持续开展。
4. 缺乏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地方志质量是地方志工作的生命线。
目前,我国地方志质量控制体系尚不完善,缺乏有效的质量监督和评价机制,导致地方志质量难以保证。
二、地方志工作制度缺失的成因1. 认识不足部分地方政府和编纂人员对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地方志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2. 政策支持不够虽然国家层面已经出台了一些关于地方志工作的政策文件,但部分地方政府对地方志工作的政策支持仍显不足。
3. 人才流失地方志编纂工作对专业素质要求较高,然而,目前我国地方志编纂队伍存在人才流失、年龄结构老化等问题,影响了地方志工作的开展。
4. 经费投入不足地方志工作经费投入不足,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地方政府对地方志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三、地方志工作制度缺失的影响1. 影响地方志质量地方志工作制度缺失,导致地方志质量难以保证,甚至出现虚假、错误信息,损害了地方志的权威性和 credibility。
2. 影响地方文化建设地方志工作制度缺失,导致地方文化建设缺乏重要支撑,影响地方文化传承和发展。
地方志工作调研报告
![地方志工作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f372406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be.png)
地方志工作调研报告地方志工作调研报告近日,本人对地方志工作进行了一次实地调研,旨在了解地方志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以下是我对这次调研的详细报告:首先,我参观了当地地方志编纂机构,了解其工作流程和编纂方法。
该机构负责编纂地方志书籍,向社会公开地方志信息。
经过与工作人员交流,我了解到,地方志编纂工作需要充足的历史研究素材和调查材料,而这些资源并不总是容易获取。
此外,编纂工作需要严谨的学术方法和专业知识,以确保地方志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其次,我调查了当地地方志的使用情况。
我发现,尽管地方志是宝贵的历史资源,但并非所有人都熟悉它的存在和价值。
许多市民对地方志的利用方式和方法缺乏了解,导致这些宝贵的信息资源无法充分发挥作用。
此外,地方志的使用成本也是一个问题,一些市民认为购买地方志书籍是一项不必要的开支。
针对以上问题,我提出了以下改进措施和建议:1. 加强地方志编纂机构的资源支持。
政府应该提供更多的经费和研究资源,以帮助地方志编纂机构收集更多的历史资料和调查材料。
同时,该机构应不断更新技术手段,提高编纂效率,确保地方志的及时出版。
2. 加强地方志的宣传推广。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向公众普及地方志的存在和价值。
可以通过举办地方志知识讲座、开展地方志阅读活动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地方志的用途和利益。
3. 提供在线地方志查询和免费浏览服务。
政府可以开发并维护一个在线地方志数据库,使公众可以方便地查询和浏览地方志信息。
在保护著作权的前提下,应该提供一部分免费浏览服务,以鼓励更多人了解和使用地方志。
4. 加强地方志教育。
地方志的编纂和利用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应该在学校教育中加入相关内容,提高学生对地方志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综上所述,地方志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历史保护和文化传承工作,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通过加强资源支持、宣传推广、在线服务和教育培训,我们将能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地方志,使之为人们所熟知并发挥更大的作用。
从编辑角度谈地方志编纂应注意的问题
![从编辑角度谈地方志编纂应注意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725de12c844769eae009edaa.png)
从编辑角度谈地方志编纂应注意的问题作者:马静怡来源:《传播力研究》2018年第08期摘要:在做地方志责任编辑的过程中,发现一些此类图书的典型问题。
现将其归纳总结,希望对地方志的编撰有所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地方志;审稿;编纂;问题地方志是以地区为范围,全面记载某一时期某一地域的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情况或特定事项的书籍文献,自古代已受到重视,狭义上的地方志仅指志书,社会主义新编地方志包括方志和年鉴。
