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德育素养课程唤醒普通高中学生的心灵世界

合集下载

高中德育“五步”唤醒法

高中德育“五步”唤醒法

高中德育“五步”唤醒法发布时间:2022-05-12T08:11:11.758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2年1月总第395期作者:刘作军[导读] 说教不如唤醒。

他人唤醒不如自我唤醒。

实现自我唤醒,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刘作军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第六中学校150500说教不如唤醒。

他人唤醒不如自我唤醒。

实现自我唤醒,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一、发现一是,发现问题。

发现,是唤醒的基础,是为了更好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唤醒。

只有准确掌握学生存在的问题,详细地分析这些问题,将此分类、合并,分出主次,才能明确唤醒的内容、目标与对象,以便进行“靶向”唤醒。

二是,发现优点。

优点,好比星星之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唤醒,就是将这些“星星之火”点燃、烧旺,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一般来说,发现的过程要将发现问题与发现优点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科学研判、合理定位。

发现的方法很多,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互相结合使用。

1.观察法。

这是最直接的、最快捷的发现的方法。

它往往以观察者的经验为基础,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必须与其它发现的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2.问卷法。

通过预设一些问题,以问卷的形式,对唤醒对象进行调研,从而借助问卷了解唤醒对象的一些基本情况。

3.访谈法。

对唤醒对象本人及其身边了解他的人进行访谈,然后综合唤醒对象的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形成对其的综合性评价。

4.分析法。

即SWOT分析法。

S代表优势,W代表劣势,O代表机会,T代表威胁。

运用SWOT分析法,就是通过四者之间的有机组合,分析出唤醒对象的目前状况,制定比较科学的唤醒方案。

5.验证法。

首先设置或者选择一定的情境,然后观察唤醒对象在具体情境中的表现,进而通过分析,形成诊断性的意见。

二、唤醒唤醒,是指在外界刺激下人的身心状态被激活时产生的主观体验和认知评价以及由此所产生的行为改变。

1.选择好刺激源。

唤醒,需要由外界刺激来进行。

刺激源,可以是一个人、一件事或者一个物件,甚至是一句话。

“悦纳德育”育润泽未来人才

“悦纳德育”育润泽未来人才

“悦纳德育”育润泽未来人才作者:梁焕英来源:《师道(教研)》2021年第08期我校“悦纳至正”的办学理念提提倡全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包容、互相接纳,共同达到“至正”目标的美好境界。

鉴于此,我们举起了“悦纳德育”的大旗。

悦纳,是愉快地接纳,是一种智慧,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境界;“悦纳”不是盲目的、机械地接受,而是承传,是张扬,是创新,是实现一个大写“人”的人性复归。

一、构建起以“节文化”为主的活动体系学生的道德是在学生参与活动中经过反思、体验,自己建构起来的,活动体验是最有效的德育方法之一。

近五年来,我校结合自身文化底蕴,将节日文化元素引入校园生活中,充分利用百年老校内存的厚重而独特的校本教育资源,积极探索以“节文化”作为德育新载体,以培养学生拥有全面发展的素质、孝感乐助的情怀、才艺双全的素养、满腹经纶的底蕴、科学创新的精神以及强壮健康的体魄,资福自己,资福他人,共谋至正。

比如学校为弘扬优良校风,增强学校凝聚力,决定每年2月18日定为“至正洪钟节”,1、2月份进行以“今天我为中心骄傲,明天中心为我自豪”为主题的系列活动,通过“了解校史”“评选洪钟少年”“校庆”等活动,让学生知晓学校光荣的历史,增强身为中心人的自豪感和爱校情怀,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全面发展,做到“至正、至好”,为校争光。

此外,学校还有以“孝感乐助、养德资福”为主题的养德资福节,有“展示才艺、培养特长”的大榕树艺术节,有“悦纳万卷、引导阅读”的“东坡悦读节”等系列节日活动。

二、开发出体现“自省”的评价体系悦纳德育强调主体性,认为人的生命意义的实现只能是主体的“内省”与“建构”。

换言之,最成功的德育应该突出孩子自我反省、不断建构,从而“自己塑造自己”“自己构成自己”。

一是行为习惯日常化。

德育目标的真正落实,靠的不是空洞的道理说教,也不是抽象的要求,而是具体的行为习惯的培养。

学校根据德育目标,按照孩子每天从起床到晚寝的时间段细化为20条具体的行为习惯要求。

高中生德育课教案设计11篇

高中生德育课教案设计11篇

高中生德育课教案设计11篇大班德育活动教案1诚实的花朵设计意图:诚实是一个文明有序的社会中人人必须具备的起码的品格。

要让诚实在整个社会形成一种风气,必须从孩子抓起。

在孩子心中播一颗诚实的种子,要让这种子开花、结果。

还要靠老师、家长去精心的培育。

而最有效的做法就是我们人人都做孩子的榜样。

我们的孩子像一棵棵小树苗正茁壮成长着。

他们需要爱的阳光。

给孩子一个爱的世界,诚实的世界。

愿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幸福的人生!活动目标:1、通过故事,了解生活中哪些是诚实的行为,并愿意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2、知道诚实是做人最基本的品质之一。

