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元明清杂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剧 照
一、《西厢记》的作者
贾仲名吊王实甫的《凌波仙》词:“风月 营密匝匝列旌旗,莺花寨明风风排剑戟,翠 红乡雄赳赳施谋智。” 他熟悉勾栏生活,现在全本流传下来的有 《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 剧作多以儿女风情故事为主,有浓郁抒情气 氛,语言清丽华美,是文采派典范。
二、西厢故事的演变
第一节源自文库元杂剧概说
一、杂剧历史渊源 二、元杂剧繁荣及其原因 三、元杂剧的体制
一、杂剧历史渊源
上 古: 巫与优的表演,已具备戏曲的雏型。 秦 汉: 角抵戏,如《东海黄公》。 南北朝: 歌舞戏,如《踏摇娘》。 唐 代: 参军戏,有参军、苍鹘两个脚色。 歌舞戏《兰陵王》。
一、杂剧历史渊源
五、[作品讲读] 《窦娥冤》(全本)
《窦娥冤》体现了我国悲剧的特征: 1、歌颂的对象是普通人,与西方悲剧侧重 写伟大人物判然有别。 2、情节展开体现了以悲为主,悲喜交错的 民族风格。 3、结局体现了团圆之趣,是中国悲剧风格 的典范模式。
第四节 王实甫和《西厢记》
一、《西厢记》的作者 二、 西厢故事的演变 三、《西厢记》的思想内容及人物形象 《 四、《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西 五、 [作品讲读]《长亭送别》 厢 记 (第四本第三折) 》
宋 代: 官本杂剧,有末泥、引戏、副净、 副末、装孤五个脚色,戏剧结构分为艳段、 正杂剧、通名、杂扮4部分。 金 代: 院本(与宋杂剧近似的戏剧),诸 宫调(说唱文学)。
二、元杂剧繁荣及原因
1、繁荣表现。 1)作家作品多。 2)演员多,演出普及。 3)作品质量高。 2、繁荣原因。 1)经济繁荣。 2)社会矛盾突出。 3)文人社会地位低。王国维《宋元戏曲考》:此种
永济市蒲州镇普救寺
第五节
元代後期杂剧
一、元代後期杂剧概况 二、杂剧後期衰落的原因
一、元代後期杂剧概况
1、杂剧创作的中心由大都南移到临安(今 杭州)。 2、重要作家多是流寓在南方的文人,也有 部分作家是南方人。 3、剧作多取材于家庭道德、神仙道化、才 子佳人等主题,宣扬封建教化、因果报应、 超然物外等思想的作品增多,艺术上愈来愈 讲求曲词华美典丽和情节曲折离奇。 4、著名剧作家有郑光祖、乔吉、宫天挺、 秦简夫等,优秀作品有《倩女离魂》、《两 世姻缘》等。
一、关汉卿的生平及创作
1、创作年代最早、作品最多、影响最大。 关汉卿不乐仕进,交游甚广,与书会才人、 青楼艺伎均有交往,时相切磋,同时他又多 才多艺,精通音律,能歌善舞,这对他的戏 剧创作大有裨益。
关汉卿肖像
一、关汉卿的生平及创作
关汉卿长期混迹于行院勾栏,这既培植了他狂 放不羁的个性,又使他充分接触下层社会,对被 压迫者的不幸遭遇感同身受。他还亲自参与演出, 获得丰富舞台体验,这使他的戏剧创作更具有当 行本色。 2、一生创作60余种杂剧,保存至今的有18种。 分为三类:第一类公案剧,有《窦娥冤》、《鲁 斋郎》、《蝴蝶梦》等;第二类婚姻爱情剧,有 《救风尘》、《拜月亭》;第三类历史剧,有 《单刀会》、《西蜀梦》。
1、结构宏伟而紧凑,严整而巧妙,呈现出纵 横交错、跌宕多姿的复杂面貌。 2、人物塑造个性鲜明,血肉丰满,成功塑 造莺莺、张生、红娘、老夫人等戏剧典型。 3、语言自然而华美,典雅而富丽,具有诗 意浓郁、情趣盎然的独特风格。 4、剧本体制有所创新。 才子佳人相会后花园、历尽磨难终成眷属 的故事模式,对后世小说戏曲的创作产生巨 大影响。
第六节 明清杂剧
一、明初杂剧 二、明代中后期杂剧 三、清代杂剧 四、[作品讲读]《狂鼓史》
一、明初杂剧
1、宫廷派剧作家应运而生,歌功颂德、粉饰太 平的总体追求垄断杂剧剧坛。 艺术形式则有所革新,突破元杂剧体制规范并 趋向雅化。 2、明初杂剧作家主要有两类人: 一类是由元入明的作家,以杨景贤、刘东生为 代表; 一类是在明初成长起来的宫廷派作家,以朱权、 朱有燉为代表。
三、《赵氏孤儿》(第三折)
歌颂程婴和公孙忤臼等舍己救人英雄精 神。他们勇于献身救孤行为构成悲壮基调, “不伤”功能则显示在这所在。
第三节 关汉卿和《窦娥冤》
