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4.2 气温和降水(第2课时)教学案(无答案) 湘教版

合集下载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2气温与降水 教案(表格式)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2气温与降水 教案(表格式)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2气温与降水教案(表格式)第四章第二节气温与降水课标要求运用示意图等说明气温与降水测定及变化, 绘制并判读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是新课程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课本71-77页,内容包括“气温”和“降水”两部分,是气候的基本知识,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既是对第一节天气知识的补充和延伸,又为学习本章世界气候和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以及后面章节中世界气候类型分布等教学打下基础。

本节内容贴近生活,通过描述气温、降水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感受生活中地理的用处,激发学生地理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地理。

三、学情分析初一学生知识基础薄弱,认知能力与逻辑分析能力不足,在学习上具有求知欲强,思维活跃等特点,注意力在20—25分钟集中,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方面尚有不足是该阶段的学习障碍。

因此,应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通过互动合作,解决问题,形成逻辑判断能力。

学生对气温与降水的空间变化规律等抽象知识理解起来有些困难,需要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来减轻压力,提高学习积极性;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地理学习模式,培养地理核心素养。

四、教学目标1、区域认知:通过学习气温与降水的测定及变化,增强对地理区域的认知。

2、综合思维:通过绘制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判读其分布规律。

3、地理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了解气温与降水的测定,提高学生地理实践能力。

4、人地协调观:运用气温与降水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分析人与环境协调关系。

五、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气温的测定与变化。

(2)降水的定义与测定。

2、教学难点:绘制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判读其分布规律。

六、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实验法、比较法、问题探究法、图示分析法。

课前准备温度计、量杯、2023年陵水县气温与降水数据、陵水县暴雨图片、PPT。

教学过程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播放央视天气预报。

4.2 气温和降水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2)

4.2 气温和降水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2)
应用
组内:相互交流自己的认识,比较出不同之处提出疑问由科代表或另一成员记录
组间:各组提出自己的的疑问,进行组间互答
师生:老师筛选重点问题并通过提示启发的方式帮助同学解决
1、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从图4-6上知道最炎热的大陆是——,最寒冷的大陆是——
3、等温线的判读:走向——东西——纬线;疏密——气温变化大小(年较差);凸向——向高纬凸,该点气温高,向低纬凸该点气温低
2、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出现在什么时间?
3、结合等高线的定义,想一想什么是等温线?
4、读图4-6你能发现什么,怎么看出来的?
气候的最主要
的因素是气温
和降水。要求
学生从教才上
找到相关的论
据通过度教材
材料让学生感
知自然景观和
气温密切联系.
步骤
科主任与科代表活 动
复备
三、
激情
互动
四、
魅力
精讲
五、
拓展
4、气温分布规律:等温线度数的变化—从低纬度向两极逐渐降低1、世界年平均气温较高的有哪些地区?
2、我们学校所在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
3、气温的分布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这句话对么,为什么?
4、如何判读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补充等温线的概念,通过图找到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气温的分布北半球弯曲,南半球平直的原因和海陆分布有密切的关系。
课题
气温和降水
课型
新授课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等温线的含义,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总结气温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联系等高线,分析图像、寻找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充分利用生活感知,,从实践中获取知识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2《气温和降水》教案2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2《气温和降水》教案2

子长县齐家湾中学课堂教学设计表 [&~@#*](教学反思参考2)学会查“无字词典”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又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所以,一个人除了要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还需要接触社会和自然。

这样,一方面可以使书本上的知识得到检验,另一方面也能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具有直观性,从而在体验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而今,对于语文这门学科,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生活处处皆语文”。

今天我教学的《学会查无字词典》就是一篇教学生如何学习语文的文章,该文内容浅显,语句平白,但其中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对于三年级的孩子们来说,具有深远的意义。

为了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涵,我作了以下几点尝试:一、充分利用导学单,指导学生进行充分的预习。

[&~%*#]导学单上的内容,紧紧围绕课文内容展开,重视学生的阅读与写字,因此,我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前自主读文,完成导学单上的习题。

在课前,我进行了检查,对学生预习中存在的问题有了第一手资料,这为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定位教师角色,力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同时又指出教师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

”在教学三至八自然段时,关于理解“骄阳似火”和“惊涛拍岸”两词语的意思时,我没有直接说出意思,而是让学生自主理解,在合作中领会“无字词典”和“有字词典”的意思,并从中领悟二者在解释方面的作用有何不同。

