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解剖生理学考试重点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解剖生理学考试重点

考点一:牙演化的特点

1.牙数由多到少。

2.牙根从无到有,牙附着于颌骨的方式由端生牙至侧生牙,最后向槽生牙演化。

3.牙的替换次数由多牙列到双牙列。

4.牙形从单一同形牙到复杂异形牙演化。

5.牙的分布由广泛到逐渐集中于上下颌骨。

考点二:牙萌出的生理特点

1.时间与顺序: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顺序先后萌出。

2.左右对称萌出:中线左右同颌的同名牙几乎同时萌出。

3.下颌早于上颌:下颌牙的萌出要比上颌的同名牙早。

4.女性同名牙的萌出略早于男性。

考点三:乳牙外形的特点

1.体积小,牙冠短小,乳白色。

2.颈嵴突出,冠根分明。

3.上颌乳尖牙的牙尖偏远中,与恒尖牙相反。

4.下颌乳前牙舌面边缘嵴与颈嵴都比恒前牙明显。

5.下颌第一乳磨牙牙冠形态不同于任何恒牙。

6.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近中颊尖、远中颊尖及远中尖的大小基本相等。

7.乳磨牙根干短,根分叉大。

考点四:正常乳牙牙合的特征

4岁以前

1.乳牙在颌骨上的位置较正,没有明显的近远中向或唇颊向倾斜。

2.牙合曲线不明显。

3.上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常彼此相齐,成一垂直平面。

4.由于乳切牙的牙轴接近垂直,无明显唇舌向倾斜,覆盖小,覆牙合深。

4~6岁

1.随着颌骨的长大,牙排列逐渐不紧密,切牙区及尖牙区出现间隙,其中上颌尖牙近中和下颌尖牙远中的间隙称为灵长类间隙。

2.牙的切缘及牙合面产生一定的磨耗。

3.上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不在同一平面,下颌第二乳磨牙移至上颌第二乳磨牙的近中。

4.随着下颌支的发育,暂时性深覆牙合程度可有所减小。

考点五:建牙合的动力平衡

1.前后向动力平衡

1)使下颌向前的动力:颞肌、嚼肌、翼内肌、翼外肌以及下颌舌骨肌等舌骨上肌群的收缩,其中升颌肌中除颞肌后束外,其余各肌都有提下颌提向上前的作用,也助长了牙列向前移动的作用。机制为:①闭口咬合时,下颌从后下向前上运动,闭口咬合力给上牙弓施加一个向前的作用力。②上下颌牙牙冠略向近中倾斜,咬合时牙的远中受

力大于近中,这种咬合力对牙体有推向前(向近中)的作用,因而正常牙合的牙长轴(牙冠方向)基本上都是向近中倾斜的。③舌肌的作用,上下颌骨后部生长较前部旺盛的颌骨生长特点,也对牙列产生向前的推动力。

2)向后的动力来自唇和颊肌,因其力量加载于上下颌相应部位的牙上,通过邻接点而传导于全牙弓,一方面抵抗牙弓所受的向前、向外的推力,使牙弓不至于过度向前、向颊侧发育,形成上颌或(和)下颌前突,同时促进牙列中各牙之间紧密接触、相互支持。牙列的完整,牙列中各牙之间的相互支持,在维持咬合的前后向平衡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2.唇颊舌向动力平衡

上下牙弓内侧有舌体,使牙弓外扩;外侧有唇颊肌之作用,使牙弓向内而限制其外扩。牙弓在两种肌肉的作用下,保持一定的宽度和大小。在正常的前后的动力平衡下,上下牙弓可以适当向前发育,使颌不至于前突或后缩。同时也促使牙弓向侧方发育。

3.上下方向的动力平衡

咬合接触使得牙齿在各种生长发育动力作用下,保持正常的萌出高度,如果缺少对颌牙,牙将过度萌出,直至遇到萌出阻力为止;如果因间隙过小,牙萌出受阻,萌出时阻力大于萌出力,则该牙将低位萌出或阻生。

考点六:牙尖交错位的特点

1.上、下颌牙处于牙尖交错,最广泛、最紧密的接触。

2.大部分人的髁突基本处于下颌窝中央的位置,此时髁突前斜面、关节盘中间带、关节结节后斜面三者之间保持密切联系。

3.双侧口颌肌群收缩对称、有力,作用协调。

4.牙尖交错位由上下颌牙的牙合面尖窝解剖关系所决定,是可重复的下颌位置。

5.牙尖交错位在人的一生中相对稳定,但也是逐渐变化的。

6.下颌在双侧升颌肌作用下,自然闭口到上下颌牙接触时,通过牙周膜本体感受器的反馈调节,下颌牙沿上颌牙牙尖斜面的引导自然、稳定地进入牙尖交错位,该位置也就是咀嚼肌肌力闭合道的终点。

考点七:三个基本颌位的关系

1.后退接触位与牙尖交错位:从后退接触位,下颌向前上移动约1mm左右到达牙尖交错位,这两个颌位的关系主要为水平方向的关系。

在此移动过程中下颌无偏斜,双侧后牙均匀对称接触,称为“长正中”,长正中的存在,可使下颌在进入牙尖交错位时的最大牙合力得到一定的缓冲,有利于保护牙周组织及颞下颌关节、咀嚼肌等组织结构的健康。

因此,长正中是正常生理现象。如果在此移动过程中仅单侧后牙接触,或移动时下颌有较大的左右偏斜,则说明后退有咬合干扰,就没有长正中。

2.下颌姿势位与牙尖交错位:从下颌姿势位,下颌向前上移动1-3mm到达牙尖交错位,这两个颌位主要表现为垂直方向的关系。在移

动过程中,如向上的距离小于1mm,或有向后移动或过度的向前移动,以及出现左、右方向的移动时,表明可能存在颌位或肌功能的异常。

考点八:上颌骨的支柱结构及临床意义

1.尖牙支柱(鼻额支柱):主要承受尖牙区的咀嚼压力,起于上颌尖牙区的牙槽突,上行经眶内缘至额骨。

2.颧突支柱:主要承受第一磨牙区的咀嚼压力,起于上颌第一磨牙区的牙槽突,沿颧牙槽嵴上行达颧骨后分为两支:一支经眶外缘至额骨,另一支经颧弓至颅底。

3.翼突支柱:主要承受磨牙区的咀嚼压力,由蝶骨翼突构成,翼突与上颌骨牙槽突的后端连接,将咀嚼压力传导至颅底。

考点九:颈内外动脉的鉴别要点

1.颈内动脉初在颈外动脉的后外侧,继而转至其后内侧。

2.颈内动脉在颈部无分支,颈外动脉在颈部发出一系列分支。在颈动脉三角内,颈外动脉发出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面动脉、枕动脉及咽升动脉5个分支。

3.暂时阻断颈外动脉,同时触摸颞浅动脉或面动脉,如无搏动,即可证实被阻断的动脉即颈外动脉。临床上施行颈外动脉结扎的主要危险之一,在于误将颈内动脉认为是颈外动脉而加以结扎。误扎后可能引起同侧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偏瘫,甚至死亡,其死亡率可高达49%。

考点十:下颌神经的走行及其分支

1.脑膜支(棘孔神经):经棘孔入颅,分布于硬脑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