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020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1课时世界的物质性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第1课时 世界的物质性一、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01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02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2)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
2.物质的概念(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03意识,并能为人的□04意识所反映的□05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06客观实在性。
(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07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08具体的物质形态。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人类社会的产生人类社会是□01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02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人类社会的构成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03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04地理环境、□05人口因素和□06生产方式。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07物质性。
3.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1)自然界是□08物质的。
(2)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具有□09客观的物质性。
(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10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11人和□12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总之,世界是□13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14物质性。
思考 Ⅰ.物质就是具体事物的总和,这种观点正确吗?提示:错误。
哲学上的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共性的概括,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Ⅱ.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是独立存在的。
这种观点正确吗?提示:错误。
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并通过具体形态表现出来。
Ⅲ.精神、意识现象的存在否定了世界的物质性。
这种观点正确吗?提示:错误。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因此并不否认世界的物质性。
探究活动一:物质概念情景:在古代,由于科学技术还不发达,人们对世界本原的探索往往仅限于肉眼能观察到的一些具体的物质。
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
1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答:一,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做指导,但任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任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集体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能量,生产关系是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位置关系。
2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答: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惊醒的社会实践,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已是人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类表现及本质特性。
3 对立统一性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答;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片联系的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已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4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辩证关系以及方法论意义/答: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的含义和意义(1)普遍性: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2)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的意义(1)在理论上坚持辩证法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反对割裂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形而:普遍和特殊的关系就是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2)在认识上坚持从特殊到普遍再到特殊的认识程序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这一原理的具体运用5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关系答: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
特点是直接性和具体性。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以及假说和理论等形式。
特点是它的间接性和抽象性。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依存。
哲学生活4.1《世界的物质性》
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注意: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 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②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③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④世界统一于物质; ⑤世界是物质的。
:
①原理内容: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 质性。 ②方法论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考法提示】此原理多会结合一些重大的环境问题、自然灾害 的发生、大型工程项目的建设、人类改造社会的重大变革的材料, 要注意综合运用自然界的客观性、人类社会的客观性、发挥主观 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以及意识的能动作用等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 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 的世界的组成部分。(原理)
要求我们?
2.(1)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 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2)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 处。(方法论)
四 探索世界的本质
世界的物质性
Content
目录
01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02 自然界的物质性 03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问题一.以上说法是对泰山的认识,这说明泰山是可以为人们所认识的。 请用教材的语言来替代“泰山是可以为人们所认识”的意思?
问题二.但不管你如何看待泰山,它总是泰山在那里,这说明泰山的 存在并不依赖于我们对它的认识。再请用教材语言来替代表达“泰山 的存在并不依赖于我们对它的认识”的意思?
一、什么是物质?
“物质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在自然界中,既有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海,也有许多我们看不见、 摸不着却又真实地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如磁场、超声波、紫外 线等。从哲学的角度看,上述事物有什么共性呢?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2课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优质课教案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2课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优质课教案(两课时)【教材分析】《世界的物质性》主要讲述了世界的物质性以及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本框以“阅读与思考”为线索贯穿全文,从而引起学生对世界的物质性及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步步深入地思考。
包括“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三目内容。
教材还辅以相关链接,以丰富拓展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自然界的物质性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理解世界的物质性。
2.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相信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科学精神探究世界的物质性,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使我们在探索世界、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形成科学精神。
3.公共参与根据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设计人生规划,用唯物主义观点指导实践活动。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世界的物质性。
2.教学难点: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刚刚接触哲学学科,对什么是哲学充满好奇。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种好奇,让学生第一次就爱上哲学,力戒枯燥乏味的教学。
因此,教师应穷尽一切手段设计教学。
同时,学生的分析能力有限,需要教师进一步耐心培养。
【教学方法】启发式、材料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师:恩格斯曾说过:“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一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人们要想生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就应该对自己生活在其中的世界和生活本身进行审视和思考。
为此,我们不仅需要具体科学知识,而且需要哲学知识。
那么,世界是物质的还是意识的?了解这个问题,有助于我们走进哲学,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作出正确的人生选择,创造更亮丽的青春。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世界的物质性。
板书课题:世界的物质性二:讲授新课。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阅读与思考一(1)师课件出示以下材料。
政治必修四 哲学 第四课:世界是物质的