一、关汉卿的生平及创作 二、《窦娥冤》的思想内容 三、《窦娥冤》的艺术成就 四、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五、[作品讲读] 《窦娥冤》(全本)
三、元杂剧的体制
旦行:正旦、外旦、小旦、老旦、副旦、 贴 旦、大旦、色旦、搽旦、魂旦。 末行:正末、外末、小末、冲末、副末、外。 净行:净、外净、副净。 杂行(不是一种,所以可以说杂剧只有三种 角色):孛老、邦老、卜儿、倈儿、驾、孤、 细酸、曳剌。
三、元杂剧的体制
4、宾白:元杂剧以唱为主,以说白为宾, 它不仅用于叙事,还用作除主角以外人物的 抒情,对于表现剧情和人物性格有很重要的 作用。 5、科范:剧中称为“科”,指演员的做工、 武打、歌舞等表演,有时为音响效果。如 “做悲科”、“混战科”、“做弹科”、 “内做风科”。
2、杂剧体制进一步解放,更加灵活多样, 杂剧与传奇区别缩短,南曲或兼用南北曲作 杂剧成为风尚。 杂剧多为案头之作,距离群众与舞台越来 越远。 3、出现戏曲理论著作,如吕天成《曲品》、 王骥德《曲律》。
二、明代中后期杂剧
四、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1、创作方法方面,以现实主义为主。 首先,对时代与人生进行真实的描绘; 其次,对元代生活图景进行全面的展现; 再次,对社会现实中一些带有本质意义问 题进行深刻的揭示。
四、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2、人物塑造方面,创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 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丰富了中国古代戏剧 文学的形象画廊。 3、剧作结构方面,大多缜密而精巧,紧凑 而多变,富于戏剧性效果,具有引人入胜的 魅力。 4、戏剧语言方面,以本色当行著称,是元 代杂剧本色派代表人物。
明朱墨本 《牡丹亭》
第二节 元代前期杂剧
一、元前期杂剧概况 二、作品讲读
一、元前期杂剧概况
1、大都(今北京)是前期杂剧创作的中心, 剧作家也主要是北方人。 2、杰出剧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白朴、 马致远、高文秀、石君宝、纪君祥、康进之、 尚仲贤、李好古等。 3、优秀剧作有《窦娥冤》、《救风尘》、 《西厢记》、《梧桐雨》、《墙头马上》、 《汉宫秋》、《双献功》、《秋胡戏妻》、 《赵氏孤儿》、《李逵负荆》、《柳毅传 书》、《张生煮海》等等。
二、杂剧后期衰落的原因
1、民族矛盾的相对缓和,科举制度的恢复, 文人对统治阶级产生幻想,从而在杂剧作家 中间滋长脱离现实的倾向。 2、元朝统治者加强对戏曲的干涉和利用。 3、受南方社会风气和文风影响,较多反映 家庭内部矛盾,艺术上偏向曲词工丽华美和 追求情节曲折离奇。 4、杂剧体制上的缺陷终为南戏所压倒。
二、《窦娥冤》的思想内容
本剧旨在揭露社会的不公,作者从两方面 加以强化: 一方面作为主人公的窦娥弱小、善良、毫 无过失;一方面各种各样社会因素造成她一 重又一重的不幸。 窦娥被送上断头台的结果彻底颠倒善恶各 有所报的法则,暴露元代社会的黑暗。
三、《窦娥冤》的艺术成就
1、塑造窦娥这一典型的艺术形象,展现其性 格丰富性与流动性。 2、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营造出浓 郁的悲剧氛围。 3、剧本矛盾高度集中,情节紧凑,冲突叠 起,而又环环相扣。 4、语言通俗平易,明快洗练,形成独特的 雅俗共赏的语言风格。
二、明代中后期杂剧
1、杂剧体现出强烈文人化、抒情化特色, 创作题材不断拓展,思想渐次深化,抒情剧 (抒写文人愤懑不平)、讽刺剧(嘲弄世态 人情)、爱情剧(歌颂以情反理)成剧坛主 流,有康海的《中山狼》、《王兰卿》,王 九思的《杜甫游春》、《中山狼院本》,徐 渭的《四声猿》。
徐渭肖像
二、明代中后期杂剧
人士,一旦失所业,固不能为学术上之事。而高文典册,又 非其所素习也。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于此。而又有一 二天才出于其间,充其才力,而元剧之作,虽为千古独绝之 文字。
4)文禁不严。
三、元杂剧的体制
1、剧本结构: 一般分为一剧四折一楔子,剧末附“题目 正名”。 2、演唱体制: 每一折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并一 韵到底,每剧只用一人主唱。 3、脚色: 分为旦、末、净、杂四大类,细分有:
