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长方形与正方形知识点归纳总结

合集下载

三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重点知识大汇总

三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重点知识大汇总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时针最短,秒针最长)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1时=60分1分=60秒60分=1时60秒=1分半时=30分30分=半时9、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年、月、日、世纪等。

(1世纪=100年,1年=12个月......)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5、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7.长方形和正方形整理和复习 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7.长方形和正方形整理和复习   人教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3.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教学重点: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性质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熟练掌握教学过程:一、导入1. 老师出示一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实物,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征。

2.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老师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二、整理和复习1.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2. 老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

3. 学生互相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老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三、应用1. 老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进行解答。

2.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老师进行巡回指导。

3. 学生汇报解答结果,老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总结1.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2. 学生汇报总结结果,老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一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练习题,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周围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物体,并记录下它们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整理和复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和表达能力。

同时,我通过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进行解答,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和表达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知识点归纳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知识点归纳11、分数的初步认识:(1)在主题图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含义。

(2)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和数学符号的优越性,理解分数的意义。

(3)结合具体操作,理解并掌握几分之一的含义、写法和读法,并能完成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整体1必须相同)。

(4)结合具体操作,理解并掌握几分之几的含义、写法和读法,并能完成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整体1必须相同)。

(4)知道什么样的'数是分数,能指出分数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2、分数的简单计算:(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利用图示理解并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并能熟练、正确的计算。

(2)理解并掌握和是1或被减数是1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并能熟练、正确的计算。

(3)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性。

只要大家脚踏实地的复习、一定能够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希望提供的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能帮助大家迅速提高数学成绩!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知识点归纳2多位数乘一位数1、估算。

(先求出多位数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

如×7≈)2、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②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3、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公式:速度×时间=路程每节车厢的人数×车厢的数量=全车的人数5、(关于“大约)应用题:①条件中出现“大约”,而问题中没有“大约”,求准确数。

→(=)②条件中没有,而问题中出现“大约”。

求近似数,用估算。

→(≈)③条件和问题中都有“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分数的初步认识1、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汇总小学考试考点总复习知识总结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汇总小学考试考点总复习知识总结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8、(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2)计算一段时间,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 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加本位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4、⑴加法公式:和=加数+另一个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加法的验算: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另一个加数+加数=和②和-另一个加数=加数⑵减法公式: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差=被减数-减数减法的验算:①差+减数=被减数②被减数-差=减数第三单元测量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2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课件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2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课件
四边形是由4条直的边组成的图形,它有4个 角不一定是直角,对边也不一定相等。
填一填。 ( 6 厘米)
( 5 厘米)
4 厘米 ( 4 厘米) ( 5 厘米) ( 5 厘米)
6 厘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 厘米
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4 条边都相等。
下面图形中,四边形有( 2 )个。
每人动物宝宝都有自己的领地,你能把它画出来吗? 看一看它的领地是不是四边形?
填一填: (1)一个长方形相邻的两条边长分别为6 厘米和10 厘米,那么它的另外两边长分别 为( 6 厘米)和( 10 厘米)。 (2)一个正方形的一边长为7 厘米,另外 三边长分别为(7 厘米 )、(7 厘米 )和 ( 7 厘米)。
下面的图形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哪些 是平行四边形?把序号填出来。
挡住了一部分
长方形或正方形或梯形
提升点 3 在长方形中取最大的正方形
6.下面是一个长方形。
画图略
(1)在图中画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8 )厘米。
(2)剩下的图形是一个长方形,长是( 8 )厘米,宽是 ( 2 )厘米。
(3)在剩下的图形里再画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 方形的边长是( 2 )厘米。 画图略
辨析:判断一个四边形是不是正方形或 长方形,要从边和角两个方面来衡量。
提升点 1 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4.在下面的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图形。(每个小方格 的边长代表1厘米)
(1)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2)边长为2厘米的
正方形。
提升点 2 认识特殊的四边形
5.(图画捉迷藏)我是一个四边形,被 ,猜猜我是什么图形。
都有四个直角
正方形的特征:4条边都相等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整理与复习 三年级上册数学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整理与复习 三年级上册数学
是 10 厘 米 , 宽 是 6 厘 米 , 那 么 正 方 形 的 边 长 是 ( 8厘米 )。
二、知识梳理
三、我会选。
(1)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36厘米,那么它的边长是( B )
厘米。
A.18
B.9
C.8
(2)一个长方形一组相邻边的长度和是10厘米,它的周
长是( B )。
A.40厘米
B.20厘米 C.10厘米
三、典型习题
(3)长方形、正方形的联系和区别
讨论:长方形、正方形的联系和 区别。
三、典型习题
相同点:对边相等,四个角是直角。 不同点:长方形只是对边相等,
正方形是四条边都相等。 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三、典型习题
小试牛刀
一、将图形的序号填在相应的框里。
①④⑤⑨ ②
⑦⑪
三、典型习题
二、填一填。
(1)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长方形和正方形》整理与复习
教师:宋科研
1
单元结构
目录
CONTENTS
2
3
知识梳理
典型习题
4
巩固训练
一、单元结构
四边形
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例1 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例2
长方形和正方形
周长
周长的含义 例3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例4
解决实际问题 例5
二、知识梳理
四边

