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邮卫星通信试验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南航

一、实验目的1. 理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3. 熟悉通信信号的基本处理方法。
4.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1. 通信系统基本组成实验2. 通信信号调制与解调实验3. 通信信道传输特性实验4. 通信系统误码率实验三、实验仪器1. 通信原理实验箱2. 双踪示波器3. 数字信号发生器4. 信号分析仪四、实验原理1. 通信系统基本组成实验: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信源、信道、信宿和变换器等。
2. 通信信号调制与解调实验:掌握模拟调制、数字调制的基本原理,以及相应的调制和解调方法。
3. 通信信道传输特性实验:了解通信信道的传输特性,包括频率响应、时延特性和噪声特性等。
4. 通信系统误码率实验:掌握通信系统误码率的计算方法,以及影响误码率的因素。
五、实验步骤1. 通信系统基本组成实验(1)观察实验箱各模块的功能和连接方式;(2)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连接实验电路;(3)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2. 通信信号调制与解调实验(1)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设置调制参数和解调参数;(2)进行调制和解调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3)分析实验结果,验证调制和解调的正确性。
3. 通信信道传输特性实验(1)设置不同的信道参数,观察信道对信号的影响;(2)分析信道传输特性,记录实验数据;(3)计算信道传输特性指标,如信噪比、误码率等。
4. 通信系统误码率实验(1)设置不同的误码率,观察误码率对通信系统的影响;(2)分析误码率与信道、调制、解调等因素的关系,记录实验数据;(3)计算通信系统误码率,验证实验结果。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信系统基本组成实验实验结果显示,通信系统由信源、信道、信宿和变换器等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通过信号传输实现信息交流。
2. 通信信号调制与解调实验实验结果显示,调制和解调过程可以有效地将信息信号转换为适合信道传输的形式,并恢复出原始信息。
南邮通信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二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课程实验报告题目:基于Etheral的网络侦听实验学院通达学院学生姓名王伟慧班级学号 10005002指导教师王珺开课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日期 2013-6-3一实验目的答:在本次试验中,我们主要是为了达到以下几个实验目的:1、了解Etheral软件的安装和使用;2、了解IPV4包的组成并与实例印证;3、掌握如何使用Etheral软件抓取FTP服务器,WWW服务器,TCP服务器,UDP包的透明内容。
二实验设备及软件环境答:1、局域网上至少两台已经联网的计算机;2、Etheral软件,以及所有实验二,实验三用过的软件包与应用程序;3、文件包;4、程序。
三实验步骤答:实验步骤如下:(一)、实验内容一:第一步:点击“Etheral”安装包内的“wiresharp-setup.exe”,安装结束后,千万不要重新启动。
第二步:启动:“开始”-“程序”—“wiresharp””—启动Etheral。
第三步:在菜单“Capture”,中找“Interface”。
第四步:选择本机IP地址栏目后面的“Start”,该软件开始捕捉IP网络上的数据包。
第五步:按选项菜单“Capture”的“Stop”结束本次捕捉,并保存本次捕捉的内容。
(二)、实验内容二:第一步:重复实验一步骤一到步骤四。
第二步:在点击完“Start”之后,马上重新登录,并观察这一瞬间Etheral是否捕捉新的IP包。
(三)、实验内容三:第一步:重复实验一的步骤一到步骤四。
第二步:首先打开TCP聊天程序客户端,设置服务器地址为:10.108.222.62.设置端口为5000。
第三步:点击“发送”,进行信息之间的接受与传递。
第四步:使用Etheral进行抓包,并保存文件,命名为“TCP响应”。
(四)、实验内容四:第一步:重复实验一步骤一到步骤四。
第二步:打开UDP通信客户端,设置对方服务器IP地址为10.108.222.61,设置服务器端口为5000。