[*#~&^]学生在交流中,能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虽然有时说的不够完整或正确,但敢于思考、敢于发言的精神就值得赞扬。

因此,听了孩子们的发言,我表扬学生说得好,并且告诉学生,我们理解词意,目的就是要弄清楚这个词语表达的现实生活的某一种状况,查‘无字词典’就可以直接感受到,因此,它比查有字词典显得更为重要。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4.2《气温和降水》(第2课时)教学脚本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4.2《气温和降水》(第2课时)教学脚本

《气温和降水》第二课时教学脚本〔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同学们,大家好,我是老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气温和降水的第二课时。

本课学习的重点是:1.知道主要降水类型。

2.学会等降水量分布图的判读方法,能根据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出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那这也是本课学习的难点。

在开始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猜两个谜语。

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里看不见,猜一自然现象,是什么呢?对,是雨。

白色花,无人栽,一夜北风遍地开,无根无枝又无叶,此花原从天上来。

猜一自然现象,是什么呢?诶,是雪。

雨和雪都是我们这节课即将学习的降水的形式。

在本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的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天气预报中常见的一些天气符号,我们来回忆一下,看看你能不能从这些天气符号判断出对应的天气状况呢?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思考1分钟。

好,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这是一组雨的天气符号,这是小雨中雨大雨暴雨,这是伴有雷电的雷阵雨。

这是一组多出现在冬天的雪的天气符号小雪中雪大雪。

这是常出现在夏季的冰雹。

从这么多天气符号我们可以看出,多变的天气中,雨雪天气扮演着重要角色。

这些天气符号都与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降水有关。

降水的定义是空气中的水汽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到地面。

我们分别从降和水两个字来说明降水的定义。

降,即从天而降,水呢,有固、汽、液三态,其中,液态的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雪和冰雹属于固态的降水。

刚刚我们发现,降雨有小雨中雨大雨暴雨之分,降雪有小雪中雪大雪之分,从生活中我们也感受到,每次的降水过程啊强度也是不同的。

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不同等级的降水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呢?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思考1分钟。

气象上通常根据单位时间内降水量的多少来划分降水的强度等级。

那么降水量又是如何测量的呢?在气象站中,通常用雨量器来测量降水量,它的外部是一个不透水的铁桶,里面有漏斗和储水瓶,还配有一个量杯。

降水时雨水通过漏斗流入储水瓶,测量降水量时,我们要把储水瓶取出,把水倒入量杯内,从量杯上读出的刻度数就是我们获得的降水量了。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2节《气温和降水》第2课时学案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2节《气温和降水》第2课时学案

第四章第2节《气平和降水》(第2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降水的形成条件及降水的种类2.认识降水量的观察方法,掌握等降水量线的观点,理解降水的散布规律,认识天气资料的表示方法。

3.经过阅读气温降水散布图,培育学生读图剖析能力,经过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及降水的逐月分派图,培育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学习重、难点】要点:1.等降水量线及世界降水的散布。

2降水的主要种类难点:世界降水的散布规律。

【导学过程】一、自主预习,仔细准备1.从大气中下降的、、等,统称为降水。

降水形成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二是3.降水的三种基本种类是、、。

4.丈量降水量一般用的工具是,单位是。

5.地球有两大雨极,一是印度东北部的,二是夏威夷群岛上的。

6.在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中,横坐标表示一年的个月,纵坐标左侧是,右侧是。

二、自主研究,合作沟通讲堂研究一:读图4-14,赤道地域与两极地域哪里降水多?比一比,亚欧大陆沿海地域和内地地域哪里降水多?讲堂研究二:读图4-15、4-16,找出乌兰巴托与昆明最高、最低月均匀气温各是多少,计算这两个城市的气温年较差。

讲堂研究三:在图4-17坐标网格中,模仿乌兰巴托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会出洛杉矶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

