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全册)配套同步练习全汇总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必修2练习等资料(33份) 鲁教版2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必修2练习等资料(33份) 鲁教版2

学业分层测评(一)(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2015·云南1月学业水平考试)下图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1~2题。

【导学号:37560006】1.该国人口数量达到顶峰的时期为()A.①B.②C.③D.④2.下列各国,目前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④阶段相似的是()A.埃及B.中国C.德国D.印度【解析】第1题,当人口自然增长率由正值逐渐减小为0时,人口总量达到最大。

第2题,图中④阶段时,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0,人口增长缓慢,应属于发达国家。

【答案】 1.D 2.C下图是我国六次人口普查中人口数量与年龄结构的基本情况(不包括港澳台)。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A.人口总量每增长1亿人所用的时间均在10年以内B.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持续上升导致人口总量增加C.与1964年相比,1982年的0~14岁人口比重低、数量少D.与1990~2000年相比较,2000~2010年人口净增长量下降4.我国历次人口普查()A.第一次前后人口自发地大规模迁往边疆B.第三次后人口增长变缓受政策因素影响C.第四次数据显示我国已经出现了老龄化D.第六次预测我国劳动力数量将大幅增加【解析】第3题,从图中看出,人口总量每增长1亿人所用时间以前是在10年以内,后来则是超过10年;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逐步降低的,但因人口基数大,故现在人口总量增加;与1964年相比,1982年的0~14岁人口比重低,但数量多;与1990~2000年相比较,2000~2010年人口净增长量下降。

第4题,结合我国人口发展实际可知,第一次人口普查前后我国有组织的向边疆地区迁移人口;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已经进入20世纪80年代,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人口增长变缓;第四次数据显示我国此时还未出现人口老龄化;第六次预测我国劳动力数量将因老龄化日趋严重而减少。

【答案】 3.D 4.B据相关资料显示,自2008年以来法国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已突破两个,成为欧洲生育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2.3城镇化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2.3城镇化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2.3城镇化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下图为全球范围内部分都市区人口增长数量统计图(含预测)。

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都市区中表现为虚假城镇化的是()A.新德里B.北京C.纽约D.东京2.图示时段纽约人口增长速度较慢,主要原因有()①环境质量较差①生活成本较高①就业机会较少①城镇化速度减慢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下图是“某地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①所对应的右图中城市化阶段是()A.a阶段B.b阶段C.c阶段D.无法确定4.下列属于图中阶段①产生的城市化现象的是()A.城市化水平低,发展较慢B.城市化速度减慢甚至停滞C.市区出现劳动力过剩等问题D.出现逆城市化现象5.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①的主要表现叙述错误的是()A.大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B.大城市中心区失业率增高、人口萎缩C.整个国家或地区城市人口比重下降D.城镇化地域不断向农村推进,城市面积不断增加读我国两城市简图,回答下列题目。

6.图中①①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区位条件是()A.①地势平坦、临近河流,①水陆交通便利B.①土壤肥沃,①地势平坦C.①资源丰富,①水陆交通便利D.①①均水陆交通便利7.①城市开发滨海新区的优势区位条件有()①地理位置优越①地势平坦,土地面积大①土地价格较高①国家政策支持①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基础好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随着人口增长,相对平坦的土地短缺,城市不断向陡坡、林地、湿地等环境敏感区扩张,引发地质灾害、水土流失、风景破坏以及下游河道淤积乃至洪泛等问题。

为此,有关地区纷纷采取措施管制山地开发,以期缓解山地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

下图示意美国俄亥俄州汉密尔顿县的山地开发管控模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符合城市发展破坏山地生态平衡因果链的是()A.破坏湿地—减少蒸发—城市内涝—产生滑坡B.砍伐森林—水土流失—暴雨增加—洪涝灾害C.开挖坡脚—产生滑坡—破坏湿地—土地贫瘠D.削高填洼—破坏植被—减少下渗—城市内涝9.与传统土地细分模式相比,组团开发模式()A.对周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B.住宅分布较为分散C.通过削高填洼来建设城区D.住宅多分布在鞍部“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是党和国家对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的要求。

鲁教版必修第二册高一地理 第二学期第二单元 城市与地理环境同步练习

鲁教版必修第二册高一地理 第二学期第二单元 城市与地理环境同步练习

鲁教版必修第二册高一地理第二学期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同步练习一、选择题(每个小题有四个选项,把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里)不同类型的商业中心,其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不同。

