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更需要法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社会更需要法治

谢谢主席,尊敬的评委对方辩手,大家好,首先感谢对方辩手的精彩发言,但这并不能动摇我方的观点。对于今天的辩题,我方的观点是“中国社会更需要法治”。中国社会到底需要什么呢?是“德治”技高一招,还是“法治”略胜一筹?在弄清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我们需了解各自的意义,德治顾名思义用道德来治理,它更强调的是思想上的教化,什么不该做,而法治更侧重于外在的行为约束,通过一种规矩、法律制度来提醒人们什么不能做。从它们的涵义中我们可以清楚地做出选择,德治强调的是提倡,是不该做,这在无形之中助长人们的侥幸意识,与德治的软不同的是法治通过国家立法机关强制力保证实施,告诫人们什么不能做,一旦做了你需要承担什么后果。它将人们的侥幸意识扼杀在摇篮之中。所以我方更倾向于中国社会跟需要法治。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阐述我方观点:

第一:德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没有具体的标准,而法却有统一的标准。对德来说,同一件事从不同的方面看有不同的结果,一个男人为了救病危的母亲去抢劫,你认为他是道德还是不道德的呢?此外道德强调的是底线制,而法律却是红线制,底线到底有多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是如此模糊的概念如何治理中国社会呢?法律却很好的弥补了这个缺陷,法律通过红线约束人们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一旦你罔顾法律,触犯法律的高压线,你也将受到法律的惩罚,这就是所谓的因果报应。

第二:法治适应中国的历史国情发展需要,而德治至少目前不适应中

国的发展需要。纵观古代中国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儒家思想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同时身为历史悠久的法家文化却只能做偏房,然而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法治逐渐替代了德治的太子地位,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提出了建设法治中国,提出来建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中国的目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转变呢?我想大家都明白一个道理,只有有需求才能创造。很显然法治迎合了我们社会的需要,所以他才能反超德治成为新时期的霸主。是对新中国历史经验进行深刻总结的结果是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现实需要是立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长期需要

第三:德禁于将然,而法禁于已然。未来是不可预测的,它存在着不确定的因素,德治主要作用在将来可能发生的事,而法治却实实在在作用于已经发生的事,对于未来我们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未雨绸缪并没有错,但立足现在我们更关注的是活在当下,无形的德让我们无所适从,有形的法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第四:德是自律而法是他律。我们扪心自问是不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律的能力?但毫无疑问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他律能力,自从新交规实施以来,事故率大幅下降,试想如果没有交规,我们能靠自律不闯红灯吗?

法象征着公正、正直、普遍统一,是公平论断的标准和基础,吕氏春秋-察今中说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度则悖,墨子中也说法不阿贵,绳不绕曲,可见法治的众生平等性。当然我方并不否认德治的作用,德治对社会的发展也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相对于法治而言,

中国社会更需要法治。

昨日,公安部交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伊始,公安部要求各地公安交管部门严格落实新交规要求,维护法律的统一性、严肃性。各地公安交管部门加大执法力度,从严查处不按规定悬挂或遮挡号牌、闯红灯、酒后驾驶等交通违法行为。据北京、天津、南京、杭州、济南等城市统计,新交规实施首日接报的交通事故数量分别比前日下降了9.3%、23%、26.7%、18.4%、29.8%,未发生因违反交通信号指示造成的恶性交通事故。

中国法律体系已基本形成新华社发换届后的十届全国人大提出,本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工作的目标是“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立法重点将是“提高立法质量”。法工委有关负责人称,基本形成即在初步形成的基础上,将每个法律部门中支架性的、现实亟须的、条件成熟的法律制定和修改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