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线统计图教案【6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折线统计图教案【6篇】
教学过程:篇一
一、新课导入
谈话:同学们喜欢机器人吗?参加过机器人大赛吗?没有也没关系,以后会有机会的。
在中国,自2001年起,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
记得在第一届大赛时,全国的参赛人数仅为200。
不过后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青少年中敢于进行科技创新的人才越来越多,参加机器人大赛的人也越来越多。
在2006年时,已有约1100名选手,参赛队伍是426支;到2011年,参赛队伍达到了499支。
老师还查询了其他几个年份的'参赛队伍数量,大家请看。
(教师边说,边通过课件出示统计表)
二、复习旧知──条形统计图
1、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从统计表里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回答)教师:刚才说的信息,大家能用我们学过的统计图表示出来吗?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根据数据的情况,第一个起始格应该表示多少?接下来一格代表多少合适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条形统计图。
(课件演示)
3、教师:观察完成的条形统计图,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这些问题都一目了然了。
如此看来,条形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清楚、直观。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知识,为学习折线统计图做好准备。
三、探索新知
1、认识折线统计图
(1)课件出示折线统计图。
教师:有一种比条形统计图更加“强大”的统计图,同学们想不想认识一下?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图(2006-2011年)。
教师: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
这种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教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2)初步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
教师:我们首先来观察一下折线统计图的横轴与纵轴,与条形统计图相比,它们相同吗?(学生回答相同)
教师:想知道其中的折线是怎样画出来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教师边介绍边描点,最后把这些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折线统计图》教案设计篇二
教学内容
1.使学生通过浏览报刊,感受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认识折线统计图。
2.使学生通过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比较,体会分析、整理数据的合理性,能联系日常生活经验做出正确的判断。
3.在比较统计数据的不同特点,思考选择哪种统计图合适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并学习利用方格纸画图。
能对所画折线统计图进行分析,提出问题。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实际,认识折线统计图
师:今天,老师很高兴看到了我们四年级一班的同学在学校体育节活动中获得了非常多的荣誉。
×同学,恭喜你,获得了男子200米第一名,能站起来和老师认识一下吗?×同学,恭喜你,获得了女子毽球第一名。
是哪位?
师:(手拿一大摞荣誉证书)像这样获得荣誉的同学有很多,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生:我想知道荣获第一、二、三名的同学各有多少人。
师:那我们现在来统计一下。
分别请荣获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的同学起立,学生收集数据,并得出统计结果。
师:同学们想想,除了这种方法以外,你还能用其他的方法告诉别人这些统计数据吗?
生:可以用统计表。
生:可以用统计图。
生:还可以用折线统计图。
师:就像刚才这几位同学说的那样,我们可以用统计表或统计图告诉别人一些统计的数据和信息。
【反思:由于是借班上课,且课前适逢该校举行体育节颁奖典礼,上课的四年级一班硕果累累。
当时想到:这些数据不正是统计教学的绝好样本吗?既可以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又可以引起统计的心理需求。
遂在上课前临时决定修改原来的教学思路(用故事激趣)。
实际教学中,学生在鲜活的学习材料的激发下,果然兴趣盎然,提出了用统计表、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等不同方式来表达数据。
美中不足的是,本来可以继续利用这一素材顺势进行折线统计图的教学,但仍未能摆脱预案的束缚,教学又回到预案的路子上。
转变观念真不是简单地说说就可以的。
】师:统计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老师带来了一些报纸,同学们一起看看这些报纸,你能找出哪些统计表或统计图。
学生浏览教师提供的报纸,寻找各种统计图表。
师:说说看,你找到了哪些统计表或统计图?
学生找到长沙市二手房信息表等统计图表,并进行交流。
生:我们这张报纸上超多。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超多”,老师把这些统计图都扫描了下来。
我们一起来看看哪些统计图、统计表是我们认识的,哪些是我们不认识的。
出示报刊上的统计图、统计表的图片(图略)。
师:如果是你认识的统计图或者统计表,就请你说出来。
学生逐一指出自己认识的统计图或统计表。
一个学生将复式条形统计图说成是条形统计图。
师:它和前面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这个条形统计图每一个都有两个直条,上一个条形统计图每一个只有一个直条。
师:对了。
像这种每项有两个直条的条形统计图,是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指一扇形统计图)这个又是什么统计图呢?