四边 形特
正方 形特 征
征 长方 形特 征
周长
二、知识梳理
四边形
四边形特征
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图形。
二、知识梳理
四边形
四边形特征
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图形。
长方形特征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人教版 (共55张PPT)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人教版 (共55张PPT)

课后练习
四、猜一猜。 1.一个三角形去掉一个角可能变成( 三 )边 形或( 四 )边形。 2.一个四边形去掉一个角可能变成( 三 )边 形或( 五 )边形。
三年级数学上册(RJ) 教学课件
第 7 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 2 课时 周 长
情景导入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问题:1. 你认识这些物品或图形吗?
(60+40)×2×5=1000(米)
1000米=1千米
答:他走了1000米;合1千米。
课后练习
三、李叔叔用28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围成的 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米?
28÷4=7(米)
答:围成的正方形的边长是7米。
课后练习
四、一口鱼塘,长40米,正好是宽的5倍,它的周长 是多少米?
40÷5=8(米) (40+8)×2=96(米)
正方形:
⑥⑦ ⑩
长方形:
②④
巩固练习
五、解决问题。 1.小华沿着一个边长是8米的正方形池塘跑了两圈, 他一共跑了多少米?
8×4×2=64(米)
答:他一共跑了64米。
巩固练习
2.一块长方形菜地,长10米,宽6米。四周围上篱笆, 篱笆长多少米?
(10+6)×2=16×2=32(米)
答:篱笆长32米。
2.黑板的面是( 四边 )形,手帕的面是 ( 四边 )形。
3.
有( 4 )条边,有( 4 )个
角,它是( 四边 )形,也是( 长方形 )。
课后练习
二、找出四边形。
课后练习
三、判断。 1.四边形都有4个角。( √ ) 2.四边形有4边直的边。( √ ) 3.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四边形。( √ ) 4.四边形就是长方形和正方形。( × )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时针最短,秒针最长)2、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 60分=1时 1分=60秒 60秒=1分半时=30分 30分=半时3、(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2)计算一段时间,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

经过时间 = 后时间 - 前时间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2笔算加减法时:(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1)相同数位要对齐;(2)从个位算起。

(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加本位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3⑴加法公式:加数+另一个加数=和加法的验算: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另一个加数+加数=和②和-另一个加数=加数⑵减法公式:被减数-减数=差减法的验算: ①差+减数=被减数②减数+差=被减数③被减数-差=减数第三单元测量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3、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4、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①进率是10: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 10毫米=1厘米,②进率是100: 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1分米=100毫米, 100毫米=1分米③进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 1公里= =1000米,1000米=1千米, 1000米 = 1公里5、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复习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复习知识点归纳

