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竹里馆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原文及译文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原文及译文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原文及译文【1】《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

啸(xiào):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深林:指“幽篁”。

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长啸:撮口而呼,这里指吟咏、歌唱。

古代一些超逸之士常用来抒发感情。

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译文】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2】《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1)洛城:洛阳(现在河南洛阳)。

(2)玉笛:精美的笛。

(3)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4)春风:另一版本作“东风”。

(5)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乐府杂录》云:‘笛者,羌乐也。

古典有《折杨柳》、《落梅花》。

故谪仙《春夜洛城闻笛》……’杜少陵《吹笛》:‘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王之涣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皆言《折杨柳》曲也。

”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

(6)故园:指故乡,家乡。

【译文】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3】《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解】1、故园:指长安,作者在长安有别墅。

2、龙钟: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3、凭:托。

【译文】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

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赏析】本诗写游客邂逅京使,托他捎带口信回家的情境。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古诗词鉴赏。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歌后两句写出了________的景象,全诗传达出诗人________的心境。

(2)“独”是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说说诗中“独”字的妙处。

【答案】(1)夜深人寂、明月相伴;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2)“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雅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解析】【分析】(1)“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描绘了夜深人静,诗人月下独坐,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2)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字做出赏析,赏析时要把字放在语言环境中,“独坐幽篁里”,这句话的意思是: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

开头一个“独”字便给读者留下了突出印象,这个“独”字也贯穿了全篇。

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故答案为:⑴夜深人寂、明月相伴;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⑵“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雅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感情的把握,首先明确诗歌内容,找出诗句中包含的意象,体会表达的作者感情。

⑵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结合诗句内容,明确句意,揣摩写出的内容。

结合写作背景体会表达的感情。

2.阅读下面的诗文,回答问题。

未选择的路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古诗词,仅此一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古诗词,仅此一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古诗词,仅此一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古诗词(译文+赏析+易错字),仅此一篇!课内古诗词(一)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赏析: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趣,其实却是独具匠心的大手笔。

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凡脱俗的气质,而这并非常人可与之共鸣的。

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陪伴着自己。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篁(皇) 啸(肃萧)(二)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夜深人静的时候,不知从谁家响起了悠扬的笛声。

这美妙悠扬的声音,随着春风弥漫了整个洛阳城。

在这静静的黑夜里,忽然听到感人肺腑的折柳曲,有谁不为此勾起怀念故乡的情思啊!赏析:“谁家玉笛暗飞声”,谁家的玉笛,在静夜里悄悄地响起?诗人或许正在读书、闲坐,或做着其他的事。

一曲笛声不期而响,夜深人静,清远而动听。

他被吸引住了,循声望去,却辨不清笛声来自哪里。

“玉笛”,指玉制的笛,或是笛子的美称,或是羌笛的代称,不确定,存疑。

“散入春风满洛城”,春风徐徐,笛声飘散在风中,风又吹送笛声,飘满了洛阳城,让人想到“此曲只应天上有”。

这一句虽带有艺术的夸张,却衬出笛声的动人、夜的安静。

唯其如此,才会在诗人的听觉与想象中飘满洛城,似乎其他的声音都不存在了,似乎全城人都在凝神静听。

“此夜曲中闻折柳”,今夜,缥缈的笛乐中,我听到了思乡怀亲的《折杨柳》。

笛乐飘飘,如此动人,究竟吹的是什么曲子呢?“折柳”,即《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写离别之情。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案
c.诗词表达的情感:孤独、宁静、超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等。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增强文化自信:通过学习《竹里馆》,让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2.培养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品味《竹里馆》中的意境美、语言美,激发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感知与欣赏。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大家共同探讨如何在现代生活中借鉴王维的超然态度。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竹里馆》的背景、结构和意境,还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深入体会了王维的超然情感和自然美学。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感悟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寻找并创造自己的“竹里馆”时刻。如果对今天的课程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向我提问。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案
一、教学内容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诗词背景与作者介绍:王维的生平及其创作特点,了解《竹里馆》的创作背景。
2.诗词内容分析:
a.诗词的结构、韵律与节奏;
b.诗词中的意象:如“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等;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竹里馆》的基本背景和结构。这是一首描绘诗人独处竹林,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诗。它的结构清晰,韵律和谐,是王维“诗中有画”的代表作。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逐句分析这首诗。通过分析“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等句子,理解王维如何运用简单的词汇描绘出丰富的意境。
在课程总结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诗词的鉴赏能力有所提高,但仍需加强。为了让他们更好地掌握古典诗词鉴赏的方法,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诗词鉴赏的实例分析,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