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兴建了许多大型购物中心。

同时,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居民从网上购物,很多大型购物中心营业额增长放缓或下降。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大型购物中心分布的位置及其区位优势分别是()A.郊区付租能力强B.市区接近消费者C.郊区交通便利D.郊区接近消费者2.网购对大型购物中心发展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①大型购物中心数量大幅增加②大型购物中心建设规模显著扩大③大型购物中心部分门店功能转向展示或出现空置④大型购物中心营业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下降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读某学生所在区域的城市分布简略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该学生家准备购买一辆高档轿车,他们最可能去的城市及判断理由正确的是A.去A城市,A城市的服务范围广,服务级别高B.去A城市,A城市交通便利C.去B城市,B城市的服务便利D.去B城市,离该学生家近4.判断下列行为最合理的是A.去B城市上中学B.去A城市购买日常生活用品C.去B城市推销高档珠宝玉器D.在B城市设立商品全国代理办事处下图是我国某城市平均房价等值线(单位:元/m2)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据图分析,该市M地所在的功能区是()A.中心商务区B.住宅区C.工业区D.文化区6.图中P处房价明显偏高,其原因可能是()①依山傍水临近风景区,环境优美②地势平坦,有工厂在此集聚③靠近公路,交通便利④接近文化区,有众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017年4月1日,又一个具有全国意义的国家级新区——雄安新区成立,其旨在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7.在河北的雄县、安新和容城一带设立雄安新区,其原因有①人口密度较大②地理位置优越③生态环境良好④基础设施完善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8.伴随雄安新区的规划与建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白洋淀的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B.北京的非首都功能日渐突出C.华北地区缺水问题有所缓解D.雄安新区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国际上形成了两大类城市化扩容模式,一类是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外延式”,该模式建筑密度较低,主要在两维空间内扩大城市空间容量;另一类是以日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为代表的“内含式”,该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课后同步训练第三单元:训练2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课后同步训练第三单元:训练2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训练2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某工业部门计划在①②③④四地点中选择一处进行生产,经考察四地生产该种产品的单位产品成本如下表所示。

据此完成1~3题。

1.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2.该企业属于( )A.技术导向型B.原料导向型C.劳动力导向型D.动力导向型3.若在上述选定的地点建厂,下列四种工业部门最适合发展的是( ) A.甜菜制糖厂B.电子装配厂C.石油化工厂D.精密仪表厂某企业集团计划新建有色金属冶炼厂,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地的成本分析图(单位相同),据此回答4~5题。

4.从企业生产的经济成本考虑,最适宜建厂的地点是( )A.甲B.乙C.丙D.丁5.该企业集团最终选择在乙地建厂,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 )A.接近原料产地和市场B.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好C.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D.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界首市位于安徽省西北边陲(如下图所示),其从事回收经营人员达10万人,废旧电瓶年回收量约占全国的30%、再生塑料年回收量占全国的10%。

2007年界首某工业区被发改委批准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园区。

自此,依托再生资源优势,界首培育了再生金属和再生塑料两大综合利用产业,走出了一条开发“城市矿产”、实现绿色崛起的县域经济发展之路。

据此完成6~8题。

6.界首再生金属、再生塑料生产基地的兴起,其最主要优势条件是( ) A.交通便利B.土地成本低C.政策扶持D.接近消费市场7.界首经济开发区集聚了国内外数十家外来生产尼龙绳、尼龙网、塑料彩条布企业,其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A.原料B.交通C.环境D.劳动力8.界首被列入我国首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最主要的原因是( )A.矿藏丰富B.资源循环C.绿色生产D.科技先进下图示意工业集聚中的扩散。

读图,回答9~10题。

9.下列关于集聚和分散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具备投入和产出关系的工业才能集聚B.工业越集聚、规模越大,效益越高C.一般来说,工业化前期、中期,工业多表现为分散,工业化后期,工业多表现为集聚D.工业分散是为了发挥不同地区的区位优势,并引发工业的地域联系10.若图中细箭头表示我国长三角工业集聚区空间扩散的方向,则集聚区向周边扩散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政府的行政规划B.集聚区外围和周边地区比集聚核心区更具吸引力C.工业企业之间联系不紧密D.产业升级的需要以及原有区位优势降低下图为某工业城市工业发展规划图,计划在图中四个区位布局四种不同污染类型的工厂。

(新教材)鲁教版地理必修二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同步训练

(新教材)鲁教版地理必修二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同步训练

2.2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同步训练、选择题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道路、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但最能表达地域文化特征的是城市中的建筑。

据此完成第1-2 题。

1. 美国大城市中心摩天大楼高耸入云,而西欧城市中心一般很少见到现代化大楼,其原因叙述正确的选项是( )A. 美国技术先进、经济兴旺B. 美国城市用地紧张C. 西欧城市开展历史悠久D. 西欧地质条件差2. 中国文化具有内向性,在建筑结构中的表达表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A. 建筑有围墙B. 园林忌直求曲C. 建筑物内通道忌宽求窄D. 建筑物线条简洁答案: 1.C 2.D解析: 1. 西欧城市开展历史悠久,城市中心多古建筑,由于城市古建筑的保护及建筑风格的统一,市中心少见摩天大楼。

2. 中国的建筑物线条复杂,园林忌直求曲,多有围墙,表达了中国文化的内向性。

油纸伞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传统方法,全手工制作,油纸伞以竹为骨,以纸或丝绸为面,刷桐油以增强韧性并防水,但长期置于枯燥环境中易变脆、开裂。