2017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复习资料—知识点归纳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60分=1时60秒=1分30分=半时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二1、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3、数的大小比较: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最大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5、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6、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7、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加本位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特别注意:中间是0的退位减法,例如:309-189;1000-428等8、⑴加法公式:加数+另一个加数=和加法的验算: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另一个加数+加数=和②和-另一个加数=加数⑵减法公式:被减数-减数=差减法的验算:①差+减数=被减数②减数+差=被减数③被减数-差=减数特别注意:验算时“验算”别忘了写第三单元测量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①进率是10: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0分米=1米,10厘米=1分米,10毫米=1厘米,②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100厘米=1米,100毫米=1分米③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1公里==1000米,1000米=1千米,1000米=1公里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000千克=1吨1000克=1千克第五单元倍的认识1、倍的意义:要知道两个数的关系,先确定谁是1倍数,然后把另一个数和它作比较,另一个数里有几个1倍数就是它的几倍;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这个数×倍数=这个数的几倍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1、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哪一位下面;2、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②因数中间有0,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一位数上的数,与中间的0相乘时,如果后面没有进上来的数,这一位上要用0来占位,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③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笔算时,可以把一位数与多位数0前面那个数字对齐,再看多位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3、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②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公式:速度×时间=路程每节车厢的人数×车厢的数量=全车的人数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5、关于“大约应用题:问题中出现“大约”、“约”、“估一估”、“估算”、“估计一下”,条件中无论有没有大约都是求近似数,用估算;估算时要用≈例:387×5≈把387看作390个位是7,四舍五入,7大于5所以进1,看作390再算390×5=1950.所以:387×5≈1950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的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8、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变式:①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②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变式: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1、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所分的份数作分母,所取的份数作分子;分子表示:其中的几份分母表示:平均分成几份2、几分之一: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3、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4,比较大小的方法:①当分子相同时,分母越小分数越大,分母越大分数越小;②当分母相同时,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5、分数加减法:①相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②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先把1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再计算;1可以看作所有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例:把12个圆的3/4有个圆;分析:先找整体12;再找分母4,表示平均分成4份;求出12÷4=3,表示每一份有3个;最后找分子3,表示其中的3份,所以:3×3=9;所以把12个圆的3/4有9个圆;。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人教版 数学 三年级 上册
7 长方形和正方形
长方形和正方形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情境导入
长方形和正方形
新龟兔赛跑 自从“龟兔赛跑”兔子失败后,它 一直不服气,总想找一个机会证明 自己的实力,这一天,在遥远的森 林里,动物又举行了一次龟兔赛跑。 竞赛马上就要开始了,裁判小虎正 在宣布竞赛路线。说:“请运动员 小兔沿第一块草坪跑一圈,请运动 员乌龟沿第二块草坪跑一圈。”小 兔一看着急地说:“不公平!不公
长方形和正方形
小组讨论:你能算出它们的周 长吗?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4 厘米
6 厘米
5 厘米
探究新知
长方形的周长 方法一
6厘米
4厘米
长方形和正方形
长+宽+长+宽
6厘米
4厘米
6厘米
4厘米
6 + 4 + 6 + 4 = 20(厘米)
探究新知
长方形的周长
方法二
6厘米
4厘米
长方形和正方形
长×2+宽×2
6厘米
探究新知
长方形和正方形
小试牛刀:求出下面图形的周长。
(6+11)×2=34(厘米)
探究新知
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和正方形
5厘米
0
5厘米
5 ×4 = 20(厘米)
5厘米 5厘米 5厘米 5厘米
5 + 5 + 5 + 5 = 20(厘米)
探究新知
长方形和正方形
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最简便?
6厘米 4厘米 4厘米
6 + 6 + 4 + 4 = 20(厘米)
探究新知
长方形的周长

三年级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归纳人教版,第七单元含易错题及解析

三年级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归纳人教版,第七单元含易错题及解析

三年级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归纳人教版,第七单元含易错题及解析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 60分=1时60秒=1分30分=半时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二)1、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完整版)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完整版)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时针最短,秒针最长)2、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 60分=1时 1分=60秒 60秒=1分半时=30分 30分=半时3、(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2)计算一段时间,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

经过时间 = 后时间 - 前时间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2笔算加减法时:(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1)相同数位要对齐;(2)从个位算起。

(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加本位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3⑴加法公式:加数+另一个加数=和加法的验算: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另一个加数+加数=和②和-另一个加数=加数⑵减法公式:被减数-减数=差减法的验算: ①差+减数=被减数②减数+差=被减数③被减数-差=减数第三单元测量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3、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4、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①进率是10: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 10毫米=1厘米,②进率是100: 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1分米=100毫米, 100毫米=1分米③进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 1公里= =1000米,1000米=1千米, 1000米 = 1公里5、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人教版小学数学几何知识点精讲:长方形和正方形