部编初一七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及译文

部编初一七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及译文

部编初一七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及译文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情。

【译文】夜深人静的时候,不知从谁家响起了悠扬的笛声。

这美妙悠扬的声音,随着春风弥漫了整个洛阳城。

在这静静的黑夜里,忽然听到感人肺腑的折柳曲,有谁不为此勾起怀念故乡的情思啊!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

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解漫天雪飞。

【译文】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一时间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

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

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译文】追忆历史,我无缘拜会那些求贤若渴的古代君主;向往未来,我更为不能生逢旷世明君而万分担忧。

一想到天地的广阔无边与永恒不息,就浩叹人生的短暂与渺小。

吊古伤今,我怎能不悲从中来、潸然泪下呢!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五岳之首的泰山到底怎么样呢?在齐鲁大地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苍翠的青色。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山中的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极力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感到眼角几乎要裂开。

我一定要登临泰山极顶,俯瞰群山,它们都将变得那么渺小。

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在最高层。

【译文】飞来峰上耸立着极高的宝塔,我听说鸡叫时可以看见太阳升起。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 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古诗赏析及注释翻译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 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古诗赏析及注释翻译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古诗赏析及注释翻译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古诗赏析及注释翻译《竹里馆》是唐代大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

此诗写山林幽居情趣,属闲情偶寄,遣词造句简朴清丽,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全诗虽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对立统一,相映成趣,是诗人生活态度以及作品特点的绝佳表述。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文解释】独自一人坐在幽静的竹林中,拨弄着琴弦,又一声声地长啸。

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我的行踪,只有皎洁的月光静静地把我映照。

翻译二: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对天唱歌。

深林中没有人与我作伴,只有天上的明月来相照。

【解释】⑴此诗选自《王右丞集笺注》为《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七首。

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⑵幽篁(huáng):又深又静的竹林。

幽,深。

篁,竹。

⑶啸(xiào):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⑷深林:指“幽篁”。

⑸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篁:竹丛。

长啸:即是从口中发出清越悠长的声音,古代文士喜在幽谷山林之间长啸,藉以抒情调气。

【赏析】《竹里馆》是唐代大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

此诗写山林幽居情趣,属闲情偶寄,遣词造句简朴清丽,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全诗虽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对立统一,相映成趣,是诗人生活态度以及作品特点的绝佳表述。

诗中既无描写,又无抒情,全篇平平淡淡。

但其妙处却是在于四句诗结合起来,共同构成一种境界:一个清幽绝俗的境界!月夜幽林之中空明澄静,坐于其间弹琴长啸,怡然自得,尘念皆空。

心灵澄静的诗人与清幽澄静的竹林明月幽然相会。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原文+译文)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原文+译文)

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原文+译文)1.《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4.《晚春》韩愈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5.《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7.《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8.《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9.《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10.《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1.《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2.《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3.《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4.《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

《竹里馆》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竹里馆》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 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全诗的格调幽静 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景物: “幽篁”“深林”“明月” ——宁静闲适
人物活动:
“独坐”“弹琴”“长啸” ——淡泊惬意
主旨探究
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 生活,时而独坐冥想,时而弹弹琴,时而长啸,无人来扰。 到了夜晚,自有明月相伴,展现出如诗如画的美景,表现 了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和高雅的生活情趣。
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 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
读诗歌
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竹里馆 王维
huáng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再读诗歌,结合注释了解大意。
幽深的竹林。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这里指“幽篁”。
诵诗歌
用自己的体会和感情把这首诗抑扬顿挫地朗读给大家 听。
同学们再见!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独坐幽篁,无人相伴,唯 有明月似解人意,来相映照。
大意: 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 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 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品诗句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 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 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
王维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 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 有诗。”存诗400余首。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古诗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古诗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诗词理解性资料《竹里馆》1.诗中抒写自己独坐竹丛,独具雅兴的诗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2.抒写诗人悠然自得,把明月视为知音的诗句: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诗中以动衬静,表现诗人悠然自得情怀的诗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4.诗中充满了诗情画意,体现了诗中有画的优美语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春夜洛城闻笛》1.诗中以声传情的诗句: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2.诗中集中抒发闻笛感受的诗句: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逢入京使》1.诗中借写眼前景色,点明路途遥远的句子: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2.反映诗人面对前路迢迢,不禁回首故乡,却愁思萦怀的诗句: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3.诗中描绘诗人偶遇老友,万分喜悦,并托友人捎信向家人报平安的诗句: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4.诗人极具夸张地写自己的思乡情结,暗暗透露想要鸿雁传书想法的诗句: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5.诗中借走马相逢的生活细节描写,蕴含诗人复杂情感的诗句: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晚春》1、写暮春时节,花木仿佛知晓春将逝去,所以特别珍惜春光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的句子是: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字斗芳菲。