它们的特点是需按一定体例,有独特的写作体例和格式,有严格的选材要求,有长远的研究和参考价值。
1983年我国启动了社会主义新方志的编纂工作,如今已是第二轮修志,比起第一轮,第二轮修志涉及的地区和行业更广,范围更大。
但也出现了编纂者经验不足把关不严的问题。
在审稿工作中常见的问题有以下几类,现列举在此,以供地方志编撰者参考。
一、人物作传部分(一)典型人物的选择问题为人物单独作传,需慎重选择,很多地方自古人才辈出,近现代也是风起云涌,尤其对民国人物、国民党高官,在选择入志人物应注意他们的政治主张,对他们的叙述应以有关部门给他们做的定论为根本,对持不同政见者谨慎记述。
对当代人物的选择,应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根本,以“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一定要选择一定时期本行业、本地区的优秀代表,不能随意放宽选择尺度,更不能违背这一原则,如有一部志书为本地区罪大恶极、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并被判处死刑的罪犯单独立传,这是不合适的应予删除。
近年来志书特别是县乡志对当代人物的选择有放宽尺度和随意现象,如有的志书把近年来考上好一点大学的学生做列表、把参加某一项活动的人员做列表、把出版过书籍包括非正式出版物的人员做列表,这都是不慎重的,应对入志人物做选择,优中选优,重新改写。
(二)体例的问题在稿件中常涉及需统一体例的问题,这个问题在人物作传部分,常常是叙述错乱,有的把主要业绩放在前面,业绩的叙述也是有长有短,详略不一。
地方志工作存在的不足
![地方志工作存在的不足](https://img.taocdn.com/s3/m/d379bd37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92.png)
地方志工作存在的不足
地方志工作是体现一个地方历史和文化底蕴的重要载体,然而目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地方志工作缺乏创新和精细化。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地方志的创新和数字化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但是现实中仍然存在许多地方志工作停留在传统纸质编纂和出版的阶段。
同时,在编纂过程中对历史文化、民俗习惯等方面的深入挖掘不足,也导致地方志的质量和深度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其次,地方志编纂和传承的责任意识不足。
地方志编纂和传承需要长期的、持续的关注和投入,但是目前许多地方志编纂者和传承者只是为了应付任务或者追逐短暂的荣誉而参与其中,缺乏长期的责任意识和发展眼光,这导致了地方志缺乏持续性和深度。
最后,地方志的传播和利用也存在问题。
地方志的传播路径狭窄、信息量不足,许多人不了解、不重视、不关注地方志的价值。
同时,地方志的信息内容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应用,这也制约了地方志的传承和发展。
总之,地方志工作的发展离不开创新、责任和利用。
我们需要以开放的态度,加强地方志的数字化和精细化工作,深入挖掘和总结历史和文化,以丰富的信息内容和精湛的技术手段,全面推进地方志的应用和传承符合时代需求。
第十九讲地方志编纂要注意的几项原则
![第十九讲地方志编纂要注意的几项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2287ec9c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e9.png)
第十九讲地方志编纂要注意的几项原则一、“以类系事、事以类聚、类为一志”的原则这主要是针对志书的编写材料如何进行分类和科学归类而言的,这一原则也是地方志书本身的属性所决定的,不这样进行分类记述,编纂出来的书就不叫地方志了。
具体的要求是:将性质基本相同的同一类事物归属到一个篇(章)中去记述,不以现在的单位、部门来进行分类,原则上要打破单位或部门的界限。
当然,在把握这一原则进行分类的同时,还要参照国家行业的分类标准,并兼顾现行部门的管理体制。
二、“详今略古、详近略远、详独略同”的原则这主要是针对志书编写中如何把握总字数的占有比例而言的,也是地志书本身的属性所决定的。
具体的要求是:现代的事物应详细记述,古代和近代的事物概略记述;距今越近的事物应详细记述,距今越远的事物应概略记述;其他地区没有的事物应详细记述,其他地区都有的事物应概略记述。
编写中,古代、近代、现代的字数比例为:2︰2.5︰5.5或2.5︰2.5︰5 。
三、“横排竖写”(即横排门类、纵述史实)的原则这主要是针对志书编写中如何进行篇目编排和史实记述而言的,这也是地方志书本身的属性所决定的,不这样进行篇目编排和史实记述,编纂出来的书也不叫地方志。
具体的要求是:首先应横排门类,按篇、章、节、目4级进行记述时,应横排至“节”一级;按篇、章、节、目、子目5级进行记述时,应横排至“目”一级;然后再按时间顺序从前至后记述史实。