人教版小学数学几何知识点精讲:长方形和正方形

类型一长方形与正方形【知识讲解】1. 特征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2. 周长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3.面积公式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典例精讲】【例1】用一条长16厘米的铁丝围一个长方形,若长与宽都是质数,则面积是()平方厘米。

A.6B. 10C. 15D.2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及质数的相关概念问题。

根据长与宽的和是周长的一半,得出长与宽的和,正确列举得出长与宽,再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确计算出面积。

长与宽的和为16÷2=8(厘米),3+5=8,所以长为5厘米,宽为3厘米,面积为5×3=15(平方厘米)。

【例2】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32.3厘米,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答案】32.3÷4=8.075(厘米)答: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8.075厘米。

【解析】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由此用周长除以4,即可解决问题。

【巩固练习】一、选择题。

1.下面四个信封中分别装有一个硬纸板,并且硬纸板都已露出了一部分,从()号信封中抽出的硬纸板的形状可能是正方形.2.正方形的周长等于140厘米,边长为()A.30厘米 B.35厘米 C.40厘米3.12个相同的小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它们的()一定相同。

A.长 B.宽 C.周长 D.面积4.一幅画长12分米,宽8分米.这幅画放在下面第()个画架中最合适.A.长14分米宽6分米B.长16分米宽12分米C.长13分米宽9分米5.如图中有()个长方形,()个正方形.()A.5、3 B.7、2 C.6、36.小华沿着一个长80米,宽60米的长方形游泳池游了2圈,小华游了()米。

A.280B.560C.4800D.96007.一个长方形长8米,宽6米,如果把它的长和宽都增加2米,它的面积增加()。

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复习讲义)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复习讲义)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01:四边形四边形的特征:有 4 条直的边,有 4 个角,是封闭图形。

知识点0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2.长方形只是对边相等,正方形是四条边都相等。

3.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它们都属于四边形。

知识点03:周长的认识1.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2.从图形边缘的某一点起,沿边缘描画一周,再回到起点,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3.我们可以用直尺测量或者用绕绳法化曲为直测量物体的周长。

知识点04: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1.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长方形的周长 =(长+宽)×2。

2.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正方形的周长 =边长×4。

知识点05:解决问题考点01: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及性质【典例分析01】选择下面的小棒(每根不能折断),摆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1)选择4根2厘米的小棒就能摆出一个正方形。

(2)选择2根3厘米和2根1厘米的小棒,就能摆出一个长方形,请把这个长方形画在下面的方格纸上。

(下面方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表示1厘米)【分析】(1)有一组邻边相等且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正方形四条边相等;(2)长方形的4个内角都是直角,长方形对边相等,据此选择画图。

【解答】解:(1)选择4根2厘米的小棒就能摆出一个正方形。

(2)选择2根3厘米和2根1厘米的小棒,就能摆出一个长方形。

如图:故答案为:4,2;2,3;2,1。

本题考查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及画法。

【变式训练01】【分析】长方形的特征:对边平行且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解答】解:此题根据长方形的特征解答即可。

【变式训练02】哪组小棒能围成长方形?画“√”。

【分析】根据长方形特征,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同时长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结合题意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分析可知,第3组小棒能围成长方形,其他两组不能围成长方形。

本题考查了长方形的特征,结合题意分析解答即可。

(完整word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完整word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分别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时针最短,秒针最长)例:钟面上走的最快的针是()走的最慢的针是( )。

2、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例:1分=( )秒3、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是秒针。

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

例: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秒,走一圈是()秒,也就是()分。

4、时间单位:时、分、秒,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60。

1时=60分 1分=60秒半时=30分 30分=半时例:1时=()分 240分=( )时 5分=()秒5、会用合适的时间单位。

例:小学生每天睡8(); 小刚跑100米用18()8、计算一段时间,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