总之,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 总之,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 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 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 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 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 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 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 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的核心是物质。 世界的核心是物质。
总之,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 总之,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 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 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 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 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 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 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物质性。 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物质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 人的意识 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特点: 特点: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①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
区别: 区别:
客观实在是 管人们承认不承认、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 客观实在是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的特性。 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的特性。 它是万事万物和现象共同特征的抽象和概括, 共同特征的抽象和概括 它是万事万物和现象共同特征的抽象和概括,相对于意识来 第一性的东西 精神和意识现象。 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和意识现象 说,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和意识现象。 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的 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状态 是相对于主观而言的, 具体的物质状态, 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的,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状态, 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 具体的思想等 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等。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四课第1课时 世界的物质性
第1课时世界的物质性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识记物质的含义,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培养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的能力。
3.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反对上帝创世说。
1.政治认同: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2.科学精神:能用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分析生活中的现象。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01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02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2)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
2.物质的概念(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03意识,并能为人的□04意识所反映的□05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06客观实在性。
(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07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08具体的物质形态。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的产生人类社会是□01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02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人类社会的构成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03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04地理环境、□05人口因素和□06生产方式。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07物质性。
3.世界的物质性原理(1)自然界是□08物质的。
(2)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具有□09客观的物质性。
(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10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11人和□12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总之,世界是□13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14物质性。
思考Ⅰ.物质就是具体事物的总和,这种观点正确吗?提示:错误。
哲学上的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共性的概括,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Ⅱ.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是独立存在的。
这种观点正确吗?提示:错误。
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并通过具体形态表现出来。
2020高中政治第二单元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情景导入学习目标2018年,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台风灾害为主,干旱、风雹、地震、低温冷冻、雪灾、森林火灾等灾害也有不同程度发生。
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1.3亿人次受灾,589人死亡,46人失踪,524.5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 644.6亿元。
我们应如何看待频发的自然灾害?世界到底是怎么来的?它的本质是什么?通过本框的学习,将为你解开这些问题的谜底。
了解物质的含义。
结合当前自然界发展变化和我国社会发展状况,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重点+难点]运用具体事例,理解并归纳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教材“探究问题1”提示不是。
科学研究表明,地球大约形成于47亿年前,它是由原始的太阳星云分馏、坍缩、凝聚而成的。
地球上的生命(包括人类)也是自然界长期演变进化的结果,构成生命细胞的所有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
因此,地球和地球上的生物都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因而上帝创世说是背离客观实际的。
(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2)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也不会有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
教材“探究问题2”提示 (1)古代的哲学家在认识问题时受时代条件所限,其认识水平有限,他们不能超越日常生活的经验层次,没有撇开事物的具体特性,只能从现实世界中寻找一种具体事物来代替世界的本原。
(2)这些事物都是具体的物质形态,它们的存在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它们共同的本质和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物质概念(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对于物质概念,应抓住三点:一是其客观性: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二是其可知性: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三是其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联系实际分析说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联系实际分析说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从人类的产生来看,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这个世界上先有物质然后才有人类,人类是物资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如果要追溯人类的起源,最早的是原始食虫类,古猴,古猿,猿人,新人,现代人。
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时候的产物。
而在这一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正是因为有了劳动,我们人才有了手脚分工,才产生了语言和意识,才形成了人与人的关系,并形成了人类社会。
所以我们说,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最关键的一点,我们看到,劳动在这里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是劳动把人类从动物当中区分开来。
从人类的存在来看,人类社会本身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他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
地理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人口因素指人口的数量、质量、发展和分布都是客观的。
而生产方式,是人类向自然界谋取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方式,是生产力跟你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产品的分配关系,生产关系是由生产力决定的,两者都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生产关系如果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两者就像人的脚和鞋子,鞋子如果不适应你的脚,你就走不快。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中国人可是吃过大亏的,大跃进的时候,说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在这种错误的指导思想下,中国人做了很多不切实际的事情。
有一个顺口溜:一颗芝麻光溜溜,炸成香油发了愁,全国人民吃不完,只好倒到河里头。
这是严重脱离实际,所以大跃进不仅没有使我们超英赶美,反而使中国倒退了好几年。
所以生产方式是客观的,是物质的。
因此人类社会从本质上看是客观的物质体系,每一代人都是在这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中存在,没有选择的余地。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看,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有客观的发展规律。
马克思曾说:“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世界的物质性
世界的物质性
哲学中世界划分为哪几部分?