南邮通工认知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本次南邮通工认知实习旨在使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应用相结合,加深对通信工程专业的理解,提高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实习,我们期望能够:1. 熟悉通信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了解通信工程项目的实施流程和关键环节;3. 掌握通信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护方法;4. 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二、实习时间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三、实习地点南邮通信工程实训基地四、实习单位及部门南邮通信工程实训基地,通信工程系五、实习内容1. 通信工程基础知识学习在实习期间,我们首先学习了通信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信号传输、调制解调、传输介质、通信系统等。
通过老师的讲解和课堂讨论,我们对通信工程有了初步的认识。
2. 通信设备操作与维护在实训基地,我们学习了通信设备的操作和维护方法。
我们亲自动手,安装了光缆、铺设了电缆,并对通信设备进行了调试和维护。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通信设备的操作技能。
3. 通信工程案例分析我们参与了通信工程案例的分析,了解了通信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和验收等环节。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认识到通信工程在实际应用中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4. 团队协作与沟通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实习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与团队成员沟通、协作,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六、实习总结1. 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们不仅掌握了通信工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以下是我们在实习期间的主要收获:(1)加深了对通信工程专业的理解,明确了今后的学习方向;(2)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掌握了通信设备的操作和维护方法;(3)培养了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2. 实习体会(1)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通过实习,我们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2)实践出真知。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遇到了许多困难,但通过努力,我们一一克服,从而更加坚定了我们对通信工程的热爱;(3)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通信卫星发射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我国通信事业的飞速发展,卫星通信在国防、科研、民生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满足我国卫星通信的日益增长需求,我国自主研发了通信卫星。
本次实验旨在验证我国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实践十三号卫星的发射过程及通信性能。
二、实验目的1. 验证实践十三号卫星的发射过程是否顺利;2. 评估实践十三号卫星的通信性能;3. 分析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三、实验内容1. 实践十三号卫星发射过程实践十三号卫星于2022年10月27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本次发射采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2. 实践十三号卫星通信性能(1)卫星通信容量:实践十三号卫星采用Ka频段通信,通信容量达到20Gbps,是传统通信卫星的数十倍。
(2)卫星覆盖范围:实践十三号卫星可覆盖我国及周边地区,满足用户需求。
(3)卫星接入能力:实践十三号卫星可同时接入30万个用户,并让每个用户享受到百兆宽带的无线上网体验。
(4)卫星稳定性:实践十三号卫星在轨运行期间,通信性能稳定,满足业务需求。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表明,实践十三号卫星发射过程顺利,卫星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2. 实践十三号卫星通信性能良好,通信容量大、覆盖范围广、接入能力强,满足用户需求。
3.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以下问题:(1)卫星发射过程中,火箭助推器与卫星分离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振动,需进一步优化分离过程。
(2)卫星在轨运行期间,部分通信链路存在一定程度的干扰,需进一步优化通信链路设计。
(3)卫星天线指向精度有待提高,需加强天线指向控制算法研究。
五、改进措施1. 优化火箭助推器与卫星分离过程,降低分离过程中的振动。