例:1、小明7时25分从家出发去上学,20分钟后到学校,到校时间是().2、学校8时开始上课,乐乐每天在上学路上要走15分钟,那么他最晚应在什么时候出发才不会迟到?第三单元测量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km)做单位。

例:一支铅笔长15();数学课本厚6()一棵大树高10( );汽车每小时行驶60( )3、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千米=1000米例:80厘米=()分米 5千米=( )米6厘米=( )毫米 4000米=()千米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单位不同时,要先转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计算。

例:30厘米+20分米=()分米 6分米9厘米=( )厘米8千米— 6000米=( )米 30毫米— 2厘米=()毫米5、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作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作单位;表示大型物体的质量或载质量一般用“吨”作单位.例:一辆坦克重15( );一头骆驼重330( )一个苹果重200();一颗鸡蛋重70( )6、质量单位:吨、千克、克,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全套精品教学课件PPT小学优秀配套课件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全套精品教学课件PPT小学优秀配套课件

16
8
4
1
2
4
34
20
16
用16个小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或正
方形中,( 正方形 )的周长
最短。
有12个一样大的正方形,可以拼成哪些长方形或正 方形呢?
长(分米)
12
6
4
宽(分米)
1
2
3
周长(分米) 26
16
14
观察比较
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或正方形 中,( 长4分米,宽3分米的长方形 ) 周长最短。
我用直尺量了,正方形 的4条边都相等。
我对折后发现, 长方形的对边 相等。
我用三角尺上的直 角比了,长方形和 正方形都有4个直角。
问题:请你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
折量比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一)在下面的的四边形吗? 问题2:你还能画出跟上面不一样的四边形吗?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单元
全套精品教学课件
第一课时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
一、观察图形,理解周长含义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问题:1. 你认识这些物品或图形吗?
2. 你了解周长是什么意思吗?
二、多种方法,测量周长
(一)测量周长
活动要求:1. 以小组为单位。 2. 合理利用工具。
24÷4=6(厘米) 12÷4=3(厘米) 6-3=3(厘米) (6+3)×2+6+3+3=30(厘米)
问题:1. 知道了正方形的周长,你能想到什么? 2. 这道题该怎样解答呢?说一说你的想法。 3. 还有其他方法吗?
四、布置作业
作业:第87页练习十九,第1~3题。

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正确认识以往学习和工作中的优缺点,让我们好好写一份总结吧。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总结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三年级要重视和加强发展学生“空间关系”的知觉能力。

数和形是不可分开的。

因此,学生掌握空间关系的知觉能力也是小学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给大家带来关于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时针最短,秒针最长)2、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1时=60分60分=1时1分=60秒60秒=1分半时=30分30分=半时3、(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2)计算一段时间,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

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笔算加减法时:(1)相同数位要对齐;(2)从个位算起。

(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2、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3、加法公式:加数+加数=和加法的验算: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2020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2020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知识点
2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的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变式:①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②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变式: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课堂解析3
练习提升4。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第7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课件(19张PPT)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第7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课件(19张PPT)

填一填。 (1)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 4 )条边,都有( 4 )个角,并且都是 直( )角。 (2)长方形的对边( 相等)。(填“相等”或“不相等”) (3)正方形的4条边(相等)。(填“相等”或“不相等”)
(4)
下面的图形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平行四边 形?(填序号)
长方形:④___⑤____ 正方形:①_⑦_____ 平行四边形:③__⑧____
(2)图中有多少个正方形?
教材第80页做一做第2题、 练习十七第4题。
数学三年级上册(RJ) 教学课件
谢谢!
(长) (宽)
( 边)
中等练习
图中方格是边长表示1厘米的正方形。 1.画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2.画一个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
4厘米
3厘米
2厘米 3厘米
拓展练习 去掉两根小棒,使剩下的图形是两个正方形。
今天我们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了 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是直角;正方形4条边 都相等,4个角是直角。
数学三年级上册 (RJ) 教学课件
7 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 2 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四 边形,四边形有什么特征?
四边形的特征:4条直的边,4个角。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四边形。今天我 们来研究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用分三别角量尺一量量一长它下方的它形长的有和4 个宽角,,你你有有什什什么么么发发特现现点??? 长方形