近年来,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

据此完成3〜4题。

3. 与现代钢骨布面伞相比,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依赖的主要优势是( )A.携带方便B.适用地广C. 文化蕴涵D. 经久耐用4. 以下地区中,宜作为油纸伞重点推销市场的是( )A. 欧洲西部B. 中亚C.中东D.撒哈拉以南非洲答案: 3.C 4.A解析: 3. 油纸伞采用传统方法,全手工制作,以竹为骨,以纸或丝绸为面,具有浓郁的中国文化色彩,油纸伞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效能大于实用效能,是一种文化符号,所以与现代钢骨布面伞相比,其具有的文华蕴涵促使走俏国际市场。

由于油纸伞采用传统方法,全手工制作,以竹为骨、以纸或丝绸为面,且长期置于枯燥环境中易变脆、开裂,因此油纸伞不如现代钢骨布面伞携带方便、适用地广、经久耐用。

应选C。

4.欧洲国家与中国有着巨大的文化差异,这使欧洲成为油伞市场的根底;同时欧洲西部属于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降水均匀,既有利于油纸伞的销售,又有利于其保存。

《第三节 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同步训练)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_鲁教版_2024-2025学年

《第三节 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同步训练)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_鲁教版_2024-2025学年

《第三节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我国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主张的专属经济区宽度是:A. 12海里B. 24海里C. 36海里D. 48海里2、下列关于国际海底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 国际海底区域是指领海以外的所有海域B. 国际海底区域属于所有国家共有C. 国际海底区域的开发活动不受任何国家管辖D. 国际海底区域的开发收益归联合国所有3、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沿海国的专属经济区从领海基线量起不应超过多少海里?A. 12海里B. 24海里C. 200海里D. 350海里4、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实施海洋发展战略的主要目标?A.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B. 维护海洋权益C. 扩张领土范围D. 推动海洋经济发展5、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列关于专属经济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专属经济区是指沿海国对其陆地领土和内水以外,领海以外至200海里范围内的海域和上空拥有的主权权利和经济权利B. 沿海国对专属经济区的权利仅限于资源的开发,不包括对海洋环境的保护和维护C. 沿海国对专属经济区的权利受限于其他国家在专属经济区内的航行自由D. 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内的权利仅限于渔业资源的开发6、我国在海洋权益方面的基本国策是:A. 海洋权益优先B. 海洋权益与国家安全并重C. 海洋权益与和平共处D. 海洋权益与可持续发展7、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沿海国的专属经济区从领海基线量起,不应超过多少海里?A. 12海里B. 24海里C. 200海里D. 350海里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国家行使海洋权益的方式?A. 对领海内的一切资源享有完全的主权B. 在毗连区内执行海关、财政、移民、卫生等法律法规C. 在公海上自由航行、飞越、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D. 禁止其他国家在专属经济区内进行海洋科学研究9、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哪项不属于沿海国的海洋权益?A. 大陆架权益B. 沿海渔业资源管理权C. 公海航行自由权D. 沿海岛屿主权 10、我国提出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旨在:A. 强化海洋资源开发B. 保障海洋权益C. 推动海洋环境保护D. 促进海上互联互通和共同发展11、海洋权益的定义主要涵盖哪三个方面?A. 海洋领土主权、海洋资源管辖权、海洋环境保护义务B. 海洋贸易自由、海洋航行权利、海底矿产开发C. 海洋科学研究、国际法遵循、海洋生物保护D. 海洋军事控制、海洋经济专属区、沿海国领海主权12、下列关于中国提出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说法,错误的是:A. 它是中国提出的一项重要国际合作倡议B. 目标之一是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C. 主要关注点在于加强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军事合作D. 涉及到基础设施建设、贸易畅通等多个领域13、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哪个海域不属于沿海国的主权范围?A. 沿岸领海B. 沿岸专属经济区C. 沿岸大陆架D. 沿岸公海14、以下关于海洋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A. 海洋资源主要指海洋生物资源B. 海洋资源主要指海洋能源资源C. 海洋资源包括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能源资源、海洋矿产资源等D. 海洋资源只包括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矿产资源15、海洋权益中,沿海国在其领海以外并邻接其领海的一定宽度的海域内享有主权权利和管辖权的区域被称为?A. 毗连区B. 专属经济区C. 大陆架D. 公海16、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实施海洋发展战略的主要目标?A. 提升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B. 加强海洋环境的保护和修复C. 扩大领土范围至公海区域D. 增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分析我国在海洋权益方面的主要挑战,并简要说明我国在应对这些挑战时应采取的策略。

(独家)(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全册)配套同步练习汇总

(独家)(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全册)配套同步练习汇总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全册)配套同步练习汇总单元活动学用地理统计图[课时作业]一、选择题读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历史变化示意图和某国人口金字塔图,回答1~3题。

1.a年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 )A.3% B.1.5%C.2% D.4.7%2.人口金字塔图所示国家的人口增长处于( )A.阶段Ⅰ B.阶段ⅡC.阶段ⅢD.阶段Ⅳ3.有关人口增长模式Ⅲ的人口增长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总数减少B.新增人口数量急剧上升C.老年人口比重逐渐增加D.人口压力更为严重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a年份的出生率约为3%左右,死亡率约为1.5%,自然增长率为3%-1.5%=1.5%。

