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表的阅读与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润表的阅读与分析
一、如何理解“费用”
费用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发生的各种耗费。由于费用与收入有内在的因果联系或关联性,因此,一般情况下,费用也是由三种原因引起:一是生产和销售商品;二是加工和提供劳务;三是提供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的损失等。如果收入是带来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则费用就是导致企业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并且经济利益流出的形式也有三种:一是资产减少:而是负责增加:三是两者兼有。由于费用是企业产出收入引起的,费用与收入之间具有因果联系性,因此,费用只有在得到收入补偿后的净额,才体现企业经济利益的净流出。一般情况下,与费用相关联的收入是能够补偿费用的,但在有些情况下也会出现得不偿失额情况,这就是企业经营亏损。
在会计上,费用一般按其性质分为三大类:
一是直接费用,就是需要直接计入有关成本计算对象如产品的费用,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其他直接费用等。在发生时,按一定的方法直接计入产品的成本。
二是间接费用,如产品的制造费用等,发生时不能直接辨明是哪一种产品发生,只好在计算产品成本时按一定方法分配计入成本。
三是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产品销售费用等,这类费用由于与特定会计期间相关联,所以不管数额有多少,均计入发生期间的损益表,均从本期收入中得到补偿。在产品销售衔接不好的
情况下,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部分地要递延到以后会计期间,而期间费用不管什么情况均不递延,因此,如果企业在核算时混淆费用的分类,就会影响利润计算的正确性。
二、净收益或净利润的阅读与分析
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净利润的构成及计算情况如下:
第一层次,营业收入。它是由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组成。
第二层次,营业例如。它是以营业收入为基础,计算公式为: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
第三层次,利润总额。它是以利润总额为基础,计算公式为: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第四层次,净利润。它是以利润总额为基础,计算公式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第五层次,每股收益。它包括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
三、利润表项目的阅读与分析
利润表的全部项目也分为收入项目、费用支出项目和利润项目三大类。
(一)收入项目的阅读与分析
这里所说的收入类项目,是指所有体现企业经济利益流入,从而导致企业利润增加的项目,包括营业收入、营业外收入和投资收益等项目,因此与上文所说的收入要素的含义有所不同。
1.主营业务收入
即企业的基本业务或主营业务收入,在商品流通企业就是商品销售收入,在其他类型企业就是营业收入等。在损益表上,全
部的营业收入是根据重要性程度进行分类的,分为基本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两部分,并且是企业收入的基本来源。一是企业,基本业务收入应该是最重要的,数额也应最大。这部分收入,是企业获利的基本保证,与企业基本业务利润比较,可以观察这部分收入的获利能力。此外,将本企业的基本业务收入与全行业的相同业务收入比较,还可以观察企业的地位和对行业的影响及控制力。
2.其他业务收入包括出租固定资产、出租无形资产、出租包装物
和商品、销售材料等实现的收入。
3.营业外收入
用来核算企业发生的各项营业外收入,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政府补助、盈利利得、捐赠利得等。这部分的收
入数额较大并不是坏事,它使企业利润增加,因而也增加了企
业利润分配的能力。但是,营业外收入的稳定性是较差的,企
业不能根据这部分收益来预测将来收益水平。其次,如果营业
外收入对利润总额的比例过大,说明企业的盈利结构出了问
题,至少是增加了不稳定的因素。
4. 投资收益
对大多数企业来说,对外投资的主要目的都是获利,它增加了企业利润和增强了利润分配能力。但是,在目前条件下,投资还没有成为企业经济化的行为,因此如果这部分收益对总利润的比率过大的话,也说明盈利的稳定因素和风险增大。
(二)费用支出类项目的阅读与分析
这是指企业经济利益流出从而使利润减少的费用支出,包括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等,因而也与费用要素的含义有所不同。
1.主营业务成本
指已经销售的产品的制造成本。对这个项目,比较有意义的分析方法,是计算一个“销售成本对销售收入的比率”,并在不同会计期间进行比较,观察其变化的趋势。一旦企业的这个比率是呈上升趋势的,在其他费用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则企业的经营获利能力将出现下降的态势,说明企业的内部管理出了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会计在计算产品销售成本时,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如先进先出法、移动平均法、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等,不同的计价方法对销售成本的影响是不同。分析该项目的变化时,要注意到这个变化是否受成本计算方法变化的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
2. 销售费用
指企业销售及推销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如销售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佣金、广告费等。这个费用在性质上属于期间费用,全部数额均要从本期的产品销售利润中扣除,因此其对企业当期净利润的影响程度要比直接费用更大。尽管企业比较重视对销售费用的控制,比如采用一揽销售承包的做法,但实际上销售费用的增长仍很快。1995年与1994年相比,工业企业的销售费用增长了38.58%,占产品销售利润的比重高达19.94%,直接侵蚀了近2层的产品销售利润。可见,控制销售费用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3. 管理费用
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如管理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办公费、管理用固定资产的折旧和修理费、业务招待费、劳动保险费、工会经费、坏账损失等。这项期间费用全部从当期销售利润中抵扣,对当期净收益的影响与销售费用相同。管理费用对销售利润的比率也较高,1995年为56.92%,成为影响利润下降和资产运营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4. 财务费用
指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发生的支出,如结算的手续费、借款的利息支出等。工业企业1995年财务费用对销售利润的比率为33.64%,其中借款利息占88.14%。利息负担沉重,直接的和主要的原因是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三项期间费用合计,相当于销售利润的120.5%。换句话说,企业的产品销售利润还抵不上三项期间费用的支出,若再考虑销售税金及附加费,则1995年全部工业企业的销售实际上净亏损。这个情况说明,强化内部管理,控制和降低费用特别是期间费用的水平,刻不容缓。
5. 其他业务成本
指为取得其他业务收入而发生的支出和税金等。
6. 营业外支出
指不属于企业生产经营费用,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但按规定应从企业实现的利润中扣除的各种支出,如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盘亏损失等。对于这些损失,企业的态度应力争控制到最低限度。
7. 所得税费用
企业的所得税支出不是利润分配的一种形式,而是一种费用。由于会计对收入和费用的确定,与税法的规定在某些方面不尽相同,这使得会计所放映的利润与税法规定的计税利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