2. 优化通信链路设计,降低干扰,提高通信质量。
3. 加强天线指向控制算法研究,提高天线指向精度。
六、结论本次实验验证了我国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实践十三号卫星的发射过程及通信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实践十三号卫星具有通信容量大、覆盖范围广、接入能力强等特点,能够满足我国卫星通信的日益增长需求。
南邮通信工程认识实习报告

南邮通信工程认识实习报告一、前言时光荏苒,转眼间在南邮通信工程专业的认识实习已经落下帷幕。
作为一名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我深知实践对于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重要性。
在这次实习过程中,我积极参与各项实践活动,深入了解通信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场景,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现将本次实习经历和收获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习内容1. 通信原理实践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识,并通过实验了解了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原理及应用。
例如,通过搭建模拟通信系统,我们掌握了调制、解调、滤波等基本过程,并学会了使用相关仪器设备进行信号处理。
2. 网络协议实践我们还学习了网络协议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了TCP/IP协议栈的工作流程。
在实验室环境下,我们搭建了简易的局域网,并实现了不同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从而深入理解了网络协议的作用和意义。
3. 光纤通信实践在光纤通信方面,我们学习了光纤的基本原理和传输特性,并通过实验了解了光纤通信系统的搭建和维护。
在实验室中,我们使用了光纤熔接机、光功率计等设备,掌握了光纤的切割、熔接和测试技巧。
4. 移动通信实践我们还了解了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通过实验学习了基站建设、信号覆盖规划等方面的知识。
在实验室环境下,我们模拟了移动通信场景,分析了信号传输过程中的衰落和干扰问题。
三、实习收获1. 理论知识巩固通过实习,我对通信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使之前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
同时,实验操作过程中,我学会了使用相关仪器设备,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2. 团队协作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各项任务。
这使我更加明白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
3. 创新思维培养实习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掌握已有的通信技术,还需要关注通信行业的发展动态。
这激发了我的创新思维,使我对通信领域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卫星通信实习报告

卫星通信卫星通信主要完成卫星信号的接收和将接收信号进行解调等过程在电视机上显示,同时可以完成将一路信号进行复用,分配给几台电视机;最后完成信号的互联,即相邻的两台电视机可以相互搜索对方接收的信号,加上摄像头以增加搜索的节目。
(1)大天线低频卫星通信;大天线低频卫星通信,用的是大天线低频卫星通信,即用大天线完成卫星信号的接收,具体表现就是将接收到的信号经过机顶盒转为电视信号,搜索电视节目。
由于大天线接收的信号频率相对较低,所以波长相对较长,天气对其的影响不是很大,从而信号的衰减也不是很严重,这就是大天线卫星通信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
由于受到天气的影响,该项目的主要内容是调节接收器的方位和倾角。
所谓的大天线就是指由于接收器的接收频率相对较小所以信号的波长就相对较长,传输时受外界干扰的能力比较强。
整个接收器包括两部分,抛物面型的反射界面,主要是将接收到的信号反射在接收器中进行聚焦,接收器的设备比较简单,里面就两根撞针,横向和纵向分别由横波和纵波进行驱动,经抛物面反射的信号在接收器中聚焦后引起撞针谐振,整个接收器相当于一个谐振腔,谐振后的信号经过电缆传输至机顶盒进行调制和解调最终变换为电视机的驱动信号。
(2)小天线高频卫星通信;小天线高频卫星通信的原理同大天线低频卫星通信。
只是其接收器的抛物面反射界面远小于大天线,而且其本身的接收信号的频率相对较高,其传输波长就相对较小,很容易受天气影响,其余的部分和大天线卫星通信相同。
(3)电视信号的互联。
电视信号的互联就是将一台接收器接收的信号分配给多台电视机。
该过程所用设备很多,而且引入了两路视屏信号(由两个摄像头引入),接线过程很复杂,最终使得两台相邻的电视机可以搜索到至少四路信息,分别为开始时本机搜索的信号、与本机相连的摄像头的信号、邻机接收的信号和与邻机相连的摄像头信号。
