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白居易和苏州石湖的三个小故事 (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阅读】白居易和苏州石湖的三个小故事

诗人白居易与天堂苏州,是叫人眩目的组合,如同郎才女貌的搭配,谱成一曲绝唱,万古流芳。

一、情结姑苏年少时

唐德宗建中元年,即公元780年,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任彭城县令,第二年,白居易和母亲也来到徐州,其时正值安史之乱,徐州一带战乱频繁,社会很不安定。白季庚遂让白居易的母亲带他到苏州杭州来投靠亲戚,以避战乱。

白居易生于公元772年,算起来他最初认识苏州是在十一、二岁,正是易于被影响、被塑造的时候。是谁影响了此时年少的白居易?美丽的苏州,垂青了这位少年,送给了他一个韦苏州。这位当时诗名颇胜的诗人,在苏州过着喝酒、赋诗、游山玩水,日子豪放惬意,年少的白居易,已自有一份才气,少不了尾随着这位韦苏州,浸染了无数的豪气,并爱上了喝酒。据说现在去洛阳游览白居易的墓址的游客,知诗人喜酒,都要在墓前洒水酒一杯,以示敬爱,所以诗人墓前的土常常是湿漉漉的。

人杰地灵的苏州,莫非早见出这位避乱而来的少年不一般,而给了他别样的滋润?

二、再聚首,风流留苏城

唐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白居易任苏州刺史,算来竟已是五十三岁的老人了,经历了仕途打击的白居易,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在释放闲适心情的游山玩水时,体察民间疾苦,为百姓做些实事。

虎丘,在那时已成为吴中名胜,声闻江左。白居易一年去十二次,也不觉过瘾。每去一次,要坐船,再下船从田间纵横的田埂上步行上山,倍感劳顿。遂发动民工,清淤排涝,使河道畅通,从阊门始,长七里,直达虎丘山下,并利用河中挖起的泥土,顺势拓展河堤,垒石加固,又在堤岸栽柳种竹,不仅解除了洪涝之忧,也可供车马往来驱驰。如此一来,无论从水路还是从陆路,去虎丘都是很简单的事。遗憾的是白居易不能见到明清的七里山塘,会馆林立,牌坊处处,歌楼隐隐,河中花船来来往往,笙歌曼舞……否则,一定会拈着胡须赞叹:妙哉,美哉,大呼拿美酒来,我要饮酒;拿纸笔来,我要赋诗。

七里山塘,惠泽何止是一个时代的人呢!她早已与虎丘合为一体,并哺育出两岸不朽的文明,为苏州这座文化古城制造了一个大手笔的精彩。现在的山塘虽繁华不再,但古貌依旧,苏州市政府正努力重新恢复它的风采,让她永远鲜活着。

作为一名地方官,白居易的这个政绩,使得苏州的老百姓十分爱戴他,以至于他离开苏州北上时,苏州老百姓纷纷悲啼,刘禹锡有诗云:“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撇开父母官不论,仅作为一个纯粹的诗人,于游山玩水的同时,留下的诗名也随那些山水永恒,我们倒很难下结论:这些风景究竟是因白居易而出名,还是本身就自有名气呢?

虎丘名胜——真娘墓,埋着的是一个命如纸薄,傲骨铮铮的凄苦女子:古真娘。唐安史之乱时,真娘避乱逃至苏州,不幸沦落风尘,成为姑苏一代名妓,她守身如玉,鸨母逼其接客,真娘以死抗争,自缢身亡。白居易感伤之余,为之题诗云:

真娘墓,虎丘道。不识真娘镜中面,唯见真娘墓头草。霜摧挑李风折莲,真娘死時犹少年。脂肤荑手不牢固,世间尤物难留连。易销歇。塞北花,江南雪。

千百年来,游人经过真娘墓,驻足读诗,未尝不心酸,洒无限同情与惋惜,一句“塞北花,江南雪。”让再豪放的游人也迈不动脚步!

位于城外的天平山,也是白居易常去游览的地方。被列为“天平三绝”之一的白云泉相传就是诗人在天平山游玩时,觅得山间涓涓泉水一股,明澈洁净,沁人心脾,遂手书“白云泉”刻于山石之上,并题诗一首: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本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白居易喜欢到天平山读书,常常下榻在天平山,下榻的楼被后人命名为“乐天楼”,以告后来者,这里有大诗人白居易读书的身影,你不妨停下步子,嗅嗅穿越千年而来的墨香!

苏州园林的代表——拙政园,有着白居易的一则美妙的故事。在中园和西园分界的云墙边,有假山一座,山上有一座六角形的亭子,那就是“宜两亭”了,何谓“宜两”?相传白居易与元宗简结邻而居,院落中有高大的柳树探出围墙,可为两家共赏。白居易就此事写诗赞云:“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是否也告知后来的游园者:邻里的友爱,能带给两家的好心情,可以引发诗兴,写出好诗,恰如美酒加良辰美景,令人心旷神怡了。

白居易的苏州,无论是他为官一方,还是诗人遣兴,都是极美的。难怪他远离了苏州,能要忆念她!最能体现这份深情的就是写给刘禹锡的《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可见,他虽身在洛阳,却是多么思念苏州的日子,苏州的香粽,苏州的鲜鹅,苏州的台榭,苏州的管弦,苏州的酒,苏州船,甚至苏州梅雨天,也可爱起来了。

三、苏州的忆念

斯人已逝去,风物却永留。白居易的生命较之苏州城来说,就好比沧海一粟。但这个短暂生命所创造的一切却要与苏州城一起永恒。

后来为了纪念他,在虎丘造有白居易祠,祠前题有一句深情的对联:

唐代论诗人,李杜以还,唯有几篇新乐府。

苏州怀刺史,湖山之曲,尚留三亩旧祠堂。

并将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堂。以示感激、爱戴。

今天的苏州碑刻博物馆,座落在苏州人民路三元坊府学文庙中,其中图像碑就有白居易像。

苏州园林甲天下,有些园林里景点的起名,就引用了白居易的诗歌。

蜚声中外的怡园里有一座碧梧楼凤馆,馆取白居易“楼凤安于梧,潜鱼东于藻”。诗名而名。极尽中国古典文学的雅致,意境精妙无比。

苏州城内一条僻静的小巷,有一座小园———曲园。不太为人所知,那是清末著名文学家、朴学大师俞樾的故居,园中的认春轩是因白居易“认得春风先到处”的诗句而得名的。试想俞樾曾经无数次在此轩中默默读书,常以白居易“口生疮,肘生胼”的苦读精神来勉励自己,而终成一代朴学大师。

今天令人欣喜的是,虎丘山塘街,也就是白公堤,正在紧锣密鼓地重修。这是我们现代人送给白居易最好的忆念——把他的白公堤修造得光艳动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