生:圆形统计图。
师:这叫扇形统计图。
我们在以后会继续学习和研究它。
师:(指一折线统计图)这个统计图认识吗?叫什么好呢?
生:曲线统计图。
生:折线统计图。
师:为什么你把它叫做折线统计图呢?
生:因为它的线看上去一波一折的。
师:这位同学用了“一波一折”这个词来形容它,很形象。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板书)既然可以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了,还要用统计图干什么呢?
生:统计表里只有数,不好看。
师:不好看?你是说它不漂亮?
生:统计图可以根据数据画成条形,也可以画成折线,好看一些。
师:这个好看是不是就是让人一看就明白,更直观、形象的意思?
生:是的。
师:正因为统计图更形象、更直观,我们刚才在报纸上看到了“超多”的统计图。
【反思:由于报纸上有各式各样的统计图表,且这些统计图表与学生从教材中认识到的统计图表有着差异,为了让学生正确辨认各种统计图表,我们在预设中安排了“辨认各种统计图表”的环节。
在实际教学中又增加了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环节。
原因有三:一是在给学生的多份报刊和教学课件中,出现了这样的例子;二是学生初步知道复式条形统计图就是条形统计图。
将单式和复式条形统计图放在一起,有了比较,能加深学生的认识;三是上课中“点到为止,适时渗透”,有助于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相关知识,既不会增加学生负担,也不会引起学生反感,何乐而不为呢?】
二、分析、理解数据的合理性
1.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结构。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折线统计图。
这里有三个折线统计图。
(出示深圳等三地同一天早、中、晚三个时刻气温变化情况统计图)谁能说一说折线统计图由哪几部分组成,各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分别说出折线统计图各部分的名称:标题、时间、横轴、纵轴,以及横轴和纵轴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思。
师:我们把以前学习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生:它们都有标题、时间、横轴和纵轴。
生:条形统计图画的是直条,折线统计图画的是线段。
2.读懂数据。
师:这三个折线统计图是要我们干什么呢?请认真阅读活动要求,在小组内讨论解决。
(出示活动要求)
师:谁来说一说图(1)描述的是什么地方?
生:图(1)应该是南极。
因为南极气温很低,参考资料中也说“南极有‘寒极’之称”。
师:你能结合统计图中的数据说得更具体些吗?
生:统计图里早上6时是零下22℃,中午是零下17℃,晚上是零下29℃。
肯定很冷。
深圳和吐鲁番不是这样的。
师:你怎么知道是零下的?
生:图上写的-22、-17、-29都是负数,所以是零下。
师:那图(2)呢?
生:图(2)是吐鲁番。
师:能说得具体些吗?
生:因为吐鲁番的奇观是“早穿棉袄午穿纱,晚围火炉吃西瓜”。
说明早上和晚上很冷,中午很热。
统计图里早上6时是13℃,晚上是8℃,说明冷;中午是36℃,说明热。
所以是吐鲁番。
生:说明早晚温差很大。
师:温差很大是什么意思?谁能说得更明白一些?
生:一天中气温从早上的13℃升到中午的36℃,又从中午的36℃降到晚上的8℃,变化太大。
师:刚才这两个同学说到“变化”,其实这是折线统计图一个非常大的优势。
它可以让我们很容易看出什么时候上升,什么时候下降,上升或下降的程度如何。
也就是很容易看出数据的——
生:变化趋势。
师:既然图(1)、图(2)分别说的是南极、吐鲁番。
那图(3)就是深圳了。
你能联系深圳气候的实际情况说一说统计图合不合理吗?