当然,个别特殊的情况还应具体对待。
四、“横不缺项、纵不断线”的原则这主要是针对全书的完整性和连贯性而言的。
具体的要求是:横排门类时,不要有缺漏项目,否则就破坏了志书的完整性;纵述史实时,其中不要有长时间的空缺,使前后记述有断裂,破坏了志书的连贯性。
五、“述而不论”的原则这主要是针对志书编写中如何进行表述而言的,这也是地方志书本身的属性所决定的,不这样进行表述,编纂出来的书也不叫地方志。
具体的要求是:在编写过程中,对事物的表述要客观,不要进行评论。
编辑志书遇到的问题
![编辑志书遇到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7c668b93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14.png)
编辑志书遇到的问题
1. 结构不清晰:志书的结构应该清晰明确,包括引言、背景介绍、目标设定、具体实施、总结等部分。
如果结构混乱或不清晰,读者可能难以理解和跟随。
2. 文字表达不准确或冗长:志书中应该使用准确、简洁的文字表达思想,避免冗长和啰嗦的叙述。
过多的修辞和华丽的词汇可能会使读者分心而降低可读性。
3. 数据和事实不完备:志书中的数据和事实需要准确、可靠,并且应该完整地呈现给读者。
如果信息不完备或不准确,可能会导致读者对整个项目或活动的理解有误。
4. 语法和拼写错误:任何形式的语法和拼写错误都应该避免。
这些错误会给读者留下印象不佳,并可能造成误解和混淆。
5. 逻辑不清晰:志书中的论述应该有清晰的逻辑顺序,前因后果应该有明确的关联。
如果逻辑不清晰,读者可能会难以理解和跟随。
6. 缺乏具体细节和举例:志书应该提供具体的细节和实例,以支持和说明所提出的观点和建议。
如果缺乏具体细节和举例,读者可能难以理解和相信作者的论述。
7. 缺乏条理性和整体性:志书应该具有条理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每个部分应该有明确的过渡和连接,以确保整个志书的连贯性。
以上是编辑志书时可能遇到的问题。
通过认真审阅和修改,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并提升志书的质量。
地方志办年工作总结中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分析
![地方志办年工作总结中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1488bdc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5c.png)
地方志办年工作总结中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分析2023年已经过去,各地方志办正积极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经验,探讨问题和改进措施,以便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更好地服务于地方志事业的发展。
本文将针对地方志办在2023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我们需要明确地方志办的职责和定位。
地方志办是负责编纂和出版地方志的机构,其工作需要高度专业化和规范化。
在2023年的工作中,一些地方志办在编纂工作中出现了以下问题:一是编纂内容的时效性欠佳。
地方志的编纂需要及时收集和整理当地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信息,而一些地方志办在信息搜集和汇总上存在滞后的情况。
这可能是因为信息收集渠道不畅、工作流程不合理等原因导致的。
为改进这一问题,地方志办可以在编纂过程中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以便及时获取最新的资料和数据。
二是编纂质量的不稳定性。
地方志是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编纂质量直接关系到地方形象的塑造和历史文化的传承。
然而,在2023年的工作中,一些地方志办在编纂质量上存在起伏,有的地方志出现了信息不准确、内容重复等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地方志办可以加强对编纂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责任感。
同时,要建立质量监督机制,建立起相关的审核、校对流程,保证编纂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另外,地方志办在2023年的工作中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宣传推广力度不足。
地方志是地方文化的重要宣传窗口,可以展示当地的历史沿革、文化传统等特色资源。