三、当堂练习,检测固学1.降水的主要形式是( )A.降雨B.降雪C.冰雹D.霜2.润湿空气受热膨胀上涨,变冷凝固而形成的降水叫( )A.对流雨B.地形雨C.锋面雨D.台风雨3.以下地域降水最少的是()A.赤道邻近B.亚欧大陆的东部沿海地域C.中纬度的大陆西部沿海D.两极地域4.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降水量的单位是厘米B.在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C.雨量器就是有刻度的量杯D.降水量的多少是在每次降水后测出的5.对于世界年降水量散布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地域渐渐增加B.南北回归线邻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少C.赤道邻近降水多,两极地域降水少D.内地地域降水多读世界年均匀气温散布图,回答以下问题(1)世界年均匀气温的散布规律是从向逐渐递减。

4.2 气温和降水 教案2 (湘教版七年级上)

4.2 气温和降水 教案2 (湘教版七年级上)
课题
课时
本学期第课时
日期[
本单元第课时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复备人
审核人
感知目标
学习
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降水的形式,降水量的测量仪器、测量方法,降水形成的条件。
2、理解主要的降水类型。
3、阅读并分析降水量分布图,总结世界降水量的地区差异。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阅读分析等温线分布图的能力
情感目标
提出问题比解答问题更重要。教学中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重难点
教学重点:降水类型;世界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
教学难点:世界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复备标注




复习上节知识
1、最炎热的大陆,最寒冷的大陆,除南极洲外寒冷区域最大的洲是。
2、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3、一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4、北半球陆地气温最高月?最低月?
默写到听写本上
课堂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气候的第一个要素:气温,那么,另一个要素是:降水,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降水
3、降水量的测量:仪器:雨量器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材料,能正确使用雨量器。
4、世界降水的分布,指导学生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完成课本活动题,分析总结世界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地区,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2、比较亚欧大陆沿海和内陆的降水多少,分析原因
3、比较南回归线穿过的澳大利亚大陆的东岸和西岸的降水多少,分析原因?
4、补充总结:月降水量:把每一天的降水量相加;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案湘教版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一、教学目标:1. 阅读世界年平均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2. 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3. 运用气温、降水量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4. 了解气温和降水的测量仪器和读法、测定方法、单位5. 掌握世界主要降水类型的成因、分布特点和示意图。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教学难点: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并能通过读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总结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播放录像】播放天气预报录像。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平时听天气预报所关心的天气情况主要有哪几个方面?学生思考、回答略【小结】气温与降水对生活和生产影响深刻,是我们最为关注的气候要素。

(新课教学)【板书】第二节气温和降水【展示】展示东北、海南景观图片,学生观察景观图片内容,谈自己的生活感受。

【板书】一、气温【阅读、自主学习】阅读课本71——72页相关文字,自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气温指,单位是。

2.气温的测量:测量仪器是,测量时间是。

3.日平均气温的计算公式是,同时推导出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某地多年平均气温的计算公式。

【交流展示】1.小组内共同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认证答案,并请优秀小组展示。

2.教师在学生展示的基础上强调气温单位的正确书写和如何准确的读出温度计上的温度数。

【过度】通过测量我们发现气温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那么气温在分布上有没有一定的规律呢?【板书】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展示】展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和问题:1.A、C气温比较可知,纬度越高,气温越;由A、B气温比较可知,同纬度海陆气温,夏季A、B相比,气温高;D、E两地的比较可知,地势越高,气温越。

2.根据观察,总结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读图、思考】学生读图思考,自主解决以上问题,对有疑问的地方可通过小组讨论或请教师释疑。

湘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五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含两课时)

湘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五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含两课时)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一气温世界气温的分布【教学目标】1.了解气温的含义及测定方法。

2.理解等温线的含义,学会等温线分布图的判读方法。

3.根据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

【教学重点】1.等温线分布图的判读方法。

2.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

【教学难点】1.等温线图的判读。

2.根据1月和7月气温分布图,分析最热月和最冷月气温分布及原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归纳法、演示法等。

【教具准备】温度计,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1.哈尔滨遇到高温天气:看视频,哈尔滨遇到极端高温天气。

根据视频内容,说一说,本次高温天气是如何形成的?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2.我国部分地区大范围降温:2024年3月13日夜间至15日,新疆中北部有雨雪天气;15日夜间至17日,内蒙古中东部、吉林、黑龙江等地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局地大到暴雪。

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给交通运输带来了不利影响。

想一想,低温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哪些影响?3.“我在北半球瑟瑟发抖,你在南半球大汗淋漓”,近来地球两头冰火两重天的模式,让遭受极端天气肆虐的民众叫苦不迭。