生:深圳的气候热的时候多,从图中可以看出:早上26℃、中午31℃、晚上28℃,气温都很高。
与我们的实际情况差不多。
小结:(略)
【反思:将理解数据的合理性,根据统计数据作出正确的判断作为这一环节的教学重点。
事实证明学生能够正确理解统计图所蕴含的信息,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正确地判断。
当然,有些学生可能更多地依赖自己的数学直觉作出判断。
但大多数学生能够结合统计数据的意义,主动联系生活经验去解释说明。
】
三、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学生会利用方格图画统计图
1.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两种统计图,一种是条形统计图,一种是折线统计图。
那什么情况下用条形统计图合适,什么情况下用折线统计图合适呢?我们先来看两个统计表。
屏幕出示两张统计表:
师:第一张统计表是老师上课前从校医室收集到的5位同学的身高数据;第二张统计表是我们班××同学2003~2005年体检时的身高数据。
和同桌商量一下,两个统计表分别用什么统计图合适呢?
同桌互相讨论、交流看法。
师:说说你的看法。
生:第一张统计表适合用条形统计图画。
师:说说理由。
生:因为它是5个同学的身高,用条形画出来,谁高谁矮很明显。
生:也可以用折线统计图。
师:哦?你的意思就是把这个同学的身高和那个同学的身高连到一块儿?你的身高,我的身高,还有他的身高连到一起,你认为这样合适吗?
生:不合适。
师:第二张统计表呢?
生:第二张统计表适合用折线统计图。
因为它是同一个同学的身高数据的变化。
生:同一个同学的身高从2003年到2005年,每年有不同的变化,画折线能将变化看得一清二楚。
师:就像刚才这两位同学说的那样,如果是不同的人或事物在同一时间进行对比,适合用条形统计图;如果是同一个人或事物在不同时间发生变化,就适合用—— 生:折线统计图。
(在“折线统计图”下板书:同一事物不同时间)
2.利用方格纸画折线统计图。
师:老师这里有三张统计表,你认为分别选用什么统计图更合适?
屏幕出示:5个同学体重统计表,某同学2003~2005年体重统计表,深圳市5月4~8日最高气温统计表。
学生根据表格逐一作出判断。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在方格纸上画出折线统计图,你想画哪个就画哪个。
利用展示台展示学生的作品,师生互相评价并改正。
师:这位同学画的是长沙市5月4日至8日最高气温统计图,29℃在纵轴上并没有,你是怎么画出来的?
生:在30℃下面一点点就是29℃。
师:这样画准确吗?
生:不准确。
师:能不能找到一个画得准确的办法呢?
生:(上台边演示边说)用尺子把20℃至30℃之间平均分成10份,1份就是1℃,从20℃往上数9份就是29℃。
师:在以后的画图中,我们可以借鉴这位同学的方法。
这里还可以从30℃往下数1份。
【反思:学生通过比较不同特点的统计数据,能理解折线统计图适合表示同一事物不同时间的发展变化。
对于统计图画法的教学,我们降低了画图的要求,特别是统计图的标题、时间、纵横轴的刻度、数据的标注等都点到为止,只是在准确找点的方法上作了进一步的强调。
从学生画图的实际情况来看,确实存在着目测估计定点、随手画折线、忘记标注数据等现象。
】
四、学习内容梳理(略)
五、课外延伸
师:用Powerpoint可以制作幻灯片,也可以制作出丰富多彩的统计图。
(用电脑展示圆柱状、圆锥状立体折线统计图)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自己去试一试好吗?
生:好!