然而一些地方志办在宣传推广方面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改进这一问题,地方志办可以加大对地方志的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媒体平台进行推广,提高地方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是数据库建设和利用不充分。
地方志编纂工作需要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存储和管理大量的信息和数据。
然而在2023年的工作中,一些地方志办对数据库建设和利用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了信息检索效率低下。
为解决这一问题,地方志办可以加大对数据库建设的投入,提高其管理效益和利用率。
编修地方志质量保障措施
![编修地方志质量保障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674a82b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8f.png)
编修地方志质量保障措施编修地方志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工作,其质量保障措施的严密性直接关系到地方志的可靠性和学术价值。
本文将从编修地方志的规划与组织、调查研究、文献搜集、编撰审查等方面,详细介绍质量保障措施的具体措施。
一、规划与组织编修地方志的质量保障措施首先体现在规划与组织阶段。
在地方志编修的初期,需要明确编修的目标和任务,并建立一系列的工作规程和操作手册,以确保编修工作的有序进行。
另外,还应成立专门的编修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和学者进行讨论和指导,确保编修工作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二、调查研究地方志的质量关乎对历史的真实还原与探索,因此对于调查研究来说非常关键。
在调查研究阶段,应该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如实地调研、查阅史料、收集口述资料等,确保所获得的信息准确可靠。
此外,还应该注重时效性,及时更新所搜集到的资料,并对可能存在的偏差和缺漏进行核查与补充。
三、文献搜集地方志编修需要广泛搜集和利用大量的历史文献,因此在文献搜集过程中也需要有一套严格的质量保障措施。
首先要确保文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尽可能选择正规出版的史书、档案、报纸等文献资料。
其次,要注重文献的丰富性和全面性,尽可能涵盖不同年代、不同领域的文献,推动多学科交叉研究。
最后,要注重文献的整理和归纳,建立专门的文献数据库,方便后续的编撰和检索。
四、编撰审查编修地方志的最后一步是编撰审查。
在进行编撰工作时,应注意准确用词、清晰逻辑,尽可能还原历史事实,避免主观猜测和错误解读。
同时,编撰过程中要注重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对于可能存在的数据错误和矛盾要及时纠正和调整。
在完成编撰后,还应进行严格的审查和评审,邀请专家和学者对地方志进行评估和提出意见,确保地方志的质量达到要求。
五、出版发行地方志完成编修后,还需要经过出版和发行环节。
在出版环节中,应选择有一定声誉和信誉的出版社,确保地方志的版权和目录的规范。
在发行环节中,应采取多种方式,如印刷版、电子版、在线阅读等形式,以方便读者的获取和使用。
乡村志编纂面临困难及对策建议
![乡村志编纂面临困难及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38320605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e7.png)
乡村志编纂面临困难及对策建议一、困难1. 缺乏资金支持:乡村志编纂需要资金进行人员招聘、采集资料、整理编辑等工作,但由于乡村经济相对较弱,资金来源有限,难以满足编纂的需要。
2. 人员不足:乡村志编纂需要具备丰富的历史知识、文献调研能力和编辑能力的人才,但乡村地区的人才流失严重,难以招募到足够的人员参与编纂工作。
3. 信息获取困难:乡村地区的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乡村志编纂面临着信息获取困难的问题,很多历史文献和资料无法及时获取到。
二、对策建议1. 寻求多元化资金支持:乡村志编纂可以向政府申请专项资金支持,同时可以积极争取企业、社会组织等的捐助和赞助,拓宽资金来源,确保编纂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培养乡村志编纂人才:乡村地区可以通过开展培训班、举办讲座等形式,提高乡村志编纂人才的专业水平,吸引更多的人才参与到编纂工作中。
3. 加强信息化建设:乡村地区可以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提升信息获取的能力。
可以建设数字图书馆、电子档案室等,方便乡村志编纂人员获取历史文献和资料。