撒哈拉沙漠飘起了大雪,“炸弹气旋”冰封美国,同时,澳大利亚多地出现极端高温,悉尼气温创79年来最高……南北半球冰火两重天,世界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讲授新课】一、气温第一个板块——议一议:气温和降水对生产和生活有哪些影响?(一)气温和降水是我们最为关注的气候要素,那么,气温和降水对生产和生活有哪些影响?说一说你的看法。

(二)课件展示气温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第二个板块:读一读,测一测——气温的测定。

(一)测量气温的工具是什么?出示气温计,观察上面的单位,学会读数。

(二)说明:测量气温时,要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内。

观察百叶箱的构造,百叶箱外表是白色,有利于反射太阳光。

如果没有百叶箱,要把温度计放在哪里测量?第三个板块:算一算——计算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一)读87页活动,解决以下问题:1.一天中的日平均气温通常要测量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时间?出示课件,观察气温日变化曲线,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出现在什么时间?2.读出课本87页图中温度计的读数,并计算这一天的日平均气温。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案(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案(新版)湘教版
3. 气温分布图的阅读与分析。
4. 降水的概念、形式及测量方法。
5. 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回归线穿过的大陆内部和西部降水少,东岸降水多。
6. 降水分布图的阅读与分析。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提升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气温和降水的概念、单位及测量方法,掌握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并能够阅读和分析气温和降水分布图。
-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体验气温和降水的分析方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讲授法,实践活动法,合作学习法,教学故事、案例、视频等。
- 作用与目的: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气温和降水的知识点,掌握分析方法,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1.3 实验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气温和降水的实验,如制作气温计、模拟降水过程等,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气温和降水知识的理解。
2. 教学手段:
2.1 多媒体设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世界各地的气温和降水分布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同时,多媒体课件还可以展示气温和降水的动态变化过程,增强学生的理解。
八、教学评价与反馈
1. 课堂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频率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通过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贡献、提出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3. 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来评估学生对气温和降水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测试题目应涵盖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世界的气候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教案 (新版)湘教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气温和降水》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世界地气候第二节《气温和降水》,主要介绍了气温和降水对地球表面的影响,包括气温的分布规律、降水的形式和分布等内容。

学生已经学习过地球的气候带和气候类型,对气温和降水有一定的了解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气温的分布规律,包括纬度、海陆分布等因素的影响。

-了解降水的形式和分布,包括降水的类型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气温和降水对地球表面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气温的分布规律、降水的形式和分布。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气温和降水对地球表面的影响。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地球的气候带和气候类型,对气温和降水有一定的了解基础。

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但对于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问题解决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引入气温和降水的概念,与学生共同回顾地球的气候带和气候类型。

-老师: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之前学过的内容,地球的气候带和气候类型是什么?(学生回答)-老师:非常好!那么,我们知道气候带和气候类型是如何形成的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气温和降水这两个与气候密切相关的因素。

2. 提问:你们知道气温和降水对地球有什么影响吗?请举例说明。

-老师:请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地方气温很高,会有什么影响?(学生回答)-老师:非常好!那么,如果一个地方降水很多,会有什么影响呢?(学生回答)第二环节:知识讲解与讨论1. 讲解气温的分布规律:-老师: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气温的分布规律。

首先,纬度对气温有什么影响呢?(学生回答)-老师:没错!赤道附近的地方气温较高,随着纬度升高,温度逐渐降低。

那么,海陆分布对气温有什么影响呢?(学生回答)-老师:非常好!海洋温度变化较缓慢,而陆地温度变化较快。

地理初一上湘教版4.2气温和降水教案2

地理初一上湘教版4.2气温和降水教案2

地理初一上湘教版4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学过一些生活常识、自然科学道理,一知半解关于明白得降水还有一定距离,有待补充,躲开物理上的呆板、严谨,以生活常识,简化比喻来引导。

复习提问: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世界之最?引入新课:研究天气和气候的时候,除了要把握气温的资料,数据外,还要明白降水的情形。

讲授新课:二.降水降水顾名思义确实是天空中水分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水分有可能是雨水,还有可能是雪或冰雹。

1.形成条件:让学生依照生活体会或往常所学知识说明,及时的评判学生总结答案:①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②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聚出来的程度补充:水的液、气、固三态;水分的蒸发、凝聚、凝固过程及温度条件;热涨冷缩原理;热空气与冷空气的性质对比;地表一定范畴内高度越高、温度越低事实。