第2题,从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看,老年人口的比重大,应为发达国家,人口增长阶段为低增长阶段。

第3题,阶段Ⅲ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新增人口减少,老年人口比重会上升,人口压力有所减缓。

答案:1.B 2.D 3.C读1995~2010年世界各大洲平均净增人口所占比例扇形图,回答下题。

4.各大洲平均净增人口所占比例悬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大洋洲所占比例小主要是因为人口基数小且自然增长率低②亚洲主要是因为其自然增长率世界最高,故净增人口所占比例最高③欧洲的净增人口所占比例高于大洋洲,是因为其自然增长率高于大洋洲④欧洲的净增人口所占比例高于大洋洲,主要是因为其人口基数远大于大洋洲A.①② 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世界各大洲中,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非洲,最低的是欧洲,人口总数最多的是亚洲,最少的是大洋洲,各大洲的净增人口的多少,主要看其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的大小,故选C项。

答案:C读甲、乙、丙、丁四地的近年人口统计图,完成5~6 题。

5.自然增长率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B.甲、丙、乙、丁C.丁、丙、乙、甲D.丁、乙、丙、甲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人口增长模式为“低—高—低”型B.乙地一定位于发展中国家C.丙地人口数量最接近人口合理容量D.丁地城市化水平高,速度快解析:判读四幅地理统计图可知:丁地自然增长率为负值,最低;乙地自然增长率为零,次之;甲地人口增长模式为“高低高”模式,乙地为“高高低”模式,丁地为“低低低”模式。

2023鲁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同步练习--第一节 认识区域

2023鲁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同步练习--第一节 认识区域

2023鲁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一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认识区域基础过关练题组一区域的含义和类型(2022江西赣州期末改编)辣,在我们的饮食生活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

我国有很多人喜欢吃辣,部分地区的人们嗜辣。

下图是某网友主要以我国省级行政区为底图绘制的“辣味地图”。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该图()A.主要示意了不同等级的区域B.划分依据为综合性指标C.各型辣区的边界基本明确D.各型辣区内部无差异2.影响食辣程度的主要因素有()①行政区划②地形③气候④人口迁移⑤经济发展水平⑥地域文化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②⑤D.③④⑥3.下列区域的划分以单一指标为依据的有()①温度带②干湿区③我国三大自然区④文化区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图1图24.图1、图2划分的分别是()A.地形区、自然区B.行政区、工业区C.自然区、行政区D.地形区、工业区5.有关图1和图2中区域划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1中区域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B.图2中区域是以经纬线为标准划分的C.图1中各区域之间特征差异较大D.图2中区域有大有小,为不同层次的区域题组二区域的特征(2022四川广安阶段练习)泰加林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北部和阿尔泰山地区,下图示意我国泰加林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6.我国泰加林的分布区域()A.土壤肥力相同B.气候类型相同C.所处温度带相同D.海拔相同7.我国泰加林区与其他相邻植被分布区的界线()A.具有过渡性B.不会发生变化C.评价指标综合性强D.与行政区界线一致8.我国东北地区泰加林遭到破坏主要会导致当地()A.气温逐渐上升B.湖泊干涸严重C.底层黑土流失严重D.生物多样性减少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理要素特征联系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三题。

9.该区域最可能位于我国()A.青藏高寒区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C.北方地区D.南方地区10.该区域地理要素特征联系示意图体现的区域特征是()A.整体性B.差异性C.开放性D.稳定性11.该区域与我国东部地区交换自然资源、劳动力、资金、信息等要素,这说明()A.该区域与其他区域有联系,但其内部没有联系B.该区域劳动力、矿产资源丰富C.区域间是有联系的,体现了区域的开放性特征D.区域间实现了经济全球化海峡西岸经济区(下图),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南北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濒台湾岛、西接江西的广大腹地,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地域经济综合体。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必修2练习等资料(33份) 鲁教版13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必修2练习等资料(33份) 鲁教版13

学业分层测评(五)(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下列有关世界城市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产业革命前,城市数量少,规模大,多以经济职能为主B.产业革命后,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扩展C.“二战”后,城市发展趋缓,逆城市化现象严重D.世界城市发展最快的时期是在20世纪初【解析】世界城市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产业革命前,城市数量少,规模小,以政治职能为主;产业革命后,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扩展,城市成为区域经济中心;“二战”后,城市发展迅速,出现了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带及专业化城市。

【答案】 B下图示意安徽省1990~2030年城市化水平统计及预测。

读图,完成2~3题。

【导学号:37560047】2.安徽省城市化进程的表现有()A.2000~2010年已进入城市化后期成熟阶段B.2020~2030年城市化速度最快C.2010~2012年城市速度减缓D.1990~1995年城市化速度最慢3.目前安徽省城市化进程的特点是()A.水平较低,发展较快B.水平较高,发展快C.水平低,发展慢D.水平高,发展慢【解析】第2题,2000~2010年为城市化中期加速增长阶段;2010~2012年城市化水平仍在快速增长;1990~1995年城市化速度最慢;2010~2012年与2015~2017年的城市人口年增长速度均高于2020~2030年。