2、诗中表面揶揄“杨花榆荚”无才思,实则是对他们更深层次的赞许的句子是: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3、(诗中蕴含哲理的句子是)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句子是: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木兰诗》1、描写木兰奔赴战场时矫健英姿的句子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描写边塞夜景,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描写征战激烈的句子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说明木兰战功卓著的句子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5、《木兰诗》中比喻作结,抒情议论的句子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案
在实践活动方面,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但我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时容易偏离主题,导致讨论效果不佳。为了提高讨论效率,我将在下次活动中明确讨论主题,并在讨论过程中适时给予引导。
此外,学生在仿写古诗词时,对于诗词的结构和韵律掌握不够熟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加强对古诗词基础知识的讲解,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诗词创作技巧。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案,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1.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于世,《竹里馆》选自其诗选。
2.诗词原文:准确朗读与背诵《竹里馆》,理解诗句的字面意义。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竹里馆》的背景、意境和诗词鉴赏方法。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古诗词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自然之美,体会诗词的魅力。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竹里馆》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古诗词的兴趣还是比较浓厚的。通过引导他们理解诗句的意境,我发现大部分同学能够逐渐体会到诗中所表达的情感。然而,教学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注重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鉴赏和创作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
1.提高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通过学习《竹里馆》,使学生了解唐代诗词风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古代文人隐居思想及其时代背景。
2.培养审美鉴赏能力:指导学生从诗词的语言、形象、情感等多方面进行审美鉴赏,提升学生对古诗词艺术魅力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古诗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晚春理解性默写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古诗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晚春理解性默写

《竹里馆》理解性默写1.《竹里馆》中“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两句以动衬静,表现诗人悠然自得的情怀。

2.《竹里馆》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竹里馆》中“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两句是写人物的活动,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

4.《竹里馆》中“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两句抒写出诗人悠然自得,把明月视为了知音。

《春夜洛城闻笛》理解性默写1.《春夜洛城闻笛》中,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的句子是: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2.《春夜洛城闻笛》中,由听到“折柳”而引发浓浓乡愁的诗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春夜洛城闻笛》中,以声传情的语句是: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4. 《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两句写诗人自己的情怀,却从他人反说。

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乡思之切。

]《逢入京使》理解性默写1.《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句子是: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2.《逢入京使》中借走马相逢的生活细节描写,蕴含诗人复杂情感的句子: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3.《逢入京使》中“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两句诗人极具夸张地写自己的思乡情结,暗暗透露想借鸿雁传书。

4.《逢入京使》中写诗人没有过多沉浸在思乡的悲苦中,而是振作精神,安慰家人的句子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5.《逢入京使》中诗人通过“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两句抓住一闪而过的生活片段,书写报国与亲情不能两全,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

《晚春》理解性默写1.《晚春》中“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两句运用拟人手法,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为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

2.《晚春》中“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两句说明了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背诵篇目1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背诵篇目1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背诵篇目课外古诗词:1《竹里馆》王维(唐)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2《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唐)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飘满洛阳古城。

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3《逢入京使》岑参(唐)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思想的泪沾湿双袖模糊面容。

在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和笔,只托你给我的家人报个平安。

4《晚春》韩愈(唐)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译文: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一是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

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

5《泊秦淮》杜牧(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6《贾生》李商隐(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译文:汉文帝求贤,宣示召见被贬臣子。