该过程涉及到的专用设备很多,在小天线卫星通信的基础上,加入了两个不同频率的调制解调器用于两台电视机接收固定信号,将小天线接收器的接收信号通过专用的接口分配给两台电视机,再接入交换机,接上摄像头的视屏信号,每台电视机均有五个专用接口模块,将各个模块接线完成,此过程的接线不涉及顺序,最终完成相邻两台电视机的信号的搜索。
卫星通信实验报告

卫星通信实验报告一、绪论在当今信息化时代,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卫星通信作为一种重要的通信方式,具有覆盖范围广、传输速度快、通信质量稳定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次实验旨在深入了解卫星通信的基本原理,掌握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部分,以及进行相关实验操作,验证卫星通信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卫星通信的基本原理和系统组成2. 掌握卫星通信系统的搭建和调试方法3. 进行卫星通信实验,验证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三、实验原理1. 卫星通信的基本原理卫星通信是指利用人造卫星中继信号进行通信的方式。
通过地面站发送信号到卫星,由卫星中继将信号转发给目标地面站,实现通信链路的连接。
卫星通信系统一般由地面站、卫星和用户终端三部分组成。
2. 卫星通信系统组成地面站:用于与用户终端进行通信,发送和接收信号。
卫星:充当信号中继的媒介,接收地面站发来的信号后再发送给目标地面站。
用户终端:接收卫星发送的信号,实现通信目的。
四、实验步骤1. 搭建地面站设备,包括天线、信号发射接收设备等。
2. 进行卫星选择和定位,调整地面站设备指向卫星所在位置。
3. 发送信号到卫星,观察信号传输情况。
4. 接收卫星信号,验证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 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操作,我们成功搭建了卫星通信系统,并进行了信号传输和接收测试。
实验结果显示,卫星通信系统的传输速度快,信号质量稳定,通信效果良好。
我们在实验中还发现了一些问题,并对其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最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实验结果。
六、实验总结本次卫星通信实验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卫星通信的基本原理和系统结构,掌握了卫星通信系统的搭建和调试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验证了卫星通信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为今后的通信技术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卫星通信作为一种重要的通信方式,在信息传输和通信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卫星通信系统的重要性,为今后的卫星通信技术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卫星通信课内实验报告

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卫星通信实验报告院系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通信工程专业班级学号姓名实验一地面站天线对准卫星的调整实验二天线方向图测试实验三卫星信号传输测试实验四天馈线驻波比和天线端口隔离度测试卫星通信技术实验室2013年 10月 21日实验一地面站天线对准卫星的调整一、实验目的1.掌握地面站天线对准卫星的调整方法2.熟悉频谱分析仪的调整和使用二、实验内容1.调整地面站天线对准目标卫星2.用频谱分析仪测量卫星信标信号3.计算天线极化隔离度三、实验原理1.地面站天线对准卫星的方位角、仰角和极化角1) 方位角 (AZ) :从接收点到卫星的视线在接收点的水平面上有一条正投影线,从接收点的正北方向开始,顺时针方向至这条正投影线之间的角度称为方位角。
2)仰角 (EL) :从接收点仰望卫星的视线于水平线构成的夹角称为仰角。
3)极化角 (P ):极化角是由于接收天线所在地位置与卫星所在轨位的经度差及地球曲率的影响,而使天线馈源波导口相对于地面所形成的倾角。
方位角、仰角和极化角的示意图如图1-1 所示。
极化角图 1-1 方位角、仰角、极化角示意图4)方位角、仰角、极化角计算公式方位角、仰角、极化角是由地面站天线的位置和同步轨道卫星的位置确定的。
设地面站经度为λ e (东经为正,西经为负),纬度为φ e (北纬为正,南纬为负 ),卫星经度为λ s (东经为正,西经为负 ),方位以正北为零,顺时针方向为正,利用静止卫星和地面站的几何关系,可推出地面站天线对准卫星的方位角AZ 、仰角 EL 和极化角 P 的计算公式。
当地面站天线位于北半球时,天线对准卫星的方位角、仰角、极化角计算公式为:AZ 180arctgtg ( se)( 1-1)sinecos( se)cosR ee( 1-2)ELarctgR e H1 cos( s2e) cos esin(s e )P arctgtg( 1-3)e式中: R e —— 地球半经( 6378Km );H ——同步卫星距地球表面的高度(35786km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邮电大学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卫星通信实验报告