第3题,安徽的城市化水平较低,处于城市化中期加速阶段。

【答案】 2.D 3.A下图是甲~戊5个国家三大产业就业人口结构的等边三角形图。

据图回答4~5题。

4.5个国家中,城市化程度最低的是()A.甲B.乙C.丙D.丁5.可能出现逆城市化的国家是()A.甲B.乙C.丙D.戊【解析】在三角形坐标图中,图内的任何点各坐标比例(相对数)之和应为100%。

从图中可看出丁国第三产业人口就业比例最低,而且同时第一产业就业比例最高,这说明丁国中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人员较多,所以丁国的城市化程度最低;甲所在的国家中第一产业比例最低,且第三产业比例最高,因此甲国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化水平也高,可能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全册)配套同步练习汇总课时跟踪检测(一)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纵观世界人口的发展历史, 总趋势是人口不断增长. 读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 回答1~3题.1.每年净增加人口最多的时间段是( )A.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1770年B.公元1770年到1950年C.1950年到1999年D.1999年到2011年2.1770年前世界人口发展的特点是(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C.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负增长3.关于世界人口增长的叙述, 正确的是( )A.1770年前由于出生率太低, 人口增长缓慢B.1770年到1950年间, 由于欧美国家出生率提高, 人口增长加快C.1950年到1999年, 由于发展中国家死亡率下降, 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大D.1999年到2011年, 世界人口出生率继续提高, 人口增长迅猛解析:1.D 2.A 3.C 第1题, 读图计算可知, 1999年到2011年每年净增人口最多. 第2题, 1770年前世界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自然增长率较低. 第3题, 二战后, 由于科技进步、生活水平提高、卫生条件改善、国际大环境相对稳定等, 世界人口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口迅速增长.读1950~2010年世界各大洲(除南极洲外)或地区人口数量(单位:亿)的增长图, 回答4~5题.4.在1950~2010年间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A.亚洲B.大洋洲C.非洲 D.欧洲5.目前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 )A.人口老龄化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B.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着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的问题C.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少年儿童比重大的问题D.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速度已低于发达国家解析:4.C 5.C 第4题, 结合图中所给数据, 可以计算出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第5题, 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死亡率已经降至与发达国家相当的水平, 但是人口出生率仍然很高, 人口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发达国家.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仍然较高, 少年儿童的比重较大.6.关于人口自然增长的说法, 正确的是( )A.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只与出生率有关B.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C.一个地区的自然增长率等于该地区的出生率D.自然增长率等于人口的出生率除以人口的死亡率解析:选B 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下图是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 读图, 完成7~8题.7.关于该国人口特征的叙述, 正确的是( )A.①时期人口出生率最高B.②到③期间, 人口总数不断增加C.④时期人口变化幅度最小, 人口总数稳定D.③与⑤时期相比, 人口总数一定相等8.目前人口增长特点与②时期相符合的国家是( )A.尼日利亚 B.韩国C.澳大利亚 D.美国解析:7.B 8.A 第7题, 据图可知, ②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③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降至零, 所以②至③期间, 人口总数不断增加. ③和⑤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为零, 人口总数稳定, 但③时期人口总数最多, ⑤时期人口总数最少, 两时期不相等. 第8题, 选项所列国家中尼日利亚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人口增长较快, 与②时期相符.联合国历年发布的“人类发展程度指标(HDI )”, 是以“预期寿命、教育水准和生活质量”三项基础变量按照一定计算方法组成的综合指标, 用来衡量各国的发展水平. 下表为四个国家2010年的统计资料, 阅读分析表格, 完成9~10题.国家人口密度/(人/km2)HDI平均寿命国民平均就学年数老年人口比例/%甲403 0.38551.1 3.3 2.98乙126 0.38554.6 4.3 3.41丙111 0.71976.9 10.4 11.04丁8 0.71967.2 8.8 15.269.A.甲、乙 B.甲、丁C.乙、丙 D.丙、丁10.关于四个国家发展水平的叙述, 正确的是( )A.甲国人口数量最多B.乙国老年人口数量比甲国多C.丙国目前城市化速度最快D.丁国最易出现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解析:9.D 10.D 第9题, 丙、丁两国人口老龄化严重, 同时人口平均寿命高, 说明是发达国家, 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 第10题, 丁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 人口密度最小, 属于典型的地广人稀的类型国家, 最易出现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因没有提供各国的面积, 故从表格数据中不能确定各国人口数量, 从而不能判断A、B、C三项.一、选择题下图是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图, 据此回答1~2题.1.四国中, 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A.① B.②C.③ D.④2.和德国人口死亡率、出生率相似的国家应该是( )A.① B.②C.③ D.④解析:1.C 2.A 第1题,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死亡率, 读图计算即可. 第2题, ①国的人口增长特征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判断为发达国家, 与德国人口增长模式相似.读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 回答3~4题.3.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环境状况改善的结果B.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C.出生率明显降低造成的D.两次社会大分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4.第(4)种人口再生产类型, 其死亡率又略有上升的原因是( )A.频繁的战争, 医疗卫生条件差B.人口的老龄化C.出生率的下降D.生活质量的下降解析:3.B 4.B 第3题, 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转向传统型, 继而向现代型逐渐过渡. 