【反思:按照原来的预设思路,在后面的练习中,还安排了“错图辨析”(含有错误信息的折线统计图)和“热水和时间”(根据故事的发展经过选择正确的折线统计图)两个活动,目的是让学生根据统计图中数据的意义和生活经验,判断该统计图的合理性,培养学生分析、理解数据的能力。
实际教学中,由于前面的时间没有把握好,这两个活动就没有进行。
向学生介绍Powerpoint软件的图表制作功能,展示用软件制作的各种各样的统计图,是我们一直想做的一件事情。
不仅如此,在最初的教学预设中,我们打算让学生在微机房中,人手一台电脑,收集大量数据,让学生从大量的信息中进行筛选,选择合适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Powerpoint中强大的制图功能来绘制统计图。
后来考虑到学校的教学设施可能不能满足这种要求,且有教师提出,根据统计数据进行必要的制图练习也是学生数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完全舍弃画图,会使整个教学任务过于简单,不好把握,遂修改了教学方案。
但是我们坚信:总有一天,学生会坐在电脑前,用键盘和鼠标完成统计图的制作,进行统计分析和预测。
折线统计图教案篇三
学情分析
学生进一步了解条形和折线统计图的格式和作用。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条形和折线统计图的格式和作用,会根据条形和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有关的问题。
2.能掌握绘制条形和折线统计图的方法,能独立绘制条形和折线统计图。
导学策略
导学法
教学准备
投影仪、自制投影片、小黑板
导学流程设计:
教师预设
学生活动
一.揭题。
二.展开
1.投影出示P63练习第1题的统计表。
先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画法,再回答表后问题。
(1)20xx年与1991年相比,哪些行业的人数增加了?哪些行业的`人数减少了?
(2)20xx年与1991年相比,哪个行业的人数增加最多?哪个行业的人数减少最多?
(3)结合这个地区的总人口是增加还是减少?写理由。
2.尝试画条形统计图。
3.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完成下图(第2题)。
投影出示P63练习四第2题。
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请学生说说是画什么统计图?
(1)学生自己试一试,完成统计图。
(2)学生交流互评。
(3)教师小结。
三.巩固
练习基本练习题
四.总结
五.作业
折线统计图教案篇四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五年级P104~105的内容。
教学内容分析:
我所上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五年级《折线统计图的认识》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的基础上认识的一种新的统计图。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一方面在于让学生充分感知折线统计图的2个特点:一是可以用点的高低表示数量的多少,二是还可以通过折线的升降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另一方面是通过正确地认读统计图,获得分析数据和进行合理推测的初步经验,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知道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结构和特点。
2、会看折线统计图,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量变化情况,并能做简单分析和预测。
3、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体会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知道折线统计图既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更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
4、进一步渗透统计的思想,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1、会看折线统计图,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量变化情况,并能做简单分析。
2、通过观察和比较,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活经验:
师:前段时间我们泗泾二小如火如荼地开展了读书节的活动,老师了解到我1
们学校的李丽同学是一个喜欢看书的孩子,下面是有关于她这几年藏书数量的一些数据。
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李丽同学20xx年——20xx年的藏书数量情况:20xx年40册,20xx年55册,20xx年55册,20xx年45册,20xx年80册,20xx年90册。
师: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知识能将这些信息更清楚,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用统计表(课件演示)、还可以制成条形统计图。
)
师:看来同学们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掌握得很好。
(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师:仔细观察这张条形统计图,它由哪些要素组成?(有标题、横轴、纵轴、项目名称、数据刻度、单位、直条)
师:从这幅条形统计图中你又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呢?你是怎么直观地知道20xx年的藏书量最多的?
师:对啊,条形统计图是通过直条的高低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多少。
这也是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教师板书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数量的变化情况。
师:除去关注数量多少以外,老师还想知道这几年李丽同学藏书的数量总体是怎么变化的?谁来说一说
(藏书的数量越来越多了。
)
师:是啊,给我们的总体印象确实是藏书的数量在不断地增加。
同学们再仔细地看一看,每一年的变化情况一样吗?
(不一样。
)
师:你能用手指的动作比划出每一次的变化情况吗?试试看!学生独立试着比划出每一次的变化情况,请一位同学演示。
师:让我们一起来比划一下。
(全班一边比划,一边描述:从40册到55册,再到55册,接着到45册,又到80册,再到90册。
)
师:用手指比划变化情况,你感觉怎样?(有意思,好玩)
师:猜想一下,如果老师将我们刚才用手指比划的过程画出来,会是什么样2
子呢?大家可以闭上眼睛先想象一下,睁开眼睛看看屏幕,是否和你的想象一样呢?