院系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实验一卫星信号传输测试实验二天线馈源系统测试
卫星通信技术实验室
2015年10月
实验一卫星信号传输测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2.掌握频谱分析仪的操作和参数设置。
3.掌握天线对准卫星的调整方法。
4.掌握地球站发送和接收参数的设置、E B/N0、误码率和接收信号频谱的测量方法。
5.掌握天线方向图的测量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安装调整便携站、固定站卫星通信地球站设备,使其工作正常。
2.调整便携站、固定站卫星通信地球站天线对准目标卫星。
3.用频谱仪测量便携站、固定站接收的卫星信标信号电平,并测出天线极化隔离度。
4.利用卫星链路在便携站、固定站两个地球站之间传输IP电话(或其他)信号。
5.按要求调整便携站、固定站的接收和发送参数,使卫星通信系统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6.改变传输速率,测试不同传输速率下便携站发、固定站收的E B/N0、误码率和接收信号频谱,观察不同传输速率下接收信号的质量有何变化。
7.测量便携站天线接收方向图,计算便携站天线接收增益。
三、实验图形与实验数据表
1.接收信号频谱测试图,见图1-8、图1-9、图1-10。
2.天线接收方向图的测试图,见图1-11、图1-12。
其中:
图1-11方位方向图(1)主瓣电平、(2)副瓣电平、(3)3dB波束宽度、(4)10dB波束宽度。
图1-12俯仰方向图(1)主瓣电平、(2)副瓣电平、(3)3dB波束宽度、(4)10dB波束宽度。
3.天线对星调整、卫星信号传输测试、天线方向图测试数据见表1-1。
图1-8 激励电平为-25dBm,数据速率256Kbps的接收信号频谱图图1-9 激励电平为25dBm,数据速率1024kbps的接收信号频谱图
图1-10 激励电平为-25dBm,数据速率为2048kbps的接收信号频谱图
图1-11 方位方向图(1)主瓣电平、(2)副瓣电平、(3)3dB波束宽、(4)10dB波束宽度
1-11 (1)方位方向图主瓣电平
1-11 (2)方位方向图副瓣电平
1-11 (3)方位方向图3dB波束宽度
1-11 (4)方位方向图10dB波束宽度
图1-12 俯仰方向图(1)主瓣电平、(2)副瓣电平、(3)3dB波束宽、(4)10dB波束宽度
1-12 (1)俯仰方向图主瓣电平
1-12 (2)俯仰方向图副瓣电平
1-12 (3)俯仰方向图3dB波束宽度
1-12 (4)俯仰方向图10dB波束宽度
表1-1:实验一数据表
七、思考题
1.双工器发射端口的宽边平行于地面时,发射和接收的各是什么极化波?
答:发射垂直极化,接收水平极化。
2.LNB和BUC的作用是什么?
答:LNB是低噪声下变频器,其任务是将接收的卫星信号进行低噪声放大和下变频,送解调器解调。
BUC是上变频功率放大器,其任务是将调制器送来的中频信号上变频和功率放大,送天线发到卫星。
3.在传输系统不变的情况下,为什么传输速率越高,E B/N0、误码率和图像信号的质量会变差?
答:因为传输速率越高,接收信号频谱展宽,幅度降低,导致E B/N0 下降,误码率升高。
4.天线方向图副瓣电平的高与低、波束宽度的宽与窄,对信号的传输有无影响?为什么?
答:有影响,旁瓣电平高低会影响主瓣信号的发射和接收,波数宽度会影响天线之间的对准,波数较宽会对周围的卫星的通信产生干扰。
实验二天线馈源系统测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天线馈源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掌握矢量网络分析仪的操作和参数设置。
3.掌握驻波比测试方法。
4.掌握隔离度测试方法。
5.掌握损耗测试方法。
6.掌握滤波器测试方法。
二、实验内容
1.熟悉矢量网络分析仪的使用和参数设置。
2.测量馈源系统发射端口、接收端口驻波比。
3.测量馈源系统发射端口/接收端口隔离度。
4.测量馈源系统发射支路、接收支路损耗。
5.测量馈源接收支路发阻滤波器的传输特性和反射特性。
三、测试图形与测试数据
测试图形见图2-5(1)、(2)、(3)、(4)、(5)、(6),测试数据见表2-1:
图2-5(1)馈源发射端口驻波比测试图
图2-5(2)馈源接收端口驻波比测试图
图2-5(3)馈源发/收端口隔离度测试图
图2-5(4)馈源发射支路损耗测试图
图2-5(5)馈源接收支路损耗测试图图2-5(6)发阻滤波器测试图
表2--1:实验二实验数据
七、思考题
1.校准矢量网络分析之前,需要设置哪些参数?
答:需要设置网络分析仪工作频率、输出电平、扫描方式、测量点数和接收机带宽。
2.天线馈源的作用是什么?接收信号和发送信号是怎样分开的?
答:天线馈源系统的作用是将地球站发射系统送来的信号有效地传输到天线发向卫星,同时将天线接收下来的信号有效地传输到地球站接收系统,保证收发互不干扰。
接收信号和发送信号通过双工器隔离。
3.为什么馈源发射端口的驻波比不能太大?发射端口/接收端口的隔离度不能太小?
答:若发射端口驻波比过大会导致天线反射效率低,传输质量差。
若发射端口/接收端口之间隔离度太小,发射信号有可能串到接收端口,不仅会影响接收效果,还有可能会烧坏接收端的L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