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活动过程:一、歌曲导入1、教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歌曲吗?那就和我一起来欣赏一首歌曲吧!(课件播放:歌曲《好孩子要诚实》)你从这首儿歌中,知道了什么?这首儿歌的名字就叫《好孩子要诚实》(课件出示:歌曲名《好孩子要诚实》)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诚实的花朵》。

看看图中的小亮是不是一个诚实的好孩子?二、学文明理1、播放课件,仔细观察,说一说图上讲了一件什么事?(课件逐幅出示)指名说图意。

讨论交流:小亮为什么会紧张?2、(课件出示:小亮可以这样做吗?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呢?)讨论交流。

劳动教育德育教案2一、指导思想:教育幼儿从小热爱劳动,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同时能为他人、为集体服务,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

让孩子们在“劳动真快乐”主题中亲身体验到“劳动的快乐、劳动的光荣”,从而萌发热爱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

二、具体安排:1、时间:20xx年4月26日30日2、地点:本园、各班3、参加对象:全体教师和幼儿4、活动负责人:各年级组长、各班班主任教师5、活动内容:各班结合“五一”劳动节主题活动,进一步挖掘潜在教育资源,开展“劳动真快乐”的主题活动。

同时对幼儿进行假期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并请家长协助进行安全教育。

活动:1、帮爸爸妈妈做一件事情,如:收拾玩具物品,拿拖鞋,倒垃圾等。

德育无形 润泽心灵

德育无形  润泽心灵

德育无形润泽心灵德育无形,润泽心灵德育,是指对个体进行道德品质的培养和教育,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能够在人的心灵中激发出最真挚的感情,唤醒最崇高的情操。

德育无形,润泽心灵,是对一种精神力量的赞美,是对一种内在美德的颂扬。

在当今社会,德育教育正在成为各个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各个方面关注的焦点,因为德育不单单是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更是关乎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国家的未来。

德育无形,润泽心灵,让我们来看看德育教育在学校中的重要性。

学校是培养未来人才的摇篮,而德育教育则是学校教育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在学校中,老师们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修养。

德育教育贯穿于学校的方方面面,从班级管理到课堂教学,从学校文化建设到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无不需要德育的指导。

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会做一个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

这不仅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更能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为国家的发展注入更多的正能量。

德育无形,润泽心灵,需要我们关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会对孩子的思想习惯、行为品德产生深远影响。

家庭教育中的德育教育,不仅仅是长辈对子女的言传身教,更是从家庭中的文化氛围、家风家训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品德养成。

家庭教育中的德育教育,需要父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全面、具体的方式激发孩子内心的道德情操,让孩子在温馨的家庭氛围中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只有家庭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家庭才能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港湾。

德育无形,润泽心灵,同样需要我们关注社会教育的作用。

社会是一个大熔炉,也是人格塑造的重要场所。

社会教育中的德育教育,需要我们从社区、社会组织、社会活动、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来渗透和实施。

从小到大,孩子都在不断地接受社会教育的熏陶,社会教育中的道德力量同样是无形的,却又是深刻的。

高中以德润心,阳光成长心理健康教育演讲稿

高中以德润心,阳光成长心理健康教育演讲稿

高中以德润心,阳光成长心理健康教育演讲稿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很荣幸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关于高中以德润心、阳光成长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

当我们步入高中阶段时,我们面对的挑战与压力也与日俱增。

作为学生,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学习是我们当下最重要的任务,但我们的身心健康同样不容忽视。

所以,我想和大家一起探讨如何以德润心,以阳光的心态成长,从而更好地应对高中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首先,我们要以德润心。

德是人的品德,是指一个人在道德行为上的修养。

德可以让我们更加善良、友善、宽容,有助于改善与他人的关系。

面对同学间的矛盾与冲突,我们应该以善良的心态去对待,以宽容的心态去理解。

我们要用自己的行为去传递正能量,让友善与和谐成为我们之间的基调。

其次,我们要以阳光成长。

阳光是温暖的,是积极的,它可以驱散我们心中的阴霾。

在高中这个阶段,我们将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比如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等。

我们要保持一个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这些问题,用乐观的态度去化解困扰。

与此同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课外兴趣培养等也是我们阳光成长的重要途径。

最后,我们要关注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我们快乐生活的基石,也是成功的保证。

我们要学会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及时发现并解决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我们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心理知识、参与心理咨询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