2.要紧类型:依照挂图,分别讲解由于降水形成过程中不同的空气上升缘故和形式,所区分的三种要紧降水类型。

并分析分布地区。

①对流雨:潮湿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聚产生的降水叫对流雨。

发生在太阳辐射强列的地区,空气强烈对流时(如赤道地区)②地势雨:潮湿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聚,在山的迎风坡产生降水叫地势雨。

沿海、沿湖河等较潮湿地点的迎风坡(如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台湾火烧寮等地。

)③锋面雨:当冷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抬升”,遇冷凝聚产生的降水叫锋面雨。

海洋陆地的交界处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依照降水类型形成条件,联系家乡的实际,判定家乡要紧属于那种降水类型,什么缘故?3.降水量的测量以学生自学为主,学生推算:月降水量的运算方法(将某月中每一天的降水量相加的和)年降水量的运算方法(将某年中每一月的降水量相加的和)年平均降水量的运算方法(将某地多年中每一年的降水量的平均值)。

内容小结:通过板书总结重点。

课后作业:复习巩固板书设计:要紧降水类型:对流雨、地势雨、锋面雨降水量的测量。

七年级上册《气温和降水》第二课时教学案湘教版

七年级上册《气温和降水》第二课时教学案湘教版

七年级上册《气温和降水》第二时教学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气温和降水》教学案湘教版教学目标:、知道降水的测量方法,理解等降水量线的含义。

2、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3、会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出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难点:、世界降水的分布2、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教学方法:以图析文合作交流理论联系实际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师:出示景观图片如:热带雨林景观、热带草原景观、热带沙漠景观设问:你知道造成这些地区景观差异的重要原因是什么吗?(降水的多少)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降水及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等知识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任务(一)主要降水类型、自主学习:学生读书63、64页,结合自身体验,思考:(1)、降水形成的基本条是什么?(2)、降水有哪几种类型?2、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师出示三种降水类型的形成示意图、生合作探究:对照教材提供降水的概念,分析:三种示意图各是什么降水类型,你判断的关键什么?【教师精讲点拨】抓关键词【探究结论】A、对流雨:发生在太阳辐射强烈的地区、空气强烈对流时赤道地区多见)B、地形雨:发生在暖湿空气水平运动遇到山地阻挡时(例如:台湾的火烧寮)、锋面雨:发生在冷暖两种空气相遇时(例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联系实际:联系家乡的实际,判断家乡主要属于哪一种降水类型。

教师补充:降水量的测定引导学生推算:月降水量、年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的计算方法学习任务(二)世界降水的分布、自主学习:学生读书64页正文及阅读教材,回答:(1)、世界各地降水是否均衡,举例说明。

(2)、列举世界上的两个雨极。

2、小组交流:学生回答,教师简单介绍乞拉朋齐降水较多的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读地图册3页强调等降水量线的概念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1)完成6页活动题。

(2)你认为我们当地的年降水量是否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教师精讲点拨】1、指导学生如何读降水量分布图2、从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用水等多方面思考。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是学生在学习了地球的运动、气候类型等基础知识后的进一步拓展。

本节内容通过介绍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使学生掌握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变化,理解其对生产、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已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气候、天气等概念有所了解。

但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图像资料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在生活中对气温和降水有直观的感受,可以结合生活经验来进行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能阅读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图,分析其对生产、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尊重,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2.气温和降水对生产、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对生产、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2.图象教学法:利用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图,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其空间变化。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观察能力。

4.生活实践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气温和降水对生活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参及相关资料。

2.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图、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等图象资料。

3.相关案例资料。

4.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图,向学生展示世界各地的气温和降水情况,引导学生关注气温和降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让学生了解其分布特点及成因。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气温和降水对生产、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2《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2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2《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2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2《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气温和降水》是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气温和降水的概念、分布规律以及它们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掌握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规律,并了解它们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气温和降水这两个概念可能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以及它们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气温和降水的概念,掌握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了解气温和降水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2.气温和降水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地图、视频等素材。

2.地图:准备世界气温和降水分布图等相关地图。

3.问题: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世界各地的气温和降水状况,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世界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