民 国 上 海 朝 制 记 白 书 纸 庄 线 印 装 书 怡 庵 主 人
明竹纸刻本线装6册《金圣叹批点西厢记》
明 竹 纸 刻 本 线 装 6 册 金 圣 叹 批 点 西 厢 记
五、[作品讲读]《长亭送别》 (第四本第三折)
本折又称“哭宴”,整折戏由莺莺一人主 唱,它以内心独白的形式倾诉了莺莺别离的 忧伤之情。 此折充分发挥了曲词的抒情功能,作者善于 选取一系列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以景写情, 融情入景,创造出凄清悲凉的诗的境界,深 刻地揭示出莺莺复杂曲折的内心世界。 此折的语言葱茏丰茂,美不胜收,充分显 示了文采派的特色。
(二)《汉宫秋》(第三折)
此折是全剧的高潮,主要写汉元帝屈服于 重兵压境压力,含悲忍辱为昭君送别的场景 和昭君在灞桥留汉衣、于边境投黑江的悲剧 性情节,从而细致、准确地展现了本剧主人 公——汉元帝的凄怆悲凉之情和复杂矛盾的 心理流程:既有“妻嫁人,夫主婚” 的荏弱 屈辱,也有对群臣不能安定社稷之怨恨;既 有与美人不忍别离的依依不舍,又有不能不 别的无可奈何;既通过描绘眼前实景来抒写 生离死别之痛,也通过想象自己独居皇宫的 寂寞来表现缠绵相思之苦。
三、《西厢记》的思想内容及 人物形象
3、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典型人物形象: 1)崔莺莺,性格具有多面性、丰富性和真 实性; 2)张生,对爱情执着专一的“志诚种”, 同时热情诚恳,具浓重书呆子气,颇富喜剧 色彩。 3)红娘,出身卑贱,心地善良,机智泼辣, 聪明伶俐,而且有胆识,有主见。
四、《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第一讲
元明清杂剧
第一讲:元明清杂剧
一、教学要点:(5点) 二、课时安排:(8—12节)
一、教学要点
1、使学生掌握戏曲的起源、元杂 剧体制及其发展过程。 2、使学生了解元杂剧前期创作总 体情况,以及马致远(京西门头沟马致 远故居)、白朴的杂剧,著名的爱情 剧、历史剧、水浒剧、公案剧作品 名称和作者。
一、教学要点
3、使学生了解关汉卿生平,掌握其名剧 《窦娥冤》的思想内容,以及在杂剧创作 上的巨大成就。 4、使学生掌握《西厢记》的故事情节、 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5、使学生了解元代中后期杂剧创作总体 情况,以及郑光祖杂剧创作。
二、课时安排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元杂剧概说 元代前期杂剧创作概况 关汉卿和《窦娥冤》 王实甫和《西厢记》 元代後期杂剧 明清杂剧
1、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赵令畤鼓 子词《商调•蝶恋花》。 2、南宋话本《莺莺传》、宋官本杂剧《莺 莺六幺》。 3、金院本《红娘子》、金代董解元《西厢 记诸宫调》。 4、王实甫以代言体的戏剧形式予以完美表 现,成《西厢记》杂剧。
三、《西厢记》的思想内容及 人物形象
1、揭示了封建势力的残酷性与虚伪性,热 情地歌颂了青年男女争取爱情婚姻自由的合 理性与正当性,其“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 眷属”的进步理想,是对传统婚姻制度的大 胆挑战。 2、表现了人类社会一个普遍现象——爱欲 与文明的冲突。
北京西郊门头沟马致远故居
二、作品讲读
(一)《梧桐雨》第三折 《马嵬兵变》 (二)《汉宫秋》(第三折) (三)《赵氏孤儿》(第三折)
(一)《梧桐雨》第三折 《马嵬兵变》
整个剧本以浓郁的抒情性引人注目,作为 剧本主体的曲辞写得缠绵悱恻。以“梧桐” 为中心的结构特征,梧桐见证了李杨感情和 遭遇的全过程;梧桐自身的忧郁色彩。 这折戏是《梧桐雨》全剧的高潮,通过舞台 艺术形象表现封建王朝盛极而衰的历史过程。 戏剧冲突激烈,一浪高过一浪,节奏紧凑, 扣人心弦;语言清峻典雅而又明快酣畅,生 动地展示了唐明皇在马嵬兵变时极为痛苦、 复杂的心理,写出他狼狈不堪的境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