同时,我们也要关注身边朋友、同学的心理健康,尽量给予帮助和支持。

总之,高中以德润心,阳光成长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我们的成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从自己做起,用真诚、善良、阳光的心态去面对困难,以健康的心态迎接挑战。

相信只要我们都能坚持,我们一定能够度过高中的风雨,迎来美好的明天!谢谢大家!。

高中德育校本课

高中德育校本课

高中德育校本课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高中德育教育日益受到重视。

德育课程作为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高中德育校本课的意义和实施方式。

一、高中德育校本课的意义1.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德育课程通过教授道德伦理知识和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他们遵纪守法、尊重他人、关爱社会的良好品质。

2.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德育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塑造健康的心理素质。

德育课程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逆境应对能力,提高心理抗压能力。

二、高中德育校本课的实施方式1. 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

德育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开展社会实践、实验探究、讨论研究等活动,使学生能够将道德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道德行为能力。

2. 强化班级管理和学生自治。

德育课程应该与班级管理相结合,通过设立班级规章制度,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增强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建设德育资源库。

学校可以建立德育资源库,收集有关道德教育的案例、故事、视频等资源,为德育课程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使德育教育更加生动有趣。

4. 加强家校合作。

德育课程的实施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学校可以组织家长会、家长讲座等活动,与家长沟通交流,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成长。

5. 引入德育评价机制。

德育课程的实施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通过考查学生的道德行为、道德判断和道德情感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德育水平。

三、高中德育校本课的展望1. 增加德育课程的课时。

在当前高中教育中,德育课程的课时往往不足,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未来可以适当增加德育课程的课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德育教育资源。

2. 推行德育课程的个性化教学。

新时代背景下高中德育的创新实践探究

新时代背景下高中德育的创新实践探究

新时代背景下高中德育的创新实践探究作者:栗辉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3年第20期摘要:高中阶段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传统的说教式德育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的教育发展要求。

立足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师要结合新时代的教育目标,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德育模式,构建完善的德育体系。

我们要围绕教师、学生、内容和环境这四个关键要素,创设良好的德育教学生态。

教师要科学应用新的德育方式、手段和方法,围绕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开展教学,在育才、立德和树人的综合教育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在高中德育的创新变革中,要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

关键词:高中德育创新实践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20.060在新时代背景中,教师要遵循全面育人的价值观,建立科学的德育理念,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思维认知特点,创新德育模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德育活动,在学习理解和文化传承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师在科学的教育理念的引领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新时代背景下德育创新的重要意义首先,德育的创新符合国家育人发展的需要。

教师结合人才强国的发展战略,明确为谁培养人,培养怎样的人,怎么培养人等问题,以此实现对德育的创新。

教师要遵循德育为先和全面发展的基本方针,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专业化和复合型人才。

在德育文化的学习理解和历史传承中,教师要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其次,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学生由于身心发展尚不成熟,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缺乏对是非正误的价值判断,很容易形成错误的精神追求。

教师创新德育活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能够实现对学生的德育引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养。

最后,德育的实施,为学生的终身德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学生能够将德育理念和价值追求,转化为德育实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行为准则。

善行德育润泽学生心灵

善行德育润泽学生心灵

善行德育润泽学生心灵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匡河镇中心小学地处观音山下,白莲河边,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观音山佛教文化的内涵是缘由、宽大、慈善。

白莲象征圣洁、坚贞、执着,水有灵动、润泽、容万物而不争的特性,都很好的体现了“至善文化”的内涵。

学校将“至善文化”上升为德育课程,进行了初步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十六六”善行德育。

其基本框架是:1.养成十个习惯:举止文明、诚实守信、尊重他人、惜时勤学、懂得感恩、勤俭节约、遵守秩序、热爱劳动、锻炼身体、讲究卫生。

2.学成六项能力:坐立行走、仪态整洁、独立自理、自主探究、友善交流、知行善为。

3.达成六项目标:安全防范更细、环保行为更实、健康生活更美、学习能力更强、社会交往更尚、意识形态更雅。

“十六六”善行德育能使学生潜移默化、见贤思齐,强化道德认知、道德情感,知道至善要从我做起、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

一、文化引航启善德学校秉承办学理念“享受品味教育,培育至善新人。

”确立文化主题为“上善若水高雅如兰”,既立足于善,培养善行善德、善学善思的人才;又着眼于雅,努力打造环境幽雅、布置淡雅、人文典雅;教师仪表优雅、举止儒雅、学识博雅、情趣风雅;学生品行高雅、言行文雅、风气清雅的学校。