贾谊才能,确实高明无人能及。

可惜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

7《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南宋)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译文:不要说下山岭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空欢喜一场。

当你进入到崇山峻岭的圈子里,即使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便会将你阻挡。

8《约客》赵师秀(南宋)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译文:黄梅时节,处处都在下雨,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鸣。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原文+译文)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原文+译文)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原文+译文)1.《竹里馆》___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弹琴唱歌,长啸回荡。

___没有人知道,只有明月来相伴照耀。

2.《春夜洛城闻笛》___谁家的玉笛在暗中飞舞,散发着春风,充满了整个洛城。

此夜听到曲中折柳的声音,让人不禁思念故园。

3.《逢入京使》___眺望东方的故乡,路途漫长,我双袖挥动,泪水无法干涸。

马上与你相遇,却没有纸笔,只能通过你转告平安。

4.《晚春》___草木知道春天不久就要离去,各种颜色的花朵争相绽放。

杨花和___却没有什么灵感,只能随意飘落,像漫天的雪花一样。

5.《泊秦淮》___秦淮河畔烟雾缭绕,月光照在沙滩上。

唱歌的女子不知道国家已经亡了,还在对岸唱着后宫的花朵。

6.《贾生》___皇帝在宣室中寻找贤才,而___的才华卓越,无人能及。

可怜的他半夜独自坐在空荡荡的前台,不问世间疾苦,只问鬼神之事。

7.《过松源晨炊漆公店》___不要说下山容易,上山更难,但走到这里的行人却心满意足。

正好走进万山环绕的圈子里,一座山放过去,另一座山又拦住了前路。

8.《约客》___黄梅时节,家家户户都在下雨,池塘中的青草到处都有青蛙。

约好的客人半夜未到,于是我在闲暇之余敲打着棋子,看着灯花落下。

9.《登幽州台歌》___前方看不到古人,后方也看不到来者。

我感慨天地的广阔,独自一人悲伤落泪。

10.《登飞来峰》___飞来山上有一座高塔,据说听到鸡鸣就能看到日出。

即使浮云遮住了视线,我也不害怕,因为我身处最高层。

11.《望岳》______极了,但齐鲁的青山更加壮美。

天地造化的神奇让人感慨,日出日落的交替让人痴迷。

胸中的豪情让我如同飞鸟一样,俯瞰着众山。

12.《游山西村》___不要嘲笑农家的腊酒,丰收的时节留下客人,鸡鸭丰富。

山路崎岖,水路曲折,让人怀疑是否有路可走,但是每到一个村庄,就像柳暗花明又一村。

春天社交活动的箫鼓声近在咫尺,衣着朴素的人们保留着古老的风俗。

如果将来有机会,我会在月光下拄着拐杖,不分昼夜地敲门拜访。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部编版)课外古诗词《竹里馆(王维)》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部编版)课外古诗词《竹里馆(王维)》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部编版)课外古诗词《竹里馆(王维)》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部编版)课外古诗词《竹里馆(王维)》。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诗词背景及作者简介:介绍王维的生平及其创作《竹里馆》的背景,让学生了解古诗的产生的时代背景。
2.诗词解析: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竹里馆》的诗句意境和诗人情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这首诗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和创造美。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竹里馆》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兴趣还是比较浓厚的。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对诗句意境的把握也相对到位。然而,我也注意到在教学中存在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
针对这些难点,教师应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使用多媒体或绘画辅助学生构建诗词中的意象画面。
-通过例句和语境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古汉语词汇的用法。
-引导学生结合诗人的生平背景和创作情境,深入探讨诗人的情感。
-通过示范和练习,指导学生掌握古诗词的朗读技巧,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首先,对于诗句中的一些生僻词汇,虽然我进行了详细的解释,但仍有部分学生难以消化。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词汇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运用更多实例和语境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其次,在课堂讨论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时不够自信,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古诗词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为此,我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鼓励他们多读、多思考、多表达,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a.诗句解析:逐句解析诗句,对生僻字词进行讲解,如“篁”、“深”。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必背古诗:原文+译文+赏析+常考题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必背古诗:原文+译文+赏析+常考题

初中语文部编七年级下册必背古诗:原文+译文+赏析+常考题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01 竹里馆(王维)【原文】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赏析】这是一首写隐者闲适生活情趣的诗。