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模式的转变与社会生产力水平及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选择B项. 第4题,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 第(4)种人口再生产类型是现代型模式. 老龄人口比重大, 老龄化现象严重, 导致死亡率有所上升. 选择B项.读四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率历史及预测图, 回答5~6题.5.1950年以来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是( )A.德国 B.英国C.日本 D.美国6.下列措施与抑制人口老龄化无关的是( )A.倡导适龄妇女生育 B.鼓励外来移民C.推迟退休年龄 D.增加儿童抚养补贴解析:5.C 6.C 第5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 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率上升的幅度越大, 说明老龄化速度越快. 第6题, 倡导适龄妇女生育、增加儿童抚养补贴有利于提高出生率, 从而抑制老龄化;鼓励外来移民, 有利于增加劳动力的数量, 降低老年人口比重, 从而抑制老龄化. 推迟退休年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老龄化的负面影响, 与抑制人口老龄化无关.全面二孩政策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热议. 下图为某城市生育二孩意愿调查统计图. 据此完成7~8题.7.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我国家庭结构的优化B.缓解我国老龄化严重的问题C.调节我国男女性别比失衡D.强劲拉动我国的经济增长8.影响该城市选择30~40岁时生育二孩的人口所占比重远高于选择20~30岁时生育二孩的人口所占比重的主要因素是( )A.国家政策 B.生育能力C.经济水平 D.文化水平解析:7.B 8.C 第7题, 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主要是由于我国老龄化问题严重, 若现行生育政策不调整, 几十年后劳动年龄人口锐减, 老年人口比重过大, 势必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 逐步调整和完善生育政策, 就是要有效应对和积极缓解人口结构性矛盾的长期影响, 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和结构, 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 第8题, 多数人在30~40岁时, 第一个小孩年龄已经较大, 且经过多年发展, 家庭经济收入也基本稳定, 所以生育二孩的意愿较高;而在20~30岁时, 工作刚起步, 且刚组建家庭或生育了第一个小孩, 生育二孩会使家庭经济、工作压力增大, 因此生育二孩意愿较低.二、综合题9.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2013年末, 中国大陆总人口136 072万人, 比上年末增加668万人. 出生人口1 640万人, 人口出生率为12.08‰;死亡人口972万人, 人口死亡率为7.1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92‰.材料二我国每隔5年的65岁及以上人口增长示意图(65岁及以上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7%, 则出现人口老龄化).材料三2000年以来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变动情况图.(1)根据材料一描述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2)材料二反映出我国人口发展中存在______________问题, 从图中看出该问题产生的时间大约在________年, 导致该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材料三反映出我国人口发展中存在____________问题, 针对此问题, 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4)结合上述材料, 你认为我国人口政策的制定应包括哪些内容?解析:第(1)题, 根据材料一的相关数据, 可归纳出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相关特点. 第(2)题, 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我国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在2000~2005年间开始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 并且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 这与人均寿命和出生率的变化有关. 第(3)题, 根据材料三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例严重失调, 该问题会给婚姻、社会治安、就业等问题带来不利影响. 解决措施可针对其影响加以分析. 第(4)题,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虽然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很低, 但净增人口数量很大, 因而要继续稳定低生育率水平;同时针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和人口性别比例失衡问题, 也要制定相应的措施.答案:(1)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2)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比重大) 2003(2000~2005年间即可) 人均寿命的延长和出生率的不断下降(3)性别比例失调①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尤其是在农村地区;②消除社会性别不平等现象;③加强文化教育, 提高人口素质, 改变生育观念;④医院加强医德建设, 禁止非医学需要的性别鉴别.(4)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完善养老保障制度;严格控制人口出生性别比例;提高人口素质.课时跟踪检测(二)人口迁移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 箭头表示人口迁移方向, 据此回答1~2题.1.若此图表示目前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 则该图可能表示( )A.从北美迁往拉美B.从亚洲迁往北美C.从亚洲迁往非洲 D.从欧洲迁往亚洲2.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 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 )A.从湖南流往广东 B.从北京流往河北C.从广东流往新疆 D.从湖北流往贵州解析:1.B 2.A 第1题, 目前世界人口迁移总体上是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第2题, 近年来我国民工流主要由经济欠发达的省(区)流向经济发达的省(区).下图为某地人口迁移数量与年龄关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3.从图中判断, 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A.人口老龄化 B.婚姻家族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4.图中甲、乙、丙、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 有明显相关的是( )A.甲、乙 B.甲、丙C.乙、丙 D.乙、丁解析:3.D 4.A 第3题, 图示人口迁移集中在 20~34 岁年龄段, 以青壮年迁移为主, 最有可能是外出务工、经商, 即经济因素是主要因素. 第4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 人口迁移量最大的是 20~29 岁年龄段人口, 该年龄段人口的子女年龄段在 0~4 岁, 两者有明显的相关性.读某市人口迁移及从业人员构成图, 回答5~6题.5.关于该市人口迁移的叙述, 正确的是( )A.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B.