学校以善雅为大方向,确立校训是:崇善、品雅、融智、创新;校风是:能容善拓、睿智高雅;教风是:乐教善诱、谦和博雅;学风是:勤学善思毓秀文雅。

环境育人润善心二、学校环境优美,富有诗意,彰显人文关怀。

每一面墙壁都说话,每一件物品都生情,每一处场所都在潜移默化的育人。

教学楼墙壁上的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是学校工作的理念导向。

校门口、走廊、楼梯的警示牌、提示语教会学生善言善行。

宣传栏上的教师宣言、学生宣言提升师生道德情操。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净化学生心灵。

《兰花赋》、《校歌》让学生的审美观、创造力和生活情趣无时无刻不在提升。

为展现各班级特色,建设文明班级,各班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班级文化展牌,成了宣传班级文化的一大阵地。

教育无小事,处处是德育

教育无小事,处处是德育

教育无小事,处处是德育教育是国家的根本,是社会的脊梁,更是每个家庭的期盼。

每一个孩子都是祖国的花朵,而教育则是滋润这些花朵的雨露。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品德的培养,德育无处不在,教育无小事。

教育从生活中引导和培养孩子们的良好品德。

德育的教育并非仅限于课本和校园,而是贯穿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

家庭是孩子们品德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们的第一任教师。

在家庭中,父母应该成为孩子们的榜样,从言传身教的方式,渗透着孩子们品德教育的种子,引导他们做一个品行端正、善良友善的人。

在学校里,老师们也是孩子们的良师益友,他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和认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融德育于课堂教学之中,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明晰人生价值观,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社会也是孩子们的成长舞台,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观念和行为,都对孩子们的德育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育从生活中引导和培养孩子们的良好品德,需要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共同努力,共同完成。

教育从校园中传递和培养学习人生的优秀品质。

学习成绩的优劣并不是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更重要的是学习中蕴含的品质。

学习是每个孩子成长的重要环节,学会学习,掌握好学习方法,培养学习的兴趣,是教育的首要任务。

在校园中,学习的优秀品质包括勤奋、坚持、自律、创新和团队意识等。

只有通过这些优秀品质的培养和传递,孩子们才能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培养自信心,增强自我认知,最终取得优异的成绩。

教育从校园中传递和培养学习人生的优秀品质,需要学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共同实现。

教育从环境中影响和塑造学生的心灵世界。

学生的心灵世界,是一个综合了学生各方面素养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园环境是一个学生成长的重要影响因素,一个和谐、温馨、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能够促进学生正面发展,塑造学生好的心灵世界,形成良好的行为品质。

教育无小事,处处是德育,环境对于学生成长的影响不可小觑。

教育无小事,处处是德育。

教育不仅仅是课堂上的知识传授,更应该是品德的培育,成才的造就。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1. 引言1.1 概述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是当今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

这一融合意味着将传统的德育和现代的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德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观念,而心理健康教育更注重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

二者的结合正好可以弥补彼此的不足,实现教育的更全面发展。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通过德育教育,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健康的人格。

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管理情绪,解决问题,提升心理素质。

将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

深化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不仅是教育工作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需要。

引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有助于推动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这一融合将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也将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1.2 意义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当今社会,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焦虑、抑郁、压力等心理问题成为困扰学生的重要因素。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助于预防和纠正学生的不良心理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道德素养,引导他们形成健康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通过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可以使学生在道德伦理和心理健康方面得到双重培养,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生挑战。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旨在全面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升其综合素质和个人魅力。

这种融合不仅是学校教育的必然趋势,也是推动教育现代化和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涉及两个方面: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道德规范和品德塑造的教育,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

2023年《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2023年《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最近我认真研读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3年版)),同时观看了相关专业教授的视频解读,感想挺多,收益不少。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的“新〃主要表达在课程设置的优化和“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标准〃两个关键概念的提出。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中,将更加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了解国家开展和世界开展大势,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立志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认为新课程标准呈现了以下亮点值得关注:一、新课标加强了课程立德树人的育人导向新(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旗帜鲜亮地强调了课程性质: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事、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

青年少阶段是人生“拔节孕穗期〃,道德与法治课程要精心引导和培养,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二、一体化设计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将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和交往范围作为建构课程的根底:遵循学生身心开展特点和成长规律,按照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思路,依据我与自身,我与自然、家庭、他人、社会,我与国家和人类文明关系的逻辑,以螺旋上升的方法组织和呈现教育主题,加强课程设计的整体性。

三、有机融合多种因素,构建全新德育课程体系新课程改革将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合为“道德与法治〃,以道德与法治教育为框架,有机融入国家安全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劳动教育,以及信息素养教育、金融素养教育等相关主题,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革命传统和法治教育。

四、增强了操作性指导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完成“教一学-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加强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