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

然而它的妙处正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

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主题】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表现了隐者闲适的生活情趣,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写法】全诗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达到“诗中有画”的高超境界。

【常见考题】一、理解性默写1.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

2.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诗人的活动的两句是:,。

3.写人物活动,体现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难以引人共鸣的是:,。

4.用拟人化的手法,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表达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的心情的是:,。

【答案】1.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3.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4.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二、阅读理解1.解释词语。

①幽篁:②啸:2.这首诗以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

3.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能体现使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一些?4.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表现出来的画面。

5.“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说说“独”字好在哪里?6.诗中写了那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7.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所展现的画面。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古诗赏析及注释翻译WORD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古诗赏析及注释翻译WORD

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古诗赏析及注释翻译《竹里馆》是唐代大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

此诗写山林幽居情趣,属闲情偶寄,遣词造句简朴清丽,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全诗虽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对立统一,相映成趣,是诗人生活态度以及作品特点的绝佳表述。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文解释】独自一人坐在幽静的竹林中,拨弄着琴弦,又一声声地长啸。

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我的行踪,只有皎洁的月光静静地把我映照。

翻译二: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对天唱歌。

深林中没有人与我作伴,只有天上的明月来相照。

【解释】⑴此诗选自《王右丞集笺注》为《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七首。

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⑵幽篁(huáng):又深又静的竹林。

幽,深。

篁,竹。

⑶啸(xiào):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⑷深林:指“幽篁”。

⑸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篁:竹丛。

长啸:即是从口中发出清越悠长的声音,古代文士喜在幽谷山林之间长啸,藉以抒情调气。

【赏析】《竹里馆》是唐代大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

此诗写山林幽居情趣,属闲情偶寄,遣词造句简朴清丽,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全诗虽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对立统一,相映成趣,是诗人生活态度以及作品特点的绝佳表述。

诗中既无描写,又无抒情,全篇平平淡淡。

但其妙处却是在于四句诗结合起来,共同构成一种境界:一个清幽绝俗的境界!月夜幽林之中空明澄静,坐于其间弹琴长啸,怡然自得,尘念皆空。

心灵澄静的诗人与清幽澄静的竹林明月幽然相会。

在此物与心会、情与景和之际,「着手成春」。

除此之外,全诗静中有动、寂中有声、明暗映衬,独得其妙!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背诵篇目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背诵篇目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背诵篇目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背诵篇目课外古诗词:1《竹里馆》王维(唐)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2《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唐)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飘满洛阳古城。

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3《逢入京使》岑参(唐)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思想的泪沾湿双袖模糊面容。

在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和笔,只托你给我的家人报个平安。

4《晚春》韩愈(唐)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译文: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一是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

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

5《泊秦淮》杜牧(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6《贾生》李商隐(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译文:汉文帝求贤,宣示召见被贬臣子。

贾谊才能,确实高明无人能及。

可惜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

7《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南宋)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译文:不要说下山岭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空欢喜一场。

当你进入到崇山峻岭的圈子里,即使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便会将你阻挡。

8《约客》赵师秀(南宋)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小结:对作者及诗歌写作背景的详细了解,既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地了 解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把握 王维诗歌中的情感。 设计意图:了解了作者的基本情况后,再明确诗歌的写作背景,更有利 于学生理解和把握诗歌。
板块三、朗读感知诗歌内容 1.读顺字音节奏。 (1)师配古筝乐范读,生听读正音,划出节奏并自由朗读。
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书叫《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 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起名为“维”,字摩诘。外号“ 诗佛”。
2.知背景。 《竹里馆》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王维早年有过积极的政治 抱负希望做出一番大事业,后来由于政局的变化无常工作不顺心仕途坎 坷而逐渐消沉下来,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 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 ,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
板块六、课堂练习 读《竹里馆》做题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生活,一会儿弹琴 一会儿高歌长啸,夜晚明月来相伴,展现了如诗如画的美景,传达出诗 人宁静、淡泊、悠然自得、自在和愉悦的心情。
2. “独坐幽篁里”的“幽”字,“深林人不知”中的“深”字,渲染了 怎样的境界? “幽”“深”字的运用,渲染了一种幽静、雅致的境界。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感知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读出情味。同时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为后面理解诗歌的情感、志趣 做铺垫。
板块四、品诗词 环节1:读 1、范读、生跟读。 2、教师从韵律、词义、情感等角度指导学生朗读。 3、找同学读,齐读。
环节2:译 1、注释 幽篁:幽深的竹林,篁:竹林 复:又 啸:撮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深林:指幽篁。 相照:照射我,意思是明月来陪伴我。