迁入人口中女性数量多于男性可能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C.该市外来人口大于本地人口D.迁入人口不会对该市产生婚姻生育等社会问题6.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可能有( )①缓解了劳动力短缺的状况②促进了该市的经济发展③加快了该市老龄化进程④加重了该市基础设施的压力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解析:5.B 6.D 第5题, 读图, 从人口迁移的年龄构成看, 迁移人口主要是青壮年, 应是务工、经商为主, 所以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 不是自然因素的影响, A错. 读从业人员构成图可知, 该地服务业所占比例大, 所以迁入人口中女性数量多于男性可能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 B对. 图中只是迁移人口情况, 不能表明该市外来人口大于本地人口, C错. 迁入人口必然会对该市产生婚姻生育等社会问题, D错. 第6题, 迁入的外来人口以青壮年劳动力人口为主, 缓解了该市劳动力短缺的状况, ①对. 大量劳动力进入, 促进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②对. 迁入的是青壮年, 不会加快该市老龄化进程, ③错. 大量人口迁入, 加重了该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④对.下表为2002~2007年我国某特大城市郊区年平均人口迁移统计资料, 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为主. 读表, 完成7~8题.年龄段/岁迁出人数/人迁入人数/人≥60700 80045~59 1 600 5 00025~44 2 000 30 00015~24 2 400 27 5000~14 640 5 0007.表中反映出的现象可导致( )A.男女比例不平衡B.外来移民人口超过本地人口C.加速了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D.加快了人口老龄化问题8.影响该地区人口迁入的最主要因素是( )A.文化因素 B.自然因素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解析:7.C 8.D 第7题, 从表中可看出, 该地迁入人数远大于迁出人数, 这会加大该地区土地的压力, 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 第8题, 大量人口向该地迁入, 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经济因素.(海南高考)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数据显示, 离开户口登记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 139万人, 比2000年增11 700万人, 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据此回答9~10题.9.所给材料反映出的现象是( )A.我国人口流动规模扩大B.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减少C.我国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均匀D.我国沿海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10.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西部发展政策的吸引B.人们的生育观念改变C.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D.人均耕地减少解析:9.A 10.C 第9题, 根据材料可知, 离开户口登记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比2000年增11 700万人, 说明我国人口流动规模扩大. 第10题, 东部地区经济发达, 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生活条件, 我国人口大都迁往东部地区, 因此这种人口流动现象是东西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形成的.一、选择题读二战后的国际劳动人口流向示意图, 回答1~2题.1.根据图中各移民流向,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拉丁美洲到北美的移民是三大移民流之一B.由贫穷区域流入富裕区域是移民的主要方向C.欧洲到北美的移民主要来自西欧D.人口移动主要是由经济原因所致2.下列大洲中人口迁出数量最大的是( )A.欧洲 B.非洲C.北美洲 D.亚洲解析:1.C 2.D 由图可知, 二战后人口主要从经济落后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迁移. 从图中箭头粗细上可知, 人口迁出数量最大的地区是亚洲.(全国丙卷)与2014年相比, 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 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 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 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 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 据此完成3~4题.3.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A.产业转型升级 B.食品价格大增C.环境质量下降 D.交通拥堵加重4.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 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①服务设施齐全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③适宜就业机会多④生态环境较好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3.A 4.C 第3题, 目前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因素.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 经济发展水平高, 就业机会多, 吸引大量外来人口迁入, 但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 说明随着上海经济的发展, 产业转型升级, 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 对劳动力需求减少, A项正确;食品价格大增、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加重都不是影响外来人口迁入的主导因素, B、C、D项错误. 第4题, 与上海市相比, 周边中小城市的服务设施较差, 且生态环境目前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因此①④说法错误;周边中小城市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就会有较多的就业机会, 吸引人口的大量迁入, 因此②③说法正确. 故选C项.下图为东部城市某社区2010年的人口流动数量统计图. 读图, 完成5~6题.5.根据人口流动的年龄结构判断, 该社区最需增加的职业人员是( )A.医生 B.网络人才C.教师 D.建筑工人6.根据人口流动状况判断, 该社区最可能位于( )A.近郊区 B.工业区C.行政区 D.中心商业区解析:5.C 6.A 第5题, 图示迁入人口中有大量的学龄儿童, 则需要教师来教这些儿童, 故最需要增加的职业人员是教师. 第6题, 由于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收入较低, 故大多在城市的近郊区居住和生活.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 我国人口总数为137 053 万人, 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 十年增加7 390万人, 年均增长0.57%. 下图为我国第五、六次人口普查年龄结构对比示意图. 读图回答7~8题.7.关于我国人口的叙述, 正确的是( )①人口数量增长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改善②十年期间, 人口出生率下降③现阶段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迁移④人口增长速度趋于缓慢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8.