班主任德育论文:用爱心去唤醒学生美的心灵五篇

班主任德育论文:用爱心去唤醒学生美的心灵五篇

班主任德育论文:用爱心去唤醒学生美的心灵五篇第一篇:班主任德育论文:用爱心去唤醒学生美的心灵班主任德育论文:用爱心去唤醒学生美的心灵一位教育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我们要教给孩子们的仅仅是知识,那就直接告诉他们好了。

”但是在新的课程理念不断深化的今天,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教育教学的任务绝不仅限于此。

新的课程理念指出:要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主动构建知识的体系。

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励”和“唤醒”。

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示意、一个手势,都是对学生心灵的关注,我们给学生的一次赞许、一个鼓励,这些看似“无痕的”关注,在学生的心田里却能感受到被关注的幸福。

让我们用爱心去唤醒学生美的心灵,让我们在心田里种植“关注”的种子,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

还记得一年级,一个双耳带助听器的男孩闯入了我的视线,说实话当时我真的不想收,全班五十多个孩子还教个过来呢,哪能再为他再分一颗心呢?可是,当我看到孩子那种乞求与渴望的目光,听到他那口齿不清的“老师好”时,一股无形的爱的温泉涌上心头,从那天起,他成了我们班名特殊的学生。

我有空就同他聊天,有意识地锻炼他的语言能力,教他正确地咬字、发音,同时,我还让孩子们多关心他,多和他说话,多亲近他、陪他到操场上玩耍,锻炼身体。

渐渐地,他上课也能安心听讲,教的生字也能读出来了。

每当我看到他和正常的孩子一起玩耍一起做游戏,享受着他们带来的快乐时,我的心就感到无比的甘甜。

我真切地感受到我的爱并没有白白地付出,换来的是孩子可喜的进步。

我们要承认孩子之间的个体差异,没有差生,只有有差异的学生,我们应该尊重这种差异,用足够的耐心和爱心让学生得到更大的进步。

还记得2007年5月20日晚9点半我被一阵急促而刺耳的电话铃声惊醒,电话那头传来了李欣姑姑的询问:“赵老师,李欣现在还没有回家,你知道她平时都和班级里的哪些同学在一起玩吗?”我急忙给班里的其他同学打电话,但没有一个同学知道李欣放学后的去向。

关于德育教育在高中教学中开展的必要性

关于德育教育在高中教学中开展的必要性

关于德育教育在高中教学中开展的必要性在高中教学中,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素质。

德育教育在高中教学中的开展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德育教育在高中教学中开展的必要性。

德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高中阶段,学生处于青春期的成长时期,德育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这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少走弯路,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德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和道德修养。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人格和品德修养的培养非常重要,这不仅关系到他们个人的成长,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德育教育可以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和课程设置,引导学生端正的行为举止和价值观念,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德育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德育教育并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素质,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德育教育可以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和实践课程,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等,使他们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德育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非常重要,而德育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通过德育教育,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从而实现自己的梦想,追求自己的幸福,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探究中职生“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

探究中职生“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

探究中职生“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摘要:"知行合一"是中国优良传统家庭教育思维的精华,是中华、少数民族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

"知而能行,知行合一",与当代中职德育教育的目标不谋而合。

"先知先觉,后觉效之",在中职教学中实施"知行合一",既满足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又帮助学生获得发展。

所以,我们从中职生德育的角度入手,面对当前中职教学"知"与"行"相互割裂的现象,探讨中职学生知行合一的途径。

关键词:知行合一;有效途径;中职生引言:就目前中职学生的职业状况来看,市场中的道德伦理需求,对中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培训提供了更多需求。

如何从职生的学校培训开始,在引起全体教师关注职业素质培训的条件下,探讨提高中职学生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已日益成为中职工作者的一个迫切的研究课题。

一、课堂教学中的“知行合一”的意义新课改要求学校教学的主体必须是学生,由老师起指导作用。

在课堂教学环节中,要凸显学生文化主体作用,强化学生自己的文化知识,培育学生的文化主体素质,从而引领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更加积极的掌握文化知识,这就要求老师因势利导、从旁协助,以加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知行结合"。

"诵读与赏析"中的语文课文包括短篇小说、长篇散文、诗词等各种体裁,在课堂教学上展开朗读、讲座、表现等教学活动,激起学生对语文课教学的浓厚兴趣。

例如讲到《将进酒》,我们可以进行学生合作探索差异的方法表现对本诗的了解。

有的分组效仿名家诵读,透过吟诵感受诗中的豪情;有的分组搜集资源,用讲座的方法讲述李白的心路经历;有的分组采取情境剧的方法诠释诗仙的落寂诸如此类的教学活动不管是实用性,或是在训练方法的力量,明显比单调的操练题大有利益。

二、中职生“知行合一”的教育对策(一)重视“知行合一”教育,明确“知行合一”教育目标"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行合一"教学的目标首先必须"知"道"知行合一"的意义,确定目标。