师:原来,我们画出了一条有起有伏的折线啊!课件以动态的形式出示折线统计图。
师:你见过这样的统计图吗?我们把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
(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2.引导质疑,激发兴趣。
师:仔细观察,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共同点呢?除了这些,你还想了解折线统计图的哪些知识?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齐走进折线统计图,去研究它。
3.在问题解决中感悟点的含义。
师:在这张统计图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信息,仔细观察,你们有信心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1)横轴表示什么?(年份)纵轴表示什么?(藏书的册数)
每一大格表示多少册?每一小格表示多少册?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2)李丽20xx年的藏书册数是多少?
师:你是怎么找的?(先在横轴找到20xx年,再找到20xx年与折线的交点,最后找到这个交点的纵轴刻度就是20xx年的藏书册数)。
师:谁能根据老师这边的提示,再来说说你找的过程。
(先在横轴找到20xx年,再找到20xx年与折线的交点,最后找到这个交点的纵轴刻度就是20xx年的藏书册数。
)
师:再找出20xx年的藏书册数。
(20xx年的藏书册数是90册。
)
(3)李丽哪一年的藏书数量最多,是多少册?哪一年的藏书数量最少,是多少册?
(20xx年的藏书量最少,是40册;20xx年的藏书量最多,是90册。
)师:你是怎么找的?
(先找到最高的点,再找到这个点在横轴的年份就是藏书量最多的年份,最后找到这个点的纵轴刻度就是最多的藏书册数。
同样,先找到最低的点)
师:看来,通过看点的高低就可以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与少。
所以,折线统计图中点的高低就决定了——(数量的多少。
)
4.小组合作探究“折线”的含义
师:折线统计图中的点的高低表示数量的多少,那么点和点之间的折线又表示什么呢?接下来我们来好好研究这些折线?
师:先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用手势比划着数一数,这里一共有几条折线?(5条。
)师:这5条折线都一样吗?有什么不同?这些不同又能反映出什么呢?让我们先从倾斜方向研究起。
接下来请大家带着老师给的2个问题进行思考。
课件出示问题:
①根据折线的倾斜方向,把这些折线分成了哪几种情况?②这几种情况分别反映了什么?
小组讨论一下你们的思考结果,我们全班一起来交流一下。
①可以把折线分成3种:上升的,下降的,平的
②折线上升表示数量增加,折线下降表示数量减少,线段平平的表示数量不变。
(板书)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找到有3条折线是上升的,那同样都是上升,李丽()年到()年的藏书数量增长的幅度最大呢?
(20xx年到20xx年增长幅度最大。
)
师:介绍一下,你是怎么找的?(我是算出相邻两年之间的藏书数量的相差数来判断的)师:有不是用算的方法找出的吗?
(20xx年到20xx年的这条折线最长,并且倾斜得最厉害,说明增长幅度最大。
)
师:那李丽()年到()年的藏书数量增长的幅度最小呢?(20xx年到20xx年)
师生总结:在数学中,像这样很陡的上升称为——大幅上升
把这样很平缓的上升称为——缓慢上升
师:跟着老师,我们一起用手势比划一下大幅上升,缓慢上升。
师:那谁再来比划一下大幅下降和缓慢下降?(生演示)
师:老师把刚才我们所接触到的这些折线进行了罗列,他们分别是?(5种折线)
师:在这些折线里,有的比较陡,有的比较平缓,有的是平平的,当折线越陡时,数量变化得就越怎么样呢?你有什么发现?
(折线越陡,数量变化得越大。
)(板书)
师生总结:通过对以上问题的研究,我们发现折线上升表示数量增加,折线下降表示数量减少,折线平平的,表示数量没有变化。
折线越陡,变化越大。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那在折线统计图中,我们是通过什么来反映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的呢?可以通过折线的升降看出数量增减的变化情况(板书)
5.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
师:刚才我们仔细地研究了李丽20xx——20xx年藏书数量情况的折线统计图,并知道了点的高低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线的升降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那么在生活中你见过什么折线统计图?师:仔细观察这些折线统计图的横轴,你有什么发现?仔细观察这些折线统计图横轴上的数据,看看它们都表示什么?
师生总结:折线统计图通常是用来统计随着时间或次序逐渐发生变化的同一个统计量的统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