4. 建立合作网络:乡村志编纂可以与相关的学术机构、图书馆等建立合作网络,共享资源,互相支持,提高编纂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5. 激发乡村志编纂的内在动力:乡村志编纂可以通过举办编纂经验交流会、评选优秀编纂成果等方式,激励编纂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他们对编纂工作的热情。
三、总结乡村志编纂面临着资金支持不足、人员不足和信息获取困难等困难,但可以通过多元化资金支持、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合作网络建立和激发内在动力等对策来解决这些困难。
这些对策能够为乡村志编纂工作提供有力支持,推动乡村志编纂工作的顺利进行,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遗产。
同时,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推动乡村志编纂事业的发展。
依法编纂 确保地方志质量——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就《地方志工作条例》答记者问
![依法编纂 确保地方志质量——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就《地方志工作条例》答记者问](https://img.taocdn.com/s3/m/a29b07ba69dc5022aaea0069.png)
一
是 。县级 以上地方 人 民政府应 当加强 对本行 政 区域地 方志工 作 的领导 。地方志 工作 所需经 费列 入本
级财 政预算 。
维普资讯
二是 ,省 、 自治 区 、直辖市 人 民政府 制定本 行政 区域 地 方志编 纂 的总体 工作规 划 ,并报 国家 地方 志工 作指 导机 构备 案 。
首轮 修志 工作 的实 践经验 .地方 志工作 面临 以下 问题 :一 是 ,地方 志工作 涉及社会 生活 各个方 面 ,在社 会
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靠过去的行政命令方式组织编纂地方志,已难以适应形势的需要;二是 ,由于没
有 全 国性 的法律法 规 可 以遵 循 .修志工 作随意 性大 、主观 性强 ,各地 发展不 平衡 等问题 日益突 出 ,迫切需
要通 过立 法加 以规 范。
《 地方 志 工作 条例 》的 制定 ,充分 体现 了党 中央关于 “ 强文 化法 制建 设” 和 “ 加 要重 视哲 学社会 科 学 领域 立法工 作 ”的精 神 。 记者 :请 问该 条 例的调 整范 围是什 么? 负责 人 :根 据 我 国首轮 新 编地方 志工作 的实践 ,地方 志 的外延 已有所 扩展 ,既包括 传统意 义上 的地方 志 书 .又包括地 方综 合年鉴 。地 方综合 年鉴 ,是每2 年左 右新 一轮地 方志 书续修 的平 时资料积 累 。地 方志 0 工 作 的内涵也 发生 了变化 .既包 括地方 志的 规划 、编纂 、审查 验收 ,也包括 地方 志 出版后 的开 发利用 。 因 羊 酸 夸 古 2。。6
的通 知》 关于地 方 志分为省 级 、设 区的市级 、县级 三级 的规定 。
记者 :该条 例 对地方 志工作 的保 障问题 作 了哪些 规定 ? 负责 人 :地 方 志工 作是 一 项重 要 的文化 基 础事 业 ,也 是 各级 地 方政 府 管理 和 发展 文 化事 业 的重 要 职 责 。地方 志属 于 “ 官修 ”的信史 ,不 同于个 人 的 自由著 述 ,必须加 强地 方各级政 府对 此项 工作 的领导 和规
地方志编纂与出版管理制度
![地方志编纂与出版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fd97f76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31.png)
地方志编纂与出版管理制度地方志是一种以地域为主题的综合性文献,记录了一个特定区域的历史、地理、文化、人物等方面的信息。
它在许多国家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被视为了解地方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工具。
为了规范地方志的编纂和出版,不同地区都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
一、地方志编纂制度地方志编纂制度是指为了确保地方志内容的准确性、全面性和权威性,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
这些规定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编纂机构的设置:地方志的编纂通常由地方政府或专门的编纂机构负责。
这些机构必须具备一定的历史、地理、文化等学科知识,并配备相应的人员和设备。
2. 编纂任务的明确:地方志编纂机构要根据实际情况明确编纂任务,确定研究范围和深度,避免工作过于冗长或内容不全面。
3. 资料收集与整理:编纂地方志需要收集大量的历史文献、档案资料和口述传统等信息。