德育活动融入课程活动方案

德育活动融入课程活动方案

德育活动融入课程活动方案一、背景介绍在现代社会,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体现学校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必备环节。

因此,将德育活动融入课程活动中,对于学生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德育活动融入课程活动的意义1.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通过德育活动,让学生懂得伦理道德,感受美好情感,提升道德修养。

2.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德育活动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3.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德育活动融入课程活动中,可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德育活动融入课程活动方案为了更好地实现德育活动和课程活动的有效融合,制定了以下方案:1. 开展主题班会在每周的班会时间,设置德育主题班会,讨论和学习对学生成长具有指导作用的德育话题。

比如:诚信、友爱、守时等。

2. 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课程内容,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 设计德育主题课程融入德育元素的主题课程,比如:道德修养、情感教育等,通过专题课程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学习。

4. 举办德育主题活动定期举办德育主题活动,如德育周、德育讲座、德育比赛等,旨在增强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

四、方案实施效果评估为了监测德育活动融入课程活动方案的实施效果,将进行定期的评估与调研,通过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反馈,不断完善和优化方案。

五、结语德育活动融入课程活动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

通过合理规划和有效实施,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校的教育品质。

希望这一方案能够对学校的德育工作有所启示,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以上是关于。

关于德育教育在高中教学中开展的必要性

关于德育教育在高中教学中开展的必要性

关于德育教育在高中教学中开展的必要性1. 引言1.1 高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在高中阶段,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高中时期是学生个性和思想的成型阶段,正是德育教育的黄金时期。

德育教育在高中教学中的开展,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德育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道德修养,使他们具备自尊、自信、自立的品质,健康发展个性,形成健康的心态,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德育教育在高中教学中的开展,也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评判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人生的挑战和问题。

高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无可替代,对学生的成长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1.2 德育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德育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成长阶段,他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都在形成中,因此德育教育在这一阶段显得格外重要。

德育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通过德育教育,学生可以学会尊重他人、珍惜生命、勇于奉献等正面的价值观,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德育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德育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在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德育教育还可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德育教育,学生可以体会到自己作为社会一员的责任和义务,懂得承担社会责任,培养出良好的社会公德和道德观念。

德育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高中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字数:270】2. 正文2.1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德育教育在高中教学中开展的必要性之一。

在当今社会,价值观多元化、人生观多元化的情况下,学校应该承担起教育的责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浅析高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浅析高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浅析高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高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是当前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个话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日益突出,高中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针对这一话题进行浅析,探讨高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意义、挑战和路径。

一、融合的意义1. 提高德育教育的针对性。

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可以使德育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提高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入,可以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综合发展。

2. 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素养,更可以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心理特点,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综合素养。

3. 有效预防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通过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融合,可以有效预防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及时发现和干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效提升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和心理应对能力,降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

二、融合的挑战1. 教育资源不足。

目前,我国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存在不足的问题,使得融合教育难以有效实施。

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提升教育质量,是当前面临的一个挑战。

2. 教师素质不高。

我国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存在着普遍的素质不高的问题。

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以满足融合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3. 教育管理体制落后。

我国目前的教育管理体制相对落后,制约了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融合。

需要改革教育管理体制,为融合教育提供更好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三、融合的路径1. 建设多元化的课程体系。

在高中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设置上,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引入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使得学生在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中能够得到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教育。

学校德育生活化——让心灵成长与生活同步而行

学校德育生活化——让心灵成长与生活同步而行

德育与 一般 性的知识 传授 、教学技巧不 同 ,它是心灵 的塑
造 、 品格 的培 育 、行为 的养成 ,所 以不 能把 德育封 闭孤 立起

来 ,也 不 能 把德 育 政 治 化 和 口号 化 , 而 应 当 将 德 育 工 作 由静 态 人 文 关 怀 ,与 学 生 融 洽 相 处 ,构 建 教 学 相 长 的 自然 生 态 环 境 。
的心 灵 ,让 青 少 年 “ 人 ” 。 要 完 成 这 项 光 荣 而 艰 巨 的任 务 , 成
青少年 的生命健康茁壮地成 长 ,这 既是班主任 的责任 ,更 是班 弦 ,让 正直之举 、同情之 心成为他们生活 中再正常不过 的 自觉 主任的幸福。 怎样 走进他们 的心灵世界 ,找到属于他们的那片 行 为。如 :我校在2 0 年 1 月开展的 “ 09 1 感恩父母 、感恩老师 ”