长 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有4个直角。
正方形
用三分角别正尺量方量一形一量有下它什它的么的4条4 都相等。
有4个直角。
长方形和正方形有 什么相同和不同?
相同点: 都有4条边,4个直角。 不同点: 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2023-2024年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考点复习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人教版含详解)

2023-2024年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考点复习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人教版含详解)

期末知识大串讲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章节考点复习讲义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知识点01:四边形1.四边形是由4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并且都有4个角。

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2)长方形只是对边相等,正方形是四条边都相等。

(3)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它们都属于四边形。

知识点02:周长1. 周长的认识(1)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2)从图形边缘的某一点起,沿边缘描画一周,再回到起点,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3)我们可以用直尺测量或者用绕绳法化曲为直测量物体的周长。

2.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3.一般地,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的长度越接近,其周长越短。

考点0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和性质1.(2022三上·象山期末)下图的长方形由铁丝围成,在a、b、c、d拐弯处做上记号“·”,再从其中一个拐弯点把铁丝剪开拉直,那么铁丝可能是下面的()。

A.B.C.D.【答案】C【完整解答】将其中一个拐弯点用铁丝剪开拉直,那么铁丝可能是。

故答案为:C。

【思路引导】长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相邻的两边长度不相等,据此找出符合条件的图片。

2.(2022三上·临安期末)从一张长10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

A.32厘米B.24厘米C.40厘米D.36厘米【答案】B【完整解答】解:最大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所以正方形的周长=6×4=24(厘米)。

故答案为:B。

【思路引导】从一张长方形中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长方形的最短边,接下来再根据正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边长×4计算即可得出答案。

3.(2021三上·滨海期中)下图甲的周长与乙的周长比较,甲的周长()乙的周长。

A.大于B.等于C.小于【答案】B【完整解答】解:观察图形可得甲的周长与乙的周长比较,甲的周长等于乙的周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知识要点
1.四边形
(1)四边形的定义:由4条直的边围成的封闭图形是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征:有4条直直的边,有4个角,是封闭图形。

(3)长方形与正方形
2.周长
(1)周长的定义: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周长。

(2)测量周长的方法:绕绳法;或者用尺子测量。

(3)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计算:长方形的周长=2×长+2×宽=2×(长+宽)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注:对周长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公式要理解周长的本质,灵活解题。

示例:如下图,甲、乙两个图形的周长相比,( )
A.甲的周长大
B.乙的周长大
C.甲乙的周长相等
解答:C
第七单元易错知识点
1.四边形的特征
有4条直的边,有4个角,是封闭图形。

2.长方形、正方形的联系与区别联系: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区别: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

3.周长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4.测量周长的方法:
(1)绕绳法
(2)用米尺或直尺测量
5.长方形周长=(长+宽)×2 长方形周长=长×2+宽×2
6.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7.用数量、大小相同的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和正方形,拼成正方形时周长最短,摆成一排拼成的长方形周长最长。

易错题解析
例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3分米,宽是6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思路解析
这里容易忽视长是3分米,先要换算单位,3分米=30厘米,再去利用长方形周长=(长+宽)×2,计算周长。

正确解答
3分米=30厘米 (30+6)×2=72(厘米)
答:长方形周长是72厘米
例2:用一根铁丝围成一个边长为20厘米的正方形,如果改围成一个长是28厘米的长方形,宽应该是多少厘米?
思路解析
本题中要抓住一个不变量,同一根铁丝去围成图形,周长是不变的,正方形边长已知根据正方形边长求出铁丝长度即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0×4=80(厘
米)。

长方形长是28厘米,周长包括2个长+2个宽,2个宽=周长-2个长,最后除以2即可求出宽。

正确解答
周长:20×4=80(厘米)
2个宽:80-28*2=24(厘米) 宽:24÷2=12(厘米)
答:宽是12厘米。

例3:判断
1.4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

()
2.下图中,甲图形的周长比乙图形的周长长。

( )
思路解析
1.4条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是正方形,但是只是四个边相等的图形还有所以这句话是错的。

2.甲、乙图形的周长分别包括长方形的一个长和1个宽,中间的曲线是它们的公共边,也就是说甲图形和乙图形的周长相等。

题中的说法是错的。

正确解管
1.×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