编纂机构需要建立详细的资料收集、整理和保存制度,确保资料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4. 编纂方法与标准:编纂地方志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标准,结合地方特点,进行资料的解读和整合。
同时,还需要注意语言文字的规范和统一,确保地方志的质量与水平。
二、地方志出版管理制度地方志的出版管理制度是指为了确保地方志的质量和版权等问题,地方政府或相关机构所制定的有关出版方面的规章制度。
主要内容包括:1. 出版资格与审批:地方志的出版必须符合国家出版管理的相关规定,由地方出版主管部门或相关机构审批。
确保地方志的出版具备合法性和权威性。
2. 印制与发行:地方志的印制和发行需要按照相关的印刷管理制度和发行规定进行,确保书籍质量和数量的可控性和可追溯性。
3. 版权保护与管理:地方志作为一种重要的文献资料,必须保护相关作者和编纂机构的版权。
相关部门需要建立版权管理机制,防止盗版和侵权行为的发生。
4. 宣传与推广:地方志的出版不仅要关注书籍的品质,还需要注重宣传和推广工作。
相关机构应制定相应的宣传计划,利用各种渠道向社会公众宣传地方志的重要性和独特之处。
村志编修存在问题和计划
![村志编修存在问题和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d1866b5a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10.png)
村志编修存在问题和计划The compilation of village annals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capturing the history, culture, and traditions of a community. However, there are often issues and challenges associated with the editing and compilation process. One common problem is the lack of comprehensive research and verification of facts, leading to inaccuracies and inconsistencies in the content. This can undermine the credibil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village annals, affecting their value as historical records.村志编修在捕捉一个社区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通常存在与编辑和编制过程相关的问题和挑战。
一个常见问题是缺乏全面的研究和事实核实,导致内容的不准确和不一致。
这可能会损害村志的可信度和可靠性,影响其作为历史记录的价值。
Another issue with village annals compilation is the lack of involvement and consultation with the local community members. It is essential to engage with the residents, elders, and stakeholders in the village to gather firsthand information, personal stories, and perspectives. Without the input and participation of the community,the village annals may lack authenticity and fail to reflect the true essence of the village's history and heritage.村志编修的另一个问题是缺乏与当地社区成员的参与和咨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编地方志面临的几个问题新编地方志面临的几个问题按:在思索方志编纂问题时,回顾了个人写的一些文章。
其中这一篇是我参加地方志工作后不久写的,但现在看来,其中提出的问题,似乎至今还没有真正得到解决,在目前正在进行的二论修志中,似乎还存在着同样的问题。
现在上载在此,供大家参考。
近几年参与编写地方志,对方志的改革和创新产生了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现趁浙江省第四次地方志工作会议召开之际,写出来向大家求教。
一、我以为,地方志的创新要考虑它所处的文化环境。
大家在谈到编写地方志的重大意义时,常引旧志利用的实例作证明。
正是这些议论引导着地方志的编纂方向和读书界对新方志的评价标准。
当新编地方志达不到这种要求时,就产生了“内行人不想看,外行人看不懂”的责难。
这种情况的产生,是不重视新旧方志迥异的文化环境所致。