教育 是心灵的艺术 。班主任首要 的任务是塑造青少 年美好 使学生成为学校德育 工作的主体 。学校的德育实践 活动 充分 与 学 生真实生活和具体情境相联 系 ,增加道德人文关怀成分 ,善 必须走进学 生的心灵 。培养青 少年求真 向善趋美 的心灵 ,引导 于在最现实 、最本质 的生 活中 ,拨动学生心灵深处那根善 良之
转变为动态 ,由 “ 、大 、空 ”转变为 “ 、小、实” ,由抽 这种特殊 的德育 “ 远 近 场” ,使师生心 畅意舒 ,犹如驶进了一个温 象转变为具体 。让学 生在做 中感悟人生 ,在 活动中接受教育 , 馨 的港湾 ,美的情感在愉悦与快乐 中升华 ,好的品格在 轻松 与
使德育工作鲜活 闪亮 ,富有魅力 。 六沟高 中的 “ 育生活化 ”,就是将德育融人生 活之 中, 德 融入学生心灵成 长过程 的始终 ,让学生在具体 可感的生活 中如 春 苗小树般健康成长。

德育一体化:高中“立德树人”的必由之径

德育一体化:高中“立德树人”的必由之径

德育一体化:高中“立德树人”的必由之径德育一体化是指将德育与其他学科的教育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个人素质为核心目标的教育模式。

高中阶段是学生形成自己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时期,因此高中德育一体化的实施尤为重要。

高中德育一体化的核心理念是“立德树人”,即通过学校的培养教育,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价值观以及人生观。

德育一体化的实施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思想品质、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

在高中德育一体化的实施中,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

通过开展各类道德教育活动,如主题班会、讲座、演讲比赛等,引导学生认识到道德与个人成长的关系,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监督,及时纠正学生可能存在的不良行为,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素质。

高中德育一体化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

通过开展思想品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关怀和引导,倾听学生的心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并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高中德育一体化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工作,了解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舆情引导和道德人格培养,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和社交媒体,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减少网络暴力和虚假信息对他们的影响。

高中德育一体化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开展科研、创新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敢于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学校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实践机会,引导他们进行科学研究,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德育素养课程唤醒普通高中学生的心灵世界
作者:房福建
来源:《北京教育·普教版》2014年第04期
哪个普通高中没有自己的校园文化课程?寝室文化越来越整齐划一,读书节变成了征文比赛,感恩节变成了做贺卡游戏,成人节变成了宣誓表演,形式从心灵的湖面划过,没有一丝波澜。

哪个普通高中没有心理活动室?只是除了挂个牌子,更多的时候是大门紧闭,心语心愿只能是个乌托邦。

我们必须反思,德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是成人。

我国以往乃至当前的教育放大了“知识技能”,忽略了“生活技能”,而普通高中学生的种种心理问题行为,都是心理社会因素在作怪,而这常常是由于生活技能的缺失。

只有重新定义“生活技能”的内涵,才能将德育落到实处。

重新定义“生活技能”,有针对性地开设素养课程
上世纪80年代,美国的Dr. Gilbert J. Botvin最早提出“生活技能训练”,在疏解青年问题(青少年吸烟)方面取得突出成效。

而今天提及的“生活技能”,特指一个人的心理社会能力,它使个体采取适应或积极的行为,可以更加有效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需要和挑战。

它主要包括十种能力,这十种能力相互作用,可以有效地解决现实生活中“如何对待自己”“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做有效的决定”等问题,而这恰恰是当下普通高中学生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或自傲或自卑;不能融洽地与人相处,在激烈的竞争面前心理畸变,甚或产生无视生命的极端取向;在最需要作有效决定的时刻,优柔寡断,以“打酱油”自我推脱,甚或漠视类似小悦悦事件的发生。

基于此,我们可以制定相应的课程,具体内容包括:
1.独特的我
2.我的成功不可复制
3.担起你的责任来
4.别让情绪左右你的未来
5.倾听花开的声音
6.墙,推倒了便是桥
7.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8.理解、信任与宽容
9.问题来临了怎么办
10.战胜挫折,坚忍以对
11.学会缓解压力
12.你的创造力有几分
13.远离患得患失
14.执行力决定成败
15.团队的力量
16.怎样与异性交往
17.欲望与诱惑
18.走向健康
19.为自己撑一把保护伞
20.传递正能量
既然上升为课程,就要精心编写,富有实效。

比如编写“团队的力量”这一章节时,我们首先调研普高学生中团队合作的障碍,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出口。

经过调研,我们发现了普遍存在的“缺乏信任”“惧怕冲突”“欠缺投入”“逃避责任”“无视结果”五大症状,五大症状分别是由相互戒备、一团和气、模棱两可、低标准、太过自我造成的。

于是我们就设置游戏环节,在活动中体悟团队的力量,同时加进去时新的事例,比如,李双江儿子李天一案例,尤其是抛出梦鸽“不会过高要求孩子,不期望孩子人生多‘成功’,只愿他快乐、自由地成长,有点个性、带点叛逆也是天性”这一教育理念,结合李天一与人相处的种种事例,开展辩论,让学生深入体会个性与团队之间的关系。