3.操练(10分钟)针对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例如:为什么赤道地区气温高,两极地区气温低?为什么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4.巩固(1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并解释世界各地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

七年级地理上册4.2气温和降水教案(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4.2气温和降水教案(新版)湘教版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在线地图应用:运用在线地图软件,让学生实时查看不同地区的气温和降水情况,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力。
(3)虚拟实验软件:运用虚拟实验软件,模拟气温和降水的测量过程,让学生深入了解测量方法和原理。
4.课后跟进
-收集学生反馈:在课后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和建议。
-调整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与总结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实践活动环节,由于时间限制,部分学生没有足够的机会亲身体验气温和降水的变化,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实践活动的机会。
针对以上学情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于知识层次,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气温和降水的相关知识。对于能力层次,教师需要设计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力、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对于素质层次,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对于行为习惯,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管理策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注意力集中程度。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气温和降水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温和降水》教学案
教学目标:
1、知道降水的测量方法,理解等降水量线的含义。

2、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3、会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出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难点:
1、世界降水的分布
2、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
教学方法:
以图析文合作交流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景观图片如:热带雨林景观、热带草原景观、热带沙漠景观
设问:你知道造成这些地区景观差异的重要原因是什么吗?(降水的多少)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降水及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等知识.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主要降水类型
1、自主学习:
学生读书63、64页,结合自身体验,思考:
(1)、降水形成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2)、降水有哪几种类型?
2、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师出示三种降水类型的形成示意图、生合作探究:对照教材提供降水的概念,分析:三种示意图各是什么降水类型,你判断的关键什么?
【教师精讲点拨】抓关键词
【探究结论】
A、对流雨:发生在太阳辐射强烈的地区、空气强烈对流时
(赤道地区多见)
B、地形雨:发生在暖湿空气水平运动遇到山地阻挡时(例如:台湾的火烧寮)
C、锋面雨:发生在冷暖两种空气相遇时(例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联系实际:联系家乡的实际,判断家乡主要属于哪一种降水类型。

教师补充:降水量的测定
引导学生推算:月降水量、年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的计算方法
学习任务(二)世界降水的分布
1、自主学习:学生读书64页正文及阅读教材,回答:
(1)、世界各地降水是否均衡,举例说明。

(2)、列举世界上的两个雨极。

2、小组交流:
学生回答,教师简单介绍乞拉朋齐降水较多的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读地图册35页
强调等降水量线的概念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1)完成65页活动题。

(2)你认为我们当地的年降水量是否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教师精讲点拨】1、指导学生如何读降水量分布图2、从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用水等多方面思考。

学习任务(三)
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根据气候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教师精讲点拨】
1、注意该图的基本组成部分:横坐标是一年12个月份,
个性化修改
纵坐标左边是气温数(单位:℃),右边是降水量数(单位:毫米)
2、会计算气温年较差
三、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讨论66页活动题1、完成:
1、判断:(1)、乌兰巴托最高气温出现在__7_月,约__℃,最低气温出现在___月,约___℃,气温年较差是___℃。

(2)、昆明最高气温出现在____月,约___℃,最低气温出现在___月,约___℃,气温年较差是_____℃。

2、计算;估算乌兰巴托和昆明的年降水量
3、分析:乌兰巴托和昆明的气候差别主要有哪些?
4、拓展:人们常说昆明“四季如春”,你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吗?
四、总结梳理归纳方法:
1、以图析文;降水分布规律必须借助地图总结出。

总结各地降水的情况又必须落实到地理空间分布上。

所以掌握读图的方法是学好本节内容的关键。

2、“勤动手、多练习、勤动脑、找规律”是学好气候资料分析图的关键。

在总结某地气候特征时,应把握的要点是:一看气温,二看降水,三看气温和降水的配合。

五、巩固练习,达标检测:
做综合能力训练76页二、综合题:8、9
六、附板书设计:
一、气温
二、降水:
(一)、降水形成的条件:1、2、
(二)、降水类型:1、对流雨2、地形雨3、锋面雨
(三)、世界降水的分布:
1、等降水量线的含义
2、分布规律:①、②、③、
三、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教学反思:
【学后反思】
1、我学习后的总体评价(很好、加好、一般、较差):。

2、我学到的主要知识和技能:。

3、我学到的主要方法:
个性化修改。

4、我还存在的疑难问题是:。

【教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