一年多来,笔者收集分析了100多条方志利用的实例,大致可分四大类:一是为各种专业史研究提供史料;二是利用方志资料开展乡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三是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咨询,例如发掘地方传统产品、技艺,开拓了生产门径;四是平反错案,了结悬案,纠正错讹。
而在利用性质上,又有两种情况:对于旧志的利用,常常是志书本身发挥资料作用,属直接利用性质,天文、地震、人物事迹之类,多如此;而新志的利用,则往往是修志工作中发现的原始资料起了作用,属间接利用性质,志书仅起中介作用。
从上述情况中,可以看出以下几点:1.旧方志时期,许多学科尚未形成或分化出来,省、地、县都不可能有专业资料的管理机构和系统配套的专业著述。
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地方志就备载万物、巨细无遗,成了全方位的综合资料书。
传之后代,就自然成为现代科学探寻本学科历史资料的宝库,如地震资料、天文资料(如太阳黑子活动的记载)、国际文化交流资料(如甘肃武威关于日本沙门志满的记载)、各种专业技术资料、灾异资料等等。
到了民国时期,近代科学在中华文化中迅猛崛起,分科也细了。
但各学科的发展还不可能普及到地县,尽管县志的内容开始缓慢地近代化、科学化了,也不影响地方志作为全方位综合资料库的作用。
到了现在,新方志处身其中的文化环境是大不一样了,特别象浙江这样的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
以慈溪为例,就有许多资料机构,有专门提供综合资料的统计局和已配套成龙的档案馆、室;有各专业的观测、研究、情报机构如水文站、气象站、虫情测报站,各种科技情报所,各级专业资料室等等;还有对重大县情的较大规模的普查,如地质普查、土壤普查、资源普查、水文调查、人口普查等。
而上述种种活动,最终都编有综合资料,立有系统档案馆,而且向社会开放,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下,专业工作者决不会撇开十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而求助于宏观得多、概括得多的县志的第二手资料。
这就是说,新编地方志如果没有明确的读者对象,没有限定资料收录的层次规格,就会吃力不讨好。
在文化高度发展的社会,一种著录要能为所有人服务,为所有人所必需,是不可能也是不必要的。
越想万能,结果将是越不受欢迎。
2.我们读旧志,确能“补史之缺,参史之错,详史之略,续史之无”,有正史所不能代替的作用。
对于新编地方志的作用,却不尽相同。
由于地方志记载一方之详情,当然比正史详,“地近则易核,时近则迹真”,当然更近于真实,这是与旧志相同的。
但是也有不同之处,这除收录资料的层次规格不同已如上述外,还有如下两点:首先,历代统治思想都与人民思想相对立,因此与那些王朝严密监督下编修的正史相比,地方志就可能保存一些统治者讳莫如深的资料,这是地方志的重要贡献。
而我们社会主义文化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主义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因此与旧志相反,任何试图离经叛道,去追求旧志曾经有过的那种长处的企图,都完全错误的。
其次,旧志中许多珍贵的科学资料,是在祥瑞、天罚、异象、奇闻的外衣下保存下来的。
对此,我们应持有保留地扬弃、有批判地继承的态度,走极端是不行的。
在当代,必然地会有一些现代科学还无法解释的自然异象,民间传说中总会带上光怪陆离的色彩,我们新编地方志,如果为了表明自己科学,不予记载,就很可惜。
试想多少年后,科学有了新发展,某些怪异现象恰好表现了某种自然规律,到那时追寻历史记载,旧志中倒有,新志中却是空白,怕也不好交代。
譬如查有实据的特异功能,譬如金华发现的人形何首乌等等,似应记上一笔。
我们只要想一想旧志中那些有世界性轰动效果的记述,就不难明白这一点。
但是又绝对不能采用祥瑞、天罚之类的迷信形式。
于是,如何正确区分“宣传迷信”和“实录怪异”的问题就提出来了,需要切实地加以解决。
总之,新旧地方志有不尽相同的文化环境,新旧方志的社会功能也势必会有不同,纯粹从我们怎样利用旧方志来框定新方志的功能,是不全面也不确切的。
新编地方志,应以不同的文化环境为依据,明确界定志书的服务对象,随后才谈得到继承什么,扬弃什么,增益什么,才能确定志书的文化层次,才能有符合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创新。
二、要向社会宣传新志编纂过程中的即时效应,争取社会对方志事业更大的支持,志书质量才能更上一层楼,创出更新的局面。
这里所说的修志即时效应,并不是指新方志出版后的现实社会效果,而是指编纂过程中产生的社会服务效果。
《中国地方志综览》中设了一个“社会服务”栏目,选录了54条实例,大都属于此类。
该栏还附录了有关文章目录180篇,从中可以看出,对这种即时效应的宣传,存在着对方志界多对社会少的毛病。
这180篇文章,在报纸上发表的仅2篇,其中有魏桥同志的《老祖宗留下的信息》,发表在《人民日报》上;在学术刊物上发表的3篇,也是以方志界为对象的;而其余173篇则都发表在史志通讯刊物上,仅作为业务交流资料,十分令人惋惜。
而且,从内容看也还比较狭窄,大都没有超出上述的4个方面,未能反映“即时效应”的全貌。
其实,仅下列几个目前还未见宣传的内容,就足以说明“即时效应”之强烈,足以引为我们这代修志人员的自豪。