这样的素养课程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避免教育流于形式和刻板的说教。

理顺“校本资源”,构建德育活动课程体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
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眼下,虽然在观念上已经突破了学科的概念,认同课程“是一切教育内容的总和”,但是在实践中重知识轻能力、重学习轻活动的倾向依然非常明显,尤其是普通高中的德育课程,往往处在高考应试思想的挤压下,生存空间愈来愈逼仄,更多的学校任由其“花自飘零水自流”。

怎么办?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因“地”制宜,是说要善于发掘校本资源,创建德育特色;因“材”施教,是说既要结合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特点,又要给学生自主的话语空间。

目前亟待解决的是理顺校本资源,构建富有本校特色的德育活动课程体系,使德育素养系列化,具体落实到生活的时时处处,让文明素养之花在校园扎根生花。

校本资源广泛而丰富,是一个学校经年的文化积淀,包括校训、校歌、校史;包括名师档案、成功校友、身边榜样;包括班名、路名、楼名;包括社团、节庆、集会,等等,且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特殊的校园文化,都有不同潜质的学生资源,我们可以将内容不一、形式多样的活动按照课程理念加以整合,形成德育学科课程之上的德育活动课程体系。

因为其领域广泛,且可能复合交叉,所以需要从不同的角度理顺,然后根据校情、学情重构德育活动课程。

一般可以构建社团活动、社区服务、主题活动、班级文化四大系列,每个系列都可以根据年级段、兴趣发展、对象特质等不同的需要展开。

比如可以在高二年级进行班级文化建设。

通过一年在校生活,学生已经对“校本资源”了如指掌,这时进行班级文化建设就不会因浮浅而流于形式,延续到下一年则可以形成丰富有效的高考文化。

德育活动课程既要具有稳定性,便于实施,又要富有灵活性,兼顾不同学生的素养所需;既要考虑整体,规划德育活动的目标定位、实施原则,又要根据不同的时期、对象,斟酌实施的细则方案。

精心配制“套餐”,把“菜单式”德育素养选修平台落到实处
育人模式的转变确实是亟需,但我们知道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重点和难点均在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自主话语权。

这能够实现吗?总结以往的教训就会发现,类似的改革往往失于两个极端,一是附属于国家课程,钟情于高考方向,所谓的自主选择又不约而同地聚焦到老路上去;二是缺乏配套的地方课程(义务教育阶段曾有),各校茫然于突如其来的放权,于是对丰富的课程资源熟视无睹,对学生的发展听之任之。

若想找到一个兼顾的方式,可以考虑“菜单式”德育素养选修平台。

这既切合了当下的选课制,又适应了学生发展所需。

所谓“菜单式”德育素养选修平台,是为满足普通高中学生德育素养个性化需求,对素养课程和素养活动进行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学生可以在特定时间、地点,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定课程,在网上平台进行预约、自修的一种模式。

在这个选课模式中,老师要做出色的厨师,学生也可以是厨师,确立富有特色的菜单,甚或形成“套餐”,长期而全面地提供给养;学生要做美食大师,可以和老师一起品味,在饕餮美食之中获得必需的有益的应用。

“菜单式”德育素养选修课程遵循“学校需要什么,就突出什么;学生缺什么,德育就补什么”的原则,学校既可围绕高考开设励志成才、心理健康、考前营养等课程,也可以从长期考虑设置人格力量、职业素养、公共礼仪等课程;为发挥教师的主动性、自主性,可以采用招标制,让教师特长有用武之地。

也要采用淘汰制,结合实际及时调整、充实、完善,保证德育的时效性和实效性。

在具体实施中,学校和教师作为平台的主导者,应做好了解学生所需、列出备选菜单、菜单初选和议、确定培训菜单、落实选修细节、实施选修评价六个环节,充分发挥各方积极能动性,真正发挥这一平台的独特功效。

作为不同的学生个体,可以从“满汉全席”中选取自己的菜单,也可以订购学校统一设置的“套餐”,这样才会吃得津津有味。

高中学生的心灵世界本是缤纷多彩的,是最富有活力的,怪就怪我们给他们的选择太少,压制了他们的个性成长空间;怪就怪我们忽视了德育素养的影响。

我们更多的时候做的是消防员,时时处处灭火,可是隐患不除,火又怎能灭得尽呢?其实只要我们换一个思路,搭起一个科学、合理的平台,老师有所“用”,学生有所“成”,成己达人,何乐为不为?这一平台就是德育素养课程。

何不拿起这个武器,用它唤醒普高学生的心灵世界呢?
■ 编辑江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