近几年, 我国东部沿海部分城市出现“民工荒”现象, 主要原因是( )①适龄劳动人口比例下降, 人数下降②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③东部沿海城市产业升级, 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④中西部城市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发展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③解析:7.D 8.C 第7题, 我国人口数量的增长主要原因为社会经济因素(如经济水平、受教育程度等), 并非是自然环境的改善;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仍以自然增长为主;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结合题干中的年均增长率为 0.57%可知, 我国十年间, 人口出生率下降, 人口增长速度趋于缓慢. 第8题, 我国东部沿海部分城市出现的“民工荒”现象与东部沿海城市产业升级, 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和中西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发展直接相关.二、综合题9.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春运被西方人称为“全球最大的时段性人口迁移”. 2016年春运从1月24日起至3月3日止, 为期40天.材料二(1)春运期间, 春节前后人口主要流动的方向分别为( )A.城市→农村, 农村→城市B.农村→城市, 城市→农村C.城市→城市, 农村→农村D.农村→农村, 城市→城市(2)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原因和直接结果.(3)从图中可以看出, 人口迁入数量比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四川人口大量外迁对本省产生的积极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第(1)题, 我国流动人口分布的主体在农村, 所以春节前是大量的返乡人流, 以城市向农村流动为主, 而春节后恰好相反. 第(2)题, 由图可知, 我国目前跨省流动人口的方向主要是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 其主要原因是这二者在经济收入、就业机会和生活环境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 人口这种流动结果可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分析. 第(3)题, 从图中可知, 人口迁入数量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是广东、上海、北京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较多的省市. 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和矿产资源的开发、边境贸易的发展有关. 第(4)题, 四川省人口外迁对本省的积极影响可主要从缓解人地矛盾, 加强与外界联系, 增加经济收入等方面分析.答案:(1)A(2)主要原因:人口流入地区的经济收入要高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的就业机会要多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的生活环境要优于人口流出地区.直接结果:有利:弥补了人口流入地区劳动力的不足;提高了人口流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缓解了人口流出地区的就业压力;促进了人口流入地区与人口流出地区的经济社会交流. 不利:造成交通、环境压力及带来一些城市化问题.(3)广东上海北京开发资源, 边境贸易发展(4)缓解了人地矛盾, 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 增加了收入,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课时跟踪检测(三)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上海高考)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有着密切关系. 据此完成1~2题.1.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地区, 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复杂B.气候湿热C.资源匮乏 D.地处内陆2.巴西高原东部是南美洲人口相对密集地区, 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①气候适宜②文化单一③地势平坦④水力资源丰富A.①② B.②④C.③④ D.①③解析:1.B 2.D 第1题, 亚马孙河流域由于受热带雨林气候影响, 终年高温多雨, 闷热潮湿, 且雨林茂密, 不利于人类生存, 故人口分布稀疏. 第2题, 巴西高原东北沿海为沿海平原地区, 由于纬度略高, 则气候适宜, 故适宜人类生存;而该地区为主要的移民地区, 文化多样, 水能资源与人口分布关系不大.分析下表有关资料, 回答3~4题.国家日本巴基斯坦蒙古澳大利亚面积/×104 km237.8 79.6 156.6 768人口/万人12 500 14 000 236 1 766人口密度/(人/km2) 331 176 1.5 2.3 3A.人口数量越少, 经济越发达B.人口密度越大, 经济越落后C.人口密度越大, 经济越发达D.人口数量和密度不能决定经济发展水平高低4.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是( )A.自然环境因素B.开发历史的长短C.政治经济因素D.人类生活方式和经济活动方式解析:3.D 4.A 分析给出的数据可知:人口数量少, 经济未必发达, 如蒙古;人口密度大, 经济未必落后, 如日本;人口密度越大, 经济未必越发达, 如巴基斯坦. 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是自然环境条件.读下面两幅漫画, 回答5~6题.5.图示信息显示,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人口密度 B.人口消费水平C.经济发展程度 D.资源丰富程度6.对于制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 进而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是( )A.环境承载力 B.人口容量C.人口合理容量 D.环境的限制性解析:5.D 6.C 第5题, 图示信息显示资源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第6题, 人口合理容量虽然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的“虚数”, 但是对于制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 进而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据统计, 广州市在2010年11月1日零时的常住人口为1 270.08万人. 离该市1 500万的人口控制目标只有约230万人, 已接近“临界点”. 据此回答7~8题.7.“1 500万”的数值是( )A.人口合理容量 B.最适宜人口数量C.环境人口容量 D.固定不变的8.当广州市的人口超过这个“临界点”时会出现一系列问题, 下列问题可能不是由此产生的是( )A.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B.就业紧张C.废弃物大量排放, 污染环境D.科技发展迟滞不前解析:7.C 8.D 第7题, 从材料可以看出, “1 500万”是一个“临界点”或者“警戒值”, 说明当人口超过这个数值时就会对社会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所以应该是环境人口容量. 这个数值受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们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的影响, 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所以不是固定不变的. 第8题, 当人口超过“临界点”时, 也就意味着人口超过了环境的承载力, 人口过多, 环境无法满足人口持续发展的要求, 便会造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