【名师部编版】初中人教版七级语文下册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古诗赏析及注释翻译

【名师部编版】初中人教版七级语文下册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古诗赏析及注释翻译

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古诗赏析及注释翻译《竹里馆》是唐代大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

此诗写山林幽居情趣,属闲情偶寄,遣词造句简朴清丽,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全诗虽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对立统一,相映成趣,是诗人生活态度以及作品特点的绝佳表述。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文解释】独自一人坐在幽静的竹林中,拨弄着琴弦,又一声声地长啸。

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我的行踪,只有皎洁的月光静静地把我映照。

翻译二: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对天唱歌。

深林中没有人与我作伴,只有天上的明月来相照。

【解释】⑴此诗选自《王右丞集笺注》为《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七首。

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⑵幽篁(huáng):又深又静的竹林。

幽,深。

篁,竹。

⑶啸(xiào):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⑷深林:指“幽篁”。

⑸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篁:竹丛。

长啸:即是从口中发出清越悠长的声音,古代文士喜在幽谷山林之间长啸,藉以抒情调气。

【赏析】《竹里馆》是唐代大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

此诗写山林幽居情趣,属闲情偶寄,遣词造句简朴清丽,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全诗虽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对立统一,相映成趣,是诗人生活态度以及作品特点的绝佳表述。

诗中既无描写,又无抒情,全篇平平淡淡。

但其妙处却是在于四句诗结合起来,共同构成一种境界:一个清幽绝俗的境界!月夜幽林之中空明澄静,坐于其间弹琴长啸,怡然自得,尘念皆空。

心灵澄静的诗人与清幽澄静的竹林明月幽然相会。

在此物与心会、情与景和之际,「着手成春」。

除此之外,全诗静中有动、寂中有声、明暗映衬,独得其妙!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

部编版人教版初一七年级语文下册《竹里馆》名师课件

部编版人教版初一七年级语文下册《竹里馆》名师课件
杂诗三首(其二)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竹 里Leabharlann 馆王 维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幽篁(huáng) 长啸(xiào)
译文:
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 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道我 在这里,只有那天上的月亮将我 映照。
您能在诗中找一个字来评价诗 人的高雅志趣吗?
“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 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对独立 人格的追求,或表达不与世俗同 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你还能举例吗?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这是王安石
革除弊政的独立宣言!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柳宗元
坚守理想的内心独白!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是陈
画面之美
诗人独自坐在清新幽静的竹林 深处,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 长长的啸声,好不悠闲自得;尽管 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 独,因为那一轮倾洒着银辉的皎洁 的月亮,像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一 样,还在时时照耀自己。
悟诗人的志趣
“一切景语皆情语”,如此 美丽的画面之后,该是作者一种 怎样美丽的高雅志趣呢?!
子昂怀才不遇的独自伤怀!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是周敦颐君子品格的
独特标准!
“陶渊明独爱菊。”——这是陶渊明洁身自好的隐居
独唱!
诗人志趣导航
诗人在竹林独坐、弹琴、长啸,内心的 淡定与自然的幽静融合在一起。在这样一个 清净的世界,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名利的 羁绊,精神可以彻底放松。虽然人不知,却 有明月来相伴,并不感到孤独;月华如水, 涤荡胸怀,诗人在与自然对话、与天地精神 往来中,自得其乐。(这首诗表达诗人什么 样的志趣呢?与同学讨论交流一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恩礼敬
感恩词 感恩天地滋养万物! 感恩国家培养护佑! 感恩父母养育之恩! 感恩圣贤思想引领! 感恩老师辛勤教导! 感恩同学关心帮助!
一、咏唱经典
《弟子规》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1、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一 声。幽深宁静的竹林没有人知道我在这里,只 有一轮明月静静的映照与我相伴。
2、全诗通过写景物幽篁、深林、明月和人的活动 独坐、弹琴、长啸,描绘出清幽宁静的月夜幽 林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淡泊、闲适的心态和对 远离世俗纷扰、清幽宁静的隐居生活的喜爱之 情。
3、三、四句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诗人把倾洒着银 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 出诗人新颖而独特的想象力。
冥想意境:
三、吟诵欣赏
读出诗情: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感情基调: 清幽宁静,淡泊闲适
三、吟诵欣赏
古调吟诵:
竹里馆 王维 独坐 幽篁 里, 弹琴 复 长啸。 深林 人 不知, 明月 来 相照。
三、吟诵欣赏
茶姑调吟唱:
竹里馆 王维 独坐 幽篁 里, 弹琴 复 长啸。 深林 人 不知, 明月 来 相照。
吟诵《竹里馆》品王维
比赛规则:
全班分成孝悌组、谨信组、爱众组、亲仁 组、余力组、学文组六个小组,每个小组 为一个队。奖励前三名,获胜的小组将得 到一本国学经典名著作为奖励。小组同学 大胆清楚回答问题一次得一分,小组展示 也可以得一分,回答不清楚不得分。
二、知人论世
说说你了解到一个怎 样的王维?
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全诗; 2、用楷书抄写《竹里馆》; 3、用学到的方法诵读赏析《山居秋暝》并做
读书笔记。
教师寄语: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诗词韵 味无穷,让我们多读国学经典名著, 学习、继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让我们 的经典咏流传!

