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我的教学风格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教育岗位上实现自我价值

今年是我在教育战线上奋斗的第十四年,看着在我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一批批孩子们的笑脸,我有了为人师的骄傲,也体会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今天从“爱”是教育的根本、“一百”是教育的关键、质疑是教学创新的开始、解疑是教学创新的过程、反思使教育思想深化这五个方面来介绍我在这些年教育工作中的点滴体会。

一、“爱”是教育的根本

作为教师首先面对的是学生,我想只有去爱每一个孩子、尊重、了解每一个孩子,才能得到他们的爱、尊重与理解,也才能让他们喜欢我教的数学,学好数学。因此,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把他们当成是朋友,课堂上多给他们发挥的空间,课下不再顾忌长幼尊卑和他们玩在一起、笑在一起。社会赋予了我们教师这么重大的责任,教师关心的不应只是学生的在校表现,我的教育要对孩子终身的发展负责,要使他们都能成为人生道路上一往无前的强者。

二、“一百”是教育的关键

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大约是59%。这个等式说明什么问题?抛开简单的数学意义,联系我自己的工作。工作的过程是由一个一个细微的环节串联而成的,各个环节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并非百分比的简单叠加,环环相扣的过程更像乘法产生的结果。看似“很不错”的90分最终带来的结果却是59分——一个不及格的分数。如果真是这样,当我们再回过头来按照100%的标准进行“检修”,就意味着时间和资源的浪费,意味着错失时机,意味着先前的努力付诸东流。90%×90%×90%×90%×90%=59%,这个简单的等式数学之外的意义就是——执行过程不能打折!联系到我的教学工作呢,每一天、每一件事有检修的机会吗?有检修的时间吗?我的回答是没有,我必须尽自己所能来达到100%的标准。

三、质疑是教学创新的开始

教学是需要创新的,面对今天这样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孩子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是超乎我们想象的,时代对于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我们的教学不能再局限于原来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我们必须要看一看学生需要的是

什么,社会需要的是什么,教学的创新无疑成为了今天教育改革的关键!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质疑的过程,实际上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它也将成为解决问题的起点。在教学中我是这样来要求自己的,在课堂上我也是这样来教育学生的。

四、解疑是教学创新的过程

有了疑问只是刚开始起跑,带着问题要去学习、研究、调查,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对于这样的创新过程我以《圆的面积》一课为例从3各方面来介绍。

1.发现问题、勤于思考

《圆的面积》一课以往主要教学方法是教师先带领学生将圆沿半径剪开,将若干个小扇形拼成长方形,借助长方形面积公式来推导圆面积的公式。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部分学生再将圆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甚至梯形、三角形推导的公式。一节课至少展现三、四种转化方法,教学容量较大、内容较难。

面对这样的教学过程我不断的自问:学生的理解力能达到本课知识的难度吗?我先在自己班进行试验,发现还真有孩子的思维水平让我刮目相看,可我也发现有80%的孩子这节课没有参与真正的实验研究,只是跟着别人看、听,下课时有一半的孩子还不认可圆面积转化的过程。那么,一节课是为20%的孩子服务,还是应尽可能的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同层次的体验与收获,原来的教学方法真的适合学生的学习吗?

为了了解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知识基础我进行了教学前测。其中的一道题

2.不断学习,拓展视野

这些思考是否有价值?有怎样的价值呢?面对这样的问题要想在课堂上给学生一个有效的指导,教师的在学习是必不可少的,所谓教学相长的道理就在于此吧!我翻阅了中学课本和一些关于圆面积的书籍。了解了圆的面积在学生今后的学习中所处的位置,寻找学生这些不同的思考具有的价值。

3.应用课堂,精彩展现

经过调研和学习之后老师课堂的落脚点就不一样了,不再局限学生的思维,也不再寻求推导面积公式的多种方法,我们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的想法来解决问题。我们先来看看同学们在面对圆这个曲边图形时遇到了哪些困难?

学生困难1:我在圆里折了一个正方形,可我不知道剩下的部分怎么求?

学生困难2:我想画小格,可边上的小格不准确怎么办?

学生困难3:我们想将圆剪开拼成以前学过的图形?可是不知怎样拼,因为它总是不准确的?

学生的想法和书上是这么的不同,老师没有回避,而是适时地给予学生有效地鼓励和引导:其实同学们的这些困难都是想要更精确地得到圆的面积,想让这些不可知的地方越来越小,越来越接近圆的面积。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探索圆面积的求解公式,让我们再一起来看看学生是怎样解决问题的吧!

学生方法1:空余的部分更接近三角形,在上面补三角形会更接近圆。

观察这幅图的最外面一圈和我画的正八边形是一样的。

边数越多会越接近圆。

学生们的这个想法和中学阶段所要学习的圆与正多边形关系非常接近,我国魏晋时期的著名数学家刘徽也是用这样的方法研究了圆周率,他说: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孩子们的想法竟然和数学家如此的接近。

学生方法2:把剩下的地方画更小的方格。

可以明显看出学生的这种方法与最初学习长、正方形的面积是多么的类似,它们能够用已有的、最基本的知识迁移过来解决新的问题是多么的可贵。这样的方法和他们今后在高等数学中求曲边图形面积用到的微积分有异曲同功之处。这使我想起了华罗庚先生说过的话,意思就是:退回到原始,不失其本质!而这本

质的东西更具普遍性,能够解决更特殊的图形的面积。

学生方法3:转化为学过的图形得到公式。

师:圆是一个这么特殊的图形,可是同学们还是寻找到了学过的图形与他之间的关系,发现了圆面积的公式。有了这个好帮手,可以更快捷的得到任何一个圆的面积,看看你们的表现多出色呀!

五、反思使教育思想深化

在实践的过程中,经过不断的努力,也使我在数学教学中有了一些比较深刻的体会:

1.让冰冷的美丽变成火热的发明

弗赖登塔尔曾经这样描述数学的表达形式:没有一种数学思想,以它被发现时的那个样子公开发表出来。一个问题被解决后,相应地发展为一种形式化技巧,结果把求解过程丢在一边,使得火热的发明变成冰冷的美丽,因此他说:“教材是教学法的颠倒”。教材所呈现的是形式化的、冰冷的结果,教学如果从这些“冰冷”的形式开始,学生就不可能经历“火热”的数学思考过程。

《圆的面积》正是起始于学生的朴素问题与朴素理解,才有了学生这样火热的思维过程。

2.“一对翅膀”让我们飞向理想

我们的理想是什么呢?是给孩子大的智慧,发展的后劲,感受到自己的力量。

借助怎样的翅膀才能实现理想呢?借用刘加霞老师的观点,“一对翅膀”就是数学的学科本质和对学生的研究。

吴正宪老师常提的“营养又美味”的数学我想决不局限于一个知识点上,而是要给学生大的道理、大的智慧。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数学教学的本质:把孩子粗糙的数学直觉变得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有价值,使孩子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自信。

学生是教学中最重要的资源,教学的核心也是关注学生的发展。及时地发现学生的问题、难点,发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一个个障碍,给予他们有效地指导与帮助。那么,我们的学生就会善于思考、喜欢数学、获得力量。

到那时我们就可以自豪地说:我们的数学课堂给予学生的是自信和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