首先,不少部门对管辖范围内的县情,解放几十年来从未有过如此系统全面的整理。
而且,以往的县情研究,大都为应付急需,受各时期指导思想的局限,现在放到一起,材料矛盾,估价分歧都出来了。
在如此混沌的县情资料上,要贯彻实事求是路线,简直有点缘木求鱼。
这次为了向县志提供数千字的初稿,他们收集了10倍甚至上百倍的资料,而且资料的可靠性、系统性、科学性都是以往所不能比拟的。
于是,通过修志不仅出了志稿,还产生了这样的现实效果,即不仅各部门的参修人员成了专业县情信息的活的存贮库,而且,修志中的审稿、评稿活动实际上成了县情再认识再论证活动!所有这些,对一个地区的现代化建设将产生无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不少切切实实领导了修志工作的部门负责人,对此是深有体会的。
其次,《慈溪县志》创修以来,从收集材料到分编成稿到目前正在进行的总纂,前后发现了许多缺门,使县志编写难以为继,这就迫使人们为补阙罅漏而开展实地调查。
这股调查研究之风的兴起,一没敲锣打鼓,二不哗众取宠,是完全自觉的踏踏实实的活动,使许多从未有过文字记载的实情得以昭示于世,补足了县情研究中的空白点和薄弱环节,诸如社会商业的规模,河库容蓄的现状,西段海岸的坍涂史迹,县境海塘的实际布局,台风总路迳与县境台灾的关系等等,大都是通过广为调查甚至实地勘察才逐渐搞清楚的。
这些资料本身的弥足珍贵当不在话下,而活动中那切切实实的调研作风和业务能力的提高则更有深远的意义。
另有一些无从调查的项目,也同样给人以启示,告诉人们县情中有一些重要内容一直被忽视了。
例如慈溪一直没有物候观测,自然历当然编不成了;慈溪1981年后因海岸远离观测站,低潮位记录就只能阙如;慈溪海岸西段流沟位于境外,对其活动未能作协作观测,抗坍涂斗争就只能堵截而无法疏导等等,都给现实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因此,县志中的缺项,也是此处无文胜有文,作用显著。
此外,修志工作在干部培养上的作用也十分显著。
同志们通过修志,系统学习了路线政策,熟悉了一个地区的历史和现状,总结了经验和教训,还在树立实事求是作风,提高分析表达能力等方面得到锻炼,这里就不详论了。
及时广泛地向社会宣传修志的现实效应,必将动员更多的人支持、关心修志工作,对于志书的观点、材料、体例、文字就更可集思广益,保证质量。
三、引进先进科学方法对提高志书质量至关重要。
对照胡乔木同志提出的“要用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材料,继续编写地方志”的要求,新志编写中采用“新的方法”一项,除思想方法已力求用新的以外,具体方法则很少引进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这种情况的产生,当然与修志人员知识结构不太合理有关。
另外还有一种误解,以为引进先进方法会增加志书行文的艰涩,以致影响志书的可读性。
这种倾向,目前正影响着新编志书的时代性和质量,值得引起注意。
现举数例加以说明。
在人口统计中,生命表法是最古老、最常用的技术之一。
但由于它原来只限于研究人口的死亡变化,因此新编志书大都不予录载,或者仅以死亡率代替。
然而,根据近年的新发展,生命表已广泛地应用于公共卫生、社会保险,以及长寿、生育力、人口迁移和人口增长的研究中,不少国家还用以进行人口预测和对丧偶妇女、孤儿的研究,对已婚者寿命长度,有劳动能力者寿命长度和丧失劳动能力者寿命长度的研究。
再加上运用生命表法还可以省去每年统计实际人口年龄分布和年龄别死亡率的繁复工作,相当简捷,因而成为人口统计中最有价值的数表之一,新编县志不予录载实在是考虑欠周的。
在方言志的编写中,我们如果能有条件地接受萨丕尔关于“语言有个底座”的观点,对新兴的文化人类学和文化语言学有所了解,对于入志方言材料的选择角度就会大不一样。
由于语言的历史地域变化往往反映着文化背景的变化,方言材料的选择就必须考虑文化历史背景。
例如对杭州方言的描述,如果考虑到宋室南迁的历史,就必然会突出杭州话的北方型词汇系统和吴语型语音结构的特点以及城区与郊区的微观差别。
以慈溪来说,历史上西部长期属越州,东部长期属明州,而自秦以来,区划之严密,管理之有效,为世所罕见,而自给自足之农业经济中,人们的日常生活大可不必超出本府之外,因此,如实反映慈溪东、西两部分方言之殊异,显然十分必要。
在材料数据的处理上,利用计算机等最新工具,并努力引入新的数学模型也十分必要。
《渭南县志》的“自然灾害”部分,就将1480~1983年共504年的旱涝灾情,按时间等级序列编成系统资料,并借助电子计算机作谐波分析,制成了旱涝等级序列滑动平均曲线,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了旱涝灾害的基本规律,既生动直观,又科学严谨,不失为志书运用先进科学手段的范例。
这个实例还告诉我们,尽管先进分析手段本身极为专业化,相当深奥,而其结果却可以表述得十分通俗而直观,决不会影响志书的可读性。
再以方志编纂中必须运用的逻辑工具来说,由于人们宥于传统逻辑的藩篱,运用中就碰到了难以克服的障碍。
其实,如果能引入现代逻辑的新发展,适当引入概率逻辑、次协调理论、素朴集合论等等新理论,并注意运用辩证逻辑方法,这些问题就不难解决,方志新体例就有可能得到理论阐释而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