四、拓展延伸
咏月飞花: 规则: 以“月”字为飞花令,在三分钟内 轮流背诵一句带月字的诗句。超过 三秒背不出不得分,背错不得分, 背重复不得分。
五、总结寄语
主题思想:《竹里馆》通过对清幽宁静的竹林的 描绘,表达了诗人淡泊、闲适的心境和对远离世 俗纷扰、清幽宁静的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
赏析方法:古诗词可以从诗人生平、写作背景、 感情基调、诗句意思、主旨和名句几个方面去赏 析,抓住关键词欣赏诗的意境,品悟诗人抒发的 感情。
三、吟诵欣赏
自读欣赏:
结合课文注解 和工具书自读 欣赏,注意读 准字音、读清 节奏。
三、吟诵欣赏
音准奏清:2/3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三、吟诵欣赏
音准奏清: 2/1/2,2/2/1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四、拓展延伸 对比赏析:
竹里馆 唐 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景:幽篁、深林、明月 人:独坐、弹琴、长啸 情:淡泊、惬意、闲适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魏晋 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景:薄帷、明月、清风、孤 鸿、外野、翔鸟、北林 人:不能寐、起坐、弹明琴、 徘徊、忧思、独伤心 情:孤独、忧思、伤心
三、吟诵欣赏
明意悟情: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长啸:撮口而呼, 吟咏、歌唱。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的画 面。
2.请结合诗中的景物和诗人的 活动来谈一谈你读出了一个
怎样的王维?
3.试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三、四 两句诗。
三、吟诵欣赏 明意悟情:
链接历史,走进王维: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 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
祁(今山西祁县)。青年时期的王维得到张九龄的 器重,仕途比较顺。安史之乱被捕,后受贬官处 分,仕途不如意。四十多岁时在蓝田辋川修建了 一所别墅,在那修养身心,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晚年无心仕途,在蓝田辋川过着悠闲自在的隐居 生活,专诚奉佛,故称其为“诗佛”。《竹里馆》 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有《辋川集》 组诗二十首,这是其中的十七首。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D 古诗文吟颂《竹里馆》:
6. 1 6. ▏2 3 2 ▏1 1 5.▏6.1 6.
独 坐 幽 篁 里,
6.1 6. ▏2 3 2 ▏2 5 2 ▏3 5 3
. 弹 琴 复

啸。
3 5 3 ▏6 1 6 ▏3 3 1 ▏2 3 2
深 林人

知,
6. 1 6. ▏2 3 2 ▏5. 5.3.▏5. 1 6
明 月来

照。
背诵《竹里馆》:
四、拓展延伸 对比赏析:
竹里馆 唐 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景:幽篁、深林、明月 人:独坐、弹琴、长啸 情:淡泊、惬意、闲适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魏晋 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景: 人: 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