自然界
人类社会
人的思维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根据你所了解的知识,有关世界的起源有哪些说法?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起初神创造天地。 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 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 上帝第一天造出了白天和 黑夜,第二天造出了空气 河水,第三天造出了各种 各样的植物,第四天造出 了日月星辰,第五天造出 了各种动物,第六天造出 了地上的各种生物和人。 天地万物都造齐了, 第七天就被定为休息日。
劳动对象
的
生产资料所有制 客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 观
位和相互关系
的
产品分配方式
1958年9月1日《人民日报》上发表的《徐水人民公社颂》,当时的报 纸上还说,农村的墙壁上到处贴满了宣传画:玉米长到月亮上,惊扰了 寂寞的嫦娥小姐;水稻亩产万斤的卫星腾空而起,连太阳也黯然失色; 棉花堆成的高山耸入云端,山顶的娃娃笑哈哈地遥指珠穆朗玛峰。有人 还编了顺口溜:“一颗芝麻光溜溜,榨成香油发了愁,全国人民吃不完, 只好倒到河里头。一只南瓜如地球,结在五岳山上头,把它放到大西洋, 世界又多了一个洲。”
3、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社会生活各方面发展都受某种客观规律的支配。
价值 价格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从产生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 展的产物 2、从存在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 的物质体系
地理环境 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 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
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因素 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 生产方式 社会的物质性。
(三)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从古猿到人的进化中脑量的变化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 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三、唯物论简答题
三、简答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定义及其基本思想。
(1)实践是人们探索和改造现实世界的客观的物质的社会活动。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概念包括以下基本思想:第一,实践是现实的人的对象性的感性活动;第二,人的实践活动是一种具有现实创造力的活动;第三,实践是现存感性世界的非常深刻的基础;第四,实践为人们正确理解现实感性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理解方式。
2、简述人化自然和自在自然的关系。
(1)人化自然和自在自然的区别在于:人化自然是同人的实践已经发生关系并由人的实践改造而生成和发展着的具有属人性质的自然界,它既是人的实践活动的结果,也是人的后续实践的前提。
自在自然则是同人的实践尚未发生关系的那部分自然界,它是人的实践活动的潜在对象。
(2)人化自然和自在自然的联系在于:第一,由于自在自然是在人的实践作用下同人化自然区分开来的,因此,就这一点而言,它同人化自然一样也具有这方面的属人性质。
第二,自在自然是人化自然前提和基础,为人化自然的生成和发展提供了可能,并在人的实践活动的作用下,不断地实现着向人化自然的转化;人化自然则除了受人的实践作用的影响外仍然和自在自然一样遵循着客观自然规律的法则。
第三,人化自然和自在自然处在不断的相互作用之中。
3、简述主体和客体的双向关系。
(1)主体是指从事着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
客体是指主体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2)主体和客体的双向关系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在实践活动中,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第二,在认识活动中,以观念的形式实现着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
4、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即实践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定义:物质是标志属人的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属人的客观实在是人通过实践而感知的,它作为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人所需要的对象,为人的认识所能动反映。
(2)意义:第一,它揭示了物质的属人性质和客观实在性,既同以往的自然科学的抽象物质观划清界限,又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界限,揭示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彻底坚持了唯物论的基本原则。
世界的物质性教案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2.1世界的物质性一、教学目标必备知识:物质的含义、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世界的本质。
关键能力:1.能够结合实际阐述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本框内容的学习,能够用世界的物质性阐述有神论与无神论,摒除有神论的谬误思想。
二、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认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概念的阐释。
2.科学精神: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3.公共参与: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教学难点: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四、课前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圣经·创世纪》描绘了上帝七天创世的图景。
第一日上帝创造了昼夜;第二日:空气和水;第三日:天、地、海和植物;第四日:星体;第五日:动物;第六日:人;第七日作为安息日。
在这个模型中,世界是被上帝创造的。
上帝是个具有全知全能的存在,作为所有存在的第一因。
你认为有上帝存在吗?世界到底是怎么来的呢?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世界怎样来的故事?2、新课讲授(一)自然界的物质性探究一:列宁说,承认物质世界的先在性,是一切唯物主义的共性。
科学研究表明,自然界是先于人类意识而存在的。
人类生活的地球,早在46亿年前就已经形成了,但长期没有生物,没有人类,因而也就没有人的意识。
只是到了距今大约300万年前,地球上才出现了人类。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自然界的物质性。
点拨:自然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说明自然界是客观的,有其自身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思考:我国古代有女娲用黄土和水创造出了人的神话传说。
你认为“女娲造人”的故事是真实的吗?为什么?提示:自然界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它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字宙间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这些说法都是荒谬的、唯心的。
1.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2课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优质课教案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2课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优质课教案(两课时)【教材分析】《世界的物质性》主要讲述了世界的物质性以及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本框以“阅读与思考”为线索贯穿全文,从而引起学生对世界的物质性及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步步深入地思考。
包括“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三目内容。
教材还辅以相关链接,以丰富拓展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自然界的物质性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理解世界的物质性。
2.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相信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科学精神探究世界的物质性,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使我们在探索世界、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形成科学精神。
3.公共参与根据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设计人生规划,用唯物主义观点指导实践活动。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世界的物质性。
2.教学难点: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刚刚接触哲学学科,对什么是哲学充满好奇。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种好奇,让学生第一次就爱上哲学,力戒枯燥乏味的教学。
因此,教师应穷尽一切手段设计教学。
同时,学生的分析能力有限,需要教师进一步耐心培养。
【教学方法】启发式、材料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师:恩格斯曾说过:“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一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人们要想生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就应该对自己生活在其中的世界和生活本身进行审视和思考。
为此,我们不仅需要具体科学知识,而且需要哲学知识。
那么,世界是物质的还是意识的?了解这个问题,有助于我们走进哲学,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作出正确的人生选择,创造更亮丽的青春。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世界的物质性。
板书课题:世界的物质性二:讲授新课。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阅读与思考一(1)师课件出示以下材料。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 4.1世界的物质性
C、手推磨代表的是封建社会的生产力, 蒸汽磨代表的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D、应该大力发展生产力。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 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据 此回答3~4题。
3.这里的“客观实在”(
)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B.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
性
C.所有有形的物体
D.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
4.下列选项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
)
①人 脑
②基本路线
③生产关系 ④思想观念
⑤国 家 ⑥辩证唯物主义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⑤⑥ D.②③⑤
类 灵长类
哺乳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 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 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2、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 组成部分.
宇宙间不存在诸神创造世 界的活动
古希腊赫拉克利特: “火”是万物的本原
古希腊泰勒斯: “水”是万物之原。
柳宗元“元气” 才是唯一的存在。
他们对物质的理解有何局限性? 这些观点属于什么哲学派别?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
物质体系
构成 基本 要素
人口因素
客观的、
自然地理环境 物质的
为什么?
生产方式
劳动者 生产力 劳动工具
劳动对象
客观的, 物质的
生产资料所有制
生产关系 人们在生产中地位和关系 产品分配方式
3、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 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 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内容上是客观的)
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 定性的作用。
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导入: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验证了自然界的物质性,知道了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并不是唯心主义所说的“神创造了世界”。
那么,存在于世界上的人类社会又如何产生的呢?下面我们共同来学习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一、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老师: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由古猿发展而来的一个特殊的生物种群。
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劳动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劳动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
因此,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因此,从猿到人,从人到人类社会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那么现在老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能动能使猿变成人,那现在也有猿啊,我们能不能把他们也变成和我们一样的人呢?学生:讨论….教学案例:现代猿究竟能不能变人呢?回答是:不能。
这样回答武断吗?不,一点也不。
现在让我们来谈谈为什么现代猿变不了人的道理。
首先要了解到能变成人的是古猿,我们光知道古猿本身有变成人的条件还是不够的,究竟是什么促使了人类祖先下到地面上而朝人类方向发展的呢?应当说其中还有一定的外界因素。
根据现有的科学资料得知,大约在距今二三千万年前,地壳发生了较大变动,特别是中新世时世界范围性的造山运动活跃起来,出现了喜马拉雅、阿尔卑斯、天山等山脉,在非洲东部则形成巨大的断裂谷。
地球表面的气候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到了上新世末,气候变化加剧,使得北极的冰川向南延展,造成了300万年前更新世开始时的一系列冰期和间冰期的交替现象;在热带地区则有相应的雨期和间雨期的交替。
在这些地形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原先热带、亚热带的森林逐渐稀疏起来,林中空地扩大、森林逐步减少而为疏林干草原所代替。
环境条件的这种变化有助于古猿逐步改变树栖生活,而转向地面劳动的生活方式发展,所以人类起源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进行的。
世界的物质性心得(精选18篇)
世界的物质性心得(精选1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公文写作、党团资料、总结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party and youth information,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letter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世界的物质性心得(精选18篇)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对自己的经历和收获进行思考和总结。
马克思批判了什么对物质世界的直观消极的理解
马克思批判了什么对物质世界的直观消极的理解马克思批判了旧唯物主义对物质世界的直观消极的理解。
一、唯物论(唯物主义)唯物论是关于世界本原的一种观点,它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在意识与物质之间,物质决定意识,而意识则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作为一个理论体系,唯物主义属于一元本体论,不同于以二元论或多元论为基础的本体论,作为对现实世界的一种解释,它是唯心主义的一个对立面。
二、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是第一性,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马克思批判了旧唯物主义对物质世界的直观、消极的理解,强调要从能动的实践出发去把握客观世界的意义。
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从客观存在着的物质世界中抽象出了万事万物的共同特性——客观实在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所谓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所谓物质范畴,是指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①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马克思主义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对立统一关系中把握和规定物质的,物质最本质的规定是客观实在性,这就指明了物质对于意识的独立性、根源性,以及意识对于物质的依赖性、派生性。
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未知世界与已知世界都是客观存在的,随着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人们对未知世界的认识将会不断扩展和深化。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③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认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既